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的人民公仆 第66章

作者:夏虫之语

  涅夫斯基作为苏联体制内混了半辈子的老油条自然不可能说不欢迎,笑眯眯的说道:“我们可早就盼望着哈尼耶夫副主任能来知道工作了,您是咱们总书记都赞誉的改革先进,有您的指点,我们报刊社的工作一定能多多进步的……”

  哈尼耶夫哈哈一笑,在涅夫斯基等人的陪同下就进了报社。

  在简单看了一圈后大家就到了报刊社的会议室落座,哈尼耶夫简单勉励了几句后,涅夫斯基就开始向他进行汇报。

  在听完汇报后哈尼耶夫点点头,问道:“咱们这两年印发的教材书籍和期刊报纸有吗,拿来我看一看?”

  涅夫斯基还没发话,几个副社长就积极的安排人去拿了。

  大约十分钟左右,报社的工作人员抱过来一大摞书籍和报纸期刊。

  涅夫斯基虽然是社长却很少过问印刷发行的事情,他让分管副社长加努尔过来向哈尼耶夫提供书籍报纸并讲解汇报。

  哈尼耶夫先看了看期刊和报纸,发现大多的文章都是空洞无物的所谓教学的探讨研究,还有就是一些对中央改革的论述和转发的塔斯社和国家通讯社的报道。

  基本上从只为学校的教职工们准备的报纸和期刊上看不出什么端倪,哈尼耶夫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大摞教科书,说道:“先把小学课本拿来看看。”

  加努尔挑出小学课本放在哈尼耶夫面前,哈尼耶夫翻看了几本后就皱起了眉头。

  这些教科书有学习俄语的诗歌集和文章,还有小学数学和思想政治等方面的书籍,但是不管哪一本书,其中的内容都和哈尼耶夫小学的课本不同了。

  内容不一样倒也无所谓,可是原来要苏联小学生学习的高尔基、列宁、斯大林、瓦西里·扎伊采夫、朱可夫等人物的事迹文章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什么《华盛顿砍倒樱桃树》、《聪明的爱因斯坦》、《爱发明的爱迪生》、《自由女神像的由来》等等宣传美国人物的文章。

  即便是数学书里的小故事也都是以“史密斯”、“约翰”、“詹姆斯”等常规美国名字为代表的小朋友列举,所有的书籍中的插图更是对苏联小朋友进行丑化,黑色皮肤和身穿星条旗衣服的小朋友们则样貌美丽俊朗,显然这是有些人在有意为之。

  这个发现让哈尼耶夫十分生气,果然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毒教材已经进入课堂了。

  “我记得原来的教科书不是这些内容,什么时候改的?”

  哈尼耶夫阴沉着脸问道:“谁准许你们改的,谁牵头改的?”

  加努尔脸色一变,问道:“哈尼耶夫副主任您怎么了?”

  “教科书有什么问题吗?”

  涅夫斯基和阿瓦科夫等人见哈尼耶夫冷着脸质问忙围了过来。

  哈尼耶夫冷哼道:“这些教科书里的文章都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毒瘤,怎么聪明的小朋友老是美国人?我们苏联的小朋友就不聪明吗?

  还有什么华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聪明的约翰,怎么我们苏联伟大的人物那么多不足以进教材吗?

  原来教材里的英雄事迹,英雄人物为什么要移出教材?

  前面的华盛顿什么毕竟是个历史人物,确实取得过巨大功绩,可是后面的小约翰、小卡特、小唐纳德又是怎么回事?”

  哈尼耶夫满腔怒火,冲着几人连连发问,涅夫斯基等人急忙翻开书籍去看,在看到了哈尼耶夫说的这些内容后每个人都沉默了。

  哈尼耶夫怒不可遏的起身拍了拍桌子,问道:“我现在马上要你们国民教育报刊社给我一个解释,你们这样做是对党和国家的背叛,阿瓦科夫你是基础教育司的司长,应当也了解小学课文的,怎么也允许这种行为的发生,你也参与了吗?还有你们教材管理司,所有的教材都应当你们审核,你们也批准了?”

  众人被哈尼耶夫大义凛然的痛批下各个面红耳赤,却也只能不断地解释是工作失误。

  哈尼耶夫知道这个事情绝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做成的,在座的众人多多少少怕是都有所参与,只不过有的是主观上要抹黑苏联,吹捧美国,有的则是麻木不仁,贪污腐败。

  “中学的教材也给我拿来看一看!”

第176章 要清除教育系统的毒瘤

  哈尼耶夫冷哼一声,让人拿来了中学的教科书,翻看了几页后发现这些教科书中扬美抑苏做的更加过分,不仅把大篇幅的红色精神教育的文章去掉了,连苏联孩子们必学的高尔基的三大名著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都被删减了大半的篇幅,替换的新内容则都是美国的名人回忆录和《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小说的内容。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一看就知道是人为编写的“意林”一样的虚假美吹故事。

  例如美国父亲教育孩子会脱光上衣让犯错的孩子打他,孩子被感动的痛哭流涕重新做人,而苏联父亲更喜欢喝酒喝无辜殴打孩子,这是苏联父亲需要向美国父亲学习的地方。

  诸如此类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可以说原本绝大多数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章基本都被宣扬“美国梦”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文章替代了。

  哈尼耶夫知道美国人通过文化渗透已经成功的改变了苏联下一代人的教科书,在那些崇拜西方的老师教授的教育下,在这些弘扬美国梦的教材的帮助下,乌克兰的下一代将会是什么样子哈尼耶夫想都不敢想。

  所以哈尼耶夫下意识的愤怒了,他决定要彻查此事,并且动用一切力量把编写、印刷、发行、审核通过这些毒教材的所有官员送进监狱。

  在翻看了所有课本后,哈尼耶夫气冲冲的带着课本起身离开了。

  哈尼耶夫的秘书夏娃今天没有陪同出行,哈尼耶夫走到门口喊了两遍才有司机把车开过来。

  回到教委后,哈尼耶夫直接找到了科维特主任向他汇报了毒教材一事。

  科维特得知后却不急不忙,掸了掸烟灰,说道:“哈尼耶夫你不要急,我们苏联的教材是莫斯科方面的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定的,大致有三套,我们只能选择而无法制定,你干什么发那么大的火?”

  哈尼耶夫点点头:“我知道教材不是我们乌克兰的教委制定的,但是我们有推荐权,而且选择印刷的时候也是可以进行调整的,涅夫斯基他们即使不是毒教材的主犯也是从犯,应该严查!”

  科维特打着哈哈,笑道:“中央都没有说什么,我们怎么表态?

  你要知道,中央书记是有分管教育的,还有部长会议主席也会听取所有委员会的报告,莫斯科中央一直没有管,咱们乌克兰中央也没说是毒教材,你和我算什么级别的领导,能这么定吗?”

  哈尼耶夫闻言愣了,他觉得科维特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现在苏联高层都是一帮老东西,他们想的只是贪污腐败,安排提拔亲信子女,干实事的人都不多,更不用说会管教材里有多少革命先烈有多少美国名人了,兴许对于这一帮废物而言,教材里多一些美国人美国事还是好事呢……

  哈尼耶夫冷哼道:“主任你不管的话,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制止这个毒害祖国花朵的行为,咱们走着瞧吧!”

  哈尼耶夫摔门而出,科维特冷笑一声,摇摇头道:“年轻气盛……”

  开车离了单位,哈尼耶夫都没有回家,而是去了玛莉英斯基宫找尼古拉。

  尼古拉很吃惊哈尼耶夫的到来,带着他到了茶水间说话。

  在听哈尼耶夫说了毒教材的情况后,尼古拉沉声道:“戈尔巴乔夫就是一个崇拜美国的人,那些改革派也都是跪舔美国的家伙,这些毒教材只怕也是那些人的授意才会出现的,估计已经超过十年八年了,对我们祖国花朵的毒害很大,会让苏联的儿童和青少年失去对祖国的母亲情感,失去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心,而只会认为美国人如何的优秀,美国这个国家如何的卓越!”

  “是的,我担心的就是这个,现在年轻一代受毒教材的影响已经多多少少显露出来了,他们喜欢享乐,追求美国的音乐电影和各种文化,对我们的英雄人物已经不再感冒,甚至认为都是虚假的事迹,放任不管,要不了十年,苏联的孩子们将会亲手葬送掉我们的祖国!”

  哈尼耶夫咬牙切齿的说着。

  尼古拉点点头:“你等一下,我今晚给爷爷汇报一下,看他老人家如何决定,如果能彻查,我觉得还是要推动中央对教育系统进行彻查,不过有戈尔巴乔夫和他的三大智囊心腹利加乔夫、姆林纳日、雅科夫列夫在,我爷爷只怕是找了雷日科夫也未必能推动对教育系统的严查,现在改革派的气焰最嚣张,叶利钦又被免掉了中央替补委员,降级使用了,保守派和激进派都暂时没有什么话语权的。

  不能把现在的教材定为‘毒教材’就算抓几个教育系统的虾米也没有用,无法定性为毒教材也就没有办法恢复成当年的教材让孩子们学习。”

  尼古拉毕竟是中央工作多年,又一直是谢尔比茨基在基辅的联络员,多于保守派元老们交流,所以看待问题的格局比哈尼耶夫要高许多。

  哈尼耶夫听了尼古拉的分析后才明白今天自己发火其实没什么用,怪不得科维特不急不忙,感情这个毒教材的根源不在教育系统,而是戈尔巴乔夫重用的改革派官员们。

  这些改革派崇拜美国和美国的制度,也许是主观的命令,又或者是下面人的投其所好,还有可能是上行下效,总之经过近十多年的潜移默化,苏联的教材一直在慢慢的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从小学到中学、大学,一应教科书的内容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绝对不是教育系统的主责,也不是一两个官员的问题。

  也许乌克兰教委的官员也存在问题,甚至也有改革激进分子,崇拜美国的叛徒,但是他们在这件事情中所能起到的作用确实不大。

  哈尼耶夫冷哼一声,长叹道:“苏联就像一个古堡,住进去的人在抽砖,城堡外面的人在拔瓦,即使有几个好心人去修补也挡不住内外勾结的挖墙脚啊……我看这个古堡虽大,倒塌也是迟早的事情了……”

  “不要那么悲观嘛。”

  尼古拉攥紧的拳头,说道:“等我跟爷爷汇报了再说,兴许有转机呢?”

  哈尼耶夫离开玛莉英斯基宫后就神情不爽,回到家里也是一言不发。

  在跟尼古拉沟通好后哈尼耶夫突然意识到,谢尔比茨基即使仍旧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主席团成员的副国级领导,但是他没能斗过戈尔巴乔夫就是事实。

  戈尔巴乔夫是名正言顺的总书记,苏联最高领导人,谢尔比茨基连乌克兰第一书记都不是了,现在在党内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可以说谢尔比茨基已经靠边站了。

  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原本很听话的古连科才会变得不那样听话,谢尔比茨基这样的处境,自己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想让他插手推动对整个苏联的教育系统的彻查,并且改变教材,确实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如果谢尔比茨基要做的事情符合戈尔巴乔夫等改革派的利益,还有极大地希望做成,可是彻查教育系统,对现用的教材定为“毒教材”并弃置不用,让学生重新使用原来包含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材,哈尼耶夫不知道戈尔巴乔夫是否会同意,但是他知道以利加乔夫、姆林纳日、雅科夫列夫三个改革派核心为首的高参团们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深深地无力感压得哈尼耶夫喘不过气来,他突然意识到了很多事情不是没有明眼人看出来,而是看出来也没有用,大家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之后几天的工作中,哈尼耶夫不再去调研视察了,国民教育报刊社的领导也没有主动来找哈尼耶夫说明情况。

  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不提哈尼耶夫说的所谓的“毒教材”一事。

  不过做事情从来不愿意认怂的哈尼耶夫在一周后突然又焕发新春,有了干劲。

  原来今天他得到了尼古拉的明确答复,就是谢尔比茨基尝试在中央提了一下“教材中的不恰当内容”,但是直接被中央书记处驳回了,这个时候除非总书记愿意,没有人能去查教育系统,也没有理由去查了。

  谢尔比茨基的意思是让哈尼耶夫忍下去,因为现在确实是形势比人强,暂时保守派已经无力与改革派抗衡了,鸡蛋碰石头只会害了自己也伤害不了苏奸叛徒们,忍耐着等待机会。

  不过谢尔比茨基不知道苏联快死了,已经没有时间再等待下去了。

  知道时不我待的哈尼耶夫为了自己不会抱恨终生,做事情从来都是尽全力,当年在切尔诺贝利是这样,在雅尔塔是这样,在布基纳法索也是这样,现在在教委仍旧是这样。

  在知道谁都指望不上后哈尼耶夫反而想开了,不再害怕了,他决定自己一个人去和改革派主导的教育系统毒瘤斗争,为此哈尼耶夫请愿赔上自己的一切。

  “要清除教育系统的毒瘤,还子孙一个朗朗乾坤!”

第177章 顺势而为

  哈尼耶夫坚定了信念后就笑眯眯的去找了主任科维特承认了自己看待问题浅薄而急躁的错误,科维特很满意哈尼耶夫的态度转变,然后就专门小范围的开一个会议。

  参加会议的就是哈尼耶夫和他分管的各司局、报刊社,目的就是让这些部门给哈尼耶夫解释清楚不存在所谓的“毒教材”,这些教材都是莫斯科的党中央和国家部长会议中审核通过的,不管是上报还是批准使用还是印刷发行也都是苏联中央的大领导们定的,乌克兰的教委只能配合。

  哈尼耶夫对这个解释内心中是只能接受一半,因为加盟共和国在许多政务上是有些权利的,如果乌克兰真的不想使用苏联制定的毒教材,教委和乌克兰部长会议都能够以民族地域不同为理由提出意见,并改换自己的教材,只要不是特别过分,苏联中央也不会驳回的。

  目前的情况是苏联中央要以教育为手段改变全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从意识形态上下手,乌克兰作为加盟共和国也没有反对,反而顺势而为了,这说明乌克兰的教育系统也有不少的苏奸和美国舔狗。

  哈尼耶夫早就猜到了是这个情况,他虽说下定了决心解决掉教育系统的毒瘤,但是却不是没有头脑的妄为,而是在分析了情况后的精准判断。

  哈尼耶夫知道目前和戈尔巴乔夫一派对着干是不成的,自己叫嚣着“毒教材”并且要封禁“毒教材”毫无用处,还只会把自己搭进去。

  所以哈尼耶夫真正想到的法子不是针尖对麦芒,而是打入敌人内部,进入已经成为毒瘤的教育系统,与广大的毒瘤同事们融为一体,同流合污,再找寻漏洞破坏掉毒教材坑害苏联青少年的计划。

  哈尼耶夫在之后的工作中不再像一个年轻人,而是与前几位年老的副主任们一样,每天混日子坐班不说,还想法子报费用,俨然就是一个传统的大搞特权贪污的苏联高官。

  在哈尼耶夫与分管各司社结合着把教委经费往自己钱包里装的第二个月的某一天,回到家的哈尼耶夫从管钱的妻子塔季扬娜那里得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自己已经往家里搞了2万多卢布的外块了。

  这些钱是哈尼耶夫以加油票据和误餐费为名目报销的,因为其他的副主任们和下面的司长们也都是这样做。

  因为哈尼耶夫现在的做派不再像个铁面无私的实干派了,许多人也都与他亲近了,哈尼耶夫也知道了很多教委各司各局来钱的门道。

  作为分管领导,只需要在各司各局各中心找自己签字的时候适当的卡一卡,下面的人也会想法子把钱送来的。

  哈尼耶夫估算过,要是自己全力去贪污腐败,在跟分管各口的负责人结合好,一年怎么也能挣个二三十万卢布。

  哈尼耶夫现在虽然也和其他副主任一样开始贪钱,但是他对待手下人很大方,并没有为难过各部门,也没有在各司局领导找自己签字的时候借机索要好处,因此在时间进入4月中旬的时候,哈尼耶夫已经稳稳的把持住了自己分管的这些部门,与各高校领导的关系也处的很不错了。

  考虑到好兄弟谢尔盖的前途未来,哈尼耶夫也在前些天跟基辅国立大学校长喝酒的时候刻意提了谢尔盖和自己的关系,并拜托奥洛夫斯基对谢尔盖多多照顾。

  奥洛夫斯基的行政级别是高哈尼耶夫一级的,他是正州级的高级干部,但是因为哈尼耶夫分管基辅的高校,所以奥洛夫斯基很多地方需要哈尼耶夫配合,加上哈尼耶夫本就是很出名的政治明星,奥洛夫斯基一直以来都对哈尼耶夫颇为尊敬。

  在听了哈尼耶夫的托付后,奥洛夫斯基自然是满口答应了,过了没几天,谢尔盖就兴高采烈的给哈尼耶夫打电话感谢。

  “维克托,学校党委真的提拔我当了保卫科的科长了,嘿嘿,我以后可就神气了,我爹老是嫌我没有我那两个哥哥争气,不过我看人的运气比努力重要,有你在我这不轻轻松松就成科长了吗?”

  哈尼耶夫与谢尔盖说笑半天后才挂断了电话,接着又给基辅国立大学校长办公室打去电话,向奥洛夫斯基亲自道谢。

  寒暄半天后,哈尼耶夫才撂下电话,他又问了问夏娃最近各司局中心的情况,在听了夏娃的汇报后,哈尼耶夫默默点头,心中说道:时机应该差不多到了。

  因为最近哈尼耶夫时常跟各高校的校长以及分管各司的领导们喝酒,知道领导也爱喝一口的各部门下属每天也都变着花样的邀请哈尼耶夫喝酒。

  哈尼耶夫今天答应了去国民教育报刊社的食堂喝酒,下班后他没有开车,由教材管理司的第一副司长亲自开车带着他去了。

  到了国民教育报刊社的食堂后,哈尼耶夫被众星捧月的迎接了进去,吃吃喝喝就过了一个多小时。

  哈尼耶夫此时已经跟这些人混熟了,也摸清楚了乌克兰的中小学和大学的毒教材的印刷发行情况,以及这些教材的编辑人员都是谁。

  涅夫斯基社长喝的脸色通红,说道:“哈尼耶夫副主任,您交代我的事情已经办好了,明天我让人亲自把刊印好的您的大作送到您的办公室去。”

  “辛苦你了。”

  哈尼耶夫微微笑道,在上个月的时候本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原则,哈尼耶夫直接让涅夫斯基把自己的《关于西亚和中亚加盟共和国民族矛盾的调查研究》手稿拿走印刷成书,没想到半个来月就已经印好了。

  帮领导办私事总是能迅速拉近关系,自认为事情办的漂亮的涅夫斯基在发觉哈尼耶夫对他更热情了以后,也越发的激动了。

  哈尼耶夫感觉火候到了,故意说道:“之前我刚到咱们教委,急切的想要干出成绩,说错了话,还请涅夫斯基大哥不要见怪。”

  涅夫斯基瞪眼道:“哈尼耶夫书记您说这种话不是让我难看吗,您是领导,又年轻向做出成绩,我能理解。”

  哈尼耶夫哈哈一笑,问道:“其实咱们的教材内容什么无所谓,反正都是莫斯科中央的领导们定下的,不过我听说各加盟共和国的教材编辑中心也是可以直接向苏联教委的教材编辑中心上报对教材的整理填充和变更意见的。

  你是咱们乌克兰教材编辑中心的主任,教材管理司的司长一直是咱们教委的第八副主任柳德米拉·弗拉索瓦同志兼容任,她还任教材编辑中心的书记。

  说起来这个教材编辑中心也是咱们自己说的算,你老兄其实多多少少也参与了咱们苏联中小学教程的编写的,对吧?

  我跟你说,我最近受到不少启发,觉得也能帮咱们教材编辑中心提提意见,您会不会觉得我这个想法太幼稚了?”

  教材编辑中心也是教委的二级机构,不过因为教材的编辑主要由莫斯科方面来做,各加盟共和国的所谓教材编辑中心也就不是常设单位了。

  乌克兰教委的教材编辑中心就是从教委各部门和大学中挑选一些教授专家,由教材管理司和国民教育报刊社的主要领导牵头管理成立的兼职单位。

  涅夫斯基听了哈尼耶夫的话愣了一下,随即说道:“按理说我们加盟共和国的教材编辑中心也是有权利参与教材的编纂的,只不过多年以来我们很少群参与,倒是咱们基辅大学和理工大学的一些教授为莫斯科方面提供过一些文章和基础学科的教学方向,哈尼耶夫副主任您也想参与一下教材的编辑整理吗?”

  哈尼耶夫嘿嘿一笑:“是啊,我受到这些年教材改革的启发,也有了一些想法,涅夫斯基同志,能不能有劳你给我牵牵头,让我跟基辅大学、理工大学参与过教材编辑的老教授们认识认识,我也许能帮他们更好的编纂出我们苏联的基础教程呢。”

  涅夫斯基只当哈尼耶夫急于求成,想要在教委做出些成绩,微笑道:“您可真是有干劲啊,行,明天我就帮您联系,还能帮您引荐莫斯科的教材编辑中心的主任,您是改革的先进典型,也许您的一些想法真的能帮助到咱们的教材呢!”

  在哈尼耶夫和涅夫斯基说了半天后,涅夫斯基是认可了哈尼耶夫的想法,两人和教材管理司的第一副司长托奇斯基说说笑笑中都喝多了。

  哈尼耶夫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回的家,直到第二天早上起床才意识到昨晚喝多了。

  “我似乎想不清楚昨天晚上怎么回来的了,喝断片了。”

  揉着太阳穴,哈尼耶夫从妻子的手上接过水杯一口气喝光了:“再来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