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虫之语
基辅的人民公仆
作者:夏虫之语
简介:
简介:在苏联解体前,一个基辅的公务员来到了切尔诺贝利……
第一卷
第001章 书记上任
维克托·弗拉基米尔维奇·哈尼耶夫独自开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货卡行驶在通往基辅州西北边境的高坡地国营林场的土路上。
刚下过一场大雪,铺着碎石子的道路被轧得十分泥泞,幸好土路常年被拉木材的卡车碾压的十分结实了,加上寒冷冻结的路面,所以哈尼耶夫只要打起精神握紧方向盘就能让车子正常前行了。
往西走了没多久就到了切尔诺贝利地区的行政中心切尔诺贝利市。
这个占地面积不大的城市是切尔诺贝利地区为数不多的两个城市中最古老和原始的城市,二战前生活着一两万的犹太人,等到德军攻占乌克兰后就把切尔诺贝利的犹太人“打扫干净”了,所以现在这里生活的全是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
哈尼耶夫将车开进切尔诺贝利市的大街上,走了没多远,就看到了1栋3层高的办公楼矗立在路旁,他虽然没有来过这个城市,但是看到这栋楼有着和其他城市市政大楼相似的装修风格,哈尼耶夫就认出了是市政大楼。
将货卡停在市政大楼前,哈尼耶夫就步行进入。
由于哈尼耶夫穿着毛呢大衣和列宁服,长得也眉清目秀,看守市政大楼的警卫只是对他进行了简单的询问,又检查了哈尼耶夫的调令,那冷冰冰的脸上就露出了热情的笑容,然后放行了。
片刻后,切尔诺贝利地区的中层领导,林业管委会第一书记西蒙年科在他的办公室接见了哈尼耶夫同志。
两人亲切的交谈了半天,西蒙年科又检查了一遍哈尼耶夫的调令。
在确认无误后就再次起身和哈尼耶夫亲切握手并说道:“哈尼耶夫同志,在咱们切尔诺贝利地区有着一个国营林场和三个集体林场。这4个林场位于西北大森林,就是我们管委会所管辖的单位。你被上级任命为国营林场的书记兼任厂长,这是上级部门对你的重用,希望你能够安心工作,有什么需求就向我提,我会尽量满足你的需求。”
哈尼耶夫是基辅州农业部派下来的官员,西蒙年科很清楚,红头文件上的履历清晰的写着哈尼耶夫今年只有26岁。
这么年轻的干部,又是从上级部门派下来担任基层单位的一把手,西蒙年科心里清楚,这位哈尼耶夫背后一定有不一般的关系,所以对待哈尼耶夫的态度也十分的和蔼可亲。
哈尼耶夫显然很聪明,他并没有真的把西蒙年科书记的话当成一回事,而是客气的推辞了两句,之后又详细的询问了国营林场的详细情况。
西蒙年科见哈尼耶夫这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也很欣慰,在介绍完相关情况后握着哈尼耶夫的手说道:“咱们这里距离国营林场还有80多公里。这样吧,明天一早我让第二书记卡尔托夫同志送你去上任。”
哈尼夫笑着致谢,并从怀里取出一个扁扁的铁盒,打开盖子取出一支雪茄递给四十多岁但时不时咳嗽一声的西蒙年科,笑道:“这是咱们国内份额不多的手工卷制的古巴雪茄,西蒙年科书记尝尝吧?”
西蒙年科确实是一个老烟枪,他接过来熟练地剪头点燃,叭叭的吸了两口,微眯眼睛,喷出烟雾,啧啧说道:“不错,确实是手工卷的,比机器卷的吸起来要更加清香,因为它的受热更均匀,卷的更结实。”
哈尼耶夫微微一笑,又从怀里取出一盒,将两盒雪茄放在桌子上,道:“既然西蒙年科书记您喜欢,就留着吸吧。”
西蒙年科微微一笑就拉开抽屉把雪茄放进去。
苏联一直实行的是配给制度,所以有钱也不是能随便在超市购买商品的。
一般情况下,拥有一个男工的家庭每月可以购买十五包香烟,如果是购买雪茄则只能买五六盒,而且这种古巴雪茄几乎都是机器制作,手工卷制的只供应给基辅的商店。
古巴自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就被苏联给“无情的包养”了,每年给了无数的“安家费”和援助,古巴的雪茄和蔗糖等也能被苏联高价收购,一年大约有上千万支,即使是西蒙年科这样的基层领导也并没有机会得到多少雪茄,更不用说手工雪茄了。
半个小时后,哈尼耶夫在西蒙年科的安排下在办公大楼东侧,阿尔切贝利市大街上的政府招待酒店住了下来。
第2天早上,哈尼耶夫来到办公大楼。
西蒙年科书记已经把第二书记卡尔托夫叫到了办公室,这是白俄罗斯人,他头发有些稀少,但是说话声音很有磁性。
西蒙年科介绍哈尼耶夫和卡尔托夫两个人认识,在说了工作的情况后,说道:“卡尔托夫,我亲爱的伙伴,请你带领我们的哈尼耶夫同志前往国营林场就任。他年轻有为,又是从首都来的人,一定可以给国营林场带来新鲜的活力。我想即使他初来乍到不了解情况,你也可以为他解决问题,排忧解难,是吗?”
“没问题,西蒙年科书记。”
卡尔托夫是一个头发稀疏的中年人,看着大约有40来岁,一脸的憨厚,他穿着破旧的双排扣灰色大衣。
在答应了西蒙年科的安排后就带着哈尼耶夫离开了市政大楼。
看到哈尼耶夫停在一边的货卡,卡尔托夫笑了笑说道:“这辆车子也是上级部门配备的吗?哈哈哈,尼耶夫老兄,你看来上面的关系很硬啊。”
苏联的重工业体系虽然完善且发达,但是民用汽车和农用车的产量一直不高,国营的汽车工厂也是优先生产要供应给政府机关的公车,所以即使是80年代了,能有一辆私人汽车,哪怕是一辆小货卡,仍旧是值得人羡慕的事情。
哈尼耶夫笑了笑也不解释,但是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和卡尔托夫闲聊了几句,两人就准备出发了。
卡尔托夫就开了一辆伏尔加汽车,这是农业委员会的公车。
哈尼耶夫则开着自己的卡车跟在卡尔托夫的车后面。
切尔诺贝利位于基辅州的西北角,往北是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往西是日托米尔州。
顺着道路东西横穿切尔诺贝利市的道路一路向西,过了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到了远处高达上百米的一排铁塔墙,这些都是安装了Duga远程警戒雷达的信号塔。
算是苏联检测东欧西德和北约火箭导弹发射、飞机起飞,航母运行的预警雷达,因为这个雷当发射信号是会对周边国家的电台产生重大的影响,让方圆数千公里的国家在使用收音机时都会被雷达信号干扰而听到类似啄木鸟啄木头的声音,因此苏联部署在切尔诺贝利和东西伯利亚的两个Duga远程警戒雷达也就被称为啄木鸟雷达。
在信号塔下是一个部队军营,哈尼耶夫看一眼就知道是一个武装警察的营地,他们就是在保护啄木鸟雷达,看军营占地面积极大就知道里面恐怕藏有重型武器了。
过了军营和雷达基地,又往西北走了大约20分钟就看到了前方是一片无垠的大森林。
见到这一片森林,哈尼夫就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到了,自己即将就任书记兼主任的国营农场近在眼前了。
第002章 救国之路
哈尼耶夫并不是土生土长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子民。
或者说他的长相血脉虽然是一个纯粹的乌克兰人,但是他的灵魂确是一个来自于后世仍旧飘扬着红色大旗的异国的大学生。
哈尼耶夫很清楚的记着前世的记忆,尤其是对苏联解体这一段历史十分了解。
现在的哈尼耶夫26岁还不到,虽然已经生活了十几年了,可是对自己的国家却还不够了解。
不过哈尼耶夫清楚地记得今年是1986年,距离苏联解体还有5年的短暂时光,距离乌克兰独立还有不到5年的时间。
一想到五年后那个威震世界的庞然大物就要四分五裂,意识形态的斗争也会在未来几十年里都被美利坚取得全面的胜利,并且向全球各国不停输出所谓的文明民主自由,哈尼耶夫作为乌克兰苏维埃事业乃至苏联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就只有痛心疾首和惋惜。
哈尼耶夫在基辅生活了近26年,他是1960年5月出生的。
出生于一个传统的,有着老红军爷爷和基辅市农业委员会书记父亲的小官宦家庭。
所以哈尼耶夫在20岁那年就走了快车道,即使不是做题家,也和做题家一道跳级毕业,并且参加工作了。
他先是在基辅州林业委员会担任文书,辛辛苦苦工作了4年半,在去年被提拔为了资源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按理说哈尼耶夫的父亲还在位置上,只要再混个几年就能解决一个正主任的实职,然后每个月能领上200卢布的工资,200卢布在这个年代,完全能让哈尼耶夫不愁吃不愁穿。
可是由于上层的一些政治斗争,哈尼耶夫的父亲被免去职务,发配到集体农场做书记了。
哈尼耶夫自然而然受到了一些微弱的冲击,几年内是不可能考虑提拔进步了。
不过哈尼耶夫并没有太失望,他明明的知道几年以后苏联就要解体,乌克兰就要走上一个一心想要投入西方阵营怀抱的不归路,最终被北约玩弄于鼓掌之间,成为了可怜的“欧洲子宫”。
乌克兰受限于地缘政治,是不可避免要成为北约和俄罗斯博弈的棋子,但是哈尼耶夫不希望乌克兰不停的滑坡,最终成为一个空壳国家,甚至成为了世界人民的笑柄。
自己绝对不能在那样的一个动荡的经济下行的混乱的国家生活,这样的垃圾堆绝对不是哈尼耶夫想要生活的家园。
所以在面对个人窘境和意识到国家命运即将进入转折点的时候,哈尼耶夫决定要改变这个国家悲惨的命运。
当然之所以哈尼耶夫有这个想法,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脑中掌握了苏联解体前后的相关信息,也明白乌克兰的命运走向,所以他不舍得让这个等于“预言家”的金手指浪费,只要利用得当,自己就能成为一个改变乌克兰命运的政坛新星。
甚至在未来苏联解体的时候自己处置得当的话,哈尼耶夫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往金字塔的塔尖上努努力,做一个一国元首也未必就不行。
所以说,胸怀大志的哈尼耶夫上个月在得知基辅州最西北的切尔诺贝利地区的国营林场缺少厂长和书记时,联想到数月后该地区就要爆发苏联解体导火索之一的大事件,哈尼耶夫就准备抓住机遇,于是自告奋勇愿意下基层锻炼,在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后,被派遣到切尔诺贝利地区的高坡地国营林场担任书记。
乌克兰的行政建制是共和国管辖州,各州管辖州内的大城市和地区,切尔诺贝利地区就是基辅州最北部的一个地区。
哈尼耶夫一直觉得基辅州管辖的所谓的地区一般面积都不算大,大约和天朝的一个县差不多,人口则要少得可怜。
比如切尔诺贝利地区的人口只有三四十万人,但是面积却有一千六百多平方公里,这个地区只有两个城市,一个是行政中心切尔诺贝利市,第二个则是切尔诺贝利市西北部五十多公里的核电站附属城市普里皮亚季。
在基辅州内,切尔诺贝利地区不算大的地区,行政级别理应不高,但是由于该地区有着乌克兰目前最大,也是建造时间最早的核电站,所以地位异常特殊和重要,因此地区第一书记普遍都和州内各市书记平级。
哈尼耶夫下来担任国营林场的书记,行政级别基本上等于一个镇书记,或者基辅州林业委员会下辖的一个办公室的一把手,从行政级别上是进了一步,但是如果没有过硬的关系,一生恐怕都没有机会回到基辅了。
所以说哈尼耶夫主动请缨的行为在基辅州林业委员会内是被不少人嘲笑的,在州委里的老爷们心里算是下派,但是行政级别能提了半级,又是正儿八经的基层一把手,哈尼耶夫也算满意。
不过他真正愿意下来的目的却不只是为了提拔,更重要的是哈尼耶夫盯上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熟悉历史的哈尼耶夫,清楚的知道,大概就是在明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就会发生重大事故,然后机组爆炸、核泄漏等造成的污染会让乌克兰,白俄罗斯,甚至整个北欧都陷入恐慌,同时也会影响上百万人甚至千万人的身体健康危害,成为苏联解体的第一根导火索,也是苏共被打入深渊的第一根耻辱柱。
身为苏联共産党的哈尼耶夫自然想要苏联这艘大船多坚挺一点,而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会让基辅以北的地区都变得不再安全。
哈尼耶夫想要改变这场悲剧,同时也想利用这个事故作为自己的进身之资,换取进入乌克兰政治核心的入场券,所以才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下来做高坡地林场的书记。
对自己此行有着完整规划的哈尼耶夫很清楚,高坡地国营林场的书记不会是自己的终点,而会是自己进入乌克兰政坛的一个起点,自己所要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等待四个月后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现在是1986年1月10日,历史上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是发生在4月26日的凌晨一点多,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部署准备,即使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国营林场的书记。
第003章 见面会
高坡地是一个广阔的地区名,在东部是三个大小不等的集体林场,合在一起就是高坡地村,最西部则是面积最大的国营林场。
几个小时以后哈尼耶夫和第二书记卡尔托夫的车子就抵达了一片大森林前。
这片森林还被铁丝网和水泥墙堵着,蔓延到森林深处,不远处是一个大铁门,门内还有一个铁栅栏,栅栏前站着几名卫兵,哈尼耶夫知道他们是护林员。
在两个护林员的检查后,两辆车进入铁丝网圈禁的围墙后,等到石子路变得最平整广阔的地带就看到了一排排的小木屋。
在围墙内有一个小木屋,里面有4名卫兵手拿步枪执勤。
把车子停好走下来,卡尔托夫向哈尼耶夫同志介绍道:“他们是国营林场的护林员,归属民兵护林连管辖……”
听了卡尔托夫的讲解后,哈尼耶夫知道了高坡地国营林场是基辅州最大的林场,因为挨着欧洲,又在国境边界,附近还有核电站和远程警戒雷达这两个国之重器,因此国营林场配备有一个民兵护林连。
切尔诺贝利地区有着苏联部署的现代化军团,就是为了保护国之重器和应对北约,国营林场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边界,这里方圆千里都是大森林,如果出现山火危害巨大,所以两国在此都部署了大量的民兵队伍维护治安和做好消防。
国营林场有1480名职工,基本上职工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在林场内的七个居住点,除了一百二十个民兵组成的护林民兵连,还有一个隶属内务部管理的消防大队,里面有160多个消防武警,配备有装甲车,直升飞机以及重火炮等武器。
说是国营单位,其实高坡地国营林场跟集体林场村庄也差不多了,哈尼耶夫来做书记兼场长,就是所有工作一把抓,权利远比后世的镇长书记强太多了。
“你以后在这做书记,林场的人就都归你管了,管理好他们,每年按时完成采集木料的任务就好了。”
听了卡尔托夫书记的话,哈尼耶夫笑了笑说道:“都是为了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我尽努力经营好林场就是了,卡尔托夫书记。”
两辆车驶进林场,停在了木屋群的前方,各种动静已经把周围一排排木屋内的职工惊动了,男女老幼出来好奇的观看。
在卡尔托夫和哈尼耶夫进门时门卫已经给林场执行委员会打了电话,从远处那间最大的木屋里走出了七八个男男女女。
他们看到卡尔托夫和哈尼耶夫的车子就开始石加快步伐,等到卡尔托夫介绍完情况就到了两人面前。
领头的是个四五十岁的男性,两人握了握手,卡尔托夫向哈尼耶夫介绍道:“这位是国营林场的第一副厂长柯察金同志,他的业务能力很强,咱们地区每年的伐木量都是他带领着第一个完成的。”
“柯察金同志,这位是从基辅林业委员会下派的林场书记哈尼耶夫同志,以后希望你配合哈尼耶夫做好林场的工作。”
哈尼耶夫伸手和柯察金握了握手,感觉他的手掌十分粗糙,满是老茧,笑道:“柯察金同志,我也是初来乍到,在咱们林场来说完全是一个新手,以后不懂之处还希望你多多指教。”
柯察金呵呵一笑:“哈尼耶夫书记放心,我一定紧密团结在您的身边,履行好党员义务,做好份内的工作,您有什么需求给我安排就好了。”
柯察金十分客气的寒暄几句,然后就引着哈尼耶夫和卡尔托夫两人回到了最大的混凝土和木料结合的三层建筑内。
走进林场办公大楼,里面的热气驱散了哈尼耶夫和卡尔托夫身上的寒意,两人脱下大衣,没十分钟就在大会议室落座。
大圆桌前坐着九个人,每个人身前放着一个散发着袅袅茶香的杯子,哈尼耶夫端起来喝一口,满嘴都是红茶的清香,而且无比甘甜。
苏联人喝红茶的习惯和中东国家、欧洲国家差不多,总是喜欢放糖。
卡尔托夫念了州林业委员会对哈尼耶夫的任命后,在一片鼓掌声中就微笑道:“哈尼耶夫同志,请你给大家说说话吧。”
哈尼耶夫虽然是两世为人,但是做领导在台前讲话却是第一次,环视一周,见林场的领导层都面带微笑的看着自己,哈尼耶夫就深吸一口气,说道:“首先,我要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培养,把我派到高坡地工作,我是1980年在白教堂国立农业大学毕业后就在咱们基辅州林业委员会参加工作,我在办公室做了近五年的文书,后来组织看重提拔我做了森林资源开发办公室的副主任,做了一年的副主任,今年又把我派到这里担任书记……”
哈尼耶夫脑中早已经打好了腹稿,此时先说履历,慢慢的思绪理顺,也不再紧张。
等到哈尼耶夫说完履历,又表明了愿意在高坡地国营林场发光发热后,卡尔托夫、柯察金两人率先带头鼓掌,在一片鼓掌声中,哈尼耶夫作为林场书记的就职演讲算是圆满过关了。
柯察金也进行了自我介绍,并且介绍了领导核心的其他副厂长、民兵连长、指导员等。
在众人都一一表态会在哈尼耶夫书记的领导下做好林业工作后,这场例行公事的见面会就结束了。
下面就是苏联人最喜闻乐见的“喝一杯”环节。
虽然总书记戈地图在去年就已经开始禁酒了,但是高坡地国营林场是天高皇帝远,莫斯科的寒风吹不到切尔诺贝利就被树林拦下了。
哈尼耶夫和卡尔托夫被柯察金带到了一楼食堂,进入了一个铺着远东埃文人鹿皮地毯的房间,这里温暖如春,摆着一个长长的餐桌。
柯察金让厨师送来了几个小橡木桶,指着说道:“这是咱们林场职工自己采摘的野葡萄酿制的葡萄酒,度数不高,喝一些也不算违反总书记的禁酒令。”
卡尔托夫显然是个嗜酒之人,或者说苏联人不爱喝酒的本来也不多。
所以说即使有禁酒令在,上到州书记,下到职工农民,人们还是想尽办法在黑市购买走私酒和私酿酒,官方酒厂的取缔不仅没有刹住了苏联的酗酒之风,反而让苏联国家财政少了一大块收入,为后来苏联僵死也算埋下了一个伏笔。
哈尼耶夫并不是戈地图的忠实信徒,他本人也挺喜欢喝酒,所以对于柯察金让人取来的私酿酒并没有表露出反对的意思,这让卡尔托夫和柯察金等都对哈尼耶夫的印象更好了一层。
年轻有为,还不是那种死守原则,不通变化的书呆子,如果他在基辅的关系还在,很快就会被提拔起来的。
上一篇:穿越五次,加入专业团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