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这个时候,任何的指挥官都知道再加把劲,反动军队可能就会崩溃掉。此时塔城的城墙有三面都已经被解放军攻占,如果此时,解放军不计成本的用炮轰的话,反动军队覆灭只在顷刻之间。
但是现实不允许,解放军现在的任务就是拿下塔城地区,避免沙俄派人进入新疆。但是,后勤太过于困难,现在的炮弹,子弹都极为珍贵和重要。以现在的运输能力,万里迢迢的从兰州等地运过来的话,短时间完全就是不现实的事情。后勤现在承担的压力非常大,所以现在只有靠步兵来解决问题了。
塔城不愧是要塞边防城市,内部的防御体系做的很完备。或许这些防御体系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解放军四周都用结实的工具挡住了街口。这时,解放军的穿墙法再次派上了用场。
说到就做,对于解放军来说,爆破也是经常的事情,塔城此时并不大,所以连续爆破几堵墙后,解放军就进入了反动军队的核心地域。此时大量解放军从缺口涌入,从后面,侧面开始射杀顽抗的反动军队。这下,反动军队是终于彻底崩溃了。
“老爷,我们真的不是溃败,只是当官的让我们先撤退一段,整理好了队伍再来和你们打仗。”
此时反动军队的俘虏很认真的纠正解放军的想法,可见其顽固程度。解放塔城之战,最后解放军用炸药爆破墙壁,杀入防御的核心地带,反动军队当即崩溃。正面的士兵当即发动进攻,给予反动军队最后一击,反动军队当即从最后一面没有被攻占的城墙夺命而逃,跑向了现在是沙俄的地盘。
这下解放军也不急了,就这样跟在反动军队的后面。反动军队一边跑,一边把身上的所有影响奔跑的物件全都往地上丢。在跑了几公里以后,迎头有撞上了预先埋伏的小股解放军伏击部队。此时的反动军队已经是两手空空如也,只能四散开始奔逃了。
剩余的这数百反动军队,在打死两百多,除了极少数逃脱外,全部在追击战里面当了俘虏。但是,在解放军在审问俘虏的时候,不止一个俘虏都说自己不是逃窜,而是和解放军拉开距离以后再战,可谓是反动到了极点。
鉴于解放军在进攻塔城的时候,有那么多的民团帮助反动军队,同时也有不少的民团在外围伏击解放军。所以本来要离开的部队在塔城又停留了几天,部队以营连为单位,利用骑兵的快速机动,对参与到战斗中的地主贵族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即便地主武装是地头蛇,但是在解放军充沛的体力,在当地群众的带路的条件下,迅速将五十公里内的团练武装全部连根拔起。
筹备团练的地主杀了个精光,把地主贵族的土地分给无地的贫苦百姓。于是,塔城在落入到解放军手里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什么波折了。
第七百四十九章:更更!
塔尔巴哈台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前出中亚的通道之一,解放军解放塔尔巴哈台意义重大,不过张英豪此时却并不关心西北的战事,因为此时张英豪的目光看向了解放南京的战斗。
相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夜前往东吴见孙权,共商破曹大计。在行船经过南京时(当时称为袜陵),他看到了以紫金山为首的群山像一条巨龙蜿蜒盘踞,而以石头山为中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样盘踞在大江之滨,山势陡峭。诸葛亮因此感叹道:“钟阜龙黍,石城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从此,南京便有了"虎踞龙盘"之称。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自古以来,就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张英豪命令解放军解放南京,更要战士们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敌人。
清晨的南京雾气萦绕,远一点就什么都看不清,周围都静悄悄的。由于解放军进攻南京,枪炮声四起,此时的山中连鸟儿都不见了踪迹,风吹过,发出一片沙沙的声响。
解放军的飞艇在天上对列强的军舰进行轰炸,可谓是占尽了优势,列强军舰只能一路败退。此时南京就成就了继续追击列强军舰,把洋人赶出中国的一道障碍。
此时的南京还有大量的列强军队,各条道路都被列强军队和改编的清军封锁了起来。解放军要解放南京,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面对龙盘虎踞的南京,面对陡峭崎岖的山路,解放军也知道此战的困难,也幸好此时温度适宜,对于解放南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奥卡姆剃刀原理阐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也就是最简单往往也是最有效的。
解放军此时对于攻打一座大量兵力驻守的城市确实没有多少经验,但是解放军对于攻打土堡围子却是不知道打了多少,上面原理也是百试百灵。
解放军通过攻打这些土围子,一边锻炼步兵班排战术,一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军队战斗力。
自从张英豪在他的村子里面干掉第一个地主以来,解放军与地主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解放军打土围子的方法就是那么两招,但是这两招总是百试百灵。
安徽等地土围子多,是由于清末安徽捻军起义,满清反动军队为了剿灭捻军,同时地主士绅为了防止捻军的祸害,纷纷建起来了围子进行自卫。
趁着太平天国起义,从1851年,捻子开始在南阳、唐河等地聚众起事。
本来一开始,捻子的人数并没有多少。但由于当时饥荒不断,各地的贫苦饥民,纷纷回应,揭竿而起。因此到了1853年,捻军正式成立。
等到1855年黄河决口之后,大批流离失所的灾民无家可归,也纷纷投入到了捻军的起义浪潮中。这就使得当时出现了“淮河南北,满地皆捻“的情况。
捻军和清廷在各地乱战。由于双方互有胜负,再加上之后年成稍微好转,因此捻军的力量,并没有进一步增强。
直到1865年,由于捻军迟迟没有被消灭,满清命令剿灭了太平天国的军队协助僧格林沁剿捻。
僧格林沁向来都看不起汉军将领。在他看来,曾国藩北上,无疑是对他的侮辱。于是,急于求成的僧格林沁决定,加快消灭捻军的进度,一定要在曾国藩军队到达之前完成任务。
也正是由于他心情急迫,僧格林沁被捻军将领张宗禹引入了山东曹州高楼寨并遭到了捻军的完全包围。
最终,僧格林沁在突围过程中,被捻军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士兵张皮绠,在麦田击杀。
僧格林沁的死亡,使得本来已经山穷水尽的捻军士气大振。一时之间,清廷和捻军又陷入了苦战之中。而这也导致刚刚走马上任的曾国藩,因剿捻不力而被撤职。
捻军能够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甚至是失败后还能纵横中原战场多年,以致两次逼近京城,除了太平军吸引了反动军队很大力量之外,捻军自身还具备的一个极其显著的特点――机动性,凭借着快速的机动性,出其不意的以优势兵力吃掉反动军队的一部,再迅速撤走,不给反动军队大部队以围歼的机会,这是捻军对付反动军队的一项重要法宝。
在后期,捻军以"易步为骑"为组军方针,组成了一支在近二十万左右的骑兵部队,这在中国的农民起义历史上是着实罕见的,捻子马队奔驰,足足有二十里不断。
这是当时旁人的记载,也许夸张了点,但足可以说明捻军骑兵的势大,凭借着这支强大的机动队伍,在数年的时间里,捻军纵横驰骋于苏、鲁、豫、皖、鄂等数省,就连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占尽便宜的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也在对付捻军的战斗中连连吃亏。
当然,表面上的连连胜利掩盖不住农民起义军所具有的种种弊端,最后由于捻军内部组织松散、思想决策失误等多方面因素,捻军起义最终还是遭遇了失败。
为了限制捻军的机动能力,李鸿章这些人想到的一个办法就是:结硬寨,打呆仗。也就是把当地农民都驱赶到一个个地方集中居住,修建围子把聚居地给围起来。马匹吃点草就能活命,人却不行,所以,有了围子以后,捻军就找不到食物来源,最终军心涣散,不攻自破了。
1866年,捻军被清廷成功分割为东西两部。由于本就是强弩之末,再加上力量被分割,最终西捻被左宗棠剿灭;而东捻则在1868年,被李鸿章等人完全消灭。
虽然捻军被灭,但是淮河两岸及安徽无数的围子却都被保留了下来,变成了地主劣绅称王称霸的地方。特别是像凤阳这些地方,凤阳花鼓里面就唱到:自从出了个朱元璋,十年就有九年荒。可以想见这些地方的斗争有多么的残酷。如果没有围子,那些地主士绅哪里会有安全感呢?
解放军在攻打这些围子的时候,就是将敌人的重兵吸引到他们认为需要严密把守的位置,然后就在敌人薄弱的围墙上面炸出一个缺口。主攻部队一拥而上,一路进攻到围子主人居住的地方,一路就突进到敌人防守严密的位置,从后面射杀敌人,正面部队趁机进攻。双管齐下,就没有攻不破的围子。
最简单的战术最是有效,解放军就用这个办法把长江两岸以及淮河两岸的围子全给破了。接着就兵出江苏,把洪泽湖地区也给拿了下来。
解放军通过反反复复的使用同一种战术,部队在每一个作战步骤上面都得到了锻炼,熟悉程度不断加深。部队对于军事能力也在不断的加强,特别是在武汉补充了大量的指导员和政委以后,基层的指挥员进步更加的快速,看地图,看地形,这些基础的东西基本也学会了。
解放军更是创造性的在部队里面办起了行军学校,只要有空余的时间,部队就立即开始给战士们讲授基础的课程。加减乘除不用说,汉语拼音也要会,同时还要学习简单的物理知识。就算不明白万有定律,但是至少要让士兵们知道子弹打出去以后不是直线飞行的吧。
掌握军事知识是为了更好的消灭敌人,部队的同志还要掌握必要的医学知识,在遇到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
同时,部队的军医们也是不停的学习各种医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解剖方面的知识。既然是打仗,尸体自然是不缺的,这种有大体老师练手的机会,那些励志当医生或者选择当医生的人,在那些经历过呕吐,恐慌的军医的带领下,也快速的迈入了现代医学的大门。
现在这个社会,哪怕是学会了用干净的纱布包扎,或者简单的消毒,部队受伤同志的死亡率就能下降很多。
越是这种大变革的时代,越是能够出现―大批英雄人物,人民思想的开悟程度就会越快。群体性都会有一个学习的氛围,一个人可能几天不学习,就要比别人落后无数了。
不仅仅是安徽,江西,湖南,广西,山西是一派这样的景象。解放军所过之处:知识就是力量;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讲科学,用科学等这些标语就贴在各种学习班和扫盲班的墙上,挂在那些水利工程的边上。
张英豪虽然现在不期望这些劳动人民能够完全掌握,并且懂得运用这些知识,但是张英豪必须要让这些知识深入到广大的劳动人民之中,让这些劳动人民最大限度的去追求进步。
现在在解放区,进步最大的就是军队和工程兵部队。军队每次打完仗以后都要开会总结,基层的士兵如果有时间,都要写一份战斗总结,总结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对于步兵班排战术有了什么新的理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然后班长或者指导员进行解答。
而工程兵部队现在是四处搞建设,前进党在新解放的省份依旧是大量征集工程兵部队,用于解放区的基础建设。由于有了以前工程兵的老同志带队,这些人的进步是更加的迅猛。前进党从不吝啬对于教育的投入,对于相关教材的编写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所以,此次解放南京,解放军还是采用穿墙战法,大水漫灌的战术,多点突破,四面开花,彻底解放南京。
南京城很大,反动派的军队哪里可能处处严密的把守呢?
此时解放军已经解放了雨花台,列强军队和北洋反动军队立即把南京各个城门用沙袋堵了起来。解放军看到反动派这些行动,只能是表示无奈,在现代化武器面前,城墙都是豆腐渣,堵住门又有什么用呢?
解放军动用重炮直接炮击城墙,炮弹的破坏力惊人,没用多久,城墙就有多处被击塌,每处都是几米宽的缺口。
有炮兵的掩护,地下挖掘地道的速度也大大提高,解放军里面有大量矿工出身的战士,对于挖地道也是轻车熟路。不久之后,聚宝门附近的响起了惊天动地爆炸声,城墙再次塌了五处,守卫的敌人全部去见了阎王。
前期攻城的准备全部做完,战士们对南京发起了进攻。在黎明的黑暗中,伴随着地面的震动,残破的城墙剧烈的晃动起来。解放军举着红旗,向着城墙的缺口处进攻。
一百米,五十米,二十米,十米,战士们矫健的身影越过瓦砾堆,跨过废城墙,攻入了城里。枪声,炮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在天边出现曙光时,解放军已经控制了聚宝门,占据了大段的城墙,南京外围大门向解放军洞开了。
南京是一座大城,又经过千年的修葺,整座城池并非只有一道城墙,而是城内有城,墙内有墙。现在解放军只是获得了一些外城缺口而已。此时张勋任江南提督,袁大头命其镇守南京。张勋大字不识,但在北洋集团中也算另类。他和其他北洋将领不同,虽然对袁世凯很忠诚,同时又对清王朝感恩戴德。他在担任总兵的时候,曾与慈禧太后有一面之缘。
据说,慈禧太后亲自召见了张勋,一番奏对之后慈禧觉得张勋这个人诚实可靠,说:“张勋这孩子心实,厚道,不会耍滑使刁,实在招人疼爱"。这句话让张勋记了一辈子,也使他有别于其他北洋将领"只知袁宫保而不知大清朝”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剪发辫,人称“辫帅”,所部称“辫子军"。
解放军攻入南京,接下来就是惨烈的巷战,解放军和列强军队与反动军队围绕着外城的各个据点进行一场场激烈的战斗。不过,由于解放军兵力充足,与此相反,敌人面对解放军的全面进攻,兵力不足,左支右绌,防御不成体系,只能依托一个个据点负隅顽抗。
当天中午,传来渡口的消息,在赶走列强军舰以后,解放军从长江对面发起渡江作战,大军渡过长江从下关等地攻入南京。围三缺一,除了东面,此时南京真正面临着三面进攻的局面。
解放军从三个方向都突入了市区,与反正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此时反动军队也士气高昂,双方逐街逐楼逐屋反复争夺。交战地变成了一片瓦砾废墟,城中40%的居住区被摧毁。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张勋带领的“辫子军"最是顽强抵抗,在城中的每条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厂内都发生了激烈的枪战。
此时,攻入城中的解放军死伤人数不断增加。尽管解放军对长江进行频繁的轰炸,但是反动军队还是从江上得到了不断的补给和支持。到了此时,解放军也已经知道,如果火力不足,穿墙战术对付这种城市也不是万能的。
解放军主要战术是各兵种联合作战,非常重视步兵、狙击手,爆破兵、炮兵和飞艇对地面轰炸的协调。为了对抗这种战术,张勋和列强军队采取了贴身紧逼的策略,尽量将己方的前线与解放军贴近,这样就逼迫解放军和他们的军队进行对射和肉搏战。攻城战最怕的就是敌人死战不退进行巷战,如果敌人退走或者崩溃,那才是战士们最愿意看的事情。
解放军不顾一切,一步步向市中心逼近。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高地,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对解放军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面对无处不在的子弹炮弹,第一次刷新了解放军对巷战残酷的认知。
解放军对紫金山实施重点突击,该山是南京城中的制高点,从这里可以俯瞰和控制全城,敌人的指挥部即设在这里。伴随着远方的炮击,山脊上的守军发现了进攻的解放军,砰砰不停的射击声立即就响了起来。
解放军的飞艇飞了过来,反动军队的视野里出现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庞然大物。这个怪物浑身黑黝黝,不过此时他们也都已经知道这是叫做飞艇的东西了,是洋鬼子最怕的东西。
反动派军队只是远远的看过飞艇对付洋鬼子,此时看到飞艇来对付自己,顿时惊慌失措。辫子军守军首领张镇江想了一个办法,就听他对士兵们说道:“天上的鸟多还是飞艇多?”
士兵们不用想都知道答案,答道:“鸟多。”
他又问道:“那么鸟拉屎有拉到过你们的头上没有?“士兵们再次不用想就答道:“没有。”
于是得出结论道:“那么多鸟拉屎都没拉到你们的头上,就这么几架飞艇,扔炸弹就能扔到你们头上吗?”
士兵们一想,好像是这个道理,因此面对飞艇轰炸的时候,反动士兵们们非但没有躲避,反倒纷纷跑出来看飞艇投弹。结果可想而知,反动士兵被炸死炸伤上百人。
好不容易挨过了飞艇轰炸,飞艇上的机枪立即开始不停地倾泻火力,打得反动军队士兵们的战壕营地上一片弹片风暴。
“怪物,怪物啊!“
反动军队不少士兵都吓破了胆,只能蜷缩在一起碎碎念,祈求不要打到自己。
时间一长,张镇江再也忍不住了,命令士兵们扛过来马克沁机枪,然后对着飞艇射击。机枪手熟练地把机枪架到机枪架上,然后又打开了卡榫,马克沁的枪口指向了半空。由于借着山势,枪口已经完全可以对准飞艇了。
随着张镇江的一声令下,“哒哒哒....."的枪声响彻云霄,六挺马克沁机枪同时对空发射,喷吐的一条条火焰组成的鞭子交叉在一起,织成了一张火力网。
飞艇上的战士们从来没遭到过地面如此的火力的打击,顿时慌了手脚,拼命的想让飞艇爬升。无奈飞艇爬高的速度很慢,飞行速度也慢,想躲过这么多挺马克沁重机枪打出的弹幕,简直是痴人说梦。
飞艇的表面瞬间被打得千疮百孔,更要命的是,现在飞艇里面的气体是易燃易爆的氢气。一排子弹打穿了飞艇,立即就着起了大火,飞艇在瞬间就成了一团大火球,在空中燃起熊熊大火然后跌落下来,牺牲战士的尸体被摔得粉身碎骨。
张镇江看到击落一艘飞艇,朝地上吐了一口口水,骂骂咧咧道:“特马的,当老子是洋鬼子啊?任由你们撒野,飞艇能吓唬你爷爷我吗?”
地面的反动士兵顿时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欢呼。
其他士兵也本能地拿起他们手中的步枪对着其他的飞艇射击,子弹到底击中没有?他们也不知道,只是看见这些怪物距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前世德国的飞艇也就最开始一个星期大发神威,在把武器带上飞机,在制作出特殊的子弹以后,飞艇就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被淘汰了。张英豪听到首艘飞艇被击落的消息,也是无奈,不过,在这缺乏重工业的远东,列强没有能力制造高射机枪等对空武器,飞艇在远东应该还能够继续称雄━段时间。
第七百五十章:更!
朱元璋建筑了南京城,但是几百年从来没有起到任何御敌的作用,太平天国拿下南京城,也是比较轻松。此时,南京却成了解放军与列强军队和北洋反动军队的鏖战场所,让解放军损失颇为惨重。
面对敌人的顽抗,炮火轰鸣,橘黄色爆炸的火光在山上亮起,形成的回音久久不散。四十多年前,江宁城还叫天京,紫金山上的天堡城已经屹立了许多年,见证了太平天国的辉煌和落幕。
进攻紫金山是此战的关键,面对山上敌人的射击,解放军吭都没有吭一声,继续向前冲锋。敌人的枪声继续,另一面的战士们偷偷徒手攀过陡峭的岩壁,突然向着敌人进攻。敌人哪里能够想到解放军居然会从陡峭的绝壁上爬上来呢?面对腹背受敌的局面,立即慌了手脚。敌人不清楚解放军的数量,也不知道徒手攀岩的士兵是只有一支手枪的士兵,只是以为自己被包围了。
解放军举着手枪冲进了敌人的阵营里面,对着敌人就扣动了扳机,敌人身中子弹,只能两眼无神的栽倒在地。
“你们被包围了,投降不杀。”
杀入敌人阵地的解放军一边试图劝降敌军,一边捡起敌人的武器和负隅顽抗者战斗,而正面正进攻的解放军此时也是攀登在险峻山道上,拼命仰攻居高而下,据险而守的敌军,如果不能突破敌军的防守,一旦攀登的战士们被消灭干净,那么攻入敌军阵地就困难了,甚至这些战士都就算是白白牺牲了。
炮声隆隆,这是紫金山南北两麓的炮兵阵地,在确定开炮时间以后,两麓炮兵同时开火,山谷里回荡的炮声不绝于耳,炮火闪动间浮现出一阵流光血红。
紧接着就是步兵的喊杀声,在紫金山南北两面同时响起,解放军同时发起了进攻。
紫金山又称钟山,所谓"钟山风雨起苍黄”,正是在此了。
紫金山名列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号称金陵毓秀,是南京名胜古迹荟萃之地,朱元璋长眠的明孝陵也在这附近。
紫金山名胜古迹甚多,山南有紫霞洞,山前正中有流徽榭,西有燕雀湖和孝陵,东有灵谷寺,山北另外还有一大批明初开国功臣如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人的墓葬所在。
此时的紫金山本该美到极点,但此刻却是显得尤为悲壮。青山有幸埋忠骨,解放军的攻势完全展开,漫山遍野的解放军战士们如同波浪一般,扑卷一切,嘹亮高亢的喊杀声和尖锐到极点的冲锋号声,都把静谧的山野撕了一个粉碎。
守着天堡城的北洋反动军队大多都慌张了起来,只有守将王有宏依旧冷静,就见他沉着调动军队,用机关炮多次击退解放军。王有宏的手下劝说道:“大人,守不住了,张大人那里还有上万兵,何必在这里送死呢?”
王有宏掏出手枪就对空连射两枪,气急败坏道:“天堡城扼守紫金山,是兵家必争之地。天堡城据险而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谁特马说守不住的?天堡城一丢,南京还守个屁啊!你们不守,老子亲自带队上去守。”
王有宏早年投效铭军,算是淮军出身,跟着刘铭传打过捻军的余孽,后来还参与过中法战争,在台湾和法军交过手。
甲午战争的时候,王有宏奉命守山海关,险些和日本人交手,赶上签署《马关条约》,满清靠着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混过这次危机,王有宏则被调来江南做了缉私营统领。
他在江南过了几年安稳的荣奢日子,却也没有消磨掉骨子里的一股莽夫之气。
张勋也知道天堡城的重要性,此时天堡城守军尚有十个营,加起来也有快四千人马,又占着极优势的防御地位,王有宏还真就不担心解放军有那么大的勇气,在同洋人对战的情况下,愿意死伤上万人拿下天堡城。
“这群赤匪想打下天堡城,不死上一万人绝不可能。都给我守着,等赤匪上山的时候,再放枪给我打,咱们这里有白银二百多万,守住天堡城,就全是你们的赏钱!”
王有宏对着手下声嘶力竭,手持手枪来回奔驰在守军的防御阵地上。北洋守军本来消极低沉的士气,受他连打带骂加上赏赐画饼的刺激,居然又渐渐转好了,原来被解放军吓住,几乎准备好逃窜的天堡城守军,也再次稳住了阵脚,一个一个端起步枪、架好机关炮,就等着再次射杀解放军了。
由于山路崎岖且狭窄,解放军完全施展不开,很快战士们就被分割开来。防御总比进攻容易,而且,王有宏也是老于行伍,安排的防守阵地也中规中矩,基本在易守难攻之地。
北洋守军居高临下,面对艰难仰攻的解放军,无数子弹射来扫去,不走运的士兵被击中,不少战士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就毫无意义倒在了紫金山上。
好像守住有望,守军们原本慌张的情绪基本没有了,想要逃跑的心思也淡了,找回了一点自信,全都对着解放军疯狂射击。
反动军队就是这样,当首领誓死战斗的时候,手下也会豁出命陪着战斗。反动军队打顺风仗还挺厉害,但是一旦面对更加厉害的敌人,他们又能坚持多久呢?
解放军持续进攻,相互配合,从敌人任何一个射击死角向上冲,机枪,大炮也不停的进行火力压制。很快,就有陆陆续续的北洋反动士兵受不了而丢下武器,仓惶失措的往后方逃去。
“全军进攻,拿下天堡城,解放南京城。”
面对解放军的进攻,在山脊上的敌军开始向后溃败。解放军跨过同志们的尸体,继续往前进攻。
“玛德,一群亡命之徒。”
王有宏看到这种情况,在心里自语一声,当即对着逃跑的士兵就是两枪喊道:“都给我回去守住,谁逃跑就打死谁。卫队,跟我到前线充当督战队,谁跑就打死谁。”
喊着,王有宏抄起一把大刀,对着刚刚打死的士兵脖子就是一刀,提起脑袋,满脸狠厉的吼道:“当兵吃粮,你们吃的,穿的,都是朝廷给的,就要为陛下卖命,谁敢后退一步,这就是下场。”
王有宏再次带着卫队到了前线,用刀在地上划了一条线喊道:“没有撤退的命令,谁敢退过这条线就杀谁。”
那些逃出第一道防线的士兵看到后面架起的机关炮,望着那黑洞洞的枪口和端着枪站成—排的卫队,当即只能端着枪继续对着进攻的解放军射击。
“继续打还可能活命,退必死无疑。”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