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英雄时代 第83章

作者:豪圣勇贤

张英豪也笑着说道:“哈哈,是不是事实其实丁先生

自己心里也清楚。满清就是不说实话,逼着所有人都说瞎

话,高唱赞歌有意思吗?什么康乾盛世,吃糠喝稀而已。

什么十全老人,吹牛很厉害!但是他是改变不了事实的。

将来如果我们前进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或许满清的

那些遗老遗少依旧会给满清唱赞歌,他们会说应该感谢满

清的弱小与灭亡,让我们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呢。”

听到张英豪这么刻薄的话,想到满清朝廷的样子,确

实形象,丁鸿臣顿时笑出声来,但是一会的时间,他又眼

眶发红,感觉有了想哭的冲动,鼻子居然发酸了。是啊,

想到满清那鸟样,可不就是这个样的吗?

此时丁鸿臣没有说自己观点,而是引用了当初曾国藩

询问赵烈文满清运势的回答: "天下治安-统久矣,势必

分剖离析。然而主德隶重,风气未开,若无抽心一烂,则

土崩瓦解之局不成。异日之祸,必先颠仆,而后方州无

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赵烈文告诉曾国藩,天下统一-太久了

就会分裂,虽然目前清政府的皇帝素有威望,中央政府还

能运转,而且太平军还平息了,所以暂时不会出现分裂。

以后的趋势应该是中央政府先倒掉,然后天下会大乱,地

方割据,各自为政,估计五十年后就会发生。

张英豪听完,立即就想到了《共产党宣言》里面的一段话: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想到这段话,张英豪又想起了前世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解放全国各地,也仅仅只是用了二十八年。而解放全国以后,新中国马上就能和美国掰掰手腕。所以用天下大乱这样的话语对于张英豪来说是没有一点用的。

“呵呵,说的好啊,镇压太平天国到现在也三十多年快四十年了,看来赵烈文预测还是挺准的嘛!虽然有一句话叫做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是我更加相信一句话:大乱方能大治。丁先生也去过日本,应该知道什么是工业。你觉得如果中国继续由满清统治,那么日本国力的增长速度快还是清朝统治的中国国力增长的速度快呢?”

“这...…”

看到丁鸿臣说不出话来,张英豪继续说道:“怎么样,丁先生心里有了答案吧!周朝姜太公就说过:天灾人祸,乃可以谋。他还说:众口相惑,纷纷渺渺,好色无极,此亡国之微也,观其野,草菅胜谷,观其众,邪曲胜直,观其吏,暴虐残贼。败乱法刑,上下不觉。此乃亡国之时也。你想想,现在的满清朝廷是不是占全了。连续几年的天灾,现在北方依旧是大旱呢,接连不断的人祸,社会动乱不安。你算算,内有太平天国,同治回乱,捻军,义和团等等。外有历次被外国人打得丢盔弃甲,屁滚尿流,现在京城还被洋人占呢,历史上哪朝哪代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地里种植的鸦片超过禾苗,满朝蝇营狗苟,满是贪得无厌之辈,哪样不是一个王朝末期才有的景象?

继续由满清统治,那些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趴在中国吸血,国家的国力不仅不会继续增加,反而还会因为吸血而持续减弱。所以打倒满清的时间越早,国家越是能够保留元气,人民才能够更加少受战乱的苦楚啊。”

“但是满清毕竟是中央政府,维持着国家的统一,而且又怎么保证新成立的政府就强于满清呢?”

丁鸿臣问的也是很有道理,也问的很正确。前世不久是这样吗?满清倒了,国家却四分五裂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的生活水平其实还不过清朝的时候。虽然后来成立的刮民政府有其进步性,但是他的进步性也只是体现在思想上和组织上而已,他们没有发展生产力,反而还把满清时候建立的工厂弄得七零八落。刮民党抗战能够坚持那么久靠的是他们自己吗?不是,他们前期靠买,中后期靠的都是援助。刮民党愿意和土共合作吗?还不是到了生死存亡之秋,不得已而为之。刮民党连各地的军阀都搞不定,只能拼命使用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去分化拉拢,完全就不是中央政府的做派。

听到丁鸿臣的问话,张英豪心里却是高兴,顿时说道:“丁先生问的好啊,我们说实践出真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眼见为实,所以我们请丁先生在我们根据地到处去看看,我相信你很快就能得到答案。“

“自然要看,但是你们既然有如此本事,想要中兴国家,为什么不去报效朝廷呢?”

“哈哈,不是我自夸,就我这样的人,在满清朝廷里面过不了三个回合,坟头就会被立起来。现在你看到的就是一个长着青草的野冢而已。满清的制度就不是为了百姓过好日子的制度,他们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维护的是他们满清皇族的特权,满族就是一只庞大的吸血虫,趴在中国身上吸血而已。我想这点,丁先生曾经作为满清体制内的人,作为满清统治阶级的一员,又去过外国,应该对此有清楚的认识。”

看到丁鸿臣点头,被自己引导了,张英豪继续说道:“我们前进党革命,是为了全天下吃不上的贫苦百姓,团结他们一起努力,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有衣穿,孩子都能够上学。其实说实话,我们的敌人从始至终根本就不是满清朝廷,在我眼里,满清就是还剩最后一口气的绝症病人,眼看这就要死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推翻满清朝廷轻而易举,我只需要派出少量的部队,进入京城,很轻松的就能够完成改朝换代的功业。甚至慈禧在西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送她去见满清的列祖列宗,但是我们没有,因为没有必要。我们现在还要趁着满清还有一口气的时候壮大自己,将来满清倒了,能够最快速度的接收政权,并且统一全国,减少国家的内耗,为国家保留更多的元气而已。”

听到张英豪这么说,丁鸿臣下意识的就想起了当初抓住自己的那些士兵,顿时就知道张英豪说的是真的。如果这些士兵突然出现在慈禧的行营,那么又有谁能够挡得住呢?想到这里,丁鸿臣顿时打了个冷战,看张英豪的眼光已经全变了,简直就像看到了一个人形怪物。他实在是没有想到,眼前之人居然有如此大的胸怀和气度,天下居然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取得天下在他眼里居然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情。

张英豪不理会丁鸿臣投过来的奇怪眼神继续说道:“丁先生,满清解决不了当下中国的问题,他们注定灭亡。而你们既然被我们抓了,以后也不会再放走一个。若是丁先生想要为心中国出一份力,为百姓解决苦难,也愿意站在百姓一边,也愿意为国而战,那就可以到我们这边来。”

“呵呵,我一个快六十岁的老头子了,在你们这里还能做什么呢?”

第一百八十一章:

张英豪听了笑道:“丁先生,曹操平定北方,率领百万大军饮马长江,横槊赋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时候也已经五十三岁了,那时他还有统一天下的志向。而且革命军虽然是我一手打造的,但是我没有系统的上过止规的军校,很多专业的兵种革命军现在只能自行摸索,大人愿意为国家做点事,那么我就安排你到我们的年枚-与己师,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你既然预言到曰俄必有—战,不知道有没有预言到中日必有一战呢?而且还是举国开战。没有熟悉日本的军人给我们讲讲,将来我们面对日本

军队是要吃亏的。”

丁鸿臣自然知道中日之间的问题,他此时也不说话了,只是端起茶喝了起来。张英豪也喝了一口之后说道:“丁先生回去可以慢慢想,丁先生也算是这个时代的优秀代表之一,应该知道列强都是现在民族国家,我们和

满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是革命,不是推翻满清轮流坐庄,所以并不存在什么忠臣不事二主的事情。而且你

是为了国家,为了我们民族,不是要投降或者双思我张尖豪或者前进党,完全没有必要有什么心理负担。至于说你家人的安全问题,我们只要一直获得胜利,满清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如果你实在是担心,我们也可以把他们接到

四川来和你团聚。而且,胜利者是不应该受到谴责的,历史也不能谴责胜利者。你回去以后就到处看看,那些解放

了的百姓和以前满清治下的百姓有什么不同....…”

“胜利者是不应该受到谴责,历史也不能谴责胜利者..…”

招降丁鸿臣,并且让他到军校去上课的事情,张英豪还专门开了军委会讨论过。其实军委的很多同志对丁鸿臣是不以为意的,认为他没有资格给革命军的同志讲课,就像《亮剑》里面李云龙听那些个手下败将讲课时一样的心态。失败者给胜利者讲课,想想都觉得滑稽。

不过张英豪的威望摆在那里,既然张英豪让丁鸿臣来讲课,自然有他的道理。当然张英豪也不会给丁鸿臣丝毫带兵的机会,就让他老老实实的做一个老师。当老师,也是劳动者的一员嘛。

四川的工作在稳步的推进,而此时,英、法、美、日各国的驻重庆领事也早就已经把四川的情报给汇报了上去。各国也在讨论四川杀害传教士和驱逐传教士的事情,以及讨论对张英豪他们的叛乱行为的危害和这股叛军对对

待列强的态度进行评估。

位于位东交民巷的英国公馆内,现在正在召开一场会谈。四川几年前出现过成都教案而轰动一时,此时居然出现了反清武装公审处决外国传教士的事情,作为现在还占着清国京城的列强来说,哪里能够受得了这个气?一时间严惩暴徒的呼喊声甚嚣尘上。

但是列强叫的大声,其实就像想进去分一杯羹而已。长江流域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没有英国人的许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派出军队进入长江流域。而四川的区位又让列强们异常的难受,四川不仅位于内陆地区,而且还有天险三峡,四面也有高山阻隔。

即使列强想要派兵进攻四川,也要考虑一个军队投放能力。慈禧当初逃跑他们都没有办法,硬生生被打了回来。而且进攻四川的话,人少了了不起作用,人多了后勤又是一个大问题。而且英国人也不希望其他列强过多的进入长江中上游,所以对于四川的处理,让英国人也是颇为为难,始终拿不定主意。没有英国佬点头,其他列强只能干着急,他们只能密切关注四川的事态发展。

四川周边省份对于四川的关注程度完全不亚于洋人对四川的关注。因为这些省份深深的知道,革命军这样造反的人是要他们命的。满族大官知道他们打下江山的时候造了多少的杀孽,所以他们对于这些造反的人可以说惧怕到了骨子里面。特别是他们打听到了革命军所施行的政策以后,更是对四川严防死守。不仅封锁了四川的消息,更是连道路都被封死了。

此时慈禧还在回京的路上,就已经迫不及待的荣禄联系李鸿章他们,让李鸿章探明洋人的态度,虽然他听了荣禄他们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她依旧打算获取洋人的支持,趁早调动军队剿灭张英豪他们这股还没有站稳脚跟的乱匪。而此时的李鸿章对此也是忧心忡忡,虽然李鸿章也搜集了大量关于四川的消息,但是这些消息完全是零零碎碎的,很多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这也让他颇为不知所措,不知道现在四川具体是个什么形势。但是他知道四川现在在给穷人分配土地,作为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的人,他更加了解土地革命的威力,所以他的观点和荣禄他们的截然相反,那就是四川的问题比洋人的问题更加的棘手。

洋人不远万里而来,为的是求财,所以赔款,开放口岸给这些人卖东西就完事了。而现在四川丢失的是重庆和成都这样的省城,占据四川这样的天府之国。已经具有了

成事的必要条件,稍加时日就具备了和满清一较高下的资格,那时就是又一个洪杨之乱,又一个太平天国。

任何人只要看地图就知道四川这个地方是易守难攻。而且逆贼本来就是四川本地人,这些人扎根于四川,要剿灭的难度可能已经比剿灭太平天国的难度呈几何倍上升了。

荣禄他们发电报给李鸿章,让他立即向列强探明洋人对四川杀害洋人的态度。荣禄的电报可以说是给李鸿章雪中送炭了,他收到电报,连忙叫奎俊快马加鞭到天津来找自己,他需要弄清楚四川的详细情况,需要第一手的资料,这样才好像列强交涉。

荣禄接到电报,汇报给慈禧李鸿章的态度以后,慈禧当即就重视了起来,立即让奎俊直接到天津去见李鸿章。

奎俊回想自己被俘的经过,现在依旧觉得如在梦中。他看着自己在四川弄到的前进党和革命军的情报,就算是他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

"......中堂大人,这就是我从四川打探到的全部资料了。”

“嗯,奎俊大人有什么要说的吗?”

“中堂大人,本官离开重庆的时候,听说那些反贼四处残杀地主,大肆分田分地.....”"

“你确定那些反贼在杀地主,分田地?”

“是啊,怎么啦?一群自取灭亡之徒罢了。他们这样做得罪的是天下人,一群无知之辈而已。”

奎俊发现李鸿章没有回话,当即看了眼李鸿章,发现他现在面色铁青,嘴角都直哆嗦,手也跟着发颤。奎俊急忙说道:“李中堂,你这是怎么了?要不要给你叫个医生?”

李鸿章挥了挥手,端起茶杯,拿起盖子在茶水上面拨了一拨,强自镇定,静静的喝了起来。

李鸿章虽然是望族出身,但是也算是投笔从戎,从底层爬上来的,更是和太平天国打过仗的人,自然不是奎俊

这样只知捞钱的人能够比拟的。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能够想象一个没有地主的世界是个怎样的世

界。但是他却明确的知道,那些有了土地的草民都是悍不畏死的。

在李鸿章的心里,他已经隐隐知道又一个太平天国,甚至比太平天国更加厉害的势力已经在飞速的崛起了。

在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这些人的心里,理想的社会是这样的:地主士绅把持地方的基本政权,控制自己土地兼并的欲望,依靠当地的公序良俗进行统治。宗族长老

控制者当地的话语权,对于走歪了路的人进行规劝。荒年的时候,地主士绅就接济一下那些草民,丰年的时候,这

些草民就多交点给地主。

这样就达到了他们理想的世界了,他们这些有文化的

地主士绅就能够永远的统治下去了。为什么平定太平天国的时候会让中国损失一亿的人口?实际上就是在曾国藩这些地主的眼里,经历过太平天国宣传的人人有田种,人人有衣穿的草民已经是一群无可救药的人。这些人是不安定

的因素,这些人就是暴民的种子。

湘军,淮军等军队所到之处,实际上就是一路屠城灭寨而过的。他们杀了多少人,根本就没人会在意。曾国藩对于这些屠杀留下一句名言:雷霆手段,方显菩萨心肠。最简单的意思就是把这些暴民都杀光了,以后就不用再杀了,那个时候再用圣人教诲好好治理就可以了。

而现在李鸿章听到了什么?他明确知道了四川又在杀地主,分田分地的事情。怎么能够不让这位李中堂大惊失色,怎么能够不让这位李中堂惊慌失措。不过李中堂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签订卖国条约都面不改色的人,失态也就是那么一小会的事情。

放下茶杯,李中堂接着问道:“还有什么消息没?”“哦,还有就是我们重庆的时候,听人说重庆所有的烟馆,妓院,赌场,全部给强制关门了。听说是这些反贼禁烟,禁赌,还禁止娼妓,那些反贼以为自己是圣人吗?这不是自取灭亡是什么?这可是要得罪洋大人的事情。哦,对了,他们还吊死了不少的洋人,也把四川的洋人差不多驱逐干净了。”

李鸿章听到洋大人这三个字,虽然心里也是说不出的别扭。但是明确那些反贼禁毒、又杀了洋人,心里顿时好过了不少,因为这里面的操作空间可就太大了。

“你说你见着反贼的头目了?”

“见着啦,哼,就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大概不到二十岁,那些反贼都叫他主席。”

“哦,主席?主席.....”

“中堂大人,本官本来是打算战死的,我满人就算是

战死也绝不会屈服。可是自己被偷袭,直接被抓了,那些反贼用咱满城两万人的性命相威胁,我是没办法啊....…”

“你看到反贼有多少人啊!”

“李中堂,我…....没有.....大概有三千人了。对,至少两千人。你看大概什么时候会开始去剿灭这股反贼呢。”

张英豪怎么可能让奎俊看到或者知道自己有多少军队,那不是自己找死吗?奎俊从被抓,就在严格的监视当中。怎么可能让他接触更多的东西呢?而且张英豪还是打算要放他走的,任何机密类的东西,能够不让他知道就不让他知道。

“这个,肯定要等到老佛爷回京之后才能做决定吧。”“现在太后就是让各省立即进攻四川,剿灭乱匪。所以我们要立即探明洋人的态度,看能否得到洋人的帮助,如果洋人能够派兵参与,那就最好不过了。”

听到奎俊希望得到洋人的帮助说的理直气壮,李鸿章也没有丝毫的不自然。太平天国就是在洋人的帮助下才平息的,这次肯定还是需要洋人的帮助的。而且四川如果被叛匪给占领了,那么给洋人的赔款自然就更加没有办法了。想到赔款,李鸿章就想到军费问题,赔了列强银子,清朝军费也是个大问题。现在只能要求列强延迟给付赔款,否则。哪里有钱出兵呢?

李鸿章勉强拖着病体和奕助立即去见英国驻华全权公使萨道义,此时萨道义正在为怎么处理四川的事情发愁呢,没有想到居然瞌睡遇到了枕头,清国人居然来求教他们的意见。

第一百八十二章:感谢加更!

萨道义很高兴的接见了李鸿章他们,说明四川反贼杀害洋人等情况以后,李鸿章说道:“萨道义爵士阁下,我们希望大英帝国也派出士兵参与平叛,就像当年我国和大英帝国合作平定太平天国乱匪一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国有一万多人。此时如果让英国人出兵,英国确实也没有问题,但是此时,四川的情况不明,英国此时自然不会赤胳膊上阵,必须要满清弄清楚革命军的虚实,确定了,胜利在望,他们才会亲自下场。不说此时英国不会亲自下场,英国也不会允许其它国家进入四川。

“不、不、不,这是你们清国内部的事情,不过我们会给予你们必要的支持,让你们早日平叛。”

“萨道义爵士,四川人口有四千多万,按照我们签订的条约,四川应该出赔款四千多万两,加上利息大概一万万两。如果我们不能够快速平叛,那么四川该出的银子我们就没有办法,只能是你们去找四川的反贼要这银子。而且为了尽快平定四川的叛乱,我们需要延迟给付条约赔款,这个还需要萨道义爵士说服其它的国家,否则我们没有钱用于平叛。而且你们也应该支持我们平叛,因为四川反贼也损害了大英帝国的利益!”

萨道义听了,顿时沉默了下来。李鸿章说的很有道理,四川叛军确实是损害了大英帝国的利益,而他接到国

内的答复也是必要的时候可以出兵帮助清国平叛。至于说赔款问题,英国丝毫不担心满清赖账的问题,推迟一点也没有什么,反正都是算利息的。而且英国还有一个狗腿子日本,实在不行就让日本军队派兵前来助阵也没有问题。

最重要的是英国军队进去了成都,那么想要退出就不是清国能够决定的了。

想到这里,萨道义点了点头说道:“我们可以将部队集中在武汉,你们从陆地进攻那些一块立足之地以后,我们再乘船进入四川协助你们平叛。至于说赔款问题,我可以试图说服各国推迟一年,但是这一年的利息你们要双倍给付。我们出兵的军费和相应的抚恤金也要你们来出,否则我们不会主动参与,只能给予其他帮助。”

萨道义说的部队暂时仅仅是英法两国的军队,萨道义可不希望长江流域再引入其它国家的势力。当然洋鬼子也不是不想通过陆路进入四川,但是他们也担心那无处不在的义和拳拳民,也担心清国人出尔反尔尔断了他们的后路。但是在长江上,大英帝国就是霸主,说一不二,完全没有这些问题。

奕助听了萨道义的话,非常的高兴。只要平定了四川的叛乱,大清依旧统治着这万里江山,还担心那点钱吗?如果四川叛乱最后成功,给自己再多钱又有什么用?所以奕助不等李鸿章说话,直接答应道:“没有问题,不说双倍利息,就是三倍利息也没有问题,至于军费和抚恤金,也是我们应该给的,不知道你们的军队什么时候准备好?”

“这个需要你们先进攻,给我们占据一块立足之地,我们的军队会在我们的炮舰掩护下沿着扬子江前进,最终到达成都,协助你们消灭四川叛军,但是如果你们不能给我们打下一块立足之地,那么我们将不会出兵助剿。”

其实萨道义他们这些洋人依旧对前进党和革命军不熟悉,这些洋人现在还认为四川的造反可能和他们在京城地区遇到的义和拳是一个性质。也就是一群悍不畏死,号称刀枪不入,明知不敌依旧前赴后继送死的拳民。所以萨道义才会说他们的军队不脱离舰炮的掩护,只要有舰炮在,来再多的拳民也是枉然。

“可以,我们马上就去发电报给皇太后,并且会立即对四川的叛军进行围剿。很快,你们的军队就可以沿着长江前进....…”"

实际上进剿的命令来的比李鸿章预计的不知道快了多少时日,慈禧在回京的路上,收到李鸿章对于四川叛军的分析以后,自然是再也坐不住了。如果真如李鸿章分析的一样,那么大清要剿灭四川还不知道要花多少年,花费多少银子呢。

突然她又回首自己逃离京城以来这一路上吃的苦,一心的愤懑更是无从宣泄。特别是那些个大臣发布东南自保的声明,让老佛爷措手不及,也让老佛爷意识到这些南方都督对于满清统治的隐患。现在四川闹起来了,这些个南方都督也是时候出力了,也让他们狗咬狗削弱一下实力。

老佛爷可不管什么军费,什么粮草问题。面对洋鬼子你们不敢打,我算放过你们了,面对四川反贼你们不敢打,那就是要杀头的。所以老佛爷还没出潼关呢,命令就已经到了李鸿章的手里,让他主持大局,同时命令四川相邻的省份立即进兵,剿灭四川的革命军。

不过这时的李鸿章虽然有心出力,可惜签订了《辛丑条约》以后,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没有办法主持剿灭反贼的重任,只能请辞,推荐了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统领全局。

事实上,现在张之洞也确实有了用兵的基础,他在公元1889年就调任湖广总督之后就大规模展开以练兵、兴学、办厂为三大端的湖北洋务新政,而尤“以练兵为第一要务"。

1896年,张之洞以"湖北居长江上游,会匪出没,武备尤关紧要,第鄂省财用支绌,无力招延洋弁"为由,向朝廷奏请将南京自强军中已经练成的原江南护军前营五百人调赴湖北获清廷认可,随即以这五百人为班底,将他们分成前后两营,以张彪、岳嗣仪为两营管带官,德将贝伦司多尔夫为总教习,参用德国军制,募勇补足两营额数,编成湖北护军,计有弁勇一千人,马一百余匹,委吴殿英以司衔监操官,组训新军。

如果把他练出来的新军和满清的巡防营、绿营也加在—起的话,还是能够一战的。当然了,李鸿章原本也可以调他的嫡系武卫右军,也就是袁世凯的军队。不过未被批准,原因就是山东直隶地区义和拳运动尚未肃清,而且这些地方也需要军队来驻守与威慑。

最终,商议的结果就是陕甘总督崧蕃,云贵总督丁振铎,湖广总督张之洞三路进军。陕甘总督崧蕃作为瓜尔佳氏,镶蓝旗人,他对于满清的忠诚是不用多说的,所以他调兵也是最积极的。再说他手底下的陕甘绿营在这个时代

也算是弓马娴熟,天下难得的劲旅,毕竟是陕甘地区环境

恶劣的地方锻炼出来的军队,战斗力非凡。

这个时代的云贵总督也是牛的不行,虽然几十年来,

云贵地区鼠疫一直泛滥,几十年就夺去了上百万人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