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的人民公仆 第89章

作者:夏虫之语

  因为谢尔比茨基的缘故,哈尼耶夫在沃伦州十分受欢迎,尤其是州第一书记哈尔琴科,更是公开在大会上表态,把哈尼耶夫说成是中央下来指导工作的先进工作者,这种高高捧起无论是否发自肺腑,都绝对说的真话,因为看在谢尔比茨基的面子上,哈尔琴科也知道哈尼耶夫赖沃伦仅仅是个过渡,说不准过两年他就成自己的领导了。

  因为沃伦州党委和苏维埃的高度支持,哈尼耶夫享受了堪比第一书记的待遇和尊重,在第二天上午召开的州班子扩大会上,第一书记哈尔琴科向全体领导班子和州各委员会领导宣读了哈尼耶夫的职务和分工,然后点将让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监察检查、法院等部门的领导人向哈尼耶夫进行口头工作汇报,因为这些涉及到的十多个部门都是第二书记哈尼耶夫的分管单位。

  显然哈尼耶夫分管的部门远比他这个职务应该分管的单位多,而且还都是权利极大的部门,这自然是哈尔琴科的有意为之,也许是为了讨好哈尼耶夫巴结他身后的谢尔比茨基,又或者知道哈尼耶夫的工作能力和风格,准备放权放哈尼耶夫好好在沃伦历练一下。

  无论如何哈尼耶夫都感激哈尔琴科的好意,在会议结束后单独找到哈尔琴科向他表示了感谢。

  哈尔琴科笑眯眯的说道:“我已经69岁了,也干不了几年了,你是谢尔比茨基书记看重的后起之秀,未来乌克兰的天下是你们的,我可不能影响苏维埃的事业,你在沃伦就放开手脚好好干,我给你兜底,我听说过你在切尔诺贝利和雅尔塔的事迹,知道你是个有大本事的干部,兴许你能把沃伦建设的更加繁荣呢……”

  哈尼耶夫点头道:“有您对我的信任,我一定用心工作,争取尽快做出成绩!”

  散会后,党委秘书办公室的主任带着哈尼耶夫和谢廖沙去了书记办公室和临近的司机办公室。

  哈尼耶夫的办公室很大很宽敞,里面办公用品一应俱全,套间里还有厕所、卧室和生活用品,除了这个时代还稍显落后且奢侈的计算机没有配备,其他的东西都有了。

  哈尼耶夫检查一下,满意的点点头:“多谢哈尔琴科书记和米哈乌主任您了。”

  米哈乌主任是党委秘书处的主任,也是沃伦州党委的大管家,他是波兰裔,但是却不怎么会说波兰语,对俄语和乌克兰语都说得很溜。

  米哈乌轻轻摊手:“您太客气了,您先休息吧,有什么工作安排就给我打电话。”

  说着他指了指哈尼耶夫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

  哈尼耶夫点点头,而后米哈乌退了出去,谢廖沙也悄悄退了出去。

  哈尼耶夫的办公条件非常优越,而且附近还有组织分给他的一套高级公寓,作为州党委第二书记,他还拥有许多特权,虽然才来沃伦一天,但是哈尼耶夫已经感觉到了自己似乎回到了在雅尔塔当第一书记呼风唤雨的日子。

  “只有做一个地方党委政府的最高负责人才能拥有权利的最终形态,让人感受到领导的最终魅力……”

  哈尼耶夫嘟囔着就坐在了自己的真皮沙发上,找到崭新的笔记本和钢笔,打开扉页,也上面写道:“1月27日中午,我算是在沃伦站住脚步了……

  沃伦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农业产品的产量虽然不低但是在遍地黑土地的乌克兰而言丝毫不出彩,工业产值完全依靠煤炭,这就造就了沃伦的农民和采煤工人的占比极高。

  我还发现沃伦的民众会说俄语的人不多,即使有人会说,也说的很差,这里除了干部精通俄语,群众之间的通用语就是乌克兰语,幸好我会说乌克兰语,不过也说的不算很好,正好可以在沃伦好好练习一下,毕竟以后乌克兰语的地位会持续提高的……”

  哈尼耶夫写了半个小时,足足十几张纸才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

  “总结一下体会,感觉对沃伦的了解更清晰了……”

  哈尼耶夫收起本子,对自己如何开展工作也有了一些更清晰的想法。

  原本哈尼耶夫是打算按照谢尔比茨基的要求和自己的分管意识形态的本职工作出发,重点去做整合乌克兰民族主义力量,把民族势力最强的西乌掌控到乌克兰人民运动的手上。

  可是现在第一书记哈尔琴科对自己放权,让自己以第二书记之名行使无限接近第一书记的权利,哈尼耶夫觉得自己不能浪费这个积累主政一州的机会,反正有哈尔琴科和谢尔比茨基给自己兜底,哈尼耶夫觉得自己完全可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在做好整合民族主义力量的同时再结合沃伦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提高沃伦的经济实力和民生,让西乌享受到“理性改革”的“阳光雨露”,以经济增长稳定民心,防止原历史上的民族分离现象发生。

  哈尼耶夫觉得如果自己真的能解决掉乌克兰的民族分离主义,把未来的新纳粹给扼杀在萌芽状态,乌克兰必定能爆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也许在自己的领导下有望冲击欧洲一流强国的地位。

第236章 两个打造

  哈尼耶夫在沃伦州首府卢茨克市住下后的第二天就调整好了工作状态。

  每天哈尼耶夫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第二书记的本职工作里,不过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让党务工作变得不再重要,主抓意识形态的第二书记的权利工作已经比以往少了很多了。

  不过哈尼耶夫分管的部门远比一般的第二书记多,他准备先熟悉各部门工作的事务和沃伦州的各地情况。

  所以在1月底开始,哈尼耶夫的时间就被安排的十分紧凑,每天不是开会参会就是下去调研走访、实地考察,直到一周以后终于对自己分管的十多个要害部门彻底有了掌控的把握。

  通过调研了解,哈尼耶夫偶然间也得知了好几个信息,他觉得十分重要。

  沃伦州的历史上古老的政治中心科韦利市附近还保留着九百年前基辅罗斯的附属诸侯国弗拉基米尔-沃伦公国的部分遗址。

  哈尼耶夫觉得这个遗址可以好好发掘一下,然后再在原址上复原修建一些古建筑,让古迹复生,确立沃伦州古老的文化和与基辅罗斯一脉相承的历史,不仅能为沃伦州发展一下旅游业提振经济,还能通过举起基辅罗斯大旗解决沃伦州历史上长期属于波兰的纷争,让这个乌克兰极西的州拥有最恰当的属于乌克兰的理由。

  这个信息让哈尼耶夫精神振奋,觉得已经找到从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工作的机会。

  在发现了这个沿袭自基辅罗斯文明的古公国遗迹文化后,哈尼耶夫还在科学文化委员会领导的陪同下还沿着图里亚河沿岸继续调研,又找到了更多的文明遗址。

  同时哈尼耶夫还发现了许多当地的乌克兰人和波兰人在路边、河边、教堂、广场等许多地方修建的纪念墓碑,而且每一块墓碑前都放着新鲜的花朵和墓前瓶,在仔细看了墓碑上的波兰文字和乌克兰文字后,哈尼耶夫又询问了陪同的文化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才知道,沃伦各地的纪念墓碑很多,其中有一战时期的,更多的是二战时期的,是他们在纪念一战二战时被杀害的亲人修建的纪念墓碑。

  哈尼耶夫当时忽然想到了自己曾经看过的一部波兰电影的解说,电影名叫《沃伦》,内容就是二战时期在沃伦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民族仇杀,波兰人和乌克兰人之间的血腥杀戮和民族毁灭。

  因为西乌克兰地区在苏联时期被定性为匪帮,他们子啊历史上又确实是纳粹德国扶持的傀儡国,所以数十年来是不受待见的,所以目前沃伦的各族人民对此的态度还是统一的,那就是纳粹德国以及起扶持的伪政权都是十恶不赦的罪人匪帮集团,沃伦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民族仇杀都是纳粹德国以及起党羽煽动主导的人间惨剧。

  因为有纳粹德国和匪帮集团承受一切了罪责,沃伦的波兰人、乌克兰人之间似乎已经没有民族矛盾了。

  哈尼耶夫觉得这样很好,可惜很快苏联就要解体了,到时候西乌克兰地区向望更加富裕的西方世界,乌克兰民族史观如果没有确立,把苏维埃的八十年历史和乌克兰民族历史有机结合,到时候被掩埋起来的历史民族矛盾就会重新浮出水面,而且曾经被定性为匪帮集团的乌克兰总督区和彼得留拉集团也会被乌克兰人搬出来进行人为美化,为的就是全面否定苏维埃的八十年时光。

  哈尼耶夫意识到了沃伦州存在潜在的民族矛盾和未来的政治危机,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哈尼耶夫决定利用自己的权利做些什么。

  首先要让文化部门对弗拉基米尔-沃伦公国遗迹进行大力挖掘,之后再对古公国进行适当的修复,打造一些沃伦州的历史名迹和基辅罗斯一脉相承的文化烙印。

  其次,就是大张旗鼓的把纳粹德国和其匪帮政权对沃伦地区的人民的屠杀迫害进行发掘宣传,修建纪念馆,让沃伦成为契丹的“731纪念馆”或“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靠着这种确立培养西乌克兰地区人民的民族观,防止未来的扭曲变形。

  哈尼耶夫在总结后写下了两个打造——

  “一,打造基辅罗斯附属国文明旅游景点,确立沃伦是基辅罗斯一份子的身份。”

  “二,打造二战惨剧回忆基地,确立沃伦是二战后新政治格局中政治正确的一面旗帜。”

  写好两个打造后哈尼耶夫先去找了第一书记哈尔琴科,在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哈尔琴科哈哈一笑,拍手道:“维克托你很不错,才一周就已经走访那麽多地方,找到了工作立足点,因为总书记的改革,这两年我们党的组织建设和宣传教育都停滞了,意识形态工作也十分落后,外国的媒体电台和各种思想涌入苏联,我们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也都在不断下降,你能想到履行职责,主动作为去狠抓意识形态,我很欣慰……”

  哈尔琴科对哈尼耶夫一通褒奖后表示他可以放手去做,需要资金和支持随时可以找自己批示。

  哈尼耶夫得到了第一书记的支持后充满了干劲,沃伦的工业农业已经存在几十年到几百年,根基稳固,靠这个产业生存的家庭遍布沃伦,哈尼耶夫觉得想要在产业上有所作为必须是慢慢谋划,绝对急不得。

  可是苏联很快就要解体了,现在境外的媒体广播每天给苏联民众宣传着带有他们政治目的的信息咨询,乌克兰的民众思想就在慢慢的松动变化,意识形态问题早晚是要爆发的。

  为了乌克兰的稳定,哈尼耶夫知道,沃伦州乃至乌克兰的意识形态工作绝对慢不得。

  哈尼耶夫准备依靠官方的正向引导和确立,再配合乌克兰人民运动的民间力量,双向结合的把沃伦甚至乌克兰的民族问题和政治分裂倾向彻底解决。

  沃伦就是哈尼耶夫牛刀小试的第一站,只有靠抓好了沃伦的意识形态问题,稳定了乌克兰最西的且是唯一的多民族州的民心,西乌克兰才能有一枚定盘星。

第237章 乌克兰民族发展史第二部

  2月15日,苏联在阿富汗的最后一个士兵也被撤离,苏联裁军行动也在国际力量的监督下开始进行,不过对于苏联内务而言,最大的事还是属政治体制改革的举动,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人民代表的选举即将开始了。

  按照苏共中央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安排部署,1989年3月就要进行首次苏联人民代表选举,等到选举结束,第一届苏联人民代表就要莫斯科进入最高苏维埃,以民选力量去参政议政甚至执政了。

  这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他和他的团队十分得意的改革举措。

  在改革派的口中,人民代表大会就是改变苏联僵化现状,走向民主活泼,强国富民的改革良药。

  可是哈尼耶夫却知道,苏联人民代表大会是断绝苏共领导地位的关键一步。

  只要是各怀心思的党外人士通过所谓的民选进入最高苏维埃,苏共一言以决的政治生态就会被打破,多党制也就会应运而生,苏联解体更会紧随其后。

  在2月的下半旬,对改革满怀信心的苏联人民都在津津乐道的讨论着即将出炉的“人民代表选举”。

  因为苏联人民代表是直接进入最高苏维埃参与管理国家的,所以名额很少,只有2250名,要知道苏联很大,各加盟共和国分得750个名额,中央部门和各行各业分剩下的部门,这就导致最终苏共和中央领导能完全控制的代表票数不会超过五分之一。

  不过这些弊端现在没有人在意,所有人都盼望着改革推进,然后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巨大的提升。

  似乎对于整个苏联而言,改革是能治百病的神药了,可惜任何事物总得尊重现实规律的,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无益于拯救苏联,反而推着苏联滑向了解体的深渊。

  不过在此时此刻,好像只有哈尼耶夫一个人知道结果。

  哈尼耶夫虽然知道历史却也无力改变,他只能更有紧迫感的召集分管的各部门开会,安排部署自己的“两个打造”。

  对哈尼耶夫工作十分关心的谢尔比茨基得知后笑着表示:“维克托去雅尔塔搞了个‘三清’,工作干得不错,打下了后续经济改革的基础,这次去沃伦州马上就搞了一个‘两打造’,我还真对他的两个打造十分感兴趣呢?”

  亲自向谢尔比茨基进行汇报的哈尔琴科赔笑道:“您老人家亲手栽培的人怎么能不行?”

  对于保守派地方干部而言,他们都一致认为哈尼耶夫在雅尔塔的时候才算巴结上了在那里疗养的谢尔比茨基,所以哈尼耶夫的许多工作成绩也多半是谢尔比茨基在背后指点支持的缘故。

  谢尔比茨基呵呵一笑,看了眼哈尔琴科花白的头发,说道:“你今年也快70了吧?”

  “是的,我想着今年夏天能回基辅任个闲职,年纪大了再待在外地任职太受罪了。”

  “你也是跟我十多年的老人了,5月份或6月份的时候你回来,哪个委员会你随便挑,再干一届退休。”

  “谢谢您,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同志,为了您我愿意累死在岗位上!”

  哈尔琴科的忠心让谢尔比茨基十分感动,在勉励了几句后又留他在马琳宫吃了午饭。

  在哈尔琴科待在基辅汇报工作的时候,哈尼耶夫已经在州党委和苏维埃的配合下做成了不少的工作。

  例如对弗拉基米尔-沃伦公国遗迹的发掘、报道和宣传。

  对于大多的乌克兰人而言,弗拉基米尔-沃伦公国的历史很少有人知道,基辅罗斯和弗拉基米尔-沃伦公国的关系更没有人了解。

  所以,哈尼耶夫的第一个打造想要成功,首先宣传很重要,要让沃伦人知道自己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基辅罗斯公国的国民,也给乌克兰历史统治沃伦的正当法理。

  要知道俄罗斯方面一直宣传基辅罗斯的留里克王朝是沙俄的前身,如果按照这种说法,俄罗斯继承了留里克王朝的法理,乌克兰也属于俄罗斯了。

  所以乌克兰一直宣传他们才是基辅罗斯的正统,但是史学界认为基辅罗斯的疆域只包括基辅周边的第聂伯河流域,根本不包括东乌克兰地区和西乌克兰地区。

  这个说法让波兰和俄罗斯在几十年以后一直主张对乌克兰东西各州的权利,也是乌克兰东西分裂主义的一个主要支撑。

  哈尼耶夫自然不可能给乌克兰留一个隐患,他准备动用一切资源把弗拉基米尔-沃伦公国继承自基辅罗斯的历史宣传出去,把弗拉基米尔-沃伦公国的遗迹发掘,最好能找到一些像样的文物,建造博物馆纪念馆和复原古城堡。

  这样沃伦就不再只是乌克兰的一个小小的经济落后州,而是乌克兰民族和乌克兰国家不可或缺的根基,这样即使沃伦的波兰人再多也无法改变沃伦自古以来就是乌克兰疆域的事实。

  哈尼耶夫的心里很多想法渐渐完善了,他觉得自己可以再进一步的把《乌克兰民族发展史》续写下去,写一个第二部,而视角就是乌克兰疆域视角,从各州的原始政权到乌克兰人,全面的分析介绍乌克兰民族和现有的乌克兰疆域就是源于基辅罗斯时期,确立乌克兰统治现在所有疆土的正当法理。

  哈尼耶夫的想法一出现就变得十分强烈,他觉得自己可以先把第二部《乌克兰民族发展史》的第一章——

  “沃伦州的由来……”

  哈尼耶夫觉得以自己现在在乌克兰学术界、史学家的地位和影响力,只要写出来《乌克兰民族发展史》第二部,就一定能影响到许多人,再结合官方媒体的宣传,某种程度上就是乌克兰民族史上不可动摇的真理了。

  有自己确立的民族史观坐镇,沃伦的分裂主义将没有丝毫的生长空间了。

  等到沃伦的问题解决,哈尼耶夫再把西乌克兰的其他各州关系理顺,西部的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自然会被大势不可挡的哈尼耶夫民族史观碾压融合了。

  谢尔比茨基交代给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第238章 乌克兰人民运动西进团

  沃伦州党委和苏维埃在第二书记哈尼耶夫的调动和指挥下,把弗拉基米尔-沃伦公国遗址的发掘当成了最大的新闻去宣传,同时沃伦州的教育系统也被调动起来。

  整个沃伦州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在哈尼耶夫的指挥下也在向学生们宣传基辅罗斯公国和弗拉基米尔-沃伦公国,介绍古国文化的同时传导着乌克兰自古以来的悠久历史和广袤疆域。

  这种宣传的出发点就和世界各国南极科考和登月一样,任何资源你不去占领也会有别人去占领。

  思想的高地如果哈尼耶夫不去占领就一定会被别人占领。

  现在苏联人民就已经被西方意识形态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乌克兰人也在所难免,随着去年年底戈尔巴乔夫开放所有外国电台广播和媒体的入境,苏联和美国的意识形态战斗大局已定。

  苏联民众会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出现大量的西方思想的无脑粉丝,最终兴高采烈的亲手颠覆了苏共政权。

  哈尼耶夫深知历史发展的方向,所以直到在苏联解体前的这几年最关键的其实是舆论战。

  否定西方,坚持道路自信在1989年已经行不通了,连总书记都不准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了,苏联又怎么可能存活的下去?

  哈尼耶夫今年才刚解决一个正州级的职务,本事再大也阻挡不了大势所向。

  国家政府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它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调动巨大的资源,这个特点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尤为明显,也算是一种体制优势。

  苏联目前还拥有这个体制优势,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中,在雅尔塔改革中,苏联和哈尼耶夫都是利用体制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集最大的资源力量办成了许多西方国家可能压根办不到的事情。

  在哈尼耶夫的指挥下,沃伦州的资源也都被调动了,不到半个月,全州的民众都知道了沃伦是基辅罗斯的一份子了,也难免心生自豪感和归属感。

  感觉第一步十分成功的哈尼耶夫知道遗迹挖掘和古堡复原等工作是个长期工作,恐怕苏联解体时都未必能完成,所以能做成这样就足够了。

  以弗拉基米尔-沃伦公国和基辅罗斯调动气氛和民心就足够了,下一步才是重点。

  2月22日,哈尼耶夫给基辅的乌克兰人民运动委员会发电,要求德拉克等人带队来卢茨克市。

  收到电报的德拉克等人十分激动,因为他们知道乌克兰人民运动的第二个发展高峰就要到来了。

  按照哈尼耶夫的安排部署,在谢尔比茨基复出后,乌克兰人民运动是转为低调发展的,这样这个组织的扩张速度就远不如之前,而且现在这个组织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政治组织,而苏联的人民代表即将开始选举,德拉克等人是主张乌克兰人民运动区争取一到两名代表资格的。

  按照乌克兰人民运动现在的影响力和成员数量,争取一两个人民代表的名额并不算难,但是哈尼耶夫知道现在所谓的苏联人民代表根本没什么用,再加上谢尔比茨基也明确说了需要乌克兰人民运动低调下去,不要打乱他对乌克兰的治理计划。

  所以哈尼耶夫并不支持德拉克等人的想法,德拉克等人对此只能接受,但是他们心中还是盼望着乌克兰人民运动能有更好的发展的,毕竟他们也是希望改变国家民族的人,希望能以非苏共党员的身份参与乌克兰政治的人,只有乌克兰人民运动发展到足以与乌克兰苏共抗衡的时候,这些人的政治野心才能得以实现。

  对此哈尼耶夫倒是并没有打击,而是在来沃伦前就明确规划了,乌克兰人民运动下一步的发展就是西乌克兰。

  现在乌克兰人民运动的大好形势只集中在基辅,少量分布在雅尔塔、敖德萨、哈尔科夫等地,西乌克兰各州的经济文化都比东部滞后,乌克兰人民运动在西部也基本没有阵地。

  所以哈尼耶夫拿出数据和地图告诉了委员会全体:如果乌克兰人民运动争取了数千万的西乌克兰人,委员会将会一跃成为乌克兰民间最大的政治力量,到时候苏共也必须尊重和依靠乌克兰人民运动才能治理乌克兰,等到未来改革到了深水区,多党制实施后,乌克兰人民运动也能直接进入乌克兰政府与苏共分庭抗礼了。

  哈尼耶夫画的大饼十分诱人,600名委员当时就全票通过了哈尼耶夫的决定,早就摩拳擦掌的等待着来沃伦建立新根据地了。

  现在等到了哈尼耶夫的指令,德拉克、伊万诺夫、贡查尔、马卡尔等委员会领导们马上召开了十多常务委员的研讨会,会议上挑选出带队的常委和部分委员,对人民报分社的建立和沃伦州根据地的建设都进行了讨论和决定。

  现在乌克兰人民运动的势力已经很大了,单纯靠每周的《人民报》的销售就拥有了一笔不菲的经费,完全足够支撑建立西部基地和报社分社的花费。

  在作出决定后,他们马上召开了乌克兰人民运动委员大会,在大会上对常委会的决定进行了通报,并呼吁全体委员尽己所能的去支持西部基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