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244章

作者:豪圣勇贤

解放区内部很多同志对于金融方面的知识几乎都算是一无所知。不过,幸好商务部门的同志都经过了相关的培训,甚至还有留学生,自然不至于是个金融小白。

林成栋了解清楚情况以后,也不得不佩服德国佬的高明,这里面甚至并不涉及现金交易。里面的操作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相当于银行购买解放区的债券,这些钱用于购买德国机器,其实根本就是帮德国淘汰落后产能,卖掉一个老厂还可以建立一个新厂,何乐而不为呢?

银行本来就要贷款给这些工厂跟换机器设备,进行产业升级,现在有解放区愿意当冤大头,银行虽然还贷款给这些工厂,但是却相当于是解放区花钱帮助德国工厂更换机器了,哪里去找那么好的事情呢?

至于将来银行从解放区拿到多少钱,基本都算是净赚了。或许,对于德国银行来说,这世上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意了,这是双倍利润。至于解放区将来不给钱的事,德国银行根本就没有想过,德国强,中国弱,中国敢赖账德国吗?而且,张英豪也确实从来没有想过赖账问题,真金白银交易的事情,张英豪是绝对不会赖账的。当然,将来取巧就怨不得别人了。

第五百九十一章:

这是赶着有人送钱呀,真是天大的大好事。这也是张英豪接到了这边电报请示的原因,债券这个东西,其实张英豪早就想发行了,既然现在德国那边有这个需求,有人愿意购买债券,为此买单,张英豪自然不会客气。

来自后世的张英豪可是非常的清楚,中国的传统是量入为出,赚多少花多少的思路,甚至借了别人的钱然后赶紧还回去,这样的想法不能说有错,但是这个思路在工业时代却是非常不合适了。因为发展工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必须借钱,所以,到了后来形式完全发生了逆转,那就是欠钱的变成了大爷才是真实的情况。不过,真的发展工业,又不是炒房地产,欠钱怕什么,慢慢还而已,难道还能派兵打过来吗?

所以,张英豪知道,对于解放区来说,有人肯借钱,当然是好事,或者说对于双方都有好处。前进党拿着德国人的钱购买德国人的机器设备,这些钱依旧在德国,而那些出卖

机器设备的工厂,就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完成产业的升级。这里面的风险就是前进党的还债能力,但是即使是前进党没有还债能力,实际上德国也没有亏损什么,因为产业的升级本

来就要淘汰这些落后的产能,德国的国力强大了。

所以,张英豪的电报就很简单了,首先肯定了同志们的成绩,并且指示道:只要给的利息较低,折扣不多,德国能吃下多少,允许我们发行多少,我们就们可以发售多少债券,甚至可以用解放区的各种物资作为抵押,募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购买德国的工厂机器设备。但是,还款的期限尽可能的延长,最好是先还利息或者几年后再开始分期偿还......

张英豪想的很明白,既然是要欠钱,欠一个亿还是十个亿其实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既然打算欠钱,那么还是多欠点比较好,欠一点没有任何的意义。这个时候,张英豪突然有点明白为什么当初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愿意借高利贷,甚至是谁的利息高就借谁的。至少借了谁的钱,这些资本家是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希望左宗棠赢的。没有利益,谁还会支持左宗棠呢?而没有资金来源,没有列强的支持,左宗棠就是有天大的能力,他也没有能力收复新疆呀!

很多事情看似很难,看似不可思议,其实做起来反而更容易成功,就像解放区在德国发行债券这件事,原本基本是不可能的事,但是真的推动了起来以后,其实根本就不难。对于德国来说,资金找到了一个出口,也算是一件好事,如果能够趁机进入中国的金融系统里面,那就更好了。解放区也需要德国的资金,双方一拍即合,王八看绿豆,对土眼了,这事就成了。

林成栋他们接到张英豪发过去的电报以后,顿时就心里有数了,同时他们也知道,有了发行债券的这比钱,以前做的计划基本算是报废了,基本要推倒重来了,忙碌的日子到了。

林成栋到了工作的地方,就看到老付,李胜男等一干留学生在工作,甚至看到刘德海也在工作。林成栋在心里点了点头,不管这刘德海和自己意识形态有什么分歧,大家都是中国人,都背井离乡,只要愿意为解放区工作就行。这个刘德海此时好像是忘记前几日和林成栋在咖啡馆闹出的不愉快,看到林成栋也是立即点了点头,接着就继续工作了。

林成栋把所有的同志和留学生召集在说道:“我们以前的计划还是太保守了,这次采购不只要补全我们的工业体系,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哪些是最新科技,新兴产业,哪些是可以和我们解放区互补的,哪些可以升级解放区设备的,我们都要重新规划一下。”

林成栋扫视了一圈,问道:“小宇呢?”

“哦哦,他现在在他导师那里,希望他的导师帮他收集德国的关于冶金方面的最新资料。”

“嗯,那就辛苦他了。”

“林带队,最新科技和新兴产业我们是尽可能地买回去吗?”

“对,这些是时代的潮流,比如通讯,化工等等。不过,先进的技术当然好,但是我们也要看德国愿意不愿意卖呀。我们先要搞定我们的最低目标,把我们解放区的整个工业体系补全,再谈其他吧。而且并不是先进对于我们解放区就适合,不配套,或者因为太先进而没有人能够操作的话,买回去也是一堆废铁路,浪费钱。”

“说的对,我们先完成一个体系,落后的机器设备并不是不好,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必须符合我们解放区的实际情况。”

刘德海忍不住发言道:"林先生,建设一个工业体系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没有几十亿金马克是做不到的事情,就算最少也要十几亿马克吧?你们前进党有这样一大笔钱吗?我不知道你们的钱哪里来的,但是要弄到这么大一笔钱,不会又是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来换取吧?而且,若是筹集不出这笔钱来,咱们现在不是白忙一场吗?”

林成栋听了,也不生气,笑着说道:“怎么会白忙一场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嘛!我们如果知道了德国的工业实力,知道了德国的生产能力,这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把情况都调查清楚了,就算是这次没钱买,或者买不到,以后再来购买就轻车熟路了。至于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的事情,我们前进党是不会干的。”

听了林成栋的话,不少留学生都面露失望之色。解放区有多少钱确实没有人知道,但是所有人都不觉得解放区有那么多的钱来完成这个计划。几十亿马克,中国现在那么穷,哪里可能有那么多的钱呢?

林成栋也懒得解释,而是问道:“胜男啊,你是学化学的,你应该知道三酸两碱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合成氨技术,需要高温高压反应钵,你知道哪里能弄到?“

“这些都是最新的东西,不知道能不能弄到。”

“没有成品的话,把资料找到也能够省去我们很多摸索的功夫啊,现在这些东西都是新兴产业,德国还不是特别的重视,保密程度还不是特别高,所以要尽快弄到。”

“如果德国人不肯出口给我们怎么办?”

“呵呵,那就找其他国家的人给我们代购看看行不行咯。意大利,奥匈帝国这些国家和德国关系不错,由这些国家的人代购,应该不会有多少问题。这些国家也有大把想发财的人,有钱不赚是王八蛋,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想发财的人满地都是。但是最要紧的还是资料,有了资料,就算是我们自己慢慢设计制造,也总一天能够造出来的,有志者事竟成嘛!”

林成栋看到众人的表情,当然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于是再次笑着说道:“诸位应该还没有心生绝望吧?我们主席就说过,只要没有绝望的想着去死就行,只要还活着,只要还能劳动就有希望。我们现在已经算是达成了我们最低的目标,更没有出现德国不愿意做生意的糟糕情况,这不就很好了吗?我们现在只是第一批而已,当德国佬真正了解到解放区的需要,了解到中国是一个超级大市场能够消化德国过剩的产品以后,他们就会主动找我们做生意了,以后也更好做生意。”

“这怎么又变成做生意了?让德国赚咱们国家钱吗?那我们也太吃亏了。”

“平等的交易我们前进党是欢迎的,即使是工业产品对原料和农业产品有着巨大的剪刀差,我们也必须承受这一差价,让德国赚到钱。至少交易不是强取豪夺,而是双方自愿交易,没有吃亏占便宜这一说,我们没有,就必须忍受这种差价,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已...…”"

林成栋和那些工厂主谈生意就简单的多了,和他们不需要谈理念这些东西,只需要谈钱就可以了。而且一个商人是不需要考虑建立什么工业体系的问题,也不需要过分的考虑政治的问题,就是简单的交易而已。

德国现在打算大规模和解放区做生意,林成栋自然乐意至极。反正不管你们谁来谈,自己只要不见兔子不撒鹰就好了。

但是,这次的交易归根结底还是和德国政府的一次交易,所以必须还德国政府打交道。和一名政府官员谈话却是需要做考量,林成栋他们培训的时候就问过如何去和列强国家的人打交道,他依旧记得张英豪主席说的一句话:“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去和帝国主义者谈判,就是告诉他我们遵守他们制定规则,我们不破坏,不挑战他们的规则并且给他们带来利益就行。因为帝国主义者总是想维持他们的优势,见利而不见害,不知事物的永远变化性,所以顺着他们说的使劲忽悠就可以了...…”"

“林先生,我作为一名政府官员,是需要考虑我们这样的交易所带来的政治后果的,你们发行债券,购买机器回国发展工业,必然是会加强军队的实力,对此,你们不否认吧?”

“您说的没错,我们怎么会否认呢?我们要在远东牵制英国、俄国和法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期减轻德国的压力,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力,我和德皇陛下也是这么说的。我们的军队还是农民军,可以说完全不是英法俄等国军队的对手,所以需要德意志帝国的帮助。你们卖给我们这些落后的机器设备,其实是帮助德国淘汰落后的产能,这样反而会让德国的整体实力变得更强。我们双方都变强了,英法俄这些国家的威胁就变小了。而且,难道您认为我们中国可以凭借这些贵国淘汰的落后机器威胁到贵国吗?“

听到威胁德国的话,这个负责此次债券事宜的德国经济部官员嘴角不自觉露出一丝嘲讽之色,这表情的变化或者这官员自己都不知道,但是林成栋却是很清楚的看到了。

“你们能够牵制多少英法俄的兵力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这些机器在德意志帝国或许是落后的,但是在其他的国家,这些机器却是十分先进的,这必须是我们要考虑的。”

“我们的实力越强,对德国就越有利,难道不是吗?我们国家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但是如果有必要,我们也愿意面对英法俄而进行战争,德国或许就不会有多少的压力了。我们两个国家相隔万里之遥,中德之间是天然的朋友,难道您不觉得吗?”

“这—点您说的很正确,中德的地理位置确实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愿意培养出一个竞争对手。”

“呵呵,您认为我们多少年以后能够有资格成为德国的竞争对手呢?您知道现在的工业已经不是建立几个工厂就可以的,它需要大量资金和资源,所以工业其实极其具有排他性。从德国把淘汰的落后产能转移到中国开始,就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化必须永远跟在德国后面走。因为中国以后不可能接受其他国家的产品了,产业升级也必须依赖德国,必须从德国进口更新设备,购买技术。所以,此次德国淘汰落后产能,非但不是培养一个竞争对手,反而是培养出了一个永远需要德国的庞大市场。而且,难道伟大的德意志还会担心现在落后的中国有一天会超过德意志吗?这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事情呀!“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好吧,你好像说服我了。”“不,不是我说服你了,而是睿智的人都看到了这样的好处,从此东方就走了一个永远跟在德国后面的小弟。德国哪里需要像英法去打仗签订条约才打开中国的市场呢?中国以后自然的就需要大量德国商品和技术,中国自然都会来德国购买,中国自然的就变成了德国的一个市场了。而且,此次的交易没有任何的风险,那些中小企业如果要淘汰掉废旧设备,他们必然要贷款才能更新换代新设备,自然就会寻求银行的帮助。整个德国如果淘汰落后的设备更新新设备的话,德国的生产力将变得更加的发达,国力至少增加百分之十以上。而且,银行从债券上暂时的损失,完全可以从这些淘汰落后机器设备的企业的贷款中收回。最重要的是,中国弱,德国强,自古以来就是强国赖账弱国,哪里有弱国赖账强国的道理呢?所以德国百利而无一害,没有丝毫的风险!”

“哦,哈哈哈哈,好吧,既然上面的大人物都同意了,我也没有阻止的理由了,那么,合作愉快。”

看到对面这个德国佬伸过来的手,林成栋心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玛德,真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如果不能说服这些实际办事的人,拖拖拉拉的话,一切就可能白瞎了。

林成栋当即也伸过手去,微带颤音,很诚恳地说道:“合作愉快!”

“好,那我们就来详细谈谈关于发行债券的具体事宜,我们的银行....."

第五百九十二章:

对解放区表示热烈欢迎的不只是德国,美国也是如此,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解放区派出的队伍的到来也非常的欢迎。美国作为一个商业帝国,秉持门户开放政策,欢迎很正常,但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什么那么欢迎解放区的同志呢?其实看看十次俄土战争就知道了。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沙俄欺负的那么惨,号称“西亚病夫”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是和满清―样割地赔款不断,压力实在太大了。现在有来自东方的国家愿意帮忙在远东牵制沙俄,这是绝对的共同利益,他们哪里会不欢迎呢?更何况还涉及到到了一个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头疼无比的政治犯的交易问题,更是举双手双脚欢迎了。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甚至也亲自接待了解放区的代表团,双方谈判的非常顺利。为了政局的稳定,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巴不得把所有让他伤透了脑筋的政治犯全部打包送给解放区,这样不知省了他们多少事了。虽然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也知道这些政治犯里面有很多是他们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但是,捣乱的人才,正是印证了那句话,知识越多越反动呀,这些人就是他帝国掘墓人,自然是他深恶痛绝的人,这些政治犯就是帝国一个沉重的负担,阿卜杜克.哈米德二世简直就是送瘟神了。

当然,为了获得这些政治犯,解放区也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做出了承诺,那就是这些政治犯必须自愿签订雇佣合同,解放区也承诺这些政治犯至少三十年内不得离得开中国,为此,这些政治犯甚至可以携带五到六名直系家属远渡重洋到中国去。对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很痛快的放行了。

对于这些政治犯来说,能够到遥远的中国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他们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遭到严重地迫害甚至监禁,日子并不好过,甚至每年在监牢里面都有不少人身亡,委实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即使东方是个落后国家,即使背井离乡,也总比在监牢里面呆着强吧?

当然,解放区也不是什么人都要,必须要有一技之长,像僧侣,专门造反派和只会甩嘴皮子人是不要的,科学家,工程师,教师,技工等自然是欢迎。至于三十年后这些人是愿意继续在中国生活还是离开,自然就由得他们了,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也不缺这么些可替代的人才了。

张英豪接到各处的报喜电报,很是高兴,解放区已经朝着世界迈出了第一步了,张英豪相信,解放区迈出的步子将会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镜头回到国内,此时的解放区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前进党政府通过供销社系统承担起了各地基本的粮油供应,控制者粮食和食盐等价格。无数的灾民和廉价的劳动力在解放区不停的修铁路,建港口,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的力量。这些基本的政策实施下去以后,特别是在分田分地以后,整个解放区就立即活了过来,成绩是斐然的。

但是其实这一切表面上都是花团锦簇,花好月圆而已,内里也有些无数的问题。

“主席,现在我们的财政出现了巨大的问题。我们的财税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财政收支也完全不平衡,我们的整个经济结构也完全不平衡。”

财政部长范思德和央行行长包世林两个人联袂而来,进了办公室,范思德就急不可耐的说道。

对于这些问题,张英豪又何尝不知道呢?只是不知道这范思德具体注意到了哪个方面,所以张英豪笑着说道:“你具体说说。”

这是前进党的标准问语,你说的详细一点,具体说说,这个问题我还不明白,你具体分析分析.......前进党讲究的就是实事求是,不懂就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那些不懂装懂给解放区造成损失的,自己不努力学习的人,党内自然是发现一个就处理一个,统统弄到党校去接受培训教育。

“主席,现在我们发行的钞票实在是太多了。我们用我们发行的纸币,就算是把解放区的食盐和粮食购买完了甚至都不够,解放区现在完全是寅吃卯粮,货币超发了。一旦哪个地方出现问题,那么我们的整个货币体系和财政体系就可能要崩溃掉,明朝时候的宝钞案例可是不能够重演啊。”

张英豪当然知道明朝的时候发行过宝钞的事情,但是具体发展过程却是不知道,当然,也有考校一下范思德和包世林的意思,所以问道:“这大明宝钞是怎么回事,你们详细说说,介绍一下。”

“主席,这明朝最初使用的货币是铜钱。然而您也知道,我们中国这片土地自古缺少铜矿,宋、元两朝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铜铸货币早已不够市场流通。元朝政府最初非常强硬,对于反抗直接予以打压,而不反思政策的失误,最终走向了灭亡。

明朝继承了铜铸货币缺少的现实,于是,明朝建立后的第七年,即1375年,朱皇帝下令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以中书省名义发行纸币――大明宝钞。并于次年以中书省的名义对外发行,成为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货币。”

包世林也接口说道:“是这样的,朱皇帝认为,只要设定好标准,然后用严刑峻法强迫民间去执行标准,商业流通的问题就能够解决,人民也会逐渐接受。于是他明令禁止民间不能以金银交易,更不能以物易物,只能用宝钞,20年后更是禁止用铜钱去交易….…"”

嘿,有意思。那老朱同志发行宝钞的基础是什么?依照什么发行货币呢?”

“呵呵,没有。主席您知道,纸币是不能胡乱发行的,必须要和准备金,即实体的金银或者其它有价的东西相挂钩,并以此为基础可自由兑换。明朝发行的宝钞与宋元两朝以及我们的纸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那就是没有准备金。而且明朝的宝钞在前期是只印不回收,这意味着,大明宝钞成为政府赤裸裸榨取民间财富的工具!

例如,一个明朝人拿着一两白银去兑换宝钞的话,可按照官方比率兑换。但如果想用纸币换回白银,明朝政府是不允许的。又如,明朝不限量的发行纸币,特别是明初战乱并未结束,明太宗朱棣先发动政变,后出兵漠北,花的钱大多是无限度发行的纸币,所以,通货膨胀是在所难免。朱皇帝在位30年,宝钞贬值到最初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最初的一贯钱,最后只值100文。朱棣在位22年,一贯钱已经贬值到仅值12文。再如,朱皇帝还不允许民间全部用纸币缴税:七成可以用纸币,三成必须用硬通货。朱皇帝自己不懂得金融,也是知道纸币不值钱,然而这样的做法也直接打击了老百姓对于宝钞的信心。”

“市场自有其规律,官方不能维持宝钞的等价地位,自然会被市场淘汰。”

“主席说的对,明仁宗开始开放银禁交易,明英宗宣布废除禁银令,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货币,开始应用于田赋、商税、盐钞和官俸等国家财政收支中。虽然此时朱皇帝时代发行的“宝钞",仍被作为明朝的法定货币在市场中流通,但大家私下早已都在使用白银了。至此,白银重新获得合法地位,而不断贬值的宝钞最终于正德年间退出历史舞台。

后来张居正实行的一条鞭法的改革,国家征收的赋税全部按照白银进行折算。这就意味着套在白银身上的枷锁彻底被解开,它站在了所有货币最中心的位置。由此,明朝领先世界的产品制造,加之明朝以银子作为货币在市场中流通,令全世界的白银流入明朝,明朝成为名副其实的“白银帝国"。”

“我明白了,那么我们的情况具体是什么呢?我们发行的纸币有食盐和粮食作为抵押品啊!而且,我们也回收纸币呀?他就是个价值符号而已,应该没有宝钞的那些问题吧?就因为发行的货币太多了吗?”

张英豪知道范思德所说的重蹈大明宝钞的案例,其实就是担心人民出现哄抢物资的局面出现而已。对于这一点,张英豪并不能否认,如果此时有人恶意煽动人民群众,放出物资将大幅度涨价的消息,那么大多数的人就会选择把手里的钱用于购买商品,不说这个时代,就是后世的时候一旦民众抢购什么,什么就缺货的事情也屡见屡鲜。所以,如果出现民众抢购的事情,那么前进党的储备物资顷刻之间就会被这些蜂拥而至的人给消费干净,甚至出现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的局面,那么这就真的出现巨大的问题了,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是啊,主席,现在我们收支完全不平衡,导致发行的货币实在是太多了,一旦有人囤积居奇或者恶意传播消息,那么我们所掌握的物资根本不足以应付发行出来的那么多的钞票。”

收支平衡的概念是非常好理解的,挣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把国家当做一个具体的人来看待,量入为出而已,这个理念张英豪还专门讲过,甚至不用张英豪讲,只要稍微想一想,那么就知道里面讲的是什么意思了。

不过对于张英豪来说,所谓的收支平衡其实就是一个假命题。对于那些没有货币发行能力的人来说,收支平衡或许很重要,但是对于张英豪来说,自己掌握着货币发行的权力,那么即使是收支不平衡,也能够简单伪造出平衡来。实现所谓的收支平衡只是一个手段而已,仅仅是营运国家这个工具的需要。

当然有所谓的财政赤字,但是张英豪可是知道后世货币超发的时候,那是几万亿,几万亿的发行。所以在张英豪看来,超发货币不是问题,只要把这些超发的货币尽可能的给消化吸收掉就可以了。

“现在列强虽然也有贵重金属作为准备金,抵押品,但是基本都会发行数倍的纸币,这个问题不大。嗯!好吧,说说吧!你们的解决办法呢?”

“主席,现在我们应该暂停继续发行货币,目前最好致力于消化这些增发的货币。“

对于增发的货币,肯定是要消化吸收掉的,把这些货币尽可能收回一些,而且还不能引起市面上物价的剧烈波动,否则的话,纸币的信用就会出现巨大的问题。一旦人民手里的纸币买不到物资了,金银就会重新出现在市场上,纸币的信用就会被人民所质疑甚至抛弃。

张英豪对停止增发货币的问题不置可否,而是说道:“我问你们几个问题,我们印的钱到底算是什么?”

“钱是一般等价物!“

“如果世界上人人富有,这个世上的财富够不够分呢?”“这......主席,您说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其丰富,即使不平均分,每个人都应该衣食无忧吧!“

“那你们对每个人的劳动创造财富怎么看?”

“每个人的劳动能力不一样,创造的财富自然也不一样,这是很明显的事情。”

“那么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呢?是否同等重要呢?“

“当然不是,第一第二产业才是创造财富的根基,第三产业是财富的再分配!呃,不知道这么说对不对,主席您觉得呢?”

张英豪没有回答,而是笑了一下才说道:“在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其丰富是事实,但依旧不会平均财富,每个人享受的生活资料依旧是不同的,所以,贫富差距是永远存在的事实,不可能绝对消除,没有绝对的公平,这样说你们同意吧?”

“同意!”

“那么钱到底是什么呢?钱就是一般等价物,是为了流通方便。事实上,归根结底,不管是人,社会还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规律就是消耗资源。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将所有可供利用的资源都会逐渐耗尽,越是发展,需要的资源就越多。所以,拥有钱就代表拥有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金钱不是资源,它是资源等价物,是为占有资源服务的。”

“主席,如果照你这么说,如果一个人赚钱很厉害,那不是可以赚很多的钱,把控社会所有的资源?”

“没错,我们现在发行纸币,其实就是掌握了国家的命脉,但是钱发行出去以后,它所代表的资源我们就要承认。你们再想想,如果我们国家出现很多有钱人,他们带着赚到的钱到了国外,回过头来大量购买我们国家的资源,我们这样持续失血,国家还能够富裕起来吗?”

“这个,自然是不能的,如果劳动创造了一百万的财富,被这些有钱人拿走了两百万到国外,国家只会越来越穷,永远都别想富裕起来。”

“没错,那么,被这些人带有的财富,实际上消失了吗?”

“嗯!应该没有,这些财富依旧在,只是国家受了损失,人民....…”

张英豪挥了挥手,打断了范思德说的话,笑道:“你们还要明白一个道理,财富会通过人们的劳动而慢慢增加。举个例子,我们花巨资修筑了成渝铁路,我们要付工钱给设计师和工人,买材料也要花钱,那我们的钱是不是就因此而消失了呢?其实不然,这些钱只是到了人民的手里。而且,铁路建成之后,铁路沿途大量所占的土地以及周围的土地都会因此而升值,沿途原本因为交通问题而销售不出的商品也变成了有价的商品销售出去.......你们要记住,财富是没有极限的,它会永远不停增长。”

“但是,我们发行的货币超过了财富创造的速度的话,货币必然贬值,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呀!“

“呵呵,按照我们学的经济学来说,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我们现在这个状态,只要是想要发展工业,只要是工

业党的政治团体,那么经济上必然是信用经济。欧美国家是通过抢掠了全世界几百年,累积了巨量的贵重金属,所以他们用这些贵金属来充当货币的信用支柱。而现在英镑之所以是全球的货币,就是因为英国那庞大的无敌舰队,以及军队的投送能力。

我们要发展工业,我们就需要海量的机器设备。我们禁止贵金属的流通,并且我们解放区的黄金白银大量流出到欧美国家的手里,用以换取了机器设备。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纸币纯粹就是信用货币了。人民之所以用我们发行的纸币,就是因为人民信任我们,如果没有了人民的信任,如果没有人民的支持,那么我们的纸币就是一张花花绿绿的纸而已,用来上厕所都嫌小了。

你们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只要我们发行的货币是实实在在落到了人民的手里,而不是少数人的手里,那么我们的经济就暂时不会出现巨大的问题。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解放区的人均财富要不停的增加,只要总财富不停的增加,那么要消化吸收这些增发的货币并不需要多长的时间...."

第五百九十三章:

前世张英豪还无脑真的相信秦朝是亡于修建万里长城,隋朝亡于修建大运河,对于现在的张英豪看来,这其实都是无稽之谈,都是无良文人的宣传而已。甚至在前世的时候,有人讨论说如果没有万里长城,中国可能就会居安思危,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向北进攻,那么中国的领土将会扩大好几分。

其实这些就是脑袋—拍而获得的结论而已,南方更适合耕种,所以,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必然的事情。如果没有了长城作为防御屏障的话,那么北方的领土对于一个农业国家来说完全就是累赘,因为没有人面对游牧民族还能够安心从事生产,根本就不会有多少收入,统治者对于北方领土完全就会不屑一顾。而历史上的北伐,从来都是以长城为目标,阻敌于长城之外。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长城的话,北方人民的南迁势必会更加的快速,更加的全面。说不定汉族就会向犹太民族一样,彻底失去整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地,亡族灭种都有可能。

而且,实际上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也完全不是后世所说的防御性质,恰恰相反,长城完全是进攻性质。

进攻要有出发点,而长城恰恰是最佳的出发点,在古代,对于地理位置完全不熟悉,不知道北方外面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所以长城又恰恰变成了进攻完成以后的回归点。军队从长城出发,带上相当的粮食,在粮食耗尽以前回归到长城。如果这个战个略能够奏效的话,只需要持续十几年的时间主动进攻就能够把北方的游牧民族给彻底干趴下,只是秦朝短短时间灭亡了而已,汉朝就完成了秦朝的伟业。

“主席,国家财富总量增加,平均财富增加就没事吗?““对的,历史的真相就是平均财富增加,除非如南宋一样被强力打倒,否则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比如秦始皇修筑长城,全国人民的平均财富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呢?其实是增加了。长城的修筑,使北方有了一条稳固的防线,北方广大的人民不再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不再担心游牧民族打草谷了。那么生产积极性自然也就提高了,全国人民的人均财富自然是增加了。所以秦朝的灭亡跟修筑长城没什么关系,秦朝的灭亡其实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大乱斗,自己把自己给玩死了而已。

而隋朝开大运河也是一个道理,国家的整体财富都增加了,不然也不会唐朝建立的时候还有吃不完的粮食了,所以开凿大运河绝对不会导致国家的灭亡,隋朝的灭亡其实是三征高丽导致的。即使是现在的俄国也是一样的道理,在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时候,那沙俄真的是倾全国之力的,国家财政濒临破产,全靠贷款支撑,但是俄国依旧平稳的挺过来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修筑这条铁路使沙俄整个国家的财富增加了。国家财富增加,即使出现一些问题,其实问题都不大,能够慢慢解决。

所以,停止发行货币这个事情不着急,实际上我们现在发行的货币依旧是不多的,只是我们一直持续的战争把财富消耗掉了一些而已,导致我们现在手里掌握的物资财富完全不能够兑付我们增发的货币而已。但是我们增发的货币,那些钱没有落入到少数人的手里,而是几乎都落到了百姓的手里,所以我们的经济实际上是健康的....…”

“主席,增发货币并不能产生财富。”

”呵呵,这个我知道,所以这个就要靠包世林同志手里的央行了。不过,现在既然你们觉得现在货币太多了,那么我们就回收一些货币吧。我们在德国发行的债权方法就还不错,那么我们就在国内也发行债券吧,这样老百姓手里的现钱就变少了。“

在国内发行债券是张英豪早就想做的事情,现在解放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十分的快速,而发行债券的利息绝对比不上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样一来,变相的就是拿着老百姓手里的钱用来赚了一波钱。不过总体来说这些购买债券的百姓还是赚了,这个时代渠道匮乏,毕竟如果他们不购买债券的话,这些钱要么落到银行吃那点活期利息,要么花掉,甚至藏在家里发霉。买了债券还能有不少的利息,虽然抵御不了通胀,但也在一定程度保值了。

纸币这个东西就是要流动起来,否则就几乎都是慢慢的贬值。这个东西不是贵重金属,没有储藏价值,他并不能保值。而且对于经济来说,适度的通货膨胀远比通货紧缩要好很多,而且发行债券也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一部分,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个具体体现。

”主席,这个办法好,那么我们发行多少?定的利息要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