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257章

作者:豪圣勇贤

第五野战军的损失也逐渐变大,好些伤亡都是部队看着对面的敌人没剩多少,大家觉得一个冲锋过去就能解决那些俄国兵。没想到残存的俄国兵不仅没有退缩,后面还突然涌上来一群新的俄军增援部队。大家互放一通枪,打倒对方几人或者十几人,然后挺起刺刀就开始肉搏。每次刺刀战之后,俄军小部队都被全歼,但是第五野战军的损失也快速增加。

听着这些消息,赵勇皱起了眉头。参谋长叹道:“老毛子就是和清军不一样啊,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明显不同。”

赵勇明显不太同意参谋长的意见,他可是听过张英豪主席描述过俄国人的,而且他也好好的研究过俄国人,可以说非常了解俄国人,可他现在也一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摇摇头,赵勇埋头看向了地图。

“报告!“通讯员在指挥部门口大声说道。“什么情况?”

参谋长以为还是禀告虽然进攻取得的进展,但是又遭到俄军拼死反击,所以伤亡增加的消息。此次派出了十多万部队,人数上绝对没问题。只是伤亡报告越来越多,第五野战军是真的没有这样的经验。参谋长心里面已经烦透了。

“我们部队在一处院落里面发现了几百具尸体,看服装应该是城里面的中国人,都是被俄国人屠杀的!“

见到了这么多尸体,通讯员的声音都走调了。

参谋长眼睛瞪得溜圆,他万万没想到居然听到了这样的消息。赵勇抬起头,他说道:“继续进攻,把这些俄国畜牲都消灭掉!另外,安排那些烦人的英国,德国和美国人都去看看这些尸体,并且立即照相,编写新闻稿,老毛子在搞种族灭绝。“

等通讯员离开之后,参谋长问赵勇,“司令,俄国人这是想干什么?”

“这就是俄国佬战斗意志坚定的原因了,他们杀了城内的中国人,一来是泄愤,二来就是让城内的俄国人知道,不死战也是个死。”

赵勇的声音恶狠狠的:“日军之前不也干过差不多的事情!日俄战争期间更是不把中国人当人看,肆意杀戮....."

正说话间,好几支进攻部队都派回了通讯员,此时的进攻战已经突破到一定纵深,结果在好几处地方都发现了大规模被屠杀的城内中国人的尸体。粗略一核算,几千人是没有问题的。参谋长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残暴的军队,虽然他也听说过俄国人一路西进,把当地的亚洲人杀了几百万,可参谋长觉得这说法里面只怕鼓舞第五野战军战斗意志的成份更多。他万万没想到俄国人居然真的这么干了,就在第五野战军眼皮底下这么干了。

“把这个情况通报全军,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要消灭的俄国人。我们之所以不饶过俄国人,因为每个俄国人手上都沾满了当地人的鲜血,没有一个是无辜。"赵勇直接下令说道。

政委听了连连点头,不过他却对赵勇的用词更加的赞赏,“当地人“这个词用的太好。住在双城子附近的人可不只有中国人,还有朝鲜人和其他地方的土著,特别是俄国人一路西进杀的人,能说是中国人吗?真的用中国人来定义,实在是有点名不副实的味道,不过最多的是中国人这种说法却是没错的。

俄国人躲在院子里头,他们依托了院墙组成了防御阵地,好几个试图从院门冲进来的野战军士兵都被打倒了。虽然知道未来的战斗他们必死,可是这些俄国人也都参加过之前在城内集体屠杀被俄国人当作农奴的当地人的行动。手上沾过血,他们也没了退路。那些如狼似虎的中国人不会饶过城内的俄国人,现在也就是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了。

不过此时对面的军队突然没有进攻了,正在疑惑之时,就听到一声巨响,然后房侧的墙壁被炸开一个大豁口,片刻之后,几个手雷弹从这个豁口里面嗖嗖的飞进来,没等俄国人明白过来,连串的爆炸就让院子里面的俄国士兵们死伤狼藉。

战斗进入到核心的区域之后,第五野战军的伤亡越来越大,俄国人因为密集,伤亡更大。此时的俄军就利用房屋制造的工事进行抵抗。第五野战军第一轮的进攻部队已经非常疲惫,第二轮部队采取了穿墙的巷战战术。

只要确定了房屋内有俄国人在,院墙穿墙一波,接着是俄军负隅顽抗的屋内再穿墙一波。人类就是有这么一种习惯性思维,总觉得坚固的房屋是安全的,是可以依靠的。穿墙战术就是一举击破最安全的部分,让敌人的错觉成为第五野战军的最佳助手。

一座座房屋组成的防御体系被击破,俄军在街上建成的工事也是以房屋为依托的,房屋失守,工事随即告破。此时包围圈越来越小,俄国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甚至发起了反冲锋。反冲锋就是残酷无比的肉搏战,前排的俄军还有些步枪,可步枪只能打一发。跟在后面的俄军干脆就拎着大刀长矛。残酷的肉搏战竟然能打倒堆积的尸体积成了“路障"的地步。

第五野战军把机关枪是装在小型炮车上的,部队每占领一条街道,一个巷子,就会在路口设置机枪阵地。尸体的路障一旦形成,中国军队就开始撤退。等稍微拉开距离,机关枪就会抓住机会开始加入射击的行列。转眼间,整条街就堆满了路障,流淌的鲜血在地上竟然能够埋到脚面。

经过一天的厮杀之后第五野战军已经杀红了眼,充斥全城的血腥气更让这些军人杀性大起。消灭了敌人抵抗与反击之后,部队见到没死的俄国人就开枪,也不管这些俄国人是站着、跪着,或者躺着。

打到了中午2点,双城子的西城已经完全落入了第五野战军的控制之中了。因为接连的惨败,已经使得俄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了。只剩下少数俄军阵地还没有落入第五野战军手中。第五野战军一面对占领的地区仔细的清剿,一面开始准备兵力与火炮准备最后的进攻。

此时俄军在街道上设置了阵地,那是由矮墙组成的两道圆环状阵地。大量的俄军躲在里面负责防御,步枪接连不断的发射着子弹,密集程度还相当不低。

部队暂时停止进攻,炮兵部队开始围拢,步兵抓紧时间吃饭,好进行最后的进攻。在战斗中还没什么,可等大家开始吃起东西,浓浓的血腥味让不少战士们都忍不住呕吐起来。就在战场短暂进入安静期的时候,俄军派出了几个人,他们手中的木棍上高高挑着白旗,还尽力用不刺激第五野战军的速度摆动,尽可能让第五野战军看到在空中飘扬的白旗。

“打到这会儿了,难道老毛子竟然想起投降了?龟儿子算盘打得倒是精啊!"前线的一个连长怒不可遏的用四川话骂道。

指导员操着东北腔的蹩脚普通话在旁边说道:“不能当众击毙使者,这是纪律。”

“老子就是知道不能打,才气的杠杠的!"连长恼怒的说道。

不管中国军人什么态度,但是俄国人举着白旗继续向中国阵地这边走,眼瞅着就要到了近前。

“天色都这样,万一司令部真的和俄国人谈,我们今天岂不是打不了了?战线离的这么近,晚上俄国人突围怎么办?“连长对着指导员嚷嚷着。

连长的话没错,可指导员是专门接受过教育的,他只能劝道:“你把他们打死,责任就大了。”

连长也知道这里面的责任,他真的一时兴起把使者给毙了,真的没办法向上面交代。连长命令警卫员亲自以最快速度把俄国使者送去营部,自己则继续做战斗准备。

第六百二十四章:

营部现在和团部在一起,从团部又拉了一条电话线通到总指挥部,不知道老毛子在里面说了什么,不到十分钟,营部就把俄国使者给送回去,不久,营里面的通讯员就跑了出来对连长说道:“营部命令,两点三十分准时进攻。”

连长拿出怀表一看就乐了,此时已经两点二十二分了,八分钟的时间只够俄国使者回到他们的阵地,而战斗立马就能继续。

最后的总攻是以拖进城内的大炮开始,此时的东城聚集了大量的俄军,如果用战士们的性命去冲锋的话,不是愚蠢肯定也是一个笑话。此时,炮车轮胎上黏着厚厚的一层混合了泥土的半凝固汁液,散发着浓郁的血腥气。炮兵没有在城内厮杀,此时他们闻着味忍不住眉头紧皱,有些战士干脆一只手工作,一只手用毛巾捂住口鼻。

步兵们此时却丝毫没心思管这些,大家紧紧握住武器,希望用最后的体力完成这场进攻战的最后一步。

隆隆的炮声响了起来,炮弹击中了街垒,里面的俄军顿时变成了一顿烂肉。第五野战军开始对双城子的最后阵地发动了最后的进攻,在数百门火炮的掩护下,第五第野战军轻易就渡过了城中心的河流,攻入了东城。

到了此时,部队继续使用穿墙战术进攻,很快四面都想起了爆破的声音,炮弹也在东城里面不停的爆炸,里面的俄军死伤惨重。

进攻到最后一个堡垒的时候,也就在此时,堡垒的好些小窗户里面都伸出了白旗。指挥员们愕然的对视,如果俄国人不是在诱骗第五野战军的话,那就是俄国人真的要投降了。俄国人杀了城内上万的当地人,与第五野战军又进行了惨烈的攻城战,打到这个时候了,他们居然要投降,难道他们真的认为第五野战军会放过他们么?

“现在的情况我们无法受降!“一个有点嘶哑的声音说道。营长与连长转回头,却见到李勇不知道什么时候赶到了前线。

见大家不吭声,李勇再次用有点嘶哑的声音说道:“用爆破组把这个堡垒给炸开!我来承担责任!”

当日下午四点十八分,第五野战军炸开了双城子城内俄军的最后堡垒,部队一涌而出,与根本没有投降打算的俄军进行了激烈交火,最后全歼了敌人。

第二日,第五野战军清剿了双城子里面残余的所有俄军,光复双城子的战役终于胜利结束了。

李勇留下善后部队,他们在两天内,俄军被俘人员被枪毙在他们自己挖好的大坑里面,连同俄军战死者一同被埋进了大坑。另外,城内除了发现的被俄国人杀死的上万名当地人外,还发现了俄军之前埋葬被杀的当地人的几处埋人坑。当地人被杀的总数大概在三万人以上,而这些又都变成了沙俄野兽暴行,侵略的罪证.....

此战俄军共有兵力三万士兵左右,共被歼灭了两万八千多名,还有有一部分是俄国人派出来截断第五野战军运输线的部队,这些人反倒是侥幸逃生。第五野战军共出动142885人,战死2988人(含重伤不治),受伤9345人。这是第五野战军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伤亡过万的战役,当然,第五野战军的损失,主要是在巷战当中造成的。即使损失如此之大,收复了国土也是值得的,当然,对于战死者除外!此战也让第五野战军积累了不少的巷战经验,如果下一次再进行巷战的话,他们就不会像此战这么狼狈了。

主力大部队在消灭掉双城子的俄军以后,立即马不停蹄地向海参崴扑去,同时配合沿途的部队把后面支援双城子的两个步兵师给彻底的消灭掉了。这两个步兵师此时还完全不知道双城子的陷落速度会那么快,直接就被第五野战军给包了饺子。

在第五野战军东线部队的主力猛攻双城子的时候,北线的三个步兵师和重炮部队对伯力的攻击也进入了最后的阶段。尽管,俄军在伯力附近的兵力高达近六万人。但是,面对第五野战军的进攻,这些俄军纷纷溃败,最终只得退守伯力城,企图据城防守。

但是,第五野战军集中重型榴弹炮对伯力进行了猛烈炮击,直接将整个伯力都炸成了一片废墟,防守伯力的俄军,更是因此而损失惨重。等到第五野战军发起进攻的时候,城内的俄军的战斗意志已经十分脆弱了。

由于伯力的俄军没有大肆杀戮当地人,战斗意志极其薄弱,在没有了胜算的情况下,大量的俄军向第五野战军投降,以至于伯力很快陷落了。赵勇得知这种情况,立即就知道这才是俄军该有的水平,如果远东的俄军个个都像双城子这样的话,那么要拿下远东就不知道要吸牺牲多少战士了。

伯力和双城子相继落入第五野战军的手中,这使得俄军在远东地区的局势,变得更加的危急了,战场的形势,对俄国极其的不利。

张英豪得知东北的战况,立即就召开了军委会议,商讨接下来的局势问题,参谋长刘琦介绍完当前的态势以后说道:“我军拿下双城子和伯力之后,接下来部队—方面将会清剿其他地方散落的俄军,确保铁路线的安全,为战后的移民做准备。另外一方面,则是调集重兵围攻海参崴了,只有拿下海参崴,拔掉俄国人在远东的最重要的一颗钉子,我们才能够完全收复远东。”

张英豪很清楚外东北是个什么情况,那里的天气,一年—熟都够呛,没有稳定的环境,生存是极其艰难的。所以,只要把占据了铁路,控制了粮食,东北几乎就算是稳了,在那种地方想打游击战?没有群众基础,没有足够的粮食来源,一切都是枉然。就算是满清也是如此,如果说满清敢于不断的派兵北上袭击沙俄的话,俄国哪有可能稳定地占据这么广大的地方呢?

所以张英豪只是点了点头道:“新解放地区的关键就是铁路和粮食,这两样东西一定要控制住。至于治安,可以发放枪支给通过审查的当地群众,军民联合一体,共同维护当地的稳定和生产生活秩序。不过,现在双方在东北地区打的那么热闹,西线却一片平静,似乎有些不太对劲啊!”

“主席,西线的俄军,正在想办法调集军队。大量的沙俄军队正在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向东西伯利亚地区调动,不过我们的已经派出同志切断了中西伯利亚的铁路。估计,沙俄即使在这个月的月底都难以完成战争的准备,现在只能被动防御。至于大规模的进攻战斗,至少会在下下个月才有可能爆发。而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彻底的奠定在东线战场的胜利。然后在伺机调集军队西进,配合西线战场一举拿下整个东西伯利亚地区,至少恢复到尼布楚条约签订的边境线...…"”刘琦解释道。

当然,张英豪说的西线平静也是相对的,双方在西线大规模的开打之前,小规模的战斗,肯定会不停地发生。根据第五野战军得到的情报,俄国人的哥萨克骑兵军团此时已经离开了伊尔库茨克,进入了蒙古北面了。这也就意味着,双方的骑兵极有可能在蒙古草原上遭遇。虽然,哥萨克骑兵有着赫赫声威,但张英豪并不担心,他对解放军十分地放心。

首先。一个哥萨克骑兵军团,总兵力大概只有两万六七千人而已。而第五野战军部署在蒙古的骑兵,多达6个骑兵旅,总兵力高达近5万人。其次,哥萨克骑兵的战术,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骑兵冲锋时代。相反,第五野战军的骑兵,已经是骑马的步兵,更已经是解放了思想的部队,他们是会充分发挥武器的火力,特别是重火力,先利用强大的火力来给敌人的有生力量造成杀伤,然后再发起骑兵冲锋,以优势兵力围歼敌军。所以,相比起来而言,哥萨克骑兵和解放军的骑兵如果碰面的话,那肯定是占不到丝毫的便宜了。

而且在蒙古地区,解放军还有秘密武器在等着这些沙俄士兵,就是因为这些秘密武器的原因,蒙古地区的解放军可是没有让任何国家的军事观察员去观看的!

“那这么说来,西线才是主要战场了?只有在西线战场上击败俄国人,我们才能够逼迫俄国人认输?“陈庆之问道。

刘琦点了点头,想要一举打败俄国,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俄国的重心在欧洲,远东和西伯利亚对于俄国人来说,根本就是可有可无的。即便是丢掉了整个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对俄国其实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的,只要欧洲部分在,俄国就有卷土重来的机会。所以想要彻底拿下这些地盘,最佳的办法就是让俄国贵族们觉得不值,当耗到沙俄承担不起这么大的损失的时候,这些地方自然就没有任何争议了。

张英豪接过话头说道:"外东北和整个东西伯利亚地区都是宝地,拿下这些地方,就相当于增加了我们国家百年甚至是千年的国运。我们前进党首先就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然后才是人民的利益。我们现在拿下这些地方,人民是吃亏的,但是我们国家的收益是无比巨大的,所以,为了这些地方,我们绝对不能放弃!俄国人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打多长时间就打多长的时间,我们都奉陪到底。不过一旦第五野战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之后,就算是俄国人还想要继续从欧洲抽调兵力继续打下去。英法这些国家,肯定也会要求俄国尽快的结束战争的。毕竟,俄国的实力的损耗,对于欧洲的局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变化。而且,俄国现在实际上实力孱弱,特别是经历了日俄战争,国力已经降到了冰点,是最虚弱的时候,俄国没有足够的力量继续打下去的。没有法国人的贷款,俄国人甚至都没有足够的军费。另外一方面,惹恼了英法两国,对俄国也绝对没有半点好处的......”

张英豪鼓吹完战争,又详细分析了一通,坚定了同志们的决心,然后又拿出时局图来说道:“只要我们此次解放了外东北及整个东西伯利亚地区,我们就从被围攻的状态撕开了一条口子,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战略回旋余地,对于现在我们孱弱的国家来说,就是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所以此战必打,而且要必胜!”

“主席,各位同志,放心吧。我们已经制定了完善的作战计划了,这场战争,俄国人输定了。即使出现一些意外,也最多回到战前的状态,都是一个麻袋里面数钱的,结果"刘琦说道。

第六百二十五章:

陈庆之点了点头,对于刘琦同志说的话,他自然是十分相信的。

但是张英豪却是泼冷水地说道:“有自信是好事,不过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盲目地过于自信。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沙俄毕竟是工业强国,列强之一,我们要未虑胜,先虑败,做好失败的准备总是没错的,否则容易自乱阵脚,一旦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容易让我们措手不及。

其实,我们的重心就和俄国一样,都远离战场,远离前线,所以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一场对耗,比拼的就是谁更有韧性,谁能坚持更久,哪国的人民群众忍耐力更强......还有就要看前线双方的指挥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士气等都对战局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即使我们这次失败了,我们以后再重新出兵夺回我们失去的土地就可以了....…”

张英豪还没有说完,又接到了刘文秀同志转发的电报,里面详细汇报了俄国人屠杀远东当地人的事情,张英豪略微—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老毛子在远东杀了多少人,可能就是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即使是到了二战以后,苏联人对不服从的当地人依旧简单粗暴地大开杀戒。

对于俄国人的这些做法,张英豪自然是不是能有丝毫的姑息,解放军和前进党必须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所以张英豪立即命令相关的报纸对俄国人的暴行进行了报道,同时立刻以明码向全国发电,通报了第五野战军攻克双城子和伯力这两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果不其然,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就举国振奋,民众抗俄热情高涨,毕竟对此时的中国来说,更何况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大胜利啊。

四万万五千万中华儿女此时也实在是太需要一场胜利来提升士气了,太需要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了!自从鸦片战争以来,清朝军队对外战争损兵折将、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还从未再取得过像样的战果,为此国内国际舆论已经是一片颓废,现在是时候扭转舆论风向了。

消息一经传出,中老年人在不相信的同时却也是涕泪横流,神色莫名,而年轻人自然就是兴奋不已了。在第二天上午,上海、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各大城市的大量热血

青年便纷纷走上街头,许多大中城市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庆祝行动,市民,学生,工人纷纷走上街头奔走相告,举行

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数以百万计的热血青年纷纷开眼,解放区的青年更是踊跃报名参军,各地区的征兵处几乎被挤爆!前进党,解放军的名声,响彻天下,无数人引以为傲。

宣传还不只于此,由于第五野战军攻克双城子拍摄的大量俄军屠杀的照片,配合着以前俄军在海兰泡以及江东六十四屯等的屠杀,国内再次掀起了抗俄运动。而此时俄国在武汉的租界,在民意的支持下,自然也迅速被武汉人民政府给强行收回了。这是继收回日本租借以后的第二个租借了,此时,所有的人都觉得其它的租界也离收回不远了。

也就在当日,法国大使陪同俄国大使一起走进了外交部。对于报纸的这些宣传,俄国大使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并且抗议中国在远东对俄国人进行了种族灭绝.......

外交部主任沈蓐同志当即就拿出了一连串的的证据丢到俄国人的身前,指着那些证据向法国大使讲述起来。虽然外交人员都是能够唾面自干的,但是此时俄国大使也被弄的面红耳赤,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法国佬也觉得尴尬无比,毕竟睁着眼睛说瞎话没问题,但是对着证据还说瞎话就不是脸皮厚的问题了。最后沈蓐说了两句话,就让俄国大使滚蛋了。

第一句,“中国从来没有对俄国进行过种族灭绝!因为我们没有能力打到欧洲去,事实上是俄国对远东当地人实施了种族灭绝。”

第二句,“前进党及新人民政府从来就不承认满清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俄国人怎么跑到中国领土上来了?“

第二日,英国大使与法国大使联袂而来见到了外交部主任沈蓐,提出英国与法国对远东局面“极为关注”。

沈蓐指出老毛子不愿意维持现状,并且拿出了俄国最后通牒这个有力的证据,并且很含蓄的表达了中国方面认为英国与法国完全是"咸吃萝卜淡操心"。毕竟没人比英法更了解沙俄是如何借势夺取这些土地的。

但是,此时列强对解放区已经是忌惮非常了。如果说解放军东出发动解放战争还是一场针对满清的低烈度战争的话,那么东北野战军迅雷不及掩耳战胜了小日本就让英法完全刮目相看了,而此次对俄战争,解放军正面对抗,强行攻入名义上的沙俄领土并且取得了胜利,那就不得不让英法为之胆寒心跳了。

而且,英法都相当的了解尼古拉二世,也非常了解沙俄的国力,他们知道,如果沙俄选择在远东和中国人死磕,那么沙俄的国力必然削弱,欧洲方向对德国的压力必然降低,牵制不了正日益强大的德国,这是完全不符合英法两国利益的。

英法等国支持日本对俄战争,目的就是打断沙俄向东扩张的脚步,把注意力放在西方牵制德国。此时,如果沙俄再次东顾,国力再次被削弱,这就不是英法愿意看到的了。中俄停战,已经是英法目前最是迫切的一件事情了。毕竟对于英法来说,欧洲才是他们的根本,远东在他们看来不过是椅角沓晃,是荒芜落后之地,只要保住了欧洲,其他地方放弃一点又有何妨?

不过,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强大并不符合列强的利益。甚至是危害了列强的利益。所以在某些有心人的推动下,黄祸论一词又再次甚嚣尘上了,出现了一批如"傅满洲""的人物在欧美兴风作浪,也确实让无数欧美群众恐慌不已.....

第六百二十六章:

世事纷纷扰扰,各方行动不同,但双城子和伯力丢失,对于远东总督鲁兹斯基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可承受之痛。先是丢失了中东铁路,现在又丧师失地,依靠现在手里的兵力和补给情况,对于鲁兹斯基来说,现在除了固守符拉迪沃斯托克外,已经没有能力发动主动进攻了,如果再次派兵出去,他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固守符拉迪沃斯托克了。

“该死的混蛋瓦西里,他到底打的是什么仗?居然短短时间就损失了那么多的军队,就算是一群猪,一群羊,也不可能被杀的这么快啊!如果瓦西里还能活着,我也一定把他枪毙了,这个混蛋,军队都让他打完了,还要我怎么打下去?”

鲁兹斯基此时恨不得把瓦西里给骂死,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想要亲自枪毙了瓦西里这个废物。只可惜的是,他此时并不知道瓦西里在哪里,也让他满腔的戾气无处宣泄。

想到现在的情况,鲁兹斯基当即命令道:“给各部下达命令,所有的军队向符拉迪沃斯托克集结。另外,向圣彼得堡求援,我们需要更多的援军,需要枪支大炮,需要子弹炮弹,需要食物药品,需要.....请求他们通过海路,尽可能的向我们提供支援....…”

对于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个远东要塞,鲁兹斯基现在还是有把握守住守的,当然也仅仅是固守而已。毕竟中国人没有强大的海军,他们只要固守这个远东最强的要塞,不管是谁来进攻,都要碰得头破血流,横尸遍野。

不过此时鲁兹斯基选择性忘记了,弗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是海参崴,她并不是一个不冻港,她的冬季结冰期长达100到110天,在这期间,海参崴不但得不到半点援助,还将面临海陆夹击,在俄军缺枪少弹少粮食的情况下,第五野战军也是有很大的可能把这个要塞给攻破的!

鲁兹斯基总督的求援电报加上战报发到了圣彼得堡,面对俄军在战争初期的如此惨败,整个圣彼得堡的达官贵人们的情绪都被引爆了,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个时代的信息通讯还是十分落后的,他们对于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俄国完全可以通过不断的威胁、逼迫和勒索,就能够从中国那里获得大量的领土的时候。俄国一直以来鲸吞蝉食中国领土,都是无往而不胜,中国人敢于挑衅沙俄就已经不可思议了。

现在,中国人居然敢和俄国开战,并且是主动进攻,这完全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但大部分的俄国达官贵人们还是都相信,沙俄军队最终会轻易打败中国人,再次从中国身上割肉喝血,他们甚至已经开始幻想从中国身上割取哪块土地了,是蒙古还是新疆呢?

所以此时惨败的消息传来,无不让他们心惊胆战,甚至一时之间把国内革命的风潮都掩盖过去了。要知道日俄战争打了快一年,沙俄也就伤亡了27万人,但是现在呢?战争才刚开始多长时间就已经损失了十多万人了,甚至整个远东地区,除了海参崴还在俄国的掌控之中外,其它地区都快变成中国的领土了,对于视土如命的俄国人来说,这是不可言说之痛啊!

得到这些消息,沙皇尼古拉二世愤怒的声音响彻整个冬宫:“上帝啊!帝国陆军都是软脚虾吗?之前打不过日本小锉子,现在居然连愚昧无知的中国人都打不过了吗?俄罗斯帝国的脸面都被这些无能的人给丢尽了.....…”"

面对尼古拉二世愤怒的咆哮,俄国的大臣们也都知道这位皇帝陛下的尿性,所以都只是低着头,任由尼古拉二世宣泄怒火。毕竟这次战争中,沙俄军队的表现实在是太过于糟糕,连求情都没有必要了,最终如何就看天意了。陆军大臣苏克霍姆利诺夫此时更是面色如土,即使身居高位,此时也感到无法把握自己命运了,这个时候他只想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又哪里敢去触霉头为远东陆军求情呢?

尼古拉二世宣泄了一阵怒火,看到下面的大臣都像鹤鹑一样,也是无可奈何,只好看向了苏克霍姆利诺夫说道:“鲁兹斯基能够守住符拉迪沃斯托克吗?我不会在不久之后就收到符拉迪沃斯托克陷落或者他投降的消息吧?“

尼古拉二世这么说也不是无的放矢,毕竟当初几个月前,旅顺的俄军就曾经投降过日军了,对于一个上位者而言,这是非常难以容忍的事情。

苏克霍姆利诺夫听到尼古拉二世的话,心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知道只要尼古拉二世不在气急败坏的时候责备于他,那么他就全是有惊无险了。

“陛下,中国人的战斗力并不强大,他们只是趁我们和小日本打的精疲力尽,在没有准备好战争的时候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而已,一旦我们准备好,绝对不可能失败。另外,我们对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建设已经长达四十多年,拥有远东最健全的防御工事,还有要塞大炮,中国人想要摧毁这些防御工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弹尽粮绝之前,中国人绝对不可能攻下来。而符拉迪沃斯托克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弹药,能够让我军坚持三个月以上。而中国人没有海军,我们可以通过海运,源源不断地为守军提供军火物资,守住符拉迪沃斯托克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只要守住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我们就没有输,只要依靠这个海港基地,我们随时可以发动反击。”

苏克霍姆利诺夫说到这里,也慢慢理清了思路,越说越上头了,就见他吞了吞口水继续说道:“我们的部队此时正源源不断的运往西伯利亚,很快就能集结完毕,到时候军队一路东进,中国人必定放松对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进攻,这样更有利于守住海港。当然,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守军将来还可以配合我东进军队前后夹击,收复失地......”"

尼古拉二世听着也不住的点头,突然想到了他的黄俄罗斯计划,当即说道:“中国猴子居然敢挑衅大俄罗斯帝国,必须要付出代价,收复失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让中国猴子再也不敢向大俄罗斯帝国的勇士们举枪。所以,西伯利亚战备完成以后,派出几十万军队南下蒙古草原,打到中国的长城去,在长城以北建设一个黄俄罗斯.......”"

第六百二十七章:

中国现在名义上还是满清的统治,中央政府也还是满清朝廷。前进党现在还没有建国,就已经在积贫积弱的时候带领着军队战胜了小日本,此时更是正面和沙俄对抗,并且获得了战场优势,这是一件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世界各国都对解放军刮目相看,也就开始研究解放军,研究前进党了。

日俄战争几乎拖垮了两个国家,现在中国造反派居然踩着他们上位,这是多么可恶的事情。俄国和日本此时都觉察到了这一点,但是却也无能为力,更让沙皇尼古拉二世这个妄图成为彼得大帝的人恼怒不已,所以他暴躁的命令陆军大臣苏克霍姆利诺夫,一定要给中国一点颜色瞧瞧,更是妄图切割中国的领土,完成计划中的伟业!

苏克霍姆利诺夫没有办法,只得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命令传达给东西伯利亚总督阿努钦。至于远东总督鲁兹斯基,现在都只能龟缩在海参崴了,连自身都难保了,更别说是反击了。

东西伯利亚总督阿努钦接到命令之后,也十分的头疼。受制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力,国内的造反暴动以及无所不在的官僚主义作风,俄军的战争准备工作进行的十分缓慢。远东总督区那边已经打的十分激烈了,甚至俄军都已经遭受惨败了,但东西伯利亚总督区这边依旧还没有准备好。

最重要的是现在中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鄂木斯克到伊尔库斯克的铁路也是时常被人给炸断,这些炸断铁路的人来无影去无踪,完全不知道是国3内的暴动者还是中国人。阿努阿钦当然不知道,这是从唐努乌梁海旗那些地方潜伏而出的特战队同志。他们的任务也都是一样,除了绘制地图外,那就是拼命破坏西伯利亚大铁路,拖延迟滞俄军的进攻,损耗沙俄的国力。

野战军破坏铁路的行为,正是打在了沙俄的七寸上面,要知道对于沙俄这样封建的工业国来说,上层并不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时间拖得越久就越是不利!此时沙俄每一天都在消耗海量的物资,每一天都在损耗国力,沙俄又不止中国这么一个敌人,为了自己的统治,他们必然是耗不起的。

此时的远东,解放军各部都在高歌猛进,而我军在伯力等地强行登陆时,早就潜伏进入的刘成栋同志就接到了通知,和黄金山两人就在某金矿矿区设立了起义指挥部,开始进行发起义准备,好接应到来的野战军迅速完整地拿下金矿。

这个金矿的刘彪靠着见风使舵的本事,巴结上了俄国人,干起了从关内拐卖劳力到金矿工作的勾当,经常关内关外两头跑。这几年,刘彪觉得关内的解放军太厉害,怕一不小心丢了脑袋,干脆不跑关内了,回到金矿当了个把头,手底下管着两百多号矿工,专门靠克扣矿工工资发家致富了!刘彪为了巴结俄国人而坏事干绝,矿工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刘狗嘴,意思是专干缺德事、吃人不吐骨头。

刘狗嘴跟着俄国人发了财,一家人在伯力城里过得有滋有味,自然是盼着俄国人能在远东地区一直待下去,保护着他剥削而来的财产和幸福的生活。面对解放军的行动,他自然是抵触万分,因此,当俄国矿主下令编组矿工组织护矿队后,刘狗嘴主动跑到矿警那里,申请成立了中队,准备把自己手下的两百多号矿工武装起来,协助俄国佬护矿。

刘狗嘴还有个想法,那就是他要借这个机会拉队伍,甚至将来可以在俄军手下弄个正儿八经的中队长干干,说不定有朝一日还可以带着部队返回国内,弄个官干干,好光宗耀祖。

刘狗嘴把组织护矿队当成了自己人生的又一机遇!此时就见刘狗嘴挎着俄军发的短枪,领着两个扛着长枪的矿警、三个俄国士兵来到了自己的矿工居住地,还没开始咋呼喊人呢,就听一个窝棚里传出了一段顺口溜:“.......北风冒烟雪,无米也无柴。天冷肚子饿,小鬼来逼债。冻死路边倒,阎王脚下踩,一把尸骨扔关外,,悔不该来到这金寨.…”

这是在关外矿区流行的顺口溜,说的是矿工们的悲惨生活。正规的矿场或许还有点人道主义,无数的黑矿区是完全不顾矿工们的死活,他们为了矿产资源,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

第五野战军很多同志就是矿工出身,那么这些地方的民谣自然非常清楚的,特别是负责宣传的同志,对于这样的素材是绝对不会放过的。既然有这样现成的素材,现在挖金矿的工人们都是有着一样的苦难,自然是可以用来宣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