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张英豪写完,就把文件交给秘书,让他立即把文件交给蔡锷,此次事件暂时由他全权处理。
其实,张英豪这两天的不安是一点错误都没有,从1905年5月开始了解放战争以后,随着解放军的节节胜利,列强各国面对中国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真的是有点不知所措,甚至可以说是惶惶不可终日了。其中又以长江中下游为势力范围的英国佬最佬为紧张,英国方面敢于制造事端,就是要展示武力,显示自己的存在,这也是此次英国军警选择镇压武汉游行群众的原因之一......
但是,英国佬用刺刀杀害武汉游行群众和满地死伤民众的照片在第二天就被刊登在了武汉报纸上,其他报纸业立即对此纷纷进行转载,印发号外特刊,有图有真相,消息因此飞速传播,英国佬的暴行引起了众怒,顿时在武汉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所有前进党包括张英豪也是所料未及的事情.....
这是一个躁动的年代,或许游行民众在当时被英国军警镇压的时候能够吓到。但是,帝国主义的暴行根本不能吓倒全部英勇的中国人民。武汉的广大民众,尤其是产业工人们心中潜伏已久的怒火终于爆发,同志们的革命热情因为这些报纸而变得空前高涨,被压抑了数十年的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怒火爆发出来,已经完全势不可挡了,即使是前进党想要压制人民的这股革命火焰,也根本已经压制不住了,更何况很多前进党党员本来就希望大闹起来,为死伤的民众讨还公道。工人们对英国军警杀害游行民众的行为赶到无比的愤慨,希望血债血偿,然后彻底解放武汉.......
与之前的罢工、游行示威和交涉等都不同,此次武汉广大民众的反抗就带有了武力地性质,因为武汉的工人们手里是真的有了武器,而且,解放军也已经再次率领部队进入了城区并且包围了租界,大炮也已经对准了租界和江上的军舰......
一句话:咱手里有了枪杆子,背后也有了枪杆子做后盾,真理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咱也掌握真理了,腰杆硬起来了。
在这个躁动的年代,中国一点都不缺激进派,不缺希望把帝国主义势力全部赶出中国的英雄好汉,更是不缺爱国人士。武汉的事件通过电报迅速传遍沿海和沿河等较为发达的城市。中国新闻界也对此也进行了连续、大篇幅的报道。英国军警武力镇压武汉游行,干涉中国革命和中国内政的所作所为经过全国各大小报纸所争先报道,再加上列强一直以来在中国作威作福而不受中国人民待见,此事开始全面发酵,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大势已经形成,飓风刮起来以后,势头不尽就不会停止了!
面对如此民意和变故,在漩涡中心的武汉不得不发来电报请示如何处理,接到张英豪关于“革命外交"的态度以后,武汉及各地能够联系的同志很快就知道了党中央的意思了。武汉总工会更是最先把张英豪写的关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革命外交"理念搬上了报纸,表明了前进党反帝的态度。同时举行了声讨大会,控诉英帝国主义者的暴行,还决定在军警的保护下,进—步动员群众开展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斗争,更是通电全国,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越是激进就代表越是革命,前进党如此激进的做法瞬间就对了无数人的口味,特别是武汉那些激情四射、热血沸腾的学生,更是恨不得立即就把列强赶出中国,而广大受到列强压迫甚至有仇的群众,自然是恨不得把洋人都杀光......
武汉一系列的消息也快速在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传播开来。大批群众早就不满列强在华的暴行,他们愤怒地从四面八方开始云集租界,高呼口号表示抗议。
“打倒英帝国主义!”
“收回租界!”
“取消不平等条约!”“关税自主!“
亿万民众一条心,举国声讨,有了前次举行游行示威对党员干部的锻炼,有了大量觉醒和经过锻炼的民众,有了之前宝贵的经验教训,前进党终于可以开始尝试领导大规模的群众斗争运动了......
英国军警此次武力镇压武汉民众游行示威而起的反抗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反抗殖民主义者的剥削和压迫,也就是反帝斗争正式进入了高潮,为大革命最终的胜利添加了大大的一把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四百四十五章:
张英豪知道像上海、南京、广州等现在远离解放区的城市,随着解放军持续胜利地进军,这些地方的反动派会变得更加疯狂,他们心里恐慌,对人民群众的忍耐力会变得极低,镇压革命群众的行动也会变得更加地残酷和血腥。
但是,不管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张英豪知道自己并不能直接干涉什么,只能打打预防针而已。通过电报直接遥控指挥虽然不是不行,但是在这个信息不是很通畅的年代,自己是根本不可能得到实时地信息资料的,而且,自己对这些地方的群众运动具体发展情况也不是很了解,贸然干涉和指挥,只会出现巨大地问题。
在这个激烈的时代,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在这个充满剥削和压迫的时代,在这个反帝反封建,推翻三座大山的时代,在这个利益矛盾不可调和的时代,人民群众的觉醒不可能温和的进行,必然伴随着暴力,伴随着牺牲。因为能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其本身就代表着世道的不公,在这个时代不把一切推倒重来,就不算是一次真正地革命。
比如英国佬拼命宣传的那文明和铭主无比的“光荣革命”,实际上也只是当时换个国王而上层没有流血,和平过渡了而已,至于权力交替的前前后后过渡中死了多少人,资产阶级作为胜利者,批判暴力革命的一员,又怎么会把这些记录在案呢?再比如印度甘地的不抵抗运动,其实背后也有大量支持暴力的人员在各地掀起暴动,否则,如果仅靠甘地的绝食,就算是饿死他又能怎么样呢?没有暴力在后面作为支撑,印度哪里可能获得独立呢?甚至甘地一死,印度独立的步伐就迅速加快了!
.…….
张英豪的不安果然应验了,首先出事故的就是南昌。不过最开始的事情却不是他想的那样列强用刺刀和子弹镇压各地的民众,而是恰恰反了过来,这也是也张英豪过高估计了这些洋人的在华力量,低估了民众团结所爆发出巨大力量的结果,没有被武装起来的洋人怎么可能是团结起来的民众对手呢?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的数十年来,全国各地教案此起彼伏,华洋冲突不断,基本是群众和教民相互仇视或天主教民与耶稣教民的矛盾冲突。中国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就有了列强教派的传教活动,到了清光绪年间,民众疾苦,信奉宗教者越来越多,在解放军进军南昌之前,南昌新昌一带就已有教案发生,冲突不断。
特别是从《辛丑条约》签订后,西方国家的一些传教士凭借侵略特权,广设教堂,乡里不少地痞、流氓借势入教后,教会势力大有扩充,仅仅江西一省,天主、耶稣教堂就达三百处之多,但是,这些传教士和教民称霸乡里,欺侮民众,更是大肆霸占中国百姓的田产,致使民众与教派矛盾异常尖锐。特别是以南昌新昌天主教法国教士王安之为护身符的教派势力,他们更是作恶多端。
此时,蔡绍南已经带着解放军战士们解放了南昌,就听在南昌潜伏的同志介绍道:“......南昌新昌天主教教民最是猖獗,就是这南昌真正的主事人。例如其中棠浦一个叫罗检的人,入教后伙同另一赖姓教徒强奸民女,该女之父告之县衙,县令杨国璋竟按王安之的要求将该受害者下狱,当地乡民对此无不愤怒,而罗检和赖姓教徒却平安无事。去年五月,这个罗检又带着一伙教徒捧着天主教牌匾过棠浦石桥时,有位乡民避之不及,无意中碰歪了牌匾,罗检从马上跳下来,扭住这个乡民殴打后,又抄刀将乡民砍得头破血流,然后他骑马扬长而去。当地的四乡百姓哄然议论指责,对其切齿衔恨.....
此事被爱打抱不平的乡民龚栋得知后,立即叫了几十个青年,把罗检揪下马捆起来,将他打个半死丢进棠浦河中,接着又抄了几个平时为非作歹的教民的家,烧了他们的屋。王安之得知此事后,立即到新昌县衙告状。知县杨国璋惧怕洋人,不问青红皂白,下令守营宛春祥往棠浦拘捕凶犯...…”
蔡绍南听了以后,自然也知道当地民众被欺负惨了,一脸愤慨地说道:“满清的这些狗官见到洋人就像老鼠见到猫—样,畏首畏尾,唯恐避之不及。但是他们对待百姓就如同豺狼虎豹,总是敲骨吸髓,作威作福,这就是典型外忍内残。我们解放军到来时,这些狗官却还想带着清军负隅顽抗,简直不知死活。这样的狗官、洋人以及恶霸都一样,就应该一刀砍了。”
“现在这些狗官已经被在监狱里面,杀与不杀就看他们有没有足够的作恶了,只是这些洋人和恶霸现在还没有被处理...…"
“现在那群洋人有什么动静?“
“嘿,那些洋人可是真的惜命的很,在咱们解放军出川以后,特别是在一路势如破竹进军的时候,不少洋人已经收拾东西带着家眷逃往南昌了,南昌留下的洋人真的不多了,不过.......”"
就在蔡绍南想要进一步了解情况的时候,就见通讯员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站定以后,敬了个礼说道:“报告师长,新昌的民众在游行示威的时候失控了,民众情绪过于激愤,打死了王安之等九名洋人,打死罗检等为非作歹的教民二十余人,多处教堂、学堂、教民的房屋被抢掠焚毁...…”
蔡绍南听完,虽然心里觉得这是善恶到头终有报,但是一下子居然打死了这么多人,当真是有点不可思议了,他一脸震惊的问道:“为什么当时没有控制住局面?”
“完全控制不住局面,有些被冤枉的民众被我们从牢里放了出来,他们这些受害者就在游行队伍里面,有这些人带头鼓动,谁也阻拦不住呀!民众一激动,就....…”
蔡绍南不用问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其实,解放军杀的洋人还真不在少数,不说在XZ和云南杀死的洋人,就是当初在解放四川的时候,对于住到的那些作恶多端的洋人就全部绞死了。
不过在这个节骨眼上打死了这么多的洋人,消息一旦传开,事情必然会闹大,这就不好收场了......
怎么办?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抱怨,责备是一点用都没有......
他当即转头问参谋长道:“我们的先锋团是直接绕过南昌进军九江的,现在应该到达九江了吧?有没有消息传来?”
“现在还没有具体消息传来,但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现在先锋团应该已经到九江了。”
蔡绍南当即说道:“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列强敢镇压我们的游行群众,死伤了这么多人,现在这些罪有应得的洋人和恶霸,杀了也就杀了。”
蔡绍南这么说就是不想去追究群众的责任了。其实在他的心里,这些洋人被打死也是活该,就像他听张英豪主席说道:谁允许这些洋人来中国的?他们找谁报备了吗?这些洋鬼子依仗治外法权为所欲为,作恶多端,现在全部被打死,也没有几个是冤枉的,也是因果循环,罪有应得。
接着就听蔡绍南继续说道:"命令,立即把所有的发报机管控起来,打死洋人的消息现在能够捂多久就捂多久。立即收集被打死的人的作恶证据,有必要的话就出具一份死刑判决书。嗯~还要把洋人的尸体收拾一下面容,拍好照片,尸体立即火化,但是骨灰要暂时保存好。另外,立即发电报给中央,详细汇报此次事件,请中央作出指示。现在,命令主力部队也立即开拔,目标九江....”
蔡绍南现在也知道了矛盾的集合点,那就是九江。只有解放了九江,然后牢牢的控制住九江,洋人就拿内陆地区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新解放的湖南,湖北等地才会成为一个安全的大后方。至于被杀的这些个洋人,哼哼,自然如武汉之前被英国佬镇压而死伤的武汉百姓一样,暂时只能不了了之。如果列强将来想要报仇,最多也不过时打仗,不过,这事就不是蔡绍南自己能够决定的了,也不需要他操心了......
第四百四十六章:
蔡绍南把电报发到了中央,张英豪看到以后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当然,事情已经发生,但是事情还被捂着,现在说什么自然都不合适。当然,解放区和列强现在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而且,解放区和英国的关系却是处于冰点,英国佬用武力镇压武汉人民群众地游行,死伤那么多人,现在杀了几个英国传教士自然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王安之是法国传教士,这就有点难办了,可能另一个敌人又要树立起来了。
法国佬号称是高卢公鸡,看过公鸡打架和啄人的都知道。有的时候这公鸡就是打它骂它都没有反应,但是有的时候,从它前面走过的时候就突然竖起脖子,张开翅膀就开始啄人,有点像神经质一样,谁也捉摸不透。而且,法国佬会越来越被德国压的喘不过气来,说不定她就会找个弱鸡来一场杀鸡儆猴,而解放区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就在张英豪思考将来如何应对这件事情的时候,突然就又有电报发了过来。张英豪接过来一看,顿时就气冲脑门,真的是眼睛都红了。
看完这封九江发来的电报,再看蔡绍南发过来的电报,张英豪感觉自己和前进党的同志们实在是太仁慈了。玛德,不就是群众打死了几个洋人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居然还在想着如何善后的事情,实在是太仁慈了.....
蔡锷见张英豪面色有异,顿时问道:“主席,电报上说什么?”
张英豪也没有回答,直接把电报递了过去,蔡锷接过就看了起来,顿时也是满脸通红,很显然也是被气的。
原来,令张英豪和蔡锷如此愤怒的原因是九江的同志在获悉英国佬武力镇压武汉群众游行以后,九江的工会当即组织了工人罢工运动,各界民众也纷纷响应,群起抗起议.....
根据《九江租地约》,英国在九江府城以西、龙开河以东划得地基一百五十亩,作为永租地,并在此范围内设有领事馆、俱乐部、巡捕房、医院、教堂、银行、工厂、码头、仓库、栈房等各种设施,所以洋人数量众多.......
随着解放军的进军,洋人们都在传说赤匪对洋人不友好,所以,九江英租界内众多的洋大班们和从各处逃到九江的洋人都开始携带家眷逃往上海等地,这自然需要中国劳力搬运行李等物件上船。一位劳力因为—不小心撞到了一个英国大班,或许是因为要撤离九江这座天堂一般的地方感到屈辱和不愤,心情不悦的大班不管这劳工如何弯腰道歉甚至是跪地请求原谅都没用,反而让原本就看不起清国人的大班更觉得厌恶,就见他挥手招来了英国水兵,几枪托将这名劳工当场打昏在地,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另有几名在场过来劝阻的劳力也被打成重伤......
惨案发生后,工会迅速将矛头指向行凶的英军士兵,大批愤怒群众从九江的四面八方赶来,云集租界,高呼"血债血偿”、“打倒英帝国主义”、“收回租界"等口号。上万九江民众市民举行示威大会,追悼死难同胞,并向英领事提出交出行凶者,限五个小时内答复,否则封销英界,实行对英总罢工......
有了武汉镇压游行群众的先例在,此次工会组织的队伍并没有进入租界,反而是让人群扩散开来,隐隐对租界形成了包围。但是,尽管如此,英帝国主义者在华作威作福惯了,哪里可能妥协呢?面对上万的群众,大批武装英军突然登陆,放枪威吓强行驱逐民众,并端上刺刀冲向人群乱杀乱砍,同时还出动巡捕殴打群众,当场就造成八十多人死伤,英帝国主义又欠下了新的血债......
如果仅仅如此或许也就是英帝国主义的水兵和巡捕又是—次用武力镇压中国民众运动而已。但是,九江的工会同志们早就有了准备,他们也已经知道解放军此时已经到了九江,他们现在必须坚持反抗,直到解放军的到来。所以,同志们一面开始疏散直面英军的群众,同时占据有利地形对着英军射击,阻击试图追击疏散群众的那些英军。一面又带领群众攻入了租界,包围了领事馆,占领了街道,占领了各个要点和机构,抓捕了巡捕...
民众身受租界之痛,自然早就想要租界消失。此次工会带领群众占领租界的行动,再次证明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但是,弱国无外交,强权即真理,更何况占领租界这样的大事,无异于要列强把吃进肚里的肥肉吐出来,难度可想而知,列强自然不答应,他们当即选择了进攻。
战斗越来越激烈,工会的同志们即使不少都是解放出身,但是更多却没有经历过战斗的同志,一时不是对手,被英军打的节节败退,勉强只能依靠有力的地形拖住英军进攻的步伐.......
眼见英军就要攻入租界,先锋团的侦查兵终于到了,他们自然是二话不说就加入了战斗。有了这些身经百战的同志,英军的兵力本来就不多,自然开始抵挡不住,战斗立即就选入了胶着状态.......
先锋团自然也听到枪声,他们当即也加块了前进地脚步,和侦查兵接头以后,团长徐从志问清楚了情况以后,当即就让侦查兵带领部队绕道,试图切断这股英军的退路,一举全歼这股上岸的英国水兵和巡捕。
英国军舰上的舰长见此情景,自然不愿意英军被包围,当即下达了开炮的命令。军舰开始疯狂炮击进攻的解放军,试图迟滞解放军进攻的步伐,留出时间让英军撤退。
炮弹呼啸着在各处爆炸,气势汹汹。但是,这样的炮击对解放军杀伤力其实十分有限。不过,英国军舰的炮击,造成上千民房和店铺损坏,更是造成上百民众死伤.......
先锋团因为是一路快速行军,根本就没有带重炮,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英国军舰如此肆意地炮击。张英豪接到的电报,就是团长徐从志发给自己介绍英国佬炮击九江的电报,这样的电报内容,能不让张英豪和蔡锷血气上涌吗?
第四百四十七章:
面对帝国主义的如此暴行,张英豪确实感觉自己鞭长莫及,力所不及。现在这么多事情都凑到这一个时间段发生,也让张英豪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张英豪知道任何一个势力都不可能无限延伸,肯定有其边界;再强的力量只要有阻力存在,都必然有穷尽之时,九江,现在就是自己最是虚弱的地方。
九江发生这样残酷的事情,现在一时吃了大亏,抱怨是一点用都没有,不能去怪别人,要怪就怪自己还太弱了,让别人给欺负惨了。想要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唯有发展工业,自立自强。不过,现在火烧眉毛了,事情迫在眉睫,没有时间等自己强大或者等到大炮运抵九江慢慢解决问题了。
怎么办?
张英豪一时也没有想到办法让英国军舰停止炮击。趁着同志们听电报内容的时候,来回走动了两圈,突然,张英豪想到《商君书·画策》里面的一句话:“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这是多么的应景呀!
玛德,不就是肆意杀人吗?不就是比谁更狠吗?好像谁不会一样?
张英豪当即提笔写道:立即告知军舰上的英国佬,如果他们再敢多开一炮,咱们就杀一个租界里面的洋人。.....同时,为了减少民众的伤亡和损失,把抓获的洋人全部拉出去挡炮弹,让这些洋人死在他们自己国家的暴行之下....
张英豪写完,就把写的纸张递给机要员说道:“立即发给九江徐从志同志,让他依此照办。”
张英豪不知道这封电报发出去以后,将来的历史上会怎么评价这件军队胁迫洋人的事情,不过张英豪也不在乎了,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而且,这是目前张英豪所能想到的唯一的解决办决法了。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做法能够让英国军舰立即停止炮击呢?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张英豪实在是想不出来了。
望着机要员跑步离去的背影,陈立农转头问道:“主席,阻止英国军舰炮击九江的办法有了吗?”
陈立农的工作是安排党员同志加入到各个地方的势力,对全国进行布局,夺取各地地方势力的领导权和主导权。现在,蔡锷这里的主要任务从夺取武汉和九江的英租界转变为负责一场可能再次席卷全国的游行示威,而夺取租界已经变了顺带的事情。陈立农同志安排了大量党员干部在各地工作,自然也就加入到了这个临时组建的负责此次事件的委员会里面了。
张英豪听到陈立农的问话,又看到不少的同志都露出好奇的神色,他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以战止战,以杀止杀。”
张英豪说完,立即就有不少同志领悟到了张英豪说的大概要怎么做了。不过张英豪也没有打算让同志们去猜,直接解释道:“同志们知道武功的"武"字怎么来的吗?止戈为武呀!也就是要想真正停止干戈,就必须保有绝对的武力,也就是和平是需要武力来保障的。这和我们说的: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在武汉和九江,特别是九江,我们的力量和英国佬的力量是半斤对八两,英国有水面优势,我们有陆地优势。如果我们选择妥协,去求英国佬不要炮击,英国佬反而会觉得我们怕了他们,他们就会更加肆无忌惮了。所以我们制止英国佬的唯一方法只能采用以斗争求和平的方法。英国佬敢肆意开炮杀伤我国大量百姓,我们在不能武力阻止的情况下,只能用我们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采取相互伤害办法阻止。也就是通过杀戮洋人逼迫军舰停止炮击杀戮我国民众,达到以战止战,以杀止杀的目的。”
“主席,洋人的军舰会被威胁到而停止炮击吗?”
张英豪想都没想就回答道:“列强军舰停不停止炮击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我们现在干涉不了,列强进行炮击,我们暂时也没有办法。但是,不管英国军舰停不停止炮击,我们只能做好我们自己该做的事情。对于那些洋鬼子,我们只能说我们还不够强大,如果我们足够强大了,列强敢开第一枪,我们就不给他们开第二枪的机会,他们敢开第一炮,我们就不给他们开第二炮的机会。洋人现在为什么敢开炮肆意炮击我们的百姓?就是因为我们是弱国,洋人认为我们打不过他们,也是我们解放军杀的洋人还不够多,打的他们还不够狠。所以我们现在要厉兵袜马,下次在战场上好好收拾掉这些洋鬼子,让他们为此次的事件付出应有的代价...…”"
“如果英国佬的军舰依旧不停地炮击呢?真的杀吗?“张英豪点了点头说道:“如果英国军舰不停止炮击,我们就必须杀,而且还要在英国军舰看得见的地方杀,让英国佬知道我们解放军并不怕他们,列强才会有所收敛。如果我们干打雷不下雨的话,英国佬或许就会立即看不起我们解放军和解放区了。虽然让英国佬看不起也没有什么,但是,这样就不利于以后的很多工作,说到还是要做到的。”
.a.…-
徐从志接到张英豪电报,略微一思索就知道怎么做了。他当即把电报递给政委等人传阅,然后说道:“目前来看,要立即让英国佬停止炮击,也只有主席这个办法了。我们分工一下,政委你安排两个同志打着白旗和红十字旗去和英国佬交涉,我亲自主持抓捕洋人的事宜....."
解放军打着白旗和红十字旗进入敌军阵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在Xz的时候,解放军包围了入侵的英军,赵铁山同志就已经有过带着战士进入英国军营去和英国佬谈判并且平安离开的经历了,政治部对此也做过专门的培训,要找出两个同志去和英国佬谈判还是比较容易的。
至于说这些去谈判同志的人身安全问题,徐从志和政委都没有提。进入敌军阵营,生死已经完全不操在自己手里了。如果英国佬真要杀谈判人员,解放军现在基本毫无办法,只能给出将来一定报仇的承诺,仅此而已。
还是那句话,怕死就别参加革命,参加了革命,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了,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
第四百四十八章:
徐从志他们带领的可是先锋团,英国军舰的持续炮击,也真的是把他们都打急眼了。先锋团的战士可都是优秀的士兵,这样只能挨打而不能有效还击,同志们什么时候忍受过这种憋屈,真的是就差端着步枪就去和英国的军舰战斗了。
不过,因为同志们不仅挖了不少的战壕和防炮洞,关键是解放军的步兵战术是张英豪亲自编写的步兵操典,不管是冲锋还是防守的队形,在保障火力的情况下,一般—发迫击炮弹最多只能炸到两个人,一发105mm榴弹最多只能炸到两个小组单位,最令人恐惧的侧向重机枪在打掉五六人的时候就必须反应过来为要求等等,这些都是经过科学为依据计算的。所以,英国军舰此时的炮击对解放军并没有造成多少死伤。
但是解放军的同志们都是一个战壕里面的生死兄弟,伤亡一个都能让其他同志愤怒,各个都想为死伤的同志报仇。而且,百姓和房屋损失惨重,这些都是解放军的同志们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同志们此时也都憋着一口气,都想狠狠的和英国佬打上一场了。
徐从志抓捕洋人的命令下达以后,同志们接到命令,立即如狼似虎地扑向了洋人居住的租界。军队就是一个讲究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地方,甚至可以是一个为了胜利不分对错,不择手段的地方。上级只要一声令下,纵然前面是刀山火海,也都要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
此时,九江的工人和市民已经冲进了租界,拆毁租界四周所布的木桩、沙袋、铁丝网等物,占领了九江英租界。在战士们进入租界的时候,就看到了租界里面现在被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和所展现出来的革命力量吓得畏畏缩缩的洋人,不少洋人此时已经被愤怒的群众打的遍体鳞伤鳞了。他们平时那━副趾高气扬的模样完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惶恐不安,瑟瑟发抖的模样......
如果这些洋人一如既往的硬气,宁死不屈,同志们的心里或许还好受—点。但是,同志们看到这些畏畏缩缩的洋人和远处那轰鸣的炮声形成了那么鲜明的对比。想到那些死伤的同志和民众,还有那一片断壁残垣,自然是气就不打一处来。
没有办法对付军舰,同志们自然就把一口气都撒到这些洋人身上,只要这些洋人稍有反抗,等待他们的就是枪托了。同志们每一枪托下去,总会有百姓在旁边连声叫好.......
九江的人民和解放军战士们直接就把租界里面的洋人都清空了,他们现在并不知道他们此次行动的意义。因为在九江人民和同志们进入租借的时候就算是用武力把租界强行彻底地收回了。还需要去和列强签订什么废除租界的条约吗?完全不需要了,驱逐了里面的洋人,实际有效的占领和管理租界完全比那一纸条约更有效力。
此时,解放军的谈判人员也已经看好时间就登船了,见到英军指挥官,直接在军舰上就举起手指说道:“如果你们继续炮击,请你们相信,即使没有击中任何人,被炸的那里一定会有死去的英国人。”
这话说的就再清楚不过了,只要军舰继续炸,肯定有洋人需要跟着陪葬了。确实卑鄙,确实无耻,但是谈判的同志抬着手指就觉得很爽,其实他心里还想高喊两声:“来呀!来相互伤害呀!”
军舰上的指挥官顺着登船的谈判人员的手指就看到那些被解放军押解出来挡炮弹的洋人,他们还有什么办法呢?除非他们立即杀了这些谈判人员,当做不知道这件事而一刻不停地炮击。否则,如果他们继续炮击,而在九江的洋人真的全部因为他们的炮击遭中国人的迁怒被全部杀了,军舰上的官兵谁也逃脱不了责任。
到了此时,英国军舰就算是要继续开炮,也要请示上级了,否则他们承担不起这个责任。当然,英国军舰的舰长自然也不是傻子,他们此时自然知道凭借他们几艘军舰战胜不了解放军,也不能夺回九江,继续炮击实际上毫无意义。如果他们能够战胜解放军的话,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为了大英帝国,炮击到底,不受解放军的威胁才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解放军和他们谈判,自然也就借坡下驴停止了炮击,然后向上级反应情况。而他们的上级自然也要请示国内,他们自然也就不会有丝毫的责任了。所以,英国军舰舰长虽然是黑着脸下令停止了炮击,但是他的心里实际上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张英豪在千万里之外的一个计谋,直接就迫使英国军舰停止了炮击,这自然算是张英豪的神来之笔之一,是要在历史书上大书特书,将来还要上电视剧,用以体现张英豪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谋略,纵横捭阖的手段......
张英豪接到英国佬停止炮击的电报以后,虽然心里很高兴,面上却是不露任何声色,嘴里却还说道:“仅仅依靠这些威胁还是不够的,我们要打蛇打七寸,掐住英国佬的命脉。什么是英国佬的命脉?那就是贸易。立即发电报给各地同志,特别是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地工会同志。利用此次炮击和收回九江租界的事件,发动工商学各界人民群起抗议,拒为英国轮船装货卸货,停止对英贸易,对英实行抵制英货运动。我们能让美国的商品大量滞销,使美国对华出口贸易额就下降了近五成,我们也同样能够让英国商品滞销,使英国商人损失惨重。我就不信作为资本主义的英国会不妥协....…”
第四百四十九章:
张英豪这一招如果成功的话,不可谓不击中英国佬的要害死穴,要知道英国几次发动侵华战争,目的就是打开中国的市场,获得廉价的工业原料。如果现在中国人不给他们做工了,还被发动起来抵制英国商品的话,最终自然会损失惨重,资本主义国家最是受不了的事情就是这个啦!
此次收回九江英租界,就是张英豪"革命外交"理念的一个胜利,是中华民族的人民开始觉醒以后,希望民族自立自强的一个产物,更带有中国人面对"弱国无外交",始终被欺压局面的不甘而出现的反弹情绪。九江英租界的收回,是典型的靠革命方式推进民族解放的突破性成果,前进党和广大的中国人民自然很容易就尝到了甜头,知道了一个反抗帝国主义的办法。
事情可是还没完,解放军解放九江,收回租界的消息自然也通过不同的渠道传到了武汉,这让还留在武汉的洋人都惊慌失措了起来。能够来远东淘金的洋人就没有人是傻子,自然知道如果九江被赤匪封锁,他们留在武汉将会面临什么恶劣的局面。面对现在这种困局,他们很自然的找到了张之洞,请他带话试图想要和李通他们会面,立即进行谈判。
李通他们接到张之洞传话以后,当即就请示了中央,张英豪自然是同意了谈判。不管谈判会谈出个什么结果,谈判顺利还是破裂其实都无所谓。只要洋人愿意谈判,张英豪就不拒绝谈判,保留沟通渠道,这就是张英豪的态度。但是现在武汉的具体情况张英豪也已经把握不了,局面复杂,但张英豪异常清醒,他知道此时自己不能给出什么谈判的锦囊妙计,只能顺势而为,看着事态一步步向前发展而已。
不过李通他们既然请示中央,中央不给点原则性的东西自然是不行的,不然谈判的同志心里就没底了。张英豪思考了一下就给他们发电报道:时间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与民意汹汹的我方相比,英国方面无疑要面临更大的被动,因为他们既要保护租护界,又要保护侨民,两种诉求难以兼顾。所以,只要坚持到底,就能够获得胜利.....
李通他们看到张英豪发过来的指示电报,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心里顿时就又数了,也知道如何去谈判了∶收回租界的目标不变,变化的只是手段而已。
面对中国现在高涨的革命形势,英帝国主义迫于无奈,打算拉着其他五国进来,假意与解放区政府坐在谈判桌前协商,准备拖延时间,试图寻求解决办法。没错,就是想组建六国谈判团,这是列强一致的产物。
不过,前进党的同志们自然不会上当,为孤立英国当局,新政府当即发表对外宣言,大意就是新政府认为,中国要摆脱列强帝国主义的羁辄,并不需要民族主义的中国和各列强发生武装斗争。所以,新政府十分愿意通过谈判签订协议的办法解决中国和列强的之间的一切遗留问题......本政府愿意单独和任何列强开始任何形式的谈判,讨论修改两国条约及其他附属的问题。但此项谈判,须根据经济平等之原则及彼此主权互相尊重之权利.......
新政府的意思很明显,要谈可以,但是要单独和各个列强谈,列强一起组建的谈判团队,新政府不谈。其实这也完全可以理解,各国和中国的具体矛盾其实并不一样,一起谈其实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谈。而且,此次的斗争对象主要就是针对英国,把列强拉进来也是完全不明智的选择。
眼见事情迫在眉睫,英国佬迫于无奈,只能里独和爹迪他们进行谈判。白建勇同志不愧是搞政治出身,充分理解张英豪提出的"革命外交"理念。他领导此次和英国佬的谈
判,双方针锋相对,他更是明确表示"解放区政府绝不因威吓而退让"、“英国租界收回以后,绝对由新政府管理"......
数十年后,白建勇的儿子从他的日记本中看到记录当时谈判的内容,也为收回武汉英租界的影视剧提供了当时真实的素材,也让后来者一窥当时谈判的真实场景: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