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7章

作者:豪圣勇贤

还没读完,张春生就嚷嚷起来说是每个月不是每日,那张地主亲口说的。

张英豪晃了晃那张纸,然后叫张峰在读了一遍,才说到:“我骗你有糖吃吗?就算这个是我们骗你们的,那么你们肯定都听过类似的事情,就是把借条乱写然后抢占别人田地的事情,你打官司也打不过人家。有些人就这样家破人亡了。所以我们读点书,认点字都是为自己好。

而且我们这次交给大家都很简单也很有用的东西,我们工程结束会有考核,就是考试,我们这里考试也是有奖品的。如果你全部过关就发了100斤粮食,一套衣服裤子,5斤盐。如果你考核一项没过关也有20斤粮食5斤盐,当然了,如果你来考核了,一项都没通过,我们讨论你确实用功了,我们也给你5斤粮做奖励。

这些规定都会贴在墙上,大家做公正。当然如果你实在在床上起不来,就没有早餐吃,如果不来干活就没地分,没粮食衣服裤子和盐巴。好了,现在可以自由组队,组好了就过来和我说,然后去吃早饭。没组好的就听安排。”

就这样张英豪的登记的男男女女总共五百二十人,吃过早餐。大家就磕磕碰碰就开始干活了。乡亲们对于干活并不陌生,都是干活干老了的人,说一下就都明白,建个水库大家想想也知道要怎么做。只要开始干起来,熟悉环节以后,就会慢慢的快起来,一段时间以后就完全熟悉了流程。

这其中肯定有偷懒的,有说怪话的,但是在张英豪登记的人中,一直都没有说不来干活的,除非真的有事,也会叫人跟张英豪说请假的原因。

所以很快的,挖土的挖土,夯土的夯土,挑土的挑土。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很快自然而然的就有了一条大路,然后就是牛车,马车用上了。进度加快的不止一星半点,那土墙就这么蹭蹭的往上涨。

张英豪没去干活,他现在忙的很,在人员缺少的情况下组织起一个比较完善的工程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单单一个伙食问题就让人蛋疼。现在张英豪是忙的脚不沾地也忙不过来。后来他就叫来几个学生当起了他的秘书一样的职务顺便做起了通讯员,有什么是就吩咐他们去通知或者直接叫他们去做,就这样张英豪就发现了一个秘密。

那就是作为中枢的调度者,作为最高的决策者,掌握着绝大多数资源,只要是围绕着目前所做的事展开,整个事情的整体面目就一目了然了。然后只要自己抓住重点就可以,其他枝节都可以交给别人去做,虽然现在自己可用的人少,但是一个人不行就两个,三个人,相互商量着来,一般还是可以完成任务的。

只要是相关的人员组织起来,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就比方说这工具问题,开始工作以后工具的消耗特别的快,比方说这挑土的筐就坏的特别快。篾匠做都做不过来,之后张英豪把篾匠组织起来开了一个会,然后就是采用流水线的方式分工劳作,砍竹子,编织竹子,削竹条的人分开进行,全部采用一个规格,很快就生产了大量的箩筐。

其它工作也都差不多,通过一次次开会后的改进,劳动效率大大的提升了上来。同时也让张英豪明白了把人组织起来的力量,难怪圣经上的一个故事是在建造通天塔的时候,上帝看到都害怕。

第十五章:道理讲清群众明

3866字

当你种下希望的时候,不能立马期待着收获,而是要除草松土,浇水施肥。——张英豪语录

张春生这段时间感觉很怪,倒不是自己在会上被张英豪反驳没了面子,也不是自己借钱被骗的事,而是他很不理解张英豪带来的这群人。他们年纪都不大,但是村里的那些瓜娃都是他们在教,然后早上就再让这些娃来教自己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穷棒子。而且教的东西奇奇怪怪,听说是狗娃搞出来的什么汉语拼音,一个字这么一拼就读出来了,然后让大家死记硬背,而中午就教加法减法和什么乘法口诀。

张春生知道这些可是贼精贵的学问,那是要到别人那里拼死拼活当学徒几年可能都不会教自己的东西,这是花钱也买不来的学问,现在就这样免费的教给自己。张春生觉得这里面肯定有自己不知道的阴谋。到底要不要学呢?张春生痛苦的想着。

现在不吃早餐早上干活没力气,所以还是去学习吧,不学白不学,以后出了什么事情就说自己什么也没学到。看到自己的瓜娃在上面教加减法有模有样的,张春生心里那是倍感欣慰,这瓜娃是不用和自己一样吃苦了,学了以后怎么也可以到城里做个账房先生。而且这些娃子还教自己这些人唱歌,每次唱完才能去吃饭,现在那歌自己现在也会唱了,没事也会哼几句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怎么突然就又唱起来了。反正现在这种生活给张春生就是一个怪字。

最怪的还是这些个娃子对待自己家里面的堂客的态度,还给她取了个名字叫陈桂英。对于自己家的堂客,以前自己那是想打就打,后来自己隔壁家的不知道什么原因打了自己家婆娘,这些娃子当时就拿着枪去了,把那家伙吓得真变成了瓜娃,再也不敢打堂客了。

狗娃子还说要建立什么农会,以后吵架都去农会里,还不能打人了。张春生每次想打堂客顺顺气的时候,就想起了那些油光发亮的枪,心里就是发虚。最为重要的是自从去听了狗娃子夜里讲课的人,他们的眼睛现在都是亮晶晶的,让人看了都害怕,干起活也不要命一样。

张春生现在说实话就是看见自家的堂客那双眼睛都有点怕,以前畏畏缩缩的情形全部没有了,整个人都往外散发着精气神,也不知道狗娃给这些人灌了什么迷魂汤。

张春生自己最开始也是想去听课的,但是感觉确实自己现在的年纪学了也没用就没去了。后来听说村里的堂客们都去了听课,而且现在去听课的人越来越多。听说张家沟这里有人讲课以后,其它村子也有人大老远的过来听课。而这些来听课的人狗娃子又把他们组织在了一起和村里的人一起干活,这样那水库就建的更快了。

张春生有时候真不想这水库建的这么快,因为建好以后自己就又没有饭吃了。张春生痛苦的想着是不是也去听课,同时呢他也希望和别人偷偷交流一下,看能够不能够干活不要那么拼命啊,多干一天就能够多吃一天的粮食啊。

如果自己也去学习看看能不能最后拿到些粮食,最好是大家交流一下干活匀着点,就可以多干几天,反正都是地主家的粮食。张春生心里清清楚楚,这张相龙家就是被狗娃子这一伙人给干掉的,其实大家心里也都清清楚楚,怎么样,谁敢说一句吗?

唉!是要好好想想到底要不要去听课?要不要找人商量一下干活慢点?还要好好想想水库建好以后去哪里再找个活计,张春生就一直为这这些事情烦恼着。

张英豪知道现在是我大清最虚弱的时候,南方还搞了一个东南互保,地方大员和满清皇族离心离德,也知道现在我大清已经烂到了根子里。之前经过西安去敦煌的时候还想要不要去送慈禧一粒花生米,后来想了又想,就放弃了。自己没有任何能力把握住局面,而且一旦侥幸得手,那么局势势必会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可能军阀混战会提前出现。

既然自己有知道历史走向的能力,那就没必要太大的改变历史的走向,而且我大清维持住统一的局面,有利于保持住中国的元气,也就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瓜分中国了。而且张英豪知道慈禧经过庚子事变以后开始了新政,新式教育还培养了大批开眼看世界的人。

在突袭了张相龙地主以后,这都那么多天了,张英豪想到不应该到现在州城里面不知道这个事情。而且现在自己在张家沟组织起了七百多人,州城里面半点反应都没有。张英豪都对这个州城长官快绝望了,我大清不亡都没天理。

现在想想以后同盟会那些革命烈士,虽然可能满清练了新军以后实力变强了,但是这么烂的基层组织,每次起义之前消息都要唱的满天飞,让我大清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次次都来个瓮中捉鳖。如果不是我大清自己一系列的神操作自己作死,可能还会续命到苏联建立以后甚至是九.一八以后。

张英豪现在也是感到非常的充实,自己希望的事业终于找到了一个方向,而不是刚来到的时候不知所措,白天忙的跟拉磨的驴子一样团团转。晚上上完课还要再开会,开完会还要备课。但是找到了方向之后也不会觉得累,而是每次都非常的欣喜,那是看到同志们成长的欣喜。

现在那些小孩汉语拼音已经开始背完了,加减法也学了一些,九九乘法表也开始背了,接下来想想都让人兴奋,因为接下来的课程全部都是自己要教的,没有一个人能够帮自己。

“不行,不能自己一个人干,否则自己就要累死。”

张英豪发现这个情况以后,做了一个他自己都觉得足以改变历史的决定。

那就是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买回来,然后全部用简体字抄一遍,注上拼音和简单注解,就当做字典用。学生学会了拼音,现在就要靠自觉了,能不能在这大变革的时代中抓住机会就要靠他们自己了。而且现在的识字本就是靠这三本书,张英豪已经很努力的在编课本了,但是时间来不及,太赶了。

张英豪已经决定了,以后有人才了,第一时间那就是要把字典词典编出来。人们认了简单的一个字是没用的,他们脑袋里都是没概念的,要组成一个个词语才能够在头脑里形成一个个概念,才能理解到底在说些什么东西。

刘新生同志现在心里总有点火急火燎的感觉,自己作为张英豪的俘虏,他知道排长放了自己一马,自己也努力学习,已经学的和那几个原来就跟者排长的人差不多了。但是经过几个晚上的学习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有那么多没懂的,之前还觉得自我感觉挺好,可以让排长给他更重要的工作。

听了晚上的课以后,刘新生才知道自己也是和来听课的这些农民伯伯一样,经常听到有恍然大悟的惊叹声,让自己活的是越来越明白了。很多道理都浅显易懂,怎么自己以前就想不到呢?现在的刘新生对于排长是更加佩服了。至于张峰他们几个,刘新生也知道他们的压力也很大,总感觉跟不上张英豪排长的节奏,做的事情是一件接着一件,自己虽然理解,但是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排长就这么干成功了。

就像以前还不理解那么好的地就这么白白的分出去,听了课以后才想明白。现在愿意跟着排长的村民也变多了起来,把排长当成了主心骨,很多时候还去问排长一些问题。

刘新生又拿起自己做的笔记看了起来,想象出当时的张英豪排长讲课的情形。

张英豪排长站在讲台上,对着一众人侃侃而谈:“今天跟大家聊聊天,我虽然也是张家沟的......大家为什么感觉会这么苦呢?我们就要来算一笔账,咱们一亩水田一年收入多少粮食,有没有400斤?”

“没有?”

“没有,那我们就算400斤,一亩旱地呢?算250斤。在坐的各位叔叔伯伯婶婶,种地最多的种了了几亩水田几亩旱地?3亩?4亩?”

“三亩。”

“四亩。”

......

“好,有说3亩,有说4亩,我知道有些人是自己有点地租给别人种,自己又佃地种。因为这样不管有没有收成都不至于饿死。这些我就不多说,取个4亩水田可以吧,2亩旱田?也就是你家一年有两千一百斤粮食,咱们有没有那么多?”

“没有,哪里有那么多?”

“是啊,没有那么多。”

“没有?那咱们就按多的算,那就算这么多,那么我们交几成租子?几层税?六成?七成,还有八成的?什么还有肉厘?”

这下大家都议论纷纷了。

张英豪等到人群安静下来后,接着说道:“我们取个七成税,那么大家来看看我们还有多少粮食剩下来。我已经帮你们算出来了是七百零五斤。大家知道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收成好的时候大家交的是银钱,收成不好大家交的是粮食。今年不用说,大家又要交粮食了。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粮食价格,没钱咱们怎么办?卖粮食呗?然后我们就贱卖掉一些粮食。

大家知道现在借钱的利息多高吧?我昨天还拿出了一张借据。其他人的利息的100%,也就是就一两还二两。九出十三归那都是低息借款了,那利息比天高,这是把大家往死路上逼啊。而且咱们剩下七百斤粮食吃一年,咱们最少一家三口人吧?也就是咱们风调雨顺劳作一年,每人一年丰收的时候也最多只有两百三十多斤粮食,一天六两多一点,那粮食还要留种呢。咱们还要吃盐,现在的盐200多文钱一斤,便宜的时候也160多文一斤,大家怎么活?还有火耗,牲畜税,车税,花捐,灯捐。说这么多我只想跟大家说一句。”

张英豪转头对着乡亲们大声说道:“这没法活了!”

听完这句话,刘新生当时感觉自己头皮都要炸开一样,刘新生转头,然后看到旁边的人手臂上面都是鸡皮疙瘩,但是大家就这么坐着,不动不言。刘新生知道,排长说的这些话,在坐的人都听懂了。

没经历过的人是不知道现在的人的苦楚,鲁迅说看砍头那些周围的人麻木不仁,不是,是没有希望的黑暗,死亡或许是种解脱,鲁迅书里有对现实的刻薄批判但是没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只感觉到痛苦,看到了吃人,不知道怎么去解决痛苦的根由。

其实自古以来就很多人批判现实,而且也批判的非常深刻。像捕蛇者说,过秦论,三吏三别等等。但是里面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吗?没有的,里面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古以来就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办法,或许有,只是统治者直接视而不见了。

而且张英豪知道现在这苦还是小菜一碟,接下来才是更加的苦痛的开始,四川土匪恶霸,土豪劣绅,贪官污吏轮番登场。然后就是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列强入侵。清末四川有的地方的税收收到了新中国,民国的税收收到了21世纪,那才是毫无希望,生不如死,死无葬身之地。

第十六章:创办团练组根基

3789字

骤然富贵时要常思贫穷的日子才能长久。——张英豪语录

张英豪就这样默默的看着,他们默默的看着张英豪,看着这个在他们眼里年纪不大的人,心里好像在的期盼着什么?

张英豪知道人在痛苦的时候是喜欢生活在迷梦当中的,现实看的越清楚,心里无力感就越强,心里的痛苦也会越强。

“今晚他们都会失眠吧!明天可能就会有人不再来听课了吧”张英豪默默的想着。

看到大家都把眼睛看向了自己,张英豪平淡的说:“大家知道张地主家里交多少税吗?我这里有他的交税凭证,他家只有二百多亩地交税,而且只交五成税。所以大家交的税不是被贪官污吏拿走了,就是这些土豪劣绅收走了。他们吃着我们种出来粮食,我们有困难的时候就借钱给我们,借机加紧盘剥我们血汗,大家想想,哪年征税的时候不死人?哪年征税的时候没有家破人亡?而那些地是不是都是这些地主老爷收走了?所以他们是在吃人啊!

大家想想每年死的那些人,是不是相当于被这些地主官员给吃了?他们每年都是要吃一些人,你们想想家里面的余粮,今年吃的是不是你?现在几月了?地里有粮食吗?明年大家打算怎么过?”

张英豪看到有些人难过的闭上眼睛,微微仰着头,更多的人是小声的议纷起来。

张英豪还是非常相信一句话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现在这么一对比,一种强烈的痛苦感觉从心底里面猛的冒了出来,强烈的痛苦感觉让人无法适从。

等到声音平息下来以后,张英豪知道是给人以希望的时候了,所以也不理会他们接着说道:“我仔细的算了一下,咱们建这水库包括挖沟大概一个月就会做完,一个月后给大家分地,全村的地都收回重新分,每人大概两亩半地,男女都有。那些本来属于你家的地优先分给你。以后大家只要交给我三成粮食就可以了,其它的粮食你们自己处理,官府的事情我来处理就可以了。

我们这次分的地以后是不能买卖的,你可以和别人交换,买卖土地这个交易就是不成立的。以后有了这水库,就再也不会出现大家挨饿的事情了,大家人人有地种,所以大家加油干,早一天干完早一天分地,水库建好后这天干了这么久也是要下雨的,明年大家都种水浇地。以后天天有饭吃。”

张英豪问过自己的母亲,所以了解到一个村子一般都是一个或大或小的地主,其他人如果有地也是不会多,如果有两个地主,一般矛盾会比较激烈。而且这个时代分家是有的,但是那些大家族一般都靠着宗族族长维持起来,分家,怎么个分法那是宗族长说了算,旁支依附在主家过日子。

虽然雍正皇帝搞了个摊丁入亩政策,延续了满清的国运。但是还是打不破宗族家长式的控制。所以族长也不会允许有人脱离了自己的控制,所以分地都不多,更不会出现平均分地的事情,如果出现平均分地的情况,在封建时代那这是在自掘坟墓的。

这时有一个隔壁村的站起来说:“那我们村呢?”

“你们也可以交给我三成粮食税,我这里保护你们,但是我们要明年才能去你村子里看你家的地,如果有人去你家里征粮,你马上过来跟我说,我给你解决。好了,今天也说了这么久了,大家回去也多想想咱们累死累活的为了什么?有问题的都可以过来问我。路上注意安全,大家回去吧。”

看到众人依旧坐在座位上不动,张英豪说道:“不会是想留在这里煮夜宵吃吧?”

众人这才纷纷起身往外走,但是没有一个人说话,张英豪看到有些人若有所思,有些人满脸笑容,有些人面无表情,也有几个人留下来打算问问题。

张英豪看着这些人流,不住的对自己说:“现在不能急,现在不能喊口号,现在要做的就是干活,找到愿意接触自己,愿意改变生活的那批人。自己不是造反,不是推翻了满清就可以了。是要革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暴烈的行动。现在必须默默积蓄力量,以后一旦开始就只能一往无前了。”

张英豪又想了一阵,始终觉得自己的力量还是太弱小了,完全没有真正革命者那两把菜刀直接闹革命的勇气,自己还是要以保安团的名义征兵。那些半大小子暂时指望不上,只能征召成年人,白天干活,晚上上完课训练一阵。只靠自己这十几人还是少了,罗泽林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这么多天过去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几个有用的人才。

说来说去,自己没有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啊,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气魄,自己本钱太小了。接下来开会的时候,张英豪就和几个同志商量了一下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再把愿意训练的人晚上纳入到队伍当中。总结了一下今天的不足还有查对了物资消耗,就回去睡觉了。

于是第二天一则消息轰动了几个村子,张家沟为了防备土匪招聘保安团了。团练这个东西在清末大家都很熟悉,洪杨逆贼就是团练剿灭的,张忠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人都是团练起家。现在那些丘八大爷兵就是满清八旗,勇就是地方团练。

这下附近的地主也是坐不住了,纷纷派人来打听消息。

对于这些人,张英豪的回答是一致的:我们村的地主张相龙就被土匪给灭门了,所以张家沟决定要组建保安团,保护村子里面的安全。

这也是四川清末土匪丛生,四处办团练也算是一件时髦的事情了,商人都有商人自己养的武装力量——商团。所以地主办团练不奇怪,但是一个张家沟养不起大的团练队伍,而且很多土匪背后的支持者就是这些地主,地主们把一些自己不方便干的活就派土匪武装来解决,地主再出来收拾烂摊子,所以附近的地主才会有些恐慌。

他们也通过自己的渠道了解到张家沟在干的事情,聚集了好大一批人建水库,建好之后还分田分地,这就触犯到了地主的利益了。而且地主收租加税收都在七成以上,简直就不是人干的事情,就像劣币驱逐良币一样,劣绅驱逐良绅,那些敢于降低地主或者地租较低的家庭,要么就是大富豪,不完全依靠土地活着,要么就是势力大到无人敢惹的地步,为了博取金钱之外的东西。

地主劣绅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大灾之年办团练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事要大家商量着来,没有太多利息纠葛的地主在某些时候还是能够团结起来的。而且大家乡里乡亲的,很多都是姻亲关系,一个人单独搞那是破坏了规矩,在封建社会坏了规矩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人。如果哪个中小地主敢于独自降低地租的话,那就是地主里面的另类,就是眼中钉,肉中刺。谁敢把地租降下来,谁就坏了规矩,地主们就会联合起来灭了你。

之前张相龙家被灭,暂时那是在他张家沟的事,没惹到自己就算了。现在张家沟居然打算分田分地,还只收三成税,这是不让其他的地主活了。

张英豪知道现在不能硬抗,之前组织人们建水库就是坏了规矩的事情,之后又宣布分地,那是要了地主的命,要是其他人都效仿的话,这日子是不用过了。张相龙在本地为非作歹几十年,由于扩张过度,比较贪婪,所以人缘不怎么好,丘八出身,又比较崇尚武力,解决问题粗暴蛮横,不怎么受欢迎,大家也就认了。

面对地主家派来的人,张英豪也是再三保证,就是招几个人保护本村,如果其他村子有需要帮助的都可以来寻求帮助。如果有人想一起办保安队伍的话,自己也是非常赞成的,也欢迎他们派人加入进来保境安民。而且后来看到情况有点不对头,张英豪马上就一家家亲自去拜访说明情况,地租绝对不会降低,这些地主才消停了一些。

大家家里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武装,道理哪个不明白?现在张英豪态度摆出来,这些地主也就先看看,或许发现不对马上就会上报官府或者干些其它事情。

张英豪心里满满的危机意识,对于可能是地主家派来听课的人都要接受调查,没问题才会让他进村听课。

同时,张英豪叫来袁克声,说道:“克声同志,给你一个调查地主的任务,不知道你敢不敢接下。”

“排长,你说。”

“嗯,你把我们这一大片的地主都给调查清楚,他们家里人的罪行,具体情况都给调查一遍,将来我们有用,具体调查你去和世林同志谈谈,他比较有经验。”

“好的,我立即就去!”

“嗯,一定要隐蔽,要注意安全。”

哼哼,你们这些地主逼我,我就给你们来个秋后算账!

果然不出张英豪所料,当天晚上上课就有人没有来了,但是又有些新的面孔过来听课,张英豪也不在意,张英豪需要的是坚定分子,而不是三心二意的投机分子。现在来了的晚上就留下来训练完才能走,这就是张英豪的态度。最后剩下的就是张英豪自己需要的,才值得自己倾力培养。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英豪在上面侃侃而谈,张英豪在上面讲列强对满清的历次战争,赔款数量,以及这些条约对大家的影响。讲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对大家怎么盘剥。

张英豪知道看清了阶级矛盾的人才是革命最坚定的人,而且看清了阶级矛盾的人要么是个坚定的革命者,要么背叛革命成为坚定的反革命分子,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现在就是要大家都充满了对旧制度的恨,最自己命运的不公,发出自己的呐喊。

就这样十多天就过去了,现在建设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现在的张家沟不熟悉的人来了还以为是一个兵营,时不时都会响起一二三四的响亮而整齐的喊声。

张英豪对于自己的工作现在已经理出了头绪,而且现在有些人已经从普通的农民同志中脱颖而出了。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就是天生有领导能力,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是比一般人强得多。而且,在团队中,很容易就产生了号召力。

现在能够参加张英豪晚上开会的同志也慢慢的多了起来,这些同志就是接下来的骨干分子,有些同志就离开了建造水库的第一线,对于这些比较进步的同志,张英豪是针对他们又建立了一个培训班,而经过培训后就去了那些炼铁炉子,盐井,铺子里面工作,学习。希望他们能够尽快的转变思维,加快进步的步伐,能够成为工人阶级中的一份子而不是只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

十几天过去了,对于张地主家里的物资已经消化吸收了,那些盐井,店铺,张英豪也已经接收完毕。

第十七章:治理盐井遇害人

3743字

任何时候都不需要大惊小怪,因为现实往往比小说还离奇。——张英豪语录

张英豪还特地去了那两个盐井那里实地考察,盐井才是张英豪最看重的张地主家里的财产之一,现在高昂的盐价就是张英豪都觉得吃不起盐。

“鄙人杨天喜,是这盐井里的工头,欢迎新东家。”

“你好,你好,请多多关照。”

这个杨天喜就是其中一个盐井的总负责人,张英豪看到他,就知道这个满脸油腻的人被这盐井喂的满嘴流油了。

“杨工头,咱们这盐井每天产量多少?”

“嗯,这个没有一个具体的数目,平均日产卤水两百吨,可以烧制五吨。”

“很好,杨工头继续努力,少不得你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