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188章

作者:豪圣勇贤

年轻漂亮的工作队长林薇依原来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来到杨树沟以后,两眼一抹黑,虽然他们来之前接受了几天时间的短期培训,但毕竟是隔行如隔山,林薇依着急得天天都想哭。

好在其他几个队员都是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来了杨树沟几天,基本就把情况摸清楚了。

现在这个杨树沟已经算很大了,几千口人,但是村里的地基本上都集中在几户地主手里。按照土改精神,林薇依带着工作队员几次上门做工作,希望这几户地主主动把土地让出来,分给无地农民,但是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一户主动交出土地。

宋宝书和陈新的意见,是先把这几户地主抓起来,直接把地分给无地的贫雇农。林薇依感觉那样也不完全符合中央精神,中央文件并没有让不分青红皂白的大规模地批斗地主,而是对罪大恶极的地主展开公审批斗。并且强调鼓励和动员地主捐出土地,只有在他们不愿意捐出土地的情况下才能硬性分配土地。宋宝书和陈新觉得林薇依太保守,几次给她提意见,但是林薇依队长教条主义严重,依旧死抱着中央的文件不松手。

村里的那些无地的贫雇农见一个女解放军领着十来个解放军进村,很好奇,一听说是来进行土地改革的,开始积极性很高,不过,很快就没有动静了。

蔡忠和百忙之中过来了解一下自己媳妇的工作情况,到来的时候,就见林薇依正在犯难,不知道该怎么办呢?一见蔡忠和,林薇依背过人就扑到蔡忠和怀里哭,让他带自己回部队,这工作队长的活干不了,直把蔡忠和的心都哭化了。不过蔡忠和毕竟是经过革命战火考验的老同志,四处一看,林薇依住的居然是地主家的房子,青砖碧瓦,床铺干净整洁,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蔡忠和马上就知道是什么原因工作推行不下去了。

劝住了哭泣的林薇依,又把几个工作队员叫过来了解了情况,然后当着大家的面就对林薇依进行了开导。就听蔡忠和说道:“首先就是队长自己住的地方不对,不应该住在地主家里,应该住在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家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把他们当亲人,发动他们,依靠他们。

第二就还没有意识到重新分配土地本身就是一场革命,是在挖封建统治的根基。这不仅是我们把土地分配下去就完事了,更加重要的是动员所有的百姓都参与其中,包括地主也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如果百姓们没有动员起来,仅仅只是分配到了田地的话,革命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而已。中央强调尽量动员地主捐出自己的土地,是为了避免干部们走上极端,伤害了一些思想进步,愿意捐出土地的开明地主。

开明地主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地主都会反抗我们。所以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地主,我们就必须要发动老百姓对他们进行斗争,直到把他们打倒,把群众发动起来为止。没有斗争,就没有铭主政权,没有土地革命,就没有铭主政权的立足之地,所以必须牢记,土改才是我们铭主政权的基础,所以千方百计的发动群众完成土改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听了蔡忠和的话,林薇依才知道自己确实是错了。不过,散会以后,林薇依在事后小声地对蔡忠和说道:“那些贫苦百姓家里条件不好,个人卫生完全保障不了,很多家庭里面都有跳蚤和虱子....…”

蔡忠和说道:“我们住在贫苦农民家里,目的就是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同时也让他们了解我们政策方针,这是一个双向了解的过程。同时呢?也是让这些受欺负的百姓知道我们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如果这些百姓家里条件却是太差,那么女同志可以申请帐篷,居住在院子里面。

而且,我们革命就是为了这些贫苦百姓过上好日子,你不去了解这些百姓的需求,你怎么知道从哪里开始革命呢?而且,我们的革命同志受伤了,这些贫苦的百姓基本都会救助我们的同志,但是除了少数开明的地主,一般都不会救。我想,如果这些贫苦百姓是你的救命恩人,你也就不会嫌弃贫苦百姓家里脏了。知道他们把最好的一点食物都挤出来供给我们,你也就不会觉得他们的食物难吃了。为什么宋宝书和陈新他们都能够和贫苦百姓打成一片?因为他们就是来自贫苦百姓,我们革命就是为了贫苦百姓,所以他们丝毫没有你的身上的娇气....…”

蔡忠和想想这事也不能全怪林薇依,自己让她参加工作,只想着让她锻炼锻炼,没有考虑到让她只是一个参与土改的工作,就直接让她当队长了。想到这里,他也明白自己错了,没有按照组织程序走。

林薇依作为一个新战士,农村实际等于零。再说,她原来在家生活条件好,没有受过真正地大苦大难,哪里明白贫苦农民的艰辛呢?想到这里,蔡忠和心里默默说道:“看来还需要经过更多的磨练才行啊!”

蔡忠和觉得土改牵涉的东西太多了,林薇依担任队长实在是不应该的。他就直接让林薇依当一个工作队员,然后进行了一场小小的选举。最终宋宝书担任队长,陈新、耶律策任副队长。又考虑到自己是军部政委,无权任命工作队干部的问题,就让这工作小分队随后向伊克昭盟土改工作总队报告,让他们按自己的意见补充任命。

干部选举完毕以后,蔡忠和让工作队立即搬出地主家,住到贫苦农民家中。又要林薇依带三个战士,深入贫苦农民家中做工作,宣传政策,尽快找出骨干,选出村长、民兵队长,带动群众开展斗争。这林薇依既然有勇气逃婚,也不完全是花瓶,性格很是坚强。经过蔡忠和开导,她已经知道错在什么哪里了。她是读过书的人,道理一想就透,很快林薇依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工作了。

宋宝书、陈新、耶律策的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做这些工作没有什么难度。之前只是碍于林薇依的身份不好多说话,现在工作恢复正轨,所有人都干劲十足起来。

第四百零五章:

蔡忠和本来只是来看看林薇依,不可能在这里多呆。但是在蔡忠和回去以后,觉得这个事不能就这么过去,当即就写了一份报告上去,明确指出同志们在上新岗位之前,必须要经过必要的学习培训,或者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否则不能直接做一把手。如果是一个新兴的事物,那么可以成立委员会的形式讨论着来处理,否则一旦领导出现错误,损失将难以挽回。

这份报告在根据地影响很深远,这份报告还很快到了张英豪的手里。张英豪看了一看,就"呵呵"笑了两声。

这份报告确实指出了一些问题,但是其实没有说到关键,那就是其他的同志明明知道自己的队长错了,却不能够据理力争,也不敢发起投票,而是任由事情就这么发展下去。如果不敢发表言论,各个都是闷葫芦,那么成立委员会又有什么意义呢?就像前世张英豪看的一部电影,巡查组到地方检查污染情况,有一个工厂主为了省钱不开污水处理设备,反而命令工人趁着雨夜偷偷打开阀门往河里排污。就这件事来说,命令工人打开排污口的工厂主自然是犯罪了,但是那些打开排污口的工人其实很有很大问题啊!因为他们明明知道这些污水没有经过处理,依旧为了钱听从工厂主的命令打开阀门排污,他们不就是犯罪的帮凶吗?

如果这些工人敢于同工厂主进行对抗,不打开阀门,最后工厂主自己来打开阀门。如果这些工人敢同工厂主做斗争,那么这个工厂主还敢不敢随意排污还真不一定。当然,要工人达到这个斗争自觉,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教育和相应的法制建设和奖励措施。

即使是现在,在各地中也曾发生个别干部帮助地主阶级

隐藏财物,干涉群众斗争,强迫群众释放被捕地主,导致当地工作陷入停顿;枪;杀农会干部,导致当地反动气焰南张;甚至是解除工作组的武装等丧失阶级立场的事情。在湘

西,就有一个连长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腐蚀,蜕化变质,与一个地主小老婆通奸,最后受人挑唆,竟枪杀了在地主村中主持分田地的干部关玉。后来,铭主政府为关玉同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公审、处决了那个连长,这件事一度闹得颇大。

针对这些情况,张英豪紧急指示总政治部通告全军:在经过广泛的土改教育之后,如仍有包庇地主、干涉群众斗争等类行为者,不论其出身和历史如何,均须给予批评与处分,严重者开除党籍,犯罪者法办,绝不姑息。

吴忠生此时已经召集了王和顺带领的武装开始了诉苦运动,此时就见吴忠生走到台上,随便看了一圈,就见其中一个农民身上穿了一件满是破洞和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吴忠生二话没说,走下台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和这名士兵换了一下,然后提着这破衣服展示了起来,众人看到一件如此破旧的衣服,都露出了笑声。

听到笑声,吴忠生高声喊道:“笑?这有什么好笑的呢?谁愿意穿这么破烂的衣服裤子呢?大家说这种衣服是谁穿的?当官的和地主会穿这样的衣服吗?”

这时就有人回答道:“地主和当官的不会穿这样的衣服。”

“是穷苦的老百姓穿的衣服。”

“这衣服地主擦屁股也嫌脏,这是佃户穿的。”

“满清官府会给天下的穷苦的百姓提供好衣服吗?”“不会,他们只会收税,只会要我们纳粮。”

有了—件破衣服起头,调动了大家的气氛,吴忠生当即就开始给大家上算账课,让这些人明白剥削的道理以后,然后就喊道:“三娃,你也说说你家的经历,也让大家给你评评理。”

三娃,就是吴忠生知道其经历的一个人,也是吴忠生在这些武装力量里面抓地一个典型,是亿万悲惨百姓的一员。吴忠生打算从三娃身上开始诉苦,吴忠生已经早就动员过三娃了,让他勇敢的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

三娃也没有让吴忠生失望,当即就上台诉说自己的遭遇,“我们那里的地主坏透了,我恨不得现在就杀了他。我一家都租地主的地。前几年大旱的时候,我爹去地主借了二斗小麦,说好过完年还四斗。结果到第二年还是大旱,哪里还有麦还给地主家?请求给缓缓,谁知道地主就把我吊起来毒打一顿。我爹心疼我,去找地主求情,这地主居然一边给我爹叫叔,一边说实在还不上不要紧,让我妹子去他家做一年饭顶帐。我爹没法,想着做一年饭也没啥,就把我妹子送去了。

可怜我妹子才十七岁,刚许了人家,结果就死在了地主家。我爹也被气死了。我好几次想和地主家拼命,但是这地主家有钱有枪,还有关系,我根本就斗不过,而且我娘说要是我死了,我家就断香火了。吴队长,你帮我报仇吧,只要把地主家的枪收了,我跟你造反,你要做什么我也愿意!呜呜呜...…”

打开了苦匣子的穷苦人,不用吴忠生再动员,一桩桩、一件件血淋漓的事实就揭露了出来。

这时就听另外一个满脸愁苦之色的人也哭喊道:“......他父亲给地主扛长工,累死累活也养活不了一家四口人。父亲被活活累死后,他和母亲掩埋了尸体,领着妹妹给盐场晒盐。后来,母亲病饿交加也离开了人世。自己没钱埋葬,还是一起逃难来的乡亲们凑钱才将母亲草草入了土。现在明白了是谁让我受的苦,明白了应该用手中的枪去打谁....…”"

.....…今后,我一定好好打仗,为我的亲人报仇!”.......都都是父母生养的,为什么穷人这样苦!”

不只是吴忠生在展开诉苦运动,解放军进攻广西的消息就像一阵风吹来,各地都欢欣鼓舞。此时前进党在广西已经完全公开活动了,所有前进党的队伍此时都在开展诉苦运动。同志们都知道,通过诉苦可以提高全体指战员为解放被剥削的劳动人民而英勇奋战的觉悟。同时加强了全体指战员在前进党的领导下的坚强团结,使部队万众一心,不怕牺牲,群威群胆,英勇杀敌,保证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

张英豪更是知道,人民解放军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的新式整军运动,是世界所独有的,独创的,将使解放军无敌于天下!

不止广西的武装在诉苦,此时葛二宝面对一众俘虏,也在高台上侃侃而谈,给清军俘虏们讲算账等课程,然后通过诉苦让这些清军俘虏反正。这些听课的所有清军,不管是新军还是旧军。这些人里面没有一个军官,因为经验告诉了同志们,俘虏的部队一定要甄别军官和士兵,然后分别看押。如果让军官和士兵呆着一起,必然会出事情。

把算账课讲完,俘虏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就让俘虏们开始诉苦。这些俘虏绝大部分来自农民,他们都曾身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在军队里又受清军长官的压迫,实际上他们的阶级成分跟我们子弟兵一样,有的家里比解放区来的战士还要穷。经过诉苦教育,他们的觉悟提高很快,揭发坏人坏事坚决得很,阶级界限划得很清楚。

很快,俘虏营里面就响起了一阵阵哭声。经过简单的诉苦,收获却是巨大的。不仅提高了俘虏的士气,更是让这些俘虏士兵明确了斗争和奋斗目标,最后俘虏们都说要跟着解放军去战斗。

俘虏们经过诉苦,思想和身体上都得到了解脱,葛二宝同志通过让俘虏们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让大家懂得了阶级,懂得了剥削,懂得了为人民当兵,为自己翻身打仗,对阶级敌人的仇恨加深了,俘虏们都充满了战斗意志,希望加入解放军,加入到解放人民的行列当中。

这是对俘虏士兵的诉苦,对待军官又是另外一套模式。因为军官基本都是文化人,或者说他们的生活都相对比较优渥,解放军这边着重跟他们上课讲道理,跟他们讲满清的腐朽统治与丧权辱国,跟他们讲阶级压迫和剥削的道理,跟他们讲国家民族的道理,跟他们讲前进党的理念和奋斗目标,说明解放军是为穷人争翻身、争解放的队伍,觉醒他们的阶级意识。

对于军官,如果愿意跟着前进党走,还需要重点进行三查,查阶级出身、查工作履历、查斗志。最后,众多军官也表示不能忘了祖宗父母所受的苦,忘了天下穷人的苦,表示一定要跟着前进党闹革命,决心革命到底,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经过诉苦运动,解放军收编了大量的俘虏武装,致使解放军的人数和战斗力不仅没有变少,反而人数壮大了,力量增强了。部队的斗志和士气经过行军战斗,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旺盛了,收编有俘虏的各部队更是争相立功,完全敢于跟敌人拼命,攻城拔寨的速度更快了,通过喊话投降的城镇更多了,这也算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葩了。

而在此时,李富贵满脸倦容的出现在了太原城外的一个树林当中,望着远处那高大的太原城,又回头看了一眼自己这边叫花子一般的军队,当即说道:“立即吃点干粮,然后休息,今天我们就要攻下太原。”

兴县到太原两百多公里的路程,三天时间,全团每天仅睡三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科学的安排下吃喝休息和行军上,终于,他们第一个到达了太原。此时李富贵所带的部队已经不是一个团人数的部队了,沿途有不少游击队加入,不仅没有让部队因为少数战士掉队而减少,人数反而增加了不少。

此时王士珍依旧稳稳的坐在太原办公的地方喝茶。丝毫不知道此时太原城外已经有一个团的解放军通过急行军到达了太原。

山西省裁改旧军编练新军,开始于1902年。当时岑春煊请奏:晋省改练常备,续备等军,酌拟兵制响章,暨裁汰兵勇,改设官缺.......先将现存绿营官兵裁汰五成,旧设官弁.......得到满清朝廷批准以后,就开始施行了。

岑春煊在山西裁汰旧军非常的坚决,很快把绿营裁汰了—半.....最后的结果就是编练了六千人,但是岑春煊到广东上任就带走了四千人,仅留下了两千人。之后由于山西巡抚频繁更换,虽然有陕西的压力,最终也只编练了四千新军。而这四千新军里面,不仅有潜伏的前进党同志在里面,而且现在绝大多数都在黄河沿岸守卫,此时太原城除了少数巡逻士兵外,基本空空如也。

此时的太原城四关之内只有四万多人,人数真心不多,即使王士珍真的想要守住太原,实在是不容易。很快,太原城外就传来的一阵阵不是很激烈的枪声,王士珍十五岁就开始当兵,到现在已经快三十年了,听到这个枪声,就已经大致能够判断敌人的人数和战斗力了。李富贵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首先就把太原西城门――旱西门给炸了,然后立即开始展开进攻。

果然,仅仅一个多小时的战斗,枪声就完全停止了,所有城内要点皆被我军占领,也就是太原完全落在前进党的手里了。

李富贵攻克巡抚衙门,看到王士珍依旧在静静地喝茶,淡淡一笑到:“王统制倒是静心。”

王士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道:“从你们主动进攻山西那—刻起,我们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来,喝一杯?”

李富贵也不怕王士珍下毒,走过去端起茶杯说道:“却之不恭,多谢。”

然后就一口闷下。“你不怕有毒?”

李富贵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你不是时候满清必亡吗?”

王士珍呆了一下,说道:“来,再来一杯。”

或许果然如同王士珍所说,或许在解放军主动进攻山西的时候起,他们就已经注定战败了。或许在满清失去了主动进攻的心思起,满清就已经注定要灭亡了。王士珍或许已经看清了这些东西,所以也就没有做过多的抵抗,甚至都没有留下兵力守卫太原,因为确实已经没有必要了。

张英豪此时也丝毫没有怀疑解放进攻山西会失败,所以来到了兵工厂,找到余庆鳌说道:“于厂长,我们现在需要到山西建立一座大型兵工厂。”

“选址哪里?”

“太原。”

余庆鳌点头说道"早在98年,山西巡抚胡聘之受张之洞搞洋务建立汉阳兵工厂的影响,就在太原小北门外柏树园千佛寺庙地建了厂房22间,建立了以生产军火为目的的山西机器局,开创了山西以蒸汽机为动力、金属切削机床为手段的兵器生产,成为我国近现代早期的军工厂之一。我们早就关注这个地方良久了。开始机器局设备简陋,又缺工匠,只能修理戈矛、马刀、来复枪、小炮等物件,后来从天津等地聘来一批工匠,比较复杂的废旧兵器也能修配如新。”

张英豪听了,笑着说道:“这还不止呢,我们解放陕西以后,清政府迫于压力,又买了十几万两银子的机器设备扩充机器局,就是制造步枪也是没有问题,现在还能生产子弹和炮弹,不然山西的两万新军驻扎山西的子弹、炮弹哪里来的?”

余庆鳌说道:“太原什么时候打下来,我们就立即组织精兵强将过去,扩充兵工厂!”

张英豪点了点说道:“太原兵工厂的建设规模必须超过我们的重庆兵工厂和成都兵工厂,军火的生产必须满足几十万人战斗对的子弹和炮弹的需求。所以太原兵工厂要往大了建,还要再把我们的研究所分一半过去,增强这个新的兵工厂实力,把我们的大学也建立起来,专门培训我们的兵工厂人员。”

“主席,山西现在有足够的铁吗?“

张英豪笑着说道:“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产铁大省,长治的荫城是北方铁货的集散中心,晋商多在此购买铁货后运往边境出售,荫城铁货分为生铁,熟铁两大类,有上百个品种,镇内的铁货行、店多达有三百多家。铁货日成交额三千多两白银,故有“万里荫城,日进斗金"之说,此外,荫城铁货还远销印度,不丹,朝鲜等国,交易额年平均达一千万两白银。

另外还有晋城,晋城是晋东南地区的工商业中心,为晋豫交通咽喉,是晋商南下北上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晋城的手工业十分发达,门类齐全,销路畅旺,尤以钢针,铁货,煤炭,皮金几项为大宗,小规模手工生产的生铁炉有一千多座,熟铁炉一百多座,铸锅炉四百多座;

晋城的南村也是铁货集散中心,所产之铁行销全国,每年交易额达一千多万两。由此可知,铁业是晋城的主要产业,所以我们在太原建立兵工厂,暂时并不缺钢铁,当然,我们也会在这些地方建立钢铁集团,给我们的兵工厂提供充足的钢铁原料。”

“那行,我就这开始召集人手,解放太原以后,我们就马上派人到太原开始工作。”

第四百零六章:

山西就是张英豪接下来重点经营的省份之一,山西被称作表里山河,表里山河是出自于《左传》的成语,它的意思是指一块区域外部有大河内部有高山,可作为天然屏障进行保护,山西是因为它的外侧是黄河,内侧有太行山、吕梁山,包含山地、平原、丘陵等地貌,地势险要故被称作表里山河。

李富贵在解放太原之后,自然是第一时间就让人向陕西军分区报捷,陕西军分区接到捷报电报以后,也立即向中央军委报捷。张英豪收到捷报以后,就立即往军委办公室赶去,还在回军委的路上,就又收到了一份捷报,陆建章率领一个协的北洋军起义投降了。

张英豪听了,很是高兴,接过电报看了以来。原来是王亮命令从潼关进入河南的军队沿着黄河快速突进,在陆建章还在犹豫不决从哪里撤退之时,快速渡过黄河,完成了对陆建章部的包围。

如果是在平时,陆建章或许还会拼死战斗或者等待救援而据守,但是很快就传来了太原被我军解放的消息。北洋第六镇的士兵曾经都是迎接过当初北洋第二镇攻入陕西的士兵,全都知道解放军优待俘虏,保证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消息传出,瞬息之间,兵无战心,将无斗志,士气全无,在我强大的政治攻势下,陆建章选择起义投降。当然,前进党对于陆建章的定义就是看清了革命的形式,率部起义,减少了国家内部力量的消耗,进一步加快了满清的灭亡。

张英豪看完电报,感觉此次解放山西的解放军只是进行了一场武装大游行,有点不可思议的感觉。一个省居然在几天之内就被拿下了?张英豪当然知道前进党想要彻底让山西平息下来,彻底吞下和消化完山西至少还要半年的时间,但是依旧是感觉时间用的太少了。

张英豪当即回复电报:北洋和山西新军除了少数满清死忠之外,应该全部进行改造收编。命令解放军立即四处出击,打击土击匪恶霸,土豪劣绅,积极在条件成熟的地方施行土改政策。

回到军委办公室以后,张英豪再次发电报给张峰:在山西北部大力建设毛纺织厂和罐头厂;通过晋商加快收集外蒙的资料;陕西商务部门立即在山西组建,并且建立超大型商贸团队,伴随大军一路前进到蒙古地区做生意,将绸缎、布匹、成衣,茶叶、盐巴、烟糖、瓷器、铁器用以换取牧民手里的马牛羊和羊毛,注意公买公卖;大部队立即进军外蒙,解放蒙古地区人民。特别注意,解放蒙古地区不在于军事,而在于商贸和政治。

本来这些工作基本已经不需要张英豪亲自过问了,就像张英豪在巴康地区建立罐头厂一样。张峰早就根据张英豪的建议,在陕北建了几个毛纺织厂和牛羊肉罐头厂,不过最终张英豪还是发电报表示自己关注此事。

张英豪发完电报以后,立即就提起笔开始画解放库伦和乌里雅苏台以后的全方位防御图。因为张英豪知道,解放军要彻底解放东北地区,收回沙俄从满清身上割走的土地,就必须和沙俄进行一场全方位的战争。现在早做一天的准备,将来就多一分胜算。

此时的外蒙还不叫外蒙,叫做乌里雅苏台,不过张英豪习惯于沿用后世的称呼,直接就称呼外蒙了。张英豪前世对于外蒙的丢失是极为心痛的,但是就张英豪现在看来。实际上在沙俄修通西伯利亚大铁路之前,外蒙所需要的物资几乎全部由内地提供,蒙古地区自然离不开内地,这也是历代王朝控制草原的最佳办法。

但是,在沙俄修通西伯利亚大铁路以后,外蒙地区对内地需求急剧减少,中国对蒙古的影响力自然也就快速降低。然后辛亥革命,外蒙古在沙俄势力的策划下宣布独立,中央政府就基本彻底断绝了和蒙古的联系,然后蒙奸们发现,他们不依靠内地照样可以称王称霸,活的滋润,离心力进一步增加。最后,在中国自己不发展的情况下,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在俄罗斯这外国势力的干涉下,外蒙古脱离中国的怀抱,成为沙俄嘴里的一块肥肉。

张峰接到电报以后,就把各单位召集起来开会,当即说道:“满清在库伦驻扎的兵力也就是象征性的几百人而已,其实要清除满清在蒙古地区势力非常的容易。但是这么—大块地方,说实话,我看着都有点头皮发麻!”

赵金山作为参谋长,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蒙古地区信息收集,就听他回道:“蒙古族自成吉思汗后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到了现在更是羸弱不堪,整个蒙古部落现在被满清驯地服服帖帖。清朝对外蒙古一直施行的是减丁政策,在满清入关前后,蒙古人没少为满清打仗。清朝建立之后,开始对蒙古挥起了软刀子,使得蒙古人口锐减,而这把软刀子就是"崇释以制其生",也就是推行佛教。蒙古部族中的男子争相充当喇嘛,既可以不事生产,又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他们有特权,还可以随意乱搞女人。所以一直以来被中原王朝头疼的北方游牧民族问题,被清朝给彻底解决了,曾经尚武好战的上帝之鞭变成了老实巴交的穷汉子。”

虽然开会应该严肃,但是不少同志听完嘴角依旧情不自禁露出笑容,民族宗教管理委员会的钱贵德同志直接说道:“整个蒙古地区人口在明末清初达到高峰,原本有一千二百万人,在满清长期统治之后,现在外蒙地区至今人口已减少至五六十万人。满清利用喇嘛教以统治蒙古人民,所谓”—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清朝建立以后,在蒙古大规模兴建喇嘛庙,推行藏传佛教,并且要求每个有男丁的蒙古家庭都要有人出家为僧,而且比例相当高,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如果这个娶妻生子的人意外死亡,可以令一个喇嘛还俗,继续传宗接代。当喇嘛者有红黄缎子穿,不事生产,又可坐享优厚的俸禄,而且还有诸多的特殊权利,大量蒙古男丁出家之后,使得蒙古的劳动力锐减,高原上的生产力进一步衰退。

女子就没有充当喇嘛的福气了,但又女多男少就难找得相当的配偶,于是都做了内地人泄欲的对象。因为由内地到蒙古的文武官吏及军队、商人,都以道远不能携带家眷,他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临时太太。一方面是七八个蒙古男子仅有一个妻子,一方面是一个蒙古女子,有若干的内地人为她的临时丈夫,事实上形成一个乱交的社会。同时男女卫生都不讲究,染上淋病、梅毒以后,惟有听其自然。根据我们目前地检查结果,蒙古青年十七岁至二十五岁者百分之八十五都患有性病;二十五岁以上者,所占百分比自然更大了。游牧民族性生活也混乱不堪,使性病容易流行,有的游牧民族,百分之五十五的育龄妇女因患病而不能生育。这种现象是太可怕了,若任其继续存在,蒙古甚至马上就会有种族灭绝的危险!"

张峰眉头一皱说道:“满蒙不是通婚吗?”

赵金山笑道:“满清跟内蒙的科尔沁等部族有大量的通婚,跟外蒙基本没有什么关系。”

“看来我们想要解决蒙古问题可是不容易啊!”

钱贵德接口说道:“就蒙古地区而言,只有这么点人口,问题其实还是很好解决的。满清这么做一方面使得蒙古生产力发展受到限制,人口受到限制。僧侣无法成婚生子,这也极大阻碍了人口的增长,而男丁锐减,使得越来越多的劳动重担落到了妇女的头上,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使得清朝时期蒙古地区女子不孕者极其常见,进一步减少了蒙古地区人口数量。但是从事生产的人少了,但是大批的旗主,王公可是没有减少,他们也不会放弃穷奢极欲的生活,必然不断加重对普通牧民的压榨。另一方面种种乱搞而不承担责任的陋习,使得性病在蒙古族中迅速蔓延,发病率奇高,更加丧失了蒙古族人的战斗力。

其实,如果从封建统治这个角度出发,满清控制蒙古的手段是非常高超的,如果没有外来势力介入,就是继续统治下去也没有丝毫的问题。用藏传佛教来制住外蒙的精神世界,用减丁政策控制住外蒙的人口数量,加上分封外蒙上层为亲王贝勒,划定牧场,不允许四处游牧,这些政策使得满清牢牢的控制住了外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统一。但是不得不承认的就是这些政策严重的限制了蒙古的发展,人民不可能永远被蒙蔽,这些问题一旦被引爆以后,足以炸翻整个蒙古部落。”

这些话是没有错的,实际上日俄战争以后,俄罗斯才把精力从东北转而到了蒙古地区,从而使蒙古地区出现了独立的意识,而在之前,蒙古地区的所有人基本就没有想过脱离,根本就没有独立意识和反抗精神,蒙古这头鹰算是被满清给熬出来了,变得乖巧听话了。

“主席不是讲过吗?历史上能够入主中原王朝少数民族基本都是出自东北这片地方。北魏王朝的先祖慕容鲜卑来自东北,后来的辽金元清,无不自东北起家。纯粹的草原帝国如匈奴、突厥、回鹘等,对于统治中原地区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兴趣,他们往往只是突入中原地区烧杀抢掠一翻就走,富庶的中原对他们来讲只是抢夺财富以便维持部落联盟的一块可重复利用的大肥肉而已。

草原游牧文化很难建立起儒家的伦理纲常,纯粹的中原文化对于统治草原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能够超越草原-中原的普遍统治者,必然是能够同时理解中原与草原的人,这种人既不是纯粹的中原人,也不是纯粹的草原人,只能是来自草原与中原过度地带,即东北地区的民族。东北的北边连通着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边是经常接受中原文化统治的辽东宜农地区,在东北能够站稳脚跟的统治者,必须熟悉两种治理模式,这样在入主中原后才能建立起连同草原-中原的二元帝国。即通过可汗的身份以部落联盟的方式统治草原地区,通过皇帝身份统治中原地区。”

张峰听了以后才说道:“所以我们对于蒙古的事情才难搞啊!到底要怎么治理草原?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一个全新课题。而且我并不认为是什么伦理纲常问题,主席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东北各民族能够入主中原,肯定是有相应的经济的基础。”

赵金山点了点头说道:“主席说过,这些朝代之所以从东北起家,就是因为东北兼具了游牧和农耕的经济基础特性,能用农耕和游牧的方法对付其他的游牧地区,还能用中原王朝的方法对付中原王朝。而且,辽、金、元、清四朝均定都北京,因为北京地处长城沿线,便于统治南北,并且四朝均在北边草原另设一个草原首都,辽在上京,元在上都,清在承德。这样通过南北两个首都完成对草原和中原的共同治理。我们需要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赵金山讲完,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张峰此时他却是突然说道:“主席说从晋商获得资料是怎么回事?”

一位商务部门的同志直接说道:“这个我或许知道一点,满清对蒙古的统治晋商起着巨大的作用,晋商的走西口,使得南北往来流通,贸易畅通,赚取巨额的利润。但晋商大肆在外蒙放高利贷,对外蒙形成了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晋商们还经常利用赊账方式来引诱蒙人,就是不要现款交易而把他们喜欢的东西先买去,规定一个时间归还,蒙古人因为可以不用现款即可取到其喜欢的东西,于是需要的也买,不需要的也买,晋商们因此生意鼎盛。

现在蒙人交易都是用羊代替货币,如果价格议定了是100头羊,到了年底偿还期。晋商就到蒙人那里去牵走140头羊,蒙古人问为什么要多牵走40头羊呢?

晋商就说:“羊是要生小羊呀!当时的100头羊,现在多生40头不是很公道吗?“蒙人老实,一想也有道理,就给他们牵去。

清朝从康熙时起,经营蒙古两百多年,军需后勤一直都很依赖山西的旅蒙商。现在几十上百个晋商,竟然就拥有了全部外蒙人几十年都还不清的债权,也是十分离谱和恐怖的。”

“这也太欺负人了,看来我们又有的忙了,这些债务我们要想办法在山西和蒙古革命以后给它全部清零,看来这次不仅要打土豪分田地,还要宰肥羊,把从蒙古人民获得财富重新交回到蒙古人民的手里。”

前世张英豪对外蒙丢失还专门在网络上找过资料,其中外蒙古的独立跟山西晋商也有很大关系。虽然主要还是满清的灭亡后,先是沙俄日本拉拢外蒙上层叛乱,再是苏联建立后带动外蒙的下层革命,外蒙与内地离心离德日渐加剧,最终直至分裂独立地步,当然这其中民国的无能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晋商对蒙古地区的压榨也是不容小觑的。

张峰接口说道:“这是必然的事情,这说到底与满清对汉族的压迫是一样的,同样是对蒙古地区的压迫......"

张峰说完,突然想明白了张英豪给他们解决蒙古地区办法了,顿时笑道:“哈哈!还是主席看问题透彻,知道外蒙古问题的本质是阶级矛盾,这种阶级矛盾不仅是蒙古王公与他们旗下牧民、佃农的矛盾,也同样是放高利贷的晋商同蒙古老百姓间的矛盾.......我们要解决蒙古地区的问题,其实就是两点,第一就是发动蒙古广大的牧民,推翻现在的封建制度。然后就是发展生产,建立工厂,用我们生产的产品去交换牧民手里的农牧产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而已,其实归根结底就是科学,铭主和劳动而已....."

果然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张峰说完,所有的同志立即就感觉拨开云雾见青天,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四把零七章:

张英豪不知道张峰他们开了个会,就统一好了思想,并且已经知道怎么解决蒙古问题了。张英豪自己把战争堡垒的防御图册简单的画好交给教导师等部门论证,有问题就做出相应的修改,然后发往陕西军分区,交给张峰他们,让他们在解放外蒙古以后派出工程兵和工兵部队把库伦、乌里雅苏台和唐努乌梁海等地开始建设战争堡垒。

建设,是张英豪带领的前进党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列强指示满清封锁长江水道以后,张英豪为了将来不耽误自己将来的工业建设,也迅速作出了指示,那就是趁着全球经济危机和美国在03年全面爆发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全力购买廉价的破产工厂,既然运不回国,那就在工厂所在地进行生产,培训愿意回国工人,即使不能生产,就把机器暂时封存,等待以后再把这些工厂搬迁或者复制到中国。

前进党在海外还是有—大笔黑金收入的,这笔黑金主要就是贩卖白面所得,进账高达千万两白银。另外还有海外华人华侨的捐款,他们不少人节俭己身,为了建设国家,把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全都捐赠出来,这些钱现在基本全部变成了工厂里面的机器设备。

张英豪找到商务部部长蔡晓芬同志和禁烟局长白光亮等同志谈话,就听张英豪说道:“......我们在解放湖北、广西等地以后,就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建立工厂,那么我们就需要进口海量的机器设备,现在我们已经被迫禁运的时间也不短了,你们在海外准备的怎样?”

蔡晓芬等人也是有准备的,有了科技树给他们打底,大家也都知道需要购买什么。就听蔡晓芬回答道:“主席,我们在铁路,机械制造,各种机床,动力设备,船舶,汽车,电力机车,化工,轧钢设备,纺织,织电力等行业我们都有涉猎。此次购买的东西价格便宜,用美国佬的话说就是我们帮他们处理了一批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