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245章

作者:豪圣勇贤

"这个就你们自己商量着办了,债券嘛,多分几期,半年期,一年期,两年期,五年十年的都可以,这样,时间越长,利息就给高一点。对了,我们现在的贵重金属储备的怎么样?”

“主席,我们开始贸易平衡以后,再加上向列强的贷款和部分援助以及华人华侨的捐款,现在和洋人的贸易已经没有再动用国库里面的金银了,现在我们的黄金白银的储备还行。”

“那就好,贵重金属我们还是需要储备一些的,不然以后也会有麻烦。你们马上和地质矿产部门联系,刘文秀同志他们在日俄两国手里缴获了不少的资料,你们马上组织人手到东北去挖掘那些没收的金银矿,同时组织勘探队,去勘探金银矿。既然漠河那些地方有那么多的金银矿,东北的广大地区肯定不止这么点矿藏,只要发现几个矿藏,那么我们也就不会担心所谓的货币增发问题了。“

张英豪可是非常的清楚,整个东北以及东西伯利亚地区有着非常多的矿藏,其中金银矿也非常的多。只要开始在东北挖掘金银,那么张英豪觉得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好的,主席。问您个问题,如果真的有人赚钱很厉害,把钱都赚走了,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特别是把钱转移到国外吸我们的血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处理吗?“

张英豪觉得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想想前世大量的富豪移民,转移财产,楼市泡沫,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房价居然远远超过很多发达国家,想想都不可思议,特别是皮带哥弄出的万亿巨大亏空以后,让一直接受艰苦奋斗宣传的人民情何以堪啊!年轻人的心气一下都被灭了不少。玛德,奋斗啥呀?还不够被割一次韭菜,真是韭菜根都挖走了。

面对转移财产等问题,张英豪想了一下才说道:“如果有人很会赚钱,把大多数的钱都赚走了会是什么情况呢?必然是市场货币紧缺,物价上涨。如果真的有人合理合法的把钱转移出去,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相应税收而已。解决转移财产的问题,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大量创造财富的同时大量发行货币,让这些货币流入到百姓的手里,藏富于民。同时,货币贬值,拥有的现金越多就越是吃亏,只有如此用以抵消这些财富消失影响。”

“这样的话,百姓的负担不就加重了吗?特别是那些后来才进入社会的人,必须努力赚钱,他们还享受不到前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福利,越晚进入社会不是越吃亏吗。”

张英豪听了一愣,确实是这么回事呀。前世就是如此呀,最开始进入社会的人,咬牙买了一个住房,之后的人生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些人就完全吃发展的红利,可以躺赢了。如果选择卖了这房子,几百上千万的现金就有了,这笔钱对于后来才出社会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呀。所以很多早期买了房的人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家居然那么有钱,他们自己听到房价都直摇头,因为他们自己都知道如果靠自己辛苦干活的话,一辈子也根本赚不到再次买这房子的钱。

张英豪想了一下才说道:“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发展,把人民尽早的全部纳入到工业社会中来,减少发展的阵痛。前进固然很痛苦,但是停止不动甚至是后退的话,那就痛苦都体验不到了,不说这个了,货币的发行可以慢点,但是不能停,市场必须要要有足量的货币流通。既然你们都说发行的货币太多了,那你们先看看我们发行债券的效果如何以后看情况再做决定吧。“

张英豪知道现在货币其实印发的并不多,新解放区更是需要海量的货币,而且,现在很多地方的贸易依旧是使用习惯上的铜钱与银元来贸易,纸币在很多地方依旧没有流通。但是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个事情也急不过来,特别是偏远的地方,根本就没有什么门路去赚取纸币。

既然范思德和包世林都已经来找自己了,张英豪也干脆带着他们到税务总局去,税务总局局长刘海涛接待了张英豪一行。张英豪也不跟刘海涛墨迹什么,直接就问道:“现在各地的税务部门组建的怎么样了?”

张英豪为了避免前世的时候出现的地方有钱国家没钱的局面,直接就把税务部门分为国税和地税,不过现在的税收相对简单,农业税依旧是占了大头,毕竟工厂都没有几个。税务部门里面现在能够承担算数的人也不多,所以很多业务都是交叉了起来。

“主席,税务部门框架算是组建起来了。不过现在到处缺人,很多我们这里的同志一个月能有一天休息的时间就不错了。现在我有时候睡觉都梦见一大堆的数字在飞舞。”

张英豪知道刘海涛说的框架是什么意思,毕竟任何一个政权,第一时间要抓住的就是当地的税收,如果税收都不抓在手里的话,占领一个地方又该怎么维持呢?占领一个地方又有什么用呢?前进党就是如此,解放一个地区,第一时间组建的部门肯定会包括税务部门,税务部门负责的就是当地的税收问题,这是和负责治安的警察一样重要的部门。

“你和我诉苦有什么用?我也不能变出人来给你,咱们现在只能熬过去,等到我们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咱们在人的方面才能够宽松一点。”

张英豪说的简单,其实现在哪个单位不是在熬,特别是和俄国准备战争的情况下,大量的物资被抽调,导致很多地方都是入不敷出。最重要的是抽调的不仅仅是物资,还有大量的人手,导致很多地方的力量极度的空虚。

而且现在这些单位只能是招聘相关人员,然后进行培训。张英豪倡导的义务教育,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见效,现在里面的人还不堪使用。而且义务教育那也是一个吞金巨兽,那么多的老师要吃要喝,那么多的学生也是要吃要喝,他们都是人,不可能让他们早中晚三次对着西边喝西北风来维持生计。

还有就是学校的建设,教育设备的购置。这些都是要钱的,或者说都是要通过交易获得的。现在由于战争等因素,解放区财富增加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财富消耗的速度慢,张英豪只能是一方面增发货币,一方面努力的增加财富来解决问题。就说现在学校需要教授的珠算,那也是财政部门花了一笔巨款购买算盘给学校的。当然了,为了节约成本,制造算盘的工厂那也是前进党组织同志自己建造的工厂。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些工厂建立起来以后,最终怎么处理,算是公办还是私办,大家也不知道,但是现在需要这么一个工厂,所以也就把这个工厂给建设出来了。所以张英豪知道,其实现在真正维持解放区运转的,就是这些劳动同志。

税务部门需要大量的珠算高手,而这些人现在只能是从社会上招募,他们经过大规模的招聘,然后进行相关的培训,培训以后经过珠算考试,考试不合格的人根本就不录用。即使是这样,人手依旧是严重不足。

”唉,那可是还要等几年啊。”

“你们税务部门缺人,我们财政部门也是缺人啊,还有银行,以及国资委。好像涉及到算数的部门,几乎都缺人。“

“呵呵,满清留下来的弊病,现在的人有几个是学过数学的?读书人都在学习八股文学习之乎者也,哪里会有人去学习算数呢?“

“所以啊,我们施行的公务员考试里面的内容除了被读书人说的杂学,大量的数学,物理,化学等题目。我们录取人员的第一条就是要考试及格。如果考试不及格的话,我们就宁愿不录取,一定要把这股风气给改过来。”

最后张英豪给这些单位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办—所工商学院,大量招聘社会人员进来学习。各个单位负责出几个人对自己所需要的人进行培训,这样就可以大大的缩短各个单位的时间成本与培训成本。

实际上张英豪的提议就是后世委托培训而已,不过张英豪知道委培实际上不适合在国家单位里面进行,插班生多了,最后肯定会变得面目全非。但是现在也确实有这个需求,所以张英豪才会建议组建一所学校来进行,将来好直接剥离这个项目,而不至于使这所培训班变成一个临时组建的单位而已。

张英豪知道将来这个国家需要多少大学,所以现在开始组建一些工商类的学校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第五百九十四章:

张英豪在开会的同时,各地的生产工作是不能够停下来的。南满地区,从前进党到东北不少地区已经和平了一年多时间了。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很快就完成了土改的工作,并且建立了大量的农场以及合作社。

第五野战军在东北的战斗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所以,为数不少的伤残军人退役复原到广大的农村参与生产,并且参与到村干部的选举当中。第五野战军在和老毛子战斗的时候,抓获了为数不少的俄国女人,俄国女人虽然保质期比较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们的长相大多还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的。

这里面的不少年轻女人大多分配给了这些士兵当老婆,让这些士兵彻底融入到当地百姓之中。肖华龙就是这样分配到了一个新组建的叫胜利村的村子里面。生产队选队长那天,胜利村干部和村党支部班子的人都在,全屯子的老少爷们聚集在一起,为选举自己的当家人做好准备。

大队长王化源首先宣布了选举办法,然后由党委书记作了动员讲话,要求大家能处以公心,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将这个队长选好,让他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让大伙对此进行一下公开表态,大家纷纷表示选举自己信任的人。但是这还是第一次这么选举,而且村民们也不知道这个生产队队长到底管些什么东西。

肖华龙就不同了,他在军队是受过专门这类培训的同志,这时候,人群人中不知谁喊了一声:“我们推选肖华龙同志当队长!“

听到这个声音,肖华龙就知道这是一同分配到胜利村的战友给自己助威了。这个话音刚落,大伙仿佛受到了启发,人群里声援的喊声居然持续不断:“对,我们就选肖华龙,他年轻能干,毛子女人都被他管的服服帖帖,肯定能把生产队搞好!“

“对,我也同意选肖华龙!”“我也同意!“

王化源对出现的这―突然变化感到很意外,不过也在情理当中,毕竟建设村庄的时候,肖华龙的表现大家看在眼里。这年头大家又没有什么额外收入,一年到头就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已,如果推选了一个能干的生产队长,将生产队的效益搞上去,社员的日子还会好些。

如果选了一个窝囊废当村长,生产队的效益搞不上去,大伙儿会跟着一块受穷。所以在推选队长这件事情上,所有人都希望能选出一个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能人。这个时候不选军队出来的能干的同志,还能够选谁呢?

大队长和党委书记看到这戏剧性的一幕,感到很有趣,便提议让候选人肖华龙谈—谈竞选打算。肖华龙也不怯场,只见他不紧不慢地走到台前,环视一周,接着就听他发言了,十分自信地对大伙说道:“我认为咱们生产队好与不好,跟我们的管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管理,注意统筹安排我们的活计,并且人人都把生产队当成咱们自己的家,不要得过且过地混日子,那么搞好生产队还是有希望的。”

王化源听了肖华龙的话,在一边满意地点了点头,毕竟是军队里面出来的同志,见识就是不一般。

肖华龙又接着说:“如果让我当上了生产队长,我可以给大家三点承诺,一是保证年底按时足额给大家开支;二是生产队今年的效益要比以前那么干提高一半以上,并且每年以不低于两成的速度递增;三是逢年过节,要让大家分到米面和猪肉,让大家过好节日,如果这些承诺达不到,那么明年这时候我将主动辞职。”

肖华龙的话音刚落,台底下就已经炸了窝,群众对此议论纷纷,好日子谁不想过?但是现在还不是一年到头往往白干,按照肖华龙的说法,不但能按时足额开支,逢年过节还能有福利,上哪儿找这样的好事去,如果真能这样,我们就选定肖华龙当队长了。

肖华龙继续自己的讲话道:“另外,有一件事情必须得向大家说明一下,让我当队长除了有三点承诺外,还有三个条件,不知道大伙能不能答应。一是我当队长,必须得有

90%以上的社员同意,否则我不干。二是如果我当上了队长,大伙必须听我的,不论是三姑六舅都不给面子,大家统

统按章办事,一视同仁。三是我要比别人多挣1000工分,这也是我的价值体现,除此之外我保证不贪不占。”

肖华龙的话音刚落,台底下又是议论纷纷,不知道有谁又喊了一声:“只要你能将生产队的效益搞上去,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你的三个承诺实现了,这三个条件我们都答应。"其余的群众也纷纷响应:“是的,我们都答应!”

感情是大家已经穷怕了,只要有人能带领他们致富,适当的提点条件大伙也能接受得了。

大队长王化源虽然经历了大大小小多次选举,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富有戏剧性的一幕,他也为肖华龙的敢做敢为钦佩不已。在肖华龙的发言结束以后,进行了群众的公开投票表决,统计结果显示肖华龙的支持率果真超过了90%。

当大队书记王化源公布肖华龙顺利当选时,台底下是掌声一片。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肖华龙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了十条纪律,其中包括任何人在干活时不能迟到早退,不能窝工,不能做与劳动无关的事情,而且要保证劳动质量,如果在下种时,发现有多下或者少下的现象;或者在间苗时,发现有间稀或者间密的现象,都将会被毫不客气地扣工分,社里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生产质量的检查。

除此之外肖华龙还规定,社里除了专职保管员外,其他无论是会计还是队长,都要亲自下地参加劳动,同时取消专门人员做饭的制度,由妇女们轮流来做。

肖华龙还清楚的记得培训他们的同志说的话:创业之初,尽量让所有的人都参与到劳动当中,尽可能的减少管理人员。让所有人都通过劳动创造财富.....

这些规定一出台,在社员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农民是闲散的,平时大家都散漫惯了,如今一旦紧张起来,还真有些不适应。

一个村子,有勤奋派,自然就会有懒惰派。尤其以秦绍基为首的那些反对派们,一直采取观望态度,看肖华龙的政策能否贯彻落实下去。这一天,秦绍基故意晚来了10分钟,被记分员看到,按规定给他扣去了5分。秦绍基不服,嘴里嚷嚷着:“不就是晚来了几分钟吗?干嘛给我扣分,谁家还没有个大事小情!”

肖华龙听到吵闹声,走过来问:“吵吵什么?来晚了就得扣分,天王老子也不行!“

秦绍基看到肖华龙一副威严的样子,立即低下头来,小声嘟囔着:“我就不信对谁都这个样子,咱们走着瞧。”

果然没有几天,肖华龙战友的老婆因为家里的事情晚来了一会儿,当他急匆匆地赶到时,记分员一看表晚了三分钟,于是按照规定给她扣了3分。战友老婆心疼那3分,于是央求记分员道:“不过晚了一小会儿,分就不要扣了吧。”

记分员因为她的特殊身份,也比较为难,正考虑着给她行个方便,却被肖华龙走过来看到,训斥记分员说:“你怎么这样没有原则,我说了无论谁来晚了都要扣分,你要是干不了就放下,我让别人干。”

几句话把记分员的汗都说下来了,这时战友老婆在旁边不愿意了,撒着嘴说道:“吆,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当上队长了吗,战友都不顾了,还六亲不认了,扣就扣吧!“

说完瞪了肖华龙一眼,转身走了。这一幕正被不远处的秦绍基看到了,他一边在幸灾乐祸,一边也暗暗地为肖华龙的为人正直而钦佩不已。

从此以后,生产队里再也不敢有迟到早退的现象了,社员们全部紧张起来,投入到了生产生活中去,一般偶尔有睡过了头的,也自愿接受扣分处理,不再有任何异议。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壮观的场面,每天早上天不亮,肖华龙下地时身后还没有一个人影儿,等他到地里时,再往身后看,只见那下地的人就仿若赶集―样络绎不绝,不到10分钟的时间,所有人员一个不落,全部到齐。

人员到齐后,肖华龙—般会在地头开个短会,统筹安排一天的活计,做到不干冤枉活,不做无用功,将大家的力气全都用在刀刃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样原来三天才能干完的活儿,如今两天时间就足可以完成。肖华龙又把剩下的时间用来开荒种田,带领全体社员开垦荒坡50余亩,为提高生产队的粮食产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肖华龙也深深地意识到,要想实现自己年初承诺的目标,光凭这些还是不够的。他知道想要好的收成,种子质量和土地养分是其中两个最主要的原因,为此他专门跑了—趟县里,在县里农科部门的帮助下,选购了一些优良品种,然后又花钱购买了一些肥料,从各方面为春耕生产做好一切准备。

为了实现让大伙过年能吃上猪肉的想法,肖华龙又组织建成了一个养猪场,养了20多头肉猪,队里安排专人负责喂猪,经过他培训,进行科学配料,精心饲养,把那猪个个喂得是膘肥体壮。

进入到七八月份,在大伙的精心劳作下,地里的庄稼长势良好,那苞米叶子因为养料充足,都绿得发黑。有过多年耕作经验的老农捋着胡须笑眯眯地说:“照这样下去,今年一定是一个丰收年。”

虽说已经胜券在握,但是生产队长肖华龙却丝毫也不敢马虎,他每天都要亲自去地里看上好多次,哪块田地荒芜了需要除草,哪块田地旱情严重需要浇水,他都了然于胸,然后指挥大伙及时地对出现问题的地块进行管护。

俗话说一分耕耘—分收获,进入秋季以后,那尺把长的苞米棒子籽粒饱满,沉甸甸的穗子育拉下了头,仿佛在向人们预示着丰收即将来临。村里人从来没有见过有这样的好收成,所有人脸上都绽开了笑颜,单等到霜冻来临之前将庄稼收割下来,痛痛快快地享受那丰收的喜悦。

然而这时候,却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都预料不到的事情,生产队接二连三地发生丢庄稼的事情,那苞米棒子还没有完全熟透,却不知被什么人掰了去。刚开始时,肖华龙还不是很在意,往年这时候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因为生活困难,总有一些老百姓贪图小便宜会偷别人地里的粮食。但是丢得多了,却引起了肖华龙的高度重视,显然这偷东西的人心存恶意,偷东西还不算,竟然还把生产队的庄稼大片地践踏,这样下去会严重影响庄稼的产量。

村民们对这种无耻行为恨得咬牙切齿,他们下定决心要把这偷东西的人抓住,并且要抽了他的筋,扒了他的皮。虽然队里加强了看青队伍的人数,但是一直收效甚微,那搞破坏的人显然知道大家的活动规律,与大伙玩起了捉迷藏的把戏。肖华龙仔细分析了队里的情况,将目标锁定在了一个人的身上,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干脆找了几个信得过的社员蹲坑守候,并且严格封锁了消息。

这天傍晚,天下着蒙蒙细雨,已经是后半夜,肖华龙和几个社员蹲守在村口,忽然有两个黑影鬼鬼祟祟地蹿了过来,肩上还扛了两包东西,由于天黑路滑,他们深━脚浅一脚地走着。肖华龙看时机已到,一摆手大家呼啦啦地围了过去,那两个人见势不妙,扔下东西撒腿就想跑,早被村民们拿着镰刀横住了去路,大家发现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秦绍基。他在火光的照射下,样子极其狼狈,蜷缩在那里瑟瑟发抖,旁边的麻袋里面,一些还泛青的玉米棒子露了出来,显然这些行为都是他所为。

旁边的群众实在气愤,忍不住大喊道:“揍他个王八羔子!”

于是大家就—拥而上动开了拳脚,秦绍基被打得哎吆哎吆直叫唤。肖华龙赶紧冲上前去,拉开大伙道:“算了,还是交给生产大队处理吧!“

第五百九十五章:

关于秦绍基蓄意窃取生产队粮食、破坏庄稼一事,在生产队召开了专门会议,大家对此深恶痛绝,而且都是新组建的村子,也没有多少人情世故,大家自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报官,应该把他们交给官府,让他们吃牢饭去。”“不妥不妥,都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以后就不好相处了。”

“你想着和他们好好相处,他们可没有想着和我们好好相处!”

“即便是不告到官服去,也要将他们的工分全部扣除了...…"

肖华龙听着这些发言,都有道理,但是他也知道这不是敌我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是个人的觉悟问题,是生产力底下的问题,这事闹大了其实对谁都没有好处。

大家都知道肖华龙痛恨这些偷庄稼的贼人,但他说出的话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见肖华龙当着大伙的面,语重心长地说道:“不管秦绍基出于什么动机偷庄稼,我想这件事情暂时最好都不要报官,因为一旦经官,他们可能就没有自由可言了,而且这事也不大,几天可能就放出来了,大家平日里都是乡里乡亲,事情做绝了也不好。至于扣除他们所有的工分,也显得不道义,他们一家老小全指望着那些工分过日子呢,他们自己挨饿不要紧,老婆孩子一起挨饿咱们也于心不忍。”

说到这里,肖华龙环视了一了下四周:“我看不如这样,工分就象征性地给他扣去500分,全当对他是个教训,大家以后都监督他们,希望他们以后改过自新。如果对队委会或者我本人有意见,也希望不要再拿生产队的公共财产出气,那可是全队社员的命根子。如果再犯,我们就不再客气,直接把他们抓去派出所,屡教不改,数罪并罚。”

肖华龙说完之后,大家也表示同意。秦绍基知道赵华龙替他说话以后,也心里感激,更是羞愧地低下了头颅。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肖华龙会这样大度,原本以为这件事情会经过派出所,自己会吃官司,没想到肖华龙却给了他轻描淡写的处理。虽然秦绍基当面没有说什么感激的话,但是在他的内心里,对肖华龙的怨恨和嫉妒不知不觉少了许多。

肖华龙的战友事后知道了肖华龙的处理方式,给了他肯定和赞许,说这样做很有道理,多交下一个朋友总比得罪一个人强,以你现在的情况也不适合在生产队多树敌。

肖华龙却是说道:“以德报怨的前提是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控制局面,只有赢者才能大度,没有原则的退让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我倒不是怕他们,只是觉得做人应该大度些,得饶人处且饶人吧,毕竟这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也不是阶级斗争,同村之间还是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才好,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嘛。”

他的战友看着肖华龙,觉得他越发成熟,越来越厉害了,从心里面对他感觉到了佩服。

肖华龙的日子过得越来越顺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尤其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俄国老婆安娜居然肚子越来越大了,这对他来说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安娜怀孕以后,好像就彻底认命了一样,当她将这个消息准确地告诉给肖华龙时,肖华龙兴奋地从地上跳了起来,抱起自己的老婆呼啦啦转了好几个大圈。

这一年的秋天,胜利村有史以来获得了第一个大丰收,粮食总产量增产了近20万斤,再加上副业收入和节约的成本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去年增加了85%。

进入腊月以后,肖华龙专门给社员们放了一天假,全队社员开始钻到猪圈里,专挑那皮毛鲜亮的生猪宰杀,一连杀了十头。只听那肥猪的嚎叫声,抓猪人的吆喝声,旁边社员的笑闹声混合在一起,比任何节日都热闹。

肖华龙实现了他年初许下的诺言,不但给社员们足额现金,还让大家分到了米面和猪肉。

但是事情也并非完全完美,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在杀猪的时候居然杀出了两头豆猪,在这个年代豆猪十分常见。豆猪也叫米猪肉,米猪肉是含有寄生虫幼虫的病猪肉。瘦肉中有呈黄豆样大小不等,乳白色,半透明水泡。象是肉中夹着米粒,故称米猪肉。

人吃了没有煮熟的米猪肉容易得两种病,一种是绦虫病,会在小肠长出长达2—4米的绦虫,在粪便中排出一节节的白虫子,叫寸白虫。另一种是囊虫病,误食了囊虫后,虫卵在胃液,肠液的作用下,孵化出幼虫,钻入肠壁组织,经血液带到全身,在肌肉里长出一个个象米粒一样的囊肿,囊虫可寄生在人的心脏,大脑,眼睛。长在眼睛就失明,长在大脑引发癫痫,治疗相当困难,这个时代几乎就没得治了。

赵华龙知道米猪肉是怎么回事,但是,在怎么处理这两头豆猪的问题上,肖华龙犯了难,后来还是采纳了大伙的建议,采取抓阉的方式,谁分到米猪肉就算倒霉。

赵华龙知道这种肉也不是不能吃了,所以他给村民们普及了一下科学,告诉大家这种肉最好煮汤,油炸都没有问题,就是不能炒,或者没有煮熟,否则就会有虫卵没有杀死而寄生人体,不能让小孩接触猪肉等。

为了体现村长的高风亮节,肖华龙没有参与抓闻,而是主动要了一块豆猪肉拎回家去,就是这一块豆猪肉,却让安娜老婆足足挑了一天时间,单是那米粒大小的豆都密密麻麻挑了—大堆。

因为猪肉金贵,肖华龙舍不得扔掉,他将那豆猪肉放在锅里煮了又煮,然后再用油炸了一下,由自己吃掉了,由于怕传染,没有让老婆安娜吃,只能用现金再买了一些回来。

全村对肖华龙带领大家所取得的成绩很满意,他理所当然地继续担任队长。村里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名叫刘四根,拉着肖华龙的手说道:“华龙啊,你叔叔我活了这么大的岁数,头一次见着你这样有魄力的年轻人,以后大家跟着你干,肯定错不了。”

刘四根是闯关东的老一辈了,也是胆识非凡,能够从他嘴里说出这句话,可见肖华龙的能力不一般。肖华龙趴在刘四根的耳边说道:“根叔,这是我们军队的功劳,上面政策好。不过,你就放心吧,只要有我肖华龙在,就一定把大伙带上富裕日子。”

过完年,肖华龙就已经将目光放长远了。肖华龙可是非常清楚,野战军的口号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像他们打仗—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他知道土地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完全靠种田不可能创造出更多的效益来,为此他在农闲季节,组织生产队有名的车老板子挂上几辆大马车,去城里拉脚,挣点车脚钱。不仅如此,肖华龙还张罗成立了砖瓦厂和铁匠炉,将那富余人员集中起来,发展副业生产。尽管起步阶段并不十分顺利,但随着逐渐摸索,一切都走上了正轨,眼见着村里的各项事业都在蒸蒸日上。

这一天,肖华龙正在砖瓦厂忙活着,几个工人压出来的瓦由于工艺没掌握好,不但瓦的表面十分粗糙,而且硬度和韧性不够,一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粹。肖华龙正在为这事情上火,忽然隔壁嫂子急匆匆地跑来说:“华龙......你,嗯...你快回去吧,你老婆要生了,现在难产啊...…"

肖华龙听了,知道难产的严重性,顿时着急了,根本来不及洗手,拔腿就往家里跑去。

而此时赵华龙家的西屋炕上,他老婆正捂着被子疼得”啊啊"大叫,那身下已经淌了一大滩血,孩子已经有了要出生的迹象,显然此时送医院已经来不及。村子里唯一的接生婆正忙得满头大汗,但是孩子依旧没有出来的迹象,眼见就要一尸两命了。

见肖华龙气喘吁吁的跑回来,当即说道:“怎么办?孩子胎位不正,脚朝下,还脐带缠身,如果不及时想办法,恐怕不但孩子会被憋死,连大人都会有危险。”

肖华龙一听傻了,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急,赶紧来到老婆的身边,冲着老婆说道:“安娜,你等等,我这就给你找大夫去。”

安娜虚弱的听到肖华龙要走,一把抓住肖华龙的手,满脸泪痕地说道:“肖,你不要离开我,我要你陪着我!”

肖华龙看到妻子乞求的表情,转过身来对大嫂说道:“大嫂,求你赶紧让大哥去找大夫来,晚了恐怕来不及。”

大嫂立即说道:“已经去找了,但是路程...…”

大嫂的话没有说完,赵华龙就已经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大夫要赶过来可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的。

肖华龙紧握着安娜的双手,他明显感觉到妻子的双手冰凉,他看着安娜煞白的脸色,知道情况已是万分危急。肖华龙心急如焚地鼓励安娜道:“你一定要挺住,大哥已经去找大夫了,很快就会回来。”

安娜双眼含泪,语音低沉地说:“肖,恐怕来不及了,你是个好男人,如果我真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希望你能再找一个....…”

肖华龙听不下去了,那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安娜,你会没事的,你不是说要和我一起共担生活的风雨吗?我们还有好多好日子没有过完呢,等你将孩子生下来,我们一家人要好好享受孩子的乐趣。"

肖华龙将安娜的双手抓得紧紧地,生怕一不小心就将安娜失去。接生婆也在一边打气道:“安娜,别灰心,你再使使劲,兴许能行。”

此刻,安娜的声音已经完全变成了哭腔:“可是,我已经试过好多次了,好像没有希望了。”

肖华龙鼓励安娜道:“安娜,别灰心,有我在呢,你随着我的节拍一起使劲,来,一二三,加油....…”"

安娜眼里含着热泪,听话地点了点头,果真在丈夫的鼓励下开始用力。肖华龙则陪同安娜一起使劲,安娜将肖华龙的手含在嘴里,安娜咬得越疼,肖华龙就知道她的力度越大,所以默默地承受着,直到那手都被安娜咬出鲜血来。

接生婆则附在安娜的下身,盯着那生命的所在,大声地鼓励道:“再来一次,已经差不多了,再用力....…"”

安娜几乎是拼尽了全身的力气,但是肚子里面的孩子依旧没有什么动静。

“啊"的一声,安娜张着嘴,放弃了,她把肖华龙的手给松开了。

此时肖华龙也已经冷静下来了。他在军队里面是学过人体解剖生理课的,也学过简单的缝针与包扎。知道此时已经到了万分危机的时刻。他也无法不再等待了,立即起身出去用最快的速度清洗了一下身体,套了一件干净的长衣,找出自己在军队时下发的那柄宝贵的匕首。这柄匕首是他在军队的战功换来的奖励之一,一直被他珍藏起来,此时依旧锋利无比。他拿出烈酒和打火机对匕首进行消毒,接着就走向了安娜。

那接生婆看到肖华龙动刀了,不知道赵华龙要干什么,吓得立即跑了出去叫人。这时村里的人也陆续有人赶了过来,听到接生婆说肖华龙动刀了,立即进去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