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181章

作者:豪圣勇贤

张英豪想了一下说道:“实验室需要怎么建立你要先画好一个设计图,然后再来施工。至于试验场,嗯~现在也没有火车,搬家实在困难。否则飞机就可以运到全国各地去试

验了。将来我们还要在其它地方建立飞机制造厂,肯定要从咱们这里抽调人员,你们要有心理准备,多多培养人才。”

“好,主席,人才的话,我们需要建立专门的培训学校,培训这些年轻工人掌握一些机械以及航空、动力等知识!还要...…”

听到冯如可着劲的提要求,张英豪脑门一脸黑线。不少同志听到冯如和张英豪对话就在一旁偷笑。

更多书籍资源请加QQ:775111838,本书持续更新中

第三百八十八章:笔耕不辍!

听着冯如的这些要求,张英豪突然明白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个弊端。现在资金就那么多,你多了,别人就少了。你认为这个研究很重要,他认为那个研究很重要,到底哪个重要呢?其实都很重要,只是钱不够同事发展而已。

越是落后,越是需要追赶先进,这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就越是明显和好用。行政命令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市场经济的职能,就像张英豪知道飞机研究必然会成功一样。所以张英豪就敢把所有的资源的往飞机、汽车的方向倾斜,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就像现在冯如向自己开口要这些东西,张英豪也确实会满足他。

但是能像张英豪这样知道未来世界的人,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个呢?谁又能证明这行政命令是绝对正确的呢?是符合科学规律而不是瞎指挥呢?所以马克思主义才会说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而且行政命令最容易造成的一件事情就是外行指导内行,前世这种命令性指令可是让中国的科学家吃了不少的苦头。

如果项目都需要向上去申请资金,资金毕竟是有限的,有关系和没有关系的人待遇就不一样,这里面的人为斗争既残酷又不公平。会有很多优秀项目可能得不到发展,甚至直接给毙了。

而且,《道德经》里面说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事实上就是别人开辟道路,后面跟着走的人把道路扩宽了,走的更加轻松。最开始领先的往往也是试错最多的,因为行业还发展不成熟,他们很多不是笑到最后,而是倒在了半路上。做得最好的往往是那些跟在后面少犯错,踩着之前领先的尸体而存活下去的,前世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更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所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只能集中在明确已知,必然成功的基础上才能够无往而不利。比如说早期的两弹一星,后来的基础建设、高、铁、互联网、信息通讯、航空航天等等。这些东西在外国已经存在了,所以中国只要按照外国成功的科学规律集中力量办大事,后来居上超过外国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是不得不承认,列强多年的科技革命积累,科学技术与人才储备是异常强大的。四川的科学发展几乎是从零开始,要赶上列强,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即使是有张英豪指导,获得了部分跨越式发展,但是,整体科技水平还不足以对抗西方列强的高度。

不是张英豪沮丧,一些复杂的科技,就算是把全部的资料给了技术人员,也只能是培养出几个操作工人而已,根本不能消化这些技术。比如一台先进的机器,某一天坏了,即使有资料,说不定连会修的人都没有。

所以在短期内,张英豪依旧是坚持计划经济,因为还有很多路要走,追赶,所以张英豪并不怕走错了路。但是将来就不行了,一旦行政命令方向错误呢?后果那是不堪设想的,浪费大量的时间、资源、人力和精力,就像日本和韩国的显示屏之争,日本押宝等离子,韩国押宝液晶一样。最后日本输的一败涂地,等离子现在都已经停产了。而且一步慢就可能步步慢,一步错就可能步步错,最后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捡点残羹冷炙吃。

突然之间,张英豪想清楚了,不能政府让包办一切,那样肯定会出现严重的畸形发展。但是在政府职能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张英豪也不会放开发展市场经济。金融股票等资本市场将来也要发展,国家没有足够的钱投资供给全部企业的快速发展,就让优秀的企业吸纳闲散的民间资金,共同助力企业的发展。

张英豪回到成都的第二天,余庆鳌带着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来到张英豪的办公室,张英豪抬头立即就注意到最后面还跟着一名战士扛着一条枪。

余庆鳌看到张英豪以后,直接开口说道:“张主席,我们研究仿制出轻机枪了。”

张英豪一听,急忙问道:“果真?”

“当然,来,我给主席介绍一下我们的功臣,他也叫刘庆恩,和咱们卫生部的那位同志一样的名字。他是99年进入湖北枪炮厂担任技工的,01年被保送到日本东京成城学校学习。听闻我们革命以后,立即就从日本跑回国参加革命,不过他在95年随刘永福的黑旗军参加了甲午后的保卫台湾的台南之战,腿部中弹没能加入我解放军,而是被分配到了我们兵工厂。”

张英豪连忙站起来走过去,伸出手握住刘庆恩的说道:“抗日英雄,欢迎你参加我们的革命。”

刘庆恩早就知道张英豪年轻,但是也没有居然这么年轻。现在又看着这个位高权重的年轻人居然主动过来握住自己的手,心里顿时生出一种奇怪感觉。不过听到张英豪的话语,他立即回答道:“败亡之兵,当不得英雄二字。”

“败不在你们,而在满清的软弱无能。”

双方又客套了两句以后,余庆鳌让后面那名战士把轻机枪的支架打开,把枪放下以后。刘庆恩在一旁直接介绍到:“其实我也是根据我们的步枪可以单独击发,也可以连发的结构想出来的弹匣供弹,我同余厂长说了想法以后,厂里集中科研骨干,已经快要把枪研究出来轻机枪了。”

现在世界军火市场对解放区施行武器禁运,张英豪对于轻机枪认识也还停留在前世看的抗日神剧上。张英豪前世玩过手枪,所以张英豪在解放区的步枪设计上增加了弹簧,只要扣动扳机,子弹击发以后,下面一发子弹就会自动在弹簧的作用力之下自动上膛,只要再扣动扳机,子弹就能够直接击发,其实这种设计应该算是半自动步枪。

说实话,制造枪械其实并不困难,前世任何一个搞机械加工的工厂,只要按照设计图做,基本都能够轻松松的做出来,就是一个质量的好坏摆了。而在解放区,机枪大炮都有现成的样品,还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前世两弹一星都能够在那么艰难地情况下搞出来,解放区把所有的优秀人员集中起来,以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现在只是简单的枪械还搞不来,那就真的是笑话了。

张英豪不知道,前世的刘庆恩就是在1914年,试制成功五弹连发自动步枪和第一尊远程大炮。后来又与余庆鳌、邓定浩等人,研制成功白朗宁1917式机枪,后于1921年10月10日开始量产,称之为“三十节重机枪"。1918年,刘庆恩决定自行开发火炮,因北洋政府无款可拨,他将个人储蓄倾囊投入,并向亲友借贷。试炮时火力、精确度均高,时人称之为“庆恩炮”,但终未投产。刘庆恩以他的卓越贡献,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兵工学先驱的历史地位。被国民政府授勋五位,并获二等文虎勋章和二等嘉禾勋章。

天才就是天才,现在有了平台,又有了整个解放区搜集的资料,刘庆恩已经慢慢开始显露出耀眼的光芒了。

不过出乎张英豪意料,接着就听刘庆恩说道"说起来还是我们无能,即使我们快要研究出来了,但是终究是没有能够研究出来,就差那么临门一脚。但是有同志从东北给咱们带来一挺轻机枪,我们看过以后,茅塞顿开,这就是我们现在制造出来成品。”

“东北来的?“张英豪在心里默默的说了一句。

其实被东北同志送回来的就是缴获老毛子的麦德森轻机枪,沙俄在日俄战争期间,从丹麦购买了几百挺用于日俄战争。派往东北的同志都知道解放区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科研能力,自然开始把缴获的一些好东西送到四川来交给同志们研究,进一步增强解放区的实力。

“我们毕竟没有什么检验,发展一段时间以后,这些经验我们自己会自动积累,创新才不会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刘庆恩点了点头,开始介绍这挺轻机枪的数据:“主席,这挺轻机枪是采用我们7.92mm的步枪弹,弹匣容量30发,空枪重9.5千克,全长....."

张英豪认真地听着,但是张英豪知道既然余庆鳌亲自来找自己,肯定不可能只是这挺轻机枪的事情。

果然,刘庆恩介绍完轻机枪的数据以后,余庆鳌说道:“主席,本来这件事我不该过问的,但是现在我们的子弹口径是参照德国的1888委员会步枪7.92mm的步枪弹,而且还是圆头子弹,但是根据现在研究,对于我们来说,7.62mm的步枪弹更加适合,而且我们现在的钢材也基本合格,可以使用尖头子弹......."

张英豪也知道尖头弹比圆头弹更加考验枪管的质量,但是给军队换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对于张英豪来说确实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尺寸的改变,兵工厂就需要进行很多改造,不是一件事情那么简单。当然,从7.92MM换装成7.62MM也有很多的好处,至少铜就能够节约不少。而且现在解放军规模不大,现在换装也正合适。不过张英豪还有一个问题要弄清楚。

听完余庆鳌的讲述,张英豪想了一下问道:“沙俄的莫辛纳甘步枪是什么口径的子弹?“

张英豪之所以这样问,是张英豪隐约记得莫辛纳甘步枪子弹的口径很多国家和枪械都通用。

“主席,是7.62MM的子弹。”

“现在美国也好像在换装,他们现在是用什么口径的子弹?”

“也是7.62MM的子弹。”

听到回答,张英豪直接说道:“现在还不能立即换装,我们马上就要对外用兵,解放军同志们如果不熟悉枪械和子弹,会很吃亏。但是既然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生产条件,那么我们就换装7.62MM的尖头弹也是势在必行。现在可以建生产线,提高我们的生产能力,将来换装的时候不可能小部队进行换装,否则后勤部门就会乱套。我会让相关部们做出一个换装计划,尽快完成换装。”

“好的,主席。还有一件事,就是刘庆恩同志想单独设立一个研究室,给他用于研究枪炮......”"

不用余庆鳌说完,张英豪也知道这是钱不够闹的,但是现在没有办法,只能熬!

张英豪直接打断了余庆整的话说道:“你们自己做决定,相关的研究费用自己去申请就可以了。”

“好。”

就枪弹口径来说,肯定是口径越来越小,未来必然是小口径步枪的天下。但是张英豪隐约记得后世很长时间比较流行的步枪弹口径不是德国造,美国现在既然是使用7.62MM的口径。那么解放军也用这口径的子弹,将来也好大肆贩卖军火。军火才是真正的暴利产品,就那么几千克钢铁,居然卖出了白银的价格,说抢钱也—点都不为过,而子弹更是暴利中的暴利产品。

就在张英豪主持着解放区拼命搞发展的时候,胡松辉带着几十位同志已经出现在了现在混乱无比的东三省了,同时带去的还有在东北组建第五野战军的命令。

日俄战争开始以后,原本还算有点秩序的东北彻底变的动乱了起来。日军与俄军,前进党同志组建的民团与土匪,民团与日军,民团与俄军,民团与清军,土匪与俄军,土匪与日军,清军与土匪,各方混战一团,东北立马是乱成了一锅粥。

日本人想接收中东铁路,用铁路运输物资,那是想都别想。所有去接收满铁的成员不是神秘的消失,就是被打死在路边。而此时像刘文秀这样有根据地的同志,发展的尤为迅速。不过在这个时代,东三省的人口主要集中在的沈阳这一带,所以在这里的同志发展自然就会好一点,在黑吉两省的同志发展的就差很多。但是总体来说,在东三省,张英豪派出来的同志已经把大量的百姓组织起来了,在张英豪眼里,这才是他们最大的功绩。

在日俄战争期间,只要振臂一呼,就有无数的人前来投

奔。而刘文秀之前在东北对老毛子的所作所为,已经在全国出名。各地大量的英雄豪杰投奔到刘文秀这里。而刘文秀在

鞍山地界,守着一条铁路,那是要人有人,有枪有枪。此时的刘文秀掌握的地盘北接铁岭,南接日本的旅顺地区。东到鸭绿江,西到赤峰的广大农村和部分城市。

如果张英豪早知道刘文秀他们的发展如此迅速的话,张英豪只能感慨—句,开挂的人生是不能用道理来衡量的。不过至今为止,刘文秀他们都没有打出前进党和解放军的旗号,不少依旧使用的是民团的旗号或者是满清朝廷的旗号。

而在日俄战争期间,刘文秀带着军队分散开来,四处扩充地盘,到处捡洋落。乘着日俄战争,满清退缩之机。把鞍山及其自己管辖地内所有已知的矿场全部攻打了个遍,里面的矿工全部从矿井里面解救了出来。实际上在日俄战争即使现在依旧打得如火如荼,但是日俄两国也都已经注意到东三省突然四处出现的这些土匪民团了,只不过他们大多依旧分散在农村,不清楚具体数量,依旧在仔细的看着日俄鏖战。

虽然注意到了刘文秀他们,但是日俄双方的战争已经不是想停下来就能停下来的了,而且双方也确实不怎么在意这些土匪民团。只要战胜了对方,在他们眼里,到时候自己的大军就能轻轻松松的把这些土匪民团给绞杀了。而刘文秀他们也充分发挥出冷枪冷炮战术,零敲碎打的歼灭着敌人,积小胜为大胜,一次一点缴获,最终实力迅速膨胀起来。

对于东三省,张英豪给胡松辉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不让—粒铁砂,一颗煤球从中东铁路上面运到日本。所以只要他们一行动,如果短时间内没有战胜日本,那么他们第二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到处扒铁轨,炸铁路了。

而且,这一世,由于有刘文秀他们的介入,日俄双方损

失的士兵比历史上多了接近一成,比历史上多了更多的能么占战。小日本现在是实在打不下去了,枪里没有子弹,只能罪刺刀解决问题。每一次运送的军队,不少在半道上就莫名其

妙的消失了。但是日俄双方依旧在磨刀霍霍,准备着新的战役,决胜出东北新的主人。

而在已经战胜了俄军的地区,小日本兴冲冲的前去接收煤矿、铁矿等老毛子遗产了,但是很多地方都已经在刘文秀他们的控制之中了,这些接收人员要么得到—座被炸毁的矿场,要么接收人员最终就消失在了白山黑水之间。

战争进行了一年多,此时,整个东三省其实比日俄战争初期更为稳定了,因为刘文秀他们组织得力,地方反而越来越平静下来,但是战斗却也越来越艰苦起来,因为现在日俄战争短暂休战,双方都在储备弹药以图再战,但是日俄双方回过头来一看,不知不觉之间,东三省已经被他们养出来了一个怪兽了,已经不是他们能够轻易干掉的了。

第三百八十九章:

日俄双方虽然还在继续做着大战准备的同时,但是双方也已经默契的开始在四处剿匪了,因为日俄都知道,他们确实是为了利益准备瓜分东北利益,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在东北养出一支能够和他们抗衡的清国武装力量,否则不但不能再获取更多的利益,反而是现在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所以连城觉他们的战斗也越来越残酷起来。

连城诀、刘文秀他们对于胡松辉的到来早有准备,人员基本已经全部到齐,都亲自出来迎接。众人也都知道,此次胡松辉到东北,主要就是部队整编的事情,只要整编完成,他们的部队也就正式回归到军委的序列里面了。而他们的职位也会得到晋升,获得正式的认命。此时,所有的同志都颇为激动,因为他们都知道,基本上他们都升""官"了。

“老首长,我们总算是把你给盼来了,这些都是我们的党员同志。”

连城诀和刘文秀等人看到胡松辉,立即上前拥抱起来。胡松辉听了,也就立即知道不用太注意保密问题了。立即和同志们握手拥抱,并且说道:“哈哈,不要叫我老首长,这样可是被你们叫老了,主席说过,我们革命者永远年轻,你们还是叫我松辉同志或者教官就好了。你们也不要认为我下马伊始就指手画脚或者是来夺权的就可以了。”

胡松辉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之前有些政治委员到达东北以后,立即就把东北地区的情况和四川作对比,在不了解实际情况之下就开始指手画脚,甚至是想争夺军队的指挥权力。虽然张英豪的本意是派他们来当政治委员,主持政治工作,但是也依旧保不齐里面就有些个权力欲望强,立功心切,自作主张的的人。

“哪里话,这队伍不是我一个人拉起来,是所有同志的功劳,更加离不开党中央的支持。而且,我们永远忠于党,这是党的队伍。”

“哈哈,说得好,不过你们几个家伙可以啊,你们的功劳可是大得很啊!主席都是赞赏有加啊,你们还记得主席说过的话吧?招到多少兵,就当什么军官,你们可是太厉害了,各个当大官了。”

听着听胡松辉的话,连城觉立即说道:“主席他老人家满意就好了。我们也没想过当多大的官,就是竭尽全力,照着主席说过的方法拼命做而已。至于当什么官,我们都服从党中央的安排。”

“哈哈,现在不说这个了!给我介绍一下现在东北的局势吧。”

“走,进去说,现在我们我们这里的兵力已经达到二十五万人....…"

虽然之前就已经知道东北的同志暴兵厉害,但是听到他们自己亲口说出,还是调侃道:“哟呵,你们这是变戏法呢?哪里来的这么多人?“

"啊哈!松辉同志,其实哪里都不缺当兵吃粮的人。就是我们四川要暴兵,百万人都是轻而易举。”

这话胡松辉是同意的,如果不考虑其他的话,就是全民皆兵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看到胡松辉点头,连城诀继续说道:“日俄两国战争,东北百姓被日俄两国可是祸害惨了!只要振臂一呼,真的是响者云集。如果武器装备跟的上的话,就是把几百万老百姓组织起来都没有问题。”

"你们控制的地盘呢?“

刘文秀听了,来到地图前面指着说道:“我们明面上和暗地里控制的地盘是向北到达吉林地区,但其实黑龙江等地都有我们同志建立的根据地。向南到达瓦房店、庄河地区,向东到达鸭绿江,白山、通化也都是我们的根据地。向西已经到达赤峰,白城了。“

“到达赤峰和白城?那里还是满清的中心控制区吧?““恩,主要是日军进攻沙俄,他们主要就是沿着中东铁路进军的。日俄打仗,满清的军队往关内调集,在东北的势力收缩的厉害。所以我们就拼命往两边扩大地盘。很多明面上还是满清地盘,但是我们有些同志组建的民团获得了满清认可,直接进驻和解放了不少的城镇,而广大的农村更是让我们混的如鱼得水。现在日俄战争期间,满清也害怕日俄误会,根本不敢随便调动兵力。”

“现在还没有统一领导?“QQ书友群775111838

“没有,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些都是我们自己的队伍。你看有我们这样的部队,还有保安团、抗俄义勇军、抗日义勇军、救国军、扫清灭洋军等等,称呼不一而足,我们在喊出这些番号的时候,不少土匪民团也喊出了自己的番

号,现在东北是番号林立啊。”

“你们那么多的部队内部经过几次整编?”

刘文秀接过话说道:“呵呵,不怕教官笑话,我们整编过很多次了。人数一多,原来的编制就要改变,又不知道怎么直接扩编,能按照三三制的原则,继续往里面填充部队。“

“现在整编彻底部队是不合适的,主席让你们组建野战军的事情,不知道你有什么建议?”

“一切听从主席的指示。“

“现在咱们的警察组建的怎么样?““都是按照四川的模式组建的。““粮食储备情况呢?“

"军屯,没办法,现在只能靠军队自己种粮食解决问题。“

“哈哈,什么叫没办法呀?主席早就说过,在东北人多地少,就必须搞军屯,军屯就是最好的办法,咱们现在的粮食够不够吃?“

"不够,军队的还好说,但是现在难民太多了,只能把

他们组织起来劳动,而且我们大量开荒种植土豆和玉米,只要再收获一季就足够了。”

“现在日本军队的情况怎么样?”

“哈哈,说到这个我就想笑。现在日本军队就像是叫花子军队了,武器弹药严重不足,现在这些军火物资还没有我们充足呢。”

“看来主席说的对,日本是真的快山穷水尽了。”

“没错,我认为只要俄国把战争继续拖下去,日本必输无疑。”

“没那么容易,沙俄国内也有像我们一样的革命党,你们想想如果满清和其他国家打仗的时候,我们不帮满清反而拼命在后面捣乱,满清还能再打下去吗?“

“那自然是是打不下去的。”

“不过听说沙俄还从欧洲派了军舰过来,看样子还有的打。”

“肯定还会大打一场海战,但是日本在和沙俄打了辽阳、黑沟台、沙河和奉天几场会战以后,特别是日本占领奉天以后,现在攻势就变缓了,甚至还有余力来围剿我们了。"

“是呀,他们的战争已经打了一年多了,不会再有大的冲突了。现在他们还会再耗一下,当他们的海战结束以后,胜负也就出现了,如果日本胜了,日本看耗不倒沙俄就会停手,列强就会干预了。如果沙俄嬴了,那么这场战争就会继续下去,以老毛子的性格,很有可能再次把日本人赶下海。”

“主席跟我说了,如果老毛子赢了,日军就只有投降一途了,因为老毛子只要封锁了日本,东北的日军就是瓮中之鳖了。”

“是这个道理。”

“教官,这次主席有什么指示”

胡松辉听了,立即想起张英豪主席和自己的对话,立即说道:“主席的指示很简单,赶走日本和俄国,推翻满清,建立我们的人民政权。”

虽然这句话立即就引起同志们的共鸣,因为这些事就是他们最想做的事情。但是因为这句话讲的太空了,反而没有同志附和,这几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困难无比。这里的同志都亲身经历了日俄战争,知道战争的残酷,现在听见了胡松辉直接把几个目标直接一口气说出来,虽然这目标都是同志们想去实现的,但是同志们也都知道这里面的难度。

张英豪自然也是知道这里面的难度的,但是即使有再大的难度,张英豪也要去做。这个世界上还没有比张英豪更加清楚日俄的虚弱和东北的重要性。当然,这个时候的东北还没有经过前世小日本倾力几十年的建设,前世的东北统计数据显示,其依靠中国12%的土地和10%的人口,生产了中国93%的钢材,66%的水泥69%的化工品,95%的机械78%的电力。保留了冶金矿业、汽车制造、飞机造船、交通能源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还超越日本成为亚洲工业及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经济规模也跃居亚洲第一,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英国和苏联。虽然大量的机器设备最后被苏联掠夺走了,但是前世东北城市化程度高,市民多,文化程度高,大量的工人队伍却是最好的兵源。

前世太祖早在七大就明确指出;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和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基础就更巩固了。

前世历史上八路军初进东北时,由于部队来自不同系统。联系不畅,缺枪少弹,开始时非常困难。而且中央的政策也是多次变化,最开始想要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但是苏联为了争取时间抢运掠夺的物资,直接把沈阳等城市交给软弱的刮民党接管,甚至不惜与八路军一战,致使独霸东北的企图落空。然后是东北局按照中央的指示死守城市,与国民党军硬抗,造成局面极度被动,在刮民党军的猛烈攻击下,立足不住,一路撤退。最后才决意让开大道占领两厢,从此八路军才开始逐渐从战略上夺取主动。

在张英豪看来,前世八路军刚进东北时屡战屡败,除了缺枪少弹等客观困难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个时候的八路军根本就还没有学会如何进行大规模的正规战争,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就百团大战是比较大的战役,其他的基本就是伏击战等,八路军确实拖住了大量的日军,但是他们也一直都在抵抗日本的扫荡。所以在解放战争前期,八路军其实还习惯于以前游击战争。虽然抗日战争的时候,刮民军和日军对战是屡战屡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就正规大兵团的攻防战,他们比八路军有更多的经验。不过,解放军是代表人民的军队,军队能够自动的进化,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当解放军战士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大兵团作战以后,刮民军就基本不是对手了。

在张英豪看来,此时在东北的同志已经在东北广大乡村和中小城市建立了根据地。完成了前世八路军进军东北以后,坚持不懈地放手发动群众,发展武装,收集资材,壮大人民力量,迅速扩大部队,建设民主政权,建立根据地的阶段。此时他们已经完全站稳了脚跟,又因为日俄战争而组建起了一支经历过战火,对日俄充满仇恨的部队,他们随时可以集中兵力给敌人以打击,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

这种情况和前世是何其的的相似?所以接下来张英豪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战争解放东北,把这支部队打造成一支真正的能征善战,能够进行大兵团作战的部队,而这广阔的东北大地,就是他们最好的练兵场;虚弱的曰俄两国军队,就是这支军队最好的磨刀石。因为对满清,除了北洋军等极少数军队外,根本不需要大兵团作战,起不到什么锻炼军队的目的,满清的军力完全不能够让解放军浴火重生。

而且,只要解放了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全军压上,解放全国也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张英豪也再也不担心列强派兵干涉中国的革命了。

…口".

众人讨论了一阵日俄和东北的局势以后,胡松辉再次问道:“现在民政上的事情谁负责?”

“教官,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唐根利同志,是比我们还早来东北发展党员的同志,现在他在主持东北的民政工作。”

胡松辉当然知道解放区四处撒网的事情,他连忙伸出手和唐根利握手说道:“唐根利同志,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