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张英豪语录――很多时候,当你下意识干觉得要干某事的时候,那就立即就去干,否则你一转身就忘了。
第八十六章
美国人开出的报酬低廉,条件苛刻,但是在满清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情形下,出洋谋生对穷苦农民来说仍不失为一条出路。于是,一批批中国劳工开始踏上飘洋过海的轮船。但是那段航程却几近地狱之旅。华工从香港坐船出洋,到夏威夷要56天至75天,到加利福尼亚州要75天至100天。
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轮船公司把每船运载量增加到极限,甚至在本已狭窄低矮的船舱中再加夹层,最后留给每人的空间只有一尺多。在漫长的航行中,成百上千名华工像沙丁鱼罐头—样拥挤蜷缩在船舱,忍受着风浪颠簸,“日则并肩叠膝而坐,夜则交股架足而眠"。
他们既缺乏空气、阳光,也缺少淡水、食品,许多人因此闷死、渴死、饿死、病死、被打致死或自杀身亡。当年运载华工去美国的船只,曾有4船共载2523人、途中死亡1620人的纪录,死亡率高达64.21%!也正因此,这些装载华工出国的轮船被称为“浮动地狱”。
铁轨在工人们的劳作中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高峰时期,有好几千名华工同时参加筑路。他们在工地上一天干12小时,工资比白人劳工低得多,而且伙食还得自理。严寒酷暑,崇山峻岭,沙漠盐湖,890英里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线上,几乎没有一英里是适宜筑路的。要通过海拔二三千米的高山峻岭;冬夏两季,温差很大,冬天常有暴风雪袭击。而且分配给华工的往往是最险最累的活。
1866年,华工们开始挑战工程中最大的拦路虎――塞拉岭通道,被称为合恩角的花岗岩石墙是这里最难攻克的险关。它的下部是垂直光滑、深达1000英尺(约合304.8米)的悬崖峭壁。为了从笔直的山崖上劈出一条双轨宽的路基,华工把自己拴在吊篮里,从山顶上用绳索吊下去,在半空中凿壁填塞火药,点火后再往上拉。
那里的岩石之硬,常使得火药从炮眼里直接迸出,伤及华工;因为火药性能不稳或者绳索磨断而葬身崖底的华工,更不计其数。华工们腰系绳索、身悬半空,硬是开出一条行驶车辆的通道。在修筑100英里的塞拉塞山脉地段的铁路时,华工的死亡率高达10%以上。
在开凿长达1600英尺的唐纳隧道时,连续两年遇上美国历史上罕见的严冬,很多从中国南方来的从未见过冰雪的华工被活活冻死在帐蓬里。几个月后发现他们的尸体时,有的还握着铁铲和洋镐。
在凿穿唐纳隧道后,他们又征服了气温高达摄氏四五十度的内华达大沙漠和漫无边际的犹他大盐湖。在中央太平洋铁路与东段的联合太平洋铁路连接贯通前的最后阶段,华工接受爱尔兰劳工的挑战展开筑路竞赛,西段华工还创造了12小时铺轨10英里200英尺(约合16.41公里)的世界纪录!除了汗水和智慧,华工们还付出了生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铁路是华工用生命铺就的。
1865年底到1866年初,接连5个月的暴风雪使雪崩频繁发生,有时候整个营地的华工都被埋没。几个月后,冰雪融化,人们才找到遇难华工的尸体,他们的双手依然紧紧握着工具。
1866年冬,在塞拉岭通道施工中,有500到1000名华工死于雪崩;
1867年,内华达地区遭遇有记载以来最大的暴风雪,积雪最厚的时候达到十四米深,但停工一天即意味着资本家的巨大损失,于是四巨头不顾天气,仍然责令工人继续施工。而这批具有惊人忍耐力和牺牲精神的工人,就在深深的积雪中继续不停地开掘路基、铺设铁轨。经常有人在劳动中就被无常的暴风雪夺去生命,有时甚至整个营地遭遇雪崩而被掩埋,许多人的尸体直到几个月以后冰雪融化才被发现,他们已经僵硬的手中还紧紧地握着铁镐。
1868年,工程延伸到内华达山――今天的美国人把这段铁路称为“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约有1000名华工死在这里。
广为流传的“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这句话绝非夸大其词。
作为劳工阶层,他们安静平和、吃苦耐劳、勤劳简朴、善于学习。在铁路建设中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很快就能和白人劳工一样高效地工作,而比白人更善于节省材料,满足于更低的工资。
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应召参加了最艰巨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设。在工程中,他们以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出众的聪明才智,为筑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他们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量华工在高强度、高风险劳动中死亡。然而令人愤慨的是,中国劳工在当时受到了酬金微薄、种族歧视和排华浪潮等不公正待遇。
他们组成了互助会,由精明的商人担任工头,管理着数以千计的劳工,高效并以最优惠的条件处理劳务关系。劳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拿的钱却比白种工人少。铁路公司每月付给白种工人35美元,还提供食宿;
盛行于这些劳工中的管理体制不同于奴隶制,农奴制或劳役偿债。他们的工资总是在每个月底以硬币支付,由管理人员根据每个人劳动情况进行分配。通常是美国人或华商为华工供应食物,伙食费从月薪里扣除。再者,华工全部没有人身保险,公司还不承担对工人家属的任何义务。
由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拉门托向东689英里与由内布拉斯加的奥马哈向西1086英里的两支铁路大军在犹他准州奥格登地区的普罗蒙特里丘陵处相接,这一壮举宣告了美国大陆在经济运行上开始连成一体,推动美国成为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经济大国。
但是,就在全世界对这个工程大唱赞歌的时候,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中国工人的贡献。事实上,如果没有华工的劳动和智慧,修建铁路所花的时间将远远不止七年。在全长近1100公里的中央太平洋铁路上,有95%的工作是在华工加入筑路大军的四年中完成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有一个事实鲜为人知,那就是:这条伟大铁路最艰险的路段,是由以中国人为主的工人修建的。在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铁路工人薪水发放记录中,华工的比例在工程后期甚至高达95%。
但是在两个铁路公司碰头的那场著名的庆祝会上,却没有出现一个华人的身影。事实上,在铁路完工后,上万华工被瞬间解雇。在那些铁路大亨欢唱之时,他们似乎永远忘记了,华人对他们做出的一切,和让他们在比赛中的胜利。
在太平洋沿岸的大多数白人劳工,在寻找挣钱更多和满意的工作时,到矿场和农场比在铁路有更多机会。受雇于我们的工人大部分是中国人,他们是构成加州人口的重要部分。没有他们不可能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西部这个宏大的国家工程。
余庆鳌看完资料,顿时勃然大怒,或许是又想到满清朝廷的腐朽,只能强压怒气的说道:“这些洋鬼子真是吃人不吐骨头。”
“是啊,我当时得到这些资料也是义愤填鹰,我们国家的人辛辛苦苦的给他们修铁路,他们居然这么对待我们。”
张英豪听完,冷笑一声道:“于厂长,弱国就是这样,所以我们才要加倍努力。中华民族的勤劳让世界都恐惧,但是这些华工是白瞎了,为了洋鬼子丢再多的命也换不来洋鬼子的丝毫感情,反而是他们越是勤劳,那些白皮猪对他们越是忌惮。”
“主席说的对,美国人就是恩将仇报的。美国西部急需廉价劳动力,华工成为不二之选。但在利用华工支援政府经济之后,他们也开始以各种方式排斥华工,《排华法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颁布的。”
“《排华法案》是什么?”
“于厂长,《排华法案》是美国于1882年5月6日签署的一项法案。它是根据1880年对《柏林盖姆条约》的修订而制定的。条例的修订允许美国暂停入境移民,国会很快就执行了这一决定。该法案是针对大量华人因中国的内部动荡和有机会得到铁路建设工作而迁入美国西部所作出的反应,是在美国通过的第一部针对特定族群的移民法。”
张英豪接着说道:“呵呵,于厂长,华人是在1848-1855年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中开始大量进入美国的。一直持续到随后的一些大的劳工密集的工程,例如跨大陆铁路的修建。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在太平天国运动后陷入贫困的华南地区,来美找寻着他们的财富。起初,那里有着充足的表层金,所以华人的到来被容忍。
然而当容易获取的金的储量缩小,淘金竞争加剧的时候,
对华人的憎恶也随之加剧。本土主义者团体开始声称,加利福尼亚的金子是美国人的,而后开始对外籍淘金者进行肉体侵
害。华人们在被强行驱逐出金矿之后迁入了城市,主要是旧金山,从事薪酬劳动和仆役。
随着美国经济的衰败,针对华人的憎恨被州长约翰·比格勒政治化,他将美国的不幸归咎于华人苦力和1864年和1869年间签约建造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人劳工。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反华人组织是白人至上组织,它在全国大约有60个分部。
最初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并不支持排华,因为华人的税收填补了政府的赤字。后来,政府财政富裕了,便不再反对排华。在1860年之前,华人是加利福尼亚州最大的移民团体。因为华人大部分都是健康的成年男子,所以尽管这些华人提供了廉价的服务,但却没有使用例如学校和医院等公共设施的权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华人来到加利福尼亚州,暴力经常在一些城市例如洛杉矶发生。到了1878年,国会决定制定和通过《排华法案》,但遭到了时任总统海耶斯的否决。在排华的狂热时期,加利福尼亚州甚至在1881年宣布将当年3月6日作为假日用以大规模的游行来支持《排华法案》的制定。
《排华法案》最终于1882年通过。而加利福尼亚州进一步通过了各项法规,从而加深了对华人的排斥。QQ书友群775111838
法规通过后,大多数华人家庭面临着独自留在美国还是回到中国和家人团聚的抉择。全国尤其是加利福尼亚州的报刊开始抹黑和指责华人导致了白人失业等很多问题。警察也以各种机会逮捕华人。尽管当时对华人的厌恶极为广泛。”
“这里面的意思是这些华工抢了美国人的工作,所以就大规模排斥华工?“
“哈哈,于厂长,我们中国人就是太勤劳了,而且在外国工资要求很低,什么工作都能做。你想,同样的工作,洋鬼子的工资那么高,华人就那么低。你是厂长,自然是优先雇佣华工。只有那些华工做不了的工作,他们才会雇佣洋人。有华工在那里搅局,这些洋人的工资也不可能提高。这些洋人也不敢闹事,因为华工工资那么低,洋人敢闹事就开除,弄的洋人的工资也上不去,一下子就拉低了那些洋鬼子的生活水平。“
张英豪语录―—银行存在的根本是为了发展,因为只有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利润。
第八十七章
张英豪喝了口糖水继续说道:“所以华工这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啊。你是洋人,你不想像华人一样辛勤的工作,那么你就只有一个办法,减少华人的数量,《排华法案》的出现并不意外。现在中国四亿多人口,如果华工继续大规模的进入美国,你想那些美国人还有哪里能找工作,所有的工作华工都能干,不能干学习一段时间就能干了。?“
“确实是这个理。”
“于厂长,天桥,你们要记住,洋人就是一群不能共患难,也不能共富贵的人。”
“啊,主席,那要怎么和他们相处呢?“
“呵呵,相互利用罢了。为什么说不能共患难呢?这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讲究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所以对于伙伴,他们只要有利益,随时都能够抛弃。你们想想英国和法国进行了百年战争,现在能像好哥们一样吗?德国把法国皇帝都俘虏了,他们能够和平共处吗?但是现在他们组成八国联军侵入京城了.....…."
张英豪想到了日俄战争,他觉得自己在这里面非常有文章可做。略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他们这些国家追求的只有利益,他们为了利益随时都能打仗,也能为了利益随时都能够合作。这样的国家,我们只能利用,不能共富贵,也不能共患难。他们的原则就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和我们国家的义利观完全不同。”
“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这是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话,成为了英国外交的立国之本。这句话最早是形容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已经成为英国与他国相处的根本性原则。可见,大英帝国就是以利益为驱动。
没有想到,一个世纪以后,英国已经彻底沦为美苏冷战的“小羊羔”,英国的国际地位已经不再风光,英国首相丘吉尔又发出了感叹:“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所以任何了解帝国主义本质的人都不能不清楚帝国主义对于利益的看重和他们对于利益的追求。
张英豪又想了一下继续说道:“从利己主义来说,《排华法案》对我们其实是好事。美国只有排华,华人才会回国,我们现在需要一批成熟的工人。这些华工对我们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贵财富,但是这批修筑铁路的华工已经老了。新一代华人华侨中间肯定有非常优秀的人才,但是他们并不一定还愿意回来建设国家。我们要想想办法,把那些愿意回来建设国家的人给请回来。我们这里虽然生活水平比不上美国,但是我们这里至少没有歧视。”
“主席,需要我做什么吗?”
“暂时什么都不用做,我们地盘太小还要等等。不过可以跟陈一伟同志联系,让他开始号召那些有技术的华人华侨先期归国,帮助我们培训技术工人。将来我们有了足够的地盘,这些华人华侨就是全部回来也没有任何的问题,当然,不愿意回来我们也不能强求。嗯,还有,商务部们和你们情报部门配合一下,联系南洋的华人华侨,我们要购买南洋的橡胶。还有兰芳共和国的事情,你也顺便处理一下,只要保持存在就可以了,不要有过激的动作。”
“好。主席,你看我们现在各地联系很不方便,你看是不是我们买一个制造无线电发报机的工厂?”
”嗯,天桥,你这个提议很好,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最好再买一个制造履带拖拉机的工厂。你去和商务部门谈谈吧,让他们联系陈一伟同志,看看能不能买到......"”"
张英豪从情报部门回到办公室,坐在办公室里再次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张英豪很为人才担忧啊,现在缺少科学家,缺少工程师,缺少技工,发明家,设计师,可以说只要上点档次的人才,他都缺。
“华人,华侨。现在老子需要你们啊!你们要是不回来,以后可不要后悔。”
张英豪默默的低语了一句,马上就又投入到工作当中,只有工作才能让张英豪忘掉这一切的烦恼。
张英豪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丝毫不知道此时重庆的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内,正在进行着一场和张英豪他们有关的对话,也是对于张英豪在顺庆府是否叛乱的一场讨论,这里面的人就包括张英豪的生意伙伴乔治和佩恩。
英国人此时已经完全了解到顺庆府杀了不少洋人,还把绝大多数的传教士都给赶出了整个顺庆府。而且这顺庆府实施所谓的新政,他们禁绝鸦片,封闭妓院,打击赌场。这些做法是从广安扩展到顺庆全境的,这些内容英国人也已经第一时间打听到了。
最为重要的是,顺庆的这股势力已经开始和外国人做生意了,好像这股势力并不排斥外国人,反而是在不停的加大和外国人的贸易,这让英国人颇为困惑。贸易是英国人最为重视的东西,这种事情完全不可能逃得过他们的眼睛,毕竟重庆海关就在他们的控制之下,他们进行收税,很容易就能够发现里面的情况。
清光绪十六年(1890)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次年三月一日,重庆海关成立,英人霍伯森担任重庆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掌握海关行政和征收关税的大权并兼管港口事务。英国人以重庆为据点,控制四川及西南市场的野心日益强烈。各国在重庆纷纷设立领事馆,开辟租界,建立“国中之国"。
重庆开埠以后,川江航运逐渐被外人控制。随着川江航运权的丧失,西方列强在重庆开设洋行、公司,建立工厂,开采矿山,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使重庆沦为半殖民地化的城市;但开埠却在客观上加强了重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西方的现代化因素由此逐渐输入重庆,从而促进了重庆的城市近代化。
不过张英豪现在对于广安的掌握也算是比较的严密了。所以重庆暂时得到的消息只是只言片语,或者说并不是特别的了解。他们找乔治和佩恩过来,也是为了了解顺庆府的具体情况。
“乔治,你们这些货物是从顺庆购买的吗?”“
“不不,我们是从广安一个很棒的小伙子那里购买的。”很棒的小伙子,这是你们对他的评价吗?”
“是的,非常棒,他打算和我们做长期生意,我们帮他们购买一些机器,他们用这些物资交易。”
“你知道他们现在杀害了我们英国公民吗?”
“不,我当初也被他们抓了,但是张说要购买机器,就把我给放了。佩恩留在了广安。”
“佩恩先生,你觉得顺庆府的这些人是义和团暴民吗?”佩恩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说道:“我给他们上过课,这些虽然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但是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排外或者弑杀倾向。”
英国总领事点了点头,此时法国驻重庆总领事安迪看到佩恩张了张嘴想要说话,他直接问道:“佩恩先生,你觉得他们是什么人?真的清国政府那些所谓的新政?”
听到新政两个字,英国总领事不自觉的轻蔑一笑。新政,清国的所谓戊戌变法失败了,清国的洋务运动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一个笑话,他们自然也不会相信四川的所谓新政能够成功。佩恩却是点了点头说道:“现在顺庆说是清国实施新政,但是其实这里已经被英豪.张给控制了。虽然现在顺庆府没有打出造反的旗号,但是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清国朝廷的掌控。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我更加认为这是一群革命党。”
听到佩恩说张英豪他们是一群革命党,众人都笑了起来,觉得佩恩真的是在讲笑话。他们不是看不起革命党,而是完全就看不起清国的这些革命党,他们也不认为这四川会出什么革命党。他们可是知道在1900惠州起义,革命党还没开始举行起义就消息走漏,郑士良率领会党群众六百人起义,起义军一度扩展到两万人。最后是血战半个月,弹尽粮绝,不得已,最后按照孙中山的指示,解散义军。
对于老牌的帝国主义者,作为欧洲几百年的搅屎棍,深得搅屎棍精髓的英国对于出现新的武装力量或者不受控制的政治团体都是会严密关注甚至是监控的,因为他们深深知道大英帝
国的利益来自哪里。
这些所谓的起义在英法看来,就是一群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把戏。如果是英法这样的国家灭队清国这样乌合之众一样的起义军,军队一走一过,起义就平定了。
“总领事先生,我确实认为他们是一群革命党,你知道他们在顺庆消灭地主,分给无地的农民土地。这些事都是只有革命
党才会干的。不过他们非常的奇怪,但是我也不知道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佩恩在根据地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再加上他一个外国人,很多消息都特意对他隐瞒,很多地方也不会让他看到,自然也就不知道张英豪他们具体都是什么人。而且佩恩也没有渡过资本论,或许他听过马克思主义,但是,他怎么可能会想到,在远东这里出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呢?所以他才会觉得非常的奇怪,张英豪他们一群人非常的不正常,具体是什么不正常,他却是不知道。
“哈哈,佩恩先生,你不了解清国,几十年前清国就有人暴动,那个时候也是说要分田地。最后这场暴动被清国给镇压
了。所以所谓的分田地,在清国历史上也发生过,并不奇怪。”
“是吗?不过我觉得还是要多关注他们,不能让他们损害了大英帝国和法兰西的利益。”
“这是自然,现在顺庆杀了我法兰西的公民,还在清除鸦片,驱赶我们的公民,这是我们所无法容忍的。所以我打算向重庆的清国官府施压,让他们命令顺庆停止他们所谓的新政,释放我们被抓的公民,给予赔偿和道歉,并且保证以后不得再发生此类的事情。”
法国驻重庆总领事安迪是这么说的,当然也会这么做。在成都开设领事馆一直是英法国家想要做的事情,自从1896年3月26日,法国驻重庆总领事馆也正式建立。首任总领事哈士负责办理本国在川、黔、滇、甘、新、青、藏等领区内的交涉、通商及侨民事务。
继任者安迪早就申请在成都开馆,但是四川总督奎俊态度暧昧,允也不是,不允也不妥,便用官场上惯用的“拖”字诀,不作正式答复。成都毕竟是巴蜀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外国人更想在成都设立领事馆。因为闭关自守的清政府害怕洋人深入内陆城市,步步设防。此次事件,正好可以对四川总督奎俊施加压力,在成都开设总领事馆。
现在的大英帝国是最为强大的时候,也有自信能够应对好一切变局,特别是在远东这么个世界的角落,大英帝国从来就不看在眼里。当然这是在一般大英帝国人的眼里,如果某些消息出现在了比如驻华代理公使朱尔典的手里,那么可能就不会这么掉以轻心了,毕竟不是每个来到中国的洋人都是中国通。
张英豪语录――我不想过一般的人生,所以请教您,如何过有价值的生活,我需要你的指导!这句话应该常常挂在嘴边!!
第八十八章
西方列强经过这次镇压义和拳运动以后,他们对于中国以及中国人都有了全新的认识,相继采取了扶植满清的政策。因为他们了解到他们没有能力与手腕统治中国四万万人,他们直接进行殖民将是一个投入与产出完全不成比例的事情。
留着满清朝廷表面上的统治,他们就可以通过满清攫取更大的利益,可惜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也是不可调和的,列强一致原则约束力并没有那么强大。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是三国干涉还辽。八国联军侵华,俄国侵入东三省,然后是日俄大战。再然后是日本不满足中国获得的利益四处煽风点火,导致满清轰然倒塌,得利最多的就是日本。日本相当于就是通过从满清尸体上挖肉才填补了自身的不足的,是吃着满清的肉,喝着满清的血成长起来的畸形怪胎。
张英豪自然知道近代中国开埠的趋势是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建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因之而源源不断地泄入、渗开。这是一种既富于贪婪的侵略性,又是一种充满进取精神和生命力的东西。
重庆总领事馆的这场讨论的结果就是逼迫满清朝廷理解处理顺庆府,并且密切关注,静观其变。固有对黄种人的轻视,他们甚至都没有对上级汇报顺庆府的事情,只是汇报了重庆的贸易量大增而已。
法国驻重庆总领事安迪在接触完乔治和佩恩,了解了顺庆府的事情以后,当即就前往了成都,面谒四川总督奎俊说: “.....顺庆府假意实施新政,实则迫害列强公民,目前已有多名法兰西公民被迫害而死,几乎全部公民被驱逐。领事馆在渝办案,需层层待批,致迁延稽迟....…"他请求在成都设立领事馆。
远在成都的奎俊是什么人?他是四川总督兼任成都将军,真正的位高权重。总督大人奎俊很久以前就已经得到了广安知州曾传溍传递的消息:广安有乱匪作乱。但是他却没有做出丝毫的指示,后来他又得到了乱匪攻占了顺庆,但是官方依旧没有什么消息,就是他下的公文,顺庆那边也依旧回复,他还记得顺庆来了一份公文,表示顺庆要实施新政。当时他也没在意,新政是那么好实施的吗?
当然了,最开始听到有人造反的时候他是不相信的,地方官员没有上报,报公文还是照常收发,社会上也没有任何的消息,这是造哪门子反啊!
不过他收到的消息确实证明广安有了一股乱匪,而且有资料显示广安州早就丢了,顺庆也在前段时间落在了乱党手里,奎俊看到资料以后也吃不准了。
不过对于一个只会捞钱不会干事,又不把人民群众当人看的满清贵族,他对这些事情是不怎么在意的。我大清从建国到灭亡,哪一年没有乱匪?哪一年没有叛乱?现在这乱匪旗号都没有打出来,而且现在公文照旧,那就装作看不见就可以了。只要不挡住他发财,那管它洪水滔天呢?
革命军攻占顺庆那么大的事情,事实上也根本不可能隐瞒多长时间,相邻的州府,如绥定府,保宁府,重庆府都得到了消息,顺庆出现了大批军队,他们在顺庆府里面大肆杀害地主士绅,分田分地给那些贫苦的百姓。他们得到消息立马往上报,特别是重庆,他们发电报,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瞬息之间就到了成都奎俊的手里。
不过奎俊得到的很多消息还是真真假假,有说顺庆府被攻占的,但是也有说顺庆的官员依旧在办公的,顺庆府也没有打出任何的旗号,或者杀官造反等。这就让奎俊摸不着头脑了,这可不像是造反啊!造反是什么样子,他们奎俊还是知道的,
那些造反的人肯定把造反的消息大肆宣传,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们造反了。顺庆一反常态,弄得奎俊也不知道顺庆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让顺庆知府到成都述职,但是顺庆知府找个
理由给搪塞了。他知道顺庆府出了大事,但定具体什T么事1月,他也还在调查之中。
没想到具体情况还没有调查出来,法国驻重庆总领事安迪就来了。还口口声声说顺庆杀害他们国家的公民,驱逐他们的
公民。他的第一反应是幸灾乐祸,你们洋鬼子也有今天,京城都被你们占领了,居然在顺庆吃瘦了。不过他马上就反应了过来,这不可能啊,谁给顺庆那么大的胆子?玛德,肯定是这洋
鬼子想在重庆开领事馆,故意这么找茬的。
怎么办?奎俊作为一个满人,继承了满官的优良传统――
贪得无厌。现在的晚清大员都是捞钱能手,他们是非常热表典当业的,这与清末吏治腐败有直接关系。这些身居高位的权
臣,积累了大量财富后并不满足,还想进一步“以钱生钱”,于是将贪污受贿得来的银两当作本钱,大量投入典当行业。
此时的奎俊有长远的打算。现在的四川,经过多位总督经营,战乱平息多年,人口繁衍很快,经济总量已超过千万两白
银。成都已是商贾云集,百货集聚,俨然偏僻西南的中心。他想让白银、宝钞、铜钱、银票同时流通,官办、私营相互通兑,让成都自成西南的金融中心。
四川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省,地位在清末非常重要。在四川现在是不设巡抚的而是总督兼任,也就是军政一把抓的大
员,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钱就是四川总督的真实写照。
瓜尔佳·奎俊,晚清四川总督,京城四大财主之一、晚清大佬荣禄的堂叔。他人生最大的愉悦,不是富可敌国,而是敛财乐趣。所以,“炮税"和"粪税”,成为杂税的极致发明。而他,更以敢吃赈灾银,他就是贪馋无耻真实写照。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