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的人民公仆 第88章

作者:夏虫之语

  “你在人民报发表的文章我都看过,虽然其中有些观点我不认同,但是对于批判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观点我是全面赞成的,对你确立的‘乌克兰民族发展史’我也基本赞成。

  在现在的新时代中,否定乌克兰民族和无视乌克兰民族发展是自我欺骗,越早的确立独立于大俄罗斯之外的乌克兰民族发展史越有助于我们在乌克兰的地位和掌控力,我的身份地位不能公开谈论你的《乌克兰民族发展史》,但是我很清楚这个民族史观确立后会有助于解决懂东部和西部的撕裂,这也是我把你派到沃伦的原因之一。”

第232章 你做事,我放心

  玛莉英斯基宫内富丽堂皇,斯拉夫各个时期的艺术品和东西方各种文明的文物摆放在走廊的两侧,从中世纪到近现代的各种油画悬挂在墙壁之上,无一处不彰显着玛莉英斯基宫的悠久历史和其在历史上反对独特地位。

  玛莉英斯基宫又名马琳宫,是彼得大帝的继承人,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于1744-1752年间在基辅修建的巴洛克式宫殿,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里是乌克兰总督府,20世纪20年代,这里建为一所农业学校,不久后,它就成了一座博物馆。

  二战期间,宫殿被严重破坏,战后苏共修复好后将王宫用于乌克兰最高权利政治中心,王宫也从私人宫殿成为了人民的财产。

  在原来国王的会议室,现在的乌克兰第一书记办公室内,精油熏香的味道弥漫在空气里。

  谢尔比茨基官复原职后,他的许多老朋友就送来了各种礼品,办公室里多了不少大地球仪和日本指挥刀、契丹古瓷等古董。

  为了给自己提神,谢尔比茨基在办公桌上放了一瓶提神的精油香水。

  此时偌大的办公室内仅有谢尔比茨基和哈尼耶夫、尼古拉三人。

  在谢尔比茨基和哈尼耶夫说话的时候尼古拉一言不发保持沉默,等到他们把工作聊完以后,尼古拉转身去书柜上取来了一个檀香木盒,小心翼翼的抱到桌上。

  “我知道你一直对契丹文化很有了解,想必也喜欢契丹的艺术品,这是别人送给我的一个契丹的金佛像,说是公元800年左右的文物,我今天把它送给你。”

  谢尔比茨基说着打开木盒,拿出一个巴掌大的金佛造像,这尊佛像做工精致,一看就是契丹文物。

  哈尼耶夫双手捧过,仔细翻看,见到底款有金匠敲击的类似汉字的文字,稍稍思索,低声说道:“这个文字可能是西夏文,结合您说的时代,这个金佛像也许是西夏王朝的珍品了。”

  哈尼耶夫说着就仔细地观察细节,见他对金佛像爱不释手,谢尔比茨基微微一笑。

  尼古拉低声提醒道:“维克托你喜欢我爷爷送你的礼物吗?”

  哈尼耶夫急忙把金佛放回去,笑道:“多谢我亲爱的慈父,您老人家的礼物实在是太珍贵了,我有些不好意思要的。”

  “我送你金佛是有寓意的。”

  谢尔比茨基沉声说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听人说过一个东方佛陀的故事……”

  谢尔比茨基讲的大致就是一个佛陀无私修行的故事,在他讲完以后,郑重其事的说道:“我当年听完故事以后觉得苏共成员在有些地方和两千年前的佛陀很相似,不过我们热衷于对物质世界的落后现象进行改造,而佛陀们只会宣传对物质世界的所有现象进行接受,这点事我们远胜所有宗教哲学思想的一点,我送给你金佛是希望你在达到沃伦后,利用佛陀的众生平等的思维平衡的处理西部和东部的差异和矛盾,处理苏共和乌克兰民族分子的差异和矛盾……”

  哈尼耶夫躬身道:“谢谢您的厚爱,我亲爱的慈父,我到沃伦后一定牢记您的教诲,整合好乌克兰民族独立势力,处理好各种问题……”

  谢尔比茨基哈哈一笑:“我对你有信心,你办事,我放心。”

  在谈话结束时已经是12点半,谢尔比茨基的营养师已经来催了他两次,尼古拉低头看了看腕表,说道:“我已经让厨房加菜了,维克托你今天中午陪老爷子吃顿饭,我还有事就去忙了。”

  说完尼古拉点点头离开了,谢尔比茨基则跟哈尼耶夫去了餐厅。

  在餐厅吃了一顿不算丰盛但是营养搭配科学的餐食后,哈尼耶夫就回家了,正巧今天下午尤先科一家来看望塔季扬娜和保尔。

  哈尼耶夫就和尤先科喝茶下棋,塔季扬娜和他的姐姐则一起照顾孩子并聊天。

  等到快到傍晚的时候,教委秘书处的电话就打到了哈尼耶夫家里,通知哈尼耶夫中央政治部明天会到教委考察哈尼耶夫,请副主任同志明天准时参加。

  哈尼耶夫刚刚挂断电话,听出点意思的尤先科笑道:“谢尔比茨基书记办事速度够快啊,上午见了你,下午就启动提拔你的程序了。”

  哈尼耶夫知道对于谢尔比茨基而言,提拔一个州部级干部很简单,可以说是一句话的事,所以只要他想,明天考察,后天就可以下达组织任命了。

  微微一笑,哈尼耶夫说道:“老爷子要不是顾忌改革派,我现在早就是哈尔科夫的州长了,这也不算快了。”

  尤先科身为乌克兰银行金融的高层,他的见识远超一般的苏联干部,也多次出国见识过西方世界,原本是一个坚定的改革派,但是在跟哈尼耶夫接触后,尤其是受到了哈尼耶夫的“理性改革”的思想影响后,他也对改革派祛魅了。

  “不要紧的,只要你的乌克兰人民运动消停一段时间,老爷子提拔你也就没人在意了,无非就是忍一忍吧。”

  “是啊,也就是忍一忍。”

  哈尼耶夫说着点点头。

  塔季扬娜抱着孩子走了过来:“亲爱的,姐姐姐夫他们来了,今天晚上我们出去吃吧?”

  “好啊,你想吃什么?”

  “还去那家法餐厅怎么样,我已经很久没有吃过高档菜了?”

  哈尼耶夫知道妻子说的是平丘克开的那家饭店,在上次和季莫申科一家、波罗申科在平丘克的饭店吃饭后,平丘克就算是巴结上了哈尼耶夫,不仅和波罗申科成为了朋友,时不时就会给哈尼耶夫家送一些高档食材和法国红酒。

  哈尼耶夫原本也有心将平丘克收为己用,因此对平丘克的刻意交好是来者不拒。

  通过多次的往来,平丘克已经成为了哈尼耶夫势力范围的新人,所以哈尼耶夫想去平丘克的饭店吃饭很简单,平丘克也已经吩咐过了经理,对哈尼耶夫的家人要非常尊重热情且无论吃什么合喝什么都要免单。

  想了想母亲一个人给一大家人做饭确实太辛苦了,哈尼耶夫就点点头:“好啊,等到西德洛夫和父亲他们下班回来了,等到妹妹也回来了,咱们开车去,家里现在有两辆车,还有尤先科的车,正好拉得下咱们。”

第233章 考察

  当天晚上哈尼耶夫和尤先科两家人就在市中心的高档法餐厅的隔间雅座就坐了。

  因为平丘克不在基辅,只是饭店经理为哈尼耶夫一行进行的服务。

  切披萨的时候,得知了哈尼耶夫明天要接受考察,且谢尔比茨基已经定下让他去沃伦当第二书记后,弟弟西德洛夫和母亲妹妹等都觉得高兴,纷纷举杯恭喜哈尼耶夫。

  可是父亲弗拉基米尔却微微皱眉:“沃伦不大,但是近些年十分亲近西方,在改革后也热衷于跟西方做生意,把他们的煤炭卖给西德,你去那里做出成绩也不明显,付出却不会比去发达州少一丁点,不是好地方。”

  哈尼耶夫低声把谢尔比茨基的考量跟父亲悄悄说了,弗拉基米尔这才舒展了眉头,低声说道:“如果只是一个过渡那无所谓,沃伦不大,人口也少,你又是第二书记,随便干干等着调到其他州当第一书记就是了。”

  哈尼耶夫没有解释,而是微笑点头:“父亲您不用担心我的仕途,我会让咱们哈尼耶夫家族名留青史,成为乌克兰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存在的。”

  尤先科适当的插嘴说道:“叔叔您可能不知道,维克托在咱们乌克兰的名气很大的,不到三十岁就成为副部级干部,那可是二三十年都不多见的了。”

  弗拉基米尔哈哈一笑:“说的是呢,自从乌克兰成立以来,除了小说里的保尔·柯察金和勃列日涅夫书记,还没有哪个29岁的副州级实职干部了,如果明年你能做州长,儿子,你比勃列日涅夫都要更早当州长的……”

  哈尼耶夫微微一笑,没有再说话。

  这一顿晚饭两家人吃的很好,氛围也十分轻松愉悦。

  即便沃伦州再偏远,哈尼耶夫去那里做第二书记毕竟是提拔重用了,作为他的至亲家人,尤先科、弗拉基米尔、娜塔莉亚都十分高兴,只有塔季扬娜有些情绪不高,显然是对丈夫离开家去外地任职有些不舍了。

  晚餐结束回到家后哈尼耶夫才发觉到妻子的情绪不高,他轻轻从背后抱住妻子,下巴压在她的头上,深深嗅了一口她的发香,问道:“你不想我去沃伦吗?”

  “不,不是的。”

  塔季扬娜轻轻摇头,转身吻了哈尼耶夫一口:“我只是因为刚生完孩子,不希望我们的保尔离开他的父亲太远,也不舍得你离开我的身边。”

  哈尼耶夫轻轻摸了摸塔季扬娜光滑的脸蛋:“没关系的,等到我半个月左右应该就能熟悉工作,稳定下来,到时候我把你和儿子接过去跟我一起生活,我的级别是可以配生活秘书和保姆的,你们可以得到比在家还好的照顾。”

  塔季扬娜低声道:“可是我在基辅更自在,不过为了你我愿意,你要快一点接我。”

  哈尼耶夫转身看儿子已经在婴儿床上睡着了,就抱起塔季扬娜走向大床:“我向你保证,一定尽快接你们,今晚我先好好补偿一下你……”

  ……

  第二天早上哈尼耶夫起得很晚,因为昨晚他操劳到了后半夜才睡下,结果没多久夜间哭喊的儿子又把他吵醒了,最后保尔吃着母乳睡着,哈尼耶夫则失眠了快一个小时才渐渐睡着。

  如果不是今天要考察自己,哈尼耶夫根本不愿意起床,磨磨蹭蹭在8点半起来换了一身西服,哈尼耶夫就开车去了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的办公楼。

  哈尼耶夫一出现,教委的工作人员们都无比热情的上前打着招呼,显然作为基辅人,大家的消息都挺灵通,已经知道了哈尼耶夫要提拔的消息了。

  哈尼耶夫原本就是个没多少架子的人,他微笑着回应,片刻后来到了会议室。

  此时教委的大多领导们已经到了,看到哈尼耶夫进来八个副职和部分中层领导齐刷刷的起身向哈尼耶夫表示祝贺。

  显然大家都知道今天的所谓考察就是走一个过场。

  哈尼耶夫看了看,问道:“怎么没见谢尔盖·科维特主任?”

  科维特是教委一把手,也是谢尔比茨基当年提拔的老人,因为教委不是要害部门,一直没有被古连科拿掉,等到谢尔比茨基付出好特他自然还能稳稳当当的干教委主任,甚至有机会在退休前调到更好的部门当一届一把手。

  这次考察提拔哈尼耶夫是乌克兰中央的一个过场形式,政治部来的领导和科维特本人都一定得到了谢尔比茨基指示的,所以按理说这次考察必须是科维特主持的。

  秘书办公厅主任哈尼耶娃说道:“科维特主任去接政治部来的领导了,是第一副部长维斯里多夫。”

  维斯里多夫是谢尔比茨基的心腹之一,哈尼耶夫的老朋友,之前根纳季·季莫申科一步跨两级,提拔为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市的基洛夫区委书记就是哈尼耶夫找维斯里多夫办的。

  得知来的是老朋友哈尼耶夫心中又松弛了:看来不会出现任何意外情况了。

  十几分钟后,科维特带着维斯里多夫一行十人走进会议室,因为是熟人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过场,所以这场考察很快就结束了。

  等到会议结束后科维特与哈尼耶夫亲自送维斯里多夫一行离开,看着他们的车子远去了,科维特微笑道:“我提前向维克托你道喜了,明天你的新人事任命就应该下来了,最少也是个州苏维埃主席或党委第二书记了。”

  州主席也就是所谓的州长,州长和州第二书记是一个州的二把手和三把手,有时候会是州长兼任第二书记,所以一般第二书记的级别都是正州级干部了。

  哈尼耶夫也没有胡乱谦虚,他微笑点头:“一切都是为了党的事业,听第一书记的安排了。”

  “你的能力很强,在咱们教委虽然只干了一年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我原来还想着让你接我的班,现在看你会去地方,谢尔比茨基书记对你是给予了厚望,要好好锻炼你了。”

  哈尼耶夫感慨道:“感谢您对我的支持和培养,我在教委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是学习了很多,也得到了成长,我以后不管走到哪个位置都不会忘记您和我们教委……”

第234章 到任

  1月21日,乌克兰政治部对教委第九副主任维克托·弗拉基米尔·哈尼耶夫同志进行了考察。

  22日,乌克兰苏共中央免去哈尼耶夫的教委副主任职务,紧接着任命哈尼耶夫为沃伦州党委第二书记,主抓意识形态和党建工作。

  23日,哈尼耶夫回到教委交接工作,并归还了组织配给的公车,虽然好几位领导都明里暗里告诉哈尼耶夫车子他完全可以开走不用归还,但是哈尼耶夫并不贪财,更不可能贪这一点小小的财产从而辱没自己的名声。

  所以哈尼耶夫还是毅然决然的归还了教委配给自己的车子,并自掏腰包请全体同事们吃了一顿午餐。

  1989年1月24日,得知哈尼耶夫高升的许多老部下,老同事和老同学、朋友们都纷纷前来拜访祝贺或致电祝贺,不少人还送上礼物。

  哈尼耶夫按照关系等级区别对待,凡是切尔诺贝利时期和雅尔塔时期的老同事老部下,哈尼耶夫接受了他们的祝贺并收下了他们的礼物。

  对于外交部和教委的同事手下,哈尼耶夫只是接受了祝贺并表示感谢,对他们的礼物和礼金则是一概不收。

  对于自己派系的心腹之人,例如波罗申科、维雪斯基、谢尔盖、普利斯丁、波塔宁、季莫申科等人,哈尼耶夫不仅毫不客气的收了他们赠送的礼金礼物,还对他们各自负责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和关心。

  对于乌克兰人民运动的委员们,哈尼耶夫则保持着高风亮节,不仅没有收取任何祝贺礼物,还表示在自己熟悉沃伦后将会要求大家去做客旅游,并在西部各州开展后续的人民运动。

  乌克兰人民运动委员会的领导成员们都明白了哈尼耶夫是准备在下一步把“人民运动”的发展重心放到乌克兰西部各州了。

  这些委员大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许多人的家乡就是西部各州,也知道西部各州的民族独立意识远比东部各州强烈,如果乌克兰人民运动的发展重心放到西部也许还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空间。

  虽然哈尼耶夫曾经一再保证谢尔比茨基上台后并不会对乌克兰人民运动进行打压限制,哈尼耶夫也通过《人民报》对谢尔比茨基以往的工作成绩进行了汇总报道,为的是唤醒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们对谢尔比茨基的感恩之心和客观态度。

  效果有一些,但是毕竟谢尔比茨基之前对民族独立分子和宣传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的抓捕迫害很厉害,许多知识分子还是对他十分忌惮甚至畏惧厌恶、怨恨。

  所以乌克兰人民运动暂时把发展重心放到远离基辅的西部,许多委员是举双手赞成并支持的。

  26日,哈尼耶夫与亲人朋友们欢聚一堂,吃了一顿团圆饭后就踏上了西去赴任之路。

  由于哈尼耶夫家族和尤先科、塔季扬娜等人的不放心,加上哈尼耶夫的级别高了,得罪的人多了,确实需要注意自身安全,最后经过他们的强烈要求,24日的时候哈尼耶夫通过内务部第一部长诺维科夫要来了一名二十五岁的内务部军队中的精锐战士担任自己的司机兼保镖和生活秘书。

  这个名叫谢廖沙·拉伊夫的年轻战士是内务部部队里的兵王,个人素质极高,如果不是哈尼耶夫提出要求,诺维科夫绝不可能把他派给哈尼耶夫做司机的。

  在熟悉了两天后,哈尼耶夫对做事干练认真,沉默寡言的谢廖沙·拉伊夫十分满意,两人开着波罗申科为祝贺老大升任州第二书记而赠送的奔驰轿车离开了基辅,一路向西。

  基辅距离沃伦州的首府卢茨克市大概390公里左右,而且有直通的高速,车技了得的谢廖沙开了4个小时(期间休息了两次),两人终于到了卢茨克。

  车子驶入市区,哈尼耶夫发现卢茨克市高楼大厦极少,入眼可见的全是低矮的平房,但是房屋十分别致,街道整洁,汽车不多,行人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车、摩托车甚至马车为主,直到进入市中心哈尼耶夫才看到了远处的一些三四层楼的家建筑,其中最高的是一个国营招待酒店,其次高的则是沃伦州党委和最高苏维埃办公大楼、卢茨克市党委和最高苏维埃办公大楼等。

  沃伦1939年设州,首府卢茨克,面积2.02万平方公里,该州地势北低南高,北为波列西耶沼泽低地,南为沃伦丘陵,矿藏有煤和泥炭。

  产业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和甜菜,工业以采煤为主,次为食品加工、轻工及机械制造及金属加工。

  小小的沃伦州产业布局并不简单,农业种植有着上千年的传统和习惯,工业发展的较晚,但是得益于苏联的体制优势,数十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工业系统,其中以采煤为主,其他工业大都围绕采煤业和农业加工。

  哈尼耶夫来之前是做过功课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情况,他让谢廖沙载着他在市区转了几圈,并且随机找一些市民打听情况。

  卢茨克市虽然是首府,但是却不是经济中心,科韦利的经济地位完全可以与卢茨克平分秋色,在亲自打探后,哈尼耶夫也终于对沃伦州和卢茨克市有了一个第一印象,来之前了解的信息和自己实地看到和打听出的情况对照后,他觉得自己更有把握迅速掌控局势,干好第二书记的工作了。

  坐上车后谢廖沙问道:“哈尼耶夫书记,咱们还去哪?”

  哈尼耶夫拿出口袋里的手机,看了看好几个卢茨克市的未接电话,知道是沃伦州党委接待自己的人员。

  重新关闭手机盖,哈尼耶夫微微一笑:“车子掉头,去州党委和最高苏维埃办公大楼。”

  看着车窗外的街景不断的向身后闪躲,哈尼耶夫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低声赞叹道:“1989年,国际共运的关键一年,也是我政治人生的关键一年……”

  哈尼耶夫忽然想起了一句记忆深处的契丹古诗,用标准的普通话低声吟道——

  “事到万难须放胆……事到万难须放胆……”

第235章 两手抓,两手硬

  1989年1月26日傍晚,哈尼耶夫到任沃伦州。

  已经等了他大半天的沃伦州党委和苏维埃对于哈尼耶夫不接电话的行为没有丝毫的怨言,提也没有提。

  整个沃伦州党委在第一书记哈尔琴科的带领下热情的接待了哈尼耶夫,连夜召开领导班子见面会,并在见面会结束后的晚上招待了哈尼耶夫美美的喝了一场。

  一顿酒下肚,哈尼耶夫与自己新同事们都认识了,也跟沃伦州的第一书记亚历山大·哈尔琴科、州最高苏维埃主席阿列克谢·巴特拉科夫这两位自己的领导熟悉了。

  亚历山大·哈尔琴科是个年近七旬的老人,据他自己说,他是跟随谢尔比茨基十多年的老人,担任州第一书记已经有十年光景,在沃伦州也工作了5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