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的人民公仆 第8章

作者:夏虫之语

  哈尼耶夫快步走过去跟他们亲切拥抱,然后笑道:“去哪喝点?”

  五个人里家境最好的是在基辅国立大学做校工的谢尔盖,混的最好则是第三人民医院的正式医生普利斯丁。

  五人聚会时总是要找地方喝酒,一般都是普利斯丁来找,而且一般小团体的决定都是这两个人和哈尼耶夫三人商议拍板,在莫斯科新闻社驻基辅办事处的实习记者阿纳托和在基辅公交公司开车的维雪斯基两人都是遵从三人的决定。

  听了哈尼耶夫的询问后,谢尔盖笑了笑。

  普利斯丁则低声说道:“我们跟谢尔盖去他在学校的宿舍,酒和肉都准备好了。”

第022章 路透社

  基辅国立塔拉斯·舍普琴科大学是乌克兰最好的大学,同时也是苏联最好的三所大学之一,是和莫斯科国立大学和列宁格勒国立大学起名的顶级名校。

  谢尔盖虽然是校工,但是因为他父亲是州计委书记,所以完全不需要真正的负责工作,同时还分配了一处校内宿舍。

  夜里校园内静籁无声,可是在职工宿舍的一件房子里却热气腾腾,学校的经费很充足,所以锅炉房大爷总是能把职工宿舍的暖气烧的十分热。

  哈尼耶夫、普利斯丁、阿纳托、维雪斯基四人都脱得只穿一个衬衣,谢尔盖更是换上了一条海军衫,五人围坐在一张破木桌前,桌上放着一个食品袋,袋口打开露出是酸黄瓜,还有就是一块黄油和大列巴,以及一盘香肠、一块萨洛肉,还有就是一把小刀和半瓶伏特加。

  此时伏特加已经喝了半瓶,屋内又热,五个人的皮肤都还是发红,精神也渐渐亢奋。

  大家都是先各自问候,了解近况,哈尼耶夫则吹嘘起了自己扳倒柯察金的手段,同时表示感谢给普利斯丁碰了一杯。

  众人都知道哈尼耶夫一直都是有主意有手段的人,倒也并不稀奇,只是一起大骂柯察金该死。

  其他人也都一一说起了自己的近况和见闻,说了没几句阿纳托就变得健谈起来。

  由于阿纳托是莫斯科新闻社的实习记者,而这一家报社是戈地图执掌帝国后开始改革后成立的民营企业,发展的很快,同时这些年跟外媒接触的也多,所以阿纳托言语中就流露出了对美国和法国英国的向往。

  哈尼耶夫看其他几人说起北约国家也都没有了父辈祖辈的咬牙切齿,而是向往和羡慕,心里就是一沉,知道如果苏联的大多年轻人都是这种心态,那么苏联的意识形态大旗真的是扶都扶不起来了。

  哈尼耶夫回忆起自己的同学和亲人中对所谓的西方自由阵营的优质生活羡慕之情和对那些好莱坞电影里表现的社会向往的思想,忍不住长叹一声,他知道一个国家制度不管说的如何好,经济发展才是第一位,老百姓吃的喝的穿的都不如别人,那就难以坚定所谓的信仰了。

  毕竟社会主义也是为了让人人平等,共同富裕,可是现在苏联从二战前穷到了八十年代,但是远的不说,就是连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作为自由阵营和民主阵营斗法的擂台,从1979年以来民主德国就明显的败下阵来,从经济发展到民众的生活水平还有精神享受等各个方面,民主德国都是失败的,所以整个苏联其实都弥漫着投降主义的氛围,戈地图成为总书记后一直搞改革,就是希望改变苏联的发展模式,学习西方的成功经验从而让这个伟大的帝国焕发新春。

  哈尼耶夫不爱听老同学对西方所谓的自由世界的羡慕和吹捧,他知道现在自己不管说什么都无法扭转他们的印象,所以只能岔开话题。

  说了一会儿闲话,阿纳托突然神秘一笑,道:“我下个月转正以后就准备换一个部门工作。”

  普利斯丁冷哼一声,不客气的说道:“你傻了吗?莫斯科新闻社的正式记者的薪水都在三百卢布以上,出差还有补贴,你去哪还有这么高的待遇?电视台吗?那可不怎么样。”

  阿纳托摇摇头,说道:“我得到消息路透社下个月会在基辅建立办事处,我想去路透社。”

  “外企,这个好。”

  普利斯丁和谢尔盖都露出了羡慕的神色,老实巴交的维雪斯基则问道:“虽然戈地图已经允许外媒进入国内,可是他们没有办法在咱们国内注册公司,你如果舍弃了你的工作,路透社无法给你交养老保险,你以后怎么办?”

  “养老保险?能去外企谁还要那玩意?”

  阿纳托冷哼道:“我已经跟路透社分社的负责人麦克先生接触过了,他很欣赏我,等我在路透社的分社入职后,每个月就有500美金的收入,换成卢布就是超过五百了,有了这么高的工资还要什么养老金,而且我以后要争取努力出国的……”

  阿纳托兴奋地喷着口水说出了他的北约梦,想着未来只要能移民北约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将是能过上人上人的生活。

  除了哈尼耶夫和维雪斯基,普利斯丁和谢尔盖都十分羡慕。

  维雪斯基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对他而言有酒喝有肉吃就很幸福了,因此并不很能理解同辈的年轻人都想要移民到美国和芬兰瑞典等国家的想法。

  哈尼耶夫轻轻摇头,本想起身回家,可是忽然想起来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而且跟另外四大社也同为北约阵营,如果有对苏联不利的消息也多半能一起报道。

  哈尼耶夫想要利用两个月后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作为舞台,利用这次重大事故来提前谋划,做出成绩,体现出一个大难临头的优秀铁血政治家的手腕,以此让第一书记谢尔比茨基欣赏自己,甚至有可能直达天听让戈尔巴乔夫注意到自己,到那个时候自己才能跳出基层,有机会进入乌克兰甚至苏联的权利中心。

  哈尼耶夫不是傻瓜,他清楚自己想要利用核电站的爆炸做文章,第一是有生命危险,第二是在这次事件中太出风头,也许不一定是好事,甚至有可能被有意淡化这个事故的苏联高层当成乱跳乱蹦的跳蚤给发落到冷宫,甚至给捏死,所以哈尼耶夫必须为自己找一条后路,那就是要进入外媒的视线。

  毕竟在哈尼耶夫的记忆中,核电站爆炸后苏联当局是封锁消息,蒙蔽群众,但是在事故造成的辐射粉尘飘到北欧后,欧洲国家率先对苏联核电站爆炸事故进行了报道,这才解开了盖子,然后让乌克兰、白俄罗斯乃至莫斯科的民众都愤怒不已,对苏联当局也无比失望。

  哈尼耶夫准备通过阿纳托结识一下路透社的麦克先生,并且可以做一下他们路透社的兼职记者为他们提供新闻素材,这样,在未来自己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政治豪赌中去,他们完全可以成为自己的免死金牌,甚至是晋升机会的推动者。

第023章 波罗申科

  这一顿酒五人喝到了后半夜,一整箱伏特加全部喝光了。

  等到第二天早上9点多哈尼耶夫才第一个醒来,摇了摇头,他径直到桌上倒了一杯凉茶喝了,这才感觉舒服了很多。

  今天是周四,是工作日,不过普利斯丁和维雪斯基都可以调休,阿纳托时间自由,谢尔盖更是没什么事,所以大家也不必早起。

  哈尼耶夫简单洗漱一下就把四人叫醒,说道:“你们抓紧时间洗漱,咱们去餐厅吃点东西吧。”

  半个小时后五人就呆着淡淡的酒气去了校园餐厅吃饭,谢尔盖熟练的给老板打了招呼,然后点了猪排和土豆泥、馅饼。

  片刻后五人吃了大半,都舒服的躺在沙发上发呆。

  远处的一个餐桌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个正在吃苏联风味饺子的年轻人,他看到谢尔盖,就擦干净嘴巴起身走过来。

  “谢尔盖先生,我的录像带希望您能归还我,如果您能同意,我以后可以免费为您提供录像带观看,我也打听了您平时最爱看好莱坞的影片,我以后可以为您多准备一些好莱坞大片。”

  这个五官端正,帅气的年轻人附身看着谢尔盖,脸色十分凝重,语气也带有哀求。

  谢尔盖微笑道:“想通了就好,你要知道你销售的录像带都是违禁品,我给你没收了也完全合理。

  咱们也沟通过好几次了,我主要是看你南方来基辅上大学不容易,想要照顾你要不然早就把你送交教务部处理了。

  额,这样吧,等到吃午饭的时候你来我的宿舍来拿吧。”

  那个年轻人躬身说道:“多谢谢尔盖先生,您继续,我会把这一顿替您结了,算是请您和您的朋友了。”

  说完年轻人转身离开,普利斯丁问道:“他是谁?”

  谢尔盖微笑道:“一个从敖德萨来的学生,去年入校的新生,偷偷出租违禁电影的录像带被我抓到了,所以就把他的录像带都没收了,他找了我好几次,这小子挺会做人,我也不愿意真的收拾他,就准备放过他了。”

  阿纳托皱眉道:“他看着比咱们也小不了几岁,我还以为也是职工,没想到竟然是学生。”

  “他是从部队服役后才考上的基辅国立大学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系,我听说他爸爸是犹太人,不过他姓的是他妈妈的姓,虽然是小地方来的,但是挺有商业头脑,不愧是犹太人的后代……”

  哈尼耶夫听了谢尔盖的话语,突然想起来后世那个亲自披挂上阵掌控国家权力的大寡头,问道:“他叫什么名字?”

  谢尔盖思索着说道:“我也记不太清楚,应该是叫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波罗申科,今年二十一岁吧。”

  哈尼耶夫顿时可以确定这个年轻人就是未来的糖果大王,乌克兰排名前十的富豪之一,也是寡头参政中的代表人物,曾亲手把乌克兰拉入深渊的商人总统波罗申科,东乌从亲俄变成彻底倒向俄罗斯全是此人的手笔。

  就是波罗申科给乌克兰人民看到了寡头执政的下限是没有下限,所以他们才会对演过总统的泽连斯基抱以厚望,觉得就算是选个演员当总统也会超过只知道搜刮钱财的寡头总统。

  哈尼耶夫虽然看不起波罗申科的执政能力以及人品,但是对他经商才能和左右逢源的本事却也暗自钦佩。

  哈尼耶夫觉得既然波罗申科注定是会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富豪,那自己不如趁着他现在还没发迹投上一注,做这位未来的乌克兰大富豪的天使投资人,等到他生意做大了自己也能躺在功绩本上当股东吃分红了。

  作为最熟悉的老友,谢尔盖看哈尼耶夫似乎对波罗申科感兴趣,就笑道:“他一个穷学生做的生意也不上台面,你对他有兴趣?”

  哈尼耶夫点头道:“我觉得他是一个有经商天分的人,总书记要搞改革你们不是不知道,开放民营资本参与经营是必然,我们可以跟波罗申科熟悉一下,以后也许有机会合作。”

  谢尔盖不置可否,道:“那你就晚会走,跟他聊聊吧。”

  五人吃了早餐就要离开了,维雪斯基是五人中唯一一个刚结婚的新郎官,他第一个挥手离开。

  普利斯丁因为要值夜班,所以也回家补觉了。

  阿纳托正要走就被哈尼耶夫拉住。

  “你帮我约一下路透社的麦克先生,我想做一个兼职记者,为他提供点新闻素材,不过我是国家干部,新闻素材需要你转手来打掩护。”

  阿纳托笑着点头,道:“这没问题,你提供点新闻素材要是采纳了,一篇就是50卢布到200卢布不等,我等下回去就帮你联系。”

  等到阿纳托也离开后哈尼耶夫和谢尔盖就会他的宿舍休息,过了没多久就听到门被敲响。

  谢尔盖说道:“门没锁,请进。”

  门被推开,波罗申科四方脸露了出来,他笑着走进来,身后还背着一个大大的双肩背包。

  “谢尔盖先生,还有这位先生,我来了。”

  谢尔盖点点头就转身从床下拉出一个纸箱子,箱子里是一摞黑色略显沉笨的录像带,每一个录像带上还贴着白色的胶带纸,上面写着电影的名字,第一个就是《外星人E·T》。

  哈尼耶夫笑道:“这些就是腐蚀无产阶级革命斗士的糖衣炮弹吧?可恶的资本主义利用电影像咱们渗透腐败和享乐主义,谢尔盖你有播放机吗?我觉得我们有必要看一些好好批判美国的资本主义思想。”

  谢尔盖点燃一根香烟,吞云吐雾道:“我家里才有,这里不方便就没带来。”

  波罗申科急忙说道:“两位先生,我有一部播放机,您想看我就把播放机取来。”

  谢尔盖兴奋地搓搓手,道:“苏菲玛索的《狂野的爱》你不是有吗?拿来我们一起看看。”

  苏菲·玛索是法国的性感女神,同时也是欧洲各国男性的大众情人,她近两年拍摄的影片**而暴露,大受欢迎的同时也在苏联境内被妖魔化,所以她参演的影片自然都是禁片。

  不过再禁还是无法阻止苏联的男性偷偷地观看,所以谢尔盖说了就连哈尼耶夫也来了兴趣,笑道:“有苏菲玛索的录像那咱们就多看一会。”

  “好的,我这就去拿。”波罗申科说着就转身离开。

  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男性而言,外星人电影也就是图一乐,三级片才是真香。

  靠着一本苏菲·玛索大露特露的激情片《狂野的爱》,谢尔盖和波罗申科、哈尼耶夫迅速结下了身后的友谊。

  虽然哈尼耶夫也是见过步兵骑兵乱战大世面的高人,但是苏菲玛索的性感不低俗又能让人血脉偾张,比那些提枪就干还要带劲,所以他和谢尔盖的意见达成了一致,要求波罗申科通过他的关系多搞一些苏菲玛索参演的电影。

  波罗申科自然是满口答应,同时为自己更挂上了谢尔盖和哈尼耶夫的关系而沾沾自喜。

第024章 看望老领导

  转眼就到了哈尼耶夫回到基辅的第四天。

  这几天谢尔盖和哈尼耶夫跟小老弟波罗申科聊了不少,也成了朋友。

  波罗申科显然是对于政治也有一些想法,不过他的出身让他对金钱更渴望一些,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希望通过谢尔盖多认识一些基辅的官二代和权贵,同时他还对哈尼耶夫这位年纪轻轻的林场书记十分热情,似乎是认定了这位哈尼耶夫有首都的关系,以后注定能成为高官。

  现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过是刚开始,在以谢尔比茨基为首的保守派被彻底打倒前,戈地图同志的作死之路还不算正式开启,所以哈尼耶夫与波罗申科交好也只是一步散棋。

  如果未来苏联真的走上了解体的老路,波罗申科未来做生意的时候自己可以考虑跟他合作,甚至提点他做糖果生意,这样自己混得不好能有份可观的收入,如果混好了也能多一个白手套,毕竟在解体后的独联体国家,活的最好的永远是有钱人,没有钱做官也不要想,可是有了足够的钱,什么官当不了?

  作为鹅城大佬,总统也不过是给自己看产业的牛马狗,如果玩幕后烦了,也能选择赤膊上阵,利用总统权力大贪特贪。

  现在已经是1986年的2月份了,距离解体只有五年的时光,哈尼耶夫却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林场书记,他知道凭自己的关系能力,从小小的林场书记一步步晋升上去,熬不到升任市长苏联就解体了。

  如果利用这次的大事故还不能挣得雄厚的政治资本,快速晋升,那哈尼耶夫就不准备再把发展重心放到仕途上,而要考虑如何挣钱,在未来“牢不可破的联盟”解体后也争取去做一个“对钱不感兴趣”以及“不快乐”的寡头。

  这天早晨是周日,哈尼耶夫前天曾回了州林业委员会一趟,也请老领导、老同事吃了一顿饭,更是在州林业委员会书记记卢卡契科夫的办公室聊了半个小时,更约定了周日上午去卢卡契科夫的家中做客。

  所谓做客,其实就是心照不宣的送礼,毕竟一开始卢卡契科夫的态度也是程序化的客气,等到哈尼耶夫说了为他带了一些特产,例如蜂蜜、皮毛等以后,卢卡契科夫才突然变得热情。

  哈尼耶夫早上换上了一身西服和大衣,然后开着自己父亲在自己去切尔诺贝利上任时送给自己的货卡,载着弟弟西德罗夫离开了小巷。

  大约半个多小时后,从莱斯雅大道转过来就到了教育部老家属院前,哈尼耶夫停好车,趁着人不多的就把车上的两桶葡萄酒和一桶蜂蜜、一个装着熊皮的木盒取下来,兄弟俩搬着就进了家属院。

  由于哈尼耶夫新年前还送喝多的卢克契科夫回来过几次,所以看门的内务部外聘人员认出了哈尼耶夫,让了一根香烟又打个招呼,哈尼耶夫兄弟两人就进了家属院。

  此时虽然是初春,但基辅由于纬度较高,所以整个春天仍旧很冷,市政供暖还要到下个月低才会结束。

  所以此时的家属院楼房前虽然能看到有很多绿化植被,但是除了松树还挂着绿色,其他的花草树木仍旧是处于凋零状态。

  小区幽静,道路十分干净整洁,每一栋楼看着虽然都有年头了,但是却带着历史的风尘感。

  对于哈尼耶夫和西德罗夫而言,这里的房子虽然看着不高档,但却是两人前半生奋斗的目标之一。

  因为能住在这栋家属楼里的人,虽然不能说都是教育部的领导,但是最次也得是州政府机关的领导干部,可以说行政级别上最低的也比哈尼耶夫现在高上两三个等级。

  其实原本哈尼耶夫的父亲弗拉基米尔的职位不算低,在农业委员会家属院也有一套分配的公寓,但是在年前他的父亲被下放到农场做书记,他们也就从公寓里搬了出来。

  因为经历过失去,所以哈尼耶夫和西德洛夫都在心中坚定必须得回到原来的家,甚至要住进比原来的小区还要高档的住宅区。

  哈尼夫看着这些房子,找了一圈又从怀里取出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卢卡契克夫住在16号楼4单元的3楼东户。

  哈尼耶夫的记忆力在有些时候并不是很好,所以他一直有一个笔记本,上面回记录一些重要的事情、时间和地点。

  这次担心自己找错门,哈尼耶夫就在出门前把本子记录的卢卡契科夫的家庭地址又抄到纸上。

  兄弟俩顺着胡同找到了16号楼,然后把礼物搬到了3楼喘着粗气,哈尼耶夫敲了敲门,片刻后门被推开。

  一个身材矮小,但是五官柔顺,看着仍显得十分美丽的中年女人皱眉道:“你们是?”

  哈尼耶夫微微躬身道:“我是哈尼耶夫。夫人您忘了吗?我年前还送过书记回来,原来是林业委员会资源开发办的副主任,现在去切尔诺贝利的国营林场做书记去了。”

  这个女人先是皱眉盯着哈尼耶夫兄弟俩看了看,然后又看了看脚边的几个木桶木箱,点点头转身到喊道:“洛德夫。你的下属哈尼耶夫来了。”

  然后就听到卢卡契克夫的声音传来:“我们约好的,带他进来吧。”

  女人闪开空间,哈尼耶夫和西德罗夫把礼物抬进去,放到了客厅,西德罗夫笑眯眯的冲着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卢卡契科夫点点头就退了出去。

  简单的寒暄几句,哈尼耶夫打开自己带来的礼物给卢卡契科夫和他的夫人介绍起来:“这是林场的春猎时的最好的一张皮子,平日里四五年也打不到一头熊。

  今年也是我运气好,这头熊皮子完整,毛色发亮,高级超市也没有这样质量的大衣,书记和夫人,我想够你们俩做两套大衣的了……

  这是咱们林场野蜂酿的蜂蜜,味道香甜,吃着对身体也好,您留着冲茶喝或者做糕点最好了,这个档次的在基辅的百货大楼也要20卢布半加仑的……

  还有这是咱们林场野葡萄酿的葡萄酒,味道还行,您二位喝着解解乏挺好……”

  听着哈尼耶夫的介绍,卢卡契克夫和他的夫人即使都是见过世面的,但是对于木盒中的那张熊皮和整整一桶的蜂蜜,也是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