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191章

作者:豪圣勇贤

到了此时,罗大忠依旧是没有下达直接炮击“山莺"号军舰的命令,而是继续选择了保持克制,仅仅是炮击长江水面,再次警告英国军舰,希望维持和平局面。

张英豪虽然不知道前线炮兵如此克制,但是不管前线做什么样的选择,只要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命令行事,张英豪就只能等待最后的结果,因为张英豪自己已经不可能亲自去指挥炮兵部队打仗了,或者在后方命令前线部队一定要怎么做,这都是要犯错误的。

可惜,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横行霸道惯了,他们不可一世,哪里忍受得了一群黄皮猴子的挑衅,看到解放军真的开了炮,即使是炮弹落到了水面上,只是炸起阵阵水花,依旧让皇家海军们觉得受到了侮辱,沃克.卡文迪许当即也下达了开炮的命令,军舰上顿时响起了大炮轰鸣的巨响。

此时,岸边的各炮兵部队也早就已经调整好了炮身和炮口,各大炮也已经装上了炮弹,关好了炮门,纷纷瞄准了领航的"山莺"号军舰。炮兵们此时也是高度紧张,不少同志更是感觉手心冒汗。当看到英军军舰开炮那一瞬间,各阵地的炮兵不等罗大忠下达开炮的命令,就立即拉动了炮门,炮弹随着"轰"的一声巨响飞出了炮口。

军舰的目标巨大,甚至十几米的误差同样能够击中军舰,十六发炮弹如同雨点一样齐齐飞向“山莺"号,只此一轮就有七发炮弹直接命中。第一轮炮兵部队使用的是高爆炸弹,用以清洗甲板,杀伤敌军,减少敌军军舰的反击机会,减少自身伤亡。

炮弹在甲板上爆炸,“山莺"号一瞬间就被打得浓烟滚滚,不过这一轮炮击的效果也达到了,甲板上的英军士兵在这—轮炮击中就有十多名士兵直接去见了他们印度的湿婆大神。

看到解放军如此猛烈的炮火,沃克.卡文迪许此时放声尖叫:“快、快,开炮,立即还击。”

其实不用沃克.卡文迪许呼喊,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骄傲也不容许他们直接跪了,特别是在他们认为落后愚昧的远东。皇家海军士兵的训练不是盖的,填装炮弹的速度就是比解放军的炮兵速度快。就听见轰的一声,炮弹飞出了炮膛,就见其中一发炮弹直接落到了解放军的一个炮位上,一门大炮直接被炸成了零件,炮位上的几名解放军炮兵被炸上了天,直接牺牲。

不过,就在“山莺"号发射的炮弹才飞出炮口,位于荆门山方向的炮兵部队也齐齐发射出了炮弹。他们发射的也是高爆炸弹,炮弹在甲板上爆炸,再次夺走了七八名英军士兵的性命。

此时已经到了事关生死的时候,副舰长史密斯知道军舰不能再交给废物沃克.卡文迪许瞎指挥了,虽然沃克.卡文迪许来头很大,但是他必须为军舰上的幸存官兵负责。所以史密斯接过了军舰的指挥权,当即大喊道:“快,快,调头,我们撤退。”

想掉头?哪里那么简单?这里可不是大海,而是一条窄窄的长江水道而已。

大副当即喊道:“现在调头已经来不及了,我们全部都要被黄皮猴子死光。”

这个时候就是生死时速,一个念头就决定了他们自己的生死。就在史密斯认真的考虑着自己是不是要挂白旗投降的时候。也就这么一点时间,决定了他们最后的结局!

虽然晚了几秒钟,但是罗大忠这边的解放军炮兵部队的第二轮炮弹也已经装填完毕,拉动炮门,大炮再次发出了怒吼。

更为严重的是,此时山莺"号军舰也已经到了加农炮的射击范围。而加农炮使用的炮弹弹头是经过切削和处理的穿甲弹,炮弹能够轻松的穿透了“山莺"号军舰的外壳,在军舰内部猛烈爆炸开来。

其中一发穿甲弹呼啸着射穿了“山莺"号的烟囱,然后在锅炉里面炸开来,高温蒸汽溢出,那些位于锅炉附近工作的人和士兵直接被高温蒸汽杀死,甚至很快就出现了阵阵令人恶心的肉香。

另外一发穿甲弹呼啸而来,史密斯下意识的卧倒在地,接着就感到一发炮弹几乎擦着他的头皮飞了过去。然后炮弹穿透了甲板,片刻之后甲板下面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爆炸,史密斯被剧烈的爆炸产生的气浪抛上了半空,炮弹破片更是设的他全身鲜血直流。临死前他已经知道"山莺"号里面储存

的炮弹发生了殉爆。史密斯此时受了重伤,但是却觉得很舒服,身上也丝毫感觉不到痛感,就在他觉得很累想要闭上眼永远安息的时候,他就看到“山莺"号军舰直接从中间直接断裂了,残存的英军士兵都在跳水拼命的逃命,他甚至看到了那个前来镀金的沃克.卡文迪许手里抓着一个救生圈,慌乱的跳入水中。史密斯心里突然有点不甘,因为他有预感,这个沃克.卡文迪许绝对不会和他一样死去,甚至他在一瞬间就想到了,此次事件的责任最终肯定会归咎到自己的头上.....

“沃克,五克油,你这婊砸养的,你害死老子啦.....…”"史密斯心里再不甘和憋屈都没用,因为就听见“噗通”—声,他就落入到了滚滚的长江之中,鲜血更是染红了一片。尽管后面解放军组织了救人和打捞,但是也没有找到史密斯的尸体。作为侵略者,能够用自己身体的血肉喂养长江的鱼鳖,也算是他的造化,死得其所了。

张英豪此时依旧坐在办公室里面,等待前线的最新消息,突然就听见急促的脚步声,就见蔡锷从门外进来,高声汇报道:“主席,好消息,虎牙山罗大忠同志发来电报,我炮兵部队仅仅发射了三轮炮弹,—发炮弹就击中了敌舰的军火库,炮弹发生了殉爆,敌舰"山莺"号直接被炸成两截,沉入了长江之中..…."

同志们听到这个消息,听到仅仅三轮射击就炸沉了一艘军舰,当即就高呼起来,不少同志更是热烈的讨论起来。等到同志们的情绪稍微平复下来,张英豪却是严肃地说道:“同志们,真理永远在大炮的射程内!但是我们现在的大炮不够多,不够大,所以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当然,这件事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应该也知道了我们中国前进共产党带领的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勇气,这次事件也标志着英国等列强在中国"炮舰外交"的最后终结。”

不少同志不知道张英豪说出的这番话的价值和分量,但是也有不少同志深以为然,当即就热烈的拍起了手掌,嘴里也纷纷说道:“主席说的对,谁来欺负我们,我们就和他们干到底..…”"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等待他的就是猎枪...…”"

等到同志们说完,张英豪笑着问蔡锷道:“后面的几艘军舰呢?”

蔡锷也笑着回答道:“哈哈,后面的那些军舰看到“山莺"号居然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就被打沉,哪里还敢停留,当即就转舵,调头就要逃走,被我军炮兵追着打,不过最后只是击伤了三艘军舰....…”

张英豪听了,点了点头,还是忍不住说了句:“纸老虎,就是欺软怕硬的主。”

听到这话,同志们都轻松的笑出来声。

前线的情况也确实如同蔡锷汇报的一样,在长江上,列强的军舰知道根本就施展不开,为了以防万一,所以每一艘军舰之间的距离都相距较远。现在又看到野蛮落后的中国炮兵水平明明已经达到了欧洲列强的炮兵水平,居然三轮炮弹就干翻了一艘军舰,他们知道自己驾驶的军舰也和"山莺"号差不多一个防护力度,哪里还敢停留,看到这一幕的各军舰舰长留下一句:这伙叛军不一样!他们竟然已经有了这么强大的火力!就急匆匆想要调头逃走。

罗大忠自然不愿意这些军舰就这么离开,当即喊道:“快,用榴弹炮调转炮口,给我对着后面的那些军舰猛轰,不用节约炮弹,边炮击边调整距离。”

因为这些军舰此时还没有进入之前标定好的射程,不得不重新调转炮口,需要浪费不少时间。而且现在这些军舰距离还较远,加农炮发射的穿甲弹没有这么远的射程,只能使用榴弹炮发射高爆炸弹。不过,现在的炮兵们信心十足,心情也轻松无比,他们都知道自己绝对能够守住长江,完成任务,这就够了。至于现在追着列强的军舰打,仅仅是有枣没枣都打上一竿子而已。或许也正是这种轻松心态,虽然没有再留下一艘军舰,但是也连续击中了军舰。

所以此时炮兵们心情舒畅的开始有条不紊调转炮口,经过测距战士简单的报出数据以后,炮兵们立即调整射击诸元。装填炮弹,炮弹发射。然后立即根据炮弹的落点继续调整射击诸元,继续发射炮弹。

“哈哈,我击中了。”

看到炮兵部队有大炮击中了军舰,众多炮兵顿时—阵欢呼。此时同志们没有之前的紧张心情,看到击中了列强的军舰,确实是可以尽情的欢呼了,因为现在已经确定此次获得胜利了。不过可惜的是,此时军舰已经差不多调转了方向,又是顺流而下,速度越来越快,炮兵部队没有能够再留下一艘军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军舰逃离。

但是这些炮兵同志此时或许不知道,他们正在改写着这个国家历史,正在改变着这个弱小的国家。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海以及内河航运的相关权益就已经被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霸占,这些国家的船只在中国的内河肆无忌惮的横行无忌六十几年,导致大量军民伤亡,但是都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此次炮击"山莺号事件"中,前进党领导的解放军以凌厉的炮火给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大英帝国以沉重打击。彻底改变了这种现象,外国军舰再也不敢在中国内河肆意的非法航行了。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只是击沉了一艘、击伤了三艘小军舰,但是此战打出了尊严,也打出了国威。

“山莺号事件"也标志着几十年来外国军舰在中国内河肆无忌惮横行的时代结束了,中国任由外国欺辱的时代也结束了。解放军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世界,中国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列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地方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从此时开始慢慢结束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张英豪当然知道这也仅仅是开始结束而已,至于多久能够完全结束,张英豪自己也不知道,只能说一句任重而道远,道阻且长罢了。

中国的近代史和英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英国依靠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中国推行炮舰政策,长江流域是其传统势力范围,在华利益集中所在的区域。所以张英豪知道,英帝国主义列强绝对不会善罢甘休,这事绝对还没完。

张英豪担心英国佬为保住自己在长江流域的既得利益,会多次制造事端,甚至会在其他沿江地区肆意炮击我解放军,张英豪当即未雨绸缪地下达命令道:“给能够联系到的所有部队发电报,把炮击"山莺"号事件通报下去,让各部队小心警惕帝国主义列强军舰的报复,对我解放城市和各部队进行无差别炮击。如遇帝国主义列强的挑衅甚至是炮击,必须坚决的还击。”

“是。”

张英豪其实现在最想的事情就是此次炮击事件能够吓到了列强,或者解放军强硬的态度逼迫列强的军舰全部退出长江,这样张英豪就可以放心大胆在长江沿岸搞建设了。不过这种基于个人美好愿望的事情,张英豪自然是不会宣之于口的,所以张英豪说了一句:“世界永恒不变的丛林法则,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都去忙吧!事情那么多,可不会只是眼前遇到的这点事情。”

“那主席您忙!”“主席,再见。”

张英豪看着离去同志们的背影,叹了口气,然后对秘书说道:“通知李天桥同志,英国每天的泰晤士报主要内容每天都要给我一份,另外告诉他们密切关注英国对此次炮击事件的反应,有什么消息务必第一时间传达给我。通知沈蓐同志,列强有什么消息第一时间通知。”

《泰晤士报》这个号称'世界报纸'的庞然大物,尤其是其背后的英国身影,张英豪自然是对她关注多多。虽然解放区没有泰晤士报的发行,但是上海却是有这份报纸的,到了张英豪这个地步,想要弄到泰晤士报的主要内容还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至于泰晤士报的纸质报纸,即使是张英豪也要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看到,那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张英豪自然也就不需要了。

“好的好。”

吩咐完秘书事情,张英豪拿起笔开始写—份给新闻报社的稿件。张英豪现在只是打算通过掌握的报纸把英国的“山莺"号军舰不顾解放区政府的公告,试图逆长江而上而径直闯入了交战区,然后又对我解放军的多次劝离和警告充耳不闻,我炮兵某部在忍无可忍之下,只好炮击“山莺"号,“山莺"号也展开了还击,一阵交火之后,“山莺"号被直接炸沉,我炮兵调转炮口又击伤三艘敌军军舰,其余列强的军舰也被我英勇的解放军一一击退的事实描写了出来。

然后写道: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依旧试图瓜分我国,不希望我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是帝国主义试图干涉和扼杀中国铭主革命的一大罪证。在这里正告以英帝国主义为首的列强,如果你们真要妄图灭亡中国,将中国宰割为一块彻底任尔等鱼肉的殖民地,全体中国人民绝对不会答应,中国人民必将奋战到底,直到最后的胜利。解放区人民也完全有能力和勇气在前进党的领导下,战胜一切外来之敌人......

对于此次炮击"山莺号事件",张英豪暂时没有打算对解放区群众去大力鼓吹宣扬什么东西,因为现在和列强的斗争还没有到全面对抗甚至是战争那一步。张英豪知道这个时候对于解放区的民众的来说,要的其实就是自己的这个表态而已。田地已经分好了,民众们要的是安定的生活,希望通过勤恳的劳动过上富足的生活。对于解放区人民来说,张英豪是自己人,自然只是知道了张英豪的表态就可以了。因为张英豪主席如果需要民众的帮助,自然会告诉他们需要怎么做,所以他们现在只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可以了。

但是张英豪写的文章一旦流传到非解放区,那么张英豪这些表态赞扬中国人民有力量的话语却是极度鼓舞民气,提高国人自信心的。张英豪现在也不怕其他势力模仿自己分田分地,将来与前进党争权。因为如果有人这么做了,他就立即会标上前进党的标签,没有足够的理论与实践支撑,这些人最终要么纳入到前进党体系里面,要么就是失败。

其实张英豪最后的表态也是在警告列强,千万不要逼中国太甚,否则前进党不介意带领中国人民再来一场全面的排外运动。张英豪相信列强应该是能够看懂自己写的这份文章的,因为列强此时已经体会过一次义和团那种带有蒙昧的盲目排外运动,已经体会过了中国人民的力量了。张英豪就是要告诉列强,如果列强敢肆意插手中国革命,义和团式的运动必将再次爆发,那么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利益,都将因为战争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和打击。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哪怕义和团运动没有给中国带来一点点进步,但是至少也告诉了列强中国人极端排外的破坏力,也为中国的领土完整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张英豪写完稿件就交给秘书拿到编辑部润色一下,脑袋一放松,突然就意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如果解放军在进军的途中遇到了停泊在港口的列强炮舰,到底要不要立即驱逐出去呢?如果立即就驱逐列强的军舰,那么解放区和列强的矛盾就彻底激化了,或许将来真的会再次发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但是这样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列强的军舰应该不会炮击未被解放的满清统治地区,而只会炮击解放军的进攻部队。但是如果列强军舰丧心病狂肆意炮击即将解放的满清统治区呢?那里的民众肯定就会对解放军产生怨气,虽然错在列强,但是百姓伤亡损失惨重,张英豪依旧是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毕竟人死不能复生,这些损失最终还是中国承担啊!

但是如果不立即把列强的军舰的驱逐出长江,任由列强的军舰停泊在长江上的话。那么在解放区将来和列强一旦发生冲突的时候,如果列强的军舰肆意炮击长江沿岸的解放城市,那就要芭比Q了。就算是"山莺"号这种小军舰,它的排水量也有一百五十多吨,随便装载也有几百几千甚至是上万发炮弹,不说完全炸平一座城市,但是炸死成千上万民众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怎么办?

张英豪此时感觉很头痛,脑瓜子嗡嗡的!到底要不要立即彻底的驱逐列强在长江的军舰呢?这是一个问题,万能的朋友圈,万能的知乎有问必有答,到底要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就在张英豪头痛怎么办的时候,列强此时事实上也正如张英豪之前所想的那样没完,顺流而下、逃出生天的军舰很快就把解放军炮兵部队击沉一艘英国军舰的消息传了出去,通过联通世界各国的电报线和无线电报,这个消息急速的在世界各国传播开来。事关世界霸主英国,就是最有卖点的消息,列强国家自然非常喜欢看有人找大英帝国的麻烦。各国吃瓜群众也看热闹自然不嫌事大,他们可不管清国叛军只是击沉了英国的一艘小军舰而已,他们看到的是又有一个势力挑衅了世界霸主,各国纷纷准备刊登此则消息,而且不少都在每一份报纸的头条位置上,接下来就看大英帝国如何大发神威了。

于是在第二天,各国的报纸就以不同的态度把这件事刊登了出来。如美国的《华尔街日报》,瑞士的《新苏黎世报》等还比较客观的描述了这个事情;还有如《东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曰本报纸上面虽然现在连篇累牍的报道着日露战争中曰本军队胜利的消息,号召人们节衣缩食支援战争,此次依旧拿出了一个版面刊登“山莺号事件";英国的《泰晤士报》更是把“山莺号事件"说成是"黄祸"的开始,又是一次“义和拳"运动排外的开始......

至于此时的中国,事关前进党和解放区的报纸都是非常的畅销,因为这是事关中国未来和改朝换代的大事,识文断字的中国人都会争相购买,甚至是各地的地主士绅也会购买,不少人就是因为想看四川叛匪的消息而全年订阅。不少茶馆酒肆这些放松唠嗑的地方也都会买关于四川叛匪的报纸以供客人阅览,平白增加了不少的生意。

不过在中国发行的报纸基本都是洋人办的,或者与洋人联合办报,而且很多报馆只能设在列强的租界里面。列强在中国发行的报纸除了要威胁恐吓中国人谋取不可告人的目的之外,为了金钱利益,也要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中国人的情绪。比如像《新闻报》、《中国时报》、《日报》等报纸,此次的"山莺"号事件,为了照顾中国人的民族情绪,他们的态度比较委婉。开头介绍了解放军炮击英国军舰的事情,然后就说此次四川给列强造成了多少损失,博得同情;之后就会说四川的叛匪将会受到列强报复,如此来恐吓中国民众,贩卖焦虑。

其实绝大多数中国人就想好好的过日子,平静的生活,自己不去欺负别人,别人也不来欺负自己就好了,中国人很担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别人欺负自己,更怕的当然就是别人报复自己了,这些办报纸的洋人可谓是把中国人的性格拿捏的死死的。

不过,还有更多的民众听说四川叛匪放炮击沉了英国的军舰,都是大声叫好。特别是那些在长江上谋生的人,自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通商行船条约》以来,英国军舰就在中国的大江大河里横行无忌,为所欲为,撞翻、浪沉军民船只的事件屡见不鲜。为了显示大英帝国的存在,把这些地方划作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每个月都会发生了几起船毁人亡的事件,造成不少军民的伤亡。

不少中国渔民和船员听到"山莺"号事件以后,都会说道:“最好把洋人全部杀光,或者都赶出去才好呢!”

他们实在是被列强的军舰的害苦了。

当然,解放军的此次行动也鼓舞了一大批的反洋教英雄,不少人听说解放军的事迹以后,都纷纷选择投奔解放区,参加解放军共同对抗洋人,同时也鼓舞了各地更多的民众起来反洋教,杀洋人,使帝国主义列强的在华势力和利益都再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不过要说此时中国最是高兴的势力,莫过于京城里面满清皇族的那一帮人了。伴随着一阵急促的机器声,一封来自武汉的加急军事电报送到了陆军部,书记官看了一眼就立马呆住了。

四川赤匪击沉英吉利军舰!

书记官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连忙禀告上官。

“快,立即去通知袁宫保大人,铁良大人.......四川赤匪击沉了英吉利军舰!”

接着就是一阵吆五喝六的混乱声音,专门传递消息的牙司伙计当即骑上快马,直奔各处而去。

这消息如同飓风—样传播开来,袁世凯、铁良、载沣等一干满清大臣得到消息,顿时欣喜若狂!

庆亲王奕助,肃亲王善耆等亲王更是当即对着皇宫跪地,口中高呼:“老天保佑,老天开眼啦!我大清有救了,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封电报,致使整座京城都沸腾起来,不少得到消息的官员当即拿出一挂鞭炮放了起来,在这僻里啪啦喜庆之声中,给整座死气沉沉的京城注入了一丝生气。

一会之后,一顶顶轿子在护卫的护送下,齐齐向着紫禁城而去,他们都想要把这天大的好消息第一时间报给慈禧,同时还要在大殿之上商讨接下来的对策。

此时,李莲英也已经得到了消息,连滚带爬的跑到慈禧面前,跪下高声喊道:“老佛爷,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本来打算一口气把这好消息第一时间分享给慈禧太后听的,但是,或许是太过于激动,李莲英跪地之后居然一时说不出话来,

慈禧此时面容已经更加的憔悴,黑眼圈都已经遮掩不住了。看来是这几天各地的坏消息让她完全没有睡好。此时慈禧还是面无表情,当即轻轻抬头问道:“小李子,什么好消息呀?”

李莲英狂吞两口口水,润了润喉咙,当即喊道:“老佛爷洪福齐天,大清江山永固。刚刚奴婢得到陆军部传来的消息,四川赤匪在扬子江把英吉利国的军舰给沉了.…”

李莲英看着慈禧憔悴的神色,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否则他也不会希望把这个绝世好消息毫不耽搁的告诉慈禧,希望她能够多多注意休息了。

慈禧听了,当即大喜道:“好、好、好、好、好,好呀!真是好!苍天有眼,救我大清...….”

第四百一十四章:

慈禧一连用了七个“好"字,可见其心里的激动,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也是毫不为过了。要说现在满清最痛苦的人是谁,第一个就要数满清真正的掌控者慈禧。一个将亡王朝的压力压在一个老太太身上,没人知道她是怎么过的,她时常惊恐满清江山丢从她手里丢失,她午夜梦回的时候,甚至都会被噩梦所吓醒。

特别是山西居然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就被赤匪攻下太原以后,她现在更是整夜都睡不着觉,刚闭会眼睛就开始做恶梦,梦见列位祖宗皇帝骂她祸国殃民,让大清的江山被奴才夺去......

而第二痛苦的,那就是锡良了。铁良现在是户部尚书,还要兼署理兵部尚书,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军政大权一把抓了,慈禧之下的二号人物。满清和其他朝代完全不同的就是满清宗室们是能够在朝廷里面身居要职掌握大权的。清朝中央六部,一个部有一满一汉两个尚书。虽然他们名义上不分上下,但是这也仅限于两个人意见相同的时候。事实上就是满尚书为副尚书,汉尚书为正尚书,各种实权都抓在满官的手里。

—般情况下,满清统治者内心自然是更加的信任满人尚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会更加支持汉人尚书。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对于处理政务来说,旗人的实际工作能力确实是比不了汉人。事实上就是满清一方面不放心汉人,派出一个人监督一样,或者是希望满人掌握里面东西,一旦有变,也能够轻松应对局面。

如果说满人的行政能力一开始的能力就不如汉人,或许确实是事实,但是两百多年下来还是如此的话,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了。但是实际上这还是事实。满人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从一开始就依赖汉官,而且官员们都有大量的门生故吏,这些人团结一致,会慢慢的垄断大部分官位,虽然也有些上进的旗人能够独自掌握部门的事物,但是这些还都需要各部的配合,没有汉官的配合,就靠满官宗室自己也根本玩不转,最终就是导致了满官越来越不行了。

所以铁良现在也一点都不好过,名义上兵权在他的手里,但是除了八旗子弟组成的第一镇外,北洋五镇只是名义上在他的手里而已,其他都基本算在袁世凯的手里。至于财权,权现在的国库没有银子,仓库的耗子都要饿死了。

至于光绪皇帝,他虽然也痛苦,但他连自己的自由都没有,只能用徒叹无可奈何花落去来形容了。

本来慈禧都几乎已经对大清的前途绝望了。没想到赤匪居然不知死活,敢炸沉英吉利的军舰。太后老佛爷可是知道列强兵锋的厉害,特别是英吉利国,几千兵马就可以战胜大清几十万兵马,要不然他们满清皇族也不会来一次“北狩”,—次“西狩"逃命了。

“柳暗花明,柳暗花明呀...…”

慈禧自言自语了一阵以后,顿觉失态,看了一下在四周站着的宫女太监,全都低眉顺目,她这才端起参茶喝了一口强制安抚了一下心绪。宫女太监们现在哪里敢正眼看慈禧老佛爷,这些日子以来,他们都活的战战兢兢。谁也不知道老佛爷会因为什么发脾气,因为老佛爷莫名其妙发脾气而被打死的宫女太监已经不是十个八个了。

慈禧突然想到了什么,当即说道:“快传袁世凯,庆亲王,恭亲王、善耆、良弼、铁良等臣工马上上朝议事。“

慈禧僻哩啪啦说了一大堆名字,其实不用慈禧吩咐,列位大清的股肱大臣此时已经在拼命催促他们的轿夫赶路了。轿夫们在这些官老爷的催促下,也是纷纷使出吃奶的劲,为了保持轿子的平稳,轿夫们只能吭哧吭哧的抬着轿子小步快行的奔跑起来。终于,一顶顶轿子来到了紫禁城的大清门外。

当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众多大臣当即下了轿子,高高兴兴同同僚们打招呼。一些溜须拍马的人当即就到恭亲王、肃亲王这些王爷面前行礼,希望能够露个脸,抱上大腿好飞黄腾达,就听他们口呼“王爷吉祥,奴才给您请安了。”

就在此时,宫里也派出了内侍和护卫来到了大清门外,领头的内宫总管看见王爷的轿子过来,就会急忙领着小太监和侍卫过去。当即就跪地叩首道:“奴才给X王爷请安啦,X王爷吉祥!”

这个时候,王爷们自然是心情大好,还会故作客气一下,嘴里也说道:“张公公免礼,哈哈,免礼啦!”

之前的心头阴霾被一扫而空,“哈哈"笑两声实在是王爷们心情太过于激动了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

此时下轿的大臣们说话之间都会不经意间流露出笑意。在他们看来,大清有了英吉利这一强援,就已经注定胜利者就是大清了。要知道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景廷宾起义等造反,最终都是只要洋人参与,最终都获得了胜利。

“太后懿旨,宣袁世凯,恭亲王,肃亲王......进殿。”慈禧为什么不让全部官员进殿?自然是商量的事情事关列强,朝廷和列强交涉自然要签订不平等条约,慈禧自然也不敢在全部臣工面前讨论这些东西。

报到名字的大臣们依照官职大小,排好了队,立即就向宫内走去。一众大臣从大清门进去,穿过重重宫门,径直向大内行去。至于内官总管等人,依旧还要在大清门外候着,等候着迟来的大臣。

—众大臣进到乾清殿就乖乖的列队候着,这时,慈禧已经走到了垂帘听政的位置坐好,甚至连光绪皇帝也被请了出来,乖乖的坐在皇帝的宝座上。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高呼一声:“跪!”一帮大臣当即啪啪耍两下衣袖,当即跪地。“一扣首。”

《清会典》规定:大朝,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其他朝仪亦如之。李鸿章在慈禧六十大寿来临之前,每日练习三次三跪九叩的大礼,以便于从容应对。而两朝帝师翁同稣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练习五次三跪九叩。很多大臣为了保护膝盖,都有自备的护膝,是用厚约一寸的丝绵制成,每次上朝就绑在膝盖上。

如果张英豪在这朝堂之上,肯定会说一句:满清先不要搞什么君主立宪这些幺蛾子了,只要把这跪拜给取消掉,满清官员们感动之余,或许还会努力工作,满清或许还能延寿之年呢!

可惜,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满清这个封建王朝依旧坚持在这些所谓的礼仪上丝毫不做改变,可见这就是王朝末期的亡国之相呀。

就在殿内进行着跪拜之礼时,庆亲王奕助终于赶到了大清门。庆亲王奕助的宅子乃是乾隆年间巨贪和珅的宅子,距离紫禁城有些距离,加上奕助年迈,所以在他坐着轿子到来之时,已经迟到了。

“落轿。”

听到这句命令,就见轿夫们当即轻轻的把奕国的轿子放到了地上,发出了一声小小的声响。

“压轿!“

在扶着奕助走出轿子之后,又是一声喊,前后两面的轿夫用力把轿子前面压下,奕团抬脚走了出来。

张公公当即带着一干小太监走过来,跪地喊道:“奴才给庆亲王请安了,庆亲王吉祥。”

“免了。”

庆亲王奕团也不再停留,在一个小太监带领下走进了大清门。到了乾清殿门口,奕助当即乖乖的站在一旁,等着太监到里面去通报。

很快,里面的小太监就喊道:“宣庆亲王觐见。”奕团当即跪在殿前高呼:“奴才奕助,恭请圣安!”

这时小太监才喊道:“太后懿旨,宣庆亲王进殿。”奕国这才颤颤巍巍的站起身,当即走进殿内,此时就见金銮殿上已经站满了人。他快步走到殿前甩两下衣袖就要再次行那三跪九拜之礼,慈禧就开口说道:“免礼吧!”

奕团还是跪下,当即喊道:“谢太后老佛爷。”

谢完恩,奕助才站起来,退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站好。慈禧当即问道:“袁世凯,命令你整军备战出征,怎么还没有出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