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虫之语
皮德洛夫他们进入办公室简单的的了解了普里皮亚季的应对方案和反应速度后,皮德洛夫满意的看了眼哈尼耶夫,然后点头道:“维克托·弗拉基米尔维奇你做的很不错,现在马上组织人撤离吧,除了必要留下的部分人员,咱们所有人都一起撤离,等待着州里和乌克兰党委、甚至莫斯科方面的命令吧。”
等到众人答应以后匆匆散去后,皮德洛夫主任语重心长的对哈尼耶夫和尼古拉斯说道:“基辅州书记、州长等领导都在赶往切尔诺贝利的路上,而且我得到消息,乌克兰苏维埃中央委员会还派出一位年轻有为的部长前来督导救灾事宜,等会到了切尔诺贝利你们两个来汇报,要想好怎么说。”
哈尼耶夫点点头,尼古拉斯却有些紧张的咽了咽吐沫,问道:“皮德洛夫主任阁下,来的部长不知道是谁?”
皮德洛夫皱眉思索道:“中央宣传部长列昂尼德·马卡罗维奇·克拉夫丘克同志,据说下来的时候兼任了基辅州第一书记。”
列昂尼德·马卡罗维奇·克拉夫丘克今年五十二岁,是一个能力突出的领导干部,哈尼耶夫也曾听到过某种声音,说是谢尔比茨基曾属意让克拉夫丘克做乌克兰的二把手,只不过他的资历能力都不如弗拉基米尔·安东诺维奇·伊瓦什科,所以大多数官员都知道谢尔比茨基最终多半还是会选伊瓦什科。
听到是克拉夫丘克要来,尼古拉斯皱了皱眉,显然是家族关系牵扯不上,担心这场事故会影响自己的仕途。
不过不同于尼古拉斯的是,当哈尼耶夫得知了来的这位深受乌克兰第一书记谢尔比茨基器重的部长是克拉夫丘克后,脸上的表情就有些古怪了。
哈尼耶夫觉得也许是自己做出了改变,也许是这位书记确实是来过切尔诺贝利,甚至可能是看到参与了苏联对这场事故的处理方式,而对这个政治体制寒了心,最终与叶利钦、舒什克维奇一起签订了标志着苏联解体的“别洛韦日协议”。
哈尼耶夫也不知道克拉夫丘克是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的官员还是彻头彻尾的苏奸,但是他知道这位绝对是乌克兰的大佬,未来谢尔比茨基之后就是他成了乌克兰的当家人。
既然是克拉夫丘克来督导救灾问题,哈尼耶夫觉得自己有必要跟他接触接触,如果可以的情况下,也未必不能提前投资。
等到他成了总统后自己也能进入他的夹带,做个总理部长干干。
哈尼耶夫正在揣摩着自己应该如何运作,借助核电站爆炸的事故的影响力一跃成为苏联的政治红人,阿廖沙等人就快步进来汇报城市内的四万六千人里除了必须留守的一百多人,其余人员全部乘车,可以撤离了。
哈尼耶夫笑着起身,看向皮德洛夫和尼古拉斯,说道:“主任、书记,咱们是不是也该撤走了?”
皮德洛夫心里是来都不想来,即便来了也早就恨不得马上离开,闻言急忙起身往外走,边走边说道:“哈尼耶夫和尼古拉斯你们做的很好,我就不过问了,抓紧时间收尾,我们不能留下一个无辜的群众,一定要吧所有人安然无恙的带回切尔诺贝利。”
哈尼耶夫两人答应后就跟着出去,然后哈尼耶夫一一确认后就下达了全体迁移的命令。
所有两列火车和漫长的车队都启动离开。
普里皮亚季市片刻后就完全成了一座空城,哈尼耶夫坐着车上向后看去,望着这座现代化的城市,眯了眯眼睛,心中想着:既然悲剧还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发生了,我就只能尽力去运作自己了,也许这个城市就是见证我崭露头角,异军突起的标志……
第046章 核平时代(5)
车辆进入城市后,哈尼耶夫通过喇叭广播进行了统筹的调度,所有的民兵以连为单位配合市政府各部门官员对市民进行了护送管理。
为了能一趟把所有市民都带走,哈尼耶夫甚至还征用普里皮亚季市附近的几辆的马车。
最终全市4万多人里除了留守的1200人,剩余的所有人都坐上了车辆离开了普里皮亚季,前往了切尔诺贝利。
偌大的普里皮亚季瞬间变成了一座空城,望着空空荡荡的普里皮亚季,哈尼耶夫感慨万千,他觉得这座鬼城也许就要见证自己的崛起,又或者见证自己的失败,不过不管是什么结局,自己都要做到问心无愧。
感慨片刻,哈尼耶夫才和尼古拉斯书记、格拉德科夫、核电站站长布吕哈诺夫一起乘车离开,并准备在切尔诺贝利建立指挥部对核电站救灾事宜进行遥控指挥。
在撤离的路上,哈尼耶夫就知道,等到莫斯科派来的专家就位并且开始封闭核电厂的时候,露天的发电设备早就把普里皮亚季甚至切尔诺贝利都变成了辐射严重超标的死地,所以即使有自己提前出手,切尔诺贝利被污染成为危险的辐射地区还是难以避免了。
毕竟切尔诺贝利距离核电站只有18公里的距离,最多在一两天以后也会被不断落下的辐射尘埃污染,甚至会有更严重的核辐射也说不定。
剩余的工作只能是莫斯科方面做决定,如果戈地图不能尽快的拿出意见进行对核电站进行管理控制,那么切尔诺贝利地区恐怕还要和原历史一样被彻底放弃。
所以哈尼耶夫决定回到切尔诺贝利后就劝说契科年夫,让切尔诺贝利也整体向南疏散迁移。
不过是否真的能劝动契科年夫,哈尼耶夫并没有太多的信心。
因为切尔诺贝利不同于普里皮亚季,普里皮亚季虽然名义上是个城市,但是它实际上只是核电站的附属城镇。
核电站出现了事故,这个附属城镇随着核电站出现危险要抛弃,居住的职工和家属必然要一起迁移疏散,自己作为市长即使不经过领导同意,这么做虽然有些特立独行,自作主张,但也还勉强说得过去。
不能说完全没有问题,起码不至于被批判为无组织无纪律。
可是切尔诺贝利不同于普里皮亚季。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更是地区的中心,不要说契科年夫,即使是州领导也没有办法自作主张下令疏散和迁移,因为这牵扯的是几十万人,近十万个家庭,稍有不慎就会引起重大的反噬,所以必须要经过乌克兰的主要领导,甚至苏联领导的认同批准。
契科年夫虽然在很多事情上非常果断,但是在这样的大事面前却被困于苏联的政治模式,也许是不敢冒着重大的政治风险下达命令。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以后车队抵达了切尔诺贝利市,这里已经进行了军管,街道戒严,士兵和民兵把守着街道和大楼,看着肃静而威严。
进入市区路口内务部的警察和民兵等都在检查着排队进入的车辆和群众。
哈尼耶夫等市主要领导的车队打了几声招呼就迅速穿过警戒线,回到了市政大楼。
刚刚在大楼前下车,哈尼耶夫就看到了契科年夫打着伞走出来迎接。
哈尼耶夫知道契科年夫这是担心被辐射粉尘落到身上,急忙上前说道:“书记,咱们快进入说话,外面已经不安全了。”
说完看见了跟在契科年夫身后畏畏缩缩的卡尔托夫,说道:“卡尔托夫书记,咱们林业委员会的仓库里应该还有一些防辐射铅服,请你派人取来,咱们切尔诺贝利的领导们都要换上,不能为了救灾把自己的身体搭上。”
卡尔托夫点点头,道:“我已经派人去取了,不过契科年夫书记说你这位大功臣回来了,一定要亲自来迎接。”
哈尼耶夫顿时眼圈一红,朝着契科年夫深鞠一躬,开始大表忠心,大唱高调。
众人说着话就进了大楼,陆续走进了办公室。
哈尼耶夫拿下石棉面罩,当即想契科年夫等地区领导进行了汇报。
虽然契科年夫等人已经通过电话得知了详情,但是此时再听一遍还是心有余悸,同时都暗自不满的看了看从下车就一直跟在哈尼耶夫屁股后面当应声虫的普里皮亚季书记尼古拉斯。
在简短的汇报完自己的举措和目前的撤离情况后,哈尼耶夫直接表明态度,担心辐射回不断增强,并且扩大区域,强烈的请求契科年夫书记申请将整个切尔诺贝利地区的市民向更南方疏散转移,最好是撤离到基辅。
契科年夫听后点了点头,说道:“是不是要撤离,怎么撤离,这个问题我们先不用商量,因为咱们的谢尔比茨基书记已经派中央专员来负责救灾事宜,我们等他到了再向他申请吧。”
哈尼耶夫看着契科年夫还想要争取,低声说道:“契科年夫书记,您是咱们切尔诺贝利地区的开创者、领导者,人民群众都非常的爱戴你、敬爱您,您如果在这样的问题上没有第一时间站在了群众的立场上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以后群情激奋的时候,我们在座的都是会成为子孙后代唾弃的人,万一真的激起民愤,你觉得上级部门会不会把在座的诸位推出来当替罪羊?
普里皮亚季的群众和车队回到切尔诺贝利后,我估计现在切尔诺贝利市的市民都已经知道核电站发生事故的消息了。
即使我们不组织他们撤离。有条件的市民也会想办法找路子逃亡到基辅的。”
哈尼耶夫说着顿了顿,然后看到契科年夫、皮德洛夫、卡尔托夫等人的脸上都变得越发凝重,这才趁热打铁道:“现在的局势不容乐观,等到群众们都知道以后,他们会申请撤离的,而基辅和莫斯科方面都不会无视民意,罔顾几十万人的生命安全。
其实也就是说撤离已经是板上钉钉,不可置疑的事情,所差的不过是早一天和晚一天。我想,咱们所要做的就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提前安排好撤离的事情,即使不能私自做主撤离,也要做足准备。
这样的话,等到能撤离的时候才能最快速度保证安全迅速的离开,这样的话,咱们切尔诺贝利的几十万人民都会感激你们……”
哈尼耶夫因为焦急,所以说的话难免有些不客气,不过契科年夫等人都没有太在意,他们想了想都知道哈尼耶夫说的对。
尤其是契科年夫想道群众们恐怕已经知道了实情,突然醒悟,低声说道:“现在市民很快就会知道真实情况,到那个时候我们如果不让市民撤离,就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可是让他们自行离开又有可能造成身体暴露在空气中收到辐射尘的污染……
这样吧,哈尼耶夫,咱们允许有车的群众先自行离开,其余群众待在家中等待集体疏散迁徙,怎么样?”
哈尼耶夫点点头,说道:“这样很好,我想几十万人的目光之下,基辅来的总指挥也不会罔顾人命的。”
在哈尼耶夫的力劝之下,契科年夫显然是同意争取迁移。
但是由于谢尔比茨基和戈地图之间的政治斗争很复杂,哈尼耶夫还是担心苏联中央,也就是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会下达命令让谢尔比茨基出面命令切尔诺贝利暂且不要大量迁移,估计理由会是大量疏散至基辅会造成群众恐慌。
不过神仙斗法,哈尼耶夫也无力参与,只能期盼来的总指挥是一个能干事的人,这样也许可以抢在莫斯科的意思下达前先把人员进行疏散。
哈尼耶夫对戈地图的底线没有信心,更不愿意去赌,他只想尽快的把几十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确保下来,这是为了良心,也是为了自己。
毕竟,自己能救下切尔诺贝利的几十万人,未来这些人都将会是自己在苏联解体后竞选总统的民意基础,也许到那个时候就会变成几百万人。
有个几百万的铁杆选民,哈尼耶夫觉得自己也许能在1994年的选举中成为乌克兰总统也未可知了……
第047章 核平时代(6)
哈尼耶夫刚说动契科年夫,不等完善救灾和安置人员等相关事宜,就有一个年轻的女秘书快步进来,趴在契科年夫耳边说了一句话。
契科年夫就起身道:“同志们,基辅来的领导们都已经出发了,莫斯科方面也派出了专家也到了,谢尔比茨基书记命令驻守切尔诺贝利的军队进入核电站进行初步的封锁清理。
会议暂停,我要去迎接化学兵司令皮卡洛夫将军,他率核防护部队乘直升机要飞抵事故现场,还有基辅军区的第17、51、97、15、40摩托化步兵师和第34、161摩托化步兵师等十几个作战师,都被紧急动员起来,最迟中午就能赶到了。
这场事故后续收尾工作恐怕用不到我和在座的诸位所些什么了。”
皮德洛夫松了口气,说道:“专业的人员做专业的事情,核防护部队一定能很快处理好切尔诺贝利的问题的。”
然后所有人急忙起身,契科年夫和皮德洛夫快速下楼离去。
事情果然如契科年夫所说,等到中午的时候他和皮德洛夫回到了市政大楼,再次召集众人开会,会议上只通报了两件事,第一是切尔诺贝利实行军管了,所以目前是弗拉基米尔·皮卡洛夫上将全权负责核电站的救援工作,所有人都要无条件配合,第二是等到基辅派来的总指挥到来后将会接管所有权利,决定切尔诺贝利所有人员疏散撤离的事情。
虽然哈尼耶夫早就知道在这场重大的变故中,自从自己争分夺秒的下达完撤退疏散的命令以后,在救下了五万多市民以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救援以及后续的所有工作事情就不再是由他掌控了,甚至地区党委、州党委也无权领导了。
随着整个事件的上升,目前是由基辅军区进行军管,等到乌克兰党中央派来的总指挥抵达后将会接手地区数十万的疏散撤离和安置工作。
等到共和国领导和克林姆林宫方面的意见命令到位后,这场事情将会完全由重要领导抉择,哈尼耶夫作为一个小小的市长,不要说下达命令,他甚至连执行恐怕都都不一定够格了。
哈尼耶夫只能待在办公室焦急的等待着各方的讯息传来。
此时已经是4月27日的中午,据契科年夫说,关于自己申请撤离的报告,乌克兰和莫斯科方面并没有表态。
哈尼耶夫知道戈地图是让谢尔比茨基来做决定,但是他却会对谢尔比茨基进行干扰,使得乌克兰的人民乃至苏联人民都会对枉顾人民生命安全的谢尔比茨基愤怒。
哈尼耶夫猜测戈地图还是和前世一样,想要一意孤行利用核事故打压以谢尔比茨基为首的乌克兰帮,这中视人民生命如儿戏的态度让哈尼耶夫对戈地图彻底的失望,心里不知骂了他多少遍。
哈尼耶夫不由的联想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核辐射尘埃将会不断释放,在莫斯科专家和军队将核电站用水泥棺材彻底封闭前,起码说这几天里核辐射尘埃将不停的从空中落下,不断污染切尔诺贝利地区甚至基辅。
切尔诺贝利地区肯定是越来越危险,自己呆在这里显然是没有什么好下场,即使靠着防辐射铅服能够隔绝空气的辐射,但是饮水呢?食物呢?
如果不能及早的处理,基辅也会如前世那样遭受重大污染。
所以说哈尼耶夫等到了27日的下午,得知基辅和莫斯科还是不表态后,他就不知道靠苏联的带头大哥戈地图是不现实了,而谢尔比茨基也不敢为了几十万平民舍弃乌克兰政治团体的利益,想要依靠苏联的政治体制内部运作来实现切尔诺贝利市民进行快速的疏散转移已经不现实了。
即使八个小时的时间,切尔诺贝利市已经有两万多市民前往了基辅,但是剩余的人都是没有能力自行离开的,同时广大市民不能走,自己作为地区的一位主政者显然也是不能走。
可是多待一天就有被辐射入体,诱发癌症的巨大风险,哈尼耶夫觉得自己不能再等了。
于是他就准备利用境外的力量对这个事情进行刺激,打破常规来解决。
一个电话打给了基辅的阿纳托,等到晚上七点左右,行色匆匆的阿纳托就从基辅赶了过来。
虽然实行了军管,但是切尔诺贝利却是依托民兵,而民兵则是地区官员进行管理。
哈尼耶夫在入夜后就借机进行常规检查外出,来到了从基辅来切尔诺贝利方向的路口停车等待。
7点左右就远远地看到了开车来的阿纳托,下车后哈尼耶夫趁着四下无人当即把一个胶卷和事故情况以及自己和地区领导的处理方式形成的材料交给了阿纳托。
在悄悄嘱咐阿纳托如何进行报道后,哈尼耶夫就上车离开。
阿纳托在得到了哈尼耶夫给的文稿和胶卷后,激动不已的想道:有了哈尼耶夫给的这个大新闻,我转正肯定不成问题,甚至麦克先生很可能让我来做基辅办事处的负责人,毕竟他说过,如果我能够得到切尔诺贝利地区的重要信息他会举荐我作为基辅办事处的负责人,这场核事故肯定是最大的新闻了……
怀揣着胶卷和文字材料,阿纳托仿佛抱着自己的前程,激动不已的开着车缓缓掉头,顺着路快速朝着基辅赶去。
……
看着倒车镜里阿纳托的汽车尾灯越来越远,哈尼耶夫忐忑的心情也逐渐平缓,同时幻想起来新闻报道后将会引起苏联方面的什么反应,自己又能在这个报道中搏得多大的前程。
哈尼耶夫一直很清楚,在苏联解体前乃至于解体后,西方都拥有着话语权和主导权,甚至于在普京执政前,整个戈地图时代和叶利钦时代,这两个领导人对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态度都有些类似舔狗。
可以说西方媒体不仅对苏联人民拥有鼓动性,对于如今的总书记戈地图也能极大的左右他的看法。
哈尼耶夫知道这是苏联彻底失去道路自信的象征,在戈地图任期内,苏联就要从上到下彻底躺平了,在这样的节骨眼上自己没有能力和权利阻止,也扶不动,所能做的不过是接住躺平的这股力,引动外力来帮助自己达成目的。
哈尼耶夫忽然想起了一个名词——“曲线救国”。
虽然觉得自己做的未必对,但是哈尼耶夫清楚自己不管想做什么,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想做出点事情利用好西方的舆论力量是必须的,也是最好的选择。
第048章 核平时代(7)
阿纳托悄悄的来了切尔诺贝利,十分钟后有悄悄的离开了。
在这个乱哄哄的局面中,一个来自基辅又回到基辅的乌克兰人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这个时候虽然乌克兰方面以及军方、内务部都在严防死守,担心外媒的记者进入切尔诺贝利,但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境外已经渗透了许多的苏联人愿意为他们工作。
这种渗透纯粹就是靠着金钱的魔力,因为都是吃糠咽菜的时候大伙闹革命,可以忍饥挨饿,为了革命成功以后吃肉喝酒。
可是干革命七十多年,到头来生活质量远不如搞资本主义的邻居,这种打击让苏联子民早就坚持不住了,毕竟,再高大上的理想也挡不了饱,人还是总的吃饭不是?
因此说,在戈地图的助攻下,在西方媒体拿着美元的鼓舞诱惑下,不仅有阿纳托和哈尼耶夫,还有更多的基辅热心市民也来到了切尔诺贝利地区进行拍照取证,又或者是切尔诺贝利地区回到基辅的群众泄露所知道的的信息。
阿纳托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作为苏联后期的牧洋犬中的一只,他热衷于通过在路透社领导的面前积极表现,立下大功,来换取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入场券。
在如今的时代,阿纳托的选择是一定有机会成功的,如果是五年后就不好说了。
作为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阿纳托为了得到哈尼耶夫的第一手资料,他就冒着被辐射的风险前往切尔诺贝利走了一遭。
当然在对麦克的说辞以及路透社报道的口吻则是路透社的签约记者阿纳托先生为了第一时间了解关乎整个欧洲上亿民众安危存亡的核电站事故情况,而进行舍命调查取证,并得到了第一手的资料。
阿纳托十分高兴的回到了基辅,也是借了契科年夫允许切尔诺贝利居民自行离开的东风,阿纳托没有遭受到检查站的盘问。
此时入夜的基辅,在市井上已经开始流传切尔诺贝利地区发生严重火灾的传言,只不过核电站事故还没有传播开来。
阿纳托和麦克见面后,麦克在看到了阿纳托拼死从切尔诺贝利得到的关于核电站发生爆炸且出现核泄露的资料后,忽然联想到了他上午就得知了基辅军区想切尔诺贝利地区派出大量军队的事情,然后就完全相信了。
不过麦克还是不放心的又问了一句:“沙佳·瓦西里维奇,你见到哈尼耶夫了吗?他不是成为普里皮亚季市的市长了吗?”
阿纳托微笑道:“先生您请看文件的后续内容,那是哈尼耶夫作为市长如何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的情况,我觉得咱们完全有必要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以及爆炸发生后哈尼耶夫和切尔诺贝利以及乌克兰、莫斯科的反应进行一连串的对比报道。
这样能反映出莫斯科的老爷们对乌克兰人民的生命的藐视,也能体现出被苏联腐朽陈旧的制度埋没了多少人才,例如优秀的哈尼耶夫。
上一篇:穿越五次,加入专业团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