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仇敌成了我的道侣 第137章

作者:蓝薬

  陈易摇了摇头,道:

  “你姐姐虽是花魁,可在勿用楼内,充其量不过是个情报头子,我要去见的,是京城勿用楼的掌柜李济生。”

  ………………………

  锦雅阁位于京畿一带,虽不在京,却又如京之美,楼宇错落有致,阁下有园林,假山假石,花团锦簇,便是临近过冬,也有春色。

  一厢房内,陆英举手点茶,身旁有一身着男装的艳丽女子,翘首以盼看着冒着泡的茶水,房内有蒲团,坐在上面的不是别人,正是太华神女殷惟郢。

  眼下正值上午,阁外却有几分车马如龙,打扮各异的人物陆陆续续地踏入锦雅阁内,大多背负各类兵器,一看便知是江湖人士。

  先前一日,锦雅阁内便传出了消息,据说有一位合欢宗传人,落到了李济生手上,那位发达于丝绸的富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勿用楼办了场小拍卖,开了价,三千两白银起,价高者得。

  这场小拍卖,绝大多数人都无缘踏足其中,唯有极少数非富即贵之人参与。

  既是太华神女,又是景王女的殷惟郢自然是其中一位。

  只是,殷惟郢并不会亲自现身拍卖之地,而是派了人去,自己则坐在这一厢房内,与寅剑山来的道友谈论道法。

  陆英点过茶后,给东宫若疏和殷惟郢都奉上了一杯,女冠接过茶,先看了一眼茶色,再轻抿一口,不住惊叹:

  “好茶,色与味,皆是上佳。”

  陆英微微报之一笑,道:

  “只可惜并无清雅景色作陪,神女若来我寅剑山苍梧峰,于山巅亭上览众山喝茶,那才是享受。”

  殷惟郢点了点头,两人先前已谈论过道法,其中不乏唇枪舌剑,但谁都不会为此置气,两人之间反而建立起了一种欣赏,正如古时庄惠。

  东宫若疏接过茶碗,像是牛饮一般一饮而尽。

  “瞧你这模样,”

  陆英习惯了她那不拘小节的模样,接过茶碗,刚想数落一句“以后怎么做太子妃”,却察觉殷惟郢在场,只好改口嗔怪道:

  “都跟谁学的?”

  “师傅呗,不然呢?”

  东宫若疏反问着,她双手抱着脚踝,晃了一晃,坐没坐姿,

  “茶不一饮而尽,人又如何一剑封喉。”

  方才陆英和殷惟郢论道时,东宫若疏无聊得眼皮子打架,可现在却精神多了。

  她瞧了瞧殷惟郢,想到了什么,面向陆英问道:

  “你能跟人家吵这么久,是不是寅剑山和太华山修行的道法不太一样?”

  “自然不一样。”

  陆英顿了顿,半是恭维半是解释地说道:

  “太华山所习,乃是太上忘情之法,需金童玉女系情又忘情,相互护法,相互成道,方可飞升成仙。而我寅剑山的路子,乃是以剑入道,剑心即道心,一剑飞升,无需也不应寻觅道侣。”

  “若有人寻觅道侣会怎样?”

  东宫若疏好奇问。

  “按理该逐出师门。”

  陆英对师门的规矩向来倒背如流。

  东宫若疏看向了殷惟郢,有几分自来熟地笑道:

  “她们寅剑山也太没意思了,若我要修道,定是拜入殷仙姑的山门。”

  “福生无量天尊,都不过各有各的缘法。”

  殷惟郢置之一笑。

  东宫若疏身子倾斜过去,问道:“那斗胆问一句…不知殷仙姑有没有道侣?”

  白衣女冠面色一僵。

  东宫若疏大着眼睛,无辜地看着女冠,她方才铺垫了那么久,就是为了问这个问题。

  毕竟她可是听说,太华神女似乎与西厂千户陈易有染。

  殷惟郢清若春水的姿容晦暗下来,她自然清楚这事是怎么传出去的,在淮水村遇鬼将邓艾一事中,她与陈易间的关系在外人看来,就已足够暧昧不清。

  即便当时在场都是上清道道友,但修道不代表品行定然高洁,更不代表不在背后嚼舌根。

  整理了会思绪,女冠垂眸片刻,而后微微一笑道:

  “不算道侣。”

  东宫若疏瞪大了下眼睛,不由问:

  “可我怎么听说仙姑跟那陈千户…如有凤求凰的佳话?”

  “失礼!”

  陆英赶忙拉着她,呵斥了一句之后,转头给殷惟郢道歉,

  “殷仙姑还请见谅。”

  “无碍,事就在那里,任别人去说又何妨?”

  殷惟郢清淡道,不仅并未置气,反有几分大胆走夜路的逍遥之感。

  见女冠如此云淡风轻,陆英心叹不愧于太华神女之名。

  “那他跟仙姑…到底是何关系?”

  东宫若疏有些紧张问道。

  “不过是…”

  殷惟郢缓缓吐出二字,

  “鼎炉。”

  东宫若疏闻言惊愕不已,陆英也有几分疑惑。

  她们的表现落入眼中,殷惟郢暗暗松了一口气,她跟陈易的关系既然已经传出去了,那自然得有一个解释,不然编出花来,可如何是好。

  可她也不能把其中真相交代出去,一旦传出去,莫说是她的面子,景王府、太华山的颜面又该何存?

  而道门出家人不妄语,所以她有意玩了个文字游戏。

  殷惟郢轻笑一声,嗓音平淡,像是点拨道法般道:

  “本道修习太上忘情之法,幸梦中得仙人指点,偶有所悟,遂便不择金童,而择一鼎炉,另辟蹊径以此成就道法,其中波折,不足为道。”

  东宫若疏看着殷惟郢,只觉既惊又震,那声名鹊起的西厂千户,竟不过是太华神女的一介鼎炉?

  这是何等…匪夷所思,却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说起来,那陈千户不过一武夫,却能斩蛟救驾,屡立大功,在此前却又籍籍无名,其中蹊跷,令人惊奇……眼下东宫若疏明白了,一切缘由,不只是因他一人之能,而因他背后有这位太华神女。

  殷惟郢见东宫若疏二女已信了大半,心里松了一口气。

  只要这事陈易这个当事人不在场,就能一直瞒下去,自己就还是山上那人人敬重的太华神女……

  因为要整理下大纲,今天一更来晚了(泪)

第150章 药上菩萨

  锦雅阁,阁主会客厅。

  茶汤沸腾,两位茶女点好了茶,福礼之后缓缓退走,期间不发一言,除茶水外静谧无声,这上好的茶女,绝非打着茶女之名的婢妾之流,泡个茶还花枝招展、说说笑笑,更有甚者挤压一下丰韵的圆弧,也正因如此,府上能聘得了这种茶女的,非富即贵。

  轻抿一口茶水,闵宁有些坐立难安,始终很难将离京的事说出口。

  且不论大虞以孝治天下,亲长之命不可违,若是将此事出口,万一陈易直接破罐子破摔,生生踏入闵家讨个说法,到时候爷爷和姐姐必要遭殃。

  “鄙人倒没想到,今日来见鄙人的,竟会是陈千户和闵千户。”

  说话者不是别人,正是锦雅阁的阁主李济生,面相并不富态,而是透着精明清瘦。

  他富甲一方,却身着素色布衣,这乃是因大虞律,商贾者不得穿丝绸。

  “李阁主,不必多礼了,如今我在查合欢宗一事,待喝完这口茶水,还望李阁主能交代一二。”

  陈易拱了一手,并略有歉意道:

  “不是我不给李阁主面子,只是情况紧急。”

  “那陈千户便来得够巧,今日,鄙人恰好要把一位合欢宗传人拍卖出去。”

  李济生摩挲了下茶杯上的水珠,继续道:

  “此人原本打算籍由水道远遁,但我们勿用楼早就在船行安排了眼线,他一上船便被我们逮住,还一些合欢宗内的礼器也一并被收入囊中。”

  “合欢宗的礼器?”

  陈易疑惑道,礼器这种东西,通常是用于祭祀。

  “不错,里面有些佛像、还有些道家器皿,若陈千户想看,现在鄙人便可带二位一观。”

  做商人的都通晓人性,李济生看出了陈易不是什么喜欢磨蹭的性子,便投其所好,这样既方便结交,也能进一步为勿用楼拴住这位立有救驾大功、仕途无量的千户。

  “那便拜托了。”

  陈易将茶水一饮而尽。

  李济生起身离席,带着二人便去了阁内的小藏宝阁,推开门后,便嗅到了沉重的檀木香味,这里用来盛放各类古董宝物的,都是上好檀木。

  他带二人走到深处,指向了一个架子。

  陈易抬眼看去,便看见了极其显眼五尊佛像,大小不过两掌,似由纯金打造,莲座上镶着红蓝宝石,佛像身上袈裟各异,涂上的颜色也是并不一致,五尊佛像,五种颜色。

  “这是密宗的五方佛?”

  陈易开口道。

  “好眼力,这正是西域密宗的五方佛。”

  李济生走前一步,为陈易介绍各个佛像来历,一连介绍了四位,待他将最后一尊佛像指给陈易看时,却道:

  “然而,这一尊佛像,却并非如今密宗所供奉的东方佛。”

  “什么意思?”

  “如今密宗所供奉的东方佛乃是不动佛,而合欢宗所奉的却是药师佛,而两位佛陀,都是佛经上所说的,东方世界的教主。”

  李济生缓缓叙述道,

  “至于之所以为何会如此,传言合欢宗从普翰寺偷盗功法之时,偷的是古经中的古经,而上面记载的东方世界教主乃是药师佛。”

  旁听的闵宁听到李济生提及西域,便想起了爷爷给她提及的谶语,那谶语据说是什么至慧禅师留下的……

  “我听说曾有位比丘尼游走于西域诸国说法。”

  闵宁开口道,

  “还被被奉为药上菩萨化身转世。”

  “闵千户说得不错,那位正是西晋所册封的至慧禅师。”

  李济生回道。

  陈易听到药上菩萨,便想到了那合欢宗供奉的药师佛。

  就是不知道这两者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联……

  毕竟,药上菩萨和药师佛,里面都有一个“药”字,或许二者之间存在什么传承?

  陈易默默把这些话记了下来,半晌后问道:

  “但…合欢宗这半个武林门派,为何要供奉密宗佛像?”

  “鄙人先前也不曾知晓,便命人逼问那合欢宗传人,那人如同哑子,沉默寡言死死不肯开口,于是鄙人只能喂他服乱神丹,让他神智错乱,方才问出些只言片语。”

  李济生顿了顿,清了清嗓子继续道:

  “世人皆知合欢宗招待天下英雄,既然如此,那么纵使避子,也不免有人受孕怀胎,如此多的子嗣又要如何处理?若不处理,只怕吃也能把合欢宗吃得山门崩塌。

  因此,合欢宗便与魔教勾结,魔教向来将人之肉身视为邪魔所造,故此教内有秘法,可以在婴孩尚在腹中之际,便灭除肉身保留魂魄。

  魂魄如此之多,自然需要超度,合欢宗因为偷盗西域功法的渊源,供奉起了密宗佛像。”

  李济生如此一说,陈易便明白了不少。

  手里多了不少信息,但还是不能把一切都串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