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虫之语
12月18日,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同时爆发了大型的群众集会活动,这次集会由三国的大知识分子们成立的““萨尤季斯”、“人民阵线”等组织领导,他们的诉求相同,都是要求苏联放弃统一改革,放宽对波罗的海三国“改革”的管束,也就是三个国家要求因地制宜的自主改革。
相比要求独立的格鲁吉亚,波罗的海三国的诉求是那样的可爱,让得知消息的戈尔巴乔夫的心中根本生不起气来。
12月19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再次因纳卡问题爆发激烈的冲突。
对于这个最为棘手的问题,戈尔巴乔夫十分头痛,一时之间也想不到如何调解了。
……
1988年的年末,戈尔巴乔夫突然间觉得苏联的改革春风似乎一夜之间不再受苏联人民的欢迎了。
从波罗的海到里海,苏联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中已经有7个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是民族问题,有的是政治问题,有的是经济问题……
从乌克兰之后,一个小国接一个小国的开始搞事情了。
这让戈尔巴乔夫十分烦躁,甚至一度想要出动军队把所有小国占领后实施军管,因此来把各种问题压制下去。
不过理智还是让他放弃了这个可怕的念头。
其实,搞事情也不是谁都能搞的,任何时候实力都是争取权益和地位的唯一资本。
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办公室就摆着一本各加盟共和国民族力量发展调查表,苏联的国家级领导人都对此情况了如指掌。
1988年8月,由哈尼耶夫牵头,乌克兰文艺界、教育界、学术界的大知识分子们一同建立了官方承认的“鲁赫(乌克兰人民运动)”。
1988年10月,由立陶宛文学艺术界和教育界知名的大知识分子倡议建立了“萨尤季斯”,即“争取改革运动”。
1988年11月12日,立陶宛党中央率先提出了“争取更多主权和经济独立”的要求,并提出了“(今后)以各加盟共和国的基本法律为基础制定苏联宪法”的提议,提议得到了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积极响应。
1988年11月16日,爱沙尼亚通过了《爱沙尼亚主权宣言》,宣布“在爱沙尼亚共和国内,爱沙尼亚最高权力机关和机构的法律优先”。
显然这是波罗的海三国对苏共中央的一次试探。
苏共紧接着对自作主张的爱沙尼亚做出回应。
11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宣布爱沙尼亚控制该共和国国有资产的行动无效。
不过本就有着全盘西化,宽松改革想法的戈尔巴乔夫对波罗的海三国要求获得更加独立的地位和更自由的权益的提议并不反对,只是当时对此没有同意,但也并没有进行批判和惩戒,似乎是默许了他们可以有一些小动作,但是决不能越雷池一步。
在波罗的海三国小动作不断的时候哈尼耶夫已经在领导发动基辅的人民运动的第一环节了,当时哈尼耶夫也是受波罗的海三国的刺激,知道倒苏的时刻已经到来,这才迫不及待的发动了“乌克兰人民运动”。
相比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虽然体量很小,但是他们的政府和民众的心基本是一致的,他们都是在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且以全力实施改革为名寻求着脱离苏联控制的机会。
因此波罗的海三国才能成为第一批独立的苏联加盟共和国。
立陶宛“萨尤基斯”运动虽然比乌克兰的“鲁赫”诞生的晚,但是它的政治意义更浓烈。
因此对于目标精准的波罗的海三国而言,12月份的乌克兰人民运动的成功就给了他们一个极大的鼓舞。
12月18日,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同时爆发了大型的群众集会活动,这次集会由三国的大知识分子们组织领导,他们的诉求是要求苏联放弃对波罗的海三国“改革”的管束,三个国家要求因地制宜的自主改革。
第226章 老书记的关心
波罗的海三国的共産党和苏维埃委员会对于首都出现的大型群众集会没有持打压封控的态度,而是纵容,因为这些知识分子们的诉求也代表了三个国家政府的想法。
波罗的海三国一直就是“苏联母亲”的三个逆子,以前是没有机会,现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了他们分家的希望,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自然是都不愿意发放弃争取的机会。
原历史中,几个月后,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会搞出一个“波罗的海之路”的和平示威事件,参加的三国人民群众超过200万,其组织者就是三个国家的知识分子们在改革中成立的政治组织。
因为乌克兰的人民运动的成功给了高加索三国的民族主义分子、知识分子和波罗的海三国的民族主义分子、知识分子们更大的信心,他们在12月的中旬都爆发出了原历史上没有出现的群众事件,或者说原历史上应该在明年出现的群众事件提前在今年的12月份爆发了。
波罗的海三国和高加索三国的问题对于乌克兰而言有些遥远,哈尼耶夫得知后也只是赞叹几句大厦将倾、墙倒众人推的话语,而后他就精力放到了对“乌克兰人民运动”的组织建设中去了。
12月20日的时候,乌克兰人民运动的所有痕迹似乎都消失了,即便是闹得最凶的基辅和雅尔塔,此时此刻也完全恢复到了以往的生产生活中,只有街角墙边的涂鸦还在诉说着前些天发生的事情。
谢尔比茨基回到基辅不到一周的时间,在保守派官员的配合下就重新把散落的大权收到的自己的手中,之前被古连科罢免掉的数十位部级干部也重新得到了重用,而古连科提拔重用的干部则都得到了清算。
不是被内务部和克格勃查出了他们和其家人存在的巨大贪腐问题,就是发现其有严重的反革命行为,总之,从17号以来,乌克兰内务部和克格勃就没有停下来,不断地往刚腾出空的监狱里面塞着人。
已经失了势等待着党中央问责的古连科也早已经被谢尔比茨基派人软禁了起来,虽然谢尔比茨基对古连科恨之入骨,但是古连科目前还是乌克兰共産党中央第一书记,想要处理他和罢免他必须通过苏联中央政治局,因此谢尔比茨基也只能等待着。
在12月16日以后,谢尔比茨基和哈尼耶夫都很忙,两人甚至一周都不曾再见过一次面。
一个忙着调整乌克兰的领导班子,对古连科派系进行清算,另一个忙着对“浴火重生”的“乌克兰人民运动”进行组织建设,全都是各自的政治根基,由不得他们不上心。
一直到十天后的26日的下午,正在人民报社审核新一期报纸内容的哈尼耶夫突然见到了一名内务部的熟人过来。
官复原职的第一部长诺维科夫与哈尼耶夫握手后说道:“老爷子要去莫斯科开政治局会议了,他和老夫人听说前些天你儿子出生了一直说想去看看,老爷子半个小时后去机场,准备往你家拐一下去看一看小朋友,你把手头的所有事情放下,跟我回家等着接待。”
哈尼耶夫闻言心头一暖,急忙吩咐马卡尔继续跟进,他自己就跟着诺维科夫离开了。
回到家时已经是下午5点20分,由于已经是冬季,天黑得较早,哈尼耶夫带着诺维科夫等人进门后就打开了灯。
此时母亲和父亲都在家,看他们紧张而激动的神情哈尼耶夫就知道他们已经知道谢尔比茨基要来做客的消息了。
哈尼耶夫让诺维科夫等人自便,他就上楼去看妻子和儿子去了。
谢尔比茨基要来哈尼耶夫家,这对于哈尼耶夫家族而言是一个大事,对于内务部而言也是一个大事。
所以在诺维科夫去接哈尼耶夫的时候,内务部已经有不少官员提前到了哈尼耶夫家进行通知和例行检查,上百名内务部士兵也提前占据了附近的楼房街口,以保证谢尔比茨基书记的绝对安全。
保尔刚吃过奶,正在婴儿床上呼呼睡着,塔季扬娜得知谢尔比茨基夫妇要来,笑着说道:“你别说,我还真的有些想老夫人了,当时生保尔的时候我也没注意,老夫人好像还专门派人送了一些钱和补品礼物的,我一直说找个机会好好感谢一些他们的。”
哈尼耶夫微笑点头:“老爷子和老夫人做事情自然是滴水不漏的,我在前面冲锋陷阵,他怎么会不懂得体恤下属?”
就在两人闲聊的时候,楼下传来了弗拉基米尔的叫声:“维克托、塔季扬娜,快抱着保尔下来吧,谢尔比茨基书记到了!”
哈尼耶夫小心翼翼的抱起了小保尔,带着塔季扬娜下了楼。
此时远在西郊安东诺夫设计局工作的西德洛夫和在学校学习的维克托莉亚都被内务部警察接回了家,一楼的客厅餐厅也变得一尘不染,整洁有序。
哈尼耶夫感谢的朝着诺维科夫点点头,毕竟能让谢尔比茨基认识一下,对西德洛夫和维克托莉亚的未来前途是有着巨大好处的。
看着略显拘谨的家人,哈尼耶夫哈哈一笑:“大家不要紧张,谢尔比茨基书记是一个非常慈祥善良的老人。”
众人微微一笑,还不等弗拉基米尔几人说话,带着通讯工具的诺维科夫就眉毛一挑,沉声道:“他们到了。”
几秒钟后,门被拉开,谢尔比茨基夫妇面带微笑的走了进来。
哈尼耶夫和弗拉基米尔急忙上前迎接。
因为这次造访是谢尔比茨基来看望哈尼耶夫家族,同时还有内务部警察参与,谢尔比茨基的身份地位也与在疗养院时不同了,显得十分的正式。
请老爷子落座后哈尼耶夫微笑着为老书记介绍着自己的父亲、母亲、弟弟妹妹,谢尔比茨基夫人则早已拉着塔季扬娜母子去房间说话去了。
谢尔比茨基亲切的跟他们一一攀谈,询问着几人的工作生活学习,并表示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忙的可以直接跟自己的秘书说,毕竟哈尼耶夫最近很忙,未来自己还准备给他加加担子,作为乌克兰的党和组织的第一负责人,自己必须照顾好维克托同志的后勤生活,确保他后顾无忧,在未来的工作中不出现思想负担。
谢尔比茨基的秘书很有眼色的站出来,并留下来自己的电话。
其实以哈尼耶夫与谢尔比茨基祖孙的关系,即便家中有事按理说也用不着找什么秘书,不过谢尔比茨基这次来是为了表示对哈尼耶夫的重视关怀,也是为了在乌克兰中央表示一个态度。
在闲谈了几句后,老夫人抱着保尔走了过来,塔季扬娜则亦步亦趋的跟着。
“老东西,你快看看,小保尔长得真可爱……”
谢尔比茨基哈哈一笑,起身说道:“快让我抱抱。”
说着谢尔比茨基从妻子的手中接过了襁褓中的小保尔,低头逗起了孩子。
小保尔因为提前睡足了也吃饱了,表现的也很好,不仅没有哭闹,反而对谢尔比茨基的逗弄时不时的有些回应。
谢尔比茨基的心情本就十分愉悦,在逗了一会保尔后更是满脸笑容。
把孩子递给塔季扬娜后,谢尔比茨基看向哈尼耶夫,说道:“我今晚就要坐飞机去莫斯科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了,这是我1986年以来第一次受邀参加中央会议,这次会议上会讨论对古连科的处理意见,等我月底会议结束回来,应该一切都清晰明了了,到时候我会给你加加担子的……”
谢尔比茨基的这番话说的不是很直白,但是在座的大都是人精,哈尼耶夫家族的人自然知道谢尔比茨基的意思是这次政治局会议上,苏共当局就会罢免古连科,重新任命谢尔比茨基担任乌克兰第一书记了,到时候作为为谢尔比茨基复出贡献最大的人,哈尼耶夫自然会被委以重任。
哈尼耶夫自然是明白了老爷子的意思,微笑点头:“好的,一切等您老人家凯旋而归,祝您一路顺利。”
送走了谢尔比茨基夫妇后,哈尼耶夫一家欢呼声似乎能把房屋掀起来。
西德洛夫激动地说道:“谢尔比茨基书记问了我的工作单位,还说会跟我设计局的书记局长打招呼让他们关照我,我是不是就要提拔了?”
弗拉基米尔也哈哈一笑,拍了拍肚皮,他觉得以刚才谢尔比茨基对待自己一家人的态度而言,再加上维克托的功劳和老夫人对塔季扬娜母子的关心,自己小儿子的官运亨通不用担心,自己退休前应该也有希望解决正厅级实职了。
不过让弗拉基米尔最高兴的却不是自己和小儿子的未来,而是谢尔比茨基说的要给维克托“加加担子”。
“维克托,老书记要给你加加担子,你觉得会给你安排一个什么职务?”
哈尼耶夫嘿嘿一笑:“不知道,一切听组织安排。”
西德洛夫笑道:“一个州长是手拿把掐的了,搞不好还能当州党委第一书记哩……”
“哈哈……”
第227章 尘埃落定
1988年12月27日上午,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克里姆林宫的会议室召开了。
阔别大会堂两年半的谢尔比茨基也首次出现在了主席台上,这个现象结合上他前几天突然在基辅出现并代表苏共中央处理了乌克兰人民运动的事情后,国外媒体都猜测谢尔比茨基重新进入了苏共的中央权利舞台。
这次的政治局会议主要是讨论政治体制改革的工作,戈尔巴乔夫亲自主持会议并做出了重要讲话。
戈尔巴乔夫在会上指出:“我们在贯彻路线、倡议、落实新思维方面进入了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同志们,我认为,我们的行动方向是正确的……
我们这样主动出击使美国政界的保守分子惶恐不安,忧心忡忡,甚至畏惧。不光美国人,撒切尔夫人也是如此。他们议论纷纷,无非是想压低期望值,散布怀疑情绪,阻挡摧毁‘冷战’根基的进程……
我们的改革是成功的,不过在成功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插曲……”
戈尔巴乔夫的讲话就是在自我肯定他推行的改革,包括经济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外交改革等。
参会的十五名政治局委员中属于保守派的中央干部仅有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和谢尔比茨基两人,其余十三人大都是戈尔巴乔夫的支持者,还有几个七十多岁的中立派,因此在戈尔巴乔夫的讲话结束后,会场中的委员们都对总书记的讲话进行附和,谢瓦尔德纳泽、斯柳尼科夫、雅科夫列夫、梅德维捷夫等戈尔巴乔夫的铁杆心腹们更是不断地吹嘘着改革的成绩和成功。
虽说庞大的红色帝国的最高权力的领导们就是小小的办公室的这十几个人,但是苏共的传统就是搞一言堂,总书记才是真正决策拍板的人,政治局委员是不能反抗总书记的。
以前因为保守派的势力较大,谢尔比茨基还曾想跟戈尔巴乔夫掰一掰手腕,可是现在刚栽过跟头官复原职,他已经向戈尔巴乔夫保证过配合他的工作。
所以谢尔比茨基能复出就很满意了,他知道保守派大势已去,改革派势不可挡,所以他早已听取了哈尼耶夫的意见建议,决定了只争取管好乌克兰,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争取不让乌克兰受到太多的改革的负面影响,为伟大的苏维埃多多保留下一些种子。
因此在第一天的政治局会议上,谢尔比茨基基本是一言不发,对改革派的自吹自擂和对政治改革的安排部署也不反驳。
很快第一天会议结束了,会议通过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
第二天的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谢尔比茨基提议的对古连科的处理意见,免去了古连科政治局候补委员和乌克兰第一书记的职务身份,同时任命谢尔比茨基为乌克兰第一书记。
28号政治局会议结束,谢尔比茨基在莫斯科又小住了两天,在30日的中午乘坐飞机回到了基辅。
这两天的政治局会议苏联的电视广播都进行了简单的报道,也对会议内容进行了简述。
28号的晚上,苏联的所有民众都知道了乌克兰第一书记换成了谢尔比茨基,乌克兰人对此早已有了预料,当天晚上基辅有许多人高兴的一夜未睡。
哈尼耶夫一家看着新闻报道确定了政治局对古连科的处理和谢尔比茨基的任命后都十分高兴,他们知道等到谢尔比茨基王者归来后就是维克托一路高升的时候了。
12月30日的下午,哈尼耶夫跟随尼古拉站在了乌克兰数十位中央大佬的身后,大家在基辅机场等待着苏共中央新任命的乌克兰第一书记谢尔比茨基同志归来。
谢尔比茨基现在是乌克兰第一书记,古连科被免去了一切职务,马上就要被调查追责,乌克兰再次迎来了谢尔比茨基时代。
十多分钟后,谢尔比茨基的专机抵达,谢尔比茨基下机后,两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向第一书记献上了鲜花,表示对老书记官复原职的欢迎。
谢尔比茨基十分高兴,在客气了几句后就乘车回了玛莉英斯基宫。
哈尼耶夫的级别是不能随行进入玛莉英斯基宫的,但是他是谢尔比茨基的心腹,一直受到各位部长的礼遇,所以他是与尼古拉一同乘坐了谢尔比茨基专车后的头车。
回到玛莉英斯基宫后,谢尔比茨基为迎接自己的各位中央首长和部长们开会传达了一下政治局会议的精神。
参会的人员有八十多个,其中级别最低的就是教委副主任的哈尼耶夫和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尼古拉,除此以外都是乌克兰的州部级和副国级、正国级领导。
政治敏锐性是在座的领导们的必修课,经历了古连科派系倒台后的众人都已经知道了哈尼耶夫是谢尔比茨基的得力干将,也是扳倒古连科的主要人物,所以这些领导看待哈尼耶夫的态度都十分亲近甚至讨好。
没有一个人会因为哈尼耶夫的职务比自己低而对他有丝毫的轻视。
会议上谢尔比茨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全程脱稿的讲了三个多小时,到最后就连年轻的哈尼耶夫都快坐不住了,可是谢尔比茨基却还是神采奕奕,滔滔不绝的说着自己对乌克兰工作恢复正轨的一些展望。
作为第一书记回归,谢尔比茨基对于如何治理乌克兰并没有太多的新意,他为了熟悉最新的乌克兰州部级领导们,更好的把握管理,在会议的最后下令于1989年1月1日召开乌克兰党中央扩大会议,届时乌克兰的中央领导和部级领导、州第一书记和苏维埃主席全部都要参加。
这是谢尔比茨基以第一书记身份回归后第一次正式和乌克兰的州部级以上干部的见面会,目的就是更快的熟悉全国各州各部门领导,并且对不满意的人和职务进行及时调整。
所有人都清楚,等到这次大会结束后,谢尔比茨基就能重新找回当年担任第一书记时一言以决的权柄和在乌克兰无上的威信了。
第228章 不自量力的格鲁吉亚
也许是戏剧和小说的夸张剧情给了人太多的畅想,让人总幻想着政治斗争和商战会经历精彩绝伦的斗争和翻转,可是事实上大多时候的商战总是朴实无华,赤膊上阵的。
政治斗争比商战自然是更加凶险残忍,但是斗争发生总是过程漫长,可是结束的总是非常迅猛,让人始料不及,这是因为政治家们在决定总攻的时候已经具备了压倒性的优势,或者抓到了对方致命的漏洞,所以从古至今,从东到西,政治斗争的接结果都是一胜百胜,赢家通吃,在结束后很少再能有绝地反击的案例。
谢尔比茨基和哈尼耶夫利用乌克兰的知识分子和学生,在戈尔巴乔夫创造的最好的时期发动了一场针对古连科的政治运动,古连科根基不稳又面对着百年一遇的大变局,他的下场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在1989年1月1日的乌克兰党中央扩大会议结束后,乌克兰也再次迎来了谢尔比茨基的时代。
在乌克兰回归平静,谢尔比茨基忙着集中权力的时候,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的“热闹”却是越闹越大。
戈尔巴乔夫对于波罗的海三国的群众事件进行安抚处理,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基本是统一了三个国家不必完全执行苏共中央指令,可以自主进行改革。
上一篇:穿越五次,加入专业团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