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听到这个问题寺内正毅心里狠狠的骂了一声,真的是太难了。
曾称荒助听了这个问题,当即说道:“诸君,我并不是反对出兵教训支那人,但是我们的财政确实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必须控制军队数量,控制战争的规模,还必须尽快结束战争,否则我们的财政就将崩溃。”
听到崩溃这两个字,就连明治天皇都有点坐不住了,当即反问道:“藏相,你说帝国的财政在崩溃的边缘?”
“是的,陛下。我们现在债台高筑,十几亿日元的军费相当于帝国三年多的财政收入,现在帝国已经严重透支了国力。支那东北发生这样的变故,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而我们储备在支那东北的物资也全部丢失,战争所需的物资必须从国内调集,这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现在最好是立即停止战争,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和工业,恢复元气以后再图其他....…"
也就是实在没钱了,否则曾称荒助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他又怎么敢放着明治天皇唱衰日本呢?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小村寿太郎听着曾祈荒助的话,他却有了新的看法,或许是他作为外相主持外交工作的原因,因此看问题有着不同的视角。
小村寿太郎这老鬼子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积极主张侵略中国的所谓“日清开战论"倡导者,被称为“开战之急先锋"。之前出任驻华代理公使后,他就把竭力搜集的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产业、民族风俗,以及列强在华活动等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回日本以供参考,可谓是出力甚大。
这老鬼子的外交生涯更是与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恰好一致,在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每一个重要问题中,老鬼子小村寿太郎都有着"卓越"的表现,特别是作为外务大臣,他在日英同盟、日俄战争等重大事件的处理中,都使尽浑身解数为日本谋求到了最大限度的权益。
所以在曾初荒助发言完毕以后,小村寿太郎当即说道:“现在是支那人挑衅大日本帝国而引发的战争,清国政府就应该负责,是他们违反了局外中立,我们应该考虑让清国政府赔偿全部损失,并且让清国自己解决支那这个所为的“第五野战军",然后还要把辽东半岛割让给帝国以作补偿...…”
第五百二十七章:第一更求票票!
小村寿太郎这话一出,所有人顿时觉得豁然开朗起来,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这或许就是现在解决问题最佳办法了。
对满清这个曾经战败的腐朽帝国,新兴的大日本帝国是有着绝对压倒性优势的,凭借陆军战胜露西亚军队,凭借海军在对马海战和黄海海战的胜利之威,只要大言恫吓,威胁压迫—番,根本不需要真的动刀兵,满清就应该会乖乖就范,把腿主动伸过来让大日本帝国割肉,想想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等到小村寿太郎这老鬼子说完,顿时就收获━连串的赞叹声,找满清的麻烦,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大日本帝国就是通过从清国身上割肉吃才强壮起来的,要怎么做也有经验啊!
桂太郎听完也是不住的点头,当即赞叹道:“哟西!小村外相这个主意非常的好,我们此次出兵是在为支那打仗,把露西亚赶出支那东北,军费等损失就应该要清国买单。现在支那人更是不守承诺,阴谋偷袭大日本帝国,自然也需要清国政府承担责任。外相阁下,你们立即安排使者去见支那皇帝,提出我们的抗议和要求,然后让清国赔偿帝国损失,如果清国说不愿意,那就告诉他们,帝国将保留进一步行动的权力...…”"
什么进一步行动的权利?不就是军事威胁嘛!作为曾经腐朽落后的封建农业国,日本知道满清政府最恐惧的就是军事威胁。对满清这样的国家来说,只要动要刀兵就会动摇他的统治根基,所以—般来说,只要军事威胁满清就必然要妥协。
………"
会议开到这里貌似完美的解决了问题,其实还是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对解决根本性地问题更是屁用没有。
不说和满清谈判需要多少时间,就算是满清立即调兵镇压东北这"第五野战军"又如何?没有一两个月能解决问题吗?日俄前线的日军生死都是以分秒计算的,战争更是瞬息万变,前线日军能等这么长时间吗?一两个月这么长的时间的话,什么都迟了,黄花菜也都凉了。
现在的真正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其他,而是日本的国力还孱弱,现在根本没有能力应付这种突然的惊天变局,现在更是没有足够的国力解决这样的问题。如果大日本帝国国力真的足够的话,以日本的性格,哪里还会有那么多的废话?直接派兵上就对了,干就完了。
日本现在就像是一个气血严重亏空的汉子,已经很多次以后快要精尽人亡了,已经进入圣贤状态了,里面真的是一点存货都没有了,如果不磕药,不注入新的能量,是真的硬不起来了。即使磕药,即使有新的能量注入,射出来的也不再是身体自主生成的液体了,而是会尿血,会大出血了,还是致命的那种。
但是作为一个硬汉,自己软趴趴了这种事能情说出口吗?男人不能说不行啊!这事自然是不能说的啊!这种事更是不能认啊!因为你认了一次,以后别人都会觉得你是个软货,那不完蛋了吗?
所以,大家最终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准备“躺平"好好休息一下,养精蓄锐一下。此时只要有人提出了解决办法,就去做吧,至于最终的结果,呵呵,只能是看天照大神的保佑,听天由命了。
不提日本已经开大会商讨出了对付野战军的办法了,此时进攻旅顺的野战军终于不需要做任何掩饰了,战士们脱掉日军军服就开始全力进攻了。
到了此时,在旅顺的所有外国人都已经知道了所谓的日军“兵变"士兵占领旅顺火车站就是一个战术欺骗而已,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里面的"兵变"士兵居然是清国人伪装的。野战军千里奇袭并且顺利拿下旅顺是一次足以写进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不过,现在自然没人对这个经典的案例有任何的兴趣,所有的列强国家现在都只对这股势力是哪里冒出来感兴趣。
很快,更加劲爆的消息传出,日本占领的金州,大连等地都已经被"清军"攻克。对于这个消息,也已经没有任何人会怀疑了,因为旅顺的"清军"不会是来送死的,金州,大连还在日本手里的话,这些攻击旅顺的人不迟早完蛋吗?就算是现在说整个辽东半岛都已经被清军收回,也完全是正常的了。
旅顺的消息传出,不仅仅是西方列强发懵,就是满清自己也发懵了。西方列强发懵是因为清国居然有能力在悄无声息之间就干了如此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自然是对日薄西山的清国刮目相看,这是要上天的节奏啊。满清自己也发懵是他们真的发懵,如果可以,满清肯定会抓住列强就问:“你们说的是我吗?说的真是我吗?可是我自己都不知道呀!”
但是不管如何,东北发生了这样大的变故,在华所有的外交人员自然全都忙碌了起来。满清朝廷里面的官员也不完全都是蠢货,听到消息就知道了这件事的严重性,立即就上报了。在自保方面,满清还是最会做的,根本不用做任何的思考,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表态了,“大清帝国一直坚持,并且严守局外中立原则,东北发生的事情与大清帝国无关…”
张英豪看到满清的表态以后,只是笑了笑而已。《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上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只有能承担国家的屈辱和灾难的人,才配统治和治理这个国家,满清现在主动放弃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正是说明满清无德无能,承受不起皇冠的重量,已经不足以继续统治这天下了吗?自己要夺取这天下不正好吗?顺理成章了。
所以,张英豪放下满清可笑的声明,直接就拿起东北发过来的捷报看了起来,捷报内容很简单,里面就是说野战军通过守卫火车站成功的把日军守备部队吸引了出来,完全实现了在野战中歼灭旅顺守备主力的构想,现在各部正一鼓作气追击残余日军,攻下旅顺各个要点,不久将彻底解放旅顺.....
捷报虽然简单,但是张英豪还是闻到了里面浓浓的血腥味,以张英豪对日军的了解,即使此时还不是二战时的日军,但是也完全能够想到被逼上绝路的日军是多么的疯狂,张英豪脑海里面甚至下意识的浮现出日军和野战军士兵把刺刀同时捅进对方身体,同归于尽的画面.......
张英豪看完捷报,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意识就是想对之后成功调停日俄战争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一句:你的诺贝尔和平奖没了!然后大笑三声。
在张英豪心里,日俄拼的越久越好,死的人自然也是越多越好,玛德,你个美国总统过来调停干什么?这让前世的张英豪心里很是不爽,现在好了,旅顺被夺回了,对日本的一口气出了。历史也完全改变了,这个不爽也总算是没了。
张英豪回过神又重点看了一下野战军缴获的日军炮艇和解救的沙俄战俘的情况,想了一下才提笔写道:“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我英勇的第五野战军特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深切的慰问,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完成新的军事和政治任务,为解放东北,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新国家而奋斗!”
张英豪写完开头继续写道:“日本帝国主义绝不会甘心失败,势必会对我野战军发起进攻。所以我军各部务必尽快清除东北的日军残余势力,务必继续发动东北人民支持我英勇的野战军。前线部队必须小心谨慎,严防日军的进攻偷袭,旅顺各部必须小心日本海军的舰炮炮击。同时,密切关注日俄前线的日本军队动向...”"
第五百二十八章:二更!
张英豪用了多个务必,必须,可见对日本的重视和防备。不过,写到这里,张英豪突然就想到了日本现在的国力问题,然后突然就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野战军的军事行动胜利完成的话,东北的主要矛盾现在已经发生了转变,野战军拿下了旅顺,现在野战军和沙俄之间的矛盾就彻底凸显了出来,日俄矛盾虽然还跟深刻,难以调节,但是却立即变成了次要矛盾了。
张英豪心里暗骂一声,这事情真是没完没了了。但是没有办法,必须要按照形势的发展及时做出改变,处理问题,否则就必然要吃大亏。
所以张英豪继续写道:“沙俄帝国主义也绝不会善罢甘休,我党我军与沙俄的矛盾业已上升为主要矛盾,沙俄侵略者势必想要重新夺回旅顺,获得这个不冻港,东北各部务必密切关注俄军动向,严防俄军的偷袭与进攻..…”
写完军事部分的事情,张英豪自然知道建设才是最重要的。张英豪更是知道奉天南部城市,也就是鞍山和本溪等地都有非常丰富的煤铁资源,这里的煤铁储量在全国也都是数得上号的。
而且,在俄国人殖民统治东北的几年里面,鞍山就是俄国掠夺煤铁的重要基地。所以,俄国人在这里投资建立了不少的工矿企业,有了一点工业化的影子。只不过,日俄战争的爆发,在战争当中惨败的俄国人,不得不将这些都转给了日本人。
野战军发动进动攻,这里日军被清除以后,工厂自然也就应该变成野战军的战利品之一了。只有在这里建设一个大型的煤铁复合集团,随后的兵工厂等—系列配套的工厂也就有足够的钢铁原料了,东北的工业也就能够打下基础。
所以,就见张英豪写道:“务必以鞍山为中心建设—个煤铁复合集团,这是长远规划。现在缺乏机器,可先建设小炉冶炼钢铁,务必保证兵工厂原料充足,时刻不停开工生产,我党我军务必做好打大仗的物资储备.…...”
“......将原军官培训学校改为陆军初级指挥学院,扩招学员,优秀士兵深造培养,加大初级军事指挥员培训力度,务必在短时间内再训练出一大批合格的基层指战员....…”
".......在旅顺或大连成立一所海军指挥学院,招收政治、
文化、身体素质较好的学员和优秀士兵,培养航海、枪炮、水雷、通信等各类部门海军士兵、舰艇长及指挥员..…”"
对于张英豪来说,战争从来就不是他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真正打仗的时间是暂时的,是短暂的,准备打仗才是长期的,其中的关键就是人才的培养和物资的生产及储备。所以张英豪只需要动动笔杆子,告诉同志们需要做什么就可以了,至于具体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就要看同志们自己想努力了。如果来问张英豪具体该怎么办?张英豪也是只是会说说而已,具体怎么做,张英豪知道个屁啊。领导要是都把问题解决了,还要员工来干什么?所以,抢着主动帮助领导解决问题,就是在抢地位,抢钱。那些只是老老实实在自己岗位上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的人,又怎么能敌得过主动帮助领导解决问题的人呢?
张英豪是非常幸运的,满清几十年的洋务运动不是白搞的,出现的人才也确实是不计其数。也就满清实在太无能,如果满清懂得集中力量办大事,把中国各地优秀的人才集中起来使用,以中国的体量又怎么会和日本的人才相差太多呢?数量和质量其实都相差不多,甚至更加优秀。
这也是这个时代必然要做的事情,那就是网罗中国所有优秀的人才,让他们人尽其才,让他们团结起来一起建设国家,共同解决问题。这不由得让张英豪想起了前世包分配时候的大学生时代,那就是一个集中所有人才的方法啊,所有大学生都进入分配的工厂和机关里面工作,那个时候的中国也必须要这么做,也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两弹—星的伟业,使中国彻底消除了敌人大规模陆地进攻的野望,也粉碎了敌人的核威胁。就算是改革开放开始放开私营企业发展的时候,这些私营企业用高工资诱惑想招收一个大学生都比登天还难,可见国家那个时候对人才的掌控力度。
现在张英豪还能享受一下洋务运动的余晖,洋务运动培养出来的人才现在大多还活着,即使年纪比较大了,也基本都还没死,依旧可以使用。完全不像前世,几十年军阀混战,把中国的人才真的给打断层了,新中国成立时更是几乎一穷二白,工业生产能力哪里有现在强呢?而且,对于这些人才,张英豪也完全不怕他们会给满清死忠,自己拿过来,用民族大义说服一下就可以使用了。
所以,在电报写完以后,张英豪就下达了命令,不仅从解放区再次抽调技术人才支援东北,还让情报局等部门,从全国各地搜罗如海军,技工等人才送到东北,务必用最短的时间在东北建立一系列的工业,让东北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最好能不依靠缴获就能独立支持一场战争。
简单处理完东北的事情,张英豪脑海里面依旧在想着沙俄的问题。对于张英豪来说,收回被沙俄割去的领土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之一,当然,这也是每个穿越者必然要做的事情。但是前世张英豪看了无数小说,都把收复领土的最佳时间放到了十月革命俄国内战之时,然后迫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让步,废除沙俄同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而收复失地。
当然,并不是这个时间点不好,主要是自己看的小说的主角大多穿越在辛亥革命前后,这个是收复被割让领土的最佳时间点是没错的。但是对张英豪来说,自己真的宁愿和泥足巨人沙俄为了满清割让的领土堂堂正正打一场持续十年战争也在所不惜,也真的不愿意埋下隐患将来和红俄进行一场机械化的全面战争。沙皇领导的俄国的战争潜力是有限的,但是红俄的战争潜力几乎是无限的。如果和一个能够武装千万军队的国家发生全面的对抗,就算最后获得了胜利,损失也是难以计数的。
既然迟早必然会和沙俄发生严重的对抗甚至是战争,那就要尽快从沙俄手里收复失地,所以这战争是宜早不宜迟,最好是趁着现在沙俄最虚弱的时候趁火打劫,更不能给沙俄恢复的时间和机会。战争需要占据主动,那么对中国来说,有一个地方就必须要牢牢地握在手里,那就是外蒙地区。
外蒙古对于中国来说真的有着无与伦比的战略价值,它居高临下,自古以来中国的主要威胁就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满清驯服了蒙古,但是到了近代之后,沙俄又成为了中国北方最为凶残和贪婪的敌人之一,外蒙古的位置就极为微妙了。
如果沙俄占据外蒙古,就可以牢牢保护住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生命线,确保东西伯利亚的安全,同时,威胁中国的政治中心――京城。如果中国能够占领外蒙,就能够将北方的防线向北推进数百公里,甚至更多,将中国的政治中心牢牢保护住,全国的战略态势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就如俄国担心的一样,外蒙驻军还能够随时威胁西伯利亚大铁路,将俄国整个东西伯利亚的联系彻底掐断,如此一来,俄国就不得不采取被动的消极的防御态势,战略主动权就会完全落到中国的一方。
而且北面都是苦寒之地,俄国根本没有实力,也不适合在这些地方同中国产生大规模的对抗,如果长久对峙的话,很容易就能够拖垮俄国。
可以说外蒙古的丢失是中国近代最惨痛的事情,也使得中国北方的战略环境极度恶劣和危险。外蒙古又极其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兵团作战,如果不是在二战后进入了“核"平时代,中国又大肆建设三线工程,更是做好了暂时退到黄河以南的心理准备,完全做好了一副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的话,中国甚至要面对无数钢铁洪流的攻击。
第五百二十九章:
想到外蒙古,张英豪就想到了自己交给张峰他们的图纸,让他们在库伦,乌里雅苏台和唐努乌梁海等地建设战争堡垒的事情。
“也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张英豪在心里自语一句,没有丝毫等待的意思,当即就向张峰发电报询问外蒙古现在以及碉堡的修筑情况,同时询问了一句什么时候把哲布尊丹巴八世送到成都来。
之前张峰带领解放军进入外蒙,同行的还有商队和大量的物资,一路做着买卖深入蒙古高原,骑兵部队更是在极短时间内赶到了库伦。
在张峰和平解放库伦以后,哲布尊丹巴八世就被"保护”了起来,更是借助哲布尊丹巴八世在蒙古的威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让哲布尊丹巴八世下达命令,让蒙古各地的王公贵族们全部到达库伦开会,在这些王公贵族到达以后,张峰当即和他们展开会谈,商议蒙古土改的事情。
为什么张峰在蒙古地区这么着急着土改呢?就是因为蒙古高原地广人稀,特别是外蒙古,如此之大的土地,居然只有区区的六十多万人,土改的条件催化一下就完全成熟了。因为清政府管理蒙古人的方式除了用宗教控制外,他的行政控制手段是分散蒙古各部落的权力和实力。具体就是在草原上实行扎萨克制度,所谓札萨克是官名,蒙古语"执政官"的意思,由朝廷册封,有爵位,一般可以世袭,称为称"王爷"。
满清在蒙古实行扎萨克制度后,就如同“推恩令”—般,大肆分封蒙古贵族,把蒙古地方硬生生划分成了若干旗,每旗置札萨克一人,以蒙古贵族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充任。
按照蒙古人的传统,在自己的封地内,山川、河流、山林、牧地、田产都归扎萨克所有,且不向政府担负任何徭役、税赋。人民统归其管辖并交纳赋税,承担徭役,而且札萨克对治下牧民有完全的生杀予夺之权,可以说扎萨克就是草原上的实际掌权人。
本来外蒙古这块地方是一个整体,叫喀尔喀蒙古,被满清统治开始分封之后自然演化分成了三大汗部,即札萨克图汗部,土谢图汗部和车臣汗部。各部内部再分封,这就导致蒙古整体实力急剧下降。
以土谢图汗部为例,本来她东与车臣汗部为邻,西与赛音诺颜部为邻,西北至唐努乌梁海,南至戈壁与茂明安、苏尼特、四子部落等旗为邻,北至楚库河与沙皇俄国接壤,是蒙古最强大的汗部之一。
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土谢图汗部已经分裂成了至少四五十个旗,而整个曾经强大的喀尔喀蒙古则被分成了数以百计的部分后,蒙古自然也就失去了跟满清朝廷对抗的资格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满清统治蒙古的手段很高明,分封的结果也很理想,在清一代就没有费力修过长城就可见一斑了,如果不是拆长城费钱费力的话,满清估计都能够把长城给拆了。
但是如此大肆分封也造成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广大的劳动群众要供养的贵族老爷实在是太多了,再加上一棒子不事生产的僧侣,导致蒙古出现了一大批一穷二白,甚至是穷的叮当响的牧民,这些穷苦的牧民没有牲畜,也没有牧场,完全就靠给王公贵族干活为生,他们是完全介于奴隶和平民之间的阶层,生活极其困苦,更是完全符合无产者的定义,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才能生存。而这些无产者在蒙古草原上数目是最为庞大的人群,是前进党天然的盟友,是解放军天然的兵源。
为什么张峰觉得蒙古有立即土改的条件而同样有几十万奴隶的XZ就没有立即土改这个条件呢?就是因为蒙古可以任由骑兵纵横,部队也可以快速反应机动,XZ就完全没有这个条件了。所以在蒙古,张峰他们开会以后就决定以武力为保障,用强力推行土改,彻底解决蒙古不稳的离心问题。
对于张峰的判断和党委会做出在蒙古立即土改的决定,张英豪是支持的。所以,当张峰觉得哲布尊丹巴八世在蒙古还有些用,发来表示需要哲布尊丹巴八世在蒙古再呆一阵的电报的时候,张英豪也就表示了同意。
张峰更是让哲布尊丹巴八世把蒙古各地的王公贵族们都召集了过来,再暂时以开会的名义扣留在库伦,商队和士兵们则迅速行动起来,纷纷到达指定位置。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张峰就立即发出了开始土改的命令,各部自然就开始强力推行土改。
五月的蒙古虽然已经开始转暖,但是早晚的温差还是很大,总体天气依旧寒冷,依旧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大早,阳光明媚,万里晴空,刘贡布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两百多骑兵如狂风一般从库伦附近的一个军营出发,往北极速而去。所有骑兵的身上裹着一件羊毛大衣,这是进军蒙古的战士最先配发的军装,用以对抗蒙古恶劣的天气。这是陕西新政府新建羊毛纺织厂制作出来的大衣,所以,羊毛也是蒙古草原的财富之一,是蒙古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保障之一。
从库伦出发也就十多二十公里就到了土谢图汗部右左末旗,因为这里距离库伦最近,刘贡布也就选择从这里开始土改了。土谢图汗部分成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旗,每个旗都有至少一个王公贵族,这也是刘贡布敢带着两百多骑兵的原因,因为这些王公贵族除了豢养一些个吓唬牧民,专门用来征税的武装力量外,根本没有正规军队。有了两百骑兵就已经算是人多势众了。
因为土谢图汗部距离库伦最近,当哲布尊丹巴八世活佛发出召唤的时候,他们大都跟土谢图汗王爷去了库伦被扣在那里了。所以刘贡布就打算从土谢图汗部右左末旗这里开始施行土改。
刘贡布到达右左末旗以后,接待解放军的就是右左末旗旗主贝勒家的管家。这管家叫做巴图额尔德尼,他还有一个汉人的名字,叫做刘仁。作为靠近库伦地区的管家,汉语是他必须会说的,还是他的常用语。毕竟他要经常到库伦去购买东西,接待宾客,需要迎来送往,所以汉语说的非常溜。
“刘仁,现在我们要在蒙古地区进行土改,野战军要土改的政策想必你也清楚明白了。这个事情你们贝勒也已经答应了,你现在就把你们贝勒的民册和图册资料都拿出来,我们现在就开始准备分地了。”
在右左末旗贝勒的蒙古包里面,刘贡布声音平静的说着话。
“可是......可是这里是皇帝分封的土地,是我们贝勒爷家私人的土地,怎么能把这些地分给那些贱民呢?”
野战军此次的土改方法很简单,就是简单粗暴的把蒙古贵族王公们家里的牧场直接分给下面的牧民,并且以后这些牧民不用交农牧税了,还可以和新政府建立的毛纺织厂,肉类加工厂签订供货合同,完全确保牧民的利益,这样利益捆绑,蒙古也就能够迅速安稳下来。
张英豪对于牧区免税也是支持,现在也不指望着几十上百万人交税了。自己在这里开办肉类加工厂,毛纺厂就能够
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实在是看不上牧民现在手里的那点子钱了。但是这点钱取消了,却可以收获人心,收获外蒙古
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地下丰富的矿藏,何乐而不为呢?
本来前进党也完全可以直接宣布以前的地契那些东西全不合法,新政府重新制造地契等资料。但是这样会耗时太久,完全没有必要。当然,解放军也完全可以通过抄家来获取想要的资料,但是,在能不动武就维持蒙古秩序的情况下就尽量不要杀人。一旦开始动手杀人,这个性质就变了。蒙古如果真的动乱起来,大批蒙匪出现的,骑兵都来去如风,也会给前进党和野战军造成极大的麻烦。当然,那些根本就没有被活佛召唤而来的,特别是那些试图武装袭击军队或者反抗土改的,不用说,自然成了第一批武力打击的对象。
现在扣留了这些王公贵族,把他们的牧场分给了牧民,将来如果这些王公贵族回去以后还要造反的话,前进党还真不害怕。因为土改就能够把王公贵族的权力根基给挖掉,如果让这些王公贵族当蒙匪,整天风餐露宿,享受惯了的他们也肯定吃不了那个苦,或许快刀斩乱麻这就是最佳的办法了。
刘贡布在心里给这个管家给记了一笔,居然在自己面前出口就是贱民,当真不错啊。可见这是个剥削阶级的人,平时也肯定是个耀武扬威,狗仗人势的人。不过,刘贡布不动声色的说道:“我们就是要打倒满清皇帝,所以这皇帝的旨意自然不算数了。我们解放军要分地,解放所有的牧民,出了事也是我们解放军负责,你只管把资料拿来,否则后果不是你承担的起的。”
刘仁听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可是王爷走的时候说过,没有他的命令,谁也不能分他的土地,否则就给谁好看。”
“嗯?你们王爷早就知道解放军要分地了?“
“是的,早就知道了,所以才去库伦打探消息的嘛。”“呵呵,好了,你们家王爷走的时候吩咐了什么和我无关,现在他们正在吃烤全羊呢!舒服的很,你现在立即把你们王爷的图纸资料找出来,否则你就去见你们长生天吧。当然,该分给你的牧场,一分不少都会分给你。"
说完就拔出自己的枪。
刘仁听到给他分牧场,心里一喜。但是看到刘贡布拔枪,心里就哆嗦了一下。他早就听说眼前这些军队杀人不眨眼,现在看来,所言非虚啊,动不动就拔枪相向。刘仁立即跪下来,连喊饶命。
刘贡布安慰道:“你放心,你们王爷现在也是赞同土改的。否则我们也不会无缘无故来分他的土地。他现在正在和我们的领导商量开办工厂的发财大事呢,没空理会这点土地了。现在这里我说了算,把资料都拿出来,也把牧民们都给召集过来。”
这时刘仁才站起来去把王爷的花名册和地图等资料都给拿了出来。资料上面清晰的写着这个旗的牧民数量和领地大小,山川河流等,就这些资料就能够节约新政府的大量时间和工作。当然,刘贡布他们也不会完全相信这些就是这个旗的全部资料,自然还会调查询问一番。而且,这些牧场也是全部收归国有,再转租给这些牧民的,不是分下去以后就是他们自家的私人财产了,所以即使有人对初来乍到的解放军对牧场数量等有所隐瞒,只要日后查出来,照样可以以此依据强制没收。
刘仁对着地图和刘贡布讲解起来右左末旗的基本情况以及山林河流。听着的介绍,刘贡布不住的点头说道:“还挺详细,那些寺庙里面的喇嘛算在里面吗?”
“不算,喇嘛是出家人,不算在里面。”“你们这里喇嘛大概有多少人?“
了解清楚了右左末旗的基本情况以后,经过简单地计算以后,就有一个解放军同志满脸羡慕的对刘贡布说道:“刘教官,根据计算,这右左末旗如果平均分的话,这里每人大概能分到两千三百亩牧场,不过肯定还有很多人没有上名单,还有那些以后还俗的喇嘛需要牧场分配,也有些牧场不怎么好。根据之前开会讨论,结合现实情况,建议按牧场的好坏每人分一千二百亩左右就差不多了,多预留些牧场好让新政府以后有更多的转圜余地。”
也难怪这同志羡慕了,分牧场的单位居然是千亩,真是难以想象啊!哪里像内地,分田分地的的单位每人就是几亩地而已,实在是没法比啊。
其实这同志完全没有必要羡慕,现在那些丰美的牧场往往要二三十亩草场才能养一只羊,这还是平均值,越往北,所需要的草场就越大,至少要三四百头羊才能供养一个五口之家的衣食住行;因此一个牧民家庭至少需要6000—8000亩地。这还是年景好的时候,年景不好依旧要逃荒甚至饿死。所以,外蒙对中国来说,其实真正值钱的是埋藏在地下的矿藏和外蒙本身的战略价值。
刘贡布听了,点了点头说道:“可以,去了解清楚这些牧民原本的放牧地点,最好就近分配牧场。至于水源,山林等则归属于集体财产......刘管家,你家里有几口人啊?“
“回大人的话,女人也算吗?”
“当然,我们前进党和解放军讲究男女平等,女人也要生活呀,自然都要分。”
“贵党仁义,贵军仁义啊!回大人的话,我家有六口人。”
“呵呵,不错,不错,这么把牧场一分的话,你家就能够分到七千二百亩左右的牧场了,哈哈,恭喜恭喜!”
给贝勒爷打工哪里比得过有自己的牧场呢?听了刘贡布的话,刘仁当即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了,至于贝勒爷回来以后大发雷霆,责难什么的,全都不顾上了,给贝勒爷打工一辈子能换的这么多土地吗?别痴心妄想了,贝勒爷还欠着一屁股山西商人的债呢!有了这七千二百多亩地,什么贝勒爷,大爷不伺候了。
所以刘仁喜不自胜地连连说:“同喜同喜!哈哈,同喜同喜!”
看到刘仁的表情,刘贡布就知道蒙古分地以后是真的不会有问题了,当即笑着说道:“哈哈,以后有了自己的牧场就好好过日子,你们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在我们分完牧场以后,为了保护我的革命果实,解放军打算在这里征兵,老刘,你觉得有人当兵吗?”
刘仁也是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贝勒爷或许真的是要完了。如果这些红魔这么在这里征兵了的话,以后自然所有人都听新政府的,贝勒爷说的话自然不会有人听从了。至于红魔能不能在这草原上征到兵,这是完全不用怀疑的事情好吧,那些穷鬼贱民听到有人招兵,哪里会不来的,何况还分了贝勒爷家的牧场,哪里有不让家里年轻人当兵的人呢?看
来家里的小子也要送一个来了,如此这般想看,对仁嘴就说道:“啊哟,回大人的话,那可就太多人要当兵了,就怕
你们收不了那么多呀!”
刘贡布完全不以为然,当即摇头笑着道:“哈哈,这你完全放心,只要检查符合条件,来多少我们收多少,而且是男女兵都要,一视同仁......”"
第五百三十章:第一更求票票!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