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老王
半年前,美国已经悍然出兵,镇压了妄图反美的多米尼加,而下一个目标几乎可以肯定就是古巴。
虽然苏联方面一直在跟古巴革命军一起,共同研究如何防卫美国的入侵或干涉。但由于极度悬殊的兵力差距,不管怎么看,古巴这边都是胜算非常渺茫的样子,让人既忧心,又泄气。
不过,此刻的赫鲁晓夫,在古巴问题上,已经有了一个新的思路。
或许,可以把古巴红色政权的生存危机和土耳其方面的核导弹威胁,一口气同时解决!
“就在前几天,古巴同志向我转达了一个信息,希望苏联进一步加码对古巴的军事援助。不仅仅是常规的坦克和火炮,而是给他们送过去一些更加劲爆的大家伙!”
赫鲁晓夫随手把一个精致的核弹模型,放在了沙盘地图的古巴岛上,“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好主意——古巴也可以是苏联的土耳其,成为一个威胁美国本土的核导弹基地,不是吗?”
第92章、把刺猬扔进美国人的裤裆里
赫鲁晓夫之所以要制造和发动古巴导弹危机,目标就是为了「把刺猬扔进美国人的裤裆里」。
——不能只有美国导弹在土耳其瞄着苏联,苏联也得有导弹在古巴威胁美国!
要在古巴部署进攻性中程导弹,对美国实现同等威胁!
截止到1961年,苏联从未在国境线以外的任何地方(包括东欧)部署核弹,美国则在苏联周边到处设有核弹基地或派核潜艇巡弋。让克里姆林宫上下整天对悬在自己头上的核弹忧心忡忡。
几十年后的中国人,固然可以在四周一圈核弹的威胁下安心种田和搞建设,摆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架势——关岛、冲绳、韩国,甚至台湾的美军基地,据说都储存过核弹——因为笃定了美国不敢用。
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苏联人,却反而没有如此粗大的神经,每天都担心蘑菇云在莫斯科升起。
为此,赫鲁晓夫希望能够改变战略局势,在美国后院配置核弹,以求得武力均衡,并弥补苏联在核弹数量上与美国的巨大差距,同时迫使美国放弃入侵古巴的打算,保住这个苏联阵营在西半球的唯一桥头堡。
具体来说,赫鲁晓夫并不是真的指望能在古巴长期保持一个中程导弹基地,而是想要拿这玩意儿当筹码,迫使美国容忍一个红色古巴的存在,并且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导弹和核弹头。
——厚着脸皮虚空捏牌,然后丢出来做交易的手腕,美国会用,苏联自然也会用。
至于为什么不能把古巴打造成一个真正的核战基地,一把能够威胁到美国心脏的淬毒利刃?
没办法,这事儿根本办不到啊!
想要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就得早早地提前构筑发射阵地,运进来一大堆保障设施,最后从苏联本土运送中程导弹,并定期维护更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被美国侦察机发现,都会引起美国
最强烈的反应。
而一旦美国作出强烈反应,古巴导弹危机全面爆发……苏联就没办法再把后续导弹与核弹头运进去了。
所以,在古巴部署的苏联导弹只是一种姿态,只是一个交易的筹码,目标是为了让傲慢自大的美国佬感受到战争的恐惧,如此才能延长和平的时间,避免灭世的核大战在民众的狂热之中迅速到来。
听了赫鲁晓夫的构想,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十分震惊。但作为一个表面凶横,内心怯懦的老北极熊,国防部长考虑再三,还是对赫鲁晓夫说:“这件事恐怕非常复杂,美国方面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似乎也很难说。如果肯尼迪总统坚持不愿意让步,我们选择在加勒比海跟美国对抗,会很不利的……”
“不用怕,既然美国已经把匕首插在了苏联的心脏上,那么我们同样可以对等还击!”
赫鲁晓夫很有信心地说,“放心吧,如果现在白宫里坐着的是艾森豪威尔总统。那么我或许还会有些顾虑,但现在的肯尼迪总统不过是一个天真的大男孩,然后带着一帮同样天真的书呆子在玩游戏!
对付这种从学校里出来没多久的公子哥儿,凭借我多年的经验,绝对是十拿九稳……”
——年轻英俊的约翰·肯尼迪总统,在当选之后亲自遴选内阁班子,组成了一个令世人惊讶不已的年轻团队,平均年龄不到50岁。内政部部长斯图加特·尤德尔41岁,农业部部长奥威尔·弗里曼43岁,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45岁。总统的弟弟,司法部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当时更是只有36岁。
对于自己打造出这样一个年轻的执政团队,在媒体的质疑面前,肯尼迪总统有过以下经典的表述。
“如果仅以年龄作为检验成熟与否的标准,美国将把所有年龄在44岁以下的人都排除在受信任和负责指挥的岗位之外,那就是说杰斐逊不该写《独立宣言》,华盛顿不该指挥大陆军,麦迪逊不该制订美国宪法,而哥伦布甚至不应该发现美洲大陆!”
当然,实事求是地说,肯尼迪总统的内阁虽然年轻,但素质并不差。毕竟都是全国海选出来的学霸,每一位内阁要员都曾经受过高等教育,并且有着堪称卓越的工作履历,被舆论誉为「出类拔萃的一代」。
根据肯尼迪总统履职就任第一年的政绩来看,这届政府的执政能力也在合格以上,至少没闯啥大祸。
但是,在赫鲁晓夫这个老流氓的眼里,过于理想主义的肯尼迪,就显得不够油滑,似乎很容易拿捏。
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这可不仅仅是赫鲁晓夫的一厢情愿,他可是真正做过「火力测试」的。
——今年六月举办的维也纳峰会上,赫鲁晓夫从头到尾都把肯尼迪总统给耍了一通,三句不离美国的种族歧视政策和种族隔离制度,对着美国的痛脚和黑点狠狠地踩了又踩,让肯尼迪张口结舌、无话可说。
之后的抢修柏林墙行动,苏联也是打了美国一个措手不及,迫使肯尼迪总统捏着鼻子默认了结果。
在赫鲁晓夫看来,既然前两个回合的交手,他只是小试牛刀,就都占了上风,试出了肯尼迪的含金量。
那么,在一场精心策划的古巴导弹危机里,他要挫败肯尼迪总统和他的小毛头内阁,就更有把握了。
然而,尽管赫鲁晓夫的自我感觉如此良好。但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却依旧犹犹豫豫,信心不足。
见国防部长感到如此为难,赫鲁晓夫就叫来了苏军副总参谋长阿纳托利·格里布科夫大将。
随后,格里布科夫大将和他的两名助手,按照赫鲁晓夫的意思,制定了阿纳德尔计划。
——行动计划:阿纳德尔。
目标:在古巴部署可覆盖美国主要地区的中程导弹,并且配备足够防御美军空袭和登陆的常规兵力。
“我军将在古巴部署5个弹道导弹团,其中3个团装备R-12型中程导弹(北约代号SS-4),射程2000公里。另外2个团装备R-14型中远程导弹(北约代号SS-5),射程3700公里,从古巴西部发射,导弹射程足以覆盖美国本土全境。每个导弹团配备8具发射架、12枚导弹及12枚核弹头。
也就是说,我们将在古巴部署40具发射架和60枚导弹、60枚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
“此外,为加强古巴本土的防御力量,避免美军直接入侵古巴,我们还需在古巴部署战术核武器。
具体包括1个可投掷核炸弹的轰炸机团和2个近程导弹团,搭配FKR-1短程巡航导弹发射架16具、配属80枚常规导弹和80枚战术核弹头。
此外,还要再往古巴运输四到五枚至少千万吨级当量的核地雷,储存在古巴的主要港口仓库中,当这些港口受到美军或美军扶持的叛军发动两栖攻击
,并即将失守时,就引爆核弹头,与入侵者同归于尽。”
“除了核武器部队之外,苏联还需要向古巴派驻常规部队作为支援力量,主要是防空和地面部队,包括2个防空导弹师、2个重型火箭炮团、1个米格-21战斗机团、1个导弹快艇中队、4个摩托化步兵团,这些都是苏军或华约部队派驻,总计人员大约5万人。”
“为了加强作战能力,抵御美国可能作出的最激烈反应,古巴革命军要重新编组和升级装备,建议向古巴提供400辆T-54或T-55坦克,组建2个独立坦克旅,并援助600到800门火炮和100门火箭炮。
由于古巴的财政能力有限,苏联需要加大拨款力度,支持卡斯特罗把古巴革命军从3万人扩充到5万人左右,并囤积可供维持至少三个月高强度作战的弹药和燃油……”
格里布科夫大将如此介绍了一番这份初步拟定的「阿纳德尔计划」,并征询赫鲁晓夫的意见。
赫鲁晓夫听完阿纳德尔计划,非常满意,立刻督促国防部和克格勃,进一步将该计划细化和落实,并且在12月邀请卡斯特罗访问苏联,以便于当面与其密谈,尽快敲定此事。
听说苏联真的愿意往古巴部署核弹,卡斯特罗自然是喜出望外,对于赫鲁晓夫的要求无有不应。
但是,苏军总参谋部在制订计划时,却发现了一个很可能导致计划失败的问题。
简单来说,想要完成「阿纳德尔计划」之中,跨越大西洋的庞大运输和部署任务,至少需要两个月。
接下来,想要让古巴革命军的官兵,能够熟练地使用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还需要更多的训练时间。
可问题是,1961年底的古巴革命政权,还有两个月以上可供从容备战的和平时间吗?
——加勒比海的热带雨季已经结束,旱季的骄阳再一次把泥泞的土地晒得干燥结实,让这片地区再次迎来了作战季:在多米尼加已经厉兵秣马多时的第2506旅叛军,如今随时可能渡海入侵古巴。
如果在明年的一月或二月,古巴的战火就已经再一次燃起,「阿纳德尔计划」还如何执行得下去?
届时,中程导弹尚未完成部署,而运到古巴的苏联核弹却有可能被敌人缴获,那样就太被动了!
对此,卡斯罗特倒是很有信心地表示,上述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他在中情局招募的第2506旅雇佣兵里早已埋伏了间谍,而在流亡到美国的古巴反对派政治团体里,也有很多他的线人。
根据这些人提供的情报,番号第2506旅的古巴叛军,由于在多米尼加共和国的新基地疯狂扩编的缘故,目前在组织度和多兵种合成作战上还有些问题,至少得训练到明年二月,才有可能全军投入作战。
至于真正登陆古巴,更是最快也得到明年三月了。
除此之外,克格勃在美国的情报网,也给克里姆林宫发来了一则好消息。
——围绕着即将发动的古巴攻略,美国佬的军队和情报机关之间,居然发生内讧啦!
众所周知,在美国发动的海外战争。尤其是小规模的海外特种战争之中,中情局和五角大楼始终在互相抢风头,争经费,以及战后获得的各种利益。
1961年征服多米尼加的「十字军行动」,美军虽然兴师动众地出动了海军陆战队和航母战斗群。但总体上只是做了个背景板,主要是中情局的特工在刺杀敌酋,中情局的私兵(第2506旅)在纵横驰骋。
因此,在战后的利益分配上,自然也是中情局占了大头,「祖国恩人」特鲁希略遗留下来的八亿美元家产,还有其它多米尼加富翁权贵的几亿美元家当,被中情局吞了一半以上,五角大楼的收获寥寥无几。
于是,红了眼的五角大楼,就索性绕开中情局,在今年秋天单独制订了一个征服古巴的「北方森林计划」——具体来说,就是模仿当年美国挑起美西战争的缅因号事件,以及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的前奏,由美军自导自演一系列恐怖袭击,在关塔那摩基地和佛罗里达的民用设施制造爆炸事件,并且在公海上击沉一艘或几艘古巴难民船,然后嫁祸给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政府,对古巴正式宣战。
但这样一来的话,中情局花费巨资豢养的第2506旅,岂不是就没什么用了吗?
因此,「北方森林计划」被递到肯尼迪总统的案头之后,得知此事的中情局立刻跟五角大楼吵翻了天,两边争执不下。据说甚至还在白宫内阁会议上互相丢烟灰缸,搞出了全武行,迄今也没个结论。
按照卡斯特罗的预计,美国佬估计要拖到1962年的4月或5月,只差一点儿就要再次进入雨季,已经没法再拖的时候,才会发动入侵古巴的军事行动——而到那时,苏联在古巴的核导弹早已部署完毕了。
然而,卡斯特罗对华盛顿高层的
判断虽然没错,但他却低估了中情局欺上瞒下搞独走的胆量……
作者的话: PS:以色列军队动员后,迄今还有八万人穿不上军装,得穿自己的衣服。
因为以军采购员找我国买纯军绿的制服,一心要找最便宜的,磨蹭了很多天,下单之后,产品又走最便宜最慢的海运,结果就是现在还有八万以色列士兵的军装在印度洋上漂着。
然后,鉴于加沙巷战太艰苦,以色列想要用雇佣兵当炮灰。但又只肯开3900欧的薪水,比乌克兰还抠。
哎,如果犹太人都是这样斤斤计较的做派,那就只能说他们的思想配得上他们的苦难了。
另外,有人胡诌什么盎撒民族依旧掌握美军?其实如今美军的军政高层都是有色族裔啊!参联会主席和国防部长是黑人,海军部长是古巴人,国防部副部长是华人,管理核武器的是变性人。
第93章、核弹换糖
古巴首都,哈瓦那港
“呜——”
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一艘挂着红旗的苏联货轮,满载着五千多吨古巴糖和若干烟草、咖啡、菠萝罐头等热带特产,缓缓离开了哈瓦那港的码头,驶向了浩瀚的大西洋。
自从古巴「翻红」以来,华约阵营的东欧国家,就开始从这座「加勒比海糖岛」大量进口蔗糖。
没办法,华约国家的整体纬度偏高,自己的甜菜糖产量低,口感差。
偏偏俄国佬和东欧几乎所有的斯拉夫民族,全都在饮食上各个嗜甜如命……跟贪吃蜂蜜的狗熊似的。
而且,糖除了是一种能让人上瘾的高热量食材之外,同时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如今天降大礼包,从资本主义阵营撬来了古巴这个「糖岛」,华约阵营当然要多多地从古巴搞糖啊。
不过说真的,古巴糖并不是什么能够直接摆在货架上的畅销商品。如果是在二十一世纪,有人敢把古巴糖摆到超市出售,那么绝对是要被顾客投诉的!
为什么呢?因为古巴糖的质量……唉,实在是一言难尽。
这玩意儿不是白砂糖,也不是中国人煮姜汤用的红糖,而是一种粉状或小颗粒状的「黑糖」,总体上呈现出很深的黄褐色。如果保管不当的话,就会变得发黑。
卖相难看倒也罢了,偏偏古巴糖的滋味也很让人「惊喜」。如果你把一小撮古巴糖放进嘴里,那么除了蔗糖的甜味之外,还带着某种怪异的咸味。再仔细品一品的话,在咸味之外,恐怕还会尝到一丝苦味。
等等,蔗糖里面为什么会有咸味和苦味?
因为古巴人在生产蔗糖的时候,是拿海水掺进糖浆里充当凝结核的啊!
按照古巴人自己的说法,这是因为古巴的淡水供应比较短缺,所以他们只能拿海水来制糖——虽然实在搞不懂在一个热带雨林气候的海岛上,为什么会悲催到跟沙漠里一样。连淡水都不够用?
那么,品质和口感这样差的古巴糖,以前究竟是为什么还能卖得出去,甚至畅销全球的呢?
原因在于,古巴自己的糖厂,只是整个国际制糖产业链上的一部分,其产品不过是生产原料或中间体,并不能直接用在食品工业上,比如生产可口可乐之类,更不能把它直接放到家庭主妇的厨房糖罐里。
几年之前,这些古巴糖还能出口到美国时,美国公司都要对古巴糖重新融炼提纯,进行二次处理。光是可口可乐公司控股的古巴糖二次加工厂,在1958年的时候就有足足七家。
如今,美国和古巴的关系彻底脱钩了,咸涩发黑的古巴糖自然没办法再送到美国去做深加工。而古巴人自己也没有精炼出白砂糖的工业能力,只能就这么原汁原味地装上船,运到苏联去荼毒当地消费者啦。
但苏联人对此不太讲究,反正在苏联,什么商品都要凭票供应,啥玩意儿进了市场都不愁卖不动。不就是吃到嘴里有点咸有点苦吗?但它好歹也是糖啊!苏联人有糖吃就不错了,还唧唧歪歪地做什么呢?
我们布尔什维克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就该有特殊材料做成的胃!什么木屑黑面包、鞋油味汽水、蜡烛味罐头、工业酒精伏特加,都能面不改色吃下肚,区区带海水味儿的古巴糖,又算得了什么?
假如你是能进特供商店的干部,那自然是要什么有什么。否则还是少抱怨几句,凑合着吃古巴糖吧!
就连这些卖相不怎么样的古巴糖,进了国营商店的柜台之后,说不定也还得排队抢购呢!
除了发黑发苦的古巴糖之外,古巴的菠萝罐头。虽然质量不怎么样,但也是东欧市场上的抢手货。
由于身处高纬度地带,整个华约阵营的所有国家都缺少热带水果。但无论是德国人,波兰人还是苏联人,同时却又狂热地喜爱热带水果。尤其是菠萝,甚至把菠萝视为财富和地位的尊贵象征!
之前的那么多年里,缺乏外汇的苏联人,始终找不到一个能给他
们长期供应菠萝罐头的地方,直到红色古巴的出现和加入苏联阵营,莫斯科的百货商店,才终于有菠萝罐头可以销售啦!
再接下来,古巴的雪茄,在东欧虽然不算如何吃香,但为了援助古巴小兄弟,苏联还是包销了不少。
当然啦,对于苏联货轮从古巴运走的这些「海水糖」、雪茄和菠萝罐头,美国人全都毫不关心。
他们的目光,都盯着苏联货轮在哈瓦那港口卸下的一门门火炮、一箱箱弹药,一辆辆坦克和装甲车!
还有一队队被长途海运给晃得两腿发软,被热带骄阳晒得头昏眼花的苏联老毛子大兵!
“这些坦克不是T-34,而是T-54!后面还有122毫米野战炮和57毫米无后坐力炮!
上帝啊,克里姆林宫为了保住古巴,真的要下血本了吗?哈瓦那的大街小巷上都是俄国佬在溜达!”
距离港口不远处的一座三层小楼里,一个皮肤黝黑的中情局线人,举着高倍望远镜,蹲在一扇半开半闭的百叶窗后面,满脸冷汗地看着出现在码头的滚滚钢铁洪流,嘴里不住地念叨。
——虽然卡斯特罗的革命政府,对国内间谍和反动分子的清洗。可谓是不遗余力,但凭着多年来根深蒂固的影响力,中情局在古巴只要拿出美钞,多少还是能收买到一些线人充当情报员的。
所以,从1961年12月开始,古巴各处港口上卸货数量骤增的苏联援助武器,以及浩浩荡荡渡海而来,兵力数以万计的增援苏军,立刻就引起了间谍们的高度重视,并且把消息传到了中情局总部兰利大厦。
此外,美国U-2侦察机从古巴上空带回的照片,同样显示出古巴军队的技术装备大幅度增加,还发现了在短时间内出现于古巴的大量米格-21战斗机、防空导弹和苏制导弹艇。
再接下来,身在多米尼加的圣多明各港,就近督促第2506旅雇佣兵整训备战的中情局西半球局局长兼古巴特别任务小组组长,雅各布·埃斯特莱恩,也得到了「苏联大力援助古巴,拿坦克换糖」的情报……
上一篇:无聊,我要看到血流成河!(通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