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到底是不是封神 第48章

作者:固有结界科学化

嗯,你问竹子也有产量吗?当然啊,竹子可是最大号且最长寿的水稻呢,笑,不过,它只在死的时候结子而已,竹米是真的可以吃的东西,和谷物一样。

【话说,德鲁伊们有没有想过把竹子和水稻合二为一,让这水稻可以根系蔓延繁殖?】

不过,这个秘密,在这个时代大概只有子受知道了,他在考虑要不要去竹子生长的区域,搞点事情,比如说把南方的成片竹林全给整死?然后迫使产出竹米,一次性竭泽而渔。

至于说方法那当然是抓竹鼠繁殖,然后一股脑放进去,这玩意儿啃食竹根,很快就会解决掉一大片竹林,然后结子,砍伐枯竹,猎竹鼠,价值榨干,这样可以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食物,当然,以后补种起来就真的要要人命了。

所以,子受也就是想想而已,毕竟竹子开花这种奇景,这个时代的人大概是真没见过,毕竟那需要竹子大面积死亡的时候,可是竹子都在大规模死亡的时候,南方的人也差不多是成片的死的时候了,快死的人谁还在乎他开花还是不开花啊!

“这年头,只要有一门本事,什么废物都可以在人类这里讨饭吃啊,你看看那些残疾豌豆,还有这些在野外一天都活不下去的稻子,人的存在,实在是他们的救星啊。”

“你不妨把话说的更明白点?”宵练笑眯眯的说道。

“别误会,我只是在感慨农业作物的驯化,到底是人驯化了作物呢,还是作物驯化了人类呢?”

“所以,你可以把话说的更明白一点啊。”宵练继续笑眯眯的说道,你吐槽异人和自己这样的神器是人类驯化的依附物,独自一个,一天都活不下去的废物可以直说嘛,为什么要这样影射呢?

“相反牲畜就不一样了,你看那些猪,它们放到野外,不出3年就会变成野猪的形状,比任何一种牲畜都野化得快,然而,放在猪圈里面,不出一代,就变成了这般模样。”子受真没别的意思,只是在这里看秧苗所以略有感触罢了。

“对了,你在水田里面放鱼是准备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不是不行,但是只能是在下种之前,放在这个时代反而更有可行性,因为有田地必须放荒,把鸡鸭丢放荒的田地里面,确实可以处理掉杂草、虫卵甚至小石子(鸡需要吃石子砂砾辅助消化)。

放在现代根本不可能,现代哪有放荒的,肥力不够,直接化肥、地膜、三叶草走起!

“有一点,但是更主要是在育秧的时候,顺便用鱼粪补充点肥力,还能养点鱼虾,反正下秧之前会排水,晒田,再补肥的”子受只是觉得这段时间不能浪费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在这个时代,现代人的“奢侈”认知流失得飞快,不管是谁遇到冬天需要数着米粒吃饭的情况,都会飞快的认清事实和情况。

“一个月鱼也养不大啊”

“所以我没有放鱼苗,而是成鱼啊,这样杂草也会被鱼吃掉,剩下的则根本抢不过茨菇”

“嗯,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你真的懂种稻子?”

“不懂啊,我只是看过流程,所以,我才只拿出一小块地来尝试而已。”子受耸耸肩,反正历代的农业技术不就是这么摸索出来的吗?

“你准备写农书?”

“没打算,写了给谁看去啊?”子受吐槽道,这不同于工书,工匠现在还可以让文盲干,但是过个几百年,大部分的工匠识字算是硬性条件了,甚至需要懂一些算学,更别说《营造法式》还是宫廷建筑为主,那更是给当官和官方作坊看的技术书籍,这些人自然是懂文字、算学的。

可是农书呢?你给老农看这个还是给农业官僚看这个?你见过农业官僚除了少数几个能上史书的奇行种,那个真的下地去手把手教老农种地的?当是现代农技员呢?

元朝免费发农书,还有专门下去宣传的人员,一样没改变任何事情,当然,对于后世人研究古代农业、水文很有帮助倒是真的,而且对于小范围,还有中小地主的生产也确实有不小的帮助,可是那是元明清三代了,而现在是夏商周三代,写农书那是纯扯淡。

等留到宋元时代,南方开拓出来之后,那还用你教?学不会的早就饿死在历史长河里面了。

“那你没别的事情做了吗?”

“有啊,所以我让姬棠盯着记录,谢天谢地,姬昌家教不错,她识字,也会数学。”妈耶,整个后宫就三个认字的,懂数学的就这么一个,“我让苏邔带着她,不过,苏邔也挺忙的,所以,主要还是她自己负责日常记录,我不可能天天蹲在田里。”

因为还有政务,除了政务,还有春苗狩猎和演习,除此之外,在春耕播种结束之后,武士也要开始训练。

这倒不是荒废农时,而是这个时候青黄不接,不打猎的话,真的日子没法活到夏收,而为了减少损耗,门客和武士们也只能吃主家大户,而主家也要保证手底下的打手不会到了开战的时候饿得皮包骨头,也很乐意提供饭食,并且组织他们演武训练。

反正这会儿打的猎物吃不完也没那么多盐来腌制,还不如给战士多养膘,顺便锻炼成肌肉,这样方便在实在断粮的时候,还能找邻居“借亿点”度荒的粮食。

秧苗到移栽还需要大约20多天,但是,出苗只需要7点就差不多了,对于基本上没有分到什么职务的姬棠来说,在暖房看这些幼苗还是很有趣的。

青翠的秧苗宛如短短的毛发一样在木盘内,但是子受不准她随便去动这些秧苗,如果发现什么问题,再来找他去。

不过,每天的记录是需要做和整理的,这些无聊的工作就丢给姬棠了,反正她闲的没事做,军国大事没人敢让她沾手,过来盯着农苗似乎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反正也就是这么一小块地,弄坏了就弄坏了,而且子受也知道,这种尝试初期不会有好结果,一定会有嘲笑和不理解,特别不小心弄废了,在这个时代,荒废农业这类罪名不小。

商王来背可能有点背不动,但是商王的姬妾就刚刚好了,大家不会要求斩杀妖女,最多认为姬棠家教太差,连务农都不会而已——当然,不会过于苛责,因为女人不会务农似乎没什么毛病。

所谓,黑锅你背,好处我拿,再说了,以商王的癫狂程度,也不会有人请斩妖女,因为大家普遍的认为是姬棠大概率是给他带坏的,当然,即便如此,姬昌还是得背一半的黑锅走。

但是,子受似乎没想过一个问题,成了怎么办?

成了自然是可以拿出去推广了,反正都是农奴,他让种什么就种什么,反正看见收成好,自然其他人就跟着学了。

这年头发农书没有用的,贵族不会看,农民没法看,农奴不需要看,反正收成好坏和奴隶有什么关系呢?相比之下,商王改良的工具什么的,农奴才更关心一点,因为可以少干活。

当然,子受对于自己的官奴还是明确的告诉了他们收成和他们的关系的,尤其是他在这些奴隶不小心弄绝收了一轮之后,十分认真的告诉所有农奴,因为减产的关系,所以大家的伙食在原本只能维持基本所需的基础上再减半或者抽杀十分之一的人去肥田。

从此之后,他们耕种王田的积极性就很高了,虽然还是达不到自耕农的程度,但是至少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商王下达的命令。

介于确实产能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能人人吃饱,所以丰收之后,子受也没给他们发什么高待遇——确实发不起——不过,稍微让他们多吃两顿勉强饱一点的饭权当是个赏赐倒也可以。

这年头农书没什么用,这本农书留到后世也没什么用,因为该学的都学会了,也不需要农业靠考古,学不会的都得饿死在商末寒冬了,但是对于姬棠来说却不是没有用的东西啊。

在农业改革这种动辄延绵数百年,几乎很难找是哪个大聪明先发现的,其他人跟着学的情况下,发现书写这样一部农业记录和技术记录的人,那么整个改良的过程,数百年的成果都会归功于一人。

就好像神农一样,药学的积累并不是一个神农完成的,而是无数的神农氏族人,靠着自己的天赋、体质和尝试一点点总结出来的,但是,最终进庙的只有一个神农,就是这样的道理。

只是,现在的姬棠,未来的棠夫人根本没想过自己还能进庙这回事,她只是单纯的找不到事情做,就好像在做植物观察日记一样在做观察和总结而已。

而且大部分的内容还是子受口述,她负责记录,毕竟农业和工业技术方面的很多事情,真的没法边干边记录,有个跟着记录的还是比较方便的。

与此同时,校场,武士们正在练习武艺,主要是三个类别,长兵器、短兵器和弓箭,其中长兵器是在战车上用的,短兵器是战车被阻挡住和攻城的时候用的,弓箭则是必修课。

其实并没有捉对练习喂招这种江湖武学的样子,也只有子受需要和宵练练习剑术了,当然,那些贵族也需要,其原因嘛,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死在战场上的概率远低于遇到刺客单挑被打死的概率,所以,他们需要学习剑术。

还有就是士族需要学习剑术,因为四处游仕,也需要剑术防身,长兵器对于没有战车的他们来说,实在有点不好携带,而弓箭的话,箭矢用完就没救了。

什么,你说箭矢拔起来再用,那你肯定是游戏打多了,现实是,箭矢这玩意儿射出去,就几乎和废了没什么区别,除非是插到松软的泥土、草靶之类的东西上,一旦射到石头、树木等东西上,箭杆要么当场崩开,要么就是留下裂痕,第二次发射的时候,直接在手上炸箭。

再说了,弓箭和短兵器它也不矛盾啊,弓箭手可都是近战高手呢~笑。好吧,其实学习短兵器还有一个用途就是攻城先登了,这年头只有贵族有盔甲,才能干先登的活儿,才用得上剑术这种东西。

在这里的武士练习长兵器就那么来回几个动作,与其说是练习武艺,不如说是练习反应速度和体能,而短兵器则有观赏性一点,至于说弓箭则是基本训练。直到他们开始进入阵列训练的时候,观赏性才达到最大。

子受收起剑,对面的宵练也散去手上光剑,然后看向校场里面的武士们,他们已经形成了两个大约20人的队列,两队都是一手木头覆盖皮革的盾牌,一手包着厚厚兽皮的木棍。

“呼哈!”其中一队开始组成三角阵,用盾牌遮住头脸向着另外的横阵冲过去,两队人狠狠的撞击在一起,木头与木头发出闷响,然后就是棍子和人体接触的声音。

虽然包着厚厚兽皮,但是这些猛男一棍子打下去,隔着盔甲依然疼的要命,至于说遮住头脸而不是躯干的原因,子受倒是知道,因为这个年头,皮甲和包木皮甲还是比较容易弄到的,可是头盔就真的困难了。

而且相比杀伤力不强的软绵绵的青铜剑,青铜戈直接从头上给你啄下来,凿开天灵盖更难顶,所以,这年头的武士盾牌主要防御头脸,而武器则格挡往身上来的武器。

至于说国人士兵的训练就更像是小学生打架,双方手持包着兽皮的长木杆隔着大约1米五的距离和方木盾乱打,反正,子受是没看出来什么章法,或许是因为自己并不懂武艺?

【PS】

魔幻爆裂的历史和民俗:

棠夫人:

祭祀庙宇多见于江淮地区,传说中观野草而悟育秧之法,在屋里育秧,历时数年方成,使得水稻的栽种和培育得到极大的发展,奠定后来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基础,对周、秦、汉三代对于江南地区的开拓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棠夫人庙宇又称“苗庙”或“青屋庙”,以感其于“青屋”得育秧之法的原因,亦称“苗妇”或“青妃”,传说为青帝女化身,也有说法是青帝妃子等等,是较为罕见的女性农业神。

但是流传比较广泛的传说是甘棠化人,与商王结合之后,于鹿台青屋所居,观田中稗草而悟育苗之法。

农人多在春季祭祀,以保佑青苗茁壮,不受病害,并且庙宇内常栽甘棠一株,以树谕人,也于诗经之中遗留相关的记载。

但是,历代研究者都十分好奇,为什么在棠夫人出生的关中地区,罕见其记载和信仰,认为可能是和水稻在关中几乎无种植有关。

后来,对于鹿台遗迹的发掘,发现部分《殷原农经》残片和署名木片,证明其原型确为商王妻妾,周伯之女,姬棠。

但是这部我国最古老的农经未能完整的保留下来,只有少数残片,实在是一大遗憾。

第六十一章 嘉禾

杂交水稻,商代可以搞,却没有用的科技,这门技术的难点在操作和理论上,特别是理论上,因为通过保持系和不育系杂交,再以新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获得可育高产稻种,一般人根本想不出来。

没有现代遗传学的理论支持,古人也根本无法认识到隐性基因之类的东西,他们只会用高产稻和高产稻杂交,而不会想到这么奇怪的杂交方式。

其次是操作上,当初理论提出来很久,都只是一个猜想理论就是在这个操作上,最终袁隆平等人花了几十年终于通过野败把这个具体的操作问题给解决了。

至于说技术上,倒确实不需要什么黑科技,哪怕是商代也可以进行,只要你找到这三种类型的稻品种,就能完成这项科技。

可是问题在于,摆在子受面前的技术门槛虽然低,却不是没有,其中最大的技术门槛就是,他分不出稻子的品种,他能分清稗子和稻子,把苗和草分开已经是非常困难的实践成就了。

你指望他去分辨哪个稻是哪种,那可太生草了,别说他认不出来,去找楚地,让楚地蛮子收集的使者还有当地蛮子也分辨不出来,只能一个个试过去,比现代人抽卡还困难。

但是,相比现代人搞杂交水稻,子受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卡池够干净,简单说,很多败育稻种都在历史当中灭绝了,你不能指望几千年的水稻驯化史当中,农人可以认识到遗传学。

他们只会把这些根本不结子或者少结子的玩意儿当病稻和野草给你拔了,再加上,农田开垦,有两脚兽撑腰的保持系水稻以惊人的速度侵占过去,几千年下来,后世的哪怕是野外的稻种追溯祖先可能都是最初那几种产量高的稻种。

要找到这三系不同的稻种的难度,就太难了,因为卡池全是R和N卡污染,甚至SSR是不是根本没有(野外灭绝)都不清楚。

但是,此时此刻,子受知道,现在的卡池可是干净得很,野外什么稀奇古怪的稻种都有,凑出这三系也就是个时间问题,哪怕是一个个的试过去,一代人不行,两代、三代人终究能够试出来。

至于说最难的操作和理论问题,放在现在,反而是没什么问题,毕竟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然而,这门科技,搞出来在商朝也没有任何卵用,除非拿去坑人。

这也是子受感到遗憾的事情,在现在,决定产量的关键是水肥,连温度都暂时顾不上,也解决不了,至于说稻种更是往后排了,至于说原因就很简单了。

没有化肥的情况下,杂交水稻在前两年可以达到极高的产量,然后你地就废了,而且以现在的技术手段,救都救不回来的那种彻底废掉,只能放弃抛荒个几年,然后重新开荒,重头再来。

但是,不管怎么说,经过子受的盐水筛选的密植秧苗们还是很有活力的,一盘盘秧苗,仿佛室内生长的草原般,接下来就差不多是准备放水插秧的时候了。

子受对于产量还是很有信心的,尤其是在他知道隔壁的盂方东南的淮夷们种的水稻的产量之后,就更有信心了,他们的产量是惊人的——三十公斤,一亩地!

而到了汉代,在良种,水利,翻田技术提高之后,更是可以达到十分震撼的翻一倍,六十公斤一亩地的“高产”,这都还得轮作豆类才能保持水肥,可想而知,被粗放式耕作都能收一百五十公斤以上的杂交水稻“祸害”上几遍的田,是什么场景。

这个粗放式种植有多粗呢?以子受在现代看见的那些骗补贴的农民的种植方案是,买来的秧苗,直接站在田埂上往里随机乱丢,然后丢完就去精心伺候他们的经济作物去了,那才是赚钱的大头。

然后打谷子的时候,一亩地大概在300斤到400斤之间的产量,然后他当时觉得这没什么啊,问了农民老叔,这个收成卖出去大概就和成本齐平,真正的收入全靠主粮补贴。

然而,到了这个时代,见识了一票平均亩产在70斤到100斤的“卧龙凤雏”之后,他终于明白,现代农业的那个产量有多么的夸张和生草了,这年头平均亩产100左右斤的小米,他们一亩地敢有600斤这么离谱。

然后也明白,哪怕是老家回乡下见过种田的现代人也觉得五亩地可以养活一大家子,因为真的可以,只是吃饭穿衣的话,绰绰有余了。

还有,为什么现代老农指着种1收三十说今年绝收了,因为按照这个收成,确实绝收了,因为按照粮食收购价大概可以卖不到300块钱,而种地成本最少要400~550块,真绝收亏本了。

【一亩地大约用种6~7斤,1:30,收180斤到200斤,收购价不到2块,然后种子要75块,肥料要220,抽水还要150,真绝收亏掉裤子】

而现在,子受要是可以种一收三十,他明年就敢把西岐摁着脑袋锤成个二百五,意味着推广并全种下去之后,明年商的粮食产量直接翻一倍左右,那是真的可以摁着西岐锤,把函谷关修起来,堵着门丢肉骨头……哦,这个太贵了,丢米糠羞辱对方。

但是,就现在这堆高级狗尾巴草,子受觉得,种1收20左右,就很理想了,毕竟水稻结子是比小麦这类要多一些的。

育秧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插秧了,背后是端着苗盘的侍从,面前是水波荡漾的水田,茨菇都给拔掉移到池塘和水渠边上了,这可是能吃的杂草,可以有效阻止野兽破坏青苗和杂草抢位置。

然而,子受意识到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在大家都只知道播种,包括南方种稻的蛮子在内的时候,谁会插秧?

他也不会,而且这个时代的水稻秧苗显然没有后世那么强大的能力,站在岸上往里抛还能自己扎根立住,而不是死给你看。

“拉绳索,我试着插秧,好好看,好好学。”于是商王硬着头皮,穿着练武用的短靠下水,顺着拉直的绳索努力试图把秧苗插成直线,并且保持适度密植的密度。

忙活了很长时间,终于,插完一列后,把宵练叫了出来,“我他妈……?”宵练目瞪口呆的听着子受的“高明的快速插秧机构思”,恨不得把他脑袋摁进水田里面喝个饱,还得是刚刚补充了肥水的那种。

子受的想法是她发丝那么灵活锋锐,完全可以用来化身多臂插秧机站在田埂上,把秧苗放下去,还能顺便戳死土里的虫子,刀耕火种之豪华Plus版。

“不做,死也不做!”

“哦,这可由不得你!”宵练转头就要跑,然后就给商王一把拉了回来,强行控制住,融为一体,接着金色的光丝就将大量的秧苗卷起,飞快的戳在水田里面,构成一列列十分整齐的结构。

然后就因为融合度太低,强行脱离了,接着,黑色的剑刃戳进地里,叫不出来了,“真小气,你不用吃饭,可是我需要吃饭啊!”子受吐槽道,然后就没管了,反正闹两天脾气也就那样。

宵练虽然记忆非常好,但是也因为这样,会记住大量的乱七八糟的资料,时间长了,旧记忆在总量里面的占比就会飞快下降。直白说,这家伙生气的时间平均不超过10天,子受甚至悄悄给她取了个绰号叫“金鱼姬”,不仅因为她是金发,还因为她这个特性和金鱼有的一拼。

虽然子受暂时把插秧示范糊弄过去了,可是其他奴隶可没法糊弄过去,最后的结果就是,水田里面那歪歪扭扭一簇一簇的秧苗就在糊弄子受了。

好在,狗尾巴草一样的生命力,在几天后,这些秧苗还是长得挺不错的,就是又矮又细,一看就不是什么丰产的作物,而且,稗子比秧苗长得快。

再加上子受辨认稗子的速度太慢,其他奴隶到现在都分不出苗和草的区别,还得慢慢联系,倒是那些野人农夫积极性高得多,毕竟他们有自己的私田,万一这东西真的高产呢?那说不得要好好看,好好学啊。

因为气候和水温的关系,子受在秧苗期让人每隔3~4天放大约一个指节高度的浅水进田,然后施经过处理的肥水,等自然露干之后,接着再灌水,重复到分蘖为止。

这也是为什么水稻种植是标准的精耕细作,对于人力和劳力的消耗量极大的原因,这是有水渠,如果没有靠人挑水灌溉的话,那么自己想想,3~4天来一次,基本上每天挑水就得累死个人了。

因为子受种植的是标准的早稻,也就是在暖房里面育秧的那种,为了防止僵苗,灌溉水还不能是井水或者河水,必须将河水引入水池当中,让太阳晒得温温的才能灌进稻田。

不得不说,这确实很适合水稻生长,但是,相比“高级狗尾巴草”们,真正的狗尾巴草和杂草长得更快,于是,很快,就全部人在田里一根根的拔杂草了,而且现在杂草也很好分了,凡是长得太高的都是杂草!

忙忙碌碌的农业生产和实验,很快就到了五六月分蘖,开始放大量的水进田,以满足分蘖消耗,子受是按照当初玩游戏的时候查到的标准来进行的分蘖选择,简单说,就是主茎在16叶之前分蘖的就是有效分蘖,因为有三叶以上,单独出穗的几率较大。

到了这个时候,就开始排水,阻止无效分蘖,也就是无法发育为稻穗的分支蘖出现,甚至手动给你剪掉一部分无效分蘖和高位蘖。

但是,子受不知道的是,他这个抄法在商代要出大问题,现代的分蘖可以确保水稻普遍12~15穗以上,可以让主茎在16叶的时候继续分蘖,甚至主动施加分蘖肥的根本在于有化肥。

这样只要蘖叶有三组,就可以光合到足够的营养单独发育成穗,而商代的农田,根本没有这么强的肥力,意味着要么部分分蘖中途死亡白白浪费肥料,要么不出穗还要占用主茎养分,使得最后稻米结子干瘪稀少。

不过,即便如此,密密的水稻在田里摇摆,也让商人们觉得赏心悦目,至少它看上去挺健康的,也比黍子看上去像是会多打粮食的样子。

在晒田之后大约20天左右,抽穗、扬花,然后就到了7月中旬,其他作物都收获了,就到谷子蜡熟的时候。

“…….妈耶,种绝收了。”子受挠挠头,大约一半只有一穗,剩下一半二穗,个别特别能掠夺养分的三穗,每穗最多也就二十粒谷子,普遍十一二粒,个别只有八九粒的。

超过三分之一不甚饱满,也就他精耕细作的那大约100亩王田要好得多,大概二穗占六七成,三穗有半成左右,每穗大约稳定在30~40颗粒左右。

是不是很不错,那么现实是,现代的稻子,早稻平均一穗90~120颗粒,一苗最多15穗,种1收1100以上才是正常收获,种1收30,那是妥妥的绝收。

不过,认真的来讲,如果子受真的完全研究透了这个东西,真的按照水稻的生长需求和肥力水平,完美分蘖的话,达到平均3~4穗,每穗稳定30粒以上,种1收200还是可以的,不过,这种极限卡BUG并不容易,因为老天爷光照、水温、病虫害有一点点不给脸,直接你就寄了。

上一篇:在下,艾尔登剑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