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大山岩这时也不能不多想一下了,沙俄在前线进攻和此次进攻奉天的军队有没有联系?是不是相互配合?是不是已经勾结起来了......
人就是这样,就怕陷入虚幻的幻想之中。日本自己就喜欢搞偷袭,不宣而战这一套,要想他们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日本作为一个小小的岛国,而且是一个后发工业国,在没有殖民地的情况下,想要学习大英帝国,既要养一只庞大的海军,确保本土的安全,还要养一只足够精锐的陆军,为帝国开疆拓土,所以日本的军费开支是非常庞大的。但是日本本土并没有多少资源,地瘠民贫,所以日本海陆之争由来已久,双方互别苗头,相互看不顺眼顺,说到底还是资源不够,狼多肉少而已。
此时,奉天很重要,但是很明显,和露国对峙的前线也很重要。此时,大日本帝国刚刚赢得对马海战的胜利,海军的风头一时无两。所以,在陆战上帝国陆军绝对不能像露国低头,否则,大日本帝国的陆军将在海军面前抬不起头来。本来,此次对峙前线地曰俄冲突就要调兵到前线去,此时自然是不必了,在去前线的路上就要经过奉天,解决奉天的问题,就交给这些增援部队吧!所以对此,一点也不矛盾,大山岩马上就断了从北面前线调兵南下的念头,决定从其他地方调兵解决问题。
不用思考太久,大山岩就下定了决心说道:“命令前线对峙部队收缩兵力,以防守为主,稳定阵线,派出更多的部队去露国后方袭击骚扰,牵制露国的兵力和精力。命令辽阳,鞍山,海城等帝国军队立即向奉天运动,务必夺回奉天打通交通线..…"
所就在这时,参谋长进来了,走到大山岩面前,用沉重的语气说道:“总司令官,进攻奉天的军队狡猾大大的,我们对他们产生了误判。而且,他们一定是相互勾结起来了,清国和沙俄相互勾结起来了.......这是前线刚刚发回来的报告,露国军队有进行大规模调动的迹象,战争的规模可能还会继续扩大….…."
“八嘎呀路...…”
大山岩心中的火气是越来越旺盛,忍不住爆粗口了,接着就是破口大骂。
骂完以后,大山岩恨恨的说道:“清国想趁火打劫,那就要看看他们有没有这个实力。命令驻守辽阳的一个师团让他们立即北上,增援沈阳,火车可能已经用不了,部队强行军,三个小时就能够赶到。“
"可是,我们对奉天的情况目前不清楚,目前估计,进攻奉天的部队至少有两万人,有几十门重炮,一两百挺机枪.....”
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很多情况一个人不清楚,但是两个人讨论一下就感觉什么都清楚了。
“这些我都知道,但是我们在奉天的守军人数也不少,都是帝国的精锐士兵,奉天绝对不可能这么快失守。所以我们的增援部队越快到达奉天越好,奉天这个位置在我们的中间,一定不能被敌人拿下来。”
此时,大山岩已经恨透了趁火打劫的这支部队,直接用敌人来称呼了,敌人,是要你死我活的。
“嗨,如此的话,我觉得我们可以暂时分兵增援奉天,可以先派出骑兵联队增援,奉天里面到处都是武器,可以再抽调两个到三个步兵联队放弃所有的辎重,仅仅携带弹药,强行军增援奉天。剩下的炮兵等则在步兵的护送下最后赶到战场,从背后进攻突袭,将这股敌对组装彻底消灭在奉天。”
这时大山岩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连声哟西,哟西。“就按照这个办法,一定要把这股敌对彻底的消灭在奉天。让所有人都知道得罪大日本帝国的下场。“
大山岩知道只要稳定住了和露国的前线的阵地,露国也没有我的实力在打回来了。所以这个时候的大山岩又有了一点想要杀鸡敬猴的味道了,毕竟不管怎么说,日本在到东北是暂时是个外来户,此时,杀鸡敬猴是最好的选择,或许能为大日本帝国以后的行动减轻无数的障碍。
这个时候的日本军官们哪里看得上解放军的战斗力,根本就不会想到围点打援的问题。就算是想到了,脑袋里面也没有这个神经元连接,直接就会选择性忽略了。不碰的头破血流,刻骨铭心,大日本帝国就记不起千年来中国这个中央帝国的威风了。
“嗨,总司令官英明。”
参谋长立即马匹如潮,好像这个主意完全不是自己出的—样,大山岩脸上笑成了一朵菊花,欣慰之色更浓。
"这次清国敢进攻我大和勇士,我们外交部要好好和清国政府沟通沟通,这次战争军费肯定是要清国负责的,还有伤亡抚恤金等等,必须落在清国的身上了....."
此时,不管进攻奉天的是不是满清军队,这脏水必须泼到满清身上,只有这样才好,从满清身上割肉。
"嗨,总司令官英明神武,智慧超群。不过,清国现在连庚子赔款都付不起了,已经没钱了。唉,如果清国没有赤匪作乱的话,我们又可以在清国身上得到资金补充了,可恶。“
“哼哼,乌合之众,赤匪也照样不是我大日本帝国的对手。至于清国没钱,嘿嘿,但是清国官员的手里有的是钱。”
“哟西!“
“那么,现在就辽阳,鞍山等地的部队立即往奉天进军。清军敢进攻我们,那么我们也立即组织军队,甚至进攻辽中地区,彻底切断清军的退路。而且帝国军人可以在清国人身上收缴财产物资,弥补军费开支。“
听到这话,参谋长眼睛立即亮了起来。
“总司令英明,我建议从两个师团抽调一个步兵联队,一个野炮大队,一个重炮大队,向辽中方向发动进攻,补充我们的损失。“
大山岩沉默片刻说道:“现在先不急,我们首要任务是保住奉天不失。现在进攻奉天的武装力量也有重炮,所以重炮大队和野炮大队缺—不可,一个步兵联队太少了,为了避免意外,进攻的步兵总兵力必须达到五千才可以。”
“可是如果步兵抽调太多,前线方面会不会出现问题?”“那就派辎重兵,大和勇士是战无不胜的,懦弱的清国人还敢反抗吗?辎重兵正好用来运战利品。”
“司令官,要不要等到国内的电报,看看清国到底要干什么?“
“不用,奉天既然已经求援了,那么就说明那边已经危在旦夕了,必须现在就出发,晚了就都来不及了。还有,必须查清楚这支武装力量和露国之间有没有关系,露国和我们刚刚发生冲突,这支武装力量就想断我后路,我想这里面不仅仅是巧合,一定有我们不知道的阴谋。所以现在驻守铁岭等地的帝国军队暂时不要动,听候命令...…”
第四百八十章:
张英豪接到沈阳被解放的消息的时候正在教室里面讲课,听到敲门声,张英豪停住了嘴走过去把门打开就看到是机要员,张英豪立即就知道肯定是有自己的机密电报。
“主席,电报!”
被打扰自己讲课,张英豪也没有什么不耐烦的,接过电报仅仅扫了一眼,张英豪就知道东北的战争正式开始了,而根据计划,第一阶段的惑敌行动是解放沈阳,现在看也算是基本完成了预订的战略目标。
张英豪也没有打算停下讲课去总指挥部了解具体情况,就对机要员说道:“好的,辛苦你了。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如果参谋部的同志问起,你就说我知道了!按计划进行就好....…”
这不是张英豪傲慢,而是东北那咨晃不管现在发生任何事情,天都塌不下来,完全有时间让自己慢慢应对。而且,东北的计划一旦开始,是一环扣一环,这个时候对于张英豪来说完全没必要坐镇指挥部,按照计划进行就可以了!如果计划确实出现了大的偏差,或者出现了大的失败,自己才有出面的必要。现在就去指手画脚干什么呢?这样只会影响前线同志的发挥,完全没有必要。
打发机要员回去以后,张英豪走回讲台上,把电报纸压在课件的最下面,接着说道:“这个世界是物质的,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我们人类存在,这个世界依旧是存在的,这是不以我们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上物理课的时候必然讲过一个物理动能公式。”
张英豪说完转身在黑板上写下E=1/2MV^2,转身说道;“从这个最简单的公式我们就知道一个物体的动能跟它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系。也就是说,在相同情况下,质量越大的物体动能越大,速度越快的物体动能越大.大..…”
这些内容其实都是很好理解的,目前来说这些东西也都是真理,所以张英豪讲完这些基本的内容,然后就这些真理进行延伸,接下来就是这节课重点要讲的内容了,就听张英豪话题一转说道:“物理学上的真理如何运用到我们生活中呢?如何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呢?这个东西我们不是学了就完了,而是必须要活学活用。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或者团体,一个公司,、工厂,甚至是一个家庭或者个人如何能够获得更大的动能?”
“主席,是增加人数,人多了,M自然就变大了。”“还有吗?”
“主席,内部更加团结,M就变大了。还有统一战线,也能够增大m。”
张英豪听完同志们的回答笑着说道:“同志们,你们的思维还是有点受限了。增加m的办法非常的多啊!比方说我们生产更多的物质财富,我们多开荒几亩地,多修几道水渠,增加几亩水浇地,多生产一吨大米,多做几件衣服,是不是m就变大了呀?同样的人,愿意学习,脑袋里面有货,是不是m也比那个不愿意学习?脑袋里面没货的人m要大呀?再比如这个v,干活磨磨蹭蹭和雷厉风行,效率肯定不一样啊?有文化的人和没文化的人学习一样东西,绝大多数的时候速度也肯定不一样啊!再比如说,我们在山区修了—条路,是不是在这个地方来说m就变大了呀?而道路好走了,人民出行方便了,是不是这个v也变大了呀?是不是就当地而言,它的整体能量就增多了呀......”
张英豪说完,接着继续说道:“我们这是党员干部培训,在座的同志有管理一个工厂的,有商务部的,也有领导一支部队的,或者是市长,县长都有。其实大家做事归根结底都在这个公式上面。也就是你们应该在自己职位上拼命增加这个m和v,搞生产的就应该千方百计想办法生产更多的产品,千方百计提高效率。你是县长、市长等公务人员,为人民服务,就应该千方百计把当地的教育做好,把当地的基础建设搞好,这个m和v自然就变大了,动能也就增加了....….."
张英豪也没办法,自己的这些同志不少都是泥腿子成长起来的,经验和见识毕竟还是少了一点,张英豪有时候必须手把手的教他们怎么去做事情,虽然可能有些同志听不懂或者听不明白,但是只要有些同志能够学到东西张应豪就满意了,这样也能让更多自己的同志尽快成长起来。从物理学真理讲到实际运用,这是从理论上教会他们怎么去做事,这样的课也只有张英豪才会讲的出来,其他人根本就没这个能力,张应豪只是希望同志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能够成长到独挡一面的地步,同志们越是进步,进步的越多,张英豪越是高兴。
最后,就听张英豪最后总结道:“所以一件事情要不要去做?值不值得去做?就看这件事情有没有增加我们的m和v?只要不违法乱纪,那些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增长见识学识的事情就可以去做。比如说我们的文化下乡扫盲运动,卫生运动,普及农业科学运动,还有我们建设的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供销社等物流体系,银行等金融体系.......还有我们现在的培训,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在增加我们m和v...”
讲到这里,张英豪突然想到了什么,接着说道:“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运动是绝对的,只是我们描述运动的时候有相对静止而言,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是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的。也说过物体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始终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
张英豪突然加大音量说道:“我之前跟同志们说过辩证法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以前也说过矛盾是始终存在的,那么,同志们可以想一下,在现实中,当一个事物停滞不前的时候,是否就是他消亡的开始呢?”
张英豪也没有让同志们回答,接着说道:“我以前讲课的时候,曾经说过满清在收复新疆停止扩张的时候,就是她走下坡路的时候。而英国现在还在持续的扩张,所以英国的国力依旧在不断的增强。
所以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或者是任何一个团体,甚至是个人都不能停下发展的脚步,要不停的增加内涵和延伸其外延,一旦满足了目前已有的成就,就是自取灭亡的开始。
比方说我们一个工厂,不能因为有大量的订单或者挂靠在哪个大厂,帮助其生产某个产品就满足了,不追求进步了,这样的工厂看似风光无限,风风火火,但是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她迟早要被淘汰而倒闭的。
一个工厂就要不停的对内提高研发能力,提高工人素质,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对外就要保持良好的声誉,结交更多的朋友,增加更多的销售渠道,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产品,从而消费自己的产品。
再比如我们的大学,对内就要不停的提高我们的师资水平,更新我们的实验器材,做到更优质的教学,对外做更多的学术交流,提高知名度,这样才能招收到更加优异的学生.......
只有不停进步并且形成良性循环,才能越来越好。再比如说一个国家,对内拼命搞建设,夯实基础,发展生产。对外进行贸易,结交更多的伙伴.....
当然,其实,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增加m和v,万变不离其宗。"”
第四百八十一章:
张英豪讲到这里,想起了鲁迅写的《狂人日记》里面吃人的内容: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想到这里,张英豪突然就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当即就又想到《六韬》里面文王请姜子牙出山的一段对话:
文王曰:“唯仁人能受至谏,不恶其情,何谓其然?“太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立敛焉。”
文王曰:“立敛若何,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
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
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张英豪把《狂人日记》和《六韬》的这段对话简话单的讲了一遍,接着说道:“我们人类社会奉行两套规则,表面的,现实的一套规则就是我们讲的道、德、仁、义、礼、智、信、孝等这些东西。但是我以前就说过,人类社会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围绕生活二字在运转。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人从生到死也就和这些事情打交道了,为了这些事情而去工作干活。我们每个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必须获得我们生存的物质资料,所以,人类社会归根结底是围绕利益二字在运转。
《狂人日记》里面到底通过什么来吃人呢?其实就是地主统治阶级通过他们规范的道德仁义礼这些东西,约束广大的百姓,剥削压迫他们,确定利益分配的方式来吃人的,也就是说统治阶级通过制定对他们有利大秩序,也是他们需要的秩序来获取超额的利益.....…”
张英豪在培训课,特别是党课上面从来不讳言利益二字,恰恰相反,张英豪言必及利益,因为利益是人所生存的必须,利益才是社会运转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利益才是本质。
“我们中国几千年来治乱循环,其实不只是中国,欧洲,中亚等其他都是这么一个情况。也就是因为人口增长,到达了环境容量的极限之后,因为生产力不够发达,资源不足,人均财富不足以养活每个人,一旦发生大规模的天灾必然出现大规模的动乱,然后经过战乱人口减少,人均财富增多了,环境容量之内可以让这些剩余的人很好的生活了,最后停止了战乱,人们开始休养生息,然后人口又慢慢增加,如此又一轮新的治乱循环。”
这些内容很多张英豪曾经都讲过了,所以也没有打算深入的去讲解,简单的提了一下,就接着说道:“就算是姜子牙也有时代的局限性,他那个时候就说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这话说的非常对。他还说,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也就是说在商周时期,姜子牙就已经提出了发展生产和治理国家的关系,也就是说,发展生产天下归之。不过那个时候毕竟没有发现工业这个概念,仅仅依靠农业的话,不管怎么生利,最终必然生产力不足,养不活那么多的百姓,最终都不可避免落入治乱循环怪圈。后世的人完全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地主统治阶级往往通过愚弄百姓来延长他们的统治,满清更是进行文字狱,采用愚民政策,无所不用其极,都是为了延长他们的统治时间。所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道德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并不能解决治乱循环这个怪圈,短期的利益重新分配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治乱循环的根本,只能依靠发展生产,也就是姜子牙说的生利,只有不停的增加人均财富,才永远不会陷入治乱循环的怪圈...…”
“主席,仅仅通过发展生产就能避免治乱循环吗?”张英豪听到这个问题,立即就想到了苏联,自然知道仅仅发展生产是不能结束自然循环这个怪圈,当即笑道:“呵呵,要结束自治乱循环这个怪圈,发展生产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但是物质财富生产出来了,如果被少数人独占了,那对于绝大多数人民来说,又有什么益处呢?必然还是要进行革命的。所以,解决治乱循环的两个根本就是发展生产和人民民主,缺一不可。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必然会导致社会不停的变革,从而不停的新陈代谢,人民和政党等也就需要不停的自我革命,不停的进步。,”
看到同志们不住的点头,张英豪接着说道:“虽然人类社会的根本是围绕利益在运转,但是不能我们人类不能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杀人放火,所以才会出现道德仁义礼等这些东西用来规范人类社会的秩序,与此同时出现了还有刑罚,同样也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和规范他们需要的秩序的。
当然,利益也是分阶级的,就像我以前说过,我们无产阶级想要的是什么社会秩序,是人人安居乐业,是每个人都有活干,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幸福,是维护无产阶级所需要的公平和正义。所以,我们就不允许别人破坏我们需要的秩序。所以道德仁义礼这些和利益还有刑罚,也就是法律等都是互为表里,相互斗争与妥协,共同构成我们的社会秩序。”
“主席的意思是道德仁义礼,利益和法律是会不停变化的吗?”
张英豪听到这个问题,点了点头说道:“没错,都是不停变化的。而且,道德仁义礼这些东西和利益以及法律都是讲阶级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像鸦片。列强鸦片贩子和满清都能够从中获得利益,但是对于我们前进党来说,鸦片或许能够让我们短期获得利益但是绝对不符合我们长期的和国家的利益,所以我们就禁绝鸦片。就拿百姓生活来说,小女孩裹脚在以前是提倡的,但是在我们无产阶级眼里,妇女是劳动者,是广大劳动群众中的一员,也是需要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所以,在我们解放区裹脚是不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所以我们是禁绝裹脚的。还有人说我们解放区现在这样子的很多做法会导致道德滑坡......让普通百姓读书识字,懂得了道理就不好管理了,这些都是不与时俱进的说法....…”
第四百八十二章:
张英豪话音还没有落下就想起了前世很多的东西,因为利益追求,一切都将快速的变化,最终变得面目全非,而无数人也是因为利益的因素,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前世自己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还记得在自己读小学初中的时候,那个时候是90年代末21世纪初期,村里面的年轻人都还呆在家里面,只有少数人到外面找工作。
那个时候,谁家里面老人去世了需要帮忙抬棺,整个村子里面的年轻人呼啦啦走上去就够人了。但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到二十—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村里面的年轻人就都跑到城市里面工作了,村子里面只有一些不方便外出的中年人和老人和小孩。这个时候村里面有白事的时候,这些留守的中年人依旧还勉强能够把事情做好,但是葬礼上基本已经没有年轻人在现场了。
又过了几年以后,村里面有老人过世了,抬棺都已经找不到足够的劳动力了,而且随着那些老人的去世,这些外出赚钱的年轻人对于老一辈秉持的葬礼这些东西也已经完全不懂了,摸不着门路了,传统的那些要搞什么手续,基本也就不知道了,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把尸体埋了了事,事情也就回复到了最本质的状态了。到了这个时候,火葬场自然也就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了,捧着个小盒子就能够把人给安葬好了,再也不需要一大帮人抬棺上山了.......
所以道德仁义礼这些东西和利益以及法律都在不停的变
化,这些变化时移世易,最终就是各归其类,回归本质,让
人们更有序,更好的生活....
张英豪讲完课回到办公室,秘书就对张英豪说道:“主
席,现在在外蒙的张峰等同志陆续发来的资的料,根据您的
要求,现在已经整理完了,我已经把资料放在你的桌面上
了。”
张英豪听完点了点头,说道:“好的,就先放桌面上
吧,我等下就看。”
张英豪悠闲地给自己泡了杯特制的红枣枸杞茶,看着白
开水变成红红的颜色,微微-笑,抿了一口就坐在桌子上拿
起资料就看了起来。才刚看了一会儿的时间,张英豪就知道
自己以前对沙俄和蒙古的认知是大错特错,错的离谱了,果
然啊!没有调查真的就没有发言权。
根据前世的记忆,张英豪一直都认为, 沙俄势力进入外
蒙地区是在日俄战争以后。也就是张英豪一直认为沙俄是在
东北的扩张被日本通过战争被迫按下停止键以后,才把目光
转移到蒙古地区。所以张英豪一直以为日俄战争以前外蒙地
区的沙俄势力还非常的弱小,完全不足为虑。
但是张英豪自己也不想想,如果沙俄真的这么晚才将势
力深入蒙古的话,又如何能在辛亥革命的时候迅速支持蒙古
的贵族王公迅速的宣部独立,而后甚至是支持蒙古的王公贵
族谋求建国呢?
也就是在辛亥时期,北方的这个处心积虑妄图瓜分中国
的沙俄,已经在外蒙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分化、瓦解,已在
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完全操纵了外蒙古。外蒙古在那个时候,事实上已经变成了沙俄的"保护国”。
根据张峰等同志们的调查,沙俄很久以来就想把蒙古地
区攫为己有,建立一个黄俄罗斯了。这样就确保了远东及广
大的西伯利亚的安全,也给这些地方提供足够的战略回旋空
间。
所以,在1727年9月1日,中俄两国签订《布连斯奇界
约》,划定了中俄两国中段边界。同年11月2日,中俄双方
通过签订《恰克图界约》,中俄两国进一步 划定中俄中段边
界外,沙俄还取得了在恰克图和外蒙古地区通商贸易的特
权。
但是,沙俄并没有放弃侵占外蒙古的野心。尤其在19
世纪中叶后,沙俄更是把吞并外蒙古当作对外侵略政策的主
要内容之一。
在1854年,驻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其《遵照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