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3716字
人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寻找着什么。——张英豪语录
张英豪接着就说:“有的话也可以私下里找我说,下面从张峰开始,依次对这次的行动好与不好的地方发言。”
对于战斗总结,之前在山上训练和来回敦煌的时候就已经进行过很多次了,大家也都知道说什么。
张峰直接就说道:“这次的行动应该算是非常成功的了,缴获应该比较大,可惜的就是二柱同志牺牲了。当时我冲进去的时候是挺怕的,总是想着排长同志的命令尽量不要开枪,所以我都是用在山上学到的,就是猛力突刺。而且这张地主家里的人都没有武器,后来就是在张地主家里往来冲杀。当时还觉得不累,但是一松懈下来就动都不想动了。我觉得我们训练的还不够,以后要加大连续的长时间的训练。还要加大体力训练......"
......
等所有人都说了一遍,张英豪才总结说:“看来大家也知道了一些不足,以后我们一定要改正。以后不管是谁,每次行动之后都要进行这样的总结会,我们要把这个会议当做规矩给立起来,要把经验教训给总结起来,给那些没有参加行动的同志学习。大家看到我每次都会把大家说的话记录下来,事后也总结出来,你们也都看过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方法。
我们这里现在缺少读书人,你们还不能胜任书记员这个职务。但是每次开会都要有会议记录稿,这以后是要成为我们的一个制度的,而且在做记录的时候大家也能学到很多的东西和能够把字写的更好,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文字的使用。
重大会议记录稿上面要有与会人员的签名,比如说我们决定一个人犯了错要人命的时候,必须要有记录,没有记录的就不要怪我不给同志们情面。所以大家要努力学习,以后做记录还要靠你们自己,外面那些人现在还完全指望不上。像现在我们说了那么多,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够回忆起大部分内容,但是我看着稿件就可以全部说出来,这样大家知道做记录的重要性了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张英豪说完喝了口水,看到都在认真听,有些人也有一点不安,毕竟灵活作用文字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张英豪也没有办法,领导人员最忌讳就是拍脑袋做决定的事情,会议没有记录将来就会出现天大的问题。
张英豪就继续说道:“这次的行动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这次我是要表扬大家的,当那狗叫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慌乱,依旧按照计划执行,但是我们的计划中没有考虑狗的这个情况,说明我们经验非常的不足啊,而且到现在我们都没人说出来这么一个错误。大家可能没怎么在意,但是我是很在意张地主家有狗的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之前都要求大家无声解决战斗,但是我们都忽略了那大门上面是有插销的问题,这次是那狗叫把人都给吸引了出来,不然我们就要挨个去撞门,那个时候大家能够想象我们会出现什么情况吗?所以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发现错误以后要提出来,不要想着掩饰下去,现在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战友,不吸取教训的话,我们将来可能会面临很大的损失。今天我们遇到的问题大家拿出来讨论,以后遇到这些问题大家就知道怎么处理。而且以后你们单独行动如果遇到问题不提出来,其他同志遇到相同的问题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看到与会众人纷纷点头,张英豪缓了一口气接着说:“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发现刚开始狗叫的时候,那些地主家的人出来都如同瞎子一样。我跟大家说,这是一种病,叫夜盲症。还记得我们当初上山的时候,天黑了一点,大家就不能走了,而为这事欧阳军还摔破了头,大家还记得吧?”
听到这里大家也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大家心里想一下就知道确实是这么回事了。
张英豪接着说:“当时我们在山上要早早的休息,不就是因为看不见吗?后来我们慢慢适应了才好很多,其实那不是适应了,那是我们吃多了那些动物内脏才会变好的。治疗夜盲症就是要多吃动物肝脏就会好。你们看看现在这些学生,也都是和我们刚上山时一样,晚上一般看不清。所以这件事我们要好好利用,将来如果我们和别人打仗,别人晚上看不清,我们突然发动夜袭,是不是也会像现在进攻张大地主家一样呢?所以大家要善于观察。
张大地主家的事瞒不了多久,我们现在要未雨绸缪,把我们下面的学生训练好,如果让其他地主知道我们和地主作对的话,很快我们就会面对一些打我们主意的敌人。好了,总结会就到这里,现在由包世林同志来说一下我们这次的收获。”
包世林站起来就要说话,张英豪看到就说:“坐下说,坐下说。”
包世林坐下拿起一张纸就说:“额......同志们,这次我们打下张地主家,收获现在还没统计完,现在已经统计的三大仓库的粮食,缴获田契和地契大概有五百五十多亩,银子大概二十多万两,还有些黄金和珠宝首饰没有完全统计出来。
张地主家在广安州城里面有三张房契,铺子卖的是粮食布匹食盐这些东西。他家还合伙和别人在龙女镇开了两个盐井,产量目前没有数据,不知道多少。有一个铁作坊在城里。大概就是这样了。还有我们后面这一片山林也是他家的名字。通过审问张家女眷,确定张家被一网打尽了,张家地主老太爷过寿六十大寿所以人都回来了,他家里步枪和子弹分开发放,不然我们这次就要吃大亏了,总共八条步枪,不过都是一些很老旧的枪支了,子弹有五百多发,还缴获高利贷借据一批,张地主家里猪20头,牛4头,马2匹,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
说完大家是一阵骚动,感慨地主家粮食多,钱多。但是张英豪一听到田地只有五百多亩,银子也才二十几万两就知道这张大地主的大字名不符实,因为张英豪记得以前网上看到那些大盐商,动辄几千万两,那些大地主动辄至少几万亩土地。所以张英豪知道自己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没有调查清楚。还有那么多的枪支,这是要死人的,不过现在也不是打击士气的时候。
自我反省一通后,张英豪接下来说:“那些借据先收着,以后有机会就公开烧掉,枪支弹药一定要保存好。现在既然知道了城里的店铺存在,那么我们要接收过来,盐井也要接收过来,并且继续经营下去。那个铁匠铺子对我们很重要,明天我讲完课亲自过去看看。
你们教队列,练体能,教写字,教数学的,不要急,要让他们掌握。要动脑子,多想办法把我们学到的东西再教授下去。我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叫那些掌握好了的也上去讲课,就当做是用来复习功课,每一个人都既当老师又当先生,这样对学生也是很有好处。学基础基础真的是快不过来的,必须脚踏实地的做。学好了基础再教育就轻松很多。
我们还要想办法解决纸张和笔的问题,没纸没笔写出来很多孩子很快就忘记了。那么明天就这样安排,包世林同志继续把物质清理完。张峰同志继续建立营寨,那么就由欧阳军同志、张开同志带几个学生去接收店铺还有盐场,你们必须要弄清楚进货渠道,出货渠道,做个计划把我们需要的东西运一些回来。其他人按计划给学生上课和训练。”
张英豪突然停下来,想了一下说道:“张开同志,你要试着联系一下你们之前买枪的人,看看我们能不能再买一批枪支弹药进来,这个事情你专门去处理。还有一点你们过来看一下。”
张英豪说完拿出一张纸,打开然后说:“你们过来看看,我今天到处去看了一下,这里是在我们前面小溪上面的一千米处,这两座小山凸出来,三座山形成了一个凹字,这里常年都有水,现在小溪都快干了,就是因为张地主家把这些水都给截留用完了,下面一片地全部都是他家的。”
然后张英豪用手指在纸上一滑,然后说:“我打算从这里建一个水库,现在人人都呆在家里,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断饮断炊,这样不行,现在我们就要以工代赈,把人组织起来,每天包吃,把这这个水库给建立起来,有了这个水库,那么我们这里就再也不怕水旱灾害了。”
张英豪是农民家的孩子,他这些天一直在想如何发动农民群众,今天早上突然想到了,咱们中国的农民有一个形容词,叫“老实巴交”。他们不吝啬自己的力气,但是却没有人为他们的力气买单,没有人把他们组织起来干活。张英豪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农民给组织起来。
所以张英豪说:“很多农民就是在家里饿死也只是感慨自己命不好,这不行。咱们中国农民有咱们中国式的狡侩,有好处的时候就斤斤计较,精打细算。所以我一下就想清楚了,想教育中国的农民在我们没有足够的权威之前,就必须要用好处笼络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劳动和宣传学习,不然他们只会漠然的面对别人,而不会听没有权威人的话。
农民或许会很爱惜自己的力气,没好处就是难办事。但是只要给了他们好处以后,他们也不会吝惜自己的力气。然后我们再组织起来让他们学习,他们不来就会不好意思。这些村民这次是我给他们上课,以后就是你们了,所以你们也都要好好听,好好记,我一个人也不可能自己干完所有的事情。还需要你们啊,同志哥,大家努力啦。“
同志们听完也是觉得有了压力,他们是不清楚张英豪具体的远大目标,但是他们也知道现在自己能力不够,交给他们的任务很多都是完成的不好,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去做。最主要的就是经历少,见识少,不知道怎么做。
张英豪也能够理解,自己没有金手指,不能把思想灌输给他们,也不会屙金尿银,大把的资本可以挥霍。最主要的是自己说的东西对这些人都没有任何概念,张英豪每次讲都感觉对牛弹琴。
看到他们一张张茫然的脸,张英豪就觉得现代的应试教育虽然有其不好的一面,但是现在看来真的不是小好而是大好,不管怎么说大家交流的时候还是知道别人在说什么,能交流才能相互进步,一脸茫然没法搞。张英豪现在非常羡慕那些有王八之气的主角,他们说什么,手底下的人就能领悟到并且执行的很好。
第十三章:接收资产问钢铁
3806字
不劳而获这种东西总是那么让人难以拒绝。——张英豪语录
张英豪每每看到那些一脸茫然、傻乎乎的脸,就想起的初中时候,数学老师说的一句话:“要是没有前面那几个同学,我都不知道怎么讲课了,看到后面坐的的学生的脸,就不想讲课了。”
现在张英豪也体会到了而且是没有前面那几位同学的情况下体会到的。张英豪每次看到就会在心里感慨:“我了个大槽,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
心里吐槽归吐槽,之后又不得不耐心细致的教,总不能自己撂挑子吧。
这不在会后,欧阳军就来问去到城里接收店铺要怎么个处理法,张英豪只能耐心的说:“我们能够有什么办法,就说我们把铺子买下来了,现在里面的人留用,问清楚他们的待遇,进货渠道,经营范围,进货成本,一天的流水量,再把账本拿回来……多带几个人过去,一定要注意安全。”
然后又是一通解释才送他回去,身体累,心更累。张英豪也知道这是一个必由的过程。当初起步的时候太祖他老人家也是回家找兄弟,也是需要家人的帮衬。
张英豪突然想起这可能也是前世Tg党喜欢边办教育边宣传思想边发展同志的原因之一,在学校里面宣传,学生学过以后脑袋里面有了概念,什么都比较容易接受。太祖提出了中国的问题在农村,并且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张英豪现在也理解了,没有对农民的组织、宣传、学习和改造。中国就没有强盛的坚实基础,所以说当年那场上山下乡运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实就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对中国的影响不是现在的人能够评价的。
张英豪想到这些以后,就又为这次的收获而兴奋起来了。张英豪现在觉得这张地主家就是好人啊,自己现在没钱,张地主家里就有钱。张英豪缺盐少布,张地主家就刚好有这些东西。张英豪现在缺铁器,张地主家里就有一个铁匠铺子。
张英豪现在还不知道,重庆开埠以后,洋货顺着长江而来,已经开始充斥市场。而且地主士绅控制着农村经济,几乎每个地主都有自己家里的店铺。作为地主,他们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是有一定程度上参与进去的,这不是说地主家要做生意,而是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家里人的开支,解决一部分家里人的就业问题。
当然这些地主赚的钱是不会用来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第一就是如果扩大再生产的话,就必须要把产生卖出去,不可能屯在家里。但是地主做买卖不说能力问题。在清末,大一点的生意人要么有官方关系,要么就是抱团取暖,如果扩大再生产没有能力保护的话,很快就成了别人眼里的肥羊,谁都会冲上来咬两口。
第二就是地主的固有思维,没有什么比土地很可靠的,赚的钱买土地对于地主来说就是最好的投资。士农工商的排名是几百上千年前就排出来了的。商人作为官员的提款机,不好管理,地位低下,不稳定。即使在清末地位也没有提升多少,红顶商人胡雪岩还不是说翻就翻了。
不过现在张英豪眼看就有了几个铺子,那是要好好经营的。像粮食、布、盐的买卖对张英豪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张英豪作为现代人肯定知道商业的巨大作用,而且自己要成军就必须要有统一的服装,要有资金来源。可以说攻打下来张地主家对张英豪来说就是瞌睡遇到了枕头,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并且很多东西本来张英豪是没有想到的,但是经过从张地主家的的缴获,让张英豪立刻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以国为家,反过来说家里需要的国家也会需要啊,自己的势力肯定也是需要的,可以说打下张地主家就马上让张英豪少奋斗了几年并且学到了很多知识。
不过张英豪现在最重视的就是那个炼铁炉子,谁让张英豪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当然知道钢铁是二十世纪国家的脊梁。其实就是不来自现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也知道钢铁的价值。一把镰刀,一把锄头,就能够节约好大的力气。现在由于铁生产不够,城市里的用铁量就非常的巨大,根本就是供不应求。农村根本就很难买到铁器,买到了也是贵,农村根本消费不起,要知道铁如果保护的不好是很容易生锈的,现在张英豪也是非常需要铁农具的。
第二天上完课后,张英豪就带着铁匠铺的房契去看铺子了,铺子很小,大概就是六十多平米。一个融铁的炉子,就是一个用来修补农具、铁器的地方。两个人,一个老师傅带着一个徒弟,脸上都是岁月留下的刻痕。
张英豪是完全不懂怎么大炼钢铁,就知道一些化学方程式,什么耐火砖怎么制作。张英豪不懂有人懂就可以了,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张英豪可能全部都懂,只是不知道怎么用而已。
就算是这样,张英豪对这铺子可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来的,现在才20世纪的开头,就算没有大型的炼铁炉子,就这个融铁炉子也能解决张英豪很大的问题。马上就要上大工程的,没有足够的工具那是万万不行的。第一批人没有成长起来前也不能喊出打土豪分田地,不然光光地主民团就能把自己给弄死。所以现在就是要通过劳动找出自己需要的人,不肯干活的人张英豪是不需要的。
“老师傅,你贵姓啊?”
“姓刘。”
“刘师傅,我是来接收这家店铺的,我是新东家,你看这是房契。”
“啊?”
“刘师傅,你们依旧可以继续在这里干活,我就是来了解一下这铺子的情况。”
“哦哦,东家,你问吧。”
张英豪先是对自己的身份说清楚,然后了解清楚这里能做什么。了解清楚焦炭,铁料哪里来的以后,这铁匠比较健谈,特别是对自己这位新东家,就更加卖好了。
很快张英豪才知道自己孤陋寡闻了,对广安一带一点都不熟悉,广安有煤有铁,只是张英豪穿越过来时间短,又都是走马观花,对于当地的情况就啥子都不清楚了。而且张英豪对于我大清的印象除了历史书就是辫子戏,其它完全不了解。特别是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一点都不了解。张英豪只能在心里默默地说了一句:“主观主义害死人了。”
通过交谈,张英豪也把自己的一些历史知识给补上去了,在满清有发现铁矿的地方,一般都有小铁炉。生产力的限制,官府的盘剥没人敢大规模的开采,开采出来的铁矿石也不是特别多,一般都是私人私自用小炉子炼铁,这些生意几乎都算是灰色生意。
只是洋务运动以后有了些变化。但是我大清那是官员都是明码标价的,大家都是来捞钱的,何况更赚钱的工业。所有人都来分杯羹,如果分不到那就砸锅。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极其艰难,历史书上说的是在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夹缝中艰难求存,再加上买办的排挤,发展及其艰难那是一点都没错的。
不过洋务运动也是有巨大的进步的,要知道晚清那是可以自造大炮的。但是工业设备都有时效性,不用多久就会坏,需要更新换代,可是这边又没有钱投入进去,到了民国就呵呵了。
虽然现在的四川相对来说比较封闭,但是四川的造纸业,采盐业,土法炼铁都是在当时比较厉害,不过再厉害也是相对于落后的农业国来说的。在真正的工业国面前都是不够看的。而且在中国是不能算人均的,当然就是到了现代算人均都不好看,农业的清末就更加糟糕。而在重庆开埠以后,四川省内的矛盾更加激烈,土地兼并非常的严重,人多地少,到了清末真正做到了富者沃野千里,贫者无立锥之地,再加上天灾人祸,其实张英豪现在不知道四川的革命条件已经成熟了。
当然张英豪现在是人员素质太低,没有任何基本盘,所以迫切需要受过教育的人才。但是现在的内陆省份连新式学堂都没有,私塾也不多。特别是武器都没有多少,子弹打完了就不知到去哪里补充,所以他一直都小心谨慎。
现在听完老师傅的一番话,张英豪觉得自己那么多不懂的东西,实践能力还没有这铁匠铺子的老师傅强。所以不能什么都自己干或者交给自己都觉得干不好的下面同志干。自己应该把握总体的方向,再给能干事的人提提意见就非常的不错了,如果完全靠自己培养人才,人才培养周期太长,等到这些人能堪大用的时候,黄花菜的凉了。所以还得去重庆,去武汉钢铁厂,去上海招人。
想明白之后,张英豪就不怎么坐的住了,但是他还是要把自己关心的事情给敲定下来。最后就问到:“刘师傅,现在铁料还有多少?你这焦炭自己会不会炼制,还是在哪里买的?耐火砖......”
“我这里的废铁足可以打三十多把锄头......”
得到答案之后张英豪就说:”你现在全力打造锄头,铁铲,草刮这些东西。你能弄出几把我就要几把,我隔两天来拿一批,并且结算工钱和铁料费给你,你把账记清楚。够了我就会来通知你。”
张英豪想清楚了,既然现在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搞建设,而自己现在只能拼命培养自己的班底,没有组织群众的办法,也还不能打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还没有扩充自己实力之后控制的办法,如果弄出几个军阀出来那就是大大的罪过了。所以现在就在张家沟弄出一个模板来,同时作为分田地的试验田,看看需要做什么准备,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会出现哪些突发情况,同时组织学习,锻炼队伍。
张英豪风风火火的回到张家沟就马上召集自己现在的十三个班底开会,把自己想的情况说清楚,然后说:“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我这里需要三个人带领九个学生分别去重庆,武汉和上海这三个城市招人才,工人,学生我们都需要。这些地方现在都有了工厂,新式学校,就去那些地方招人,能请来多少我都高兴。待遇你们到了那些地方打听一下是多少,我们可以适当的加高一些把人给招过来,特别是汉阳兵工厂里应该有很多懂得机械的技术型人才,只要能够招来两三个就是胜利,如果实在没人愿意来,那么在汉阳兵工厂里,就是绑架也要绑两个枪弹生产和底火生产的技术人员过来。顺便你们也去开阔一下视野,你们谁自愿报名?”
最终决定罗泽林带队,胡松辉和张开三人分别去三座城市。能不能有一个结果,张英豪心里也没底,但是要一群刚刚才学会几个字母的人摸索工业之路,张英豪觉得自己以前有些想当然了,所以张英豪送他们十多个人出远门,单独又和罗泽林他们说了一次,就是绑也要给我绑几个人回来。然后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一句:“但愿一切顺利吧!”
第十四章:组织百姓建水库
3607字
人总是要死的,忙碌对于人来说是一种幸福,不同意就去大型陵墓换换脑子。——张英豪语录
敲定招人了这件事情,张英豪回到村里就走进了几户人家里进行实地调查。
“曹婶,上次你救我,我都还没来过你家感谢你呢?”
“哈哈,说啥子话呢,远亲不如近邻,相互帮助是应该的嘛!”曹婶笑呵呵的说道。
“曹婶,今天吃啥子呢?”
“今天吃玉米糊糊,挖了点野菜。”
张英豪走进曹婶家的厨房,拿起盐罐子看了一下说道:“曹婶,这都没有盐啦。”
“是呀,现在啊,盐又涨价了,吃不起了,那罐子里面的盐省着点吃,还能够吃十天呢。”
......
“曹婶,我这打算在后山那里建个水库,请你和你男人过去帮忙,包吃,干一天活给一斤粮食,你们去不去啊?”
“哈哈,去呀,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有这好事怎么不去,天天在家里呆着干什么呢?”
果然,张英豪连续走访了几户人家,遇到的情况都差不多。现在家家户户都不好过了。很多人家都上山挖野菜度日,而且平时吃盐都吃不起,只能够吃到很少的盐。
张英豪对他们说了建水库和挖水渠的事情,大家纷纷表示过去干活。张英豪再把水利建好好之后分田分地的主张说出来,开始的时候不少村民还是非常难以置信的,不过很快就全村全部人都沸腾了。
回到家里,找来几个学员开始依次通知附近的村民,到张英豪家里讨论修建水库的事情。张英豪主持召开附近几个村庄的会用到这水库的水的村民大会,张英豪也是不厌其烦的和这些村民进行了交流。
事情是一件接着一件,张英豪确定了建水库的事情以后,张英豪又组织了附近所有的篾匠,砍伐张地主家的竹子开始做挑筐和扁担,用来挑土,又组织人剥棕绒编织绳子,削木头钩子做扁担。组织村里的妇女煮饭,煮菜,会针线活的就组织起来做衣服裤子。
这么多事情做了起来,整个村子开始还有人半信半疑的人也不得不信了,村民也更加热情的加入了进来,大家心里也都清楚这种机会来之不易。但是对于张地主家里发生的事情,大家现在都是讳莫如深,只是偶尔谈话中流露出一些或担忧或欣喜的语言来。
仅仅四天时间,前期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第五天早上,在张地主家里召开开工动员大会。在旧时代的农村,就业岗位是非常的稀缺的,而且现在相当于是为自己干活,热情那是相当的高。之前开会的时候,张英豪就说过有早餐吃,吃过再去干活,大家在张英豪那里报完名,就都眼巴巴的等吃的。
所以张英豪也不废话,直接站在神台下面就说道:“乡亲们,大家也知道现在是灾荒年间,讨生活不容易。如果这种干旱的天气继续这么旱下去,不用多长时间,大家都要去逃荒。我作为张家沟的一份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张相龙家遭了土匪,我们重庆来的张公子把张相龙家的东西都买下来了,就是为了大家能够好好的过日子。”
“我们实地调查以后就发现我们之前带大家去看过的那里如果修个水库,那么大家就都可以种水田,以后这些小灾小难都能够挺过去。大家先给张峰公子鼓掌!”然后大家稀稀拉拉的鼓掌,张英豪知道这鼓掌是很重要的一种习惯,但是以前的人们是没有这种习惯的,必须要多次加强。
“咱们张家沟和咱们隔壁几个村子的人不欢迎张公子吗?怎么鼓掌这么小声?来,再来一次。”
这次就好了很多,张英豪也不迁就,就高声喊到:“再来一次。”
众人才轰然的鼓起掌来,掌声连成一片。
张英豪又说:“大家这几天等开工都等急了吧,我在这里说几件事情,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下面我们要说几个奖励,我们分组干活,挖土,挑土,夯土轮流干,不过今天还要留下三个人杀头猪再去干,杀那阉掉的公猪,母猪要留下来下崽,千万不要杀了。如果人员安排不合理今天下午再调整。
妇女同志们事情更多,等下来我这里报名,我们已经买了一些布匹回来,会针线活的就给做衣服裤子,还要有人烧火做饭,喂猪,牛马就给由那群学生看管。还要送盐开水过去给干活的人喝。知道有些家庭家里特别困难,所以明天就可以拿裤子回家给家人穿,叫她们也过来帮忙。”
听到这里,众人发出一阵笑声。讲到这里张英豪就回想起自己在拜访一些村民的时候发现的问题,开始张英豪还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女主人躺在床上,张英豪还以为是病了,之后还是张英豪的母亲说那是家里人都没有裤子穿,一条裤子家里人轮流穿出去。所以没有裤子的人就只能躲进被子里了。张英豪开始还觉得不可思议,这一下居然返祖到原始社会了。
张英豪心里立马想到一首歌: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男男女女......但是看到自己母亲脸上苦涩的表情,把自己心里的yy的瞬间掐灭了。
张英豪心里只能说:现代社会限制了我对贫穷的想象。所以张英豪才会从布店弄了一些布匹回来做衣服裤子当做工钱发下去。
张英豪接着说:“我们是干七天活不拿粮食的就可以拿一条裤子或一件衣服,或者一斤盐,之前通知你们的时候就说过,大家应该都清楚了吧。”
这次就有些人说清楚,有些人开始拼命的鼓掌了。
张英豪又接着说:“现在工具不够,家里拿了工具过来的,我这里都有登记,你自己工具上面我也写了你的名字,那工具用坏了就拿坏的找我换新的,不会让大家吃亏,但是大家也不要故意弄坏自己的工具来换新的哈!”大家发出一阵笑声。
“咱们修好了水库,我们就要把张地主家的地给大家分了,大家说好不好?”
这下张家沟的人彻底沸腾了。
张英豪最后说道:“现在还要给大家说几条规矩,早上我们会敲锣叫大家起床,之后是教大家排队训练和读书识字......”
听到这里,现场是一阵嘈杂。张英豪也不急,等平息下来以后,张英豪才说到:”训练或者读书完毕集体吃早餐,吃完就过去开始干活,到中午的时候组长带人回来集体吃饭,休息半个小时,之后又是学习大概一个时辰然后就出发干活到晚上回来吃饭。晚上组建自愿学习班,有想学习的人就自愿留下来再学习一会再回家。“
这时一个同村的说了一声:“狗娃子,我们泥腿子读书有啥用,当先生吗?”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张英豪也是笑了,等大家停下来了,张英豪才说到:“哟嗬,春生大叔很高兴啊。”
然后张英豪转过身在那几张纸上找了一下,然后拿出其中一张就读起来:“张春生于庚子年四月借张相龙一百文钱,利息为每日20文钱......”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