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圣勇贤
张峰现在已经结束了培训,此时就在最前线指挥军队,培训完后就根据需要和前线的同志调换,接替前线的指挥人员,让前线的人员空出时间到根据地进行培训。张峰现在就站在刚刚结束的一个战场上面,地面上横七竖八的躺着一些战死人员。
张峰现在对于躺在地面上的这些尸体已经差不多没有什么感觉了。他作为指挥人员本来是没有必要战斗结束以后还过来看战场的,但是他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能够有战场的直观认识,所以还是来到了战斗现场观察。
今天这群人就是一群土匪,张峰到了前线的时候,部队就打算灭了这群土匪。为了了解前线部队的战斗水平,张峰就亲自带队进行了战斗。对于战斗的结果,张峰还是很满意的,自己这方轻伤五人,重伤一人,其中还包括摔断腿的和崴脚的两人。
而这土匪窝子里面的人,打死的就有二十余人,俘虏的人数就更多了,解救了一批妇女及肉票。至于说缴获,银钱这些东西不多,粮食也没多少,枪支弹药基本都是老旧产品,不过就算是新品部队也用不上了,因为现在部队用的是制式武器,这些不配套的武器也就是运回去回收利用或者拿到新兵训练场去给新兵训练,当然也可以提供给警察用于威慑不法分子。
“师长,审问出了这伙土匪和地主勾结的证据了,你看,物证都记录在这里了。”
说着就把一个本子递给张峰,张峰接过来打开看了起来。里面记录的就是这伙土匪和几家地主之间的交易。其中还包括地主不方便干的一些事情,就交给这伙土匪来
做。
上面还记载了土匪绑架并且撕票某些男人,地主趁机霸占女人。为了打倒竞争对手,指使土匪劫掠货物交给地主销赃等等。张峰看了以后,冷笑一声,地主就没有几个好东西,有了这个东西,那么灭掉一群地主就一切都名正言顺了。
现在根据地内部出现了一股辩论,就是那些地主家属该不该杀的问题,那些土地到底要不要分给这些地主家人的问题。对于张英豪来说,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但是对于不知道明确未来的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普通民众虽然都分到了土地,但是他们中的有些人对于地主还有一种同情心。对于这种同情心是好是坏,张英豪也不去辩驳。道理讲的再好也会有糊涂蛋,骗子说太阳有时候是三角形的也会有人相信。只有事实才能让人心服口服,虽然张英豪对此并不在乎,该怎么干还是会怎么干,但是张英豪也不会去和这股逆潮流的民意去做正面的对抗,只是引导,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以只要把这些证据公布出来,就算是杀的人头滚滚,也不会有什么公开的闲话了。
既然决定了要扩大根据地,张英豪也不会再婆婆妈妈。在根据地内部的那些地主现在已经获得了该有的报应。但是根据地的触手还没有伸到的地方,很多同志的仇还没有报。
所以这次借着根据地扩张的势头,让那些有冤仇的同志带路,前去灭掉部分地主。这对张英豪来说,是一件大好事。所以张峰来到前线也是来带路的,带着同志返回他的家乡革命,而其它方向上面也是有很多这样的同志。这—次就是要通过鲸吞蚕食的方式逼迫四川总督奎俊大人尽快出兵,好在野战之中消灭满清的有生力量。
不过张峰在来到前线以后,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前线的部队和在整训的部队明显不一样。最开始的时候张峰还觉得奇怪,仔细观察了一会,张峰这次恍然大悟。因为培训完了以后,张峰又去训练营里面呆了几天,现在训练营里面是热火朝天,新兵老兵都在训练。
由于穿的是新鞋子,所以走路的姿势和速度明显不一样了。尤其是全部人都是穿着统一款式的服装,整齐利落,有一股子特有的精气神。但是现在前线的这同志还没有这待遇,要么是要调回根据地里面巡练的时候才发,要么就是运过来前线再发。
依照现在的局势看,最有可能的就是调回根据地整训的时候再发。但是如果满清给力一点,那么就有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人手,现在这些同志就不能进行适应性训练,他们只能直接接收装备就上战场了。
穿了胶底鞋,仅仅是拉练,就猝死了几名战士。张峰本心上来说还是希望这些同志能够进行一段时间的适应性训练,这样上战场和行军的时候心里面就更加有数。不进行适应性训练直接上战场或者行军,是一定会出现各种不适的。
张峰低头看了看自己脚上的鞋子,虽然穿胶底鞋在脱下以后都是臭味,特别是在军营里面,这鞋子训练完很多
人都出现了脚臭的情况,但是大家依旧是对这鞋子充满了喜爱之情。根据测算,没有换鞋子的部队是换了鞋子的部队行军的时候速度三分之二,如果是急行军的话,相差会更加的大。
这里面意味着什么简直不可以道理计,真正能够做到兵法中说的后发而先至。张峰知道现在根据地在蓄力,各方面都在抽调人手进行培训,还从基建部队里面抽调了大量的人手。大量的干部开始抽调出来,副职人员纷纷顶替上级人员的位置。
张峰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会开始,所有人都在等待张英豪的命令。其实就是张英豪也不知道具体开始的是什么时间。这里面取决于三个方面,如果根据地完成了换装,或者满清主动进攻,或者满清反了严重的错误,那么就可以立刻进行动员。但是现在暂时三个方面都没有情况发生,张英豪现在只能继续对内建设和培训,逼迫满清的同时自己继续蓄力等待。
张峰把土匪窝我里搜出来的东西清点造册以后运下山,同时对外公布这些土匪和地主的恶行。这个时代里面的人命如草芥,对于这些土匪其实并不是全部人都厌恶。
因为这个时代的原因,土匪要生存就必须要有群众基础。
所以不少村民其实还受到这t能内1保打尚传递消息。上获得收益,当然代价就是替这些土匪放哨,传递消息。
其实这些人就像是土匪的外围人员一样,当mr-匪在有收获的时候,也会给这些人一些,P以事头上鼠年这些人过的比那些没有和土匪接触的人好。另外就是这土
匪其实窝子其实也算是乱世里的一条退路,实在活不下去了就落草为匪算了,总能活下去。
在中国传统里面,看看水浒传就知道了,无数人崇尚的生活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而已。所有的电视剧、电影、书籍或者其它的东西,绝大部分只要涉及到土匪的,几乎都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一条长长的桌
子,两边坐满了人,碗里里倒满了酒。首领一句话:“弟兄们,干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反抗的传统,活不下去了落草为寇就是一条出路。官府剿匪是必须的,但是落草为寇的并不—定是杀人如麻的坏人,绝大部分其实是家人二石延技无路的穷人。但是这些人能够有胆子上山当土匪,也可以
说都是一些胆大的人。这些土匪里面有些人是摸过枪的,甚至枪法还很准。如果能够改造,那么这些人对于枪支的认识就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比一般人快很多。
不过现在毕竟满清还在,还没有真正开启军阀乱世。所以在四川这个地方,除了少数真正的积年老匪外,都是这两年刚刚上山的破产农民。下山以后采用现在根据地成熟的老办法,相互检举以后,有杀戮无辜,奸淫妇女的就统统杀了,其他的人该劳动改造的就劳动改造,该释放的就释放。
这些措施在根据地现在有了一套已经快成熟的标准了,对此张峰基本不再过问,因为剩下的基本都是其他部门的工作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张英豪一直都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惯性是需要外力才能打破的。就像自己这革命一样,其实就是一种外力,强行改变着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习惯。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地方根据地的党员干部都能力够强,能够做到面面俱
到,总有一些地方是会出现疏漏的。但是实际上并不意味着没有前进党的这些地方的秩序就会遭到破坏,因为当地的人民群众会按照过往的生活继续下去,直到外力的出现。
坚固的碉堡总是从内部开始攻破的,但是当外力超过碉堡的承受能力的时候,这个碉堡照样是要土崩瓦解的。现在这些地主士绅还不是坚固的碉堡,张英豪的这个外力也不是无坚不摧。不过这些地方武装在张英豪的铁血打击下依旧是被迅速消灭,张英豪现在就是这么豪横的一路横推过去。
但是事物起绝对变化必须是要从内部解决,外力只能起到事物的增减快慢而已。只有事物的内部起了变化,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刚刚解放的根据地在外力的作用下,其实就是加快了那些地方的内部变化,但是实际上如果那些刚解放地区的人们拒绝变化的话,那么张英豪又有什么办法呢?
张英豪现在通过这一年的认识,已经差不多完全看透满清了。再加上现在张英豪的情报网已经在四川覆盖的差不多了,各处的消息汇总以后,张英豪才算是完全松了一口气。可以说到了现在,张英豪的扩张已经不像第一次扩张那样没有情报支持了,现在的扩张已经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扩张了。
张英豪知道现在那些军官其实已经在摩拳擦掌准备大
干一场了。不过现在这些往外打的申请很多军事委员会都没有批准批,因为张英豪觉得自己依旧没有做好接受那么
庞大地盘的准备,特别是野战部队还没有真正的训练出来。
张英豪可以看不起满清的军队,但是张英豪却不希望这些战士出现过多的牺牲。所以在张英豪的强制之下,各个心里都憋着一股气。不过这些张英豪都不怎么担心,军队里面本来就不应该出现什么左派右派之分,军队里面也不应该出现什么好战不好战这么一说。
军队只能是时刻准备着,在有需要的时候按照命令出动就可以了。军队能不能够讨论一场仗该不该打?是能够
讨论的,所以这仗打起来就必须是代表正义,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否则就难以发挥战士的主观能动性,会出现自
我怀疑。
前世的共和国对外七场战争里面,都是代表着正义之战,人民对于这些战争并没有什么异议,所以张英豪对于
战争是抱有很高的神圣性的。经过一年的成长,张英豪对于军队又有就了不同的认识,军队必须是无产阶级的统冶的工具,军队可以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军队的思想必须和
无产阶级的思想相结合,统治者必须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无产阶级通过改造群众获得更加广大的群众基础,但是实际上人民群众好像是无产阶级的同盟者和来源。无产阶级的最高目标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所以无产阶级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自我的新陈代谢,一轮又一轮的自我淘汰以后,终将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自我否定,自我淘汰,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自己有错呢?又有多少人愿意自我否定,自我淘汰呢?
前世小学的时候加入少先队员的时候唱的队歌有一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光荣传统。前世成年以后看到网络上面一句话说:我听过的最大的谎言就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庄子有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前两句受人欢迎,因为那是说别人的,后一句为什么不出名呢?就是因为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没有人能够永远正确。就是因为这句话说的太好了,好到让人惊恐的程度。
在时间面前,人类的短短几十年上百年的寿命算的了什么呢?所以一个没有时间唯物主义,不和时间做朋友的人,又怎么能够理解到这些呢?他们本来就是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急于求成,想着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想着自己这一代人进不了共产主义就觉得下一代,下下一代也进不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话,其实就是不能够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不过没有现实的参考,脱离实际也是非常正常的,实际上就是干就完了。
所以党员干部必须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并且相互结合起来,顺应人民群众的需求,才能够迸发出无以伦比的力量。任何的自行其是,单打独斗,都是不可行和不可取的。必须想方设法的让群众理解,自发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站在一起。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时候,出现无数的问题都是非常正常的,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之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在人认识社会的过程里面,从被动社会
过渡到主动社会的过程里面,伴随着的必然是鲜血与痛苦,但是孕育出来的就是美好与希望。
古语有言:神器本无主,有德有力者居之。又言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还言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张英豪知道很多事情就是自己必须要做的,骂名,恶名,好名,坏名或者是其他什么,张英豪对此已经是无所谓了。有句话叫做盖棺定论,实际上很多人
到了盖棺也无法定论的地步。
所以才会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到的结果就会不一样,
就像写文章,切入点不同但是同样可以拿满分。武为什么没有第二呢?因为只能分生死才能说谁是真正的第一,不分生死的比试算什么第二呢?
不过现在张英豪对于军队建设方面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军委也不是吃白饭的,都是经历过战斗的人员。而且这些人要考虑的就一个问题,如何打仗的问题,所以这些人的进步还是非常大的。
如果一个人只需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他的成长将是有目共睹的,现在的军委成员成长的就是不错。不过张英豪现在已经接到了前线的报告,攻打地主士绅与满清的死伤越来越多,有些时候一次死伤十多人的情况已经出现了。
现在张英豪已经弄明白了一个事情,那就是为什么满清在多次对外防御战中都出现了溃败的事情,主要原因不是长官惜命,而是清军都不知道为谁而战而已。
为什么太祖敢说帝国主义是纸老虎?那就是因为帝国主义在人民战争面前是注定要失败的。但是发动人民战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花费无数的力气去教育人民,人民才会觉醒。而觉醒的人民知道为谁而战的道理,他们就将会无往而不胜。
张英豪上完一天的课,回到办公室喝了几口水以后,忽然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做,舆论的阵地肯定是不能丢的。接下来自己就要正大光明的开始革命了,不用再像现在这样偷偷摸摸了,那么接下来光明正大的宣传也就有必要了。
于是张英豪又召集组织部门的人开了一个短会,挑选出合适的人员组建了一个报社和一个杂志社,打算出一份报纸和一份杂志,张英豪把它们分别命名为《人民日报》和《新青年》。
办报纸可以说是张英豪一直想做的事情,但是之前一直条件不成熟。所以只能是在内部对于一些必要的事情进行内部的通报,不至于让根据地的党员干部变成睁眼瞎。其实消息的内部通报在中国是自古就有了的,在古代我们把它叫做邸报。
清朝时代《邸报》发行量很多了石米以询的4江报》,成为广大官吏、学者、甚至平民都能阅读的报纸了。清代末期,邸抄之外又有了“京报”:“报记了门的报房来管理经营,成为具有一疋规候的o1BPIJ'开始有了初步的报纸的雏形。
总的来说,邸报其实就相当于是历朝历代一份官方的内部通报,把朝廷的相关事情传达给下面的人。能够读邸
报的人,几乎都是达官贵人及其相关的人。几乎与普通民众没有什么关系。
而报纸就不同了,无论是中国的《邸报》还是西方的《每日纪闻》,都是古代的媒介,虽有现代报纸的雏形,但仍与人们普遍概念里的报纸有着非常大的出入。现代报纸有三大特性,即:刊载新闻;定期出版;公众发行。
1895年,即光绪二十一年,著名的维新变法派康有
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强学会,并出版报纸《中外纪闻》(又名《万国公报》),这是早期的中国人所办报纸中影响力较大的。当时仅北京就已经有几十种各类报纸,日印量过千的规模。
1900年后,随着报纸的陆续创办,北京出现了六大报房,字号是:聚兴、聚恒、合成、信义、集文。这些报房控制着京城各报业的发行权,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报房。各报房都雇有报夫,一律穿蓝布长衫,肩上搭一条蓝布长袋,内装日报,健步如飞,分送各衙门、官员府第、大商号、钱庄等订户。
张英豪现在就是准备发行报纸和杂志,报纸就在根据地里面发行,而杂志在根据地发行的同时,还要沿着长江两岸宣传。《人民日报》分四版,一版内容是讲根据地内部发生的事情,一版就宣传根据地的政策,另外两版就是讲国际国内发生的事情。
至于杂志嘛,当然就是鼓吹革命,批判帝国主义,批判满清朝廷,宣传白话文等等。张英豪想通过这本杂志寻找更多的爱国青年和寻求救国道路的人加入进来。至于如何发行?那肯定不可能是光明正大的拿出来卖。只能通过秘密渠道把杂志送到有希望发展成同志的人的手里,或者在租界售卖。
现在在长江两岸已经建立起来了多个学习聚会秘密据点,已经发展了成千上万的同志。具体多少人,张英豪不清楚,就算是负责发展的同志自己可能也不清楚,就算是情报部门总头目李天桥也不完全清楚。
毕竟每次送过来的名单都是已经相对滞后的,而且某些隐蔽战线的同志的名单也不会出现在纸面上面。其实张英豪最开始得到名单的时候也是吓了一跳,毕竟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发展了这么多人。不过里面的名单资料骗不了人,所以也让张英豪明白了现在满清灭亡的必然,满清的统治基石已经动摇,这破房子已经经不起分吹雨打了。
张英豪现在对于国内国外的纷纷扰扰完全置之不理,—心—意就是把自己的培训搞好。张英豪前世看穿清小说的时候,很多主角都是要跑到墨西哥或者美国去挖石油,获得大量的资金购买机器设备,从而进行大量的建设。
张英豪倒是也想这么干,但是张英豪却挖空脑子也想不出哪里有油田,张英豪只知道墨西哥湾和波斯湾沿岸有大量的油田,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张英豪甚至看过一篇穿清小说是没钱了就去找个矿挖,没钱了就去找个矿挖,然后完成了工业积累。
第一百四十七章:
张英豪现在是越来越羡慕这些主角了,他们的外挂让他们轻轻松松就站在无数人智慧的肩膀上以一己之力几乎就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功业。就像是那些重生搞娱乐的,一首金曲接一首金曲,好像很牛逼的样子。
实际上呢?这些金曲是多少人智慧的结晶?是多少人赖以成名的金曲?被主角你一个人写出来,难道还不能成为娱乐圈的霸主级人物?一个世界的歌曲资源被一个人享用,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可惜张英豪脑子里面没有这些资源的位置,自己脑袋里面对于那些石油资源是空空如也。歌曲倒是有很多,但是张英豪也不可能现在写出一些情情爱爱的小资歌曲出来惑乱人心,既然选择了革命这条道路,那么,就在这条路
上好好的走一遭。而且张英豪盘点了自己穿越带过来的资源,真的也就是革命造反这点知识了。其他的东西自己没
有学到,学到的在这个时代也用不上。
张英豪明白了为什么后世很多人宁愿送外卖,送快递也不愿意进厂工作了。进厂就是一个劳动力的买卖的关系,而不进厂里就意味着外面无数的机会。这里面就有一个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的问题。
在外面有无数的机会能够拿到比工厂里面更高的工资,就算是低一点也没有工厂里面干活那么累,所以进厂里干活一般都是在比较后面的一个选择了。而且前世还出现了无数文章抨击那些影视城里面养着的一大群吃盒饭的懒汉。
虽然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是现在可不是二十一世纪,工作难找可不是一句话的问题。就像张英豪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一样,到哪里能够弄口吃的确实是一个问题。这也是张英豪在现在敢于革命的原因,就是因为吃不上饭的人太多了。
只要有一个吃饱穿暖的机会,现在人民群众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的,而这就是张英豪现在革命的基础。础越是压迫,越是贫穷,就越是希望改变命运,那么革命的火种就越是容易播种下去。如果是在后世有人叫自己革命,张英豪肯定会看二傻子一样看着他,自己不缺吃,不缺穿,革个什么命呢?
张英豪组建好报社和杂志社以后,想了一下,就给《新青年》写了一份创刊词。也就是当年陈独秀写的那个文章: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副,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当然了,对于清末那一批文人搞出来的这一套,张英豪也是要反对的。就比如说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大力提倡"德先生”(铭主)与“赛先生”(科学)。
“德先生"即"Democracy”,德莫克拉西(音译)—-意为:“铭主”,所谓”铭主"是指铭主思想和铭主政治;
“赛先生”:即"Science”,赛因斯(音译)—―意为:“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张英豪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要搞出一个德先生和赛先生来,难道他们这些文人谈话的时候科学和铭主难道要用德先生、赛先生才能够显得他们有文化?张英豪记得自己在学历史课的时候一直就不明白这德先生和赛先生到底是什么东西,科学和铭主为什么要叫德先生和赛先生。
张英豪现在觉得如果自己也弄出个德先生和赛先生来,自己就不单单是蠢货那么简单了。张英豪可以肯定,如果用德先生和赛先生来说科学和铭主,全国只会有万分之一的人明白是什么意思就不错了。
像用德先生和赛先生来代表科学和铭主,这完全就是与民众隔离的一种做法。完全就不是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意思。无数人听到德先生和赛先生绝对是云里雾里,不明所以。这种表述只能在他们那些文人之间小范围流通,没有什么意义。
而实际上呢?这些无良文人通过垄断科学与铭主这些名词的解释获得自己不应该有的地位。愚弄了民众,垄断
了学术,垄断了权威。和后世那些所请的公知,业乔民心一样,眼高手低,不知所以。
张英豪从一开始虽然推广自适文和简体子A但E却L从来不强求别人都一定要说白话文与简体子。但定张m家自己是没有能力写出文言文和繁体字的,只能J与—X言文。而且根据地的公文,贫料都定用曰白又和间p了写,其他的张英豪也管不了那么多。
语言的简练,并不在于是用白话文,还是用文言文,只要用字恰当,白话文能做到比文言文更简练。
在张英豪看来,白话文和文言文之争定1扁公艺Et有。因为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必然的趋分。浓界家年时说至少没有听过一节课是全部用文言文来讲的,如果平时说话都用文言文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是张英豪也不会主动去说文言文的坏话,在说话造句的时候,哪个好用就用哪个,实用就可以了。但是只要在政府文件或者考试里面规定不能用文言文,那么,文言文的淘汰就是必然的。
张英豪办的报纸和杂志都是要用白话又米与的.四s英豪写文言文也写不出来。在后世的学生里面,能独自与文言文的可以说是十万里挑一。至少张英豪只在阅读贫料上面看过,现实没有遇见过一个这样的人。
把报纸和杂志的架子搭起来就用了张英豪几天时间,安排人员的工作生活也是不容易。也就张英豪手里握着的资源比较多,所以做起这些事情来是得心应手。如果是手底下的人就不行了,第一次做这些工作,一个个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里,自己是什么工作,具体做什么也不知道。
张英豪还要把人员分门别类的组织好,再进行相关的培训。很多人不知道做一件事情的难度,总看到别人轻轻松松就完成工作,总感觉自己也行,实际上就是一种错觉。如果一个资源掌握不多的人,哪里能够组织这么多人无条件在一起工作?等你组织起这么多人的时候又要花费多少时间呢?
张英豪可以直接调用印刷排版的那些工人同志,或者直接联系到相关的工厂,但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不懂这些,又要花费多少心思呢?又要跑多少腿呢?最重要的是张英豪从来就没有考虑过盈利问题,对于张英豪来说,办报和办杂志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通过报纸和杂志这两样工具做事情。就张英豪现在掌握的根据地来说,虽然赚钱是必须的,但是张英豪从不指望她赚多少钱。
这就是政府和企业的不同,企业的目的就是要赚钱,所以任何一个人在还没有办企业之前就必须要找好销售渠道,否则就可能血本无归。但是政府做这些事情考虑的就不是赚钱问题,更多的是考虑政权问题。当然了,张英豪是知道办报和杂志是必然赚钱的一个行业,而且还能至少持续赚钱一百年。
这个时代里面的人,国人对于外国人的了解是及其有限的。甚至很多人对于外国人还停留在神话传说里面,就
像佛教里面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一样的玩意。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西方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居然在人们的想象里面居然重合了。
这个时代的国人对于外国的历史文化更是全无了解,别说现在,就算是在后世,张英豪自己刚刚到广州读大学的时候,偶尔看到一个白种人也是像看珍惜动物一样猛瞅。不过张英豪后来还是发现很多外国妹子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特别是俄罗斯的毛妹,那高挑的身材和那一双超级大长腿,小小而坚挺的鼻子,尖尖的下巴.......
直到第一批报纸印刷出来,并且以及开始出第二批的时候,张英豪才对这个工作开始放手。对于《新青年》这本杂志,也在张英豪紧锣密鼓的策划中新鲜出炉,里面的内容用了大量张英豪自己写的文章。当然现在根据地有能力写这方面文章的人也实在不多,不过也不是没有,张英豪也用了多篇学员写的文章,还从他们的工作日记或者作业本上获取了不少的素材。
张英豪知道现在满清还是代表着正统,还是有大量的精英在满清朝廷里面工作。而且整个国家的精英阶层几乎都是出自地主士绅这一批人,所以任何时候小看这一批人都是自寻死路的行为。这些人或许没有阶级的具体概念,但是这些人也是非常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的,他们也非常明白自己的利益来自哪里。
所以张英豪这第一本杂志里面对于很多问题都是避重就轻,很多问题都不挑明,如果有兴趣的人看到这些文章,自然可以通过学习班学到里面的精髓。如果没兴趣,那么暂时也就没必要学的那么深入了,这也是张英豪对于自己同志的一种保护。
上一篇:人在崩铁,每月一个概念级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