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刘狗嘴还没听完就站在窝棚外面破口大骂起来:“妈了个巴子!李二狗,你给老子滚出来!你个混蛋,老子哪点亏待你个鳖犊了?老子看你是想到前线堵抢眼了..…”
刘狗嘴的骂声还没有落地,窝棚里就走出来一个脸上都是刻刀般皱纹的矿工,对着刘狗嘴就说:“啊呀,刘把头来了。快,进棚子里坐,弟兄们刚开了一瓶酒,才喝两口就开始胡咧咧了,你别介意!”
刘狗嘴才不会进窝棚呢,他嫌里面脏,就听刘狗嘴说道:“妈了个巴子,你们这些混球真是犯贱,一天不打就皮痒是吧!老子再不来你们不得翻天?”
“不会不会,就是大家轮流吆喝一声,李二狗啥都不会,哈哈,赶巧啦!刘把总,请进,今天刚弄了一直傻孢子,一起吃点!”
刘狗嘴听到吃傻孢子,吸了吸鼻子,果然闻到了一股香味,顿时眼前一亮,他本来还想立即把矿工们都喊出来的,现在也没必要了,当即大声说道:“老牛,啊!你们这些混球,活该受苦一辈子,有好东西应该孝敬这些辛苦的俄军!算了,你们懂什么。正好就让几位大人尝尝咱们的野味!”
说完,刘狗嘴就带着老毛子进了窝棚里面。
出来给刘狗嘴打哈哈的老牛,此时是黄金山武工队的队员之一,他名叫牛大力,当初在义和拳运动失败之际,河北混不下去了,就跑到了关外,接着就被刘狗嘴忽悠到了这个金矿来了。他有着造反的历史,又身手不错,为人活泛,黄金山带着队伍到金矿隐蔽发动群众后,牛大力就成了发展对象,成了武工队的一员。现在的他就是继续当矿工,继续挖矿,慢慢地和矿上的把头、监工熟悉了,也逐渐得到了刘狗嘴的信任。
刘狗嘴一进窝棚就傻眼了,窝棚中间的火炉子上确实是在炖孢子,但是,棚内两边站的十几号人手里都端着枪,黑洞洞的枪口、寒光闪闪的刺刀都正对着他。
刘狗嘴傻了,后面跟着进来的几个老毛子也慌了,就在老毛子想要取子弹的时候,跟着老毛子进来的牛大力双掌朝走在最后面的老毛子猛地—推,那老毛子本来就神情有点恍惚,立足不住,身子前扑,一下子就带着前面的毛子摔倒在地,刘狗嘴看到这场景腿本来就有点软了,现在也被带着摔倒在地。
牛大力紧跟着抬脚就踩在了最后面的老毛子的后脖子上,猛一用力跺脚,就听见骨头断裂的声音,这老毛子眼见就不活了。窝棚里站着的十几个战士、护矿队员也都扑了上来,刺刀朝着老毛子身上猛刺,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战斗。
刘狗嘴是关内关外捞钱的,机灵的很,他也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事情,一见这情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马上就大声求饶,说有情况汇报......
第六百二十八章:
刘狗嘴能有什么情况报告,不就是俄国人要组织矿工协助俄军防守金矿吗?老毛子搞出那么大的动静,刘成栋和黄金山他们又不是聋子瞎子,这些情况自然早就已经知道了。
不过,同志们还是给了刘狗嘴机会,果不其然,同志们没有从他嘴里得到更多有用的情报。所以,作恶多端的刘狗嘴失去了将功补过的机会,他没有逃过复仇的矿工们的刺刀,用命赎罪了。
而刘狗嘴和被他领来的老毛子都被杀,从而拉开了远东矿工大起义的序幕。
起义总指挥刘成栋、黄金山指挥特战小队、由党员、积极分子组成的护矿队,组织金矿各大矿的矿工们,抓捕了各矿的俄国管理人员,冲向了金矿的俄军守备队营房、警察派出所以及矿部大楼。
冲在最前面的是特战小队的战士和武工队员以及有枪的护矿队员,他们一路前冲,无所畏惧。矿工们手里则举着铁锤、木棒、铁锹紧跟在后,呐喊着宣泄心中的怒火,一往无前干掉所有的压迫者!
整个矿区瞬间就如同铁水泼油,彻底燃烧沸腾了起来!金矿矿长哪里会想到他的护矿队还没有组织起来,矿工们竟然暴动了。隔着办公室的窗户,他惊恐地看着海啸━样涌来的人流,忙不迭地吼着秘书快快给守军打电话,立即增援矿援区,消灭暴动者。
老毛子的家安在附近的俄国人居住区,由于现在形势紧张,他就暂时住在矿部没有回去。正好,今日让他目睹了矿工起义的壮观场面。
沙俄守军接到矿区求援电话,知道这些矿主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所以也没有犹豫,毛子守备队马上就吹响了哨子,紧急集合,杀向金矿矿区。
俄军守备队兵力不多,只是一个营五百多人,平时无所事事。日俄战争时抽调了两个排加强到野战部队去,后来再没调回来,可能是补充野战部队损耗了。剩下俄军分散驻守在各大矿,今天又被长官命令分散到各矿区、矿工居住区去组织护矿队,被起义矿工们分散干掉了,这个时候住在矿部兵营的只有几十个老毛子。
一见漫山遍野涌来的起义队伍,毛子兵都把步枪都端了起来上弹射击,老毛子矿长也赤膊上阵了,从抽屉里取出了自己的手枪,打开了窗户就准备射击。由此可见,这老毛子不仅赚的盆满钵满,对自己的安全也是颇为兼顾的。不过,这老毛子作为资本家,从来就没有上过战场,让他们打猎还行,拿枪拼命就差远了。不过,毛子矿主既然能够到远东发财,勇气是不缺的,脑子也绝对够用,他也打过猎,知道必须等暴动的矿工们进入射程后再开火。
刘成栋和黄金山是此次起义总指挥,他们此时也都端着枪冲在最前头,充当起了攻击矿场的战士。守备队的老毛子大部分都是老兵,训练有素,看管矿区绰绰有余,或许他们没上过战场,缺了实战这一课,但是战斗力却是不容小觑。因不过实战经验还是少了,当起义队伍冲上来还有三百米距离的时候就开火了,枪口喷出火舌,朝着起义队伍打去。
虽然距离有点远,但是还是见效了,冲在前面的没有实战经验的护矿队当时就被打倒了三个人。刘成栋一见老毛子在三百米距离上开火,立即就知道这是一群没经过战火淬炼的士兵,他马上命令停止前进,卧倒,紧接着就命令自己的特战小队消灭老毛子的火力点。
此时金矿矿主也开火了,这老毛子狞笑着,端着手枪,居高临下,一脸疯狂,不停地射击,打得向矿部进攻的起义队伍一时也抬不起头来。
可惜这老毛子不知道他面临的某些枪手是多么可怕,要是知道的话,可能他就会乖乖束手待毙或者悄悄溜走了。果然,这老毛子脸上的狞笑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他没有真正地战斗经验,完全不知道如何隐蔽身体,自然就成了活靶子。战士们一阵瓒射,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胸口,一颗子弹飞进了他的眉心,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赢麻了,真的是赢麻了!以特战队的战斗力,对付一些个守备队,简直就是手到擒来,远距离狙击,近距离掩护进攻,奔跑翻滚中迅速开枪,以教科书般的形势完成了这场战斗。那样子,完全就比《亮剑》中的小日本特战队攻击独立团可以比拟了!很快,这些数量不多的老毛子就被全部点射杀了。
要想彻底拿下这些新收复地区,在这里工作的中国人就必须重视起来,因为他们才熟悉当地的环境,适应这里的生活。所以,起义部队打扫完战场,集结好队伍以后,立即又开始行动起来。一部分前去迎接大部队,一部分立即开始解救其他矿区的矿工......
大部队此时已经沿着东西伯利亚铁路迅速的扫荡起来,有了火车的机动,部队的行动速度迅速的加快了起来。此时此刻,第五野战军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那就是要彻底、干净的全歼俄国远东方面军,为以后这块土地的建设扫清一切障碍。
而矿工们和军队汇合以后,清扫的速度再度加快了起来。毕竟,再好的地图也没有矿工们领路来的迅速,快捷。俄国远东方面军各地驻扎部队许多都根本来不及主动后撤就被消灭,那些储存的物资,设备全部成了第五野战军的战利品。
由于早期第五野战军派出的人在远东地区散播谣言,搞渗透,搞破坏。此时的俄国远东移民在战争还没有爆发之前就已经沿着铁路向西行进准备返回。但是,那些没有坐上火车的人,此时已经成了第五野战军的俘虏,两条腿走路怎么可能比得过火车呢?
由于俄国在远东地区根本没有采取任何的纵深防御体系,而是沿着铁路沿线建立了一些据点而已。而恰恰这条铁路距离中国那么近,又那么的长,形成一个个据点而已,俄军根本就不可能把铁路全部保护起来。现在第五野战军成功突破防线以后,实际上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就已经崩溃掉了,已经名存实亡了。除了海参崴还能坚守之外,其它地方只要军队所过之处,老毛子纷纷被清除,土地尽皆变成中国领土。
解放军拿下伯力和双城子以后,远东局势的迅速恶化,老毛子的军队直接崩溃都是始料不及的。如果远东方面军被歼灭,或者是几十多万大军被俘虏,中国东北部将再无隐患而可以全力向西,那么,俄国的乌拉尔地区的大门就向第五野战军洞开了,战争的主动权将完全掌握在中国的手里,俄军在远东再也没有兵力能够牵制第五野战军西进乌拉尔地区的力量了。
第六百二十九章:第一更!
面对远东的如此巨变,面对如此快速的形势变化,远东方面军司令员鲁兹斯基慌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也慌了,当然慌张并不等于惊慌失措。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一干重臣商讨一番以后,当即下令远东方面军不惜一切代价拖延战争的进程,符拉迪沃斯托克必须坚守,其他军队放弃必须以贝加尔湖、外兴安岭为最后防御阵地,誓死捍卫,不得再后退一步。
同时命令东西伯利亚总督阿努钦立即进攻蒙古地区,拖住解放军的兵力,不能使其对远东地区的部队形成两面夹击的局面,命令在乌拉尔地区的部队紧急开赴伊尔库兹克,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支援远东方面军作战,掩护远东方面军主力突围。
关键时候,尼古拉二世也回过味来了,现在他也已经知道远东地区暂时已经是事不可为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了,统帅是不是英明就显示出来了。
只见他站了起来大声说道:“现在不是争论放弃不放弃远东问题,而是应该下定决心怎么保全远东方面军主力。如果能以远东暂时撤退换取精锐的远东方面军安全撤离,这个买卖值!我们在蒙古地区消灭中国人的主力,完全可以再重新拿回失去的土地就可以了.....”
而此时的鲁兹斯基已经急的是嘴巴里面起了一层燎泡,他感觉自己现在是满嘴的苦涩,完全不知道局势为什么会发展成这个样子。他命令符拉迪沃斯托克托所有机关组织老人,儿童转移到海边地区。符拉迪沃斯托克所有14岁以上,60岁以下的男子和适龄女子,全部紧急征召入伍,其中还包括监狱里面的罪犯,用以弥补军队的不足。
远东地区距离苏俄国的欧洲腹地实在是过于遥远了,而且,此时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没有完全修通,再加上之前的日俄战争,此时移民并不多,所以人烟稀少,兵源远远不足。鲁兹斯基这道命令可是不简单,连流放远东的革命党都被征召入伍了,那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当然现在鲁兹斯基能够征召的也就只有符拉迪沃斯托克这里的人了,其他地方的人已经和他失去了联系。同时,他把远东的消息通报给了东西伯利亚总督阿努钦,意思很明白,现在就只有靠阿努钦了。
此时的阿努钦也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了,远东的崩溃让他始料不及,如坐针毡。接到了尼古拉二世的命令,阿努钦不得已,叫来了西伯利亚哥萨克军的指挥官亚历山大.吉米诺夫少将。要求他率领麾下现在聚集的两万六千多名哥萨克骑兵出击,率先攻入蒙古草原。
当然,阿努钦告诉亚历山大.吉米诺夫少将,不用太过深入蒙古草原,免得遭到解放军主力的围攻。只需要在蒙古草原北部游荡就行了。这样的话,他们也就能够向沙皇尼古拉二世交差了。
只不过亚历山大.吉米诺夫少将也是一个心高气傲的
人,哥萨克的荣誉也不允许他们这样做,他显然不能够接受这样的任务,虽然他表面上遵从了阿努钦总督的命令。但实
际上,他内心中非常渴望和解放军交手,用中国人的鲜血来铸就他的荣耀。按照俄国陆军的惯例,每一个骑兵军团的指挥官都是中将军衔。但亚历山大.吉米诺夫少将才刚刚接任这个位置,他需要用一场胜利来完成他的晋升。
亚历山大.吉米诺夫少将相信,他率领着全世界最强大的骑兵,对中国人就是砍瓜切菜,一定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的。
哥萨克骑兵,堪称近代以来最强大的骑兵之一。不管是欧洲其他国家的龙骑兵或者胸甲骑兵,虽然在战力上,勉强能够和哥萨克骑兵对抗。但是在兵力上,都远远不是哥萨克骑兵的对手。要知道,在不久之后的一战之中,俄国一共组建了11个哥萨克骑兵军团,共计三十万人投入战斗。
在冷兵器时代,哥萨克的骑兵以其速度快、机动性强、杀伤力大、骁勇善战的轮番攻击威震欧洲,欧洲国家也常招募哥萨克作为雇佣军。哥萨克参加了从18世纪到苏联二战中所有的战役。有人说他们是欧俄草原上最具有草莽风格的经典骑兵。他们的骑兵马蹄是与沙俄向外扩张的步伐同步飞扬的,多次为俄国开拓疆土立下赫赫战功。
可以说,现在的哥萨克骑兵,依旧是俄国陆军当中最精锐的部队。现在俄国陆军中,有11个哥萨克军区组建的常备军序列。而一旦有战争需要,哥萨克骑兵就能够迅速的征召部队,在极短的时间内组建大量的骑兵部队。
西伯利亚哥萨克骑兵军团,是东西伯利亚总督阿努钦手下唯一一个机动军团了,而且此时的西伯利亚哥萨克军团已经完成了征召,随时可以出击。为了适应蒙古草原的战场,俄国已经派遣了另外一个哥萨克骑兵军团赶来支援。只不过,那个军团还在路上。
相比于精锐的哥萨克骑兵,解放军的骑兵就显得有些不足了。解放军的骑兵当中,半数都是蒙古人,但现在的蒙古人,已经不像他们的祖先—样精锐了,当然,这样的说法是不实事求是的,外蒙古地区现在只有区区60多万人,总共能够征召多少部队呢?所以即使是蒙古族人个个都是草原上的雄鹰,但是也不需要多少子弹就能够把这些雄鹰全部打死。
尽管,马背上长大的他们,骑术精湛。但解放军在张英豪的带领下,向来信奉火力,所以即便是骑兵,也都装备了最大可能的重武器。
骑兵装备的武器和步兵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骑兵手中的骑枪,更适合在马背上开火。另外,骑兵比步兵多了一把马刀而已。其他的装备,也就差不多一样了。为了增加骑兵部队的火力,更是尽可能地装备迫击炮这种廉价的武器。
这样的火力,绝对是信奉快速机动的哥萨克骑兵无法相比的。在自动武器出现之后,骑兵的集群冲锋就已经过时了。在重机枪的交叉火力面前,骑兵的进攻,更像是在找死一样。虽然,现在骑兵依旧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他们已经走向了没落了,而且衰落的速度超出了所有骑兵们的想象。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装甲车出现的时候,跑不过又打不过,骑兵就差不多彻底的失去了价值。当然,在这个时候,骑兵依旧是机动性能最强的部队。
第六百三十章:
亚历山大.吉米诺夫少将率领的西伯利亚哥萨克骑兵军团从伊尔库茨克出发,向蒙古进发。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他们就越过了边境,攻入了蒙古境内。蒙古实在是太适合骑兵机动灵活地作战了,所以,此时解放军在蒙古北部,根本就没有部署多少军队。所有的军队都撤往蒙古中部和南部,特别是固守库伦和乌里雅苏台等城市,这使得哥萨克骑兵得以长驱直入。
沙皇尼古拉二世得知哥萨克骑兵军团取得的"辉煌"战果之后,也是龙颜大悦,心里非常的满意。
虽然,阿努钦总督派遣了亚历山大.吉米诺夫少将率领西伯利亚萨克骑兵军团进入蒙古,但这对于整个战局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解放军此时暂时已经放弃了蒙古北部草原了。亚历山大.吉米诺夫少将率领的精锐哥萨克骑兵在蒙古草原北部扑了一个空,只能远远看到解放军的侦查兵,解放军主力的士兵是一个都没有发现。至于蒙北的那些牧民,更是早已经安排撤离了。
这让亚历山大.吉米诺夫少将心里非常的不满。他有心率领西伯利亚萨克骑兵军团继续南下,但从得到的情报显示,解放军在蒙古草原中部集结了大量的军队,贸然南下的话,恐怕会陷入敌军的围攻之中。
不过,此时乌拉尔哥尔萨克骑兵军团也已经抵达了伊尔库茨克了。阿努钦总督也立即命令乌拉尔萨克骑兵军团南下同西伯利亚萨克骑兵军团汇合。并且,阿努钦总督命令,亚历山大.吉米诺夫少将可以把握合适的战机,给中国军队一个重创,让俄军获得―次胜利。
毕竟进入中国境内以来,没有丝毫拿的出手的战绩,阿努钦不满意,沙皇自然也不会满意。
亚历山大.吉米诺夫少将立刻意识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只要他获得胜利,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胜利。在这个战局不利于俄国的时候,这都会让他获得高层的赏识,他的军衔晋升一个等级,成为中将,那就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于是,亚历山大.吉米诺夫少将立刻开始行动起来,准备为自己创造一个机会。
只不过,亚历山大.吉米诺夫少将并不知道,他的这个骑兵军团一直在蒙古草原北部游弋,早就已经引起了张峰他们的注意了。解放军蒙古军区司令部的战争准备,已经完成了,骑兵已经全部到位了。既然俄国人的骑兵先进入战场,那么,解放军就计划先一口吃掉俄国人的西伯利亚哥萨克骑兵军团,为后续的反攻减轻压力。
在远东地区气吞万里如虎,开始抵定的时候,张英豪就立即适时开始转化宣传内容了,老毛子对蒙古以及东北的野心,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俄国的那位沙皇,更是—心想要将中国北方变成黄俄罗斯。虽然,俄国人现在的处境似乎也并不好。但是,对于中国北方的侵略行动却是如出一辙,始终没有停止!
沙俄侵略者很久以来就想把这些地区撰为己有,现在张英豪对于这些宣传完全到了不留余力的地步。沙皇尼古拉二世企图在中国北方建立一个所谓的黄俄罗斯,为了实施这个罪恶的计划,俄罗斯帝国政府逼迫中国清政府签订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只要把满清和沙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摆出来,就能够统—战线,团结最广大的中国人民,大家同仇敌汽。
另外,俄国为加强对外蒙古的经济侵略,沙俄政府还派遣大批商队和考察队,专门调查外蒙古地区商业的活动。至二十世纪初,当时驻库伦的俄国商人已达三千人,定期来库伦的商队也在七千人以上。每年,俄国从外蒙古掠走的牲畜为31.9万头,其价值达330.05万卢布。
沙俄政府除派商队以外,还利用文化从事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方面的鼓动宣传,使蒙古封建上层信赖俄国,笼络蒙古人心。沙俄在库伦开办蒙语翻译学校,在彼得堡大学和喀山宗教大学设置蒙古语言研究专业,培养研究有关蒙古问题的专业人才。沙俄为吞并外蒙古,还以驻库伦领事馆和"巴德玛耶夫商务公司库伦办事处",作为他们的“暴动政治中心"。
··……""
不过在解放军进入外蒙以后,挟哲布尊丹巴八世以令各部落,控制了各部落首领,又以商队开道,让利于民,后更是所过之处,全部进行了土改,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伟业,彻底和蒙古人民站在了一起!
本着实事求是态度,新政府更是和当地蒙古人约法三章,一不随意开垦土地,二不过度放牧,三不改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张英豪是非常清楚草原地区的生态脆弱性,在南方地区,一座被火烧的光秃秃的山,一两年就能重新变成茂密的丛林,但是在北方地区,荒漠化就是一个绝大的问题,一颗草死了,可能那里不久就变成了一片黄沙,再也长不出草了。所以即使是张峰他们少量的垦荒耕种,也只能在那些河边,更是不得随意垦荒,你好,始终希望大草原上保持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美好风景!
张英豪甚至还亲自改编了来自后世的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原本历史上嘎达梅林是达尔汗旗人(现在的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清末,清朝政府实施"移民实边"政策,大量汉人流人草原放垦开荒。蒙古王公又与东北军阀勾结大规模开垦草原,达尔罕旗四分之三的草原被放垦、牧场缩小、牧民被迫背井离乡,引起了牧民的愤怒,嘎达梅林为了牧民的利益和蒙古人民的土地发起"独贵龙运动”。
嘎达梅林的起义是为了保护蒙古族牧民的利益,而放垦对今天最大的危害是对环境的破坏。由于短视和无知,人们对草原的放垦并未因嘎达梅林的起义而停止。光是科尔沁草原就"出荒"十一次。今天大部分草原都已沙化,成为“科尔沁沙地",是西辽河沙丘平原的一部分,属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土地,以风蚀沙地半固定状态为主。
科尔沁沙地正以每年1.9%的速度在发展,总面积达8000万亩,是中国最大的沙地。嘎达梅林牺牲的乌力吉木仁河,如今也已然变成—条沙沟,河早已断流,四周也是一片片沙化的农田和一座座沙包、沙坨子。
张英豪对于环境的保护自然是知道其重要性的,所以张英豪改编了《嘎达梅林》以后,并且把它发表了出来。并且在党课上更是多次强调前进党必须要把人民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结合起来,特别强调在北方地区,尤要重视牧民的利益,必须对草场进行保护,维护国家和人民的长期利益.......
第六百三十一章:
在张英豪对蒙古进行宣传的时候,俄国骑兵也已经开始向着蒙古中部地区进军了。不过,俄国在整个西伯利亚地区也没有多少万人,部队完全不能在当地获得多少补给,必须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才行。沙俄还要将部队运往东西伯利亚地区,也占据了很大的运力,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再从伊尔库茨克赶到蒙古,也有数百公里。这使得俄国虽然对前进党政府宣战了,但除了骑兵部队,步兵不可能在第短时间内就发起攻击。
“蒙古草原北部的牧民,一定要让他们全部撤退到南部来。整个库伦和乌里雅苏台以北的地区,甚至都将成为交战区域。甚至俄国人的哥萨克骑兵会渗透到南部来。"张峰说道。
无辜的平民在战争中无疑是很危险的,尤其面对的敌人是穷凶极恶的老毛子。解放军已经大大的宣传了老毛子在远东的恶性,所有人自然是知道了这个道理。
但是在西线的兵力也是不足,没有联通火车,解放军也面临着后勤补给线太长的困难。所以,参谋本部制定的计划是诱敌深入,将战场放在库伦和乌里雅苏台一线。这样的话,俄国人的补给线会被拉长很多,敌方弱了,相对的自己也就强了。而脆弱的补给线,也就给了解放军进攻的机会。少数的骑兵部队就足以将俄国人的补给补线切断了。一旦几十万俄军深入蒙古境内,补给线又被完全切断的话,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总指挥,撤离的命令早就已经下达了。蒙古的地方王公,也遵照了政府的命令撤退了,那些牧民也早就动员撤离了。不过,某些地方还需要一段时间。在俄国人大军进攻之前,绝大部分的牧民应该都能够撤离。"参谋长说道。
张峰点了点头,许多地蒙古人本来就是逐水草而居的,不会有什么故土难离的心态。虽然现在土改了,但是牧民还是很多习惯没有养成,但牧民的迁徙,同样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他们养的牛羊等,都需要全部带走。否则的话,一旦俄国人打来,这些牛羊就极有可能成为俄国人口中的粮食。
“军队呢?我们部署在蒙古北部的军队,也要向南收缩。在工事没有完全修好之前,不能够和俄国人发生大规模碰撞。"张峰说道。
解放军在西线的兵力其实并不算少,但是和荒芜辽阔的蒙古草原相比,再多的士兵也不足以全面防守。向北进攻在天气上本就处于劣势,现在没有必要付出无谓的牺牲。
“撤退的命令已经下达了,各部都会按照计划撤离,并且适机消灭老毛子先锋骑兵部队...…."参谋长接着说道。
解放军在蒙古境内的三个骑兵军团,分别以库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为中心,向四周部署。在北面的中俄边境,当然也有解放军骑步存在。只不过处处防守,就处处漏洞,能够部署多少军队在边境呢?—旦俄国人发起进攻,这些部队就将首先遭到俄国人的全力进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这些部队还是提前撤离的好。
虽然,放俄国人进入蒙古草原,无法做到御敌于国门之外。但这样做,无疑使得解放军更有希望能够获得最后的战争胜利。蒙古草原,将成为老毛子的坟场。相信牧草在吸收了老毛子的鲜血和尸体作为养分之后,将来一定会生长的更加的茂盛的。这一仗,最好也要彻底打消俄国人对蒙古的野心,再现秦皇时期的“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而一旦将来修通了到蒙古的铁路,老毛子也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整个西线的预定战场,将主要在库伦和乌里雅苏台一线。解放军主动撤退之后,老毛子肯定会大举入侵的。而库伦和乌里雅苏台,无疑就是他们重点进攻的目标。为此,解放军西线司令部的主力步兵师,都将分别部署在库伦和乌里雅苏台。
这里已经构筑好了一系列防御工事,等着老毛子来进攻。以坚固的防御工事来让老毛子撞的头破血流,消磨老毛子的锐气,然后再出动骑兵,攻击俄国人的后勤补给线。一旦老毛子无法攻克库伦和乌里雅苏台,自身的后勤补给线也被切断。这些老毛子,无疑就会成为瓮中之整了。
当然,在西线战场上,骑兵肯定会和老毛子的哥萨克骑兵交手的。机动性强,战斗力强悍的哥萨克骑兵,将成为老毛子手中的王牌部队。一旦解放军骑兵进攻俄军的后勤补给线,肯定就会和哥萨克骑兵遭遇的。到时候,谁才是最强的骑兵,就能够好好检验一下了。可以想想,整个蒙古草原,都将是骑兵们驰骋的场所。
虽然西线战斗还没有开始,但张峰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了。野战军投入如此之多的兵力,准备的如此充分,可以说进军蒙古草原就是为这一战进行的,一旦俄国骑兵被消灭,西线战场几乎就大局已定了。
骑兵是整个西线战场上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机动力量。如果能够━举打掉俄国人的骑兵,这将使得野战军在接下来的战争当中,占尽优势。所以,野战军骑兵部队即使在撤退,也是在不停地寻找战机,只要有机会,解放军自然也不会介意冲上去造老毛子一口。
在双方的有意推动之下,一场大规模的骑兵对决,即将在蒙古草原北部展开。交手的双方,将是名震天下的哥萨克骑兵,以及东方经过解放思想的新式骑兵骑兵。
库伦,西线司令部的所在地。这里集结了野战军西线司令部下辖的8个步兵师中的4个。此时,整个库伦都已经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堡垒群,数万官兵加上数万百姓,此时还依旧在库伦周边辛勤劳作,做最后的收尾工作。
按照野战军的计划,这里将成为野战军和俄军的决战之地。俄军部署在东西伯利亚总督区的数+万军队一旦发动进攻的话,库伦肯定会成为重点目标的。野战军希望在库伦,让俄国人付出惨重的代价,为后续的反击甚至是收复失地创造有利的条件。
除了库伦之外,乌里雅苏台也是一样的。野战军西线司令部下辖的8个步兵师中的3个部署在了那里,还有一个步兵师就部署在唐努乌梁海旗。至于骑兵部队,则是作为机动部队。
野战军计划在库伦周边修建一系列的战壕和碉堡组成的防御工事。因为铁路没有修通的原因,大量的建筑材料没有办法运来,只能够就地取材。但考虑到俄国陆军此时依旧没有装备多少重炮。从伊尔库茨克到库伦的上千公里路程,也不适合重炮的运输。所以,即便是土木结构的工事,也应该能够抵挡住俄军的进攻。
第六百三十二章:
蒙古人同样积极相应野战军的号召,加入到了这些防御工事的建设当中。对于蒙古人来说,他们和俄国人之间可谓是有着国仇家恨的。俄国人大肆入侵蒙古的时候,在这个生产力还底下的年代,底层蒙古牧民们就必然没少受到他们的欺压。
野战军先是为土改保驾护航,后更是亲自动员宣传各部王公和普通蒙古百姓,起到了巨大的效果。在一个个牧民们聚居的栖息之地,野战军只是让人扛起一面面红旗,便吸引了无数蒙古人站到了旗下。再加上商队之前的贸易行动,蒙古人民现在已经完全认可了野战军,而且,后来又大量动员蒙古的贫苦同志参军,野战军此时已经真正做到了和蒙古人民血肉相连。
“我们蒙古的祖先曾经有过无比辉煌的历史。六百年前,在天可汗成吉思汗陛下的指挥下,一路向西,将那些蓝眼睛的毛子打得落花流水。而现在,我们面对侵略,我们将和汉人兄弟们联手,我们将用锋利地马刀,迎击侵略者。蒙古儿郎们,可有胆子跟随我冲锋?将敌人砍杀在我们的马刀之下,让他们在我们的铁蹄之下忏悔,倾赎他们的罪恶?长生天在上,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野战军的骑兵们都拔出马刀,雀跃呼喝,情难自禁,仿佛回到了成吉思汗那个蒙古骑兵天下无下敌的时代,他们誓要寻回祖先遗失已久的荣耀。
随着野战军一起行动宣传的还有一本插图画册,名叫《东归英雄传》,这本画册每一页都配有汉蒙两种文字的解说。这本画册随着野战军的部队走一路发—路,沿途许多部落都得到了,更是无不奉若至宝。
《东归英雄传》讲的是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落族人摆脱沙俄压迫,返回祖国的故事。土尔扈特部落本是蒙古族的一部分,他们自古就生息在贝加尔湖一带,17世纪30年代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尔扈特迁徙至伏尔加河流域一带,渥巴锡出生于俄国。
渥巴锡是土尔扈特部的第七代首领,这一时期的局面尤为混乱和紧张。特别是后来大量沙俄居民的涌入,占据了土尔扈特部的大片的牧场,更加剧了两国的矛盾和冲突。
1763年,渥巴锡针对这一丑恶行径向沙俄当局提出了强烈抗议。紧接着,沙俄当局利用他们手中的特权又开始向土尔扈特部大批征兵,并且在战斗中让土尔扈特士兵打头阵、当先锋,从战场上归来的土尔扈特士兵只占原来数量的十之一二,使土尔扈特部损失了大量的青壮年人力资源。
在沙俄种种的剥削压榨下,1771年春,渥巴锡正式发动武装起义,分三路浩浩荡荡踏上了归国的征途。公元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是一个会永远载入史册的日子,因为渥巴锡所率领的土尔扈特部起义军在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八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之后,终于在这一天与前来迎接他们回家的清军相遇。不久,渥巴锡还受到了清军总管伊昌阿.索通的会见。
至此,民族英雄渥巴锡终于完成了领导土尔扈特部武装起义、东返故土的历史任务,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族大迁徙的奇迹。他的名字和他所创造的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将永远光耀史册。
这个时代的人崇拜英雄,这个时代也需要英雄,为了民族的大一统,为了民族的融合,前进党对于各个民族的这些有利于国家民族团结稳定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大书特书。而这些东归的英雄自然也就成为了宣传的对象,鼓舞各民族与战士们的士气。
“土尔扈特人不畏艰险,万里归国的爱国主义行动表明,中华民族热爱祖国,民族团结,眷恋故土之情,是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了的。我们蒙古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义务也有能力承担起保卫祖国的重任,同志们,拿起马刀来,杀死一切入侵之敌。”
野战军宣传部门的宣传自然不能够出现民族对立的事情,而且张英豪也打算把国内各民族全部都融入到中华民族这个概念里面来,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就需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去看待,但是这一切都能够被中华民族这—想象的共同体所囊括进来。
民族感情一旦得到迸发,那么归属感自然就油然而生。蒙古人民通过这场反侵略战争,自然能够明白蒙汉一体,也就能够更好的,彻底的融入到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面,获得新生,那么蒙古高原这块土地就再也不可能脱离祖国母亲的身体了。土尔扈特人已经用东归壮烈之举证明了一点,那就是蒙古人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永远都能依靠中华民族这棵正茁壮成长的大树。
当然,光是讲历史,翻旧账是不够的。野战军同蒙古人做生意,改善他们的生活,让蒙古人彻底的产生了归属感。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