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的人民公仆 第90章

作者:夏虫之语

  乌克兰人民运动委员会的委员以基辅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主,但是这些人却并不都是基辅人,家乡是西乌克兰的人也有不少,在听了常委会的决定后,这些委员都激动地表示要回家乡去参与建设人民运动西部根据地。

  大会结束后有近百名委员踊跃报名,再加上常委会提前挑选的一些人,乌克兰人民运动委员会就定下了由贡查尔、马卡尔和伊万诺夫三人带队的132人的西行团。

  在2月底的时候,庞大的乌克兰人民运动西部团就从基辅出发了。

  哈尼耶夫在卢茨克的政府招待所接待了他们,之后开会一起商讨出发展纲领,哈尼耶夫动用权利为西部团找到了一处免费使用的办公楼,人民报沃伦分社和人民运动西部委员会在几天后就算是简单的成立了。

  不过真正想要有组织力战斗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

第239章 前途无量

  转眼间哈尼耶夫在沃伦州已经待了一个月了,原本他计划半个月前就回基辅把妻子塔季扬娜和儿子保尔带过来,可是因为要建设乌克兰人民运动西部委员会,就耽误了十多天。

  直到3月2日,哈尼耶夫才终于从百忙之中抽出身来,向党委请假回了基辅。

  回到基辅后的哈尼耶夫在家待了一天好好陪陪妻儿家人,第二天一早就去了玛莉英斯基宫面见了谢尔比茨基,向他汇报了自己一个多月的工作。

  谢尔比茨基听后十分满意,点点头:“干得不错,这次回来就好好休息几天。”

  哈尼耶夫见老书记眉头紧锁,问道:“您有什么烦心事吗?”

  “昨天戈尔巴乔夫下令启动选举人民代表的流程了,这个月苏联会选出2250名人民代表,其中每个加盟共和国有32名民族代表,还有一些党内和体制内的代表名额,但是不多,我担心这些代表选出来以后起不到改革的好处,只会让反对苏共的多样化思想声音出现在最高苏维埃……”

  “这点您不用担心。”

  哈尼耶夫冷笑道:“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事实。”

  作为苏联的副国级领导人,又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苏共成员,谢尔比茨基对苏联是有着深厚的感情的,所以明知道戈尔巴乔夫在胡搞一气,他却无力阻止,只能皱着眉头唉声叹气了。

  看出了谢尔比茨基的忧心忡忡,哈尼耶夫低声说道:“这个时候不管未来戈地图的改革对于苏联是否是好事,我们都无力阻拦,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力治理好乌克兰,维持住乌克兰的大好形势。”

  谢尔比茨基有着老一代革命家的政治敏锐性,他长眉一抖:“现在波罗的海三国在闹着自我改革,戈尔巴乔夫也同意了,我听说立陶宛已经开始推动多党制了,这简直是在瞎胡闹……

  还有高加索三国,现在也是一团乱麻,格鲁吉亚的乱子是平定了,可是民心不再了,现在明里暗里,许多加盟共和国的人民都在说着要分家单过,我现在一想起戈地图把苏联搞的乌烟瘴气就头疼……”

  “越是这个时候您越要沉住气。”

  哈尼耶夫担心谢尔比茨基再次跟戈尔巴乔夫硬刚,此时叶利钦和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势力大势未成,谢尔比茨基是斗不过戈地图的,硬刚的下场还是免不了下台,自己好不容易有了通往乌克兰最高权力的直通车,可不能让谢尔比茨基出一丁点差错。

  “乌克兰是咱们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也是苏维埃事业的中流砥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个人认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存在才是苏联得以存在的根基,如果俄罗斯是大脑,乌克兰就是心脏,这两个缺哪一个都不行……”

  “现在许多加盟共和国都起了异心,民族独立国家独立的说法层出不穷,可是咱们苏联的根基只要稳固这些小国翻不了天,可是根基要是不稳固,到最后一个小国恐怕都保不住……

  老爷子,您现在重新掌控乌克兰,担任乌克兰第一书记,只要稳住乌克兰不出现民族独立势力的出现,让乌克兰不会出现独立出去分家的声音,咱们苏联的基本盘就是稳固的……”

  听了哈尼耶夫的分析后,谢尔比茨基点点头:“孩子,你说的不错,很有道理。”

  “你在沃伦做的事情我都知道,你刚才汇报的也很好,你之前就是缺乏在州级建制主政的经验,今年好好练一练,争取把乌克兰西部最不稳定的民族主义力量整合好,等到明年我调你去东部再锻炼一下,然后就能直接进中央书记处了……”

  哈尼耶夫听后十分感动,他知道谢尔比茨基是真的把自己当接班人培养了,在经历过上一个接班人古连科的背叛后,谢尔比茨基已经决定不再重新培养接班人,而是直接把事实证明能力忠心都够的哈尼耶夫视为了乌克兰事业的接班人。

  对于哈尼耶夫而言,他距离乌克兰最高领导人还有很远的距离,因为他太年轻,资历不够,不过对于谢尔比茨基而言,资历不够很容易解决,多给哈尼耶夫换换位置加加担子,数年之内就能让他资历丰富,快速成长。

  不过即使谢尔比茨基全力栽培哈尼耶夫,可是因为哈尼耶夫确实太年轻,他进入中央怎么也要两年后,成为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估计要五年后了。

  说起来五年后哈尼耶夫也才34岁,绝对算是苏联最年轻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了,但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没有变数的基础上,而1991年的苏联解体就是最大的变数,哈尼耶夫想要掌控乌克兰的局势吗,改变乌克兰的命运,就要在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之前就成为乌克兰的最高领导人之一,这就要比谢尔比茨基为自己规划的路线更快一步了。

  “多谢您,我亲爱的慈父。”

  哈尼耶夫已经在酝酿着自己的打算计划了,但是现在却离不开谢尔比茨基的支持。

  红着眼圈的哈尼耶夫抱着老书记表示着感谢,谢尔比茨基微笑着安慰了半天才稳定住哈尼耶夫的情绪。

  得知哈尼耶夫准备把妻子儿子都带去沃伦,谢尔比茨基思索着说道:“沃伦的条件相比基辅艰苦一些,距离基辅也远,保尔还小,能经得起折腾吗?”

  哈尼耶夫皱眉道:“应该没事吧,我是正州级干部,享受着正州级干部待遇,塔季扬娜他们来沃伦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可是沃伦毕竟太小太穷了,距离基辅又远一些……”

  谢尔比茨基沉吟着说道:“我原来准备5月份把哈尔琴科调到中央来养老,让你接他的第一书记,先解决你第一书记的实职问题,以后再找机会平调,等你进中央的时候,你已经干过好几个州的第一书记了,资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过我之前确实忽略了你的家庭,小保尔才刚出生……”

  思考了片刻,谢尔比茨基低声道:“你先回家歇歇,陪陪家人,我再给你想办法,西部几个州都不大,产业分布也差不多,都是以农业为主,你去哪干都一样,我可以给你往东调一下,看看能不能给你解决一个州最高苏维埃主席的位置……”

第240章 风云变幻(1)

  在与谢尔比茨基交流后已经是当天下午,哈尼耶夫陪老爷子喝了一个下午茶就回家了。

  塔季扬娜大学毕业就结婚生子了,一直没有工作,让她变得十分敏感,对哈尼耶夫也十分不舍,才半天没见哈尼耶夫,见他回来就抱住亲了好几口。

  哈尼耶夫微笑的陪妻子聊了一会儿,说道:“你最近回你姐家看看,也跟你的同学们聚聚会,过几天我就要回去上班了,咱们一起走。”

  塔季扬娜点点头:“好的,亲爱的,我早就想跟你走了,虽然有咱妈妈帮忙,但是我在家看孩子都快疯了,太寂寞孤单了。”

  “是我欠考虑了,最近只想工作,对你的关心不够,亲爱的你放心,等你跟我到了沃伦,家里就有专业保姆伺候了,你想干点什么也可能在卢茨克干点什么。”

  塔季扬娜轻轻抱住哈尼耶夫,亲了亲他的脸颊:“好的,我一切都听你的。”

  聊了一会儿家常时间就到了下午5点半,此时父亲和弟弟都下班回来了,妹妹也早就放学回来了。

  母亲娜塔莉亚上来喊哈尼耶夫下去吃饭。

  一顿晚饭吃的其乐融融,哈尼耶夫虽然去沃伦工作一个月了,但是家人对他的情感没有丝毫的改变。

  对于弗拉基米尔夫妇而言,哈尼耶夫就是本事最大光宗耀祖的孩子,对于西德洛夫和维克托莉亚而言,哥哥维克托也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所以不知不觉中,即使弗拉基米尔才五十三岁,在老人遍地的苏共干部中还属于年轻的中流砥柱,但是在哈尼耶夫家族中,决策人早已无声无息的从他的手上过渡到了维克托·哈尼耶夫的手上。

  吃完饭,维克托去书房给莫斯科的波塔宁打去了电话。

  在哈尼耶夫去沃伦的一个月里他每天沉迷于自己的工作中,已经疏于跟朋友们联络感情了。

  这个时间波塔宁应该在家,在响了几声后哈尼耶夫果然听到话筒那头传来的熟悉声音:“你好,我是波塔宁。”

  “老伙计,最近怎么样?”

  哈尼耶夫微微一笑,问道。

  “维克托,你小子总算是提拔了,你当了州第二书记就忘了老朋友了?我给你打几个电话你也不说给我回一个……”

  “你不是刚提了副厅长吗,比我可体面多了……”

  “什么副厅长,也没什么意思,我最近研究矿业研究出了不少心得体会,正准备给你说说,现在的改革越来力度越大,我看到了一个机会,所以已经准备辞职去经商了!”

  “你想好了?”

  “想好了,我跟你说……”

  哈尼耶夫和波塔宁认识的时间不长,但是两人在布基纳法索曾经共患难同富贵,相互之间已经积累出了极其深厚的情感,因此两人通话压根不需要寒暄。

  在波塔宁说了一大通后哈尼耶夫也明白了他的想法,赞叹道:“你的脑子不是一般的好用啊……”

  原来波塔宁在外贸部工作时就一直接触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参与国营矿业与外国大公司的订单生意,也是因为有这方面的经验才会在哈尼耶夫找到他时,被布基纳法索金矿打动而上了贼船。

  现在随着改革的口子越来越大,苏联对外贸易的门槛越来越低,波塔宁也在改革的乱局中嗅到了机会,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苏联最大的矿业公司是里尔斯克镍矿公司,原历史线上波塔宁就从外贸部出来,以改革为名对里尔斯克镍矿公司进行改组,最终在苏联解体时公有制转为私有制的浪潮中把里尔斯克镍矿公司吃掉了一大块,成为了俄罗斯里尔斯克镍矿公司的最大股东,自此奠定了他俄罗斯大寡头的地位。

  波塔宁兜兜转转,还是看到了改革中入主里尔斯克镍矿公司的机会,他没有掩饰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哈尼耶夫自己准备从外贸部出来,靠着自己的关系资源和能量,去掌控里尔斯克镍矿公司。

  在波塔宁的口中,里尔斯克镍矿公司每个月的金矿产量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只要他能参与其中,只需要分到千分之一也足够成为巨富了。

  哈尼耶夫知道波塔宁既然做出了决定,那一定是想好了,也一定是跟他父亲老波塔宁商量过了,已经想好了万全之策,大概率是会和原定历史线一样,进入里尔斯克镍矿公司,慢慢掌控里尔斯克镍矿公司,并最终成为私有化后的里尔斯克镍矿公司的最大股东了。

  哈尼耶夫自己不打算做寡头,但也不会干预他人的命运,况且波塔宁是自己的好朋友,也是自己未来的合作伙伴,他取得的成就越大,自己未来得到了帮助也会更大。

  对此哈尼耶夫只是以朋友的身份做出了一些象征性的提醒。

  波塔宁一直很佩服哈尼耶夫,见他也支持自己的决定,心中越发的有了信心。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就是要打破苏联近八十年的固有局面,未来势必要重新发牌,我现在去着手里尔斯克镍矿公司就是准备在为了洗牌的时候有机会上桌,维克托你能理解我吧?”

  “当然。”

  哈尼耶夫的语气凝重:“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到时候有发财的好事可不要忘了我。”

  “你放心吧,我们都是第一矿业的原始股东,以后我挣了10卢布,其中就有你5卢布!”

  波塔宁的语气笃定,哈尼耶夫满意的哈哈一笑,问道:“说起第一矿业了,我最近也没怎么过问,怎么样,布基纳法索的矿场效益如何?”

  1987年10月开始哈尼耶夫和波塔宁带着第一矿业的工程师进入布基纳法索,大概是1988年初第一批的三个矿场建设完成,一开始设备人员都不成熟,金矿产量不高。

  直到88年的下半年,哈尼耶夫才在与波塔宁的一次通话中知道了第一矿业已经在布基纳法索建设了10个矿点,预计还有三个半年后完工,此时的金矿石采集量就大幅提升了,金矿产量也比上半年翻了好几倍,第一矿业总算是见到回头钱了。

第241章 风云变幻(2)

  大约半年左右,第一矿业在布基纳法索的投资总算是初见成效了。

  这点就要得益于布基纳法索政府是桑卡拉大革命后的新政府,其组织能力执行力都远胜非洲大区的其他国家。

  如果没有布基纳法索政府的大力支持,仅靠第一矿业的人力物力,再干五年也别想正常出矿。

  因为布基纳法索金矿的分配机制特殊,第一矿业在1988年的经济效益还要数月以后的年底跟布基纳法索政府按照股权划分后才能统计出来,但是公司的工程师总能估算出一些大致情况。

  当时波塔宁就向哈尼耶夫预测了,1988年第一矿业的金矿收益大约在30——40万卢布之间。

  三四十万卢布对于普通的苏联民众而言是一笔巨款,但是对于哈尼耶夫和波塔宁而言却算不上什么了。

  要知道第一矿业的基础投资就超过了100万卢布了,第二笔融资更是达到了1200万卢布的天文数字,一千多万的投资,如果每年的收益只有几十万卢布,回本要数十年,这样的生意自然是失败的。

  不过对于各自投资了50万卢布的哈尼耶夫和波塔宁而言,一年三四十万卢布也不错了。

  第一矿业预计在1989年所有矿点的矿场建设投产,到时候年产量将会达到3万吨以上,年收益将会超过200万美金了。

  即使第一矿业只能分得一半,那也是100万美金的收益了,除去成本,第一矿业1989年的收益最少也要在80万美元了,这就等于两百万卢布了。

  也就是说,第一矿业在布基纳法索金矿的建设完成后,从1989年才能开始扩大产量增加收益,三四年左右就能把投资的本钱挣回来了,以后就全都是回报了。

  对于第一矿业的成功,波塔宁十分高兴,对哈尼耶夫的钦佩也到了骨子里了。

  原本波塔宁受哈尼耶夫的影响已经决定在体制内干出一番成绩了,可是在见识到第一矿业的成功,尤其是知道了未来的前景后他对金钱的追求还是压倒了受哈尼耶夫影响而生起的理想,因此才会把目光放在了里尔斯克镍矿公司的身上。

  要知道里尔斯克镍矿公司是苏联最大的矿业公司,其金矿储备量是布基纳法索已探明的金矿储量的百万倍,连小小的布基纳法索金矿都能为自己带来巨大的财富,如果能得到一部分里尔斯克镍矿公司的股份,波塔宁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会富到何等的程度。

  可以说波塔宁的心理动态因为哈尼耶夫的存在而产生波动,原本有可能会改变他的命运的,可是因为第一矿业的巨大回报,负负得正下波塔宁还是回到了原历史线,走上了俄罗斯大寡头之路。

  波塔宁说道:“去年的收益已经算出来了,总共采了9000吨金矿石,得黄金36000多克,收益40万美金,布基纳法索的那一份桑卡拉已经卖了,咱们那一份黄金暂时还没有卖,最近黄金价格一直在下滑,我觉得几十万对于我们的巨大投资而言算不上回报,就先留下了。”

  哈尼耶夫闻言点点头,换了一个手拿话筒,活动活动已经发酸的手腕:“你看着办吧,第一矿业的经营我是不管的,只要以后该分红的时候给我分红就行了。”

  “这点你放心。”

  波塔宁嘿嘿一笑:“昨天布基纳法索的大使还找了我,说是桑卡拉今年想来苏联访问,顺便见见咱们,外交部已经同意,估计最迟5月份桑卡拉就回来了。”

  “那好啊,咱们也有时间没见过他了,也不知道布基纳法索现在怎么样了?”

  “这两年桑卡拉每隔三个月都会给我们来信,最近半年倒是没信了,不过我听说布基纳法索现在是日新月异,好多民生项目都在建设上马,法国政府答应的援建项目也在建设中,估计过几年布基纳法索就要大变样了……”

  “那可太好了,布基纳法索要是成为非洲大路上国富民强的国家,他就是咱们社会主义阵营在非洲的一杆大旗了!”

  ……

  波塔宁和哈尼耶夫讨论了一会儿布基纳法索和桑卡拉,又约了等到桑卡拉来访问时两人提前见面的时间后哈尼耶夫就挂断了电话。

  现在哈尼耶夫手里什么没有多少钱,但是他已经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富豪了。

  “罗森影像”、“第一矿业”、“雅尔塔保健公司”,这三个大公司基本都是苏联经济改革的产物,也可以说是改革之初在各个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因为哈尼耶夫的帮助,这三个公司自成立以来都得到了膨胀般的发展,如今早已是苏联民间资本企业中的佼佼者,在各自的领域更是堪称一代王者了。

  哈尼耶夫在这三个公司里都占有不小的股份,早已是身价上百万卢布的富豪大亨了。

  不过保健公司他没有明股,一般不参与分红,只是需要用钱的时候让维雪斯基搞出来一些就是了,第一矿业迄今为止还未分红,倒是“罗森影像”每年都会规规矩矩的给哈尼耶夫分上一二十万卢布,在1989年初的时候,波罗申科到家看望的时候更是分了哈尼耶夫36万卢布,因为1988年一年罗森影像又扩张了好多分店,效益增加了许多。

  哈尼耶夫对于波罗申科给的分红从来不管多少,他也不会去担心波罗申科挣得多而给自己的太少,反正对于哈尼耶夫而言,他求的从来是权利而非钱财,波罗申科也好,维雪斯基也好,季莫申科也好,自己都可以扶持他们成为大富豪,但是前提是他们听话。

  只要是听话,为自己做事,他们发财自己乐见其成,反正必要的时候这些人的企业都是自己的存钱罐,若是平安无事,他们多得些富贵本也无妨。

  哈尼耶夫从来不是一个待人苛刻的领导。

  估摸着自己过几年会越来越有钱,哈尼耶夫忍不住哈哈一笑,虽说自己对金钱的追求不高,但世界上谁嫌钱多了烫手呢?

第242章 风云变幻(3)

  等到哈尼耶夫回到卧室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正搂着儿子睡觉的塔季扬娜听到动静翻身看过来。

  哈尼耶夫微微一笑,脱了个精光抱住了妻子。

  “别……保尔要吃奶……”

  “没事,侧着身不耽误事,来翘着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