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刚走出来,张英豪就又接到了电报:进军唐努乌梁海旗的俄军已经被支援而到的野战军和当地驻军联合歼灭了......
张英豪又细细往下看,原来是支援而到的骑兵和原来防守唐努乌梁海的部队取得了联系,双方商量以后,让原来防守的部队从正面牵制俄军,骑兵部队悄悄绕到俄军后面,在俄军又一次进攻到阵地的时候突然发起猛攻,然后骑兵突击,防守部队也突然进行反冲锋杀出。俄军前后被夹击,猝不及防之下,进退不得,部队直接崩溃,一战就定了唐努乌梁海的乾坤。
看到野战军强大的实力,张英豪突然长出了无限的野心,是不是如果解放军现在可以趁机攻占整个西伯利亚呢?现在俄国的国力处于冰点,好像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张英豪经过认真的考虑以后,还是放弃了这诱人的想法,只是淡淡的笑了一声。
张英豪知道现在的沙俄真的还没有到极限,只是因为一条铁路严重制约了俄国。但是如果解放军继续进攻,难道不是会—样面临俄军的困境吗?而且,如果解放区表现过于的贪婪,其他国家必然介入,此时的中国可还没有能力挑战全世界。而这些地方本来就地广人稀,气候恶劣,内地的中国人根本就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去生活。俄国如果不承认这些土地的归属,将来这里一旦开启游击战,那么就会成为中国一个长久流血的伤口。西伯利亚实在太过于广阔了,老虎狗熊等大型肉食动物的数量可能都要超过人类的数量,张英豪想想这些事情就感到头痛与无奈。
不过,此时看到张峰他们的军事行动,如果成功,那么北长城修建的地方就要改变了。为什么张英豪执着于修建一条长城,就是因为长城可以提升民族的认同感,这是多少钱都无法买到的。至于之后北长城具体要建在什么地方,张英豪却是没有任何干涉的意思了。只要张峰和刘文秀他们觉得自己能够控制的住局面,既然解放军愿意开疆拓土,那张英豪自然也不会又有什么意见。只要把现在这些扩张的土地给消化干净,自己也不算是自己白白穿越一趟了。张英豪也想清楚了,将来就算被俄国打败,甚至现在张峰和刘文秀他们率领的所有军队战士全军覆没了,中国的国土也能保证是秋海棠叶形状了。
张英豪还没有放下电报,又一位通讯员手里拿了一张电报纸过来。张英豪接过来一看,顿时觉得一阵头痛。电报的内容很短,意思就是新疆准确说是南疆地区发生了局部叛乱,但是,现在反叛势力有往中部地区扩散趋势。
张英豪不知道原本历史上有没有这场叛乱,不知道这是不是蝴蝶效应带来的变化。其实看到南疆叛乱,张英豪就知道大概里面出现了什么问题了,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上帝视角一样。
张英豪回到办公室,立即把这些年来收集的资料开始进行总结归纳。又分别给在刘文秀,张峰,以及甘肃和×z的同志去电报,询问关于解放新疆的意见和以及各部队的物资消耗和储备情况。
了解完毕,张英豪当即就召开中央军委和中央委员集体会议,其中还特别邀请了张之洞,第十三世达喇赖嘛土登嘉措,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八世博克多格根等人参加会议。
一位专门调查研究,整理关于新疆文件的同志在前面向同志们介绍道:“新疆的矛盾异常复杂尖锐,内忧外患,在1875年,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就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到1877年底,清军陆续收复了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侵占的天山南北诸地,史称“清军收复新疆之战""。
1881年,清政府收复被沙俄占领长达11年之久的伊犁地区。1884年设立新疆省,实行与中国本部18省一样的行政制度,由巡抚统管全疆各项军政事务。清政府在新疆全境推行郡县制,设立新疆省,废除伯克制度。新疆农村,特别是维吾尔农村的劳役地租迅速转变为劳役地租与实物地租相结合的地租形态,维吾尔族农民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生产力在新的基础上获得了恢复和发展。清朝对新疆的经营,无论是规模和范围皆远胜从前历代。
但是,就像哈密回王家族世代镇守哈密一样,这些封建地主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确实做出了贡献,但究竟还是作为旧有封建势力的代表,到了大革命时代,他们已经无法跟上时代了。新疆各地的专制统治,严重劳役、苛捐杂税加在属民身上,民众不堪压迫,新疆的起义暴动连绵不绝。
而且,从英国占领印度以后,就时时刻刻妄图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张到新疆,所以英国人从19世纪初就开始支持南疆地区的叛乱。而北疆地区就是沙俄的势力范围,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威胁。
而实际上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土俄等帝国主义的极力鼓吹和支持下,“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传播到了新疆,所以,新疆就一直面临着反分裂的艰苦斗争,同志们对此有什么问题吗?“
这时,有同志举手问道:“同志,这"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是什么意思?”
泛伊斯兰主义"主张将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民族都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大伊斯兰帝国"。“泛突厥主义"则宣称所有操突厥语言的民族是同一个民族,鼓吹亚洲西部和中部地区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大突厥帝国",建立一个所谓纯粹的"突厥民族"的国家。而这些要建立的国家范围,就包括新疆地区。”
回答完问题,这同志继续说道:“新疆一直是满清政府最头痛的地方之一。一来是俄人一日不忘扩张之心,总在源源不断的派遣士兵或者鼓动边民扰边蚕吞中国边境线;二来是西北民众多有极端宗教信仰,特别是伊斯兰教,动不动就出现什么'黑回、白回'、‘黑喇嘛′武装等,不但对于不同信仰者大肆屠杀,遭殃最厉害的还是绵羊━般温顺很少反抗的汉民。
现在的满清朝廷并不重视新疆,当初之所以派左宗棠平定新疆之乱,不过是为了保全中央的面子,不叫统治阶层落下了失土之骂名,实际上并不看重一穷二白的新疆甚至西北地区...…”
听完这位同志的介绍,大家也对新疆有了大致的了解,不过,同志们对新疆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贫穷落后,封建保守之上。大家也都知道改造新疆将是一件最紧迫的事情。然而张英豪则不同,他很清楚新疆那片土地下到底埋藏着多少的宝贝。
张英豪也站起来介绍道:“历史上中国在汉朝时期便有能力将领土推展到中亚地区,唐朝时便有能力往西伯利亚进军,更别提元朝和清中期了。然而,一代代统治者只为了自己在位时的功绩,从来没考虑过以自己几十年的籍籍无名,黑默默付出为下一代接班人迎来更好的统治基础。导致从来没有一个封建王朝真正重视跟考虑过向中亚及西伯利亚发展,数十次的错过了这两块全世界最富饶的土地之二..…”
以前的历史不能改变,现在有机会改变,纵使现在新政府的实力不足以投入太大,张英豪也开始考虑为未来打下一些基础了!
不过,自张英豪截断新疆的通道到现在的时间也不短了,现在才出现大规模的反叛,已经是非常出乎张英豪的意料了。要知道原来的新疆巡抚死在任上又恰巧自己兵出陕西,现在新疆连个巡抚都没有啊,从这也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的向心力,国家大一统的凝聚力有多么厉害了。
而且,不用看资料,只要看到南疆地区就知道了,这反叛肯定就和英国人有关。如果是北疆地区,那么就肯定和沙俄有关。不过2问题,肯定有英国人在其中搞鬼了。
让张英豪头痛的就是现在整个中国的交通问题,自国内东南地区运兵或军械进入新疆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行军。现在这个时代从京城到新疆并不比从京城到欧洲轻松。就是从四川到XZ拉萨的路线,从重庆坐船出发,到达印度,再从印度到达XZ比从四川翻山越岭到达拉萨简单多了。
虽然张英豪以前的打算是先修通从东北经过外蒙到达新疆的铁路,但是现在看来,时间上已经不允许了。叛乱如果不镇压下去,—旦建国或者让反叛的人建立稳固的据点,那么事情就会出现巨大的变化。
或许就是想要修建进入新疆的铁路也是英国促使南疆反叛的原因之一吧。因为一旦这条铁路进入新疆,那么新疆和内地的联系就将会大大的加强,那么不管是英国还是俄国,都将会失去入主新疆的机会了。就像西伯利亚大铁路一样,日本当初必须在铁路修通之前发动战争,否则战争的代价就不是日本能够承担得起的了。
但是现在张英豪却是认为解放军现在还其实不具备完全解放新疆的能力,主要就是后勤上面根本就保证不了。不说新疆南北长达近两千公里,光是兰州到星星峡就有一千多公里,从星星峡到伊犁更是达一千五百多公里。这么远的路程,靠人力,畜力真的难以保证大军的庞大作战需要。所以,在张英豪的如意算盘之中,未来几年的时间里面,在没有解决交通运输这个最大的难题之前,是不好发动对新疆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充其量就是夺取一个桥头堡就可以了。
但是张英豪反过来一想,现在的实际情况好像又到了能够解放新疆的程度了。因为解放军占据了青海河湟谷地,经过大规模的组织耕种,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解放军也早就已经打开了进入新疆的大门。最重要的是陕甘宁青地区已经解放不短的时间了,虽然之前这些地方闹了一个大旱灾,但是前进党并没有向当地的人民伸手。反而是组织百姓劳动,以此赈济了数以百万计的灾民。
而且这些地方现在是地广人稀,通过分配土地,兴修水利、修驻道路,推行义务教育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了好处,树立了前进党和解放军在民众中的威信,缓和了这些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矛盾,获得了民众的支持,现在民众基础深厚。
虽然之前在外蒙古抗击沙俄的时候抽调了大量的粮食、牲畜等物资,但是民众剩余的粮食也基本能够不饿死人了。所以现在如果进军新疆的话,那么这些地方都是解放军的大后方,比左宗棠进军新疆的条件好多了。而且,时间越往后,优势就越大,所以到底要不要马上出兵解决新疆问题,张英豪也还要听听其他同志的意见,并且获得更多的资料才行。
一直以来,解放区和解放军基本上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为了调动人力物力,不少地区都是施行军官状态。但是现在,解放区的扩大,很多地方基本不会再有战火的纷扰,所以基层政权体系也要迅速的建立起来。解放区最基层实行的是县,乡镇,村委会的三级政权体系。
在解放军没有到来的地方,西北地处偏僻,农业生产极为落后,除了少数的手工作坊和小煤窑之外,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像样的近现代工业。而在西北解放以后的这段时间里,前进党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解决了民众的吃饭问题。现在各项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加紧进行,特别是铁路和公路建设,特别是西安到兰州的铁路,这已经是解放区的“国家级"重点项目了。
不过此时的宁夏,甘肃等地虽然税收已经开始征收。但是由于税率很低,商税也很低。加上现在整个西北人口都不多,所以实际上税收其实不多。而在西北发现的矿藏,很多都还没有投产,即使生产了一些,都是靠人工挖掘,也都用于在当地的建设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免税,补贴都还来不及,断没有收税,涸泽而渔的道理。
所以对于这些地方,只能通过交易,在尽量不引起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收集足够的物资。当然了,也就是现在前进党通过调控,统购统销,内部的人员和物资的流转不考虑太多的成本问题才能运转,否则这种模式是要出大问题的。而军队还要靠自己屯垦解决部分吃饭问题,这才是张英豪敢于动用军队的直接原因。
张英豪把手里的资料给了与会的同志看了一遍以后,众人纷纷就现在掌握的情况召开了讨论。对于张英豪来说,军队是越用越强的,即使是再多的训练,也比不上一次实战。
最终的讨论结果就是现在已经9月了,如果再不进军就要等到明年了。经过研究讨论,一致觉得解放新疆宜早不宜迟,又综合了满清朝廷平定准噶尔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进军路线。秉持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的态度,此次预定进军新疆分为三路进军,采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部分策略,先北后南,急进急战,以正合以奇胜。
其中,一路军队要从XZ的拉萨进军,沿着喜马拉雅山脉走阿里地区,也就是沿着当初策妄阿拉布坦被满清击败从拉萨败退到伊犁的路线进军。而且,军队必须驻扎阿克赛钦,试机收复被英国人偷偷侵占的拉达克地区。因为阿克赛钦是由新疆进入Xz的必经之路。前世对印自卫反击战新中国虽然没有收回藏南地区,但是还是把阿克赛钦地区牢牢地抓在了手里。
当然这一路军队的主要任务不是真的一定要进入新疆,主要目的是进行一次武装游行,震慑一下印度的英国人,同时也为以后联通新疆和Xz打下基础。
第二路就是从甘肃的安西进军,沿着左宗棠当年收复新疆的路线进军,负责解放哈密,巴里坤,吐鲁番,迪化以及沿途的城镇。
最后一路当然是从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进军,直接进攻塔尔巴哈台和伊犁等地。今年的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解放哈密和塔尔巴哈台等地,控制住新疆与甘肃和蒙古的交通要道,并且派出骑兵进击到吐鲁番一带,为今后作战解放全新疆奠定基础。
军委下达了命令以后,其他的就是参谋人员的工作了。具体怎么行动,还要看具体的情况。而且现在既然是南疆地区发生叛乱,那么至少满清的官员应该还控制着北疆地区,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情况就是弄明白满清的势力在新疆还有多少,能不能为我所用了。
不过这些都是细枝末节,因为解放军从来就不会想着完全依靠别人。这些满清残余势力能投靠最好,不来投靠的话,解放军靠自己以及发动群众也一定能完成解放新疆的工作。
张英豪离开会场以后,参谋人员就讨论开了。
“既然要占领哈密—带,还要进击吐鲁番,那么最基本的是天山以南,从三道岭到星星峡一带都要纳入到此次的作战目标,将新疆和甘肃的通道彻底的掌握。“杨天宇参谋用手里的木棍在沙盘上画了一个圈,表明了自己的意图。
现在还没有进军,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甚至会出现进军失败的情况,所以做再多的准备都不为过。
“我认为进攻新疆其他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后勤问题。与甘肃,宁夏地区相比,新疆更加的地广人稀。根据现在收集的情况看,镇西人口约有八千多,哈密人口也就一万四千多人,总共两万多人分散在16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内,人口稀少的程度可见一斑。这种情况下,部队人数一多,补给非常的困难。”
“这个确实是要好好筹划,如果从甘肃,宁夏运粮到新疆,不说甘肃到哈密有六百多公里的路程,仅仅一个河西走廊就有近千公里。就算是现在道路经过修整,可是依靠马车长途运输物资的话,还是非常的勉强。”
“这个就要靠军垦了,在甘州的部队通过屯垦,现在可是囤积了不少的粮食,从甘州向哈密运输的话,路程是八百公里左右。虽然也很远,但是比从陕西起运要强的多。“
"根据现在的情报,就战力而言,解放军对付新疆满清残余势力和反叛势力是绰绰有余的。不过战争都是料敌从宽,料己从严,绝对不能变成添油战术,还有就是军火物资的补充问题。”
“我们要多派出骑兵,骑兵机动性强,应当以突袭,袭扰包抄后路为主,这种作战对弹药的消耗并不大,所以我认为没有问题。”
“这个新疆,这么大的范围,人数少了的话,恐怕都守不过来。而且现在新疆的维吾尔族.......那些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等,如果不能很好的沟通的话,后面的麻烦更大。”
“我们的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民族平等。但是,对于那些武装反抗解放军进军新疆的暴徒,依然是要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讲真话,如果不是左宗棠在甘肃和新疆平叛的时候为了避免日后的隐患,果断下令不留生俘,甚至坚持"降了也杀"。这残酷的做法虽引起了阿古柏及其部下的激烈反抗,却真的也为新疆的长久稳定埋下了伏笔,到现在已经和平三十年了。”
军队一旦接到命令,动作是非常迅速的。特别是位于甘肃安西的军队,他们一直就在为进军新疆做准备。其实张英豪也早就做了不少的准备,不说早早就打算从外蒙修一条铁路进入新疆,在张英豪之前到敦煌莫高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考虑解放新疆的问题了。
张英豪敢于打算三路大军进新疆,也是有着不少的底气的。不说前世维稳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张英豪已经搬出来了。就说现在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完全不输于左宗棠进军新疆的时候了,左宗棠敢于在满清内部矛盾重重的情况下进军新疆,解放区内部思想统一,行动统一,张英豪自然也有底气挥军入疆。而且现在解放了外蒙地区,解放军不但拥有了大量的骑兵资源,而且进军新疆也比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多了一条路线。
外蒙还能给解放军提供大量的后勤补给物资,对于军队发动战争是尤为重要的。当然,还有就是张英豪在甘肃地区早早的就建立了食品加工厂,特别是还有两家压缩食品的工厂,平时可以生产膨化饼干,战争命令下达,就可以立即转为生产压缩食品。只要有充足的原料,那么支持入疆部队不饿肚子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新疆建省以后,也仿照内地各省体制,将“军台"和“营塘"合二为一,改由各地方官管辖,并更名为“驿站"。据统计,当年新疆各地的驿站总共有150处,共有驿马1716匹,每年开支白银5.4万两,均可造册报销:所需白面和草料概由地方官拨给。
光绪二十八年(1902),新疆巡抚饶应祺奏请增设州县、增加驿站,南北疆各地共有213个驿站,配备驿书213名、马夫1066人、马2106匹。
光绪二十九年(1903),到任不久的潘效苏仿照俄国台车制度,创办了从新疆省城迪化到甘肃肃州(嘉峪关)的“站车",民间也叫“六根棍"。
当时,新疆通往甘肃内地有两条路可走:夏季走巴里坤,秋冬季走吐鲁番,再经哈密东行。一路须经30-40站。车辆由官府提供,每天备车10辆,由当地官府管理经营。官府文报由驿书掌管,按站传驿和递送。公差往来,费用由官府支给;商民往来,按站缴纳车资。开办之初,效果非常好,大受欢迎。
起初车多人少,但日子一久,问题便来了。随着乘客越来越多,前面的乘客陆续乘车走了,后面的乘客无车可雇。出去的车不能按时抵达和返回,乘客在驿站耗费数日,干粮用尽却见不到车,怨声四起。加之刮风下雨、下雪,驿役动不动把乘客赶下车落在荒野扬长而去,进而骂声四起。后来,“站车"毁坏的也多,来不及修理,车马不足,也没有及时添置,马夫报酬过低等,都把怨气撒到了乘客身上。“站车"制度维持了三年便不得不通令废止了,让一桩好事办成了弊政。所以,解放军进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解决进军途中的驿站和“站车"问题,解决旅客往来于甘肃和新疆的交通问题。
张英豪是一直以来就知道,满清的这些封疆大吏就是前进党和解放军最好的朋友。因为这些人在当官的过程里面肯定是要胡作非为的。而革命和反革命就是一对矛盾,或者说革命和反革命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出现革命的曙光的时候,这些反革命越是压迫剥削的时候,劳动人民心里的怒火就越是旺盛,革命之火燃烧起来以后的力量就越是强盛。
现在的天气不是太适合进军新疆,但是到了冬天就难以让大军在进入新疆了,所以在天气转冷之前,解放军至少要解放哈密地区。但是这些事已经不用张英豪再插手的了,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军队的同志就会把工作给完成了。
就在张英豪着手准备解放新疆的时候,刘文秀他们传来了好消息,第五野战军和蒙古第六野战军的骑兵部队在上乌金斯克汇合以后,一举攻克了这座俄罗斯通往东西伯利亚和蒙古的重要商贸中心。聚居地在上乌金斯克的当地人是布里亚特人,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布里亚特人最开始是打心眼里不愿意跟着沙俄混,因为这帮俄国人来了以后,烧毁他们的房屋,抢走他们的女人,强行要求年轻男子成为他们的士兵,充当马前卒,这样的情况即使在前世俄乌冲突时期,也有大量的布里亚特人在冲突的一线。
此外,双方长相差异比较大,信仰习俗又都不同。而且,从历史角度来说,昔日俄国人是蒙古人的马前卒,如今换了个身份,总归让人有些不爽。
因此,大量布里亚特人面对沙俄的入侵,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到了1780年代,叶卡捷琳娜女皇统治时期,随着最后一次大起义的失败,布里亚特人彻底臣服于了沙俄帝国。
但前提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承诺,俄罗斯人自此不再干预他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而布里亚特人则需要履行世代为帝国服兵役的承诺;作为回报,彼得堡政府赋予了他们免税的权利。
不过,背地里,沙俄的统治者却一直在暗中进行民族大换血,持续迁入了大量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族,以此来同化和稀释当地的蒙古人口。这就必然导致了当地尖锐的民族和宗教矛盾,接下来就看前进党的能力了。
时间一晃就到了1906年9月18日,北方的战火没有宣布停战却在逐渐的平息,但是,中国的灾祸不止,一股强台风居然袭击了香港。
由于这场台风来势汹汹,虽然仅仅只维持了短短几个小时,但是由于香港英国当局没有做好防范和撤离措施,导致风灾造成的损失和伤害非常的巨大。
此次风暴导致约有15000人罹难,1349人失踪。要知道这个时候的香港才32万人,所以此次死亡人数居然达到了香港人口的5%。这个时代的香港可不是前世的香港,此时的香港本地人多以打渔为生,所以绝大多数罹难者多为水上人家。除了人口的损失,还有上千栋房屋被摧毁,另外还有近3000艘渔船及60多艘远洋轮船沉没,损失极其惨重,整个香港都变成了人间地狱,是香港有史以来导致最多人丧生的风灾。
这股台风亦侵袭了广东珠江口一带,同样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故称作“丙午风灾"或者叫做"1906年珠江口台风"。
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二更!
在腐朽落后的满清时代,凡是出现大点的灾难,朝廷几乎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对于张英豪来说,经过党的教育,已经认识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现在哪里有灾难,哪里就应该有前进党和解放军的身影。
张英豪在接到香港与珠江口受大灾的消息以后,立即想起了去年也是9月,热带气旋穿过舟山群岛后登陆上海,引发罕见风暴潮,报纸上的报道是"水高二三丈,如是者二团至七团,南北四十里,东西阔者十四五里,最狭处四五里,漂没沙民无数""现在死者暴露,棺殓不验,且将漂泊入海”.....崇明、川沙、宝山、南汇等地淹死2.6万余人,灾情之惨烈,也是如同地狱。列强在上海已经的军队有三万多,此次也死亡几十人,黄浦江上船只沉、损千余,列强军舰吹离港最终沉没就有三艘。
想道这里,张英豪收回思绪,只能默默的为死难的民众默哀。不过,即使张英豪无意利用这场灾难获利,但不可否认这就是一个出动解放军名正言顺解放广东的最佳时机。去年放弃进军上海的机会那是没有办法,但此次自己绝不放过。而且,对于广东,张英豪早就垂涎三尺了,不管有没有这次可怕的灾难,张英豪都已经打算解放广东了。
解放区现在只有一个出海口,那就是广西的钦州钦。但是钦州的区位并不是很好,一面靠近法国的殖民地越南,一面靠近法国的租借地广州湾,也就是湛江地区,所以此时的钦州其实并不是一个发展的好地方。
前世张英豪在广州生活了十几年,自然知道广东的精华地区就是在珠江三角洲—带的平原上,这―带以后是高楼大厦,但是现在却是盛产粮食的基地,仅仅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平原,开发出来的话,随便养活十几万部队没有丝毫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前景,尽早打下广东,寻找一个更佳的出海口,就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了。
而且在广东搞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前世新中国的广东经济发展有诸多的原因,背靠内陆,特别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技术,以及海外的技术,资金。但是为何是广东发展起来了?而不是广西,新疆?地理上的巨大优势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广东这个地方的确是大有可为之处。
战略因为正确而胜利,战术因为胜利而正确。如果战略上没错的话,那么前进党就应该把这—战略变成现实,变成可以操作的具体步骤。
如果在解放军在战胜日本和俄国以前,张英豪确实对于占领沿海地区有很大的顾虑。但是,现在的顾虑就变得少之又少了。至少解放军用实力已经证明,列强不付出足够的代价,暂时绝对不可能攻入中国腹地。
英国在海外的殖民地没有能够大量生产舰炮和舰炮炮弹的地方,能够修理这些巨舰大炮的地方也没有多少个,而且现在中国和英国可是实打实的陆地接壤的国家,张英豪从来都不相信哪个国家的陆军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和解放军相抗衡而不败的。对于大英帝国,可以说是相互忌惮吧。
所以,真正能够威胁到中国沿海城市,能够把沿海城市炸成废墟的国家现在其实只有日本,因为日本是真的能够派出大量的军舰炮轰沿海城市并且还能够得到大量的炮弹补充。所以现在携战胜俄国和日本之威解放广东就是最佳的选择了。
张英豪研究了一下地图,再根据以前专门整理的资料,突然就发现了一个挺有趣的问题。在南下的道路之中,从江西到广州有大道,但是这些道路在哪里张英豪是一点都不清楚的,即使张英豪前世是韶关人,他却也不知道韶关到广州的古道在哪里,因为前世张英豪都是坐火车或者上高速,根本不可能走路。
唐代以前,去广州几乎都是走湖南,通过灵渠进入。随着南方的开发,在经济上逐渐成了国家的重要财政支撑,到广州的道路就成了走江西,所以随着千百年的开发,现在江西这些地方也有道路通过崇山峻岭直达广州城下。
不过这一次解放广州,张英豪却不打算仅仅用一路大军,张英豪向来主张用兵就要狮子搏兔,必须要用全力,所以解放军必须要用绝对的兵力横推过去。此次解放广东,张英豪直接命令四路大军进广东,必须要一举抵定广东的局面。
第一路军队从钦州地区出发,解放雷州半岛等地区,可以相机解放海南岛。第二路从梧州出发,沿水路直达广州地区。第三路就是从湖南和韶关出发,第四路就是从江西出发,南下解放广东。
之所以派出这么多的部队解放广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防止英法等国的干涉问题。一旦在广州等沿海地区和英法开战,那么兵力不足的话,解放军是要吃亏的。所以,张英豪才会四路齐动,以犁庭扫穴之势横扫广东的满清势力,—举解放广东。
救人如救火,张英豪直接下达命令,前线军队当即挥兵进入广东去救灾。接着,张英豪又立即发布了第二条命令,那就是解放淮河以北包括徐州,山东的微山湖,梁山等地,以连云港为出海口,组建一个新的省份,名为淮海省。这个新省份一旦建立,那么满清的一字长蛇就被拦腰斩断了,接下来满清就完全首尾不能相顾了。
在张英豪看来,江苏省南边有一个南京作为省府城市,而实际上淮河以北的徐州也完全能够满足作为省级城市的所有要素。徐州是南北要隘,在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经历了数十次大战。其地理位置易守难攻,一旦控制了徐州,就是控制北上黄河、南下淮河、西出中原的枢纽。而徐州在以后还是一个贯通全国的交通枢纽。
一个省里面如果出现两个省府这样的城市,资金,技术和人才有限,分配给两个城市其实就等于分散了整个省份的力量。让徐州成为一个省会城市,那么它所取得的成就将会远超前世的历史。而且中国的秦岭淮河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既然是分界线,南北的区别自然很大,那么把它分开两个省市也是有其必要的,这样更有利于发展经济。
由于洪泽湖地区早就被解放军给解放了,所以军队可以直接沿着淮河拦腰把江苏省一分为二了。而沂蒙山地区的解放军接到电报以后,直接向南进军,两路大军汇合以后,可以试机解放临沂,徐州,枣庄等地,趁着大革命时期组建淮海省。
一个又一个的命令下达,万军齐动。解放广东的解放军打着到广州救灾的旗号,唱着中国革命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边界线,直奔广州而去。
解放区的军事行动一直是满清朝廷极度关注的对象之一,任何的朝代,大多数的皇帝其实都不是糊涂蛋。至少现在还在位的慈禧与光绪不是糊涂蛋,特别是慈禧,她在知道解放军再次发动军事行动的时候,仿佛已经看到了满清末日的到来。
在解放军进广东的时候,相关的电报就已经通过那条小
小的电报线传到了京城。满清朝廷知道,一旦解放军再次对沿海省份展开军事行动,那么满清的末日就不远了。所以在看到解放军进军广东以后,慈禧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和打
击,再次卧床不起了。
前线的部队不管满清还是列强有什么的反应,解放军中央军委发布的命令肯定是要不折不扣的执行的。广东作为被
解放区半包围的省份,对于解放区的政策,只要消息梢微灭通的人都应该知道前进党对于土地等的一系列政策。
那就是解放军所到之处,必然是要分田分地的。所以沿海省份要么叫解放军为赤匪,因为解放军打的是红旗。要么就是叫解放军为洪杨逆贼余孽,因为太平天国就是提倡分田分地的。当然,现在底层民众没有掌握丝毫的话语权,是沉默的大多数,了解前进党的都是那些地主士绅阶级,他们不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解放区专政的对象,所以前进党根本不需理会这些言论。
不管洪秀全是信仰基督教或者洪秀全和杨秀清他们请神上身搞的多么神棍,但是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却是一项伟大的进步。不管这制度是多么的想当然,但是历史书上说的太平天国是中国农民起义的巅峰可是实实在在的。
能够拿出一套理念,拿出相应的制度,并且符合中国传统小农经济与中国农民理想的平均主义的理念,这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至少比李自成李闯王的不纳粮不知道进步了多少倍。张英豪对于这个理念是非常认同的,虽然张英豪知道这个理念在执行层面有着巨大的问题,但是张英豪并不反对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殷朝宗现在是光荣的解放军里面的一员,他是当初萍乡煤矿起义的工人之一,也是早期前进党在萍乡煤矿发展的党员同志之一,参加了解放长沙,九江,南昌等地的战斗,作战勇猛,得到多次火线提拔,在军队整编,去芜存菁以后,他现在已经晋升为团政委了,也已经算是军队里面的骨干之一了。
解放军中政委的地位比同级的军事指挥员高,但是,张英豪为了避免前世"雪村战斗”一样,某些政委的妇人之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又规定指战员在作战指挥上具有最后决定权。军事指挥上如果政委与指战员杠上了,指战员有完全的理由不搭理政委,争议内容则需及时向上汇报。当然,政委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召开党委会议讨论撤换指战员的决议。如果党委通过这个决议,之后选出来的第二任指战员依旧可以完全反对政委的命令。
政委制度这个双长官制度是一个看似可以完全对立的体制,也是前进党始终党指挥枪的重要保证之一。双长官彻底反目这种最糟糕的情况暂时并没有发生过,除非是国家整个体制烂到根子上,否则让党委、指挥部、参谋部等一起犯浑的几率太小,除非全部人都想同归于尽一起下地狱,更不用说战争失败之后如果有问题是要掉脑袋的。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况,担当军队书记的政委与担当党委副书记的指战员,两人谁更能打仗,在军事会议上大家就听谁的。毕竟军事指挥员平时训练士兵等工作没有任何问题。作战时所有士兵都一样想打胜仗,都一样想活着回去。所以,如果大家都知道是政委更能打,这就叫做党委决定,大家都听政委的。如果是指战员更能打,那就是专业至上,大家打仗就听指挥员的。当然,所有前提只有一个,党委会议所有成员必须是党员,包括指战员。不过,现在还没出现过非党员当上高级指战员的先例。
作为团政委,殷朝宗也是经过多次培训和考试的人,自然知道前进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他始终记得张英豪主席在培训的时候说的话: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有人想的是升官发财,封侯拜相。有人是农妇,山泉,有点田,或者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我们前进党要实现的最基本的目标之一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太平天国中均田地,均富贵的理想是没有什么错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团结天底下受苦受难的贫苦人民,那些希望过上好日子的人民,共同努力,艰苦奋斗,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对于张英豪讲的这些,殷朝宗是极为认同的。所以殷朝宗在队伍里面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经过培训考试以后,直接提拔为团政委了。
殷朝宗带领着部队向南行军,一路上,侦查部队早就沿着大路把情报传送回来了。遥想当初解放军在解放江西的时候,江西到广东的沿路城镇据点里面的清军早就人心惶惶了。而在侦查部队返回的情报里面,那些小据点里面的清军已经是空无一人,全部跑路了。
想道之前解放江西的历史,殷朝宗突然想起了之前解放江西赣州的过程。赣州位于江西南部,地处赣江上游,东邻福建三明和龙岩,南毗广东省梅州、河源、韶关,西接湖南省郴州,北连江西省吉安和抚州,是个重要的城市。
部队在解放吉安以后,就准备接下来解放赣州了。所以出发前做了很多准备,参谋部知道此次行军的重要性,只担心准备不足。却限于情报的匮乏,很多计划根本来不及做,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以解放军的训练水平来说,每天三四十公里行军根本不算啥。除了行军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派出侦察兵,搜索情报,并且对经过的地方进行诸多测绘。
参谋部军官都觉得这将是一次涂满血色的军事行动,没想到走完之后才明白,这一路上部队只是来了次武装大游行。广东的清军根本就没有出省抵抗解放军的打算,而老百姓是最善于审时度势的,在知道无力对抗解放军以后,纷纷采用了默认的态度。那些满清的兵丁,巡防营,绿营,很多都早早不见了踪影。
最初认为攻打赣州是个大仗,那次南下行军的途中的要点就是赣州。攻克赣州之后,部队就能直扑韶关,破了韶关之后,广州城就在攻击范围之内了。
而在解放军准备进攻赣州城的时候,军队还在当地制造了上百架云梯用以攀登城墙。殷朝宗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当初抵达赣州的时候天上下着雨,而赣州城内守军城门紧闭,用望远镜观察,可以看到城头之上有着大量穿着蒉衣和斗笠的清兵在走动。很明显,清军是做好了防御准备的。
但是,让解放军看到这种情形却是不得不发出强烈的笑声,因为在使用热武器的今天,赣州城墙上不少地段居然是白雾萦绕,估计那里还在烧着开水或者热油或者是金汁等防御攻城的武器。只要稍微懂得一点现代军事知识的人,看到这种情形都会觉得这里面的槽点真的不是一点点。但是同志们在笑过以后,大家也只能苦笑摇头,相顾无言,都在为这个多灾多难的老大帝国感到无奈和悲哀。
确实,如果是传统的攻城战,步兵们用长梯向城头靠近,然后英勇的登上长梯向近两丈余高的城墙上奋力攀爬着。或许这些士兵大多数都腰间挎着利刀,配剑,悍勇无比。
可以想象,攻城的士兵拼命攀登城墙,几个守军沿着梯子上倒下一盆冒着浓烟燃烧的火油,黑油沿着梯子流下,大团的火焰滚落下来,掉在进攻士兵的身上,士兵惨叫惊恐地拍打着身上的火焰。或者是滚烫的金汁直接淋到身上,烫的士兵放声尖叫,最后感染而死。想要攻下一座城墙,完全就是用士兵的命在填。所以才会有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最后才是攻城吧。
面对这种传统的守城模式,中国人已经把他发展到了巅峰。不过,在现代化武器面前,一切都不够看了。解放军指挥部一道道命令下去,炮兵部队迅速把大炮拉到预设的阵地上,这些大炮炮身不大,炮口小,这种大炮却是专门按照需要长途行军时候设计的。因为这些小炮可以用架子车快速运动,实在不行,几个人抬着也可以行动,更甚者可以拆了零件搬运。
清军还在城墙上咋咋呼呼,看其大多数人的动作大多没有任何异常之处,可见现在这满清的地方军队已经落后到如此地步了,不止是武器上的落后,还有意识上隔了几代的差距。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