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我不想努力了 第229章

作者:会手艺的猫

  “你能看出这些事情,不代表你这孩子就能掺和进这个无底洞中。

  但凡是一个熟知朝局之人,都能说出你方才的那番话。

  所以,不管你怎么说,为娘都不许你...”

  可这次的顾长歌又是没待她说完,便出声打断道:

  “元熙二年,八月初四。

  秦北四州明面上答应改革兵制,响应朝廷的号召进行裁兵。

  但实际上,除了冀州太守吴忧国外,青州、辽州、靖州的三任太守,皆未曾遵守朝廷的新政。

  这一点,从她们手下各郡县的刺史未曾下死命令要求裁兵、减少军费的动作来看,便可以猜出这三位太守的想法。

  元熙二年,八月十九。

  青州太守柳望谷突然上表乞骸骨,陛下得知后并未阻拦,反而让凤阁允其离任,并令她人升任新青州太守。

  自此之后,青州裁兵、削减军费的新政方才得以缓慢的进行下去。

  辽州、靖州同样忽然遵守朝廷新政,大力支持削兵的新法落实。

  我想,这应是陛下与凤阁共同的手笔吧?

  听说她的女儿前几年似乎犯事儿了,又被隐秘的掩盖了下去。

  可放在这种特殊的时候,却是她不遵旨,凤阁便能掀其把柄处置的局面。

  朝廷顺便还能杀鸡儆猴,再用‘削兵后可缓行新政’的借口,施以她们恩惠,压下即将弹起的不满,以防不臣之乱。

  在外人眼里,历经四个多月的时间,秦北四州就好似是经历了一个太守乞骸骨的小插曲后,便顺利的进行了削兵改制。

  只是,这其中之艰难,或许也就陛下与娘亲等人知道了。”

  顾长歌的语速不快不慢。

  这番话缓缓从他的口中说出,如同随意的讲了一个故事一般。

  可听到这里的顾紫真,脸上的神色却已经完全没有了之前的勉强从容。

  她像是真正重新认识了一番自家儿子似的,满脸不敢置信的看着顾长歌。

  顾紫真承认,她的儿子说的一点都没错。

  大秦北方四州的削兵新政,实际上进展的很不顺利。

  若不是凤阁暗地里掌握着青州太守柳望谷的嫡女前几年滥杀平民却被掩盖过去的把柄。

  青州各郡县的裁兵之举,其实根本没办法如此快速的取得进展。

  辽州与靖州也是看到了柳望谷被朝廷撤下,这才不得不满怀怨意的施行新政。

  凤阁不得已之下,只好对她们承诺,如果配合朝廷的改革,则其余三项新政施行时,可对辽、靖二州暂缓落实。

  总之,到了如今的在外人眼里改革顺利的北方,实际上也让顾紫真对此头疼过。

  但这些隐秘之事,除了顾紫真与几位核心大臣们知晓内情外,就连改革派的大半官员们都未曾知晓其内情。

  谁曾想,她的儿子竟然看得如此清楚!

  这还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沉默良久,顾紫真方才长长的呼了口气,语气颇有感慨的叹息道:

  “倘若为娘没有猜错的话,你这孩子应该已经猜出秦北之地的削兵是给朝臣们看的了吧?”

  顾长歌闻言耸了耸肩。

  “说实话,孩儿真不觉得这个计策有多么巧妙。

  虽说这样做确实让许多出言反对的朝臣们闭了嘴。

  可为了新法的施行对秦北四州做出那样的安抚,实属杀鸡取卵之事。”

  听到‘杀鸡取卵’这个新鲜词儿,顾紫真忍不住怔了一下。

  但她很快便明白了自家儿子的意思,不由苦笑着摇了摇头。

  “为娘又何尝不知这是饮鸩止渴。

  但对于改革,朝臣们的反对声实在是太大了。

  如若不迅速将成果摆在她们的面前,想来新政的施行将会更加困难。”

  顾长歌闻言没做反驳。

  因为他也知道自家老娘做出这个选择,实属是无奈之举。

  尽管这样下去,凤阁想用新政来将这维持了数百年的乱象拨乱反正,注定会是一场失败的变法。

  可与正常的历史发展不同的是...

  他,顾长歌,出现了!

  “所以,娘亲不打算听一下孩儿的革秦八法吗?”

245-大势之下,革秦八法(下)

  片刻后,顾长歌便跟着自家老娘来到了书房。

  顾紫真坐在桌前,心情略显复杂的望着神色悠闲的顾长歌,只觉自家儿子开始变得让她看不透了。

  她还记得上次让这孩子来书房的时候,还是他骗取了刘青蛾的信任,自作主张的算计了刘家。

  正是刘家提供出来的罪证,保皇派方才借此一举覆灭了世家门阀。

  而如今,他们母子二人再次来到书房,相互对坐于书桌两侧,竟是将要策论大秦帝国的变法!

  这让顾紫真内心尤为感慨。

  她让下人端来两杯热茶,又吩咐没有她的命令不许靠近书房。

  然后,顾紫真抬手拿起茶杯饮了两口,语气已然不复之前的不以为意,反而带着几分莫名的期待。

  “歌儿,你所谓的‘革秦八法’究竟是什么,可是对变法有改善之处?”

  顾长歌很是肯定的点了点头。

  “孩儿说了会让娘亲听了高兴,自然是对改革有利。”

  听到这句话,顾紫真放下手中的茶杯,催促道:

  “莫要卖关子,快说。”

  顾长歌闻言不再迟疑,直接开门见山的道:

  “娘,孩儿知道你与陛下都想要改变大秦数百年来积累下的弊端,防止拖延下去会致使这座‘大厦’从内部崩塌。

  只是,变法虽是必要的。

  可太急于求成,却会让好心办成了坏事。”

  如此说着,顾长歌拿起茶杯喝了几口茶,润了润喉咙,正色道:

  “孩儿也知晓娘亲你想要趁着世家门阀刚被覆灭、下一代政治门阀未曾诞生出来的大好时机,尽快断掉这种内乱滋生的苗头。

  不过,削地也好、削官也罢,这些都是国内根本上的问题与矛盾。

  对于官员来讲,官职就是命。

  对于富人来讲,土地就是根。

  娘,你们想要动人家的命根子,她们能不反抗吗?

  未曾治愈明伤,便直接戳其暗疮。

  那么,除了会让那些被触动根本利益的保守派势力不惜一切代价的阻碍改革之外,不会有第二种可能。

  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新政施行不利,变法无所寸进。

  孩儿所言至此,娘亲可同意否?”

  话音落下,顾紫真不由听得愣住了。

  她倒是没想到自家儿子对于陛下与凤阁的改革政策,竟是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待的。

  但他这么一分析,顾紫真却觉得这孩子确实是说得极有道理。

  凤阁的变法的确是做的太急了!

  没等削兵的新政全部落实下去,便提前将‘四削’的新法公之于众,让保守派势力敏锐的嗅到了损害利益的风向,直接进行强烈的反扑。

  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不妥的作为。

  可这种不利于变法的情况,终究是因为凤阁的经验不足所导致的结果。

  毕竟大秦建国至今,未曾经历过大的改革,自然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借鉴与学习,只能淌着泥地摸索正确的道路。

  事态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总归还是初次经手变法、手忙脚乱的缘故。

  只是,顾紫真却从自家儿子的语气中听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这孩子...

  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

  莫非他真的有办法能够解决现在面临的困境?

  想到这儿,顾紫真猛然对那个‘革秦八法’生出了巨大的期待,朝着顾长歌摆摆手,道:

  “为娘知晓你所说的意思,但凤阁如今想不出缓和的办法了。

  你这孩子若是真有办法,便快与为娘讲讲。

  这些对改革有意见的话,便不必再多说了。

  为娘在这些天已经听过了太多人反对新法,用的理由可谓是天花乱坠。

  到了现在,为娘不想听别的,就想听听你这孩子想要如何改善如今的局面。

  歌儿,你便直接说凤阁该如何‘革秦’吧!”

  顾长歌闻言忍不住笑了起来。

  但在被自家老娘给狠狠瞪了几眼后,顾长歌顿时收了幸灾乐祸的笑容,徐徐道: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无论凤阁想要拔出哪方面的‘恶疮’,总要有个趁手的家伙事儿才行。

  所以,改革需要有一把锋利的‘刀’,用来斩除一切阻碍变法的荆棘!

  而这把刀,便是真正能够摆在人们眼前的新政的成果!

  革秦其一,以民为先。

  既然富人与官员们想要保守的是她们自己的利益,那么就放任她们紧紧保着便是。

  咱们先抓老百姓,考察各地农田水利、赋税劳役等状况,并根据民间需求先颁布几条占取先机的惠政。

  在有了良好的民声后,才能有孩儿第一条建议的‘均输法’!”

  听到此话,顾紫真微微皱眉。

  “何谓‘均输法’?”

  顾长歌用手指蘸了蘸茶水,在桌面上画了两个圆圈,解释道:

  “均输法,便是设置一个发运使,以此来协调各地的粮食供给。

  发运使秉承的是‘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专门为调配粮食的运输与供给。

  举例来说,倘若甲地粮食稀缺,便由政府出面,从甲地征收钱财,到粮食较为丰富便宜的乙地购买粮食,最后再将其供应甲地。

  如此一来,便可以提高财政收支的效率,撙节购买、运输等开支。

  除此之外,还能减轻农民负担,更可以打击商人‘擅轻重敛散之权’操纵市场的兼并行为。

  孩儿将均输法的作用,称为‘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

  话音刚落,顾紫真登时眼眸一亮,不由兴奋的一拍桌面。

  “好,好,果真妙哉!”

  顾紫真喝彩一声,竟是直接顺着顾长歌的思路继续说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