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袁世凯当即出列弓着身体回道:“回太后的话,北洋第三镇目前已经出兵,目标就是攻下山西的娘子关。”
袁世凯此时自然是报喜不报忧,慈禧问什么他就回答什么。袁世凯自然不会对慈禧说北洋的其它几镇要坐镇地方,根本就没有多少机动兵力能够派出。山东有乱匪作乱,坐镇济南的北洋新军被牵制,动弹不得。直隶现在各地不稳,滦州煤矿等地工人罢工,位于京城和直隶各处的北洋军也要坐镇地方,北洋新军实在是无能为力。如果袁世凯实话实说了,他就可以立马收拾东西立马滚蛋了。
慈禧又问了袁世凯几个问题以后,当即就问奕助道:“庆亲王,让你向洋人筹措借款,暂缓赔款,现在怎么样了?“
奕团当即站出来道:“回太后老佛爷,各国公使介绍了银行团给我们,目前还在洽谈当中。至于赔款,洋人目前没有同意。他们说会在关税中先期扣除...…”"
“那么请洋兵出手相助呢?”
“各国公使已经把我们的请求传递回国,不日就会有答复。”
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慈禧当即说道:“此次赤匪炸沉了英吉利的军舰,英吉利国岂能善罢甘休?我朝务必要交好英吉利国,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你们外务部一定要促使英吉利国出兵消灭赤匪。洋人重利,四川、云贵等地的路矿权益,皆可许给英吉利国。只要消灭了赤匪,你就告诉英吉利国,川云贵的权益尽可取之...…”
慈禧此时完全没有想过靠满清自己的力量的解决问题,张英豪自然也是知道,现在的满清想要继续苟延残喘下去,只能拼命出卖中国的利益。但是此时的张英豪在炸沉英国军舰以后,现在的注意力自然是放在了列强身上,满清嘛!让他们多活两天又何妨?
朝会散去,慈禧单独留下铁良,奕助等几个满族重臣继续商量国事,慈禧直接说道:“铁良,现在我们的八旗勇士练的怎么样了?”
当初革命家兵出陕西以后,慈禧就有感觉四川的乱匪又是一场太平天国之乱。有感于自己的年纪和大清的国势,慈禧知道大清的江山不能再过分依靠汉人武装,她立即就开始让人训练当初的"八旗劲旅"。
奕助听到"八旗勇士"这几个字,当即就嘴角一扯,连忙低下头去,掩饰自己的表情。但是也让奕团再次想起了这支被他遗忘在脑海的大清"劲旅"。是呀!太后果然是用心良苦。八旗军是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军事组织,到了皇太极时期,又按民族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军八旗,从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到一六四四年清军攻占北京这一阶段,八旗实行兵民合一,兼具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的职能。
八旗军当初是清朝最强的军队,作战时军纪颇严,有进无退,甚至在死伤惨重、尸相枕籍的情况下仍很少有人退缩逃阵。更是号称满骑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其恐怖的战斗力几乎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从盛京一直打到中原,直至统一中国,靠的就是强大的八旗军。
奕助努力回想着关于八旗军的资料,这支曾经战斗力如此彪悍的八旗军确实让他一阵神往。但是?为什么现在变得脆弱不堪呢?“积重难返"四个字就出现在奕团的脑海之中。
满清皇族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支柱,酬谢八旗军功贵族,开国之初即给予八旗将士相当优厚的待遇,期以免除官兵后顾之忧,专心练武,保持原有的军事素质。同时,清廷也做出严格规定,八旗官兵不得做工经商或从事其它谋生之业,以期养出职业兵。
想法很好,然而,事与愿违,从顺治、康熙年间起,八旗官兵便已出现追求享受、战斗意志衰退的倾向。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中,八旗军以往的主力地位已经被绿营兵所取代,而在雍正、乾隆年间的一些重要战争中,如柴达木之战、平定大小和卓之战、大小金川之战中,尽管参战的八旗官兵数量有限,其中一些号称精锐的八旗部队的表现却远远不如绿营兵,昔日敢打敢冲的作风早已不复存在。
自嘉庆年间至现在,奕助摇了摇头,八旗军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了一个专靠国家供养的社会救济组织,失去了起码的战斗能力,已经不能称之为军队了。现在想要再把八旗军重新组织起来,唉!奕团在心里叹了口气,只能在心里感慨一句:“太后老佛爷,何必呢?”
奕助知道的东西慈禧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但是慈禧此时也已经没有丝毫的办法了。她不能让大清国亡在她的手里,所以即使是一根救命稻草,她总要抓住试一试!而且,慈禧也真的不指望八旗军能够去和赤匪作战,但是让他们镇守一方,让他们剿匪总没有问题吧?只有这样才好腾出北洋军来和赤匪展开决战呀!否则花了那么大的代价训练出来的北洋军变成了镇守部队,那像什么话?
等奕助回过神来,已经错失了铁良的回答,他连忙集中精神,就听慈禧再次问道:“铁良,北洋军什么时候可以前去攻打赤匪?把我们失去的江山给重新夺回来?“
铁良看着坐在上位的老佛爷,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慈禧老佛爷素爱保养,但是此时,慈禧老佛爷那憔悴的面容已经完全遮掩不住了。这几天他都来向老佛爷汇报军务,亲眼看着老佛爷的气色急速的衰败下去,特别是在听说太原别赤匪攻占以后,更是激动的口吐鲜血,嘴里低呼一声:“天亡我大清。”然后晕了过去。
慈禧也是个命途多舛的女人,早年丧夫,中年丧子。身在深宫内院,却凭借自己的手腕,把满清众臣玩弄于鼓掌之间。她也拼命努力挽救满清走向深渊的命运,但是满清却还是不可避免的一头栽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现在老年了,她实在是承受不住老年丧国的打击。所以,现在自然是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她都想着把赤匪给消灭掉,让满清国祚继续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铁良听了问话,赶紧跪下来,慌忙磕头说道:“老佛爷保重身体,军队已经在调动之中了,很快我们就会像赤匪发动反攻。”
铁良现在自然不会说真话了,在赤匪攻克太原以后,陆建章直接选择了投降。现在的铁良完全不敢信任北洋新军了。现在直隶也不太平,农村又出现大量的匪患。铁良现在只是希望北洋新军能够镇压地方,不要让山东直隶这些地方出大乱子就可以了。这也是他为什么听说赤匪炸沉英吉利军舰以后欣喜若狂的原因之一,铁良知道,现在要消灭赤匪,只能依靠洋人天兵了。
而且,北洋军出兵可是要钱的,每次出兵都要开拔费这种奇葩的费用,这些丘八大爷除了钱,其他可是什么都不认。但是现在满清拿得出钱吗?海关掌握在列强的手里,盐税也掌握在列强的手里,还欠列强那么多的赔款,朝廷根本就没钱让北洋军给朝廷卖命。
当然并不是说朝廷没钱了,他们这些满清皇族就会没钱了。他们搜刮了中国两百多年,够他们吃上几十辈子的钱财都有了。但是这些钱财我大清又有什么关系?这个时候满清和明末时候是何其的相似,朝廷衮衮诸公大部分富得流油,但是要他们把银子拿出来给朝廷,那就是做梦了。
而且直隶地区那么多的皇庄,就是当初满清入关的时候跑马圈地给占有的,现在这些地依旧在他们的手里,所以全天下的百姓都在嗷嗷待哺的时候,他们依旧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或许八旗子弟其实就是这样才失去战斗力的,八旗子弟们也不是傻子啊,自然知道自己拼死而来的好处都让满清皇族给拿到手了,而他们却被满清当做打手养了起来,没需要的时候就丢点残羹剩饭当养猪了,有需要的就让他们卖命,这世上哪里有这种道理?
只要会算点账的人都知道这样是不划算的,但是八旗作为奴才,自然不敢直接造主子爷的反。那么咱们就来个消极怠工,摆烂吧!要我卖命?不可能了。虽然八旗里面也偶尔出个人才,但是八旗已经不可避免的堕落下去了。
见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慈禧转头问奕助道:“现在洋人到底怎么说?”
慈禧也怕奕助骗她,或者担心奕团不敢在那么多大臣面前说实话,所以才特意问奕助这个问题。
“老佛爷,现在正在与洋人接洽,相信
很快咱们就能贷到款子了,拿到款子咱们就立即出兵。”
慈禧听了,点了点说道:“恩,你去和那些洋人说,只要能够消灭的赤匪,我大清愿意与他们共治这天下。”
铁良听了这绝望的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过仔细一想,却也能够理解了。反正天下都要丢了,再怎么许诺,也要消灭赤匪再说。不过这件事铁良可是不敢乱说,这样的事情要是记录在了史书上面,那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老佛爷,这......这是否欠妥当。”
慈禧听到铁良的质疑,突然猛的睁开了眼睛,气势死死地压了下来,铁良看到慈禧眼睛,顿时如同小白兔一般,瑟瑟发抖,额头都渗出了冷汗。他实在不明白一个如此年迈的老太太,居然能够爆发出如此气势,铁良根本不敢再看慈禧。
慈禧死死盯了一会铁良才说道:“宁与友邦,不与家奴。铁良呀!”
铁良赶紧磕头回答道:“奴才在。”“你说洋人能治理的了这天下吗?“
慈禧也没有等铁良的回答,直接回答道:“洋人治不了这个天下,他们还是要靠我们。洋人要的是些许利益,他们还能把这土地给搬走吗?有了洋人的帮助,我们爱新觉罗氏就能永享这天下。要是这天下被那群奴才得到了,那么我爱新觉罗氏就彻底失去这江山了,你们的荣华富贵也就没有了,你~明白吗?”
经过了义和拳运动,慈禧此时也是看的明白着呢!洋人治不了这个天下,最终还是要靠大清朝廷维持地方秩序,列强才能在中国获取足够的利益,没了大清朝廷,下面的刁民可是不会买洋人帐!
“是是是,老佛爷,奴才明白了!明白了!“铁良被慈禧的眼睛盯着,慌忙低下头回答道。“我们的八旗军可堪一用吗?“
"老佛爷,已经在加强训练了,相信和赤匪打仗的时候,可堪一用。”
不管铁良是不是骗她,慈禧还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恩,以前就是太依赖汉人了,咱们满人现在才会落到如此地步。先让他们去剿匪历练一下,不然可能也打不过那帮赤匪。现在出兵的粮食弄的怎么样了?”
“回老佛爷,这事不好办啊,市面上已经很少有粮食买卖了。今儿个京城里面的粮食价格涨的太邪乎了。”
“那些皇庄的粮食如何?”
铁良一愣,他现在总算是明白了。这老太后是打算最后放手一搏了,失败了自然一切皆休,要是侥幸赢了,她也好去见列祖列宗了。
虽然理论上皇庄确实可以提供大量的粮食,但是那些皇庄可是王爷勋贵们的自留地,是他们的私人财产。现在这些王爷勋贵们正等着卖这些粮食大赚一笔国难财呢,想动皇庄的粮食,能遇到多大的阻力可想而知。
"老佛爷,这王爷勋贵们能答应?“
“哼哼,大清都要亡了,还要他们答应不答应?他们这些家族靠着我大清荣华富贵这么久了,现在要精诚团结的时候了,他们也应该和我大清共度难关,共存亡。你就说是我下的懿旨,让他们把粮食都给我交出来。”
“是,是,我这就去办。”
“袁世凯现在在干嘛?”
“回老佛爷的话,他现在在整饬军队。”
“这些个新军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大清花了多少钱养着他们,到了关键时刻还是不顶用,长枪大炮那么多,但是还是连赤匪都打不过。这次和赤匪打仗,把这些新军也全部带走。”
“老佛爷,那这京城的防御?”
“还需要防御吗?请洋人调兵来保护,让他们也参和进来。我们不好过,这赤匪就算得了我大清的江山,我们也不能让他们好过。哼哼!!”
第四百一十五章:
各国的报纸都刊登了“山莺“号事件,在有心势力的推动下,这件事迅速传播,闹的还挺大。当这个消息传到英国的时候,也是立即激起了千重骇浪,整个大不列颠一片哗然,沸沸扬扬,喊打喊杀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日不落帝国,竟然在愚昧落后的清国再次被欺负了,全体英国人都觉得很丢脸!当真是叔叔可忍,婶婶不可忍了。
贫穷落后、愚昧无知、腐朽落后就是清国在大多数英国殖民主义者心里的代名词。在他们心里,大英帝国的威风无限,大英帝国的舰艇就应该可以在中国水域随意停靠。带着几千人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如入无人之境把清国打败,英军枪声一响,清国人就跪地求饶,瑟瑟发抖,最后就是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国从鸦片战争以后,就没有把清国放在眼里,在他们眼中的清国人都是"东亚病夫",都是大烟鬼!
或许人真的是健忘的动物,即使解放军两次战胜并且俘虏了几千英军,不少人也依旧不长记性,依旧认为解放区的民众还是和满清统治下的百姓一般,认为解放军还是满清腐朽的军队。
世界列强国家都在看着大英帝国的反应,看着唐宁街十号里面到底发出什么讯息。要知道在列强的眼里,大英帝国在愚昧落后的远东虽然只是损失了一艘小军舰,但是这就是一件了不得的啪啪打脸的大事。列强国家都知道,英国依靠铁甲战舰,纵横海上。在打败海上强国西班牙、荷兰之后,号称日不落帝国!英国现在更是垄断全球贸易和金融,称霸全球!
英国也是依靠坚船利炮撞开了中国的大门,打开了中国的市场。英国的铁甲战舰自从进入中国领海、领水以后,更是如入无人之境。如今受到了来自清国的叛军势力的挑衅,这挑衅的可不仅仅是大英帝国,还是大英帝国维持的殖民体系和世界秩序,更是大英帝国在中国的威严。
为什么新任印度总督吉尔伯特·艾略特-默里-基宁蒙德,第四代明托伯爵来到印度以后,没有任何拿的出手的成绩,虽然一直在往藏印和滇缅边境增兵,甚至态度非常强硬的表示将派兵进攻XZ和云南,但是到现在英国议会依旧没有通过出兵决议?除了英国还有很多的人还是保持了理智和冷静,没有像战争狂人一样喊打喊杀外。更加重要的还是大英帝国至今还未能从布从尔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国力也还没有恢复过来,国内对于很可能再被拉入一场"布尔战争”十分不安。
—众唐宁街的政客们却也是非常明白现在大英帝国的处境,用内忧外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远东确实是贫穷落后,但是清国叛军在XZ和云南两次俘虏了几千帝国士兵,在清国叛军释放了这些俘虏以后,他们现在自然也得到了—众被俘军官提交的战斗报告,而且,清国叛军还突袭攻克了密支那和八莫,这些事实都证明清国叛军拥有一定作战能力和战斗力。
虽然大英帝国全国都认为一旦和清国叛军选择全面战争,最后胜利者一定会是大英帝国。但是,通过俘虏的英国军官汇报,清国的叛军此时的势力或许还在南非布尔人的两个小共和国之上,甚至可以说是除了日本之外的远东第一大势力,战争潜力更是不好估计。
大英帝国的一众军官经历了布尔战争,此时虽然依旧傲慢,看不起清国叛军武装,但是也为此进行了战争预测,结合八国联军侵华攻克京城继续西进时,攻打了一下山西娘子关他们就不得不停下了。结果悲哀的发现,和清国叛军作战,帝国军队甚至打不到清国叛军的核心四川、陕西地区。现在的清国叛军还没有出海口,即使派出大规模的军舰去远东地区,对清国叛军实际上也构不成多少威胁。想要通过舰炮迫使清国叛军屈服的办法丝毫不起作用。
如果派出大量的陆军的话呢?一旦陷入中国的内战之中,陷入战争的泥潭当中,会不会再打一场耗费巨资的“布尔战争"呢?如果最后真的陷入到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当中,到时候便是打赢了又有什么好处?确实会有一帮商人、银行家能赚到钱,但是其代价却是在中国的一群商人、银行家完全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英国将会彻底失去中国的市场,这市场可是大英帝国通过战争才获取的,经营多年的市场没了!损失可不是一点点。而且,在华经营多年的势力也必将失去,在华旅客、侨民的安全再也得不到丝毫的保障.....
但是,输人不输阵,大英帝国自然不能做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事情。所以,”山莺"号事情发生后,英国首相亨利·坎贝尔-班内南爵士还是第一时间放出狠话:“英国军舰在长江行驶是得到了清国中央政府的许可的,是可以随处通行的.....如果清国叛军不为此事道歉和赔偿的话,大英帝国将要派一个大型舰队到远东去,对清国叛军实施武力报复.......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清国叛军负责。”
亨利·坎贝尔-班内南爵士的狠话,确实对了不少殖民主义者的胃口,这些人当即高呼要教训清国叛军。或许,在这些人的眼中,中国永远是是"落后的东亚病夫”,是他们肆剥削压迫的对象,英国永远是是世界霸主、“日不落帝国"!言语中充满傲慢与无知。
或许是有了萨道义之前的会议打底,在看到英国首相的发言以后,法国、日本、沙俄、德国等国的外交官们更是马上向伦敦放出积极信号,根据列强一致原则,表示完全支持英国对中国采取行动......
欧美任何一个试图削弱世界霸主大英帝国的国家,肯定都是举双手支持英国参合到远东的事物当中,深深的陷入中国的这场内战之中。如果英国能够在中国再来一次“布尔战争"的话,对于欧美列强来说那是再好不过了。
英国的某些战争狂人们看到大英帝国得到了列强的支持,自然更是叫嚣要惩罚中国。但是在大多数英国政治家们的眼里,这些国家这个时候支持大英帝国绝对是不安好心的事情。英国可以说是实事求是的典范,他们做什么事都是基于大英帝国的国家利益,政策更是随时都能根据形势而变化。
所以英国国内在放狠话的同时也给萨道义下达了命令,那就是要他尽快稳定清国局势,保证大英帝国的在华利益。但是,清国的叛军不能打,至少不能用大英帝国的士兵亲自上阵来打。但是一定要试探出清国叛军对大英帝国的态度,到底有无和平谈判的可能。务必要清国的叛军承认中国中央政府同列强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必要时可以就借款问题向清国朝廷松松口,甚至国内也可以承认清国叛军的合法地位.....
大英帝国国内现在既不想派出军舰和士兵发动一场战争,还想要维持局面,维持和平,又要保证利益,还想要解放区承认列强的同满清签订的条约,这些要求看似矛盾,但是实际上这些要求都深谙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的精髓,在大炮还打不到解放区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的保住大英帝国的在华利益。
萨道义看完国内给他发过来的电报内容,真的是直皱眉头,如果国内不准备派出军舰和陆军的话,那么他之前和各国公使说的保留出兵的权力就成了屁话了。当然,唾面自干的事情对于他们这些外交官而言,自然是小的不能在小的事情了。
就在萨道义思考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有工作人员走了进来,对着萨道义说道:“爵士阁下,这是驻上海领事馆刚刚收到的清国叛匪首领让他们转交给您的信息内容。”
听到这话,萨道义当即眉头大皱,叛军首领张英豪写给自己内容?这算是什么事?但是萨道义还是接过了电报纸看了起来,他倒是想看看这叛军首领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原来,英国首相的狠话被泰晤士报等报纸给报道了出来,消息传到沿中国,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位于沿海、沿江城市的百姓自然是惊恐万状,南京、上海这些知道列强军舰大炮厉害的人无不惊慌失措,拥有“恐英症”的人更是被吓得两股战战,可以说仅仅大英帝国首相的一句威胁的话,这些地方的大量"有识之士"就要陷入绝望之中。
位于上海的同志自然是第一时间就把泰晤士报的内容信息发到了解放区。张英豪拿到英国首相的讲话内容以后,敏锐的发现英国首相没有说派出多少陆军,也没有什么时间派出大舰队惩罚解放区。而且,张英豪知道,如果英国佬真的要惩罚解放区,要炮击解放区的话,他们位于远东的舰队就可以立即进行炮击了,哪艘军舰不能炸平一座中国的城市?不能造成成千上万人的死亡呢?哪里还需要从欧洲再派军舰过来呢?
张英豪思考了一下,当即就写下了第一句话:如你英国想要侵略解放区,除非把中国人都杀光,否则就麻烦多准备—些建筑材料建设集中营和碉堡,还要多运一些铁丝网,还要做好战死几万英军,花费几亿英镑的思想准备。
为了防止布尔人全民皆兵的情况,英国人在布尔战争期间建了50座集中营来关押妇女和儿童;在布尔游击队活动的地区,英军架设总长度达6000公里的铁丝网,用以对游击区进行分区扫荡;英军还总共设置了八千多座碉堡......
张英豪写的第一句话就是在告诉英国佬,解放区也知道大英帝国在非洲进行的布尔战争。就是要告诉英国佬,你们要战,那就战,解放区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和战争准备,解放区统一全国和维持和平不会寄希望于列强的怜悯和恩赐之上。
张英豪之所以这么写,就是秉持着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的精神。在远东作战的成本远远高于在南非,仅仅一个运兵的成本就不是一个一般国家能够承担的起的,自然是花费几亿英镑的军费也有可能。如果英军真的战死几万人,不说英国会崩溃这样的话,但是内阁倒台是绝对的事情。要知道仅仅一个布尔战争,英国的女皇最终都忧虑而死。
当然,张英豪之所以是私下把自己写的内容转交给英国公使萨道义而不是发表公开通电或者发布在报纸上,就是要斗而不破。如果把矛盾公开化,大英帝国最后收不了场,为了保住面子,就容易走极端。不说英国一定会出兵发动对解放区的战争,但是炮击中国城市的事情英国佬绝对是做得出来的。
这件事对于张英豪来说,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像前世的“紫石英号事件"一样,谈判三个月都没有结果,还允许英国官兵同中国百姓换取食物,难道中国领导人不知道英国能够修好搁浅的"紫石英"号军舰吗?而且,最后还是让这艘军舰偷偷溜走了。原因之一就是不想彻底激化同英国的矛盾,紫石英偷偷溜走,直接就解决了全部的矛盾。
张英豪写完第一句话,接着写道:前进党领导的解放区政府并不希望进行一场"义和团"式的盲目排外的运动,但是现在美国商品依旧大量滞销。
萨道义看完这句话,顿时就沉吟了起来。因为《中美会订限制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款》这不平等条约的原因激发起抵制美货的运动,致使美国商品大量滞销他自然是知道的。他还知道这里面最开始还有他们英国商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毕竟美国商品退出了市场,他们英国的商品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赚取更多的利益。
但是,事态的发展最终确实出乎了萨道义及一干英国人的意料,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致使美国商品对华出口贸易额直接下降了近五成,美国人在中国的形象更是变得十分恶劣。经历过义和团运动的萨道义再次感受到了中国排外情绪的力量。看完张英豪写的这句话,萨道义此时自然知道此次抵制美货事件背后有四川叛匪的影子。他更是觉得这是四川叛匪赤裸裸的威胁,就是要告诉他萨道义,中国人能够抵制美国商品,自然也能够抵制英国商品。更是告诉他萨道义,解放区不是不能进行一场全民的“义和团"式的排外运动,仅仅是不希望进行而已。
萨道义看着这些内容,感觉这是赤裸裸的威胁,心里已经十分不舒服了,但是他还是耐着性子继续看下去,就见上面写道:欢迎大英帝国马上派人来重庆商讨就“山莺"号军舰被俘官兵的解决方案以及善后事宜。
萨道义看完这三句话,再也压制不住心里的怒气,当即愤怒的说道:“威胁,这都是赤裸裸的威胁,大英帝国绝对不能受这威胁.....…”
萨道义这么说话自然是有底气的,要知道现在英、法、美、德、奥、意等诸国都有军舰驻扎在中国沿海沿江地区,这里面甚至有上万吨的军舰。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叛军,没有一艘海军舰艇,居然就敢威胁大英帝国,这当真是以前绝对不敢想象的事情。在萨道义看来,用他们中国人自己的歇后语来形容四川叛军最合适: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厕所里打灯笼,找死呀.......!
萨道义知道,一旦大英帝国被清国叛军威胁到了,就等于抓到了大英帝国的软肋,必将后患无穷。
可是,他又能怎么办呢?
第四百一十六章:
如果张英豪知道萨道义看完自己写的这三句话被认为是威胁,那就真的是对自己天大的冤枉,比当年的窦娥还冤,张英豪只是觉得自己在陈述事实而已。张英豪只能对萨道义说一声:对不起,让您误会了!甚至,张英豪都觉得这是自己对大英帝国表达的善意!他实在不相信萨道义真的看不出来。如果是真的看不出来,那就—定是因为以前形成的傲慢与偏见在作祟了。
当然,如果张英豪设身处地去为大英帝国着想,自然就会觉得自己写的确实是充满了威胁的味道,得出不—样的结论了。不过这个时代的人现在还没有经历残酷一战和二战,苏联也还没有成立,所有人都还不相信工人阶级的力量,此时的中国人更是没有经历过解放战争,根本就不知道他们身上拥有何其伟大和磅礴的力量。所以萨道义觉得张英豪说的是威胁的话或者许多中国人被英国首相一句话吓唬住也是情有可原。
第一个在中国开设银行、修建铁路的国家是英国,英国的怡和、太古、沙逊和英美烟公司操控着中国的金融、房地产、航运、铁路、烟草等主要经济部门,中国的金融业为英国的汇丰银行所独霸,而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一职始终操在英国人赫德的手里。
19世纪至20世纪初年的中国对外贸易主要是对英贸易,而英国对外进出口贸易中,对华贸易则居于首位。中国军队的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军火厂的建立、枪炮的制造都有赖于英国的“帮助”,并且淮军曾向英国购买军火武器,聘请英国籍的军官帮助训练军队,组建洋枪队。此外,中国近代海军的筹建同样得益于英国的帮助。
大英帝国充当了排头兵,发动鸦片战争,是第一个打破清王朝“天朝上国"美梦的国家。从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中国近代史中,大英帝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取在华特权,不断地干涉中国内政,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都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终使中国渐渐失去独立国家的地位。位
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大英帝国更是支持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等起义,英国甚至也会一直支持清王朝直至覆亡的最主要的国家之一。
大英帝国在华利益拥有如此巨大,如果萨道义不是能力出众且聪明的人,他也就不可能长时间成为驻华特命全权公使了,所以萨道义自然不是看不出来张英豪所要表达的内容。萨道义更是亲眼目睹了1900年到1902年的义和团运动,亲身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亲身参与了签订《辛丑条约》和《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例》的谈判,亲自见证了1903年的拒俄运动以及现在的日俄战争。可以说短短几年,萨道义经历了清朝的一系列巨变,更是亲自多次调整了大英帝国的对华政策。
正是因为清楚明白中国的局面以及大英帝国的处境,萨道义现在更是真心非常讨厌前进党领导的这伙叛军。只要不涉及前进党的时候,他萨道义就是整个清国的太上皇,所有人都要供着他,在中国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管是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还是袁世凯等满清重臣所代表的势力,只要告诉他们,自己代表的是“日不落帝国",自己代表的是世界第一强国英国。这些势力就立马会老老实实,乖乖听话。不想听话了?英国军舰只需要在各处转一转,警告一些中国各方势力就可以了,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的东南互保协议不就是这样出来的嘛!看谁敢影响英国的利益,就立马大棒子敲打他们。
可是自从四川前进党造反开始之后,大英帝国在远东就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四川叛匪在XZ直接选择了战争,在云南依旧强硬的选择了战争,现在更是摆出不惜与大英帝国打一场全面战争态度。四川叛军还丝毫不畏惧来自大英帝国的威胁,导致大英帝国在中国问题上一贯使用的常规威慑手段不起作用了,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战争的手段了。
战争?发动战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啊!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讲的是利益,正所谓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现在中国抵制美货的运动如火如荼,效果显著。英国商人们又不傻,自然不愿意让中国的百姓把矛头指向自己,引火烧身,让中国人的排外情绪聚集自己身上。如果现在中国人发起全面抵制大英帝国的商品,那么这些在华商人必然损失惨重,最终肯定会责怪他这个特命全权公使身上,把他赶下台,他的政治生命也就终结了。
萨道义叹了一口气,如果是以前,清国任何势力敢炸沉大英帝国的军舰,大英帝国早就指示自己武力胁迫清国政府了。就像以前的“马嘉理事件”一样,马嘉理带着探路队来到云南省腾越城,遭到了当地民众的阻拦,马嘉理不讲道理,不仅扬言要攻打腾越城,还下令向民众开火,结果当场打死了数名民众。
当地愤怒的民众纷纷要求腾越参将李珍国捕杀闹事的英国人,在民众的要求下,李珍国调兵遣将,在各个隘口堵截马嘉理一行人。百姓也更是自发组织了搜捕队,最终找到了马嘉理,并将他们——斩首,然后将他们的脑袋高高地挂在了腾越城的城墙之上。
这件事本来是马嘉理不占理,但是大英帝国抓住这个机会不放,直接颠倒黑白,硬是说清政府是幕后黑手,然后以撤使、绝交和战争来威胁清政府,逼迫他们就范。清政府最后扛不住压力,只好答应英国的全部请求,杀掉了那些捕杀马嘉理的民众,当地的官员也悉数或撤或抓,更是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烟台条约》,并派大臣去英国道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不也是大英帝国利用广东水师在“亚罗号”上逮捕几名海盗和有嫌疑的水手嘛!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捏造中国兵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据理力争,态度强硬,而且不赔偿、不道歉,只答应放人。结果,英国以此为借口开始行动,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炮轰广州城,攻入城内,抢掠广州......
想着以前大英帝国的威风,想起以前大英帝国的“辉煌"事迹,萨道义都不禁有点痴了。但是当他回过神看到手里的电报纸,心里顿时五味杂陈。
憋屈!
这是现在萨道义最强的感受。无奈!
这是现在萨道义第二感受。
此一时,彼一时。如果大英帝国选择战争,深入内陆打击四川叛匪,除了彻底激怒了这股叛军和激发中国人排外情绪外,还能够得到什么呢?真要把中国逼到了全民排外的极端状态,中国在列强面前的确算是政治破产了,但是,列强又能得到什么?列强能完全征服中国吗?能杀光绝大多数中国人吗?如果能够瓜分中国,列强也早就把她瓜分了。
全面战争战胜清国叛军的结果,最终他们或许可以得到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废墟,但是他们绝对还会得到一万万对外国人充满敌意的造反者......
此时国内有命令,萨道义也无可奈何了。此次他一开始就派军舰逆流而上,实际上就是他想的最后一个也是最佳的解决办法了。在萨道义的想象当中,清国叛军对付不了大英帝国的军舰。但是一旦清国叛军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那么大英帝国的势力就和他们全面接触了。即使清国叛军对付不了大英帝国的军舰,但是对付帝国的在华商人、武汉租界里面的帝国公民和外交官是绰绰有余的。所以他想早早的派出军舰恐吓威胁一番,这样清国的叛军就算是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也不敢捋大英帝国的虎须了,这样自然能够保住大英帝国的利益,他知道此次派出军舰的行动算是彻底的失败了。
在发泄了一阵以后,萨道义也慢慢地冷静了下来。但是,此时萨道义还不能做最后的决断,他来到了此时已经实际控制中国海关四十五年的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的住处。作为真正的中国通,赫德听完萨道义的讲述以后,看了一眼萨道义,直接把他在1901年写的《这些从秦国来-―中国问题论集》翻开递给萨道义。
萨道义当即接过就看了起来,越看他的面色越是难看,就见里面写道:....在中国,唯━普遍存在的感情就是对中国制度的自豪和对外国一切的蔑视.........中国人是一个有才智、有教养的种族,冷静、勤劳,有自己的文明,无论语言、思想和感情各方面都是中国式的......所以正在指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十足地强大起来,重新恢复昔日的生活,排除同外国的交往、一切外来的干涉和入侵,用睡眠来形容,这个民族已经酣睡了很久,但现在他已经苏醒,他的每一个成员身上都激荡着一种中国人的情感,“中国是中国人的,把外国人赶出去! ”......两千万或两千万以上武装起来的、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而又被爱国(即使是被误解了)动机所激励的团民,将使外国人不可能再在中国住下去,将从外国人那里收回外国人从中国拿去的一切,将额外加价的报复旧日的怨恨......五十年以后,就将有千百万团民排成密集队形,穿戴全副盔甲,听候中国政府的号召,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如果中国政府继续存在下去,它将鼓励(而这样鼓励是很对的)支持并发展这个中华民族运动.......中国将会有很长时期的挣扎,还会做错很多的事情和遭受极大的灾难,但或迟或早,这个国家将会以健康的、强大的、经验老到的姿态呈现于世界,并拥有这个世界强加给它的军事力量,而且,既然它必须拥有,它必将拥有最好的--最好的武器,最适当的训练,最高级的教育,士兵的数量将视人口的允许和情况的需要而定,士兵的质量将会—代胜过一代.....
萨道义看到"五十年以后,就将有千百万团民排成密集队形看完......"这一句有被赫德修改的迹象。五十年?是呀,谁人不震惊,现在仅仅才五年而已啊。
萨道义看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萨道义一直以为自己是中国通,非常了解中国。现在看来,自己了解的是满清时代的中国,现在看了赫德的文章,才知道自己的观念到现在没有跟着中国叛军的改变而转变过来。
不过,即使是按照赫德书里面记述的一样,但是,萨道义此时依旧觉得应该要采用强硬的态度对待这伙强硬的清国叛军。但是,国内有命令,他知道现在暂时不行了,他知道此次也只能是采取缓和的态度了。这在萨道义远东的外交生涯当中,绝对是第一次。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