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种系统和战狂的我 第862章

作者:黑暗浮士德

(天王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了,圣旨全靠他一张嘴,咱们大义上根本不占优势。)

“以闽越海岛一隅之地抗大国,其势弗能挡。”

(天王都占了半个天下了,咱们才几座岛,这能打吗?这不能打的好吗?)

“以新败之军敌天王不败王师,又弗能挡也。”

(滇王出阵以来就没打过败仗,我军刚刚把最后一点底子也搭进去了,就剩下几千壮丁民夫,没希望了。)

“以延平王之才,尚且不幸身陨,我等蛇鼠才,又能几何?”

(延平王把能打的都送光了,而我们连一个知兵的将领都没了,投了吧。)

“复甫先生。”延平王妃用手帕抹着眼泪,几乎是在哀求陈尽南。

“事情真就一点转机都没有了吗?”

“我等若降

“若滇王却执意要斩草除根怎么办?”

“是啊。”旁边有人搭话道。

“听说眼下天王还借着有人刺杀皇帝的事情借题发挥,在江南大肆屠戮,杀得人头滚滚,对待士绅颇为酷烈。”

“此外还到处宣扬歪理邪说,行灭儒之事。”

“我等若投降”

“焉知会不会被清算?”

“此等乱世,但凡逐鹿天下者,哪有不大肆诛杀的?”陈尽南到此倒是不以为意。

“打仗不死人?”

“那可真是千古第一稀奇事。”

“想当初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遗训子孙不杀士大夫,堪称是仁厚之主了吧。”

“可他攻伐南唐,兵发西蜀的时候,不是照样杀得血流成河?”

“再者说了。”

“闽越、两广这边太平得很啊。”

“根本就没见天王怎么屠戮…”

既然其他地方都没出事儿,只有江南搞出了这么多幺蛾子。

陈尽南思来想去,觉得那就只能是江南士绅自己的问题了。

“既然江南那边的士绅非要卖身给鞑子,一心抗拒朝廷天兵,自己找死,那就怪不得别人了。”

“至于什么灭儒……”陈尽南挑了挑眉头。

他手底下的天地会,这阵子收集了不少舒义潮刊印的书籍,他没觉得哪里有问题啊。

“那些书我也看了,无非是教些格物致知的道理。”

“既没禁读圣贤书,也没禁止士子参与科举,怎么就灭儒了?”

很显然,虽然在搞教育工作,但这辈子连个正经举人都不是的陈进南,跟江南的科举世家们很难共情。

但是在瞅了一眼延平王妃脸上的泪痕,以及其眼中的惊惶外,陈尽南瞬间反应过来-

王妃不是在担忧这个!

她是在担心自己的儿子

其他官吏无非是换个老板罢了,去哪里打工不是打工?

但世子殿下,此刻就是郑氏集团的老板啊。

-般来说,这种人基本是得风寒暴毙或者是落水而亡。

于是他立刻跪下。

“属下该死!”

“但属下敢以项上人头担保,世子殿下定然无虞。”

“为何?”由于陈尽南的语气过于坚定,就连延平王妃都不由得开口询问。

“......”陈尽南沉默了一会儿后,幽幽地说道。

“以天王之才,根本不屑为之。”

陈尽南的话语,让整个王府陷入沉默。

他们都听懂了陈尽南的潜台词

世子啥能耐,天王啥能耐,王妃你心里没点数?

一个统领百万大军,有逐鹿天下之势。

一个还在奶妈怀里,字都不认几个的小少爷…

他会担心世子?

况且天王还年少

李世民为啥不杀功臣,不怕功臣造反?

因为那些功臣没有一个打得过他啊!

“......”大家都知道,陈尽南说的是实话,然而·......

真相才是快刀啊。

“既是这样。”延平王妃这下松了一口气。

“那就劳烦先生您走一趟了。”

“臣----”陈尽南再度叩首。

“定不辱使命!”

“若是那天王不守法理,臣定然不吝惜这把老骨头,誓要凭此三寸不烂之舌,与其争辩个是非曲直!”

“臣北行期间,臣的妻儿老小,就拜托王妃代为照顾了。”

一时之间,满厅动容。

陈尽南这是主动把人质都留下了啊。

要知道,此一去,仿佛蔺相如面见秦王,犹若进了豺狼虎豹窝。

陈尽南这是不成功,便成仁啊。

“先生”众人皆敛容行礼。

“高义。”

就这样,陈尽南在一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氛围和送行中,孤身前往了南都。

但他的南都之行,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哎呀呀!!”

“有教育速度加成?”

“属性可以啊。”

“正巧工业革命研究进度推得有点慢…”

“简直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舒义潮翻了一下陈尽南的属性,大喜。

“那这国子监的祭酒就你来当吧。”99

“?”陈尽南看了一眼丢到自己手里的大印,两眼发直。

“啊?”

就在陈尽南还晕乎乎的时候,北面的京师,康乾帝已经快乐死了。

“滇王在灭儒?”

“哈哈哈!!”

“这逆贼还在自掘坟墓啊!?”

PS:好像空降了个和稀泥的。

听那意思……

嗯……

上头初衷是好的,只是对执行方式欠缺考虑。

联络人态度是积极的,只是市场波动较大。

下面的做事儿是认真的,只是细节上把握不到位。

和来和去的,不知道在搞啥。

第782章-扶锖灭妖

康乾帝的心情很愉快。

其实当舒义潮刚刚攻占江南,锖军全线溃败,喇布不战而逃的时候吧,他的内心是十分惶恐和惊愕的。

江南有多么富庶,依附于江南的漕运有多么重要,康乾帝实在是再清楚不过了

光靠北方的赋税,他根本养不活麾下的锖军。

再加上江南一丢,北方顿时风起云涌,各式各样的暴动、起义、兵变、匪患登时更上一层楼。

让康乾帝颇有一种自己一屁股坐到了火堆上的感觉。

要是舒义潮再趁中原大乱的时候北伐-

康乾帝想不到任何可以阻拦他的办法。

“幸好。”

康乾帝嘴里不断地感叹着。

“幸好。

“终究只是一介草寇而已。”

“完全不认大体,也就是一个加大号的李自成罢了。”

要知道,当年李自成可是完全有可能将锖军阻击在山海关之外。

而顺军精锐的战斗力和士气,更不是大部分腐朽的萌军所能比拟的。

真打起来,倚城而守,顺军绝对是块相当难啃的硬骨头。

然而李自成的脑袋却没有转过弯来,没有从打天下往坐天下的方向去改变,在京师大搞追赃助饷。

其结果,就是丢掉了士绅的支持,最后一败涂地。

要知道,就连有着八旗这个基本盘的锖廷,也得对士绅们一边拉拢,一边打压,唯恐出大乱子一

结果呢,舒义潮居然比李自成更进一步,搞起了灭儒。

这阵子,不知道有多少士子跑到北边来避祸,同时哭诉南边草寇的暴行。

这让康乾帝大喜过望,立刻组织人手将这批“弃暗投明”的士绅保护起来。

同时康乾帝还让他们前往各地现身说法,向北方的士绅们详细地讲述舒义潮抢夺田产,焚书坑儒的暴行。

在得知南边的滇王,竟然如此疯狂之后,北方的士绅们无不噤若寒蝉·单….....

怎么感觉,跟癫王相比,鞑子们反倒更像个正常人啊?

于是各地的暴乱和异动,顿时如同熊熊燃烧的火堆,被人猛浇了一盆冰水一般,快速地熄灭,如今已经不成气候。

康乾帝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要不是舒义潮的助攻,他早就被从皇帝的座位上掀了下去,赶回了关外。

当然,对舒义潮自毁长城,自断后路这件事情,康乾帝高兴归高兴,可是他的眼前,依然有大量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图海就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