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为了维护阶级统治的利益,统治阶级可以联合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合作镇压本国或者本民族的被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者自己的利益,统治者可以出卖国家,民族甚至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以求的保全自己继续统治的权力。
所以,汉朝也好,唐朝也好,宋朝也好,清朝也罢,绝大多数王朝为了统治者自己的利益,都送了公主去和亲,许多王朝也都为了自己继续统治而借兵镇压本国的农民起义,这才是真正地历史真相。”
第七百四十七章:第更!
张英豪知道,不管愿不愿意,在北洋偷袭进攻解放区的那—刻起,这场解放全国的战争就正式开始了。就算是北洋想要停战,如果不出意外,张英豪也不会同意停战了。至于北洋里面卖国的那些人,是否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只有等到解放全国并且建国以后,才能再调查清楚盖棺定论了。
“主席,北洋军现在有异动了,北洋之狗冯国璋现在已经被袁大头认命为讨逆将军,全力部署河南的北洋军和与我解放军对峙,随时准备配合列强进攻我解放区了。”
“主席,北洋正面进攻的能力还是非常强的,也敢于拼死,而且,北洋还依托铁路,后勤压力不大。根据我们对北洋的战斗经验总结,和北洋打仗最好不要正面攻防,要大打,要进行穿插作战,从侧面或者后面进攻北洋军,北洋军由于是日德训练的原因,整体缺乏灵活机动的应对能力,北洋军一旦遭到侧面或者后面的进攻,就会惊慌失措,顾此失彼,战斗力就会下降甚至直接崩溃。”
由于当初解放军湖北,山西,而后又要北上解放蒙古,继续东进解放江西和安徽,导致兵力被极速稀释,再加上河南河是袁大头的老家所在地,北洋又调兵南下,实力强大,导致在解放了武胜关,平靖关和九里关以后,再试图进攻信阳就遇到了北洋南下的主力,只能转攻为守,在解放了武汉以后,北洋也就停止了进攻,相互武装对峙了。
“嗯,具体怎么作战交给前线的同志,不过对北洋的进攻先不着急,我们不主动去进攻北洋的阵地,那样会造成不必要损失,最好和北洋军进行野战。不过,现在让子弹飞一会,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在北洋没有离开阵地以前,现在我们对北洋以防守为主,谁主动进攻就打谁,还要狠狠的打,最好把北洋打怕了,打自闭了,把北洋内部的裂痕彻底撕开,分裂北洋,我相信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北洋想要南下进攻湖北,那就让北洋进攻一下我们解放军守着的襄阳和义阳三关,我相信自己的同志一定能够守住。”
“主席,我们在和北洋的对峙前线早就挖好了战壕,牵好了铁丝网,更是在崇山峻岭之间建了不少的暗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应该说抵抗北洋的进攻完全没有问题。不过,防守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要想胜利,还是要进攻,打入河南。”
“是啊,主席,安徽现在已经被解放,现在南下的北洋军需要依靠铁路,就只能走武胜关,双方攻防旷日持久,消耗也大。但是,主席,其实我们只要派出一队精锐士兵,去炸了黄河铁桥,那么河南的北洋军就要立即麻爪,丧失战心。而且,我们对南下的北洋军这么关注,那么北洋的将领冯国璋恐怕也已经了解了不少我们的情报。他作为北洋三杰之一,论智谋,论手段应该都不缺,对付这样的人,还是需要下重手。”
“是呀主席,现在越早统一全国,我们就越能够集中力量对付列强。北洋现在这样留着,我们也需要处处防守,同样牵制了我们大量的兵力。”
“主席,如果我们消灭了北洋军,那么北洋军里面的技术兵种也可以充实到解放军的队伍之中,可以增强我们解放军的实力。”
张英豪知道同志们早就对北洋推翻满清获得这泼天大功感到不满了,也早就知道同志们想要解决苟延残喘的北洋统一全国了,甚至张英豪还知道,因为自己的压制,让不得发挥的某些指战员感到不满了。
面对同志们的请战,张英豪突然想起了前世解放战争进行三大战役时,时间也是有重叠在一起的。解放全国,比拼的就是士气,不过,现在自己真的做好了统一全国的准备吗?自己领导的军队有这个实力同时面对列强和北洋军吗?
突然,张英豪想到了一个关键性问题,于是问道:“直隶,河南这些北洋统治区,我们派去农村工作的同志成果怎么样?”
“主席,这次北洋偷袭娘子关没有成功,就是我们这些地下组织的通风报信的功劳。不管北洋是白天行动,还是晚上出动,他们又哪里能够逃得过无处不在的老百姓呢?”
“是的,主席,河南都督兼巡抚张镇芳为了供养在河南与我们对峙的北洋军,可谓是敲骨吸髓,横征暴敛,百姓饿砰遍野,怨声载道,再加上这几年天灾人祸不断,导致河南各地都经常爆发农民起义。更加可恶的是张镇芳疯狂镇压起义军,视人命如草芥,更是取缔报刊,疯狂捕杀进步人士,就是省城开封都被白色恐怖笼罩,无辜市民亦遭殃,被刮地三尺。主席,我相信只要我们解放军横扫河南时,百姓肯定是革食壶浆迎接我们的到来。”
就在同志们劝说张英豪进军河南,解放全国的时候,袁皇帝此时却正在沉默着看着一众列强外交官,并在心里暗骂着一众逼迫他出兵进攻解放区洋鬼子。
“这帮黑心的洋鬼子真的就没有一个好东西。”
但是袁皇帝此时也是非常不了解那帮子赤匪到底要干什么,居然真的要把列强赶出长江,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列强多么强大啊,就是小日本这么一个国家,都不是满清或者北洋所能对付的。
此时袁皇帝也已经感到心力交猝了,以前帮满清办事的时候,他一声令下,下面所有的军士都听他的话。但是,自从他当上皇帝以后,下面的人反而还不那么听话了,甚至还有隐隐和他对抗的架势。本来他还觉得自己坐上这个位置就应该一言九鼎,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了,没想到反而是属下对抗他的开始,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他袁皇帝也不想想,以前天下是爱新觉罗的,他和北洋是一体的,利益一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自己的利益,大家自然都会听他袁大头的。但是现在关系发生了变化,你袁大头当了皇帝,大家都成了给你打工的,老板的利益又怎么可能和员工的利益一致呢?
以前有满清那帮贵族在前面顶着骂名,烦心事也有那帮宗室贵族处理,任由洋人折腾也没有自己什么事。但是现在,面对列强的逼迫,袁皇帝却是真心犯愁了,终于体会到了慈禧的那份无奈。袁皇帝现在真的也是恨不得把能卖的都卖个干净,好获得列强的支持,换取足够的金钱,维持自己的统治。可惜,现在就是自己想卖,下面一帮人也会阻止自己了。
袁皇帝叹了口气,送走了列强外交官以后,没有办法,只能立即让侍从去请自己的心腹跟幕僚们来商量怎么处理,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动兵更好的解决解放区。
此时,袁皇帝最担心的就是同列强的借款问题,因为有朱尔典的承诺和斡旋,再加上北洋政府将山东和直隶地区的铁路、矿产、森林等作为借款抵押出卖给列强,并承认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更是将电讯事业交由列强控制,让列强派出军官进入北洋军,这让他已经从列强手里获得了总计四百五十万两银子和两百万两的军火物资。
四百五十万两银子除了交给财政部一百万两外,全部用于军响和扩充军队了。袁皇帝此时也知道自己是穷兵旧武,但是,作为一个武人皇帝,他深知一个道理,军队就是他权势的保证,如果他没有了军队,那他就什么也不是,甚至第二天就会从高高在上的皇位上被人给丢下去踩入泥底。
列强的钱和物资到了以后,可是,以后呢?现在北洋统治区遍地烽火,遍地暴民,如果没有列强的帮助反而是得罪了洋人,尤其是英国人,那他这个皇帝就立即当到头了。现在袁皇帝唯━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以战养战,打下赤匪的土地,再抵押给列强获得钱财继续打仗,如此循环下去,直到统一全国。
“都是那群赤匪瞎胡闹,否则自己哪里会面临现在这样的情况?”
袁皇帝此时也是牢骚满腹,不过他也不想想,没有解放区削弱满清的实力,他北洋哪里可能那么容易就推翻满清啊?如果不是解放区选择沉默,他袁大头哪里那么容易就坐上了那个位置,过了一把当皇帝的瘾呢?
袁皇帝此时很清楚,现在必须同解放区打仗,必须以统一全国为目标,而且,也不能再抵押东西获得贷款了,否则下面的人就会离心离德,甚至跑到赤匪那里去了。
很快,受召的手下就陆续的到来了,此次解放区和列强开战最头痛莫过于北洋外交总长陆正祥了,毕竟和洋人交涉必须由他出面。
徐世昌,王世珍,唐绍仪等人都迟迟没有到,这让袁皇帝不悦的皱了皱眉头。自从自己借款和被列强逼迫准备对赤匪进攻以后,这些大臣就慢慢的开始避开自己了。这段时间开会他们也很少开口发言了。没想到这么重要的会议,这些人还迟到,不仅不立即为君解忧,出谋划策,反而是消极怠工,这都叫什么事呢?
看到袁皇帝皱眉头,陆正祥以为袁皇帝是在担心列强的事情,当即说道:“陛下,现在列强和赤匪打仗,妄图把列强的军舰赶出长江,列强逼迫北洋立即出兵,外交部的压力很大,如果不能立即出兵,如果不能战胜赤匪,势必在国际上造成现在帝国国势羸弱与前朝一般无二的印象。所以,我建议这仗一定要打,但是一定要慎重,不打则已,出击要必胜...…”
陆正祥从满清时候就一直在做外交工作,跟洋人打了多年的交道。他深深知道现在国际上奉行的是弱肉强食的法则,如果北洋对赤匪不能取得胜利,那么刚刚成立的中华帝国必然再次陷入弱国无外交的境地,外交部必然重新陷入到被动与不利的局面。
袁皇帝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点了点头,如果有可能,谁又愿意受洋人的气呢?
这时,杨度也是说道:“陛下,帝国初立,百废待兴,现在全国百姓都在看着陛下能否拿出气魄,一统天下。所以,这样仗必须打,只有这样才能让民众看到陛下的雄心壮志,树立中央的权威。”
说起来这杨度还真不是个一般人物。
杨度,字皙子,湖南湘潭人,是当世大儒王阊运的得意门生,醉心于帝王之学,当年戊戌变法时“六君子"中的刘光第、杨锐都是他的同门师兄,戊戌变法之前,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长沙举办时务学堂,杨度亦曾入堂听课,从此与“维新"结下不解之缘。
光绪十九年,杨度考中举人,但之后屡试不第,庚子年后,求变心切,于是自费留学日本,直到光绪二十九年,朝廷举办经济特科,杨度回国应试,得以高中一甲第二名,排在他前头的是梁士诒,由于"维新乱党"的魁首康有为原名康祖诒,当慈禧询问军机大臣这个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公是什么来历时,那位军机大臣为了交差,只好胡说梁士诒是梁启超的亲戚,而且名字最后一个字与康有为一样,所谓"梁头康尾",必非好人,结果慈禧震怒,下令查办阅卷大臣,取消众人功名,如此一来,杨度的“榜眼"是做不成了,而且由于他曾上过时务学堂,是谭嗣同、唐才常等人的学生,朝廷要严办"乱党余孽",杨度心灰意冷,淡了功名之心,随即再次东渡日本,继续学业。
杨度对于宪政其实并不喜欢,他喜欢的是强人政治,想要找一个明君辅佐,像诸葛亮一样干一番大事业,以此青史留名。
杨度看中就是袁大头,毕竟当此中国,有实力,有能力,有威望,会用人的莫过于袁大头了。在杨度的心里,也只有袁大头有实力摆平天下,有足够的能力驾驭天下,所以在袁大头当上皇帝以后,立即投奔了袁大头。
要说这杨度却也是一个忠君之人,他—心以为袁大头就是他要找的“非常之人”,日后定能成就无量伟业,说不得他也能因此做个'帝王之师',也正是因为这种执着,他为袁皇帝不辞辛苦,上下奔走,搜索京城内外的情报,为帝分忧。
这些袁大头都看在心中,对杨度这个擅长帝王之术的人,某种意义上来讲,袁大头比身边的所有人都信任他。
袁皇帝知道要打,但是怎么打才是问题啊。杨度也没有让袁皇帝久等,而是吸了一口气,仰首挺胸,颇有一种指点江山地说道:“陛下,现在赤匪和列强开战,对我北洋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机会?列强觊觎我中华,有虎狼之心,终不可信。现在赤匪有席卷天下之力,包举宇内之志,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是陛下之心腹大患。但是,俗话说兄弟阅于墙,外御其侮,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所以我们这一战不仅不和赤匪打,反而应该联合赤匪攻打列强,把列强赶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租界等,以此来收拾人心,更能—窥赤匪之战力,好争夺天下.....如果我们联合列强攻打赤匪,不仅师出无名,反而是遭到百姓的厌弃,背上无数骂名。”
杨度的话可真是石破天惊,在会场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如果张英豪听到了杨度的话,肯定也是惊为天人。如果北洋真的进攻列强的话,不仅以后历史对北洋的评价要彻底改写,甚至就算是以后把袁大头赶下皇位,前进党对这些北洋的人也要客客气气了。张英豪还知道,前世在白色恐怖之时,杨度申请加入中国gc党,不可谓不是一个奇人。
此时的杨度还有些读书人的捐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虽然提出的建议或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北洋又怎么可能会集体背叛自己的阶级呢?仅仅就土改一项,北洋又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呢?
所以,还不等袁皇帝说话,其他人就立即大骂道:“杨度,你这是何意?赤匪就是一群强盗,他们丧尽天良,无恶不作,他们抢人田产,霸人房屋,屠村灭户,肆意杀戮士绅名流,北洋绝不能与强盗为伍,否则就是民心尽丧,我们也是人头不保。”
“就是,真是居心不良,赤匪主张消灭封建制度,特别是要打倒孔教思想,这是要灭我中华传统。”
“没错,赤匪就是一群无君无父之徒,打倒孔教不就是背弃祖宗吗?赤匪就是一群洪杨逆贼,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陛下,绝对不能听杨度胡言乱语。在赤匪那边,太平天国和拳匪居然是正面形象,而曾文正公,李中堂居然是屠杀暴民的刽子手。”
听到这话,袁皇帝也是一愣,如果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是刽子手的话,那么他这个“民屠"难道会有好的评价吗?简直就是岂有此理,难道赤匪不知道什么叫做为尊者讳吗?
这个时代肯定有傻子,但是,北洋的高层里面绝对没有人是傻子,他们又有什么不懂的呢?其实他们什么都懂,什么都了解,什么都一学就会,他们聪明的很。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北洋许多人都能够安然躲过政治倾轧,左右逢源,活到最后,安享晚年的原因吧!
“陛下,我们应该把赤匪这些荒谬的言论传遍天下,这样不仅可以保住孔教,保住传统,还能让天下士绅都站在我们这一边....”
“陛下,之前发生的挤兑潮导致户部银行,通商银行银根吃紧,现在已无银可兑,再加上国库空虚,如果我们没有列强的支持,反而联合赤匪攻打列强的话,就算我们胜利了,最后也破产了,不用赤匪来攻打北洋,北洋就已经分奔离西,毫无抵抗之力了。”
第七百四十八章:更!
天下动荡,战斗不休,在发生战争前、中、后的所有时期,最受苦的还是底层的无辜百姓。为了解放北洋治下的百姓,为了统一全国,为了集中全国力量对付列强,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好像确实是越早对北洋发动解放战争越好了。
矛盾是不停发展变化的,不会因为张英豪的想法而停止或者完全按照张英豪的想法进行,张英豪很清楚这一点,既然现实已经发展到了需要解放全国的程度,那就要顺着大势去做。如果张英豪制止解放全国,那样反而会让自己失去民心,失去同志们的支持,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反动派,一个顽固派了。
战争,张英豪在这个时代从来都不怕战争,只是想多保留一些中国的元气而已。鸦片战争打痛了这个沉睡已久的国家之后,刻骨铭心,所以,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个国家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为了这个国家未来在努力,前赴后继,至死不悔?
张英豪并不否认,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甚至袁世凯之流,他们也确实努力让这个国家稍微少流出了一些民族的精血。
但是,如果没有自己,到目前为止,若问及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英雄豪杰甚至是至革命者如何拯救这个国家,他们的回答基本都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那一套,或者对列强抱有幻想,不顾实际的对美国的共和制照搬照抄,但是到底实事求是该如何做,怎么办,为什么要这么做,未来在何方,目标是什么,真的没有人能够站起身来说个清楚!
大革命时代,这是个最好的时代,新陈代谢,涤荡了多少时代垃圾?大革命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为自己最爱的国家而牺牲?大革命时代,同样也是个迷惘,彷徨,呐喊的时代,纷纷扰扰,潮起潮落。
张英豪想起了前世的中国之所以最后能够发展起来,除了勤劳廉价的海量劳动力外,还因为借着全球化的东风,借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红利,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三十年埋头发展苦干,终于让中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大致和平的情况下攫取了一次胜似世界大战的红利。
张英豪此时不知道袁皇帝已经召集幕僚官员们讨论如何进军解放区了,只是看着地图,看着同志们的计划书,想着即将发生的统一战争,张英豪不由得想起了德意志的统一之战,德意志就是利用不停地发动战争才得以崛起的啊。
这个时候的中国和之前的德意志是何其相似呀!甚至德意志还更惨,至少那个时候的德意志由30多个独立的邦国组成,外有强大的敌人英国,法国,奥地利,法国,丹麦,奥匈帝国等,内有分裂势力,野心家等。而此时的中国也是外有俄国、日本、英法等列强,四面皆敌,内有分裂、宗教等各种势力、野心家。
法国大革命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寄托在拿破仑的军队上使其席卷了欧洲。随着对奥地利的胜利,拿破仑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了莱茵邦联;莱茵邦联和大革命带来的现代民族主义,第一次让"德意志人"产生了一个统一国家的构想。
以前的德意志是个四分五裂,甚至领土都被别的国家控制的国家。面对这种情况,任何人想要通过和平的手段将这些分裂的小公国跟在国外势力的挑拨之下互相敌视的各个势力统一起来建成一个国家根本就是个笑话。而当时的普鲁士便是这些小公国之中的一个,唯一不同的是,普鲁士拥有一群合格的统治者,一群一个声音发声的政客,一身强大的钢铁肌肉,以及一双铁拳。
德意志就是为了统一国家,永不停止地对军队进行整编、凭借着工业革命拼命快速发展的生产力等这些手段,再加上俾斯麦那正确的外交策略,使这个国家只用了不足十年的时间(王朝战争1864-1870)完成了他们的祖先数百年来都没能完成的壮举,一举用铁血手段统一了德意志诸联邦。
有人可能说普鲁士在统一之前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实力积累......不错,正是用去这半个世纪的事情,普鲁士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改造,彻底奠定了普鲁士在德意志诸联邦最强的根基,也由此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但是,张英豪也可以说自己继承了满清几十年洋务运动的精华,再加上中国发达的传统手工业,和那个时候的德国又差哪里了呢?可以说仅仅减少的给列强的赔款就足以让中国比原本历史上减少了至少十数年的资本积累。
现在第二次革命才刚刚开始,方兴未艾,如今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确实容不得自己再慢吞吞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
如果将"辛丑革命”(张英豪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发动革命)比作是'普鲁士王朝战争三部曲′中的‘普丹战争',那么张英豪的确通过自己的'普丹战争′获得了四川省的统治,并且战胜了满清围剿的军队。第二步是兵出陕滇贵,又通过xz对英反侵略战争稳定边疆奠定了自己在国内的名望和威望,并用自己的这一铁血手段表明前进党保家卫国的决心。随后发动解放战争,和对日俄的战争,一如当年普鲁士王朝战争中的二部曲―一‘普奥战争'。
现在,解放区也确实到了普鲁士王朝三部曲中的'普法战争'的阶段了!现如今,也确实不应再等待了。中国应该如历史上刚统—的德意志一样,完成了王朝战争的普鲁士正是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公交车,这才能够从欧洲次等工业强国迅速变成世界级的巨无霸。
不管中国的'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如何区分,这一场解放区和北洋之间的统一战争必须要打响了,即便是张英豪不愿意打,在北洋进攻之后也要打了。
张英豪也迅速想清楚了,中国未来的舞台应该是整个世界,统一整个国家只不过是为了获取一张进入世界强国俱乐部的入场券而已,中国,以后注定就是那"流氓国"中的一员。
所以,这一场战争解放区必须打,还必须赢,不但要跟北洋打、还要跟列强打,军事上要打,政治上的手段也要用.....
想到欧洲历史,看着欧洲地图,张英豪就忍不住发笑,现代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现代民族国家的概念一旦成为各民族的主流思维,那么现代民族意识所带来的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排外,民族矛盾,国家内部矛盾变得复杂甚至导致国家分裂等也几乎就不可避免了。
现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其实就是出现了一个现代民族的理念,这该死的想象共同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法国大革命是现代文明灯塔,它真正的意义不仅仅是推翻了国王,建立起了共和国。更重要的是,法国大革命创造出了现代意义上的“法兰西民族"这一概念。
面对列强武装干涉革命,面对四面受敌的局面,法国人不得不提出"为了法兰西而战,为了法兰西民族而战"的口号。正是这样的理念,让无论什么出身的法国人都从各个阶层中解放了出来,拥有了法兰西民族这么一个全新的旗帜,全新的名字,共同的概念。
也正是因为如此,为了独立自由而战,进入现代民族国家的法兰西军队悍不畏死,一度在欧洲大陆上纵横无敌,拥有了一统欧洲的架势。
可惜,其他欧洲国家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也不得不开始学习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所以,事实上决定拿破仑最终必然战败命运的其实并非一场滑铁卢之战,而是之前的莱比锡战役,更可以说是"法兰西民族"这一理念。
莱比锡战役又被称为莱比锡民族大会战。接受了现代民族国家理念的欧洲诸国打着本民族的旗号,以本民族为宣传、煽动全新的战争理念和口号,投入莱比锡会战的欧洲各民族除了传统的战争认知之外,都加入了全新的,认为自己是在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未来在进行战争的认知,所有人都带着神圣,都屁颠屁颠跑去打法国佬。
这些全新的现代民族国家开始在莱比锡进行了惨烈的厮杀,所以,莱比锡战役也是拿破仑进行过的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拿破仑的惨败代表着拿破仑统一德意志的最后希望已经幻灭。而作为新现代民族国家的法国,由于没有及时提出包含整个欧洲民族的概念,最后终于也失去了自己在欧洲的优势,至于一统欧洲,像中国一样一统天下也终于成了泡影。
此时北洋统治区的面积跟一个法国差不多大小,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绝大多数分裂时那些势力所占据的面积了,比如春秋战国,五代十国等,如果好好经营的话,未尝不能发展成为一方强大的势力。可惜,北洋内忧外患,负担太重,又没有足够的钱财,更没有发展工业的决心,这就注定了北洋的发展潜力有限了。
就在张英豪打定主意,看着参谋部之前作的解放北洋的作战计划书的时候,为了防止沙俄军队进入新疆,从西蒙古进入新疆的解放军已经进入新疆,要解放塔尔巴哈台了。
塔城地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曾是中国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素有中亚商贸走廊美誉,自古以来就是扼守西疆的战略要地之一,巴克图口岸自古以来就是对外开放、沟通交流的重要通道,是全疆对外的重要口岸之一。
在统一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前夜,中国国内外局势显著恶化,黎明前最是黑暗。新疆有反动派勾结英俄,错误估计形势,实行血腥黑暗的统治,大肆捕杀进步人士和爱国青年,白色恐怖笼罩整个西疆。
满清残余势力,北洋任命的反动军队和官吏与当地地主、奴隶主互相勾结,对广大农、牧民横征暴敛,田赋、畜税,无所不收;催税赋,抓壮丁,敲诈勒索,无所不用其极,使聚居的达斡尔族及各族人民贫困交加,民不聊生,痛苦不堪。
面对解放军的威胁,新疆的反动军队在短时间内扩充了两倍,更是强迫各族牧民"捐献"万匹军马,否则将按比市价高出二分之一的价格收缴现金;为了盘剥人民,各种苛捐杂税增加到二十五种;光是土地税就占农民收入的六成,物价更是上涨7倍之多。
新疆广大农牧民在无法继续生活下去的情况下,推翻现有反动统治的欲望曰渐强烈。早已无法忍受的达斡尔族等各族青年,酝酿已久的抗暴怒火,就要像火山—样爆发了。
此时,解放军的骑兵主力还没有到达塔城,各族准备暴动的各路人马已经在向塔城汇集了。塔城的反动军队面对各族人民起义的队伍,顿时惊恐万分,妄图在当地人组建的队伍立足未稳之时给予迎头痛击。
塔城作为一个通商口岸,作为一个边境要塞城市,反动军队此时是武装到了牙齿。面对当地人的暴动,反动派立即就选择了派兵镇压。
面对那些拿着锄头镰刀,最多是鸟铳的起义队伍,反动派认为这是"赤祸",命令反动军队采用"拉网清剿"的战术,开始了对塔城人民的疯狂镇压,致使许多无辜百姓和进步人士倒在了血泊中。
当地驻军首领之—瓜尔佳·罗英更是对暴动恨之入骨,命令采取“长期驻扎,由点到面,反复拉网,逐村围剿"的战术和"宁错杀一千,不放掉一人"的反动方针,疯狂镇压起义的群众。瓜尔佳·罗英更是个嗜血成性、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他带领的反动武装每到一村,就把群众统统赶到空地上,逐家逐人清查户口,拿着反动地主提供的名单抓人,杀穷鬼,杀叛贼,气焰十分嚣张。为了捕杀暴动的领导者丁德安,加伊等人,瓜尔佳·罗英更是亲率部队去果子沟、精河等地清乡,有时疯狂到一天内到一村清剿竟达七次之多。瓜尔佳·罗英每到一处,非杀即抓,非烧即抢,老百姓倍受磨难,苦不堪言。由于未能捕到丁德安等领导者,瓜尔佳·罗英竟将丁德安等人的父母,侄子侄女等亲属抓到并杀害。残忍的是瓜尔佳·罗英杀人多采用侧头、砍头、枪决、活埋、绞杀等方式,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反动派对塔城地区的围剿中,有上千起义群众被残杀,零星杀人最多的瓜尔佳·罗英更是逢集杀人,有时将人头挂在城门上示众。据不完全统计,被瓜尔佳·罗英杀害、打残(包括打伤)的群众就有三百二十一人,其中被残杀的有一百二十人,被打残(包括打伤)的有二百一十一人。致使塔城地区一片腥风血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反动派最是疯狂的时候,解放军的前锋终于赶到了。这些反动派看到解放军个个剃着像和尚的短发,立即破口大骂。其实骂的也不过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些人无父无母之类的屁话,解放军的同志从来都懒得和这些人计较。只是一边抓紧时间做战前工作准备进攻,一面开始救治伤员。
面对风尘仆仆的解放军,丁德安这个听到家人被杀都不曾流泪的汉子居然痛哭流涕,拉住前锋队长的衣服哭道:“你们怎么才来啊?死了,都死了。”
前锋队长对于反革命的凶残自然是了解的,当即政治正确的说道:“我们这不是来了嘛!我们来了,反动派末日就到了。”
此时,塔城里面的反动派都知道蒙古已经被赤匪占领了,他们这些人对于赤匪可是不陌生,因为赤匪挫败了多次他们向蒙古的进攻,打败了太多的反动军队。
此时,反动军队的布阵还是老一套,在塔城内外布下数个阵势试图阻挡解放军的进攻。由于现在解放军只是前锋,火力并不充足,所以,肯定不能和反动军队打野战,这样太吃亏了。
所以现在也只能做些前期的准备工作,防守还是没有多少问题的,当然这也是面对解放军,反动军队的进攻意识不强而已。
解放军带领着当地群众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战前的准备工作,挖战壕,挖猫耳洞。当天晚上更是拼命制造噪音,敲锣打鼓,大肆骚扰。不过当解放军的主力到达塔城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因为看不起塔城里面的反动军队的战斗力,又有当地群众的支持,解放军不再耽搁,当即摆开阵势,准备攻城。
解放军的战士们都觉得守城军队应该不会再出城了,而是死守城墙,不免就放松了警惕。可是没有想到,在城东驻扎的瓜尔佳·罗英居然趁着解放军刚刚到来之机,大撒银元,居然鼓动军队主动发动了一次进攻。反动军队知道自己作恶多端,此时也是拼死进攻,其中不少更是地主贵族带过来的民团武装。
他们疯狂的攻击解放军一个营驻守阵地,面对乌合之众的进攻,解放军大意之下差点吃了大亏。面对解放军比反动军队高了不止一个等级射击技术,反动军队最后只能被迫后退。
进攻不下就想要退走,世上哪里有这样的好事?在迫击炮的掩护下,解放军立即出击,双方在塔尔巴哈街附近展开大战。
就在这时,反动军队的马队从解放军的侧翼突然出现,打得解放军一个措手不及,侧翼的一个连抵挡不住,马队差点就要冲进解放军的阵营准备肆意砍杀了。
面对如此危局,解放军这边当即组织部队拼死反冲锋,派出另一路堵住反动军马队的退路,同时推出两挺重机枪,形成交叉火力,疯狂射击反动骑兵,顿时就全歼了这股差点冲进阵地的骑兵。
战斗的结果就是解放军的部队以胜利收场,反动军队在丢下上千具尸体仓皇撤退。解放军也不愿再浪费时间,也担心沙俄派兵进攻干涉,希望早点解放塔城地区。既然现在反对军队居然敢出城打解放军,解放军自然紧紧跟着反动派的溃兵,直接杀入城中,面对四面射来的子弹,外围的反动军队终于是直接崩溃了,解放军也避免了惨烈的巷战。
战士们杀入城中,没有任何的停顿,装上刺刀,推弹上膛,部队立即以班排为单位就开始扩展控制范围,向着两旁的街道就开始往前面进攻。同时,一门门迫击炮被抬入城里,对着反动派还在固守的街垒阵地立即试射,然后就是猛轰。
这行云流水的战术行动是解放军这几年日积月累一点点从实践总结出来的,经过反复的战斗锤炼和训练,才有今日的优异表现。
塔城内的某些反动军队极为顽固,在解放军攻进城里面以后,依旧没有放弃抵抗。他们居然四处纵火,点燃民房,一来可以用火来阻止解放军的进攻,二来可以烧出一片空地,有了这片空地,反动军队就可以躲在对面,用来射击进攻的解放军。
解放军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这么顽固的敌人了,对于这些顽固的反动派自然也没有好感。解放军遇到放火的敌人不在少数,但是解放军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所以反动军队放火还是起到了作用的,只能等到火势稍停再进攻。解放军用大炮和炸药包摧毁一些民宅,设立隔离带,之后才组织部队进攻。
解放军持续进攻,没想到反动军队在对面的墙上开了不少射击孔。他们从这些射击孔里面突然冲着解放军射击,解放军猝不及防,居然造成几十人的伤亡。
站在城墙上的指挥官官看着反动军队负隅顽抗,咬了咬牙,恨恨地说道:“命令炮兵,把那些墙给我全轰了。”
进攻的部队很快带着伤员撤了下来,此时炮兵立即抬着大炮上前,对着对面的房屋就开始开炮。花费了了不少的时间,总算是摧毁叛军精心准备的防线,步兵们继续进攻。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核心的反动军队依旧没有崩溃,他们依旧在顽强的抵抗。甚至一些反动军队躲在民众的房子里,然后突然杀出,对着解放军用冷兵器厮杀起来。虽然每一次都以解放军的胜利告终,但是遭到袭击,伤亡也是不可避免的。
幸好解放军人多,又有当地群众的帮助,就是用人堆,也能把塔城给拿下来。这些受伤的战士源源不断的送到解放军野战医院,不长的时间里面,就已经送到了上百的轻重伤员。
解放军付出如此的代价,反动军队付出的代价就更大了。不过这也是对解放军比较少见的伤亡了。不过在这些敢死战的反动军队战死以后,接下来反动军队就组织不起什么有效的进攻了。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