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到底是不是封神 第49章

作者:固有结界科学化

更别说这狗尾巴草一样的谷子,抽这么多籽粒不代表能打这么多谷子,因为里面不少是干瘪的,质量还不说了,说起来就是一包泪。

而且对于水肥的消耗简直是让人闻之色变,难怪也就是江南能够这么个种法,就北方这水量、气温、光照,简直要人命,而且还是新劳动力黑洞。

不过,在满足一切条件下,平均种1收150,也就是单季亩产在400~500斤还是没有问题的,前提是必须按照子受这个根据现代把水稻这玩意儿彻底搞明白之后,在每一个环节都卡在关键点上的标准答案的种法才行。

否则的话,就是古代农民种水稻,亩产算是高产了,一般100公斤左右,南方开发完成的话,一年双熟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年亩产五百斤左右(明代的开发程度)这还是进入高产占城稻千年育种下来的。

而且子受还得面临一个新问题,那就是这次算是高产了,下次至少减产40%,再下次就算是商代标准的绝收,不为什么,水肥收割机而已。

“大王,大喜啊!”

“何喜之有啊?”子受茫然,这都种绝收了诶,这稀稀拉拉的稻穗,干干巴巴的稻子,还有这狗尾巴草一样高的迷之作物,这喜从何来啊!?

“大王,统计出来了,王田最上收了15斗,最下田收了12斗,大丰收啊!”

“啊?”子受看着仲,你管这叫丰收?确实叫丰收,在商代,有什么作物种1收了45,都得叫丰收,还是大丰收,下田平均也达到了种1收25左右。

由于稻谷颗粒较大,一斗稻谷和其他粮食并不是一样的重量,斗和石都是容积单位,而非重量单位,所以,颗粒小且密集的粟一斗重量就挺高的,而麦子就偏轻,所以,提到古代的斗之类的单位的时候,要注意当时的主粮是什么东西。

一斗稻谷相当于现代的12斤,而在商代大约相当于当时的斤两的20斤左右,统一折换为现代的度量衡单位,子受思考了一下,收了180斤谷子最多,最少的只收了140斤,然后他们管这个叫大丰收,顿时脸就绿了。

而那些农奴糊弄出来的田就更好办了,平均亩产在110斤左右,在当时算是小丰收了,那什么是正常收获?那自然是一季75斤到90斤才是正常收获啊,想想就绝望是不是?

忙碌半年,然后一亩地就收90斤粮食,以此时的农具水平,五口之家的野人农户拼命在田里干活,也最多搞定不到70亩地,也就是说一年到头,拼了命和地不要,也就5000斤粮食。

实际上,因为轮作和种植蔬菜的关系,实际上,大约是30亩种粮食,30亩轮作豆类,10亩种蔬菜萝卜杂粮这样的结构。

换句话说,在此时,一户五口人家,一年到头,最多也就2000斤粮食和3000斤豆类,再加上一点萝卜芜菁之类的块根作物,这东西的产量在此时也比较高,10亩地的话,大概能种个千多斤出来。

换句话说,在没有任何徭役,征税,公田劳作等等支出的情况下,一家极为富裕的拥有100亩(商亩折现在70亩)的富农家庭,平时也得粮食和豆子混着吃。

如果再把正经粮食作为祭品和贡赋交上去一部分,再留下大约几百斤的种粮后,那么就是豆子里面惨一点粮食吃了,这还是风调雨顺的最大收获,遇到天公不作美,或者肥力不足,达不到这个大丰收的级别。

那么,就是只有豆子吃,豆子还不能纯吃豆子,还得用豆叶和杂粮、野菜熬成糊糊吃。

因此,天天吃纯麦饼干或者面包,还是去商店买的,还能隔三差五吃上兔子肉,蔬菜有萝卜、青菜等,偶尔能来点鱼和鸟蛋的,请称之为地主老财——而且还是地主老财里面的败家子——子受这个级别的败家子才敢这么吃!

因此,当大家发现商王搞出了可以收他妈180斤粮食的田之后,几乎所有贵族、武士、国人,甚至野人农夫都来看热闹了,子受觉得那稀稀拉拉的穗子和看上去就不很健康的一点点谷子十分辣眼睛,可是其他人不这么觉得啊,他们觉得可香了。

【PS】

农业学家的头发上来受死:

嘉禾:

秦王数遣使南下寻嘉禾,言有一物名曰嘉禾,可使粮产二十石,然终一无所获;其后,汉帝亦数寻嘉禾,无果;后有异人言占城有嘉禾,随兴兵南征,获禾植于禁苑,虽非嘉禾,亦是高产。又因占城可三熟,遂置郡县而治之。

因为古书里面多次提及嘉禾,以及考古学发现古人对于嘉禾的多种猜想和谜团,历朝历代对此讳莫如深,有学者认为这种东西并不存在,也有学者认为是某种变异的高产物种,但是昙花一现。

后于汉代旧都发现记叙嘉禾始末的文献,其中提到,嘉禾有三,以二者育而得败禾,以败禾育而得嘉禾,可亩产数千斤之多。

此后现代研究学者以此为线索,开始寻找各种稻种,尝试复现这套古代农业技术,花费数十年功夫,终于成功利用汉代墓葬遗迹当中找到的种子克隆出来的古代败育稻种等远古作物,通过杂交等手段复现嘉禾。

【PS2】

“我有一个绝妙的让亩产增加到三千斤的法子,详细如下.......关于剩下的部分,这里泥板太小了,写不下了——子受留”

挖坟的秦王:.......?

挖秦朝坟的刘老四:........?

【PS3】

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后世,南越等国家无了......因为历朝历代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队过去车一遍,看看能不能找到所谓的嘉禾,车上几轮,就彻底无了。

第八十二章 三关锁

沫都王宫,晒谷,打谷,借助这个时代的高温天气,谷子晒得还可以,就是打谷脱穗有点不算麻烦的麻烦,有请破甲利器,连枷天尊!

开玩笑的,但是这玩意儿真的是个农具,在地上铺上草席,脱粒之后,直接在草席上晒干,然后卷起来,倒进米桶当中。

经过复杂而麻烦的处理过程,子受,终于在自己的王宫里面,吃上了第一个农业五年计划的成果,一大碗白米饭,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啊。

不过,白米饭的样子还是很诱人的,一开始,后宫都以为和麦饭差不多,而且本着越高产越难吃的朴素理论,认为可能和麦饭一样的拉喉咙,结果,真的煮出来的时候……

因为煮饭的是按照麦饭的煮法来的,所以是真真一碗白玉胶,软糯香甜,麦粒颗粒大且坚硬,几乎无法煮软,必须大火煮,煮好之后,麦粒和水也是清晰分明,壮劳力一般捞走干,剩下的没多少麦粒的清汤寡水就是其他人的食物。

“姬棠,给你个活儿,以后楚地使者来,你负责教会他们种这些稻子,他们种得太粗糙了。”子受突然想到什么,楚地那地方土壤偏酸,现在北方的这些作物过去全得遭重,这也是历史上开发南方为什么花了如此长时间的关系。

因为按照关中和黄土区的种植方式去红土区种植,那产量得让你头秃,不想办法中和酸碱,选择耐酸土的作物,肯定要完蛋的。而水稻恰恰就是比大麦和豆子更耐酸的一种作物,所以,让楚地的人用水稻养活更多的人去开垦,去解决水利,淤泥等等问题完全没有问题。

“可是,大王为何资敌啊?”姜后不太理解,这种高产农业不是应该大商自己弄吗,你教会蛮子,蛮子有了粮食那不是人更多了,那还不天天来攻打商的边境啊?

然而子受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了她一眼,没说话,只是告诉姬棠,没事多和其他人走动走动,还有盂方、淮夷的那些使者,最好让他们看见这高产的稻子。

积肥的技术也可以交给他们,但是,只能教和水稻有关的部分,水田灌排水,子受实验的时候,都是姬棠记录的,让她选择最好的去教。

这让姜后和其他人更加无法理解了,大王这是彻底疯了吗?他是准备去南边当楚王了不成?

“姜氏啊,你知道吗?南方没人给我们抢了”人都去挖泥了,还有给大王找人鱼去了,剩下的则给太乙抓去开田了,商王此举对于他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啊,想必会热泪盈眶吧?

“所以,我得让他们肥一点,才方便抢,他们口粮多,我们才能抢到口粮,人多,我们才能抢到奴隶,还是会种水田的奴隶,而不是什么都不懂的蛮子,楚越之地,就是我大商的鱼米之乡,天下粮仓!”

还有一个理由子受没说,那就是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不仅仅是因为吃饱了才有功夫想别的,还因为仓廪实,才会有所顾忌,做事才会尽可能的讲道理,家里坛坛罐罐越多,越是不敢打。

因此,数千年以来凡割据江南者,无一最终成事耳,就是这个原因,没人愿意打仗破坏家里的肥田,而且水稻种植又是人力黑洞,征人打仗就意味着耽误农时,而水稻精耕细作固然可以高产,但是粗放耕作的话,下限也非常的低。

属于上下限都离谱的作物,其他作物如黍、高梁、大麦、粟米就属于上下限都差不多的作物,高产别指望,但是想种绝收也很难,毕竟以此时农人的种植技术,也真的和什么都不会区别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这些低产作物为主粮的原因就是长得快,下限高。换句话说,如果耽误农时,商这边勒进裤腰带还能顶一顶的话,那么大规模种植水稻的区域,那就真的可以直接上吊了。

“到时候,不是我们怕他们来抢我们,而是他们怕我们去抢他们了,而我们真的会去抢他们,然后占据他们的农田。”只不过到时候南北两边谁才是蛮子这个问题就变得很模糊了,也没关系,子受已经把楚人最喜欢的台词准备好了:“吾,蛮夷也!”

相信,那个时候,太乙可能会哭的更大声,更有感情吧?

“这样一来,没钱打楚蛮子,有钱打西蛮子,两边都没功夫的时候,就打东蛮子,等天气转冷,到了秋天就打北蛮子……嗯,我想了想,要不可以这样,春天打西蛮子,让他们春耕结束就被拖着挨打,然后夏天打楚蛮子,他们天气热,更早收稻子,打完回来正好我们收麦子,秋天打北蛮子,他们秋高膘肥,冬天车东蛮子,他们正好南下过冬,把他们腌制好的过冬鱼分了。”

这样一来,四季都有的车,而且作战定位短平快的小规模练兵型边境摩擦,既不容易让四个联合起来,也不容易玩脱了被拖住主力出大事,还能轮战练兵,外加破坏四面生产顺序。

子受把历代商王的行为总结了一下,做了一下现代化、工业化、流水线型的规划统筹,这样车个五圈下来,商的领土就不适合硬抢了,因为来回一次的时间会超过阈值,但是,此时,又正好涌现了一批新的军功新贵,用于分封这些膏腴之地。

作为给他们分了膏腴之地的商王收获这些亲戚贵族的忠诚就毫无疑问了,接下来,以北蛮子的牛马,西蛮子的工匠,东蛮子的奴隶,南蛮子的粮食,修新都洛城的事情就可以敲定了。

商的地盘适合农业生产和军事发展,但是不适合防守,典型的无可守之地,因此,要维持防守子受必须采用前商王的办法,一圈圈车,哪个强打哪个,才能避免不被人一波推光。

当然,等把函谷关堆起来,西蛮子就不用担心了,直接开始推南蛮子,给他们车到江北,也可以撒手不管了,以长江为天险,划江而治。北蛮子就复杂了,必须推到幽云,不过,子受现在还没这个打算,等天气彻底冷下来再在本地迎击他们,以太行山为西部屏障。

到时候,他要修一堵墙,还得让北蛮子掏人出力,当然,不是真的长城,只是近似于墙的小型堡垒群而已,方案来自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坞堡结构。

选择山水合适的地方修建,自给自足,从而制造出一批类似府兵的半职业军队,而不是现在的贵族国人兵,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算是一种军事体制进步了。

而这样的一只军团就可以长期的作战,而不是贵族兵这种一年征召次数多了就要抱怨的。

到时候,就是春夏干活,秋冬打仗,一年打半年的仗,每5~10年和南方的同僚轮替一次,这样大家都能享受南方的温暖气候,又都能享受北方冰雪,相当于是练兵了。

一开始肯定水土不服死不少人,不过,这只部队,子受决定从野人和奴隶里面挑选人才,不得不说,面对国人武士的越来越骄奢淫逸以及战斗力的下滑,子受也不得不用历史上帝辛的手段了,提拔奴隶兵。

不过,现在奴隶兵还是会让武士阶层感到很不舒服,又不能给他们封地,所以,名义上的商王直属的这些坞堡庄园给这些下层人组成的军队耕种就没问题了。

毕竟王田里面,还有成堆的奴隶呢,这种事情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至于说让奴隶打仗就有点挑战了,不过,商王没打算继续组建战车部队。

因为不管是打楚地还是打西边都用不上,骑兵的话,倒是比较好解决,马镫、马鞍发明起来也不是很难,只是,这样对于他的加强不高,对于胡人的加强就太强了。

毕竟,没拿下幽云屏障,就他现在这和当年大宋一样的一马平川,简直是敌人骑兵的天堂,别人不需要和你主力碰撞,天天烧你田,就能让你受不了。

所以,只能以步兵为主,而组建步兵,就没那么容易找到忌惮,尤其是子受以让这些军团作为炮灰屏障为理由说服了那些贵族亲戚们。

都是人,都不想死,贵族也是一样,也觉得让奴隶们去消耗一番很不错,子受则是认为时间长了,这些贵族在军队和国人里面的影响力就会下降一些,而且这些底层的奴隶和野人有立军功的机会也会感激商王。

到时候,小范围的推行均田府兵制,建立一只直属禁卫军,那么子受在很多事情上就不必考虑贵族们的意见了。

而且攻打西岐和南方也可以靠这只以坞堡山地、林地水泽为主的步兵,而打下来的膏腴之地,自然可以给赚了军功的这些新锐军官分地,等到时机恰当可以提拔其中一部分人作为新贵族。

只要蛋糕能够不断的扩大,利益的分配问题还是很好解决的,等增量消失,开始吃存量的时候,那么这只愈发膨胀的禁卫军就会变成新的贵族和国人,清理掉之前的国人和顽固老贵族。

尤其是现在子受这里还有大量的上一代商王留下的真正的遗老遗少,把他们清理掉,让自己现在的新贵上去变成老贵族,然后让一部分提拔上来的补充新贵族的位置,那么朝政就彻底的稳定了。

至于说置文官,改集权,洗洗睡吧,帝国的统治极限只在军队三月路程内,而这个时代还要更严苛一点,军队一个月跑不到的地方,就只能置封国了。

分封是这个时代的适合的统治制度和生产方式,没有恰当的社会环境和生产能力下,再进一步就会扯到蛋,思想再进一步就不是进步,而是混乱,最终瓦解统治甚至凝聚力的基础。

简单说,子受不能把全部的贵族扬了,也不能把亲戚们也处理掉,但是,他们又确实在干扰自己行政,还有搞事情,但是,到时候他可以把不听话的贵族给扬了。

尤其是姬昌这一家子,简直是杀给猴子看的最大的一只鸡!

潼关,关城终于有了个雏形,而姬发也确实是个狠人,亲自带人开荒,烧林,破坏那些可以被敌人利用的山上大石头,在关后打井,凿渠,引黄河水灌溉和饮用。

如果照此下去,再过两三年商进军的难度就会变得更大了,然而,姬发的好心情没有持续多久。

“君上,探寻到消息了。”作为斥候的贵族下拜道,“我亲往东探查了一番,确实有商人活动,至少数千人,他们在引水,载有巨木。”

“没有惊动他们?”

“没有”此时还不是和商开战的时候,前几天就有汇报这些商人在活动,姬发以为是商得到了消息,准备趁着立足未稳进攻自己,让他懊悔当时因为一时权衡,没把崇伯虎的那个儿子连带他狩猎那队人全部留下来。

“那他们在做什么?”姬发好奇,得到消息都这么久了,商人一点反应都没有?马上看着就要入秋了,到了秋天,大家都要收割储备过冬物资,根本不可能开战,难道他们准备明年再来?可是那个时候,关城就修好小半了,以这地形足以让商人有来无回。

“他们在函谷外建立关城。”

“啊?”姬发愣了一下,他们在干吗?修关城,修关城有什么用,这不是堵住了自己的……

“不好!”姬发突然脸色一变,他没在函谷修关城的原因是函谷真的是谷道级的宽度,细细长长,弯弯曲曲,建材不好运进去,偏偏自己这边又是个喇叭口,背后就是黄河,你总不能背水修城吧?还是大河这种,它一个泛滥你就无了,而且沿岸也是原始森林。

但是,子受那边就不一样了,除了一条涧水外,那是平原,建材很好运,涧上搭桥,然后就能送过去修关卡,更好笑的是,烧砖的泥,稠桑原全是,修关城的木头,桃塞林也全是,直接顺着稠桑原修,关居左,城居右,东西皆可防。

可是对于姬发来说,他以后要攻商的话…….想到那几米宽的函谷道,头都炸了,这年头上面全是原始森林,大块的石头,而不是秦代的时候,还能爬上去玩索降夺城的时候。

而且不在函谷以西修的原因,对方可以往北绕过稠桑原,绕过关城不打,但是,姬发东进就没法绕了,因为绕过来也爬不过肴山,只能走关城前面,换句话说——他要在敌人的关城前的不到50米宽的平地上行军到弘农涧渡口或者桥梁才能往西?

但凡城里人没死光,各种远程道具能让他路上就减员干净,可是从这边往他那边绕,就没有这么麻烦了,直接就绕过去了,不需要在射程下跋涉数里地找渡口。

就算绕过去了,那还有弘农桥呢,背对敌人的关城过桥?等你人过到一半,城门一开,战车对着背后一冲,全下水去吗?【图见末尾】

“这……..”姬发虽然心知不好,可是也没什么办法,感觉就好像是刚刚给车上了一把锁防小偷,结果小偷来看了看,咔嚓一下给你上了两把锁的心情。

车是不会被偷了,可是自己也没法骑走了啊,而且姬发还意识到了一个可怕的问题,如果商王这么做的话,那么很可能不止有这么一个手段,他一定会利用伯邑考的。

要知道姬发现在的后方是秦地,支持伯邑考的贵族都在这里,他之所以亲自带队来,不仅仅是为坐镇东关,还是为了收服这些诸侯。

如果在这个时候,伯邑考整点什么密信出来的话,尤其是派人从大河北绕过的话,那么就轮到自己当夹心饼干了,往东打不过函谷,往西,大哥的手下堵住退路,给养都是问题。

之所以现在没出事是,两兄弟没翻脸,加上毕竟都是姬昌的臣子,参与夺嫡是一回事,公然害嫡子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这些诸侯不会做多余的事情。

可是如果伯邑考先撕破脸呢?而且函谷这一堵上,除了官方信息往来,姬发几乎不可能再从商得到更多的信息,换句话说,姬考是怎么想的,有没有准备翻脸一概不知,唯一的安慰就是商也被锁住了,暂时应该打不过来的样子。

可是如果商自锁的话,那么父亲还会支持自己以幼夺长吗?毕竟立贤的基础就是商随时可以打过来,并且周有反商的可能性。

如果现在是商不可能打过来,周也打不过去,没有外患的时候,自己就是那个内忧了,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姬发顿时冷汗如雨——那现在和自己眉来眼去的诸侯全都得当二五仔!

【PS1】

历史炸裂

造纸:

古有贤能,以木简泥板著述,然木简短小,泥板不耐久存,因而多有散失,秦王为之大叹息,悬五万金招能人以做新法;秦既灭,含承其制,收罗天下工匠于少府作书写物。

历时数代,有蔡生,以桑皮、丝麻而成一物,色黄而韧,可着墨,遂命名为“纸”,因丝麻、桑皮而成,因而从丝部。后人在此基础上再做改进,于宣帝时成白如雪、薄如帛、韧如稠之上等贡纸,又名“宣纸”。

第六十三章 贴牌销售

肴函道,稠桑原在地质作用下,原体开裂出的一条窄路,只可一人一马过去,若是要摆开车战的架势,几乎需要士卒一点点把战车装备抬过去,可是要用步战,在穿过肴函道之后,又几乎不可能和周以逸待劳的部队开战。

何况说,这个出口简直是一个打地鼠的地形,冒头一个打死一个,不管是从哪边往哪边打都是一个难度,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原体上还是原始森林,几乎无法攀爬。

“叮当~”“叮当~”的打击声在两侧原体间回荡,化为层叠回音传递出去变得模糊起来,“商人在伐木作城”姬发握着手里雕刻为凤鸟形状的白玉,这是周的神器之一,作用是构造出一层带有防御力的幻象,使得自己隐形并阻挡各种攻击,具体的消耗视受到的攻击而定。

“君上,我们要不要……”笼罩在凤鸟玉章下的武士比了一个进攻的手势,这些正在伐木的商人都是普通野人农夫,而不是正经的武士,一个冲锋突袭完全可以打散他们。

毕竟这个年头,披甲武士砍这些野人农夫确实是虎入羊群的效果,一个人可以追着几十个人砍,他们手里的木质和骨质武器根本不是威胁。

“不要惊动他们,我们观察一阵,撤退。”姬发摇摇头,打退这些伐木,凿石的野人没有用,他们距离出口不远,到时候一哄而散,而且就算杀光也没有意义,因为商转手可以征召和捕捉更多的野人过来,而下一次,他们就不是这幅懈怠样子了。

“商人不多,他们修筑的速度不快。”姬发远远的观察着正在修建的关城,人不多,也就是一二百人罢了,一个小营地,这得修到什么时候去啊,看得出来,商王在近几年内,不太可能主动进攻了。

“我们走”姬发带人退了下去,没有继续冒险待在这里,肴函道非常的狭窄,隐形迷彩又不是真的人间蒸发,万一遇到几个不开眼的撞上来,那乐子可就大了去了。

“啪嗒!”绑着削尖的木头的架子用力按进泥土里面,对准了营地外的树林,光着上身的工匠抹了把脸,然后提起木槌用力将木椎敲进地里,固定住这个防御野生动物和巨兽冲击的架子。

这会儿的肴山一带可是虎狼熊豹一应俱全的,不设置这样的防御措施,很快,这一群人就会被野兽弄死干净,所以说,这个时代的采矿多采于XXX丘或者XXX山下,而不是在山里采矿,因为根本不可能进山采矿。

上一篇:在下,艾尔登剑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