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张英豪看到这里,在心里冷哼一声,这些帐肯定是要慢慢算的.....
看到最后武汉的同志们全都纷纷请战,现在就等着中央的指示,又看到落款只有白建勇同志一个人的名字,张英豪当即就猜到武汉现在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张英豪看完电报,微微思考了一下就提笔写道:“主不可因怒而兴兵,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写完以后,交给机要室的同志说道:“立即发给白建勇同志。”
张英豪知道这句话是不足以安抚住下面群情激奋的战士,但是有了这一句话,暂时压制住军官的求战之心还是没有问题的。只要稳定住了军官,军队是最讲纪律的组织,自然稳住全部官兵也就没有问题了,接下来就可以从长计议了。
这时,李天桥同志介绍租界的内容也结束了,张英豪站起来把白建勇同志发来的电报念了一遍,然后说道:“同志们都说说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处理吧!”
在中央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人,没有武汉群众那样身在局中,算是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这件事情。而且,耳濡目染之下,在中央的同志自然是比较讲政治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应该算是最终不得已才采取的终极手段了,所以《道德经》第三十一章里面才会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所以,战争是不得已的手段而已!
张英豪问问题的方式也是有讲究的,问这个事情怎么处理,就是要同志们动脑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张英豪直接问打还是不打,那就直接芭比Q了,直接让同志们丧失思考能力了。在这种情况下,最终的答案很明显,自然是打得赢要打,打不赢就打了再说,打输了不要紧,气势上不能输呀!
不出张英豪的预料,在李天桥刚刚介绍租界的时候,同志们就已经知道租界是个毒瘤的情况下,现在英国佬居然还做出了如此残暴的事情,同志们一下子就彻底认清了租界的本质。这么一块殖民地在中国的心腹之地,这就是眼中钉,肉中刺,自然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时蔡锷站起来直接说道:“此次列强镇压游行的群众,他们的残暴本质已经暴露无疑,继续留着这些列强租界已经完全没有了必要,我们应该彻底的解放这些租界,把洋人全部赶出中国...…”
蔡锷于1902年2月的时候就在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题为《军国民篇》的文章,阐述了他的救国救民主张。他认为中国之所以""国力孱弱,生气销沉",主要由于教育落后,思想陈旧,体魄羸弱,武器窳劣等原因造成的。若要改变上述弊病,必须实行"军国民主义""。
来到解放区以后,更是确立了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在知道解放区可以推翻满清,不惧怕任何列强以后,他自然就希望用武力直接澄清天下,建设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
蔡锷的这种类型的观点其实在现在的解放区非常有市场,在前进党的宣传下,人民在认识到列强在中国做的恶以后,自然是希望立即把洋人全部赶出中国,只要最后能够获得胜利,不少激进的同志甚至觉得就是暂时牺牲再多,只要赶走了洋人也是值得的。而且,在张英豪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以后,这样的排外思想风潮更是愈演愈烈。
所以,蔡锷还没有说完,不少同志都开始附和,在这个时代,赶走洋人就是政治正确,不过,也有同志说道:“主席之前不是说了吗?暂时保留租界,这样可以把里面的洋人变成人质,现在又攻打租界,是不是与之前的命令自相矛盾呢?这样会不会对中央的权威造成影响呢?”
听到这话,不等其他同志说话,张英豪直接挥挥手说道:“我们做事情首先要的就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时俱进。之前我本人确实说过可以保留这些租界,那是建立在列强在我们解放战争中能够安安分分的基础之上,在不激化矛盾的基础上维持现状,等将来再收回这些租界。但是,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政策和对策自然也需要进行改变,我们不能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我们收回租界的原则始终是不变的,只是在方法和时间上进行改变而已。好了,蔡锷同志继续。”
同志们听了也都点头,对于张英豪解释也都表示理解。之前的政策确实不能算错了,只是形势发生了变化,前进党的政策方针自然也要变化。不过张英豪要的不是讨论之前的政策得失问题,而是要解决现在武汉遇到的问题。
蔡锷既然敢第一个发言,自然也是对此早有准备,就听他继续说道:“主席,我个人是反对直接收回汉口租界的。我们现在占据了汉阳钢铁厂和汉阳兵工厂,只要能够持续生产,我们的武装力量将会更加的强大,战争潜力也会极速增
强。收回汉口的全部租界确实没有问题,但是如果现在为了几块租界地就发动战争,和列强鱼死网破的话,结果可能就
是把武汉变成一片废墟,如果现在以损失这两个工厂换取几块租界,我觉得这是得不偿失的行为。纵横捭阖,合纵连横,我们应该想办法拆散列强现在这种关系,然后逐一击破他们。”
蔡锷是到过日本留学的高材生,自然知道武汉的钢铁厂和兵工厂对解放区意味着什么。这个时代的人命真心不值钱,而且,慈不掌兵,只要保住了这些个工厂,牺牲一些也是值得的。
张英豪听完有分化列强的主意,当即来了兴趣,便赞许地说道:“很好,你继续说如何单独对付英国。”
蔡锷很干脆的说出了两个字:“九江。”
张英豪和不少同志一听就明白了,之前李天桥就介绍了九江有一个英租界,如果直接收回了九江英租界,切断长江航道,然后说明前进党现在只是针对英国佬的报复行动,当列强都知道前进党和解放军是真的敢动兵攻占租界,杀洋人之后,或许这列强的同盟直接就被拆散了。而且,掐住了九江地区,也就等于封死了武汉里面所有洋人的退路,他们就全部成为了瓮中之鳖,除非这里面的洋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否则,谁敢制造杀戮就杀谁,哪艘军舰敢炮击,也就不用离开中国了.....
其实这还是之前张英豪提供的思路,不过这个时候用在这里确实非常的合适。而且,英国佬刚好有一个租界在九江,这不就是上天的安排吗?
就听蔡锷继续说道:“.......我们不仅要调动炮兵部队立即赶到九江,修筑永久性工事,还要命令两艘位于武汉的炮艇立即顺流而下,然后配合岸防部队彻底封死长江水道,甚至我们的飞艇部队也去以防万一,列强军舰准出不准进,其他的船只也都要接受检查,不得运输军火补给物品。先为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只要做到了这些,我们在这件事上也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蔡锷说完,同志们对于这个办法自然是同意的,在之后又有几位同志查漏补缺以后,张英豪直接说道:“鉴于英帝国主义在武汉制造如此暴行,现在就要让军队换上警察制服封锁进出租界的通道,大部队提供武力保护,武汉的局势先维持现状。还有收回九江租界和之后收回汉口英租界的事情,既然是蔡锷同志提出来的办法,这事就暂时由蔡锷同志负责,各部门务必配合,专门处理这个事情,应对前线传来的各种情况。”
“是!”
把收回九江和汉口英租界的负责人选确定以后,张英豪再次说道:“为了让武汉人民能够不再受租界之苦,我们现在必须尽快收回列强在汉口的六个租界。而且,对于英国租界,我们不仅要收回,对于杀伤我民众的洋人必须接受武汉人民正义的审判。至于其他的五个租界,饭要一口一口吃,在收回英租界以后,可以先不直接收回,甚至军队都可以不进入,但是我们的警察必须进入这五国的租界维持秩序,里面的黄赌毒也必须全部清除,武汉不得存在任何一个法外之地,里面只能通行我们解放区的法律法规....”
张英豪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的态度算不算强硬,只是觉得这样可以斗而不破,觉得这样是在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只是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而已。有了英国的暴行在前,和列强自然也就可以很好的谈判了,很简单的理由,列强会在中国进行屠杀,解放区政府不信任列强节操,自然就需要派驻警察进入租界保护中国人民。这事列强除非派出军队阻止,并且战胜解放军,占据租界,否则这事是解放区政府必须要做成的事情,不管列强同意不同意。
张英豪说完以后,总觉得自己遗漏了什么,缺少了点什么,但是一时之间就是想不起来,最后只能把租界的事情处理完,宣布散会了事。
刚回到办公室,鞠俊生等一干同志的请罪电报又交到了张英豪的手里。张英豪看完电报,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这些同志有罪吗?他们只能说是有错而已,可是他们的错误又有多大呢?他们只是对列强的残暴估计不足或者还没有认识到列强到底有多么残暴而已,他们只能说是准备不足,甚至都不能说他们是无作为。
同志们还有什么错误呢?在张英豪看来,同志们根本就不该组织这样的游行,不应该把群众置于如此危险的境地,仅此而已。不过凡是都有两面性,也正是他们的错误,让很多前进党同志彻底认清了列强残暴的本质,代价可以说很大,但是也可以说微不足道,总体来说还是值得的。
但是,同志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组织游行真的有什么错吗?真正有罪的不是自己的这些同志,真正有罪的是腐朽无能的满清朝廷,是残暴的帝国主义和那些刽子手。如果张英豪真的严肃处理自己的这些同志,那就真的是做了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了,不对付洋人却对付自己的同志,这就是典型的外忍内残了。
总工会的同志们此时是真的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们也没有推脱责任的想法,主动承认了对列强认识不清的错误,也已经打算承担责任。同时,他们也在第一时间对此次胜利游行的惨重损失进行了经验教训的总结.......
对于这些同志的处理,最终张英豪和同志们讨论了一下,只是给了几个负责人记大过,并做出深刻检讨的处分......
第四百三十八章:
张英豪处理完鞠俊生等同志的请罪电报,心里依旧觉得还有什么东西是自己没有想到,或者没有去做的,感觉心里十分的不踏实,可是到底是什么事情被自己忽略了呢?张英豪又真的一时想不起来,这种有某样东西被堵在心里的感觉真的特别的难受,这种感觉不可言说,就是让自己感觉心烦气躁,而且,张英豪知道这件事应该还挺重要,不然绝对不会让自己出现现在这种状况。
张英豪并不觉得自己敏感了,因为自己这种状态真的非常反常,在想了半天还是想不明白的情况下,为此还耽误了不少工作。张英豪实在是忍不住了,“既然坐在办公室里面实在想不到是什么事,那就出去走走放松一下心情,或许会有收获。”
想到就做,张英豪直接起身就往外走去。没走多久,张英豪就看到了国资委的牌子,然后他就想起了后世盛宣怀把汉阳钢铁厂、大冶铁矿以及萍乡煤矿组建的汉冶萍公司。张英豪突然又想起了张之洞以及盛宣怀这些人和日本鬼子那不清不楚的关系,想起了日本对中国的野心,想起了现在日本建造的八幡制铁所用的煤炭和铁矿石等工业原料或许就是从这几个厂矿出产的.......
这不就是资敌行为吗?而且小日本一直就对汉阳钢铁垂涎已久了,汉阳钢铁占据满清百分之八、九十的钢铁产量,对现在的中国有多重要实在是不需赘言,即使是有了解放区的现在,汉阳钢铁也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这事绝逼是不能忍呀!
张英豪记得的自然是没错的,汉阳钢铁厂、大冶铁矿以及萍乡煤矿与日本商人早有贸易往来,并存在大量借款,日本帝国主义者对这些产业早有吞并之心。起初,大冶铁矿和汉阳铁厂皆属官办。甲午之后,清政府由于财政拮政据,允许厂矿官督商办,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预计招募商股1500万元,结果只招到100万元,于是依靠举借外债来维持和扩建。盛宣怀向日本商人借款最多,1896年第一次借款,1898年开办萍乡煤矿又向日商借款,从1902年到现在共向日商借款约二、三百万两白银。如果按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最终这些资源自然是被日本鬼子侵占掠夺。
这些事本来已经不需要张英豪过多的过问了,不过既然来到了国资委,把这件事说一下也花费不了不了多少时间。张英豪知道大家都很忙,见到二妮同志以后也没有废话,直接就把自己打算说出来,“二妮同志,国资委应该已经组织精干人员到武汉去接收汉阳钢铁厂吧?”
张英豪为什么要国资委去接收呢?其实也是汉阳钢铁厂还需要大量的投资,现在解放区掌握资源最多,能够承担的起这投资之一的就是国资委。
赵二妮知道张英豪主席既然亲自出面了,自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这是张英豪的―贯作风。所以她也没有废话,直接问道:“我们已经打算从重庆的钢铁厂抽调一些人员到武汉去,主席有具体计划吗?“
张英豪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说道:“这次去武汉的同志要有足够的魄力,顶得住压力。汉阳钢铁厂里面不少人都是靠裙带关系进去的,他们是吃“空响"的,这些人要清除出去。还有那些不懂管理的监工,这些人我们基本也不需要。我们钢铁厂里面不少同志就是汉阳钢铁厂出来的,如果有替补人员的话,这些同志可以安排他们返回武汉工作。还有,你也知道重庆钢铁厂是怎么做起来的,也知道煤铁复合体能够爆发出来的生产力有多么强劲吧!所以,我们此次就应该把汉阳钢铁厂、大冶铁矿以及萍乡煤矿看成一个整体,组建一个大型的煤铁复合集团公司。嗯~名字就叫汉冶萍吧!"
“主席有什么具体地要求吗?“
“我的要求很简单,第―就是钢铁厂不能停产,要在生产中整顿。第二就是以前张之洞,盛宣怀和列强签订的廉价供应合同我们不能承认。特别是煤炭焦炭,铁砂铁矿,绝对不能出口到日本。”
其实张英豪强调不得出口到日本基本就是多余的,除了缺少资源,没有殖民地的日本急缺这些资源外,欧美列强在这个时候的钢铁产量并不是特别高,列强国家也真心不怎么缺少煤铁资源,在这个时候,钢铁虽然是国家的脊梁,但是这些矿石还真的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战略资源。欧美列强可不会不远万里把这些廉价的资源运到欧美再利用,这可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主席还有什么要吩咐的吗?“
张英豪略微想了一下才说道:“这些工厂矿山我们收归国有没有问题,但是盛宣怀、张之洞他们和列强签订的正规借款等商业合同我们却不能直接无视。比如他们为了开矿办厂借的钱,该还我们还是要还的。不过欠钱的就是大爷,对于还款,我们能拖就拖着,可以慢慢还,不用着急..…”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张英豪现在巴不得全靠向列强借款度日。为什么?就是因为列强现在是金本位制度,也就是货币的发行量是直接与黄金挂钩的,这是列强资本家们现在的游戏规则。但是,这个时候的生产力飞速发展,创造财富的
速度远远高于黄金的生产速度。这种情况必然导致货币发行量严重不足,人们手里没有钱,自然就消费力不足,世界市
场还没有形成,销路不畅,产能也就必然过剩,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时候经济危机频发的原因之一。
有人就会说难道不能超发货币吗?其实货币适当超发确实没有问题,但是现在列强的游戏规则就是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成黄金,如果货币超发过多,—旦出现挤兑现象,国家又没有足够的黄金储备的话,那么国家信用就会降低甚至是破产,人民手里拿着的钱都不信任自己国家信用了,国家也就直接破产完蛋了。
但是,事实上每个国家也都会超发货币,这些超发的货币很多都会变成热钱,流到股市等金融行业里面。个人买卖股票确实获得收益,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其实并不能产生财富,不过股市却可以流通财富。一支股票的市值从一千亿降到一百亿,这减少的九百亿是蒸发消失了吗?其实并没有消失,而是进了某些私人的口袋里面。前世的时候,中国的股市是反复不停地收割韭菜,外国的股市是一波―波地收割韭菜,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大鱼吃小鱼而已。所以,其实股票涨跌,股灾,经济危机,其实就是一次洗牌,就是某些人完成了一波收割而已。现在列强经济危机频发,其实这是有人能够操纵一个国家的经济,一次次的收割整个国家的财富。而且,当国家挺过去经济危机以后,经济虽然并不一定会变得更加健康,但是淘汰了落后产能,生产力必然获得相应的提高.......
为什么现在张英豪宁愿选择当老赖也不愿意还钱,愿意发行债券,甚至愿意借款度日呢?其实就是这个时代借款有钱赚。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借款利息是百分之五,当经济以百分之十增长的时候,自己借的钱就相当于赚了百分之五,而且,拖得时间越长,赚的钱自然也就越多。也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钱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张英豪借的时候可能一块钱能够买一头牛,还钱的时候一块钱就只能买一只鸡蛋了。就像前世九十年代借了一万块,到了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以后月工资上万的时候才归还,想想这是多爽的一件事情。
而且,像和日本,英国这些国家,本来就必然会产生冲突,如果真的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那么就可以直接宣布没收其在华一切资产,借款自然也就一笔勾销不用还了.....
张英豪从国资委出来,也不想闲逛了,虽然脑子里面的迷雾依旧没有散去,但是这样碰运气也不是办法,除非碰到了自己迸发灵感的事情或者在极度放松的情况才有可能想起来自己到底疏漏了什么,否则想得再多也是白搭。
回到办公室,张英豪就找来了汉阳兵工厂的资料,现在兵工厂已经被解放军后勤部军械部接收,简单的维持生产是没有问题,但是兵工厂也要进行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改革,还要进行升级改造,这些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过张英豪知道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是不会错的,像兵工厂这种企业,自己前世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最好就是实行专家治厂,外行指导内行是绝对要犯错误的事情。
张英豪当即给余庆鳌厂长下达了调令,当初他就是在汉阳兵工厂担任过监工员,后来还担任过兵工厂的总办,可以说让他返回武汉去接手汉阳兵工厂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要知道当初李天桥等同志可是用了不少不光彩的手段,也下了不少的力气,才把他弄到解放区的。
余庆鳌在前世也不愧为"匠王"的称号,很多枪械只要在实弹射击被他细细观察,他就能够画出图纸并且手工制造出来。东北的同志也缴获了不少的新式装备,只要送到了他的手里,基本也都能够很快就试制出来,为军械所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原始资料。虽然不少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不少武器不能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但是,张英豪相信,只要工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技术不断地革新进步,这些技术难题最终必然会被聪慧的同志们―一攻克。
解放区在有条不紊的运行,此时,李通他们也接到了蔡锷他们拟定的具体行动计划,不用过多的解释,大家也都一看就明白了这么做的目的。
这就是阳谋,解放九江,封锁长江,这一看就知道解放军是要做什么。同志们见识了列强镇压游行示威的残暴,现在算是都知道怎么做,已经学会做什么事情都往最坏的结果上去考虑,不再抱有侥幸的心理了。
所以,解放军联合总工会当即开始一面隐蔽地做着宣传工作,疏散群众,一面做着武装收回租界的准备。
李通他们现在根本就没有时间整编新军部队了,所以他们干脆直接把张之洞,黎元洪和张彪等人也直接纳入到临时指挥部里面一起工作。有了张之洞的帮助,工作确实是立即就顺畅了很多。张之洞在武汉经营这么多年可不仅仅是建设了工厂,训练了新军。他在如凤凰山、龟山等山顶处都建立了炮台,还在山中挖洞,用洋灰筑成,贮藏炮弹,目的就是守卫武汉,特别是从长江而来的攻击。
有了这些已有的工事,对解放军对付列强停泊在武汉的军舰可谓是事半功倍。之前击沉炮舰的罗大忠等同志也已经总结了经验教训,军委也—一发到了前线的指挥官手里,里面告诉了同志们高爆弹虽然效果也很显著,但是击沉"山莺”号军舰依靠的却是穿甲弹.......
同志们有了这份报告,自然也知道要怎么做了。—系列行动就在这悄无声息之间展开.....
此时的汉阳兵工厂可日产步枪三十支,无烟火药六百磅;月产大炮八门、枪弹八十万发、炮弹七万发。所以,解放军不仅自己得到了大量的后勤的补给,获得了一个稳定地补给基地。
李通请张之洞命令炮艇楚泰号和楚同号补充完物资以后就立即到九江用于阻断长江航道。同时,炮艇楚有、楚谦、楚豫、楚观号和鱼雷艇湖鹏、湖鹗、湖隼、湖燕等全部军舰都云集汉阳段长江和汉水之上,他们现在的目的不是保护其他地方的百姓或者与列强军舰展开对轰,而是用于保卫汉阳兵工厂和钢铁厂。一旦和列强发生战斗,为了避免列强军舰展开炮击,他们则要顺流而下,最好逼迫列强的军舰往下游走,避免武汉经历一场浩劫。
武汉距离九江的直线距离也仅仅只有两百多公里,现在解放九江的各路军队也都已经在路上了,相信不用多少天,在解放军解放九江英租界的时候,这一定是震惊中国乃至世界的大事,同志们都在一边坐着准备工作,一边默默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解放了武汉并不意味着整个湖北就被解放了,恰恰相反,大量的战斗才刚开始而已。在没有解放武汉以前,除了拦在路上的城镇,其他城镇甚至可以一律不管,全部军队的目标自然都是直指武汉。但是,在武汉被解放以后,同志们的任务也就立即改变了,可以说变得更重了,因为同志们当即就要开始解放位于军队附近的大小城镇,还要开始帮助干部们就地组建地方政权,甚至还需要不少军人退伍,穿上警服维持当地秩序。
所以说,对军队的真正考验才算是正式开始而已。
第四百三十九章:
部队是自己的依仗之一,张英豪知道枪杆子必须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里,更是对此从来就没有一刻的放松。张英豪自然也知道现在军队的责任和任务都很重,仅仅部队还需要屯垦养活自己这一条,就知道部队的劳动量肯定少不了,其中的辛劳可想而知。
这么多的军队,自己不养活自己,仅靠财政支出的话,张英豪可是真的养不起这么多军队的。
张英豪更是知道,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军队都是一个培养人才,无私贡献的地方。所以,张英豪十分重视军队的建设和教育。进入军队的是一个文盲,一个农民家的孩子,离开军队的时候就必须是一个能够简单读书识字,能够做工的现代化建设者......
张英豪十分清楚,没有军队的政党就是一只没有牙齿的老虎,在中国尤为如此,不管理念多么先进,不管有多少人都基本没用。前世布尔什维克就是少数派,但是因为手里握有军队,经过残酷的战争,最后取得了胜利。与此相反的是在中国的大革命时期,那个时候共产党在基层占有优势,即便在刮民党的内部,共产党人和刮民党左派也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席位,但是却没有掌握多少军队。结果就是在蒋光头和汪精卫清党,当屠刀被举起来的时候,那个时候不仅是共产党被大肆杀害,刮民党左派也被大肆杀戮,致使共产党之后差点从零重新开始,连发动内战的资格都没有了,只能被迫挨打了.......
政党政治就是如此,一旦发生根本性的冲突,掌握兵权的胜利者大小通吃,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所以其实张英豪真的并不太在意中国有多个政党,只要坚持无产阶级的理念,只要军队掌握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手中,其他的政党根本就翻不起丝毫的风浪,或许还会变成有益的补充。
所以张英豪在第二天的党课上课就对同志们讲道:“.....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阶级或者阶层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实。因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嗯~同志们可以深入地去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
“主席,是工人阶级执政,工人阶级作为最先进的阶级,是最团结的政治力量,不存在内部利益均衡问题,也就不需要多党制来平衡内部矛盾吗?”
张英豪听了,笑了一声说道:“同志们课后讨论,看看为什么一个国家内部的无产阶级为什么只有派别之分,却不能分为多个政党。好了,言归正传、我们都知道,资产阶级政党在一个国家却可以有多个,这些政党就代表着不同阶层人士的利益。比如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政党,代表小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政党等。
西方列强所谓的铭主就是如此,一个政党上台以后,政策出现了错误,然后倒台,换另一个政党上台就完事了,下次竞选再争夺选票就可以了,依旧可以继续上台执政。实际上即使换了人,在台上的这些人并没有本质的变化,依旧还是那一帮资本家,只是左手换了右手而已。
所以,资本主义搞多党制不是为了民众的铭主,而是为了巩固他们自己的统治。同志们看过《共产党宣言》就知道,资本主义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利益冲突的矛盾无法调和,这个硬伤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地要爆发。同志们想想如果这些政府犯了错误不倒台,人民对他们失望或许就会站起来推翻这个政府,人民一旦发动了起来,自然就需要满足他们的政治诉求。
不过,当政府主动倒台以后,人民自然依旧会选择观望,看看这个新上台的政府到底行不行?所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推迟矛盾的爆发,或者不让它发生的太剧烈,就只有通过政府更迭来暂时的解决。
但是,这些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都很清楚明白他们的游戏规则,也就是他们允许"铭主"的维护其党派的利益,就像工人代表和资产阶级在议会斗争一样,这就是让羊和狼在一起讲道理,羊能说什么呢?只能在增加福利待遇上争取争取而已.......
他们绝对不会允许带有暴力倾向的政党登上政治舞台,绝对不会允许带有明显阶级和个别民族独立色彩的政党上台,更加不会允许这些政党掌握军队,因为军队是一个国家维护其统治最为暴力的机器。当这些带有明显阶级和民族独立色彩的政党握有军队的时候,就相当于给羊装上了钛合金犬牙,穿上了铠甲,一旦让羊觉得有了和狼一战的能力,或许就会意味着战争了...…”
就在张英豪给同志们讲课的时候,解放军各部队已经开始进军湖北各地了。
张英豪的心里依旧是这样的想法,即民团是解放区最初和最后的敌人,但是因为没有了满清正规军的支持和配合,就如同一瓢无根之水,翻不起什么大浪。而经历了这么多的战斗,此时的解放军基本都已经不把满清的八旗、绿营和民兵放在眼里了,甚至张英豪这个总是讲在战略上藐视别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军委主席,其实也看不起八旗、绿营和民兵的战斗力了.......
自古以来就是骄兵必败,解放军自然也不例外,此时龙铜须就带着一个团的解放军战士到了荆州,因为不了解实情就发动了进攻,再加上轻敌,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荆州西有巴蜀之险,北有桐柏之固,南控湘黔,东制吴越,据江汉咽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康熙时期,三藩之乱持续时间长达八年之久,清军与三藩以荆州为界,划江对峙。惨烈的战斗终于使清廷认识到荆州战略位置的极端重要性。认为荆州势处上游,滇黔巴蜀往来所必经之地,故"始定驻防之制""。
康熙二十二年,四千名八旗军正式进驻荆州。荆州驻防旗兵以后,基本上实现了清廷的初衷。它对于维护与巩固清王朝在荆沙地区、武汉及邻省的统治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康熙二十七年,它参与平定了武昌裁兵之变。康熙三十九年,派兵清剿了四川打箭炉蛮民的骚乱。乾嘉时期,与绿营、团练共同镇压了王聪儿领导的白莲教大起义。1854年,太平天国曾天养所部西征军连克安陆、荆门、宜昌等地,形势危急。荆州驻防佐领锡龄阿(?—1860)率兵在沔阳、监利、潜江、应城、汉阳、宜昌等地与太平军激战,最终维护了清廷在荆州府以及周边府县的统治等!
到了现在,荆州旗兵约七千多名,连同官兵眷属约达四万人左右,其中蒙古族军队约占四分之一。为防止满汉同化,清廷推行"旗汉分治"的民族统治的基本方略。满蒙旗兵到达荆州后,自南而北修筑了—道隔离墙,把荆州城分为东西两城:东城为满城,八旗兵民居住;西城为汉城,汉人兵民居住。
自满蒙八旗军队进驻荆州以来,长期满汉和平相处。因为旗饷由朝廷供给,从武昌库帑和宜昌榷税中支取驻防旗兵饷银丰厚,将军饷银最多每年180两,另加养廉银1500两。一般的士兵依等次每年也有12到24两的饷银以及月粮等一些实物收入,生活相对优裕。
因为他们是世袭的职业军人,国家对他们十分倚重。旗兵在具有军事和经济优势的同时,还具有政治和法律上的优越地位。在法律管辖的范围界定方面,凡是事涉旗人的案件要与一般民事案件分开办理。另有公田和牧场,自办学堂,培养国语和骑射人才......
荆州是湖北唯一的八旗驻防地,利害攸关,清廷十分重视。
张英豪在四川革命以后,荆州也如武汉一样开始建设防御要塞堡垒,荆州八旗兵武器装备更是都得到了补充,十分精良。荆州将军寿耆的部下副都统恒龄等━批指挥官也多是学堂出身或者到湖北新军中培训学习过的,荆州八旗也是新军的一标,不少八旗兵更是最精锐的士兵,颇有战斗力。
为应对可能的战斗,恒龄等人对旗兵进行了较为周密的布防。以精兵两千余人驻守阵地由八岭山(距城40里)至秘师桥(距城15里)—带,炮兵阵地在八岭山南端。其步哨第一线在马山、城堤(距城30里)一带。同时,在箫箕洼(距城5里)布防了若干骑兵......
这些设防利用了荆州优越的地理条件,八岭山上的炮兵,可以炮击马山、江口方面,又可以侧射马山、秘师桥的前方。万城堤居高临下,又有河流作天然屏障。荆州除装备精良的旗兵外,还有巡防营、水师营等地方武装力量,可谓是兵多将广,武力强盛。
在解放军出川的时候,原本打算重夺宜昌的荆州驻防八旗因为解放军全面出击和击沉英国军舰以后而作罢。他们立即驻守城门要隘,限制出入。对荆州旗军而言,家眷都在荆州,驰援武汉也不可能,固守荆州以待援兵尚有一线希望。为了增加防守力量,恒龄—方面招募新兵,摊派巨款,甚至为女子和孩童派发武器,可见满人的战斗决心....
解放军发起进攻之前,照例给予了荆州旗兵与满人最后通牒,大致意思就是成都,西安等地的满城和清军都选择了投降,解放军没有对满城展开杀戮,还很好的安置了他们。再不投降,则刀枪无眼,最终城内满人死伤无数等.......
但是,寿耆虽然怯弱,但是满蒙的军官们却是大义凛然,严词拒绝,荆州的清兵也仍然准备负隅顽抗。
一个团的士兵进攻荆州,如果是进攻其他的城市,或许足够了,但是进攻荆州,兵力实在是太少了。而且龙铜须的部队刚刚行军到此,战士们普遍感到疲惫,他们又没有携带专门的攻城重炮,注定了此战充满了变数。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同志们依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清楚城内满人的战斗的决心。见城内满人没有丝毫投诚的意向,龙铜须一声令下,解放军战士们当即开始进攻发起了进攻,迅速扫清了外围。
战斗果然也一如以前一样,非常的简单快速,同志们很快就把最开始的一点谨慎小心抛诸脑后,开始大胆的进攻了.......
但是,接下来的战斗却是没有丝毫轻松了,而八旗兵早就建好了工事,以逸待劳,就等着解放军前来进攻了。
进攻开始后,一场攻坚战也就随之开始了,解放军在八岭山遭遇到了恒龄的顽强阻击,由于恒龄派了大量的督战队,解放军一时居然久攻不下,战斗非常激烈。
寿者看着进攻的解放军,对着恒龄问道:“赤匪没有大炮,有了这些工事就足以对付眼前的这些进攻的赤匪了吧。“
“回将军,绝对没有问题。而且。就算是赤匪有足够的大炮,现在他们得罪了英吉利国,也未必会舍得用大量的炮弹对付我们。我们只要坚持了一段时间,拖住了赤匪,就算是全部战死也是值得的。"
说完这句话,恒龄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对于他来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仅此而已。荆州八旗兵如果能够守卫荆州一段时间,就能够打破赤匪的不败神话,给我大清战胜赤匪的信心。他相信有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最终我大清或许就能够国祚延续也说不定。
恒龄这么自信拖住解放军也不是没有丝毫依仗的,此时荆州已经算是民皆兵了,八旗兵现在也超过了万人。老弱妇孺虽然不一定能够上战场,但是做后勤工作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荆州备战了这么久,工事完备,从武汉拉来了这么多的大炮,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再加上他出色指挥,挡住赤匪几个月还是有着十足信心的.......
进攻了一段时间,清军选择了后撤,此时,龙铜须见清军火力衰弱,当即发起了全面的进攻。解放军此次进攻采用的是炮击炮炮弹在前,部队冲锋在后的老战术。
—阵硝烟过后,龙铜须就如同《亮剑》里面的李云龙一样,亲自带着部队冲锋在前,龙铜须此时实在是没有把八旗兵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只需要炮弹过后,一个冲锋,或许八旗兵就直接被打崩溃了。
恒龄看着快速进攻的解放军,不仅没有丝毫的慌乱,反而嘴角带笑,他此时也已经知道,赤匪这是轻视他们八旗兵,不过他这次就要告诉赤匪轻敌的代价了......
“这里为什么没有多少清军的尸体?为什么清军还击的火力这么弱?“
龙铜须此时也知道清军还没有崩溃,但是,他突然感到—阵心悸,这是久经战阵的军人直觉,让他感觉到了非常不对劲。他正要命令部队后退,突然就听到了一阵尖啸声,他—听就知道这是炮弹划破空气发出的声音。此时他哪里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玛德,这是中了清军的诱敌之计了。没有时间再找掩体了,他当即一边高喊炮击,快卧倒,一边一个前倒砸在了地上,胸膛离地,嘴巴微张,减少炮弹爆炸的冲击波对内脏的伤害......
接着他就听到的就是一阵炮弹的爆炸声,只觉得身体一振,然后就晕了过去......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