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而外国的宗教,特别是伊斯兰教,他们把信仰其他宗教和不信教的人都统称为异教徒,劝说这些人信奉自己的宗教,甚至杀害异教徒,都是彰显上帝和安拉荣光的一种体现,所以,这些宗教斗争都是异常激烈,无数次发生宗教战争,像十字军东征都是如此,因宗教而死亡的人不计其数......
这些宗教一旦掌握了世俗的权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就会打击其他信仰的人,默罕默德占领麦加,当地神庙全都付之一炬就是明证。所以,外国人是出生就需要有信仰,不信就可以去死了。所以中国的宗教从来就敌不过洋人这种侵略式的宗教,中国的宗教甚至可以说先天就不足....…"
张英豪接着说道:“中国的宗教和外国的宗教还有一个显著地特点,那就是中国的宗教追求的就是成佛,成圣,变成圣人,完人,真人,所以都讲究约束自己,不能杀生等。外国的教徒是百无禁忌,不是让自己变成什么,而是为了彰显主的荣光,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发财,杀异教徒都是允许的。
所以中国的宗教是让教徒不做什么,外国的宗教是让教徒去做什么,得到的结果自然是相反的。为此,外国宗教的教义都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在伊斯兰教里面规定,安息日是不得动刀兵的,但是如果是为了彰显主的荣风光,杀异教徒,还是可以的,没有问题的......
第四百六十八章:
张英豪当然也知道,仅仅依靠宗教是救不了世人的,依靠心理安慰获得解放是无根之树水,无本之木,终究是虚妄。如果宗教真的能够让人获得解放的话,那么全世界早就
被宗教给解救了,人们也早就脱离了苦海,生活在天堂或者极乐世界里面了,宗教发展千年也就不是现在这个鸟样了。
就听张英豪接着说道:“人是群居性动物,也终究是活在现实世界当中,离不开吃喝拉撒睡,也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更不能离开生老病死,所以众生皆苦,解脱不得。
人不能永远活在自己的想象里面,仅凭想象过日子,不理会现实的一切,这是不能够获得解脱的。
人需要生存,需要去劳动才能获得生存资料,所以和尚、道士都解决不了生产力的问题,只能尽量缓和矛盾,他们自觉的修行受不了世俗的一切纷扰,觉得红尘影响了他们的修行,最终躲到深山老林里面去了。
所以,人世间的一切都围绕着"生活"二字而展开。宗教通过想象,通过轮回,通过死后世界解决人类的生老病死的终极问题,但是我们现在,现实中的人们通过发展科学,通过学习研究,最终也能解决人类的生老病死的问题,极大地延长了人类的寿命,解决了无数的疑难杂症,如此发展下去,人类最终依靠我们自己也能够摆脱生老病死的痛苦......
宗教通过条规戒律避免斗争,缓和矛盾。而我们却可以通过发展生产生,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来避免斗争,缓和矛盾。当人们只有不再为生存而烦忧,活的称心如意的时候,人类自然会获得极大的解放。
当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人人都掌握了科学道理,知道自己只需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的时候,不再有住房,养老,甚至是传宗接代的烦恼以后,人类也就达到了极乐世界,可以算是上到了天堂了......
所以,马克思讲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的终极追求,而我们也已经抓到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钥匙,不再是宗教虚幻的想象世界或者死后世界,而是通过发展生产力,我们就可以最终实现我们的的终极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主席,您之前写过一篇《狂人日记》的文章说:......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然后又说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这只是一条门槛,一个关头。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
张英豪耐心的听着,还没有听完,就已经知道这些同志问的是什么东西了。《狂人日记》是自己发挥了文抄公的能耐,抄袭前世鲁迅写的文章内容,辛辣的笔锋确实不错,不过这是当时张英豪仅仅发挥了文抄公的能力,没有去改什么内容,用张英豪现在的眼光看来,其实文章里面也是问题不少。
果然,就听这同志问道:“主席,您说“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可是,如果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这该如何同时去了这心思呢?”
张英豪听完,自然知道其实鲁迅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吃人"的问题,即使最后喊出"救救孩子"也显得苍白无力。看到了痛苦不是本事,如何去救,怎么救才是关键。
张英豪想都没有就回答道:“旧社会就是一个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世界,也是一个生产力极度不发的世界,你多吃一口,别人就可能要饿死,所以旧社会维持着极其残酷而脆弱的平衡。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变革,但是,当生产力长期没有发展,有没有天灾人祸的时候的时候,社会旧有的秩序就难以被打破。而打破旧有的秩序就是一次新的利益分配,旧有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会竭力抵抗,他们结成同盟,共同维护其旧有的既得利益,所以他们内卷严重,他们死都不愿意迈出那一步.......
而我的革命为什么必然会成功?就是因为我们的主张就是发展生产,在打破旧有的秩序的同时建立新的秩序,建立一个适合发展生产的秩序。蛋糕做大了,矛盾自然就缓和了,旧秩序被破坏的阵痛自然就会得到极大的缓解
至于说如何去了这心思,不是去凭空想要改变人民的思想,而是要通过发展和暴力打破他们旧有的关系,砸碎旧世界,建立我们无产阶级统治的新世界,用我们无产阶级秉持的"公平正义"的理念指导世人的行动,制定法律,人人都必须遵守人民需要的秩序,只有这样,相互提防,“吃人”的心思自然也就没有了......"
张英豪讲到这里,突然想起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门槛》一文,当即更改了一下背诵道:“我看见一所大厦。正面一道窄门大开着,门里一片阴暗的浓雾。高高的门槛外面站着一个孤独的身影。
浓雾里吹着带雪的风,从那建筑的深处透出一股寒气,同时还有一个缓慢、重浊的声音问着:“啊,你想跨进这门槛来作什么?你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你?”
“我知道。"这身影这样回答。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轻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
“我知道。”
“跟人们的疏远,完全的孤独。”
“我知道,我准备好了。我愿意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击。”
“不仅是你的敌人,就是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也都要给你这些痛苦、这些打击。”
“是,就是他们给我这些,我也要忍受。”“好。你也准备着牺牲吗?”
“是。"
“这是无名的牺牲,你会灭亡,甚至没有人.......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尊崇地纪念你。”
“我不要人感激,我不要人怜惜。我也不要名声。”“你甘心去犯罪?“
这身影低头沉思了一会,坚定的说道:“我也甘心......去犯罪。”
里面的声音停了一会儿。过后又说出这样的话:“你知道将来在困苦中你会否认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以为你是白白地浪费了你的青春?”
“这一层我也知道。我只求你放我进去。”“进来吧。”
孤独的身影跨进了门槛,一幅厚帘子立刻放下来,大门关闭。
“傻瓜!“有人在后面嘲骂。
“一个圣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这一声回答。”张英豪用低沉的声音背诵完,给同志们灌了一碗鸡汤以后,说道:“我们现在不管我们的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也就是我们不管别人怎么做,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怎么说我们,我们就埋头苦干,莫愁前路无知己,我们就坚定的走自己的路,不管前路如何,坚定地往前走,去发展生产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最终自然会跟着我们走,最终,我们就能够建设出一个我们现在想都不敢想的美好幸福地新世界......
第四百六十九章:
张英豪讲完课回到办公室,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给自己到倒了一杯水喝了一口,拿起自己的课件就修改了起来。
日日新,又日新,苟日新。张英豪希望自己每一次讲课以后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从而丰满自己的讲课内容,使其逻辑更为通顺,达到教育的目的。
把宗教里面想象的世界或者死后美好的世界通过与现实联系起来,告诉同志们如何在现实中实现这些美好的宗教幻想,就是自己这节课主要目的。张英豪知道,未来世界的美好比宗教想象更加美好,就算是现在的同志们再怎么想象和推测也是无法理解和想象的。
张英豪没写多久,就有通讯员找到张英豪说道:“主席,紧急电报。”
张英豪听了,放下笔,接过电报就看了起来,上面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汇报了一下日俄在东北又重新开战了,张英豪知道此时参谋部肯定已经在做战争的推演了,张英豪能够想象出现在那边的一片人来人往,进进出出忙碌的景象....
张英豪淡淡一笑,继续看了下去,后面就是简单讲了一下在东北的第五野战军马上就要按照计划采取军事行动了.....
张英豪不知道这消息为什么会传到自己的手上,毕竟这些事情参谋部等部门自己就能够处理了。不过转念一想,现在整个解放区还真的没有人现在就有能力指挥如此规模的战争,同志们对此都没有多少经验,对前线的情况也不太了解,也不清楚日军的战斗战力,心里担心甚至是心虚也是可以理解的。
—将功成万骨枯,反过来理解的话,要真正培养一个合格的将领,是需要无数白骨去堆砌的,没有足够的实践,不埋骨万人,尸体盈野,又怎么可能成长起来呢?只有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练出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张英豪既然把东北当做一个练兵场,必须的牺牲,张英豪还是能够承受的。
张英豪觉得自己也没有可指示的,当即把军校前面的教育方针写了出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写完以后,张英豪想了一下,继续写了一句话:“放手发动群众,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东北大地上,军事上暂时的胜利或失败与否张英豪确实不怎么关心。在这个意志与物质力量还可以并存战斗的时代,只要获得了东北大地上广大人民的支持,哪里还有不胜利的道理。
前世的东北都建立了伪满洲国,被日本殖民占领这么多年,为什么最终没有如外蒙—样被分裂出去?归根结底还是东北人民通过艰苦而不懈斗争的结果。当然,仅靠民众的力量是不足的,最终土共在东北的一系列政治和军事行动也是功不可没,底层民众获得解放,让东北大地再也没有了分裂的可能......
张英豪写完以后,递给通讯员说道:“转交给参谋长刘琦等同志参阅。”
就在张英豪决定锻炼同志,对此次在东北发动的战争让下面的同志放手施为的时候,第五野战军的指挥室内却是一片欢快活泼的气氛,也由不得同志们不高兴,此次挑拨曰俄发动进攻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第四百七十章:
原来,在刘浩仁同志带着伪装的同志们撤退以后,日俄在这段停战时间里面所积蓄的力量彻底爆发了出来。因为日俄双方大体上在昌图到四平一线互相对峙,都不敢轻启战端,维持着诡异的和平局面,但是双方又都在不停地往前线运送物资,增派兵力,积蓄力量.......
拳头只有收回来再打出去才有力量,此时日俄双方就是收起了拳头,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英美介入调停,日俄不再开战,那么日俄积蓄的这股力量最终将引向东北抗击日俄的东北的那些英雄儿女们,甚至东北的土匪一时都被剿灭,为之一净。但是现在,这股力量却在刘浩仁等同志的引诱下释放了出来,日俄双方都把自己收起来的拳头打出去了。
日俄双方都积蓄了如此力量,又在这个俄国海军全军覆没的关口产生冲突,越是聪明的人自然就会想得越多,都在猜测对方的意图。日俄双方高层自然也都知道战败后撤的后果,所以冲突的规模一再变大,在昌图――四平的双方阵地上你争我夺,日俄双方最终都死伤枕藉.....
此时就听刘铜炮同志对着—众军官介绍道:"....日俄双方在昌图――四平一线不停地积蓄力量,沙俄军队因为之前的奉天会战仓促撤退,丢失了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被日军和我们缴获分咕,极大地削弱了沙俄的力量,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军经过一段时间地准备,储备了大量作战物资,条件比较有利。此次日俄的冲突,沙俄军队在四平一线先后出动了十八万军部队,六百三十多门炮门对日军的十四万军队,五百八十多门炮....…”
简单介绍完日俄双方在前线的军队数量和排兵布阵以后,孙铜炮继续说道:“依照目前的资料,俄军利涅维奇将军吸取了库罗帕特金之前依托前沿工事,抗击和疲惫进攻的日军,然后妄图转入反击,把主动权给了敌人的消极等待的战术经验,大炮从始至终就没有停过,更是命令俄军猛冲猛打,战况十分激烈。
俄军右翼的战斗因为刘浩仁等同志的因素,一开始就很激烈。日方利用我方杀入俄军阵地从而暴露的翼侧真空,趁着黑夜对俄军实施两路迂回突进。为此,日军一个师团在俄军部署的阵地中突进,打进楔子,另一个师团迂回来到了俄军的翼侧,试机发起进攻。俄军则为了夺回阵地,主动改变行动方向,转向东面,从侧翼树林中隐蔽杀出,突然以刺刀白刃战打退了日军的攻势,形势一时转而对俄军有利......
日军正面突进受阻,被打回来之后,又立即动用了他们常用的战术,一明一暗,主动进攻的同时,还派出一个师团从右翼有迂回包抄。俄军对为了防止被包了饺子,主动派出预备队展开的兵力,进攻日军,双方战斗打得越来越来激烈.....
日军因为海战的胜利,士气如虹好,妄图在陆地上再创辉煌,往往主动进攻。俄军以机枪、火炮和刺刀顶住各路日军的进攻。双方激战不休,日俄一直在黑暗中进行战斗,双方激烈争夺.......
在某一些地方,俄军甚至一度差点逼进昌图,但在日军拼死反击下,劳而无功,不得不撤回阵地。日军在某些阵地上也一度逼近四平,双方都对这些突进的军队进行着决死的战斗。沙俄军队高呼者“乌拉"进攻,日本军队高喊“板载”冲锋,甚至日俄双方展开了师团级别的刺刀战....”"
经过孙铜炮的讲述,同志们不自由的在脑海里面想象出日俄双方的惨烈战斗,那是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但是即使如此,同志们听得依旧是热血沸腾。当然,同志们自然巴不得日俄打得越是激烈越好。
"......总体来说,日俄双方在昌图和四平的战线依旧如我们所预料的一样,基本维持不变,双方在这几十公里之间打成了一锅粥。但是,战斗惨烈,日俄双方至少都战死两万人以上,按照主席的说法,这已经差不多达到了日俄军队伤亡的极限了。对我们最为有利的是,日俄双方的后勤运输都很困难,但是此战对日俄的军火等物资消耗都极大,双方在前线储备弹药应该都基本消耗一空了,不然也不会出现万人级别的刺刀战。所以,刘浩仁同志领导的此次行动,完全达到了此次的战术和战略目的......
第四百七十一章:
如果张英豪听到了孙铜炮同志分析的内容,立即就会想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在第五次战役中,虽然彭德怀元帅识破了范弗利特的作战意图,但是,由于部队挺进的速度太快,虽然在形势彻底恶化前就对志愿军参战各部队下达了北撤的命令。但是,不少部队接到命令后想要撤退的时候,却发现已经困难重重,再加上美军的向前突进,导致志愿军和美军彻底搅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场乱战的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军事指挥官都要随时提枪上阵,完全打成了一锅粥,谁也不知道是不是拐个弯就会遇见对手......
而在昌图――四平一线驻扎了如此多的军队,一旦局势失控,发生大乱战,双方战斗的惨烈程度是完全可想而知的,即使在万里之外的张英豪,也能够想象出日军高呼着"板载",俄军高呼着“乌拉"往前冲锋的英勇画面。
第五野战军的战士们经过几个小时的行军过后,几路野战大军已经经过悄悄地运动,逼近了到了沈阳城。人一上万,无边无沿,此时一眼望不到头的行军队列,整个排了几公里长。此时,部队开始停下来吃饭休息,补充体力。
这时,有关沈阳城守军的最新消息已经被特战队和侦查兵陆陆续续送到了刘文秀同志的手里。刘文秀此时也已经把张英豪写的计划琢磨透了,作战意图弄得清清楚楚了。看完情报,刘文秀把各师级以上干部召集起来,布置作战任务。
日军此时在东北就如同是一个人字长蛇阵,为什么打到昌图就进攻不下去了呢?除了日本国内的经的济因素问题外,更为重要的是日军的后勤严重依赖中东铁路的运输,也就是到了昌图――四平就是日俄双方力量的平衡点。再加上日军的军火等物资还需要从本土经海运运输到东北或者朝鲜,极大地削弱了日军的战争潜力,影响了日军的战斗力。
这人字长蛇阵的蛇头自然是囤积重兵的昌图,蛇尾就是旅顺大连地区、九连城甚至是朝鲜地区,日军的后勤物资都需要通过这两条线运输。而沈阳就是这人字的七寸,只要掐住了这人字的七寸,它就再也不能首尾相顾了。
此时的日俄冲突极大地削弱了蛇头的力量,使它再也没有能力回首保护自己的七寸了。沈阳还是整个东北的政治文化与经济中心,联通山海关的一个节点。只要解放了沈阳,为以后解放全东北,会师入关都有非同一般的便利。
而且,日军此时就是典型的铜头铁尾豆腐腰,此时在东北的日军散落在中东铁路各处,像鞍山、辽阳、海城等地,在现在的刘文秀看来,就是一块块肥肉而已,日军的兵力和人力真的严重不足,这些地方也真的是处处破绽。在各处留守的日本军队或许对付土匪还行,但是,要对付数倍于己,而且经过严格训练,已经武装起来的东北解放军,那就力有未逮了。
“根据侦察兵等同志们传回来的情报,现在日军和俄军依旧在不断地战斗,开原,铁岭、甚至是沈阳的守军都有调动迹象。因为战争的需要,也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日军现在在沈阳储存有大量辎重。我们如果速度够快去行动顺利,解放了沈阳这个日军的后勤基地,切断了联通日军连接三方的通道,前线的日军就基本是瓮中之鳖了。而且,只要把沈阳城里面的物资搬空,即使我们最后撤出,那么我们发动的此次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沈阳的重要性其实不用多说,不出意外的话,收到沈阳遭到攻击,而且危在旦夕的消息,日军在辽阳以及铁岭方向的日军一定会快马加鞭的增援沈阳。鞍山、海城、连山等地的日军必然也会立即出动,支援沈阳,日军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沈阳,保证前线的安全,这也是刘文秀说最后可能会撤出的原因之一。
“现在沈阳仅仅有日本守军一个步兵大队,一个辎重联队,一共也就五千多日军。但是由于沈阳会战的时候,俄国老毛子撤退仓促,丢弃了大量的物资,所以现在沈阳什么都不多,就是物资多的要命...…”
“沈阳以西、本溪、黑台沟等地因为战乱,现在依旧是一片废墟。正好有利于我们隐蔽前进和进攻...…”
“我们集结重兵向沈阳发起攻击,而且是全力进攻沈阳,务必在第一时间拿下沈阳,夺取沈阳的物资。但是,我们还要给日军大本营制造一种错觉,沈阳危在旦夕,随时都有攻破的可能。他们一定会调动兵力全力支援,接下来就是我们的机会,李虎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半路上伏击增援的日军部队,杀伤他们的有生力量,减轻接下来我们和日军决战的巨大压力。”
看到众人脸上都流露出一副即期待又紧张的表情,两眼炽热的盯着自己。刘文秀果断下达了命令。
“数倍于敌,这么富裕的仗,我们以前也没有打过。这么大规模的仗,我们以前也都没有打过。所以,同志们一定竭尽全力,边打边学习总结,最好一仗彻底把日本人扫出东北大地去,让他们在朝鲜苟延残喘就好了....…”"
“为什么不把朝鲜也打下来呢?“
“我们下不了海啊,我们战胜不了日本人的军舰,我们就是全冲上去堵炮眼也无济于事,依旧会是死路一条,而且,日军可以在任何一点登录,防不胜防,最终就是乱战,拖入战争的深渊......
同志们以为我们现在留着那么多的沿海省份没有解放是真的没有能力解放吗?其实是担心西方列强炮轰我沿海城市。在没有能力守卫这些城市的时候,这些地方我们才依旧留给满清的..…”
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果张英豪听到了同志们的讨论内容,肯定会大吃一惊,不过细细一想也都在情理之中。在这个时代没有制海权,在有确切敌人的情况下,就朝鲜半岛那个三面临海的鬼样子,想要完成统一朝鲜半岛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甚至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拖入战争的泥潭之中。
因为前世朝鲜金日成就做过这件事情了,他看到中国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了统一的伟业,自然心中激动不已,在获得苏联的帮助以后,也想要统一整个朝鲜半岛,朝鲜人民军也确实打的韩国军队哭爹喊娘,一路攻城掠地,势如破竹。
但是由于突进的太快,被解放的地区没有消化吸收,再加上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带领着“联合国军"的介入,从仁川登陆,令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被迫后撤,最终是溃不成军,损失惨重。如果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志愿军入朝作战,朝鲜或许就成为了历史名词了。
此时同志们—说沿海省份还没有解放,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时机不成熟,解放区暂时没有保护沿海城市的能力,立即就能够理解。同志们也立马就想起了英国军舰肆意炮击万县的事情,如果解放军和列强发生冲突甚至发生战争,西方列强炮击沿海城市的事情是绝对干的出来的,他们也绝对不会在意中国人的死活。前进党和解放军自然不会受列强炮击沿海城市的威胁,但是能够减少损失,延长一点解放的时间,大家也是愿意的。
“此次战斗兵力非常的充裕,但是我们还是要采用围三缺一的办法,毕竟困兽犹斗,兔子急了还咬人呢。而且,在沈阳城里面毕竟不好不发挥,巷战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在野战中消灭敌人才是最好的选择..”"
“李虎同志,你带上第六兵团,赵勇同志,你带上第五兵团,我再把一个独立炮兵团也全部交给你们,由你们带领同志们从正面进攻沈阳,猛冲猛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解放沈阳,打到沈阳的日军求援为止,而且不能给沈阳的日军太多的求援时间.......”
“司令,要是小鬼子进行巷战,把沈阳打成了一片废墟呢?”
“坛坛罐罐没了可以再建,变成废墟也没有办法,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同志们的性命可比那几栋破房子值钱多了。不过我很怀疑,沈阳这么重要的地方,日本人难道还敢把这里留给我们不成?你们能够短时间攻下来的话,日军增援而来的兵力只会更多...…”
李虎和赵勇听到以后,都眼睛―亮,同时大声说道:“请总司令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刘文秀点了点头,马上又转头对剩下的人说道:“李虎和赵勇同志这里一开打,整个东北的局势立即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成—锅粥的形势,所以我们必须留下预备队,已备不时之需。天黑之后,我们也要秘密潜伏到辽阳和沈阳与辽阳和铁岭等地之间,谨防有日军绕过前线同志们布置的埋伏地点赶到沈阳战场...…”
“对于如何解放沈阳,我们早有准备,密道早就挖进去了。现在,特战队已经潜伏进了沈阳城里面,等待命令。李司令,赵司令,到时候他们会和你们内外夹击,里应外合,拿下沈阳,并且他们会解决里面部分重要地点的驻守日军,不给日本鬼子炸掉物资的机会......”
晚上六点,经过一天赶路的李虎他们终于到了进攻沈阳的预定地点。就见他深吸一口气后说道:“同志们,时间有限,我们只能边休息,边吃晚饭。告诉战士们,晚上辛苦―下,克服疲劳,准备和小日本开干了,杀洋鬼子啦....…”"
李虎说完,突然觉得内心充满了力量,他想起了之前张英豪主席讲过的课,主席说春秋无义战,现在的世界也是为了利益而战,没有正义可言。但是他突然就明白了敌我之间抵抗侵略就是最大的正义,在中国的国土上保护中国人民不受侵害就是最大的正义,而且他也知道了正义的事业最终是必然获得胜利的!
此时,野战军的战士们都已经兴奋非常了,同志们自然都知道接下来自己是要干什么。东北人民饱受日俄战争的摧残,同志们早就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心中也早就充满了怒火,早就恨不得去和洋鬼子拼命了。
“杀洋人"这三个字,在这个时代没有比这个口号更鼓舞人心的了!同志们也都相信,只要抵抗侵略的正义旗号打起来,全东北的乃至全国人民都会支持前进党和解放军的正义行动。
在沈阳城外居然没有遇到梯次防御的阵地,这让同志们都松了口气。日军的状态在把俄国人赶走以后就已经完全变了一个样,日军作为胜利者,自然享受着胜利者该有的待遇。原来日俄战争期间挖的战壕已经被填平不少。四周都是光秃秃,就连日本人也不愿意在沈阳城外受罪了.....
如果日本人知道解放军来攻的话,必然会留着日俄战争期间的战壕,并且以城市为中心的一个防御体系定然扩展到城外至少二十公里的范围,挖上战壕和交通壕。那么现在解放军想要攻下来,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自甲午战争以后,日军就看不起中国军队了,一个小队的日军,就敢追着清军的大部队进攻,中国军队哪里还有什么值得日军警惕的呢?而沙俄军队更是如此,因为沙俄入侵东北的损失微乎其微,沙俄趁着八国联军侵华让满清自顾不暇的时候入侵,东北的清军部队面对沙俄侵略根本就没有怎么抵抗,我帝国主义势如破竹,l顺利的拿下整个东北。
帝国主义欺软怕硬,面对软弱无能的满清政府,他们自然也就看不起清国人了。再加上日俄战争如火如荼,双方的重心都在对方身上,即使是知道有一股势力强大了起来,在日俄帝国主义固有的心理意识下,他们也依旧会轻视第五野战军,根本不敢想象,中国军队居然敢于向他们主动发起进攻。
此时,野战军部队轻松包围了沈阳城的三个方向,在夜色的掩护下,防守沈阳的日军并没有察觉到危险的到来。现在变成了传统的固城自守的模式,虽然从日军的角度来说愚蠢无比,可从解放军的角度来说实在是省了太多的功夫。
“第五纵队绕道从沈阳北面发动进攻,进攻开始以后,给我把声势给造起来,打出双倍兵力的架势来。”
“第六纵队到沈阳南边发动进攻,同样给我打出两两个纵队的架势。其他部队由我指挥,从西面开始进攻,发动倾力一击,各部队如潮水一样涌入沈阳城,无孔不入,淹没沈阳城里面的日军,留着东边的方向给鬼子突围。现在是晚上
七点钟,晚上九点准时进攻,现在开始对表....…”
第四百七十三章:
张英豪此时对于部队还没有大力提倡炮火饱和覆盖攻击,对大军团主动进攻的教育而匮乏,都是讲有什么样的武器和人就进行什么样的战争。其实张英豪感觉自己的教育就像是万金油一样,配在哪里都合适,只是从理论和原则的角度教育同志们如何去进行战争,具体怎么做就需要同志们根据具体的情况去分析研究。
张英豪知道实践出真知,自己前世根本就没有经历过战争,这一世也仅仅领导同志们和满清干了几仗而已,作战经验实在太匮乏了,抗日神剧学到的内容是不足以指导自己的同志们去进行大军团作战的。张英豪也有自知之明,也知道自己不是打算一直吃部队这碗饭的人,之前领导同志们跟满清干仗是迫不得已,下面没有可用之人,是实际的需求自己去领导而已,革命需要自己领导同志们去打仗,张英豪叫领导同志们去打仗......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同志们也都慢慢成长了起来,张英豪又不是打算一心吃部队这碗饭的人,自然不会再去外行指导内行,更不会去具体指导怎么打仗。张英豪知道,虽然自己的同志也没有几个是正规军校出身,没有经过全方位系统的训练和教育,但是他们既然选择了吃这碗饭,自然就要做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如何研究战争规律,如何去进行战争自然也都需要同志们自己去摸索和实践。
当然,张英豪来自后世,抗日神剧看了那么多,一战二战时的战略战术不说精通也有一定的了解,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历史课上也都学过,张英豪的眼界眼和高度都不是现在同志们能够比拟的,所以现在行军打仗的内容,在战略战术课上这些都有教授,但都是理论级别,具体怎么做?还是需要同志们自己去实践。就好像张英豪说的人民战争必胜一样,没有实践的验证,没有实例,到底怎么做谁知道呢?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