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第二天天微微亮的时候,村民们就已经聚集起来了,各家人都齐上阵,准备分田分地了。包世林主持说:“大家该来的都来了,今天是要开始分地了。但是呢,昨天下雨了,下雨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说这是老天保佑,这确实是老天保佑我们。现在老天下了雨就是为了让你们能够过上一个好年。现在我们打算全部土地种一茬土豆,注意,是全部种土豆。
土豆种子我们这边想办法,种好土豆再分地,大家就可以等着收成了。牛马全部用来耕地,这次张团长教了我们新的耕种方法,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保安团带头,男女老少齐上阵,争取最短时间把土豆种好,好把田地分给大家,明年大家就可以都种上水田了。这是张团长的命令,吃住还是和修水库一样,不过这一季土豆的收成要交五成土豆,当然现在是给自己干活了,就没有粮食拿了,不过那些过来村子里做工的还是有粮食拿回家的。好了,按班级队列排好,我们分片分工开始干活。”
把队伍分配好,张英豪就带着九个人来到一块地边,指着这块地说道:“大家准备一下,我把这块地分为十份,咱们每个人挑一份进行比赛,今天谁最先完成任务就奖励一个鸡蛋。我这里先说一下挖地的技巧,那就是心无旁骛,不要去管别人挖的快慢,自己掌握节奏一直不停的挖,那么你的速度就不会慢,你就一定能够完成今天的任务。只要你耐得住寂寞,那么今天这鸡蛋就是你的了。”
说完,张英豪就用锄头把地分了十份,每个人挑了一份,张英豪自己站到了最后那一份那里,二话不说,抡起锄头就开始干活了。张英豪自己不知道干了多少农活,他自然是知道只要自己专注,不要胡思乱想,不看其他人,那么他今天就一定能够完成任务。只要不被打乱节奏,就算是挖完地,今天也不会怎么累。
张英豪知道自己今天不分地算是食言了,出尔反尔对自己的信誉有点影响,而且对于村民的士气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但是时间不等人,必须尽快把土豆给种下地,所以第一天,张英豪自己都亲自带着锄头上阵,做了这个表率。
就这样,在张英豪的带领下,又开始了一个轰轰烈烈的抢种行动。而这个行动开始之后张英豪才知道自己误打误撞在正确的时节种土豆,不会污了时节以后,就马上派人去长江沿岸收购土豆,然后运回来大规模的抢种。
张英豪发明的新的种植土豆的方法就是先把田地弄成半行,然后放上土豆块,再把另外半行泥土给翻上来盖住土豆,这样种土豆至少比以前的方法节约三分之一的时间。直到11月后半旬才停下来,把附近村子的土地都种上了土豆。不再种了不是没地了,而是找不着土豆种了。
而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张英豪他们终于完成了简体字典的编写,并且已经排好版可以马上大规模的印刷了。张英豪觉得这才是自己到来这里最大的功绩,自己拿出了汉语拼音字母表。就算自己现在突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有这部字典在,以后的革命者们在推广教育的成本就会变得比较低,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用来干其他的事情。而且有了汉语拼音,有了字典,只要教会了怎么用这工具书,那些有上进心的同志以后就算自学问题也不大。
可能字典里面还有些错误,也可能还有很多字没有收录,甚至可能这字典太简易了,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这个可以以后慢慢的增加。而且现在张英豪也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自己以后写的文章印刷的时候必须在字体上面标注拼音,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读懂自己的文章,播下更多的革命火种。
自己不是超人,生病中弹都会死,而且张英豪是比较担心有人通过垄断自己写的东西搞阴谋。所以越多的人看得懂自己的书,越是辩论,就越不怕内部出现反动分子,张英豪也相信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土豆种好了,现在终于要开始分地了,对于分地这件事,张英豪并不打算自己亲自参与进去,现在张英豪在村里面威望有点高了。其实也不是威望高,而是张英豪可以影响很多人的命运,可以给很多人带来利益。所以这些人还是愿意在不影响他们利益的情况下听张英豪的。
张英豪不打算参与进去就是想看看这些没有经验的人会怎么个分法,他是充满了好奇。当然张英豪不会什么都不做,他派出了几波人去州城和那些远一些的地主家外面看着,部队随时准备出击,危险无处不在,必须加倍小心。
庚子年丁亥月甲辰日,宜破土祭祀开池谢土,也就是在1900年11月27日,这一天注定被历史记得清清楚楚,因为张家沟今天开始分地。
张铁林就是张家沟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但是当张地主得势以后家里的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张地主家仗着手里的钱财招揽地痞流氓做打手,通过合法不合法的手段夺取张家沟及其附近的田地。他自己家附近的田地夺走以后就进行扩建,张地主家附近一大片也是张地主家的地。张铁林的哥哥张铁生就是在一次同张家地主争夺水田时候被打伤不治身亡的,嫂子也在不久之后伤心过度而离世,张铁林对于张地主家是敢恨不敢言。
张铁林每每想到自己兄长就恨从心底起,但是自从兄嫂相继过世以后,没有结婚的张铁林就将自己的两个侄儿接过来当做亲儿子扶养。平时对他们也百般呵护。但是今年大灾,自己确实是没有能力再养活自己的两个侄儿了。要是侄儿有个三长两短,他怎么对得起泉下的兄嫂。
他可是当着弥留之际的兄长发过誓,一定会照顾好两个侄儿。如果依照他以前的性格,就算是死也要拼了张地主的狗命。但是自己死了,侄儿就没人照顾了。而张地主每次都拿着自己而两个侄儿威胁自己,让自己不得不屈服在张地主的威胁之下。
当得知张狗娃要带孩子去重庆的时候,这张铁林就把自己家里的两个娃子给送了过去,家里粮食见底了,能活命才是关键。但是张铁林也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两个侄儿离开以后,自己就找张地主拼命。
但是他还没有付出任何的行动,第三天,张地主家就被灭门了。他通过他侄儿的消息得知这张地主一家就是张狗娃,哦不,是张团长夜里打下来的,听到消息以后,张铁林还去他兄弟坟上上了一炷香,这仇终于是得报了。
后来张团长又是建水库,又是讲课的,张铁林是彻底活明白了,这些个地主就是吃人的人不打倒,自己这样的泥腿子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的。这张铁林干活,上课都变得非常的积极,这马上就要分地了,张铁林也有点患得患失起来,不知道能不能要回以前自己家里被地主抢夺去的土地。
第二十九章:分田分田要商量
3824字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那就要在原则内相信相信人民。——张英豪语录
张铁林就是怀着这样的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张家大院,到了后一看,满院子都是人,粗略看一下,张铁林觉得人都差不多来齐了,但是没有看到张团长。
张铁林走到签到处登记完以后问道:“张团长去哪里了?怎么没有看到他?”
那登记名单的娃子张铁林也是认识,就是本村的娃,心里也是一阵羡慕,这些娃子赶上了好时候了。
“团长不会过来参加分地了,他有自己的工作。”
听到这话,张铁林心里就更加没底了,本来他还想和张英豪说说,看看能不能把以前的重新分给自己,现在这分地会不会和团长说的一样呢?
又等了一会,看到没人了,登记的人数了一遍人员名单,人确实是齐了,他就拿着名单出去了找包世林了。一会功夫,包世林就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就听他说道:“张团长说要给大家分地,大家都知道了了吧?咱们分地是第一次,没有经验,所以大家都说说这地该怎么分?念到名字的就站起身来说话,说你觉得要怎么分,每个人都要说一下自己的意见。“
然后给那个拿着名单的人一个眼色,那小伙子就念到:“张春生第一个说。”
这张春生听到自己的名字,立刻站了起来,这已经是条件反射了。毕竟经过了一定的时间了,这点学习能力还是有的,不过这张春生第一个发言,心里不但紧张,而且也不敢多说什么,他就直接说道:“我听张团长的。”
听到这话,会场一阵笑声,包世林没好气的说:“张团长不在,你说你的想法。”
其实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宣传,大家心里也有了一个分地的概念,众人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之前张英豪就说过几点原则,大家也没有意见。
他就把自己之前的想法说了出来:“我的看法就是原来的地是谁的就分给谁,然后拿张地主的地进行多退少补。自己地少的多分点,地多的就少分点。”说完就坐下了。
包世林也没有说话,就看着他,搞的张春生莫名其妙,还是旁边的人提醒了了一句:“你要说说完了。”
张春生这才屁股着火一样站起来说了一句:“我说完了。”然后就坐下来,众人又是一阵笑声。
有了人开头,这下大厅里就热闹起来了,讨论声不觉于耳。等声音慢慢变小了,包世林说:“下一个。”
这时那个小伙子有拿起名单念了张铁林的名字,张铁林站起来说:“之前大家的地张团长说过全部重新分配,我觉得按春生说的分是可以,但是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一个人家一口人两亩半田,能不能一个人家的地就分在一块呢?这样方便耕种,这样分地的速度也分的快,我的话完了。”
这下人群就更加热闹了,有人表示赞成,也有人反对的。
就这样一个村民一个村民的发言,包世林按照张英豪说的把所有的观点都记录下来,其实说起来也就那么点事,反倒是有人提议那种大家一起耕种,一起吃饭让包世林眼前一亮,毕竟他知道这段时间都是这么过来的,大家的热情也高,而且集中起来干活也快。
张春生说的那种分法就是有些人觉得确实不好耕种,一般同意这种观点的都是以前家里有比较好的地,不想把自己家里的好地分给别人。而同意张铁生观点的一般就是那些本来就没地或者地少的,就希望分一块,方便耕种。大家也不肯吃亏,都想要距离水库近的那片地。最后包世林综合起来一看,那就是如果不能分到水头的地,那就按照张春生的办法分地,或者都不分大家同耕同种同收通吃拉倒。
包世林等到所有人说完以后,就说到:“现在分地的意见大家都说完了,那么我们就投票,我这里记录了一下,大概就三种分法,第一个是张春生说的分法,第二个是张铁林说的,第三个就是大家提出来的大家一起耕种,都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能决定那就投票。“
然后拿出一块黑板,这是这段时间经过研究做出来的黑板,包世林吩咐用粉笔在上面写上这三种选择,标上序号一二三。然后说道:“每个人只要写一个数字就可以,一或着二或者三。然后我们就当场唱票。哪个最多人选择我们就按哪种分法。大家也不要有意见,少数服从多数嘛。唱完票我们就去吃饭,吃完饭下午就开始分地。”
众人又是一阵交头接耳的讨论声,争吵声倒是没有,毕竟不管怎么分,都会有自己的地。大家讨论的就是其中的得失好处而已,众人再顺便拉拉盟友,然后纷纷在纸上写出自己选择。
包世林有从人群里挑出两个声音大的村民来念数字。三个年轻小伙子在黑板上划正字。最终还是刘春生的分法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
“经过投票,我们就按照张春生之前说的方法分地,好了,大家一起去吃饭,吃完饭下午才有力气干活。”
趁着吃饭前休息的一小段时间,包世林向张英豪汇报了早上的投票的情况和里面的人的主要争论焦点,然后说道:“团长,我觉得不分地也是挺好的,聚集起来的人就多了,人多力量大,这样我们干什么都有足够的人手,以后分了地我们再找人就困难了。”
张英豪看到记录就知道怎么回事,但是张英豪也没有批评包世林这种小农思想下的绝对公平的想法,所以张英豪就对包世林说:“我接下来说的这些话你记下来,以后上课要用。”
张英豪看到包世林准备好了,因此就说道:“你说的我都理解,我们这次召集大家建立水库,抢种土豆都集中了所有的人力物力,确实效率非常的高,人多力量大嘛。但是每个人都是有分别的,有人比较勤劳,有人比较懒惰,有人吃的多,有人吃的少。短时间搭配在一起干活确实问题不大,我们现在能够把他们聚在一起是因为特殊的情——天灾,灾情过后或者时间长了就会出大问题,每个人都会觉得不公平。
你要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干活的时候是人多力量大,但是在分配劳动果实的时候呢?那就是人少好吃饭,特别是现在生产力水平底下的情况下,生产的东西就那么多,分配的时候,问题就会到无法解决的地步,干活多的人心里不舒服,体力弱的人觉得自己需要照顾,吃的少的人觉得要多分。再好的理想都抵不过分配这个零和的游戏。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然后是干与不干一个样,我们同吃同住搞大锅饭的政策就会养出一堆懒汉。”
“那这种集体的政策就不可能会成功吗?”
张英豪想了一下回答说:“也不能这么说,在当下如果搞大锅饭那套,需要有物质基础和高素质的人才,物质基础就是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能够顺便就养的起那些个不劳而获的人,高素质就是对于养了一些不劳而获的人因为自己能够获得超预期的回报而对这点物质损失也就不在意了,或者人人都有了比较高的素质,都会主动的参加劳动。”
张英豪又想了一下才说道:“当然如果作为一段时间的过渡那也是很好的的政策,就像我们之前那样,因为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饿死人等现象的发生。但是对这种高福利的玩意我是反对的,咱们中国人都应该要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不劳不食。都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不劳而获是可耻的,不劳动难道真的期望天上掉馅饼吗?”
包世林担忧的说道:“但是现在这么分地有些人家劳动力少或者弱劳动力家庭根本种不过来啊,总不能让地荒了吧?”
张英豪听到这个问题心里非常的高兴,因为这个问题就问到了核心,所以就说道:“所以我们就要大力发展,提高生产力啊。接下来我们就要建立供销社和农村合作社,我们大量的生产铁质农具,然后便宜卖给这些村民。你看看现在这些村民,家里面还有用木质农具的,并不是大家觉得木质农具好用,而是没有钱买铁质农具。
你再想想张地主家里,那么多的田地也没有多少铁农具,主要就是现在生产的铁太少,导致铁农具太贵。而且对于一户人家来说,也不是不知道铁农具好用,而是这铁农具还生锈不好保养,不划算。如果我们大量生产便宜的铁农具,就能够让妇女同志也可以下地干活,农忙的时候学校就放假这些学生也回家能够干活。大大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你想想那是一副什么情景。”
包世林沉默了一会才说到:“这样确实非常好。”
张英豪笑道:“我们通过供销社控制农村的大部分交易,通过农村合作社团结大部分农民,这就差不多了。这些农民想要更好的生活就必须和我们进行交易,这样我们就有钱来购买更多的机器设备。光靠打土豪的那些钱是不够我们花的。而且分田地也不能让粮食增加多少,分田地其实并不产生多少效益,也就保证大家都有吃的而已。”
“可是还是有些人家买不起农具,怎么办?”
“这个问题啊,那我们只能成立农村信用社,给农民发放低息甚至是免息贷款,农民通过种植的粮食还款不就可以了。”
“团长,你这是要成立银行?”
“成立银行是迟早的事,这个先不说了,以后都要专门讲解的,你们现在分地大概多长时间能够分好?”
包世林想了一下说道回答说:“我们这次已经准备的很充分了,不用多长时间,团长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张英豪哭笑不得说:“你也滑头了,我就是个建议,具体怎么样我也不知道,或者分了几次地以后有更好的办法我们再总结出来,大家都没有经验嘛。不过智慧都在人民中间,如果我们没办法,那些分地的人民或许早就想到办法了。我的办法是这样,做些插在地上的木牌子,写上村民的名字,然后就从一个方向上一路插牌子过来,一路登记过来,土地的大小和形状要记录清楚,这些都是细致的工作。我们要有总的分地册子就可以了,他们的分地册子就给他们自己保管了。那些牌子也容易制造,而且插上牌子以后放几天,如果没有疑义就最好,有的话就可以马上做调整,你觉得怎么样?”
包世林想了一阵说:“或许花费的时间会比较长,这个办法好,不过要多派几个人。”
张英豪说:“我们为什么把我们的骨干都叫回来了?其实就是要我们全部人都要去看怎么分地,分完我们村就分刘家寨,然后总结经验教训,再然后兵分多路一直分下去,直到中国的地分完为止。“
包世林听完有点目瞪口呆,现在才哪跟哪啊,就想着分完全中国的土地了。包世林早就知道这张英豪要造反,没想到是从分地开始的,包世林颤抖着声音问道:“团长,这是准备造反了吗?”
第三十章:地主告状解问题
3828字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还有其他的办法解决。——张英豪语录
张英豪看到这表情哈哈大笑,笑完说道:“我早就说过我不造反,造哪门子反嘛,咱们就是要让天下人都有地种,这要求不过分吧?”
包世林急忙说到道:“可是,这......"
张英豪也不想听包世林再说什么了,就摆了摆手说道:“好了,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但是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你先主持好这次的分地事宜,以后啊,有的你忙的,你下去吃完饭休息一下就开始分地了吧。”
于是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就从包世林走出去不久就开始了。
看到包世林那患得患失的模样,张英豪在心里感慨,看来这政治教育刻不容缓,但是到哪里去找中国的马克思?想想就蛋疼,张英豪就不想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张英豪不打算直接参与分田地的工作,所以他就跑到炼铁的地方去和那几个技术工作人员交流讨论,张英豪希望能够用自己不多的知识帮助到这些没什么工业生产经验积累的人解决问题。
还别说,这次真的是帮到了这群人。这群技术人员当时是在研究铁农具的问题,张英豪进来就看到他们在讨论,听了一会就知道他们在讨论什么了。张英豪来到这个时代也用了这么久的铁农具,他也发现这铁直接做农具用起来太软,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卷口,而且用一段时间就不锋利了,还不耐磨。
钢就没有卷口的问题,但是钢用起来太脆,碰到石头什么的很容易断裂或者缺口,而且现在钢的产量太低。至于说合金,自己这边就更没能力生产出太多,制造枪支弹药都不够,肯定不能奢侈的用来制造铁具。
张英豪想着如何把这二者合而为一,就拼命打量这里都有哪些材料,工具,突然他看到了刚刚造出来的铁农具,又看到了钢水,灵机一动说道:“你们看我们能不能把这铁农具表面上镀上一层钢,这样就把钢和铁的弱点都避免了,它们结合起来以后既耐磨又不容易断裂。”
这群技术人员听得目瞪口呆,看张英豪的眼神那是惊为天人了。他们也不废话,马上就去试验,张英豪看到大家都在忙了,自己又解决了他们的一个问题,也很高兴,哼着小曲就回去了。
当然张英豪不知道他的这灵机一动解决了多少问题,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这些技术人员的思想,让他们懂得了如何去解决问题。于是在未来大卖的夹心钢就这样出现了,张英豪现在还不知道这就是后世中国解决这问题的方法。
这边张英豪在同技术人员讨论的时候,这田地里也是掀起了一阵阵高潮,当包世林说出插牌子的办法时,掀起了做插牌的高潮。当宣布出发的时候,掀起了人浪的高潮,当第一块牌子插入地下的时候掀起了呼喊的高潮,当宣读了第一份土地承包证上文字的时候掀起了拍手掌的高潮......
在这一阵阵的高潮当中,包世林却显得有点心不在焉。当他看到那些来看热闹的其他村民那复杂带羡慕的脸时,他马上就觉悟了,为什么说分田分地开始以后就停不下来,除非自己这边人被杀的一个不剩,不然那些看到了希望的人民就再也不愿意回到以前那暗无天日,毫无希望的日子,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起来抗争。再看到那些分到土地的人的脸,那高兴的模样,包世林对于自己团长的佩服加深到了桃花潭的底部。
包世林相信,只要自己这边一句话,那些其他村子的人马上就会掀起分田分地的高潮。包世林后来才听说那些村子因为地主已经被自己团长干掉了,要不是在搞水利设施,早就开始分田分地了。包世林这才觉得自己脱离了群众,跟不上大家的步伐,孤陋寡闻了,又想起以前自己没遇到张英豪时的生活,在人们的诧异眼光中包世林无意识的扇了自己一个耳光。
而现在的广安州城里面,还是原来的大堂,只是大堂里的人不知道多了多少个,这些人跪了一地。这时就听其中一个圆头肥脑,满脸富态的中老年人颤颤巍巍的喊道:“知府大人,这张家沟造反了。今天我手下来听到消息来汇报说张家沟已经在分田分地了,这是只有洪杨逆贼才会做的事情,他们是洪杨逆贼余孽呀。大人,这张家沟张相龙和张家沟附近的那些士绅可就是被张家沟的人害死的呀!请大人明察。”
说完马上就给上面的官员磕头了。
其他地主马上也跟着纷纷喊道:“请大人明察。”
广安府知府曾传溍看到这些人,心里也不住的思量。能混到他这一级别的当然不是傻瓜,但是他更加清楚自己又不通兵事,还要靠这当地的兵勇,不过他至少知道这八旗子弟是靠不上了,不然现在北京城也不会被洋鬼子占领。出兵那就必须要银子,但是现在库房里面都要跑耗子了,哪里来的钱。眼前这群人倒是肥的流油,不过让这群地主老爷出钱,知府曾传溍想想就好了,真要他们出钱,比割肉还难,不过这事也不能拒绝,确实是需要解决。想到这里就听他说道:“各位快快请起,本府对于你们的请求已经知道了,平叛,本府是肯定支持的,但是这粮秣方面,还请各位帮忙啊。”
这时有位小地主登时就不乐意了,啥活没干就开始要钱了,所以不假思索就说道:“请知府大人明察,今年受灾严重,地面颗粒无收,小人....小人....”
这地主也是马上就意识到现在哪里是自己说话的时候,下面的话顿时就说不出来了。
有人说出来,其他地主自然也就没有了任何的顾忌,纷纷磕头说:“请知府大人明察。”
这知府曾传溍心里顿时就不高兴了,黑着脸说道:“嗯,本府知道了,本府会尽快派兵处理,大家安心等待。都下去吧。”
所有人都退下了才叫道:“来啊,请佐领大人过来议事。”
这佐领大人过来给请了安以后问道:“知府大人叫属下过来有何吩咐?”
知府曾传溍说道:“你对张家沟的事情怎么看?”
这位佐领大人已经知道这张家沟现在的威势,也知道自己手底下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自己现在也是能过一天算一天。他更是知道现在这州府大人早就在谋出路了,要是能往上爬就往上爬一爬,爬不了就平调到其它地方。只是现在慈禧太后都不在北京城里了,就是有关系用不了,暂时没办法而已。鄙视的翻了个白眼,这佐领马上说道:“大人,这张家沟就是在胡闹,我听说领头的还是个十八九岁的半大小子,那些个泥腿子最多把地一分就老实了。我也没听说有任何造反的消息,请大人放心,我都盯着呢。”
“那些被杀的士绅呢?”
“大人,着急的是那些士绅,我们着啥急?我们这里城高墙厚,属下必定保大人安全。”
这位知府曾传溍一听,可不就是嘛!这些泥腿子也就在乡下胡作非为,他们还敢到这州城里来吗?他假装沉思了一下,脸上信以为真的说:“那就好,你下去吧,有消息了再向我汇报。”其实他心里面说的是:“看来这里是不能呆了。”
这些地主确实是没有那么简单的,他们来官府告状其实也根本不指望官府能够做成什么事。而且他们也是害怕官府的,官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他们自然知道官府里面都是些什么货色。他们就是来打个预防针而已,官府靠得住,母猪能上树。这不,这些地主很快就又都汇聚到了之前富态地主的家里面商量事情了。
张英豪当然不知道里面的对话是什么内容,甚至他现在都不知道有一群已经到官府控告他了。当然,就算是知道这些地主的行动,张英豪也不会想着去阻止,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张英豪或许能够刺杀掉这些地主,但是并不打算依靠些不正当的手段打倒地主阶级。
就像后世很多革命者都去刺杀满清高官,但是这些革命者刺杀满清高官的手段又从哪里学来的呢?是日本。在日本有一种叫做武士的生物,他们在日本有刺杀的传统,他们天皇,首相,高官都曾经被刺杀。沙俄皇太子尼古拉二世和李鸿章在日本都曾经遭遇刺杀。日本人自然是知道刺杀所带来的危害,所以他们才会鼓动留学日本的革命者搞刺杀行动,刺杀的危害流毒了多年。
现在张英豪没空去理那些告状的地主,因为此时的张英豪正在招待一个广安很有名的地主——周为仁。
“哦?不知先生贵姓?找我有什么事?”
“这是本人名刺,冒昧前来拜访,失礼了。”
说着递过来一张名片,张英豪接过来一看,上面的字体简直就是印刷体,一看就知道苍劲有力,周为仁三个字就印入了张英豪的眼里。
看到这个名字,张英豪的脑海里面瞬间想起了自己看过的这个人的资料。这周为仁不仅是个地主,还是一个读书人,对于经史义理了解的非常透彻,很多希望孩子走上官场的殷实之家都通过关系去请教周为仁。
这周为仁家里势力庞大,但是家风很好,他家的地租也是在当地最低的,周家在当地名声非常的好。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常态,有人做官,有人经商,有人主持家里,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张英豪现在的势力还没有到达周家那里,想不到会有这么一个地主来找自己。
其实张英豪不知道,在张家沟开始招收难民过的时候,周为仁就已经知道张家沟这个地方的与众不同了。那个时候只是稍微的了解了一下而已,直到张英豪从广安州府里面弄了一批读书人来编写字典,张英豪的名字就彻底落入了周为仁的眼里。不过这次周为仁过来找张英豪可不是来投奔张英豪的,而是他听说了张英豪近期的所作所为来劝阻张英豪的。
“哦,是周先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进,我们进去坐下说。警卫员,上茶,再多上一杯温开水给先生润润嗓子。”
“客气了,你读过四书五经?”
“哈哈,看过,家父生前在村里教书。不过我读书不求甚解,全部都是一知半解。”
“望节哀顺变。”
“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不提也罢......”
正准备问这老先生来找自己干嘛,就看到警卫员端着茶水进来,在每个人的面前放了一杯温开水,一个茶杯,倒上茶就立在一旁了。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